❶ 中医育儿:促进儿童长高的食物有哪些
每年的2~5月是儿童的加速生长期,很多家长在这时候都会让孩子‘借春风’,顺应大自然的升发之气助长高。很多家长都有这个疑问,给孩子吃什么能长高?
1、情绪低落影响孩子长高
美国纽约州心理研究所曾对716个从9~18岁的孩子做了9年跟踪研究,研究发现整天生活在紧张焦虑情绪中的儿童比情绪快乐稳定的儿童身材矮5.08厘米,且有2倍以上的可能身高不超过1.57米。
而英国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称,和经常打架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或来自破裂家庭的孩子,其身高极可能较矮。
研究人员发现,在经历过家庭冲突的儿童中身材矮小者占31.7%,而家庭稳定幸福的儿童中身材矮小者只占20.2%。
答案很明显, 情志因素对孩子长高有着很大影响 。
孩子的身高主要与生长激素有关,生长激素由脑垂体分泌,在孩子情绪低落、心理压力过大时,大脑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下,睡眠质量下降,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水平随之减少,导致生长发育缓慢。
2、肝郁气滞影响孩子长高
肝主疏泄,藏血,在体合筋。筋是连接骨和肉的部分,对关节运动、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五行之中木为春天,对应五脏为肝。
春天肝木旺盛,具有生长和升发的特点,肝在其中的疏通协调作用至关重要。
肝气郁滞不畅,导致肝脾不和,肝脾不和则脾胃受损。
脾主肌肉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才能气血充足,肌肉丰盈,孩子才能长高增重;反之,孩子的生长发育就会慢下来。
3、肝火旺盛影响孩子长高
小儿肝常有余,春天阳气升发,风气渐盛,肝气活跃旺盛,在风邪的吹动之下,“肝火”势头更猛。肝火过旺,表现在孩子身上就是脾气暴躁、睡不安稳。
肝旺而脾弱,肝气疏泄太过会影响脾的运化。
脾旺则气血足,气血充足则肾精充足,肾精充足则骨髓充足,骨骼壮健;反之,脾弱则肾弱,生长发育都不会理想。
另外,一旦脾胃的运化出现问题,孩子就容易积食、厌食,腹胀、便秘、腹泻等诸多消化系统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吃不下东西,谈何营养?更不要说长高了。
我经常强调,做好衣、食、住、行、情志、医疗六个方面的工作,就能养好孩子,但情志往往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的一项。
1、顾护情志,帮孩子减压
现在家长都望子成龙心切,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周末给他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加上学校布置的作业,完全没有喘息的空间,可想而知孩子的压力有多大。
家长要注意不要打骂、责备孩子,要多和孩子耐心沟通,了解他内心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填鸭式”地给他们报班。
周末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爬山、散步,能帮孩子减压减负,做一些伸展运动还能助长高。
另外,父母也要注重彼此之间的沟通方式,如果孩子长期处在受到父母争吵的环境中,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2、疏肝解郁,多吃这些食物
在消化好、无病痛时,可以多给孩子吃点疏肝的食物,如猪肝、荠菜、茼蒿、鲈鱼,也可以在食疗中加入佛手、枸杞、菊花、玫瑰花等。之前推荐的一些疏肝食疗如枸杞叶汤、菊花猪肝汤,春菊饮等在春季都可以用。
3、疏肝的大前提是健脾
中医讲,五行相生相克,虽然肝木克脾土,但脾土也可以反过来制衡肝木的。因此,脾胃健运的孩子相对而言没那么容易被旺盛的肝气所伤。春天不能一味地疏肝,还要健运脾胃。脾胃强大起来了,肝脾调和,孩子的生长发育自然也会很理想,病痛也会变少。
3.1、坚持“10秒”+“4招”
每天要坚持“10秒判消化”,早餐后30分钟看舌苔、睡眠、大便、口气是否正常,如果有1项或以上不正常,就证明孩子积食了。
积食时用“4招”助消化,吃少、吃素、吃软、吃三星汤,连续2~3天。
家长日常也要根据消化状态调整孩子的饮食内涵。
3.2、健脾疏肝,每周一次疏春方
在孩子消化好时,可抓紧时间健脾,除了白术佛手汤,家长可以每周给孩子用一次疏春方。
疏春方能疏解湿气,调达肝气,由陈皮、谷芽、广藿香、木棉花、芒果核五味食药材组成,这五味食药材都具有祛湿健脾的功效,同时还兼顾肝气的疏泄调理。
希望家长能明白: 孩子的身高70%取决于父母,30%靠后天,而后天的部分需要依靠强健的脾胃来加成。
如果孩子的脾胃状态不好,吃龙肉也长不高;如果孩子的脾胃状态好,粗茶淡饭也能长得很好。
最后想和焦虑的家长们说,给孩子的小小的身躯多一点耐心和时间吧!
❷ 中医认为人体最根本的精华存在什么中
中医认为人体最根本的精华存在心中
一、精的释义:
1、经过提炼或挑选的
2、提炼出来的精华
3、完美;最好
4、细(跟“粗”相对)
二、中医
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几千年来一直都在发展中完善,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又是一个整体,所以中医治疗疾病的时候会考虑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中医说的人体精华就是人的精、气、神和人的支柱气力,心是所有血液汇集之处,支持整个身体所以说是人体最根本的精华存在心中。
❸ 中医育儿理念是什么
中医育儿理念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平衡以及未病预防
❹ “中医育儿”宝宝尿床怎么办
判断尿床是否为病症,一般来讲是指3岁以上,夜间睡眠的时候小便不能自控,多次发作,这种情况就是小儿遗尿了。3岁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比较多。男孩比女孩要多,一般来讲医学的统计为,男孩是女孩的两倍频发,另外是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史,有一部分患儿与家族遗传有关系。
遗尿病因
中医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1.肾气不足:
中医所说的肾不是指的西医的肾脏,不是肾脏,而是包括泌尿生殖系统在内的一整套器质和功能性的一个组合。肾脏是属于水,它是主生殖、主二便,无论是大便不禁还是小便不禁,尤其是肾气虚寒型的都与肾有关系,因为肾有固摄的能力,把水液收摄住,有一个很好的蒸腾汽化的能力,这就是肾。
肾气不足典型的特点是面色比较白,腰酸,甚至是腰怕凉。
食疗方:
山药芡实益智仁汤。
山药30克、芡实10克、益智仁5克, 水3碗,煮开之后小火再煮20分钟,每次喝半碗,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下午6点之前喝。
适用于 肾气不足 中成药: 缩泉丸。
2 .肺脾气虚:
从中医的眼光看来,肺和肾两个是相关的,为什么相关呢?因为金生水,金是肺,肾是水,所以叫金生水,叫做金水相生,一个人肺气不固,他的通调水液制约的能力会下降,固摄能力也会下降。同时脾胃不足,脾一旦寒凉了之后肾也跟着寒凉,这是脾肾阳虚,这两种情况一出现也很容易引起遗尿。
表现除了遗尿以外,还同时伴随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这些症状,大便也比较稀溏,容易感冒。
食疗方:
黄芪山药芡实汤。
黄芪15克、山药30克、芡实10克, 水3碗,煮开之后20分钟,每次半碗,晚上6点之前喝。
适合 肺脾气虚 的中成药是: 补中益气丸。
3.心肾失交:
因为心和肾一个是火一个是水,心肾失交心火会比较重,这一类的孩子通常都是白天多动,停不下来、静不下来,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安宁。
食疗方:
莲子芯山药乌梅粥。
莲子芯10克、山药30克、乌梅10克,冰糖一勺, 水3碗,煮开之后煮20分钟,每次喝半碗。可以连着喝一个月,天天喝。
外治贴肚脐的方法:
配方:芡实50克、补骨脂50克、覆盆子30克、五味子30克、山萸肉30克、菟丝子30克、金樱子30克、丁香30克、肉桂30克,这些买了之后委托药店碾成细末,一般的药店都有粉碎装置。
粉碎好了,装在一个塑料袋里,拿回家把生姜榨汁之后,用生姜汁再和上药粉,就跟和面似的和成糊糊了,然后放到肚脐眼上。外面用纱布盖住,再用胶布给它粘上,晚上睡觉之前给贴上,早上醒来之后就揭掉,这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
1. 最好是从小养成自主排尿的一个习惯。
2. 白天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太疲劳。
3. 晚上睡前2小时,不要喝太多的汤水或吃含水多的水果,如西瓜等。
调护
1.不要打骂。 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这样,就会用比较粗暴的方法来制止,这种可能短期会有效果,但是长期的话,小孩的心理会受到阴影的影响,有副作用。
2.及时地进行治疗。 毕竟遗尿是病程比较长的疾病,治起来会慢一些,可能得调理半个月左右。
❺ 中医的医疗理念是什么
中医的两大特色: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整体观念包括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说明你做什么事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如春天要晚睡会早起会,冬天要早睡会晚起会…冬天吃萝卜,夏天吃姜…春天不注意身体夏天就好拉肚子,夏天不注意身体秋天就可能得疟疾等等。另一方面,人体自身就是一个整天,就像肾虚可以出现耳鸣,因为肾开窍于耳,也容易骨质疏松,因肾主骨生髓,也可以出现腰酸,因为腰为肾之府,出现早泄,滑精,因为肾主藏精。另外肾虚也可以引起肝,心,肺,脾胃的正常功能。辩证论治就是根据症状分析出病因来,再治病。不像西医看你发热就给你退烧药,看你疼痛就给你止疼药,中医分析疼痛,发热是怎么引起的,就拿胃疼来说,可能是吃多了引起的,那么就吃些消食的要,可能是受凉引起的,就吃发汗的药等等。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医的传承,已经历经几千年历史,那么,在中医中,最主要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核心理念是:气与经络。今天,就讲讲中医中的“气和经络”。欢迎大家阅读。
一、中医常识中的气
五味与五气:营养与功能
中国人把“气”看得有多重要呢?《黄帝内经》上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意思是说,我们吃的东西有气又有味。味是属于物的本质,就像我们一定要吃氨基酸、脂质、葡萄糖等各种营养物质,这是属于五味的部分。但是只有五味是不能让身体工作的,所有的物质都在正确的位置,然后要有气去运转,把所有的功能发挥出来。所以“气”可以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把“气”看的很大。“气”也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人‘尽’其才,物‘畅’其流”两个动词之义。
“味”则是从材料来看。人必须把所有的营养吃够,入口以后藏于肠胃,才能发挥功能。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23种,但植物中只有20种,纯素的食物里少了3种,所以纯吃素的人五味一定会少。若要吃素,一定还要吃蛋及发酵的东西。如果连蛋都不吃,至少也要喝牛奶、羊奶、味噌汤及豆类食品。这样再加上身体内的细菌,便能将缺乏的那三种氨基酸制造出来。营养不良的话,怎么练气也练不回来,就像遗传性疾病,无法用改善循环的方式治好,营养不足也是。例如维生素A不足会造成夜盲,天天练气还是会夜盲。
元、宗、营、卫四种气的生理意义
中国传统医学讲“气”的时候分得很细,主要有四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元气(又称肾气、原气)来自父母,是先天之气。命门者为元气(循环原动力)之所系,元气则运行于三焦。中医的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也就是头、躯干与下肢全身的合称),就是广义的循环系统。后天之气得之于饮食与自然界之清气,通过脾、肺、心等脏腑的作用,又转化为宗气、营气、卫气。宗气出于胸中,是饮食水谷所生化之气与吸入之新鲜空气结合而成,是一身之气运行、运输、分布的出发点,主管含有氧气的血循环。
2、宗气就是血里面所含的氧气,是从肺去交换的。营气为宗气贯入血脉的营养之气,行于脉之中,又称阴气,主管血液中养分的运输。营气是脾胃运化的水谷,是经过肠胃消化的营养。
3、卫气是宗气宣发于脉外的气,又称阳气,行于脉处,散布全身,为防御外邪的抵抗力。(所谓脉外,就是我们在脉诊上看不到的部分。)
当我们肺功能不好时诊断上就叫“宗气”不足。中医理论中的元气,是指命门之气,也称“中气”,走三焦包含整个循环系统。营气是营养,卫气是免疫能力。而“中气”不足则是指心脏的功能不佳。
4、中气——循环负载的系统表现
中气是全身循环系统性能好坏的指标。我们的整个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系统共振所构成,所以心脏功能足不足,要看负载有多大。就像电厂发电,所谓电力不足,主要是用户太多。假如用户少或大家都省电,也许就没有缺电的问题。所以治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重。
我们若以现代科学眼光来看,命门的“气”与冠状动脉有直接关系。很多心脏萎缩或衰竭的病人,直接是命门受伤的结果。因为流到心脏的循环与命门的血液循环共振状况相关,所以当命门受到压迫、命门不松时,会直接影响到心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尤其是女人,一生气就胸闷、憋气,长时间的生气,就容易引起胸部病变,比如乳腺增生等。西医在治疗上很恐怖,而中医可以通过调理气来缓解病症。
现在大家都在讲究养生,那么,还是先从调气开始,调气首要的就是:学会不生气,也就是“养生先养心”。
❻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比西医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句话你认同吗
不认同!中医虽然传承几千年了,但是因为中医的理论基本属于经验性的,更多的是感性的东西。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界和人体的感知创造出来的,缺乏科学性。这在当时的时代里是伟大的,是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国古代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圆满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是,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也始终在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出现,才从科学的角度真正意义上诠释了关于人体的基本元素和一些秘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体系也不断在完善和提升,也不断地为人类健康和长寿做出贡献。因为现代医学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来的,所以被国人习惯上称为"西医",其实这个称呼是不恰当的。现代医学因为具有严谨的科学性,理论性,研究性,可持续发展性,已经被全世界所认可和应用。所以说,中医其实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了,更不可能比西医存在什么优越性。看看世界上的医疗体系就能够发现,全世界绝大多数人都在享受现代医学带来的便利和成果。因为医学是科学的分支,而科学又是无国界的,所以在全世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将持续为人类的健康和对生命的探索继续做出贡献!
❼ 中医理论的精华概括是什么
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是中医理论的特点,也是其精华所在。我们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辨证,寒热辨证,都在些基础上形成。而整体观包括,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人本身也是个整体。中医有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天地人合一等等都是整体观念。
❽ 中医育儿知识分享简短的
中医育儿知识分享简短的
中医育儿知识分享简短的,宝宝出生前准妈妈们就开始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孩子出生后,咱就开始真正面对这些问题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育儿知识分享简短的,快来一起看看吧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
饮食调养
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2
起居调摄
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
饮食调养
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起居调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5
运动保健
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
1 、大便干结: 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 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1、春季气温变化无常,儿童容易患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引发咳嗽影响睡眠。已出现咳嗽症状应多吃梨等止咳生津食物。此外,春季衣物不宜脱得太快,多晒太阳。
2、春季应给儿童祛湿排毒。清晨给孩子喝杯鲜奶,吃个苹果。温和又排毒。多吃水果,如草莓、葡萄。此外海带、练豆汤也是不错的食物。
3、春季是儿童生长的关键期。一般来说,此季节孩子生长速度比较快。应多给儿童补充一些生长素,芝麻酱含有钙、高铁、高蛋白和高亚油酸,再加上含有的丰富的磷、核黄素和芳香的芝麻酚等,都是儿童所需的营养。
4、在春季传染病多发季节,注意家中空气的流通,家中有人感冒,请及时给孩子服预防药,并给孩子多吃大蒜。
5、经常教育幼儿注意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1、咳嗽不能吃鸡蛋。
这个观点其实也是非常片面的。上面我说了,发热是不能吃鸡蛋的,所以说,如果咳嗽属于风热型,这个时候,鸡蛋是不能吃的,因为鸡蛋在中医里面属“发物”。如果咳嗽伴有呕吐的话,鸡蛋含高蛋白,比较难于消化,所以也不建议食用。如果小孩的咳嗽属于过敏性咳嗽的话,在没有给小孩做过敏源筛查之前,鸡蛋里所含的蛋白质也属于高过敏因素,所以这个时候鸡蛋也是要绝对禁止食用的。小孩咳嗽在排除了上述情况的前提下,鸡蛋还是可以吃的,因为鸡蛋里所含有的一切营养素都能被宝宝很好的吸收,也有利于宝宝的身体状态的恢复。另外,用绿茶加生姜煮鸡蛋,再放点蜂蜜治疗咳嗽效果还非常不错,所以说,鸡蛋有时候不但不会加重咳嗽,还可以治疗咳嗽。
2、感冒不能吃鸡蛋
感冒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临床上常以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但尤其以春冬季小儿发病率最高,这与气候比较寒冷,宝宝身体难以适应有很大关系。感冒不能吃鸡蛋这个观点其实非常的片面。我们知道,鸡蛋是人类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鸡蛋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对人而言,鸡蛋的蛋白质品质最佳,仅次于母乳。这些营养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它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修复人体组织、形成新的组织、消耗能量和参与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等,所以说感冒病人是比较适合食用鸡蛋的。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因为鸡蛋它的蛋白质含量非常的高,食用之后,除了鸡蛋本身会释放出热能之外,还会非常大的增加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刺激人体产生额外的热量,其作用远远高于其它食物。据研究,一个鸡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半个苹果或半杯牛奶的热量,正因为这样,如果感冒伴有发热的小孩吃鸡蛋,体温不但不降,还会引起体温持续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只有发热的小孩不建议食用。
3、腹泻不能吃香蕉。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吃香蕉能够治疗便秘,中医也认为,香蕉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特别适合于实热便秘和阴津亏虚便秘的人食用。香蕉本身也含有非常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所以从医学角度来说,香蕉应该适合于绝大部分胃肠道疾病才是,而这些胃肠道疾病也应该包括便秘和腹泻。但为什么人们都认为腹泻的人吃不得香蕉呢?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我们平时所说的香蕉治疗便秘指的是熟透了的香蕉,熟透了的香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其很大一部分不会被消化和吸收,但能令粪便的容积量增大,并促进肠蠕动。同时,香蕉的含糖量超过15%,且含大量水溶性的植物纤维,能引起高渗性的胃肠液分泌,从而将水分吸附到固体部分,使粪便变软而易排出。但是没有熟透的香蕉因为含有非常多的鞣酸,所以对消化道有收敛的作用,能够很大程度抑制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从而也会减缓胃肠的蠕动、减轻腹泻的症状。所以说,香蕉的选择非常重要,一不留神,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腹泻应该禁食。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以夏、秋季尤为突出。少则一天5、6次,多的可以达到十几、二十次。轻者大便稀溏,重者大便如水样,甚至伴有血丝和粘液。肠镜下可见大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出现溃烂。所以有学者认为,患儿腹泻时禁食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减少肠蠕动的次数,从而减少腹泻的次数。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腹泻中的宝宝,腹泻会导致其丧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本身机体所需求的能量也就不能得到足够的供应和补充,这时候如果禁食的话,为了补充维持身体机能所需的能量供应和维持血糖浓度,就不得不大量分解肝糖元、脂肪、蛋白质,从而导致人体更加的消瘦,体质也更加虚弱,腹泻也就会迁延不愈。当然,考虑到宝宝腹泻时胃肠道的承受能力,我们应该给宝宝喂一些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面条、豆浆、薏米粥、苹果糊等。同时还应指出的是,禁食导致的饥饿感也会增加胃肠蠕动的次数,导致腹泻加重。
1、四个月内纯母乳不可加果汁
母乳喂养是给宝宝最好的爱,4个月内完全纯母乳喂养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因为4个月内的母乳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了。
2、常晒太阳,提高免疫力
常晒太阳,不仅可以给宝宝补钙,还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不要怕宝宝晒黑,但是,也不要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暴晒。
3、补充益生菌,提高免疫力
新生婴儿胃肠道系统还不完善,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多,消化负担重,同时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因此易发生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良等消化道疾病,同时还易诱发小儿湿疹等过敏现象,所以提高婴幼儿的肠道健康很重要。肠道内的菌群状态直接决定肠道健康,婴儿在妈妈体内时,肠道处于无菌状态,出生后才开始构建“肠”生态,为让宝宝少生病,可考虑出生后适当补充益生菌。
4、拍孩子胸部会引发猝死
原来乱拍孩子胸部会引发猝死!很多父母都不太注意,看样新手妈妈真要注意了,拍孩子胸部可能诱发异常心率,导致心性猝死。
5、十个月内食物不加盐
类似有的妈妈说“女儿那会8个月吃鸡蛋糕时,为了调味,稍微加了一点点盐”。这样是不对的,事实上孩子出生后的10个月内在饮食上是不需要加盐的,如果加了少许,还需要记得多喝水哦!
6、爸爸情绪坏,婴儿易哭闹
研究表明,爸爸情绪坏,更容易影响到婴儿的情绪。看样子,婴儿的情绪是易受父亲的感染多,所以,建议新手爸爸们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哦。
7、挨打的孩子智商低
一直认为棍棒教育是最野蛮的教育,除了家长的撒气外,对孩子别无好处。研究表明挨打的孩子智商低,和孩子沟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孩子面前失控只能说明你还没有长大。
8、开灯睡觉降低智力
关于开灯这件事,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不害怕,让孩子开灯睡觉。岂不知这是害了孩子呢,为了孩子的健康,还是关灯睡觉比较好。
❾ 中医的基本精华和主要特色是什么
我国中医最讲究辨证论治,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可以说,中医最基本的精华就包括在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中。
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原则,正是辨证论治实质的体现。在具体治疗疾病时,通过辨证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这也是中医的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