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几乎骨头的鱼平常清蒸的叫什么
清蒸剑骨鱼。
剑骨鱼他其实也就是一种海鱼,其实我们平常吃的非常少,但是这种鱼肉是很香的,而且他们的骨头部分是可以直接做成一些油炸的鱼骨,口感非常的酥脆,并且有着浓郁的一些香味。
⑵ 剑骨鱼是塘角鱼吗
剑骨鱼不是塘角鱼。
剑骨鱼不是塘角鱼。剑骨鱼,外表体长,骨头多,塘角鱼,外表丑陋。剑尾鱼适应性强,易饲养,能在短时内忍受5摄氏度的低温。剑尾鱼对水质要求不严,能在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水中正常生活、繁殖,适宜水温为摄氏度。饲养剑尾鱼的水要有充足的溶解氧,使其能在中下层水域活动。
剑骨鱼形态特征:
长,侧扁。头平扁,吻宽而圆钝,略似犁头状。口宽大,下位,弧形。上、下颌齿带弧形,腭骨齿带略呈半环形,齿绒毛状。唇厚,下唇中间不连续。两鼻孔略近,前鼻孔管状,后鼻孔前缘有鼻须。须4对:上颌须最大,末端达腹鳍基;鼻须较短;颐须2对,外侧1对较长,可达鳃孔。
眼中等大,眼睑游离。背鳍短,硬刺细短,后缘具细弱锯齿;胸鳍刺扁长,前缘锯齿细弱,埋于皮下,后缘锯齿粗大;腹鳍与臀鳍均短,无硬刺。脂鳍高,特别长,起点接近背鳍,末端靠近尾鳍,但不与尾鳍相连,后缘游离,圆形;尾鳍分叉,上叶略长。体呈棕色,腹部黄色。
体侧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形蓝色斑点(幼鱼无斑)。背鳍、脂鳍及尾鳍灰黑色,有褐色小斑点;胸鳍、腹鳍及臀鳍色淡,很少有斑点。
⑶ 剑骨鱼是海鱼吗
剑骨鱼不是海鱼。
剑骨鱼是产自桂林地区的一种淡水鱼,分布于中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以食环节水生无脊椎动物为主,兼食其他一些动植物性食物的底层温和肉食性鱼类。
剑骨鱼栖息于江河的底层,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如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也食少量的高等水生植物碎屑。每年4-6月繁殖,但在6-8月也发现有成熟个体。
个体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个体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达15公斤。肉质细嫩,味鲜美,数量也多,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尤其在西江,被视为西江的名贵鱼类之一。
剑骨鱼的生活习性:
剑骨鱼主要以甲壳类、昆虫类、鱼类、环节动物、植物碎屑等为食,其中甲壳类的出现频率高达78.6%,水生昆虫的出现频率为45.8%。
其食物类群的季节变化明显,但没有出现停止摄食的时期,剑骨鱼在春季的摄食强度最大,各类食物在春季出现的频率均高于其它季节,剑骨鱼摄食率和充塞度的季节变化是一致的。
不同体长剑骨鱼的饵料有一定的转化或更替阶段,约170mm体长时为主要饵料转化的第一阶段,约240mm体长时为主要饵料转化的第二阶段,随着剑骨鱼体长的增长,其摄食饵料的个体变大,但种类减少。
⑷ 长江𫚔鱼和剑骨鱼的区别
摘要 您好,剑骨鱼在桂林地区俗称剑骨鱼,此鱼刺儿少无鳞,肉质肥嫩,口感极佳,是做漓江啤酒鱼的上等鱼类。栖息于江河的底层,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
⑸ 剑骨鱼和清江鱼是一种鱼吗
剑骨鱼和清江鱼不是一种鱼。剑骨鱼学名斑鳠,鲿科鳠属的一个物种。个体大,最大者可达15公斤。体长,侧扁。头平扁,吻宽而圆钝,略似犁头状。口宽大,下位,弧形。尾鳍分叉,上叶略长。体呈棕色,腹部黄色。体侧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形蓝色斑点。
清江鱼学名斑点叉尾洄鱼,清江鱼的尾巴分叉,很短,像剪刀一样,背上有2个背鳍,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尾部。鲶鱼的尾巴不分叉,很长,像扇子一样,背上有1个小背鳍。
相关信息
1、剑骨鱼,此鱼刺儿少无鳞,肉质肥嫩,口感极佳,是做漓江啤酒鱼的上等鱼类。剑骨鱼(斑鳠)的食谱较广,摄取的食物包括甲壳类、昆虫类、鱼类、软体动物、桡足类、轮虫类、菜叶及水生植物等,是以摄食水生无脊椎动物为主,兼食其他一些动植物性食物的底层温和肉食性鱼类。
2、剑骨鱼肉质细嫩,味鲜美,现数量稀少,曾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尤其在西江,被视为西江的名贵鱼类之一,亟待保护。 是性情较为温和的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全身无鳞,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价值高,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
3、清江银鱼,清江四大名鱼之一。清江隔河岩水库中养殖的清江银鱼是银鱼科中较大一种,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尼克酸、维生素多种营养,被业界誉为淡水鱼之王,是馈赠上品,筵席侍肴。
4、“长阳山水美,清江鱼虾鲜”,清江鱼这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成为长阳的骄傲。
⑹ 怎么认识剑骨鱼
学名斑鳠(Mystus guttatus),鲿科鳠属的一个物种。个体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个体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达15公斤。
在桂林地区俗称剑骨鱼,此鱼刺儿少无鳞,肉质肥嫩,口感极佳,是做漓江啤酒鱼的上等鱼类。
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头平扁,吻宽而圆钝,略似犁头状。口宽大,下位,弧形。上、下颌齿带弧形,腭骨齿带略呈半环形,齿绒毛状。唇厚,下唇中间不连续。两鼻孔略近,前鼻孔管状,后鼻孔前缘有鼻须。须4对:上颌须最大,末端达腹鳍基;鼻须较短;颐须2对,外侧1对较长,可达鳃孔。眼中等大,眼睑游离。背鳍短,硬刺细短,后缘具细弱锯齿;胸鳍刺扁长,前缘锯齿细弱,埋于皮下,后缘锯齿粗大;腹鳍与臀鳍均短,无硬刺。脂鳍高,特别长,起点接近背鳍,末端靠近尾鳍,但不与尾鳍相连,后缘游离,圆形;尾鳍分叉,上叶略长。体呈棕色,腹部黄色;体侧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形蓝色斑点(幼鱼无斑)。背鳍、脂鳍及尾鳍灰黑色,有褐色小斑点;胸鳍、腹鳍及臀鳍色淡,很少有斑点。
食性
剑骨鱼(斑鳠)的食谱较广,摄取的食物包括甲壳类、昆虫类、鱼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原生动物、藻类、菜叶及水生植物等,是以摄食水生无脊椎动物为主,兼食其他一些动植物性食物的底层温和肉食性鱼类。
生长
剑骨鱼(斑鳠)生长快,的个体较大, 2龄鱼可长到600~700g,常见1~2kg,最大10kg。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在广西桂江、西江及右江水体中均有分布。斑鳠生长速度从慢到快再转慢。生长旺盛期主要在1 ~3龄幼鱼阶段。体长、体重的相对增长率、生长比速均较大。进入成鱼阶段后,体长、体重的相对增长率下降。生长拐点年龄为9.2龄,最大年龄t.=24.5龄,0.3龄为体重生长的旺盛阶段。生长加速度曲线上升至3龄时达到最高。当t=9.2龄以下时,体重生长速度曲线上升,速度却逐渐下降,当年龄为t=9.2龄时,体重的生长速度曲线达到极大点,生长速度达到最大。加速度递增阶段结束,这是斑鳠生长过程的转折。当t>9.2龄时.其体重生长速度曲线下降,体重生长速度处于递减阶段。当t=15龄以后,生长速度的递减速度下降。
繁殖
剑骨鱼(斑鳠)的第一次性成熟为6~8龄,每年的繁殖季节为4 ~ 8月份。雌鱼性腺成熟系数从3月起上升,到6月达最高值,8月又下降,9月急剧下降。l2月份最小。雄鱼的成熟系数则没有明显的起落变动。性成熟的雌鱼体色稍呈深褐色,腹部明显比雄鱼膨大而丰满,手感松弛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和泌尿孔外突稍展开.周围呈紫红色,范围比雄鱼大。雄鱼外观体色淡自,腹部较膨大,生殖孑L前方有黑色素斑,泄殖孔周围呈微红色,精巢呈扁圆柱状,多分枝。在生殖季节.成熟的雌鱼喜在岩洞中或岩石丛中产卵(为粘性卵),雄鱼同时排精,精卵在水中受精,并在亲鱼的保护下孵化。
盛产地区
分布于中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和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
在桂林、阳朔等地很是很流行吃“剑骨鱼”,野生鱼味道会更加鲜美,价钱也比一般的鲶鱼和塘角鱼要贵。野生的剑骨鱼一般是生活在漓江边峭壁下的岩洞里,渔家需要提前去下网,每晚便可网到几条,而现在阳朔、桂林等地的啤酒鱼档,都声称自己的剑骨鱼是漓江野生,渔民所捕,其实大部分是人工养殖为主,因漓江渔业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其庞大需求,所以剑骨鱼的养殖不但满足了食客们的需求,而且还间接避免了漓江里野生剑骨鱼因滥捕导致灭绝的危险。
经济价值
肉质细嫩,味鲜美,现数量稀少,曾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尤其在西江,被视为西江的名贵鱼类之一,亟待保护。 是性情较为温和的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全身无鳞,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价值高,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
用剑骨鱼做啤酒鱼的好处
这种鱼的肉韧性够,煮久不烂,这正适合啤酒鱼需要煮很久的做法,只有那样,才能让配料的丰富味道完全深入鱼肉里,而且出锅后还能保持滑嫩细腻,入口香甜,实则天赐漓江之佳品。
剑骨鱼做的啤酒鱼
啤酒剑骨鱼做法:
编辑
跟用其它鱼做的啤酒鱼味道不同,因为鱼的肉质不同。
材料:剑骨鱼一条,啤酒一罐,蕃茄2个,尖椒、菜椒各两个,芹菜,葱,姜,蒜、豆瓣酱、盐油适量
做法:
1、鱼洗净切段,用慢火煎至两面金黄
2、姜拍扁,和葱段,蒜粒一起用油爆香,加尖椒块一起炒一下,加入一罐啤酒
3、锅内材料烧开后放入煎过的鱼一起滚几分钟,最后放入西红柿,芹菜段,加盐,糖,豆瓣、生抽,一点点麻油调味,盖上锅盖煮一会,等西红柿软了汁收至余浓汁程度即可。
⑺ 剑骨鱼是什么鱼 剑骨鱼介绍
1、剑骨鱼是斑鳠,Mystus guttatus,斑鳠是鲿科鳠属的一个物种,也叫做魽鱼、芝麻魽、白须魽,在广东农村也有叫剑鱼,钳鱼的。个体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个体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达15公斤。
2、体长,侧扁。头平扁,吻宽而圆钝,略似犁头状。口宽大,下位,弧形。上、下颌齿带弧形,腭骨齿带略呈半环形,齿绒毛状。唇厚,下唇中间不连续。两鼻孔略近,前鼻孔管状,后鼻孔前缘有鼻须。须4对:上颌须最大,末端达腹鳍基;鼻须较短;颐须2对,外侧1对较长,可达鳃孔。眼中等大,眼睑游离。背鳍短,硬刺细短,后缘具细弱锯齿;胸鳍刺扁长,前缘锯齿细弱,埋于皮下,后缘锯齿粗大;腹鳍与臀鳍均短,无硬刺。脂鳍高,特别长,起点接近背鳍,末端靠近尾鳍,但不与尾鳍相连,后缘游离,圆形;尾鳍分叉,上叶略长。体呈棕色,腹部黄色;体侧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形蓝色斑点(幼鱼无斑)。背鳍、脂鳍及尾鳍灰黑色,有褐色小斑点;胸鳍、腹鳍及臀鳍色淡,很少有斑点。
⑻ 剑骨鱼是什么
学名斑鳠(Mystus guttatus),鲿科鳠属的一个物种。个体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个体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达15公斤。
在桂林地区俗称剑骨鱼,此鱼刺儿少无鳞,肉质肥嫩,口感极佳,是做漓江啤酒鱼的上等鱼类。
⑼ 剑骨鱼和鲶鱼、八须鱼的区别在哪里
1、生活区域不同。
剑骨鱼:分布于中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和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
鲶鱼: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八须鱼: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2、食性不同:
剑骨鱼:剑骨鱼(斑鳠)的食谱较广,摄取的食物包括甲壳类、昆虫类、鱼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原生动物、藻类、菜叶及水生植物等,是以摄食水生无脊椎动物为主,兼食其他一些动植物性食物的底层温和肉食性鱼类。
鲶鱼: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八须鱼:鲶鱼为底栖肉食性鱼类,鲇鱼捕食的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含天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虾青素英文简称ASTA)和水生昆虫。
(9)剑骨鱼是什么鱼精华扩展阅读:
建议少吃鲶鱼:
1、鲶鱼生存环境脏。鲶鱼生命力很顽强,在很肮脏的环境都能生存,比如城市臭水沟,鲶鱼吃的是各种垃圾、腐烂的尸体,有的鱼农故意用人或猪的排泄物喂养。
2、泥腥味。由于鲶鱼生活在比较脏的环境中,如果没有清洗干净,它可能会发出淡淡的泥腥味,也是好多人不喜欢吃的原因之一。
3、重金属含量高。鲶鱼属于肉食动物,喜欢吃小鱼小虾、水鸟、老鼠,或者腐烂的食物等,长期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加上鲶鱼寿命可达70余年,体内堆积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等,无论怎样高温烹饪都无法消除,人体食用后会导致重金属中毒或增大癌症的发病率。
⑽ 剑骨鱼是什么鱼
无图 , 剑骨鱼 指向 芝麻【鱼佥】、 芝麻剑 学名
鲿科 Bagridae 半鲿属 Hemibagrus 肉食性鱼类
下图为 斑点半鲿 Hemibagrus guttatus (斑鳠 Mystus guttatus),俗称 白须鲶鱼、【鱼佥】 鱼、芝麻【鱼佥】、梅花鲇
分布于云南、两广、福建等省 珠江、元江等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