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精华眼霜 > 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精华叫什么

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精华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02 07:24:36

‘壹’ 力求最能集合人类文学精华的十部文学作品

呐 我看书不怎管是哪个国家、谁写的,先说下我看过后觉得不错的书
余华的《兄弟》、《许观三卖血记》 很现实 活生生的现实
路遥《平凡的世界》 讲的是一群年轻人各自的道路
太宰治《人间失格》 夏目漱石《心》、《我是猫》 川端康成《雪国》、《千只鹤》日本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细节都描写的很细腻
毛姆《面纱》、《月亮与六便士》
勉强凑了十本出来,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贰’ 上古埃及文学是什么

埃及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人类最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始在尼罗河两岸的高地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创造了发达的古埃及文化。埃及文学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埃及人在原始公社制社会末期和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斗争。

在尼罗河两岸,原始公社制的解体,早于其他地方。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这里就出现了一系列小的奴隶制国家,随后又合并成两个大的国家,即上埃及和下埃及。两国经过多年的战争,上埃及战胜了下埃及,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在公元前3315年,埃及第1王朝建立,国王是明纳,建都于中埃及的基尼斯。一般把埃及从第1王朝建立到第26王朝复灭划分为4个时期,即第1至第2王朝(公元前3315~公元前3000年)为早期王朝时期;第3至第8王朝(公元前3000~公元前2360年)为古王国时期;第9至第17王朝(公元前2360~公元前1584年)为中王国时期;第18至第26王朝(公元前1584~公元前525年)为新王国时期。并把第1王朝建立前的约1000年称为前王朝时期。

埃及第1王朝建立后,大约于公元前3300年发明了象形文字和用尼罗河两岸生长的纸草制成的纸草卷。这样,过去依靠口头传述的事情,现在有了文字记载。人类社会进入了有史时期。过去在民间流传的一些文学作品也得以保存下来。

埃及文学中,神话出现得最早,当时的人们由于对自然界的现象无法解释,认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由一个神或几个神在掌管,如太阳神拉,水神努,尼罗河、土地及丰收之神奥西里斯,恶神赛特,死神内布其司,智慧与司书之神托司,爱情女神赫托尔,战神贺尔等。相应地也产生了有关这些神的神话。首先出现的是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有的神话说世界是天牛创造的,也有关于赫诺姆神塑土创造世界的说法,但最普遍的说法是太阳神拉是开天辟地之神。据说在混沌初开之际,拉在水神努的体内孕育成形,以蛋形花苞状升起于水面,显形为一轮太阳,大地便开始得到了光和热。拉神创造了天、地、日、月、星空和万物。

在古代埃及神话中,关于奥西里斯的神话流传得极广。奥西里斯是水和植物之神,是尼罗河、土地以及丰收之神,也是耕作和文化的传播者,死后又成为冥界之王。

古代埃及文学中,诗歌比较发达,也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古埃及墓地的石柱和墙壁上,在纸草卷以及宗教诗文集中,保存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它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世俗诗、宗教诗、宗教哲理诗、赞美诗等。

在古埃及的世俗诗中产生得最早的是劳动歌谣,大约出现于公元前3000多年前,先在口头上传唱,后来被记录下来。如在埃及埃尔·开布的帕赫里墓壁上发现的《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和《搬谷人的歌谣》等。这类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奴隶们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思想情趣,是古代文学中的精华。此外,还有一些表现当时青年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纯真感情的爱情诗,也属于世俗诗之类。

在古代埃及,人们盛行对神灵的崇拜,他们把一切文学艺术、建筑、雕刻等方面的活动都看作是神的活动,在他们的神力万能的观念中,包含着这样一个真理,即文艺不是现实世界事物的简单的和消极的反映,而是它们生命的反映,是在人们记忆中延长它们存在的一种手段,这是在远古时期对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宗教性诗篇。

《亡灵书》就是一部庞大驳杂的宗教性诗歌总集,它汇编了大量的神话诗、祈祷诗、颂神诗、歌谣、咒语等。古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后,人的灵魂“库”,必须经历一段下界生活,经受诸般考验,然后才能重睹光明,升入上界或得到再生。因此,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石棺中放进这类诗篇作为死者亡灵在下界旅行的指南。

《亡灵书》虽成书于新王国时期,但它却包括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铭文》和中王国时期的《石棺铭文》的一些篇章在内,因此它是集古埃及宗教诗大成的作品。

在古埃及诗歌中,还有大量对太阳神、地神、水神、奥西里斯和一些国王的赞美诗,如《阿顿(太阳神)颂诗》、《尼罗河颂》等,都是古埃及诗歌中的名篇。

古埃及的宗教哲理诗最着名的是《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它不仅把死亡比拟为人的幸福,并且发出了反抗的呼声,它被认为是古代埃及诗歌中成就最高的诗篇之一。

此外,在古代埃及的每个时期,都产生过传记文学、箴言和戏剧作品。传记文学有古王国时期的《梅腾传》、《大臣乌尼传》,新王国时期的《乌努·阿孟游记》、《桡夫长亚赫摩斯传》、《图特摩斯三世传》等。箴言作品有古王国时期的《普塔霍台普箴言》,中王国时期的《赫提三世箴言》、《伊浦味箴言》、《涅费尔蒂箴言》,新王国时期的《阿曼莫奈普箴言》等。

古埃及戏剧作品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如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铭文》中有对奥西里斯的哀悼和复活的片断戏剧脚本,中王国时期有埃西斯和纳弗齐斯在奥西里斯尸体前哀哭的诗体戏剧脚本,在伊赫列特石柱上保存下来的个别戏剧演出场面的绘画等。

神话

神话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其中最着名的有:

关于拉神(太阳神)的神话。神话说:拉神居于莲花之中,升起而显形为太阳,从此人间有了光明。有一天拉神哭泣,他的眼泪中生出了人类。后来拉神衰老了,他的肉变成金子,骨头变成银子,头发变成石头。这个神话反映了古埃及人对天地形成、人类诞生、金银来源等问题的解释。

关于奥西里斯的神话。在远古,埃及人认为水、土、植物、丰收都是一位自然神奥西里斯所掌管的。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后,这位自然神被改造成了社会神,成了埃及的一个国王。神话说,这个国王对人民很仁慈,但却被他的坏弟弟赛特所杀,他的尸首被装进棺材扔入尼罗河。后来,他的爱妻借助众神之助使他复活,他的儿子为他复仇,杀死了赛特。他的儿子就成了埃及国王。奥西里斯死后则成了冥间的国王。

这个神话的演变,曲折地反映了埃及从氏族制到奴隶制的演变,但在演变中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宣扬了“王权神授”的思想。

故事

故事是古代埃及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大量的故事作品流传下来。故事起源于人民口头创作,尽管在后来的流传、记录和加工过程中受到了统治阶级或专业文人的影响和修改,不免带有浓厚的统治阶级意识、神秘主义和宗教迷信色彩,但它仍具有民间口头创作的明显特征,具有强烈的批判力量和战斗精神,始终受到埃及人民的喜爱。

现在保存在柏林博物馆“维斯特卡纸草”上的《魔术师的故事》,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故事作品。它形成于古王国时期的第4至第6王朝(公元前2650~公元前2200年),写定于中王国时期的第12王朝(公元前2060~公元前1783年)。

这个故事包括3个小故事,记述了克胡甫王的3个王子每人讲述的一个魔术师的故事。它们虽然都是用浪漫主义的写法,叙述了一些神奇的魔法,但从整个故事的情节和艺术形象来看,展示的都是当时统治阶级中一些王公贵族和祭司实际生活中的事情。它们宣扬了埃及国王都是“拉神之子”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对统治阶级有利的一些道德规范,以达到巩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

中王国时期,是埃及古代文学繁荣的时期,史称古典文学时期。这时,随着社会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随着文学事业的发展,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也增多了,出现了《乡民与雇工》、《遭难的水手》、《撒奈哈特历险记》等这些埃及故事中的名篇。这些故事大都叙述主人公的游历冒险,情节一般都比较曲折,表明当时埃及人的社会视野和知识领域更为开阔,也反映了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军事政策、贸易政策以及和海外邻邦的往来日益增多,统治阶级鼓励人们向海外发展、谋取财富的冒险精神。这些故事有的是历史事件的真实反映,有的则是虚构的。

《乡民与雇工》是古代埃及故事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它叙述一个家住盐乡名叫赛克赫提的农民,用驴子从家乡驮运土特产到亥嫩赛坦的南方去出售,途中遭到王室总管、专管地方治安工作的麦卢伊坦撒大人手下的管事亥木提的有意刁难,借口说驴子吃了总管大人麦田的麦苗,不仅把赛克赫提毒打了一顿,抢去了货物和驴子,并且还威胁他不许大声叫嚷,不然就让他去见无声鬼。赛克赫提在这里呆了整整一天的工夫,好说歹说,亥木提都不理睬。最后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只好到亥嫩赛坦去向王室总管麦卢伊坦撒大人处告状。王室总管听了他的2次指控亥木提罪状的陈词,便立刻去告诉国王说,他在农民中发现了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国王就吩咐总管千万不要急于决断,让他继续讲下去。直到赛克赫提告到第9次,国王才决定惩办抢劫者。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农民的巧妙辞令,反映了中王国初期的阶级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豪门恶仆的为非作歹,发出了广大被压迫人民的正义呼声,颂扬了一个普通农民反对掠夺与迫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古代埃及发展到新王国时期,统治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加之异族入侵频繁,统治阶级内外交困,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因此,这个时期产生的故事作品,不仅数量多,情节更加离奇曲折,而且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广,内容也更深刻。新王国时期出现的故事作品有《占领尤巴城》、《厄运被注定的王子》、《昂普、瓦塔两兄弟》、《赛特那和魔术书》、《真话和谎话的故事》、《身体与头的争论》、《威纳蒙旅行记》等。

《厄运被注定的王子》产生于新王国第18王朝末叶,它的题材是全世界共通的,但它是这类故事中最早产生的。它的内容是叙述从前有个国王由于缺乏子嗣,向众神祷告而得子。但众神预言,王子将来要遭到厄运:“他将死于一条鳄鱼,或者一条蛇,或者一只狗。”国王为了使王子逃脱命中注定的厄运,命人在沙漠中建造了一座府第,配备了一切用品和仆人。但王子长大后,认为既然自己命中注定要遭厄运,那就听从上天的安排好了。他在取得国王的同意后出外漫游,在美索布达米亚地方和一个酋长的女儿结了婚。婚后,他把自己命中注定的厄运告诉了妻子,妻子加意防范,虽然先后杀死了要爬进城的鳄鱼和爬进屋的蛇,但最后仍被自己从小驯养的狗咬死。

这个故事通过人的求生存的愿望同神意和命运的冲突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开始意识到要对神意和命运进行反抗,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也间接地反映了奴隶主统治阶级后继无人,行将崩溃的危机。

《昂普、瓦塔两兄弟》是19王朝记录下来的故事。它叙述昂普和他的妻子把弟弟瓦塔从小抚养长大,瓦塔敬重兄长和嫂嫂如父母,一心一意地为哥嫂做好家里和地里的一切活计的故事。一家人生活本来过得平静和睦,但昂普的妻子后来见瓦塔年轻英俊,魁梧有力,乘一次瓦塔单独和她在一起的时候,用言语挑逗瓦塔,遭到瓦塔的严词拒绝。她恶人先告状,晚上等丈夫从地里回来后,诬告瓦塔调戏她。昂普在气愤之下,不辨真假,逼走瓦塔。瓦塔后来在胶树谷单独生活。因他是九神的公牛转生,众神怜他冤枉,为他造了一个美女陪伴他。后来这个美女被法老劫去。她丧心病狂地在法老面前一再陷害瓦塔。瓦塔多次变形,几次死而复生,历尽种种磨难,最后当上了国王,终于得以报仇雪恨。

这个故事想象丰富,情节曲折,通过对瓦塔几次死而复生、多次变形的描写,影射了瓦塔是自然界的死而复苏之神奥西里斯的化身,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和力量,侧面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希望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奴隶地位的美好愿望。

古代埃及故事,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典型地反映了埃及民间口头文学创作的特点,它不仅是埃及文学的珍贵遗产,对后来世界文学的发展,特别是散文创作的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诗歌

在古代埃及文学中,诗歌比较发达。在古埃及墓地的石柱和墙壁上,在纸草卷和宗教诗文集中,保存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有世俗诗、宗教诗、赞美诗、宗教哲理诗等。它们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向往。

在古代埃及诗歌作品中,产生得较早的是劳动歌谣,它们大致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以前。这类作品大多是口头文学创作,人们先在口头上传唱,后来才用象形文字记录下来。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偏见,这类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它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愿望。

《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和《搬谷人的歌谣》是保存在埃及埃尔·开布地方帕赫里墓壁上的3首古埃及劳动歌谣。这3首劳动歌谣据说是公元前16世纪18王朝时期的作品。这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劳动歌谣,它们在未被记录下来以前,可能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是村民和奴隶们伴随着劳动在田野上、打谷场上和码头上歌唱出来的。它们都是用象形文字记录下来的,歌谣旁还配有绘画,诗画并茂,栩栩如生。如《庄稼人的歌谣》:

赶快,领队的人,

快驱打那群公牛!

瞧,王爷站在那儿,

正望着我们呢。

从这首诗的文字内容和配画看,这是当时为王室劳动的村民或奴隶们在田野间放牧或耕种时所唱的歌。他们在劳动时远远看到王室牧主来了,感到紧张,就赶紧提醒自己领工的头儿,赶快驱打公牛,以免受到主人的呵斥或责罚。

从这首歌谣简朴的语言、急促的节拍、紧张的心理来分析,它表现了当时村民或奴隶们被迫劳动的情景以及他们对奴隶主的恐惧和不满心理。再看《打谷人的歌谣》:

给自己打谷,给自己打谷,

哦,公牛,给自己打谷吧!

打下麦秆来好给自己当饲料,

谷子都要交给你们的主人家。

不要停下来啊,

要晓得,今天的天气正风凉。

这首诗看来是村民或奴隶们在打谷场上一边打场一边吟唱的歌。它的特点是村民或奴隶们假借同公牛谈话,用反语发泄自己满腔的怨恨,间接反映了奴隶主对村民或奴隶们敲骨吸髓的剥削,说明奴隶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耕耘、播种和收割,但打下来的谷子却完全交给了奴隶主,而他们自己则只能落下一些糠糠皮皮,用以充饥。还有一首《搬谷人的歌谣》:

难道我们应该整天搬运大麦和小麦吗?

仓库已经装得满满,

一把把谷子滚出了边沿;

大船上也已经装得满满,

谷子也都滚到了外面,

但还是逼着我们搬运,

好像我们的心是用青铜铸成!

这首诗更明显地表现出了村民或奴隶们对自己紧张劳动和处境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他们已经直接提出了“难道我们应该整天搬运大麦和小麦吗?”这样尖锐的问题。这首歌谣说明了那些被征调来搬谷的村民或奴隶们对沉重而又持久的强迫劳动的极度愤懑和不平。

这3首劳动歌谣和古埃及流传下来的大量宗教诗和赞美诗不同,它们是最古老的反映阶级矛盾的文学作品。它们以浓厚的生活气息、明快有力的语言、清新隽永的艺术手法和直接抒发内心情感的对话形式,表现了古埃及劳动歌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间口头创作的鲜明特色。因此,这些劳动歌谣不仅是古埃及文学的精华,而且也是古埃及重要的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值得我们倍加珍视。

除上面所谈的劳动歌谣外,还有一些表现爱情生活的情歌。古埃及的情歌,通常都是可以用笛子和竖琴伴奏进行歌唱的。在这类情歌中,情郎和女情人在对唱中互相以兄妹相称,表达了当时青年男女互相爱慕的纯真感情。下面是一首流传至今的情歌的片断:

她是举世无双的妹妹,

谁也比不上她漂亮。

看啊,她像天上的星辰,

象征着幸福的一年的诞生。

她神采奕奕,肌肤娇嫩,

她的明闪闪的眼睛迷人。

甜蜜啊,那两片轻巧的嘴唇,

从来没有说过多余的话。

修长的颈,匀称的头,

纯真的天青石是她的发。

她的手胜过黄金,

她的指头宛如莲花。

她的脚载着她的美,

地面上飘舞着她轻盈的步伐。

人们只要走过她的身边啊,

就都扭转脖子来看她。

在这首情歌中,情郎直截了当地把自己所爱慕的姑娘的美丽同当时完全现实而且最被珍视的物品相比较,头发比作天青石,手比作黄金,指头比作莲花等,显示出当时普通埃及人朴实的审美观念。

在古代埃及,由于盛行对神灵的崇拜,因此,宗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非常大,人们把一切文学艺术、建筑、雕刻等方面的活动都看作某种神灵的活动。在古埃及人的神力万能的观念中,也包含着这样一个真理,即文艺不是现实世界事物的简单的和消极的反映,而是它们生命的反映,是在人们的记忆中延长它们存在的一种手段。这是在远古时代对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古王国时期,中央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埃及兴起了统一的对太阳神的崇拜,太阳神拉被奉为最高神。中王国时期,由于底比斯统一埃及,阿蒙神也成为全国的最高神。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的埃赫那顿对宗教进行改革时,曾一度以阿顿神为唯一的太阳神。因而在古代埃及文学中,出现了大量的宗教性诗篇,这类诗篇历代都有记载,但以中王国时期保留下来的最多。

埃及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亡灵书》(或译《死者之书》)。《亡灵书》中的大部分诗篇具有浓厚的宗教思想,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冥国观念,主要是表现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倾向,但其中个别诗篇或某些诗段也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如在《另一个世界》中写道:

你不再在你的

选中的小径中颠踬,

一切的邪恶与黑暗

全从你的心灵中落下。

在这里的河旁,

喝水和洗你的手脚罢,

或者撒下你的网,

它一定就充满了鱼。

古埃及的诗歌中,还有大量对太阳神、地神、水神、奥西里斯和一些国王的赞美诗。《阿顿(太阳神)颂诗》是古代颂诗中的名篇,这是在第十八王朝的法者埃赫那顿时代,宣布太阳神是国家崇拜的唯一最高之神时写的,它热烈地赞颂了使大地产生生命的太阳神的伟大力量:

在天涯出现了您美丽的形象,

您这活的阿顿神,生命的开始呀!

当您从东方的天边升起时,

您将您的美丽普施于大地。

当您在西方落下时,

大地像死亡一样地陷在黑暗之中。

对尼罗河的赞颂是历来埃及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古埃及人赞美尼罗河,把它看成伟大而美妙的事物,因为它用自己泛滥出来的河水灌溉他们的田地,从而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美好的日子:

赞美你,尼罗河,你从大地中向外冒涌,

你的到来,为了使埃及欣欣向荣!……

你把拉神创造了的田地灌溉,

为了使普天下的生灵安乐康泰……

它创造了大麦和小麦,

使神殿里充满了节日的景象。

……

人们那个乐呀,

嘴也合不上了。

它带来了粮食和丰富的食物,

它创造了一切美好的事物……

至于古埃及的宗教哲理诗,最着名的是《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它被认为是古代埃及诗歌的最高成就之一。诗中说: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康复的征兆,

像脱离了病魔的缠扰……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荷花的芳香,

像是沉醉在烟雨茫茫的岸上……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消失了的风暴,

像游子从远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一个被监禁了多年的囚徒,

渴望见到家屋的墙垣。

诗中的主人公把死亡比拟为人的幸福的话语所表达出来的消极厌世情绪,显然是属于上层阶级某些人的想法。但诗中也揭露了社会的不平,发出了叛逆的呼声。这在古代埃及的长篇诗歌中,是十分难得的。它是中王国时期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

‘叁’ 鲁宾逊漂流记描写的什么是全书的精华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着,描述了鲁滨逊一个人在孤岛上生存的故事,表达了要求个性解放。勇于冒险的进取精神。
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 Crusoe)旧译《鲁宾逊漂流记》,于1719年4月25日出版,是18世纪英国四大着名小说家之一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这部小说一问世就风靡英国,情节真实具体、亲切自然,真让人不忍释卷,至今仍是雅俗共赏的世界名着。小说从出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出版最多的一本书。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着。该书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叙事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肆’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选择其中一部写出读书卡片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花袭人 王夫人 贾母 史湘云 贾元春 贾探春 贾惜春 妙玉 平儿 鸳鸯 贾政 巧姐 李纨 薛宝琴

红楼梦

01.贾宝玉

各个作家都有一位或几位重要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如赛万帝思的《唐.吉柯德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扥尔思太在《战争与和平》里的安耳
但柔可夫与昂都仑勿几康思基。《红楼梦》里曹雪芹的代言人,当然是贾宝玉。宝玉是一
位天生的哲学家,生来就有他的人生观,不像其他作品里主人翁的人生观是学而后知的。
然宝玉从生到出家,十九年间没有读什么书,但他知道很清楚应当怎样生活。看来似乎不
近人情,那有不读书,且没经过世故,就有人生观的道理。但知道的作者的用意,也就不
足为怪。《红楼梦》的开端,作者就说历经一番梦幻之后,藉“石头”的投胎入世,用第
三者的态度,叙述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再者,中国以往的社会基础为家庭,大家庭实际就
是范围较小的社会,一生下来就得与人接触,他要没有自己的个性,就显不出宝玉之为宝
玉。换言之,表现不出他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因为要表现这种冲突,所以作者在
第三回介绍宝玉的时候,就用一首“西江月”词,表示说“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宝玉的人生观是什么呢?不了解他的人都以为他是糊涂,没目的,无事忙;其实不然
。他的人生观就是“爱”。得到了爱就是幸福;否则,就是苦痛。至于人生的贫贱富贵,
尊卑际遇,他毫不在意。但对付女子,却小心谨慎,一句话也不敢错说。他恨不得天下所
有的女子,都收到大观园里,尽自己一分对女性的天职。他被父亲苦打后,各个人都对他
怜惜悲感,尤其宝钗瞧他的时候,说错了话,以致姣羞怯怯,他心中愈发感动,将疼痛早
已去在九霄云外,且心里想道:“我不过挨了几个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
人可亲可近!假如我一时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戚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
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这是宝玉人生观的自白

贾宝玉之所以不朽,因为一方面他象征了中国数千年来绅士社会的爱情;另一方面,
他象征着人类的“情种”,我们相信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理想人物,在比宝玉更多情的。
关于宝玉的情,读花人有一段很妙的议论道:“宝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
,而适为宝玉为林黛玉心中、目中、意中、念中、谈笑中、哭泣中、出思梦魂中、生生死
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次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惟圣人能为尽性,惟宝玉能尽
情,负情者多矣,惟宝玉其谁与归?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
惠圣之和者也’。我故曰:宝玉圣之情者也”。(注一)宝玉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一块五
彩晶莹的玉,故起名“宝玉”。这“玉”是整部《红楼梦》的关键。照中国旧时的风俗,
凡男女儿童,偶然有同样玩具,都有成为夫妇的可能。黛玉忌妒宝钗,就为宝钗有东西可
配,而自己没有,偏偏宝玉又不信那些和尚道士的“金玉奇缘”。冲突与悲剧,就由这里
产生了。宝玉的几次砸玉,那一次不是为向黛玉表白心思?红楼梦的整个故事,由他们三
位作纲领,织成了一部人类心理的网络全书。宝玉之情,虽专于女性,而由专于黛玉。黛
玉虽知宝玉专情于己,然因宝钗的金锁与湘云的麟麒关系,总是疑信参半,终不放心。一
天,宝玉不得不向她明言,请她放心。之后,二位都心知神会,再无疑虑。可是故事也就
此转变了。黛玉妒的金锁,果不出他所妒,终于成为玉钗成婚的媒介。贾母也因宝钗的性
格温柔和平,黛玉性乖体弱,恐非长寿,结果,定了宝钗;这是宝玉不知道的事。宝玉因
许多事情已经悲凄哀苦,弄得情色若痴,后来又失玉。就在这种神智皆迷的当儿,贾姆设
法令他与宝钗成亲。他们结婚之时,也正是黛玉辞世之时。

02.林黛玉

林黛玉的人生观与宝玉一样,只求一个爱。贫富贱贵,兴衰际遇,也是不闻不问。为
要烘托出黛玉的爱,不能不让他俩发生冲突,所以作者一开始就给他一个不适意的环境。
幼而失母,继而丧父,因此,尽管贾母等万般怜爱,饮食起居,都同宝玉一样,较之迎春
姊妹等,还高一等,然总是寄居。他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遂养成她的善感。再者,她
原同宝玉一起长大的,二人异常亲密,不想来了一个宝钗,年岁虽大不多,而品格容貌,
似在黛玉之上;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又不像她那样孤高自许,于是人人喜悦,这有引起
黛玉的多疑。由这二种环境,曹雪芹造成了黛玉性格之多疑与善感。然黛玉之妒宝钗,以
前是泛泛的,稚气的,从宝玉的介绍,得读那些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玩物上
撮合;且年岁较长,渐知男女之爱,对宝钗妒的对象由宝钗本人转为宝钗的金锁。她以没
有东西可配为憾,这话不知从她嘴里提过多少遍。不料,一天宝玉又得一个金麒麟,恰恰
又与湘云的一对,令黛玉更加一层忧惧。这一层一层的冲突,一次一次的风波,使宝玉与
黛玉的心都显露出来。
每位作家,都有他创造人物的特殊方法。他描写黛玉的妒,就用直接法。第八回,宝
钗怕冷酒于五脏有害,不让宝玉吃,黛玉就藉紫鹃让云雁送手炉的机会道:“也亏了你,
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话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的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贾母
在张道士们敬的贺礼里,找出一个玉麒麟,宝钗说湘云也有一个。探春赞美宝钗处处留心
。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戴的东西上是留心呢!”〈二十九
回〉宝钗因宝玉挨打与薛蟠吵嘴,整整哭了一夜,翌晨回家,路遇黛玉,黛玉道:“姊姊
也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泪来,也医不好捧疮!”( 三十四回) 总之,曹雪芹没有
让黛玉错过一次机会,不去显示他的妒意。她同宝玉生气,不多由妒而发,如是一次的印
象,使黛玉在我们的脑里,成了一位妒的典型人物。至如黛玉的善感,勿需举例,他所有
的诗词,无不是充满了哀伤。《葬花词》和《桃花行》都是他最深心的表现。一次,黛玉
错酒令,宝钗不唯不讥笑,反而善意劝导他,从此,她深知宝钗的为人,前疑冰释,然前
因多疑,体格白赢,终于一天说到“熬不上”的话。她现在不妒宝钗,相信宝玉,可是已
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03.薛宝钗

作者为使他的人物性格显明,往往把两个相反的人放在一起。同样,红楼梦有一位贾
宝玉,也有一位薛宝钗。再者,假使认为唐.吉柯德与桑首代表两种典型:一是象征着理
想主义者,令一是象征着物质的追求者,那么,宝玉就是唐.吉阿德,宝钗就是桑首。宝
钗不像桑首那样仅求物质满意,或者她还轻视物质,但他们都没有理想;尤其薛宝钗。她
要做的,仅为世俗所谓的“美德”她处处照世俗所谓的美德行事,毫无反抗精神。宝钗性
格恰恰与宝玉的相反,一个是极端的现世主义者,一个是理想主义者,想在现世里找到人
生幸福。若说宝玉不喜欢读书,这不过说宝玉不喜欢像别人一样,读些四书、五经和八股
文,以求得到一官半职。但宝钗处处反对。钗黛等起诗社,每人得有别号,而宝钗就送“
无事忙”,或“富贵闲人”给宝玉,内中涵着讽刺的意思。她从没有错过机会,不讽刺宝
玉的。倘若她不是女性,他早同她疏远了;即令如此,据袭人讲,他曾给她过没脸,因为
劝他去会会官宦,谈谈经济。宝玉对宝钗所最叹息的是:“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
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意造言,原为导后世的须眉
浊物;不想我不幸,亦且琼闰绣阁中亦染此病,真是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一次她正
与湘云论时,忽而转题道:“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组织针黹是你我的本分;一时闲
了,倒是把那于身心有益的书看几章,却还是正经”(三十回)。这话转得令人惊异,然
也正是曹雪芹的苦心。古语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宝钗的人生观是这样,自然处处都拉
到这个题目上。她又对黛玉道:“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主。”宝钗的现
实思想,表现得多么清楚。曹雪芹要描写的,想从她的性格里,铸成中国女性的一切美德
。红楼梦的人物从上至下,没有不喜爱宝钗的,黛玉后来也敬爱它她。从宝钗的性格里可
找出四个特质。第一、是孝。第二、是待人忠厚。第三、是性格温柔。第四、比较起来,
她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实际社会上或许找不到这样的人,但在人类的意识理里,这种人是
存在的。黛玉所代表的是才,宝钗所代表的是德。说实在,宝钗并不阴险,若说她有手段
则可,阴险则未必。然世人所以认为宝钗阴险的,自有其心理背景。高鹗使玉钗成婚,黛
玉气死,人之恨宝钗,由此而来。说她阴险的,都由“恨”心出发。(注二)

04.王熙凤

每位新的人物出现,做作者总是先概括地讲几句这个人物的性格。同样,用冷子兴的
口介绍凤姐道:“谁知娶了这位奶奶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的夫人,琏爷倒退了一
舍之地。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深细。竟是男人万不及一的。”次又用特
殊的手法,正式介绍凤姐。黛玉刚到贾府,正与贾母谈话,忽听后院有笑声,并大声说话
,她很惊讶,心想这里人都是敛声屏气,怎么此这么放诞无礼,原来就是贾府有名“泼辣
货”王熙凤。接着,她就问黛玉吃的玩的,只管告诉她;老婆子们的不好,也只管告诉她
,并问行李和吩咐收拾房间。又回王夫人发了月钱,和找缎子等等。由这段话,作者给我
们介绍了她在荣府管家,是怎样地忙碌。曹雪芹赋与熙凤的性格是能干和阴险。熙凤和浮
士德卷下所描写的“学士”,是属于同一典型,都是气壮力强,野心勃勃的青年人象征。
他们真以为世界由他们开始,且为他们而设。把这话与熙凤对浮虚说的:“你是素日知道
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以及她素日行止和
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情形,他们恰恰为同一类人物。因恃强的缘故,事事不愿令人褒贬
,即令病也不愿别人提。这种恃强心理,又是虚荣心作祟。浮虚求她为张家退婚,她本不
愿意管,但听静虚说:“虽如此说,只是张家也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知道
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这几句话打动
了她的心。再如贾芸求事,她见了她本是“连正眼也不看”,但听到贾芸说:“昨日晚上
还提起婶娘来,说婶娘身子生得单弱,事情又多,亏婶娘好大精神,竟料理得周周全全;
要是差一点儿的,早累得不知怎样了。”你瞧,她听了这话,“满脸是笑,不由的止了步
”。曹雪芹要怎样结束熙凤,不知道。高鹗的结束,以情理讲,尚不算坏。熙凤在荣府管
家,所以言行令从的,固由她的才干,然要是没有贾母等作保障,就难那样事事顺利。在
她管事期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她自己也知道,她对平儿讲:“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
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没有个背地里不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
,无奈一时也难宽放。”她既得罪人,这些人遇机报复也是自然的。

05.薛蟠

性格的养成,以写实主义者曹雪芹看来,不是天生,而是由于环境。环境的不同,性
格也随之而异。至于薛蟠,更是环境的产儿。作者讲得明明白白,他“幼年丧父,寡母又
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些,遂致老大无成。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孥钱
粮,采办杂料。”溺爱又富有,目然养成了任性;加以宝玉二府是他的亲戚,在社会上任
意胡为,法律又无可奈何,因此,造成了公子哥儿薛蟠的典型。我们看宝玉挨打,宝钗误
信由于他的犯告,而引起的风波。“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见不得这样藏头露尾的事
;又是宝钗劝他不要逛去;她母亲又说他犯舌,宝玉之打,是他闹的,早已急得乱跳,赌
神发誓得分辨。又骂众人:‘谁这样编派我!我把那囚攮的牙敲了!分明为打了宝玉,没
的献勤儿,拿我做幌子!难道宝玉是天王?他父亲打了一顿,一家子定要闹几天!既拉上
我也不怕,索性进去把宝玉打死了,我替他偿命,大家干净!’一面嚷,一面找起一根门
闩来就跑。慌得薛姨妈抓着骂道:‘作死的孽障,你打谁去!你先打死我来!’薛蟠的眼
急得铜铃一般,嚷道:‘何苦来!又不叫我去!又好好的赖我!将来宝玉活一日,我耽一
日的口舌,不如大家死了清静!’薛蟠见宝钗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此母亲的话,反
难回答;因此便要设法拿话堵他去,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也因正在气头上,未曾想话
之轻重,便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你的心了。从前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
拣有玉的缠可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薛蟠见妹妹
哭了,便知自己冒撞,便赌气去到自己房里安歇不提”。后来薛蟠又和向妈妈和宝钗赔不
是道:“‘妈妈也不必生气,妹妹也不必烦恼,从今以后我在不同他们一处吃酒闲逛如何
?’宝钗笑道:‘这才明白过来了。’薛妈妈道:‘你要有个横劲,那龙也下蛋了?’薛
蟠道:‘我若再和他们一处逛,妹妹听见了,只管碎我,在叫我"畜生",如何?何苦来,
为我一个叫娘儿两个天天操心!妈妈为我生气,还有可恕;若只管叫妹妹为我操心,我更
不是人!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妈,多疼妹妹,反叫娘因子生气,妹妹烦恼,连
个畜生不如了!’口里说着,眼睛里禁不住也滚下泪来。”(注三)只这一段字,薛蟠的
整个心灵,都在这里。他心底本是纯良,然因任性,成了“呆霸王”。薛蟠的一切行为,
主由“任性”而来。


宝钗的结局

01.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宝钗
宝玉奉旨无奈,娶了他并无感情的薛宝钗,略如前文论。然则在曹雪芹的原书中,他
又是如何落笔以写宝钗的文字呢?可概括成一句话:玉、钗婚后,却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旧
关系。有人说:“黛玉死后,宝钗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宝玉感情上的一段空缺。”又说:
“根据二十回的一条脂批而论定,二人婚后感情美满,谈心话旧。在黛玉死后,宝玉、宝
钗之结合,成为十分自然的事。”这种合二为一论,目前还是有很多人期期不敢苟同。谈
心话旧,可以说是对的,但并不会是“情话缠绵”。他们成其夫妇了,又未成其夫妇。履
行了家长给安排下的喜事礼仪—仅仅如此。他们实际上还是姨姊弟。看宝钗悲叹不详的失
谜: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衿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
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芢苒须当惜,风雨阴情任变迁。( 注四)在曹雪芹笔下,常
常是一笔两用甚至数用,诗词雅谜,诸人的名字多出唐诗,对宝钗一名出处,特举李商隐
的“宝钗无日不生尘”。到八十四回中,其实也暗示得明白:宝玉对宝钗一向只有敬重,
而绝无轻薄狎昵之心。敬重而不亵昵,是两人关系的基本特点。但是这却又不尽然等于“
感情美满”。八十回前,有一段写及宝玉以杨妃比宝钗,宝钗大怒,反唇相稽,词色锐厉
,锐不可当,给了宝玉一个大“下不了台”。试看此种情形,和宝、黛之间的那种实因情
重而引起的口角呕气,全然不是同一性质。故美满二字,未可轻下。

02.画册判词及红楼梦曲文

红楼梦第五回
可叹停机德(脂批:此句薛。)
堪怜泳絮才(脂批:此句林。)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脂批:寓意深远,皆生非其地之意。)(注五)
其中末句指宝钗的结局,当与第三句指林黛玉卒同意,即黛玉已就木,宝玉亦冷藏以
终身。如果宝钗后嫁贾雨村,怎说“金簪雪里埋”呢?“皆”字足以显示出林、薛两人命
运相同。作者用“可叹停机德”来形容她。如果他改嫁给忘恩负义的贾雨村,作者决不会
用这种句子颂扬她。退一步说,宝钗后改嫁雨村为贵夫人,则为何将她与黛玉合在一个画
页及判词中?岂不太不搭调了?尚且宝钗亦在宝玉出家不久即卒,作者不用“土”字而用
“雪”字,是针对上文的“林”字是代表黛玉的姓氏,故用雪的谐音字薛,乃不用“土”
,因一个埋字以足。

03.居处寓意

宝钗入荣国府,初居梨香院,后居蘅芜院。作者安排此环境给她,与她的性格、修养
、命运是一致的,尤黛玉之于潇湘馆,宝玉之于怡红院。红楼梦第四十回:一同进了蘅芜
院,只觉异香朴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 … 及尽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
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数十菊花,并两步书、茶瓯茶杯而已。床上只挂片青
纱帐幔,金褥也十分朴素。… … (贾母说)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宝钗卧室的陈设,素净的如孀居,被贾母看出来了,要替她改设。那案上朴质的花瓶,暗
示她“定”守其“贫”到归“土”。活着时也如一枝秋菊傲霜节,独战西风,看书饮茶度
日而已。(注六)

04.春灯谜语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暂记宝钗制谜云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衿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芢苒须当惜,风雨阴情任变迁。(注七)

此谜相当于前述的判词、曲文,也是宝钗结局的有力证据,“光阴芢苒须当惜”,和
宝钗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一致。

05.柳絮词

宝钗填的临江仙咏絮词,可能是导致误以她改嫁“证据”之一,因为其中“好风频借
力,送我上青云”之句。薛家进京除了避祸外,主要是送宝钗待选,情况和元春相类。宝
玉固然才貌稀有,又和宝钗锁是一对,但她也明白他的思想性格和自己不同,嫁给他的后
果当先知晓,但母命甚至元春之命难违,作此词时心态是否意味着青云指宫中呢?这岂是
雨村所能比。综合上论,可见宝钗未改嫁为雨村的贵夫人,而是过着很不“侥幸”的冷凄
孤寂的生活。

三、黛玉的眼泪

曹雪芹对林黛玉之死另有他的解释和理论,不仅仅是由于她的体弱多病。从红楼梦起
头即可得知。第一回,那和尚说的话很重要,引录一段如下:那僧笑道:“… .只因西方
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锳使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
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
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
灌溉之德,均其在五内便郁结成一段缠绵不舒之意。近日这神锳使者,凡心偶嬂,乘此昌
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
偿,趁此到可了结。”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
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 .那道人说道:“
果真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故事,更为琐碎细腻了。
”(注八)上面所说的,绛珠草和绛珠仙子就是黛玉,神锳使者就是宝玉,而绛珠仙子下
凡的主要原因就是用眼泪来偿还以前所欠神锳使者的灌溉之恩,所以一旦眼泪流完,她的
使命也就告终,可以向警幻仙子去消案了。所以这样看来,林黛玉之喜哭、善哭、常哭,
并不是泛泛之文,而是其中有深意存焉。林黛玉,动不动就流眼泪,并不仅仅是因为她多
愁善感,或父母早死,身世可怜,而是有着一股更深的、源自前世的,自己都不知道的力
量在冥冥中指使她。所以凡事有林黛玉出现的场面,总是流泪时多,不流泪时反而少。例
子不胜枚举,其中最有意义的一段是第四十九回,宝玉去问黛玉为什么同宝钗二人感情忽
然融洽起来,黛玉又哭了起来:宝玉连忙劝道:“这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
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
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注九)
这一段文字,与第一回及第五回的“还泪”、“泪尽”之说放在一起读,有其特殊意
义。(一)黛玉几乎是每天非哭流泪不可,因为不如此,她无从完成她的使命。(二)到
第四十七回时,黛玉的眼泪已越流越少离开她眼泪流尽而死的日子已不为远了。“泪尽夭
亡”四字正是黛玉一生的缩写。可是对黛玉最好的描写却是她自己所写的一首“桃花行”
,原诗太长,只节引一段:

胭脂鲜艳何相类 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 泪自长桃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 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 花尽人倦易黄昏
一生杜宇春归尽 寂寞帘栊空月痕(注十)

四、林黛玉和薛宝钗非情敌

说黛玉和宝钗二人之间一点冲突也没有,当然是违心之论。可是也只发展一小部分而
已,两人并没有对立起来,更说不上成为情敌。相反的,黛玉和宝钗中间的误会还逐渐消
失,终于彼此间产生了了解和同情,感情反而比别人更形浓厚。她们之间的互相了解始于
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第二次来大观园饮宴行酒令时,轮到黛玉,无心中漏出了几句西湘记
的戏文,给宝钗听到了,在无人处问她,黛玉向她求饶,宝钗向她说了一套大道理,最后
并说:“…你我只该作些针线之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不过拣那郑经书看看也罢了。最
怕是见了这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只
有答应是的一字。
我们知道黛玉素性高傲,不敢轻易许人,更不肯服人。这次对宝钗如此,完全是由于
心中感激,并不是有什么短处给宝钗拿在手,借以要挟所致。第四十五回,黛玉旧病复发
,宝钗去探望她,引出黛玉这样一段话来:“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是个多心
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说我那些好话,我大感激你。往日
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至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
五岁,竟无一人像你前日德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
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要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竟不介意,
为劝我那些话,可我竟自误了。…”这一段话,真可说是肺腑之言。一方面可以看出宝钗
待人诚恳,并不是在故市小惠,笼络人心,以造成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黛玉的
灵慧讨人喜欢,要是别人以真心待她,她也会以真心待人。从前人把黛玉和宝钗看成对立
的情敌,非但错得离谱,而且有违作者的本意。到了第五十八回,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搬
进大观园住,根本就住在潇湘馆内,照顾黛玉,黛玉感激不尽,就随着宝钗叫薛姨妈为“
妈”,并改叫宝钗为“姊姊”,二人的感情又深了一层。第六十二回,还有一段描写更为
传神: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笑到道:“一钟茶,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
吃,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漱一漱口就壳了。”说着,先拿起喝了一
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道:“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
大夫不许多吃茶,这半钟尽壳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袭人虽嘴里不说,心里一定觉得很奇怪,黛玉平日爱洁成癖,而且和宝钗又是这里不
和,那里不和的,现在竟然肯喝宝钗剩下的半杯茶!要不是两人感情非常好,黛玉固然不
会喝,宝钗更不会如此托大,自讨没趣。(注十一)关于黛玉和宝钗之间的关系,也可以
分三层来讲:(一)黛玉和宝钗年数渐大,渐渐懂事,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孩子气。(二)
黛玉很清楚知道宝玉心中除自己之外,并无他人,然而由于当时宗法社会的风俗习惯的束
缚,大家都不能作任何公开的表示。第二十八回,黛玉向宝玉提起金玉两个字,宝玉急于
剖白,对黛玉说:“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
三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这是宝玉在急得不得了,恨不
得把心挖出来给黛玉看时说的话,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说黛玉在他心中只不过占第
四位。

(三)黛玉和宝钗

程为知己,完全和原着的主题与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宗旨吻合。
至于什么是原作的主题和宗旨?曹雪芹最不愿意落人窠臼,他这部红楼梦绝对与普通
才子佳人书不同,黛玉和宝玉更不是男女二主角,由于小人—如凤姐、袭人等—中间的挑
拨阻挠,婚姻不能如意。同时,他还明白说出,他的目的不过在为“半世亲睹亲闻的几个
女子”作传。而在这些女子之中,最特出的,毫无疑问,是黛玉和宝钗二人。而且两人是
并重的。为此,即使在书中极小的地方,作者都非常留心,唯恐读者误会,处处令黛玉宝
钗二人各展所长,不让其中任何一人独露头角,以免造成轻此重彼的印象。所以在第二十
二回中,黛玉、宝钗、湘云三人去质询宝玉,想把他劝醒,不要迷于禅机时,我们所看到
的是黛玉天资高,口才好;宝钗却是读书多,学问博,两人抢尽锋头,相形之下,宝玉和
湘云就黯然失色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红楼梦中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角色,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
缺点,连黛玉和宝钗都不能例外。这也就是红楼梦伟大的地方之一。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

‘伍’ 艺苑精华是什么意思啊

艺苑是指文学艺术荟萃的处所,精华是指事物最精美、最重要的部分。
艺苑精华,是指文学艺术领域中最精美最优秀的作品。

‘陆’ 文学精华是什么

四大名着首先要摆出来,后面则是写李白杜甫,一些文学名人之类的。
文学精华就是中国五千年来文学作品的少部分,被人们称赞的少部分。

‘柒’ 文学的精华是哪个部分

肯定是唐诗塞····所谓浓缩就是精华···唐诗既押韵··又很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一字一句都是经过锤炼的···经典···

阅读全文

与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精华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098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1926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351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283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896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13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885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257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28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666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493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655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07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481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35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552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655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989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592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