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精华眼霜 > 汉乐府的精华集中在什么歌辞中

汉乐府的精华集中在什么歌辞中

发布时间:2022-08-28 07:35:37

①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是什么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八个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原作并不包含这八个字,是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② 汉乐府,主要作品为哪五样

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汉族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③ 两汉乐府诗歌的精华是

就是民歌,用简单的文字用民歌的形式展现出来

④ 汉乐府的内容以杂言和什么为主

第一节乐府概论.一、什么乐府

两汉时,乐府是音乐机关;

●到了魏晋南北朝,人们把乐府所唱的诗称为乐府。这样,乐府就有音乐机关变成了具有音乐性的诗体。

.到了唐代,人们对待乐府诗的态度有所转变:已经撇开了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等。这样乐府又- -变而成-种批判社会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有人称词、为乐府,那么乐府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的乐府诗的精神实质,单单着眼于入乐这一点。可见乐府的含义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的。

乐府概念的演变历程: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之名称。●2、诗体名。

●3、后一切合乐而可以歌唱的诗歌亦称为乐府。第二节汉乐府的主要内容
●汉乐府民歌有几大主题;
●1、社会政治主题:反映政治黑暗,揭露社会上的不公和丑恶现象,表现民生疾苦;
.2、家庭伦理主题;●3、爱情主题;
.4、人生体验的醒世主题。 汉乐府

汉乐府诗歌是指由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收集、整理、保存下来,可以合乐而歌的汉代诗歌总称。

汉乐府诗歌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另- -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二、家庭佗理主题
· (一)家庭、婚姻悲刷:《孤儿行》、《上山采靡芫》、《孔雀奈南》;
(ニ)歌颂対婚姻的忠贞:《陌上桑》、《羽林郎》;(三)思如的相思之苦:《饮弓氏城窟行》
(四)殷実富贵之家的日常生活:《院西行》《鶏鸣》、《相逢行》、《妖安有狭斜行》。

⑤ 乐府诗分哪几类汉乐府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乐府诗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三、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汉乐府诗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汉乐府诗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画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汉乐府诗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

(5)汉乐府的精华集中在什么歌辞中扩展阅读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

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

到了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

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⑥ 汉乐府诗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汉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6)汉乐府的精华集中在什么歌辞中扩展阅读:


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民间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⑦ 汉乐府都有什么诗

汉乐府诗有《长歌行》《短歌行》《从军行》等

⑧ 《长歌行》(汉乐府)赏析

1、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

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

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

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

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

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

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2、原文

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4、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8)汉乐府的精华集中在什么歌辞中扩展阅读:

1、创作背景

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2、汉乐府分类

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⑨ 汉乐府最显着、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韩乐府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员的名字。汉代,乐府机关编唱的诗歌被称为“歌诗”。到了魏晋六朝,人们开始称这些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并分门别类(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轩》)。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伟大的中国古代民歌集。有别于《楚辞》的浪漫主义,开创了一种新的写实主义诗歌风格。女性题材作品在韩乐府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用通俗语言构建了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它采用叙事写作,对人物刻画细致,从而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情节比较完整,在描写典型细节上能突出思想内涵,不仅开辟了叙事诗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五言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国。

⑩ 汉代乐府民歌的内容有哪些

乐府原本是政府的音乐机构。早在秦代,乐府就作为政府的音乐机构的名称而存在了,汉代后,沿袭秦代体制,也设有专门的音乐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管理郊庙、朝会的乐章。

至汉武帝时,音乐机构的规模和职能都大大扩大了,这是汉武帝整顿改革礼乐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改革传统的郊庙音乐歌曲,用新声改编雅乐。当时乐府的具体职能,一是采集和编写歌词;二是谱写乐曲;三是训练乐工;四是演奏乐歌。

在这些职能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职能就是“采诗”,也就是由乐府机构派专人去各地收集民歌俗曲,配乐歌唱,供统治者考察政治得失。

汉代乐府歌词的来源有三:第一类是宫廷文人写作的,这类乐章主要用于朝廷典礼,包括《郊庙歌》、《燕射歌》与《舞曲》。第二类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民歌,这类歌词主要在普通场合演唱,包括《相和歌》、《清商曲》与《杂曲》。第三类是来自西域的音乐,这类歌词大多是振奋士气的军乐,包括《鼓吹曲》和《横吹曲》。其中从民间采集而来的歌词,习惯上称为“乐府民歌”。《汉书•艺文志》记载:

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赵、代之讴,秦、楚之风”,可以见出当时采诗的地域很广;“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可以知道当时采集的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是下层民众真情实感的抒发;“观风俗,知厚薄”,可以了解统治者有考察政《汉书•艺文志》列出了西汉时期所采集的138首民歌所属的地域,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收录了最为完备的乐府诗歌。汉代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词”、“杂曲歌词”3类。

“鼓吹曲辞”即箫鼓合奏,其中的作品《铙歌十八曲》产生的时间不一,内容庞杂,有记叙战事,表扬武功,歌颂爱情等,其中收录有部分民歌,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某些侧面。

《有所思》和《上邪》是表述爱情的作品,两者都塑造了泼辣大胆的村野姑娘形象,前者为心上人准备了珍贵的礼物,但“闻君有他心”,立即决定“从今以后,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后者的爱情表白更是热情如火: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连用5个绝对不可能成为事实的假设反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感情炽烈、奔放、粗犷。“相和歌词”中的“相合”指丝竹相和或人声相和的演唱方式,其辞多为汉代街陌歌谣,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相和歌词”内容丰富,其中有描叙人们悲惨苦难生活的,如《平陵东》、《妇病行》、《东门行》、《孤儿行》等。除描叙人们悲惨苦难生活的主题外,“相和歌词”中还满怀深情和同情地写出了人们乐观善良的美好品质,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真挚追求。代表作品有《陇西行》、《白头吟》、《饮马长城窟行》、《陌上桑》等。

此外,“相和歌词”还展现了人们对生死的朴素思考,如《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充满惜时发奋之情。

《蒿里》中的“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将人生短暂的感叹倾诉无遗。

“杂曲歌词”是各类曲子的集合,其歌词内容或抒怀,或游乐,或忧愁,或离别,或征战,内容既有文人所作,也有民间歌谣。代表作品有《十五从军征》、《古歌》、《孔雀东南飞》等。其中《孔雀东南飞》典型体现了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汉代乐府民歌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阶段。汉代乐府民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以叙事为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扩大了我国诗歌的叙事领域。

由于民歌作者对下层生活有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将之诉之于诗歌时,能够选取典型事件来概括,并将代表了本阶层的思想感情融化其中。

汉代乐府民歌大部分是叙事诗,其艺术成就又体现为高超的叙事技巧。这种技巧不仅是笼统的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而且在具体手法上表现为第一人称的叙事多取生活片断或典型场景,便于集中抒发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的叙述则于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汉代乐府民歌还善于使用多变的句式和自然的语言。汉代乐府民歌形式自由灵活,或四言,或五言,或杂言,句式上从一二以至十言不等,这些多样的句式有助于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内容,表现出劳动人民无穷的创造力。

汉代乐府民歌来自民间,因此其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既充满着真情率性,又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孤儿行》、《妇病行》、《上山采蘼芜》等语言率性而发,绝无文饰,更为重要的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

汉代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直接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精神,而且有所发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形式上除直接孕育了东汉文人五言诗外,对后世五、七言、杂言诗体的发展也有较大影响。它的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对后世诗歌也有着较深的滋润作用。

阅读全文

与汉乐府的精华集中在什么歌辞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098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1926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351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283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896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13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885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257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28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666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493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655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07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481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35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552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655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989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592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