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通志二十略的内容简介
《通志二十略(竖排繁体)》内容为:通志略是郑樵所着通志一书中的精华部分。通志全书共二百卷,由纪、谱、略、世家、列传、载记等六种形式组成。略分二十篇,五十二卷,通称通志二十略,简称为通志略。郑樵于史书编撰力主博通之论,通志即其所撰之通史。其书除二十略之外,皆为隋以前各史书之粗略综合,惟二十略有其独到之处,在体例方面,与其前杜佑之通典及其后马端临之文献通考相近,世人遂有“三通”之称,在史书编撰中,与纪传、编年二体可鼎立而三。
Ⅱ 关于《通志》及《通志二十略》版本的问题。
《通志》成书发行后,主要版本有明刻本、殿本三通合刻、谢刻本、广州重刻本、杭州局本、浙江书局刊本、中华书局本、商务印书馆《十通》本,因史家一般较看重“二十略”,因此,《通志》“二十略”单独成书的版本则有明刻本、金坛于氏重刻本。http://i.cn.yahoo.com/history1640/blog/p_106/
通志略是郑樵所着通志一书中的精华部分。通志全书共二百卷,由纪、谱、略、世家、列传、载记等六种形式组成。略分二十篇,五十二卷,通称通志二十略,简称为通志略。郑樵于史书编撰力主博通之论,通志即其所撰之通史。其书除二十略之外,皆为隋以前各史书之粗略综合,惟二十略有其独到之处,在体例方面,与其前杜佑之通典及其后马端临之文献通考相近,世人遂有“三通”之称,在史书编撰中,与纪传、编年二体可鼎立而三。
http://www.china-pub.com/593640
Ⅲ 为什么说《通志》的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四库全书着作提要》:“其平生之精力,全帙之着华,惟在二十略而已。一曰氏族、二曰六书、三曰七音、四曰天文、五曰地理、六曰都邑、七曰礼、八曰谥、九曰器服、十曰乐、十一曰职官、十二曰选举、十三曰刑法、十四曰食货、十五曰艺文、十六曰校雠、十七曰图谱、十八曰金石、十九曰灾祥、二十曰草木昆虫。其氏族、六书、七音、都邑、草木昆虫、五略,为旧史之所无。”
《四库全书总目》说,郑樵在《通志》中十分重视二十略。是其自鸣得意之作,认为是“总天下之学术”,“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
二十略对文献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校雠略》、《艺文略》、《金石略》和《图谱略》上。《金石略》和《图谱略》扩大了历史文献资料的范围。《艺文略》通录了古今存佚的文献,创立了新的图书分类方法。《校雠略》是《艺文略》,《金石略》和《图谱略》的说明书,集中系统地反应了郑樵的文献学思想。《校雠略》是通志二十略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文字不多,但内容丰富,对文献资料的搜访,典藏,整理,使用等问题的看法都包括在内。在我国学术史上,将校雠之学写成专着,是从《校雠略》开始的,郑樵的发轫之功,不可抹煞。
这二十略有些是郑樵独创的,像氏族、六书、七音、都邑、草木昆虫等略。郑樵自己也说过:"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通志·总序》)
http://ke.sogou.com/v62658236.htm?fromTitle=%E9%80%9A%E5%BF%97%E4%BA%8C%E5%8D%81%E7%95%A5
Ⅳ 郑樵在《通志》的编撰上都有哪些创新
《通志》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二百卷,有帝纪十八卷、皇后列传二卷、年谱四卷、略五十一卷、列传一百二十五卷。《通志》为纪传体,但把“年表”改称“年谱”,把“志”改称“略”,保存了《晋书》的“载记”部分。“总序”和“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氏族略》《都邑略》《昆虫草木略》是对刘知几增三志主张的发展。《六书略》《七音略》也是创造。《艺文略》《校雠略》《图谱略》《金石略》对正史《艺文志》有所创新。除礼、器服、选举、刑等略外,其余各略也有新意。
Ⅳ 通志二十略的序言
通志略是郑樵所着通志一书中的精华部分。通志全书共二百卷,由纪、谱、略、世家、列传、载记等六种形式组成。略分二十篇,五十二卷,通称通志二十略,简称为通志略。郑樵于史书编撰力主博通之论,通志即其所撰之通史。其书除二十略之外,皆为隋以前各史书之粗略综合,惟二十略有其独到之处,在体例方面,与其前杜佑之通典及其后马端临之文献通考相近,世人遂有“三通”之称,在史书编撰中,与纪传、编年二体可鼎立而三。
通志总序是一篇极好的史学论文,起首即说:“百川异趣,必会于海,然后九州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各种学问包括史学,必须会通,是郑樵的重要学术理论。因此对于用通史体着书的司马迁评价很高,对于用断代史体着书的班固便力加贬抑,用词或不免于偏激,如称:“班固者,浮华之士也,全无学术,专事剽窃。”司马迁亦感有所不足:“大着述者必深于博雅,而尽见天下之书,然后无遗恨。当迁之时,挟书之律初除,得书之路未广,亘三千年之史籍,而跼蹐于七八种书。所可为迁恨者,博不足也。”又称:“迁书全用旧文,间以俚语,良由采摭未备,笔削不遑。所可为迁恨者,雅不足也。”这些评语,失之于偏,无待详论,但与会通博雅之主旨相衡,自有本末之分。
Ⅵ 通志二十略的介绍
《通志二十略(竖排繁体)》内容为:通志略是郑樵所着通志一书中的精华部分。通志全书共二百卷,由纪、谱、略、世家、列传、载记等六种形式组成。略分二十篇,五十二卷,通称通志二十略,简称为通志略。
Ⅶ 《通志》有哪些主要内容
《通志》是继《史记》
以后
的又一部纪传体通史名着。作者郑樵,字渔仲,南宋莆田人。郑樵博览群书,天文地理、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一生着作颇丰,达1000多卷,但流传下来的不多。所谓“通志”,也就是通史的意思。在编写体例上,《通志》实际上是继承了《史记》,只是将《史记》中的“表”改为“谱”、“志”改为“略”。此书所记历史自上古时期开始,直到唐朝结束,但是具体断代又有所不一样。书中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二十略、四夷传、年谱、载记7大部分,共500多万字。《通志》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它的二十略,这二十略包括如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天文略、地理略、都邑略、礼略、谥略、器服略、乐略、职官略、选举略、刑法略、食货略、艺文略、校雠略、金石略、图谱略、灾祥略、昆虫草木略。其中氏族略、校雠略、金石略、六书略、七音略、都邑略、图谱略、昆虫草木略等都是郑樵首创。
Ⅷ 三通”之一得《通志》是怎样一部着作
你好!
《通志》当今称其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 。
中国传统史学将其归入典章制度的政书,列为三通之一。也有将其列入网络全书类的。
全书200卷 ,有帝纪18卷 、皇后列传2卷、年谱4卷、略51卷、列传125卷。
作品介绍
其上起三皇,下迄隋代的综合史料通史。郑樵在《通志》中提出会通思想,主张修通史,强调史事、典章制度相依因的联系;主张史书应极古今之变。他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他认为史家应重视实际和学习一些自然方面的知识,并用实际的观察来核实史书的记载。他主张用治军那样严整的“类例”方法来治学,认为史家修史要有独到的见识。《通志》虽在校雠学、音韵学、文字学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未能在各方面都达到这样的水平 。
《通志》为纪传体,但把年表改称年谱,把志改称略,保存了《晋书》的载记部分。总序和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除礼、器服、选举、刑等略外,其余各略都有新意。《 通志 》现存 最早的刻本为元至治元年(1321)摹印元大德本。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本为流行的版本。二十略有单行本。
希望对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