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好农村自己植树造林的山被划为自然林,对自己的利益有什么影响,有山林证
一定会有影响。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要坚决停止对天然林的商业性砍伐。因自然灾害建设工程占林地和森林经营保护特殊需要等情况,确需采伐天然林的,应该经过国家林业局批准后,可以占用人工林地采伐限额。其他如果需要采伐,必须报经当地林业局批准,并取得采伐证。如果你持有该片林地的林权证,你既有承包权,还要负责管理采伐。供参考。
分类:典型的热带天然林原生林是未经开发利用,仍保持自然状态的森林,是森林演化的顶级群落,有丰富的物种,良好的森林的结构和防护功能,生态系列稳定上,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次生林是经人为采伐和破坏后,天然恢复起来的森林,一般由先锋树种组成,郁闭较低,大多丧失原始林的森林环境,生态稳定性和生态功能较差。在中国的东北,有一大部分就是属于次生林。一般来说,天然林的生物链条完整独立,物种的分布立体而丰富,有较强的自我恢复的能力,物种的多样化程度极高,对环境及气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6]世界上现存最着名的天然林包括:非洲中部热带雨林,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俄罗斯北部的寒带针叶林,美国大峡谷地区等天然林。
❷ 个人天然商品林怎么办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精华,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我国林地面积的64%是天然林,全国森林蓄积的83%以上来自天然林。天然林保护补偿政策是对集体和个人因天然林禁伐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理论上确定天然林禁伐补偿标准的方法有:生产成本补偿、机会成本补偿和生态效益补偿。其中,生产成本补偿是根据森林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平均社会成本来制定补偿标准,不包括林木和非木质林产品的价值增值部分,是最低限的补偿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四条国家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完成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和森林防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开考核结果。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需要,建立林长制。
第五条国家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措施,支持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促进林业发展。
第六条国家以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突出主导功能,发挥多种功能,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❸ 公益林和生态林是一种吗
公益林和生态林不是一种。
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
其建设、保护和管理由各级人民政府投入为主。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生态公益林和地方生态公益林(其中包括省级、市级和县级)。公益林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公益林。
利用途径
1、积极鼓励与生态公益林主导功能密切的利用方式,如科学考察、定位观察、试验研究、科普教育、种质标本采集、生态旅游、物种与遗传基因保存和自然遗产留存等。
2、有条件地允许利用林下多种资源进行非木质资源开发。
3、严格控制对公益林的采伐更新,严格禁止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采伐、抚育和改造活动。
4、对公益林的利用以及公益林区进行的工程建设,必须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同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❹ 请问公益林和天然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公益林
通常所称的公益林是指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其建设、保护和管理由各级人民政府投入为主。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生态公益林和地方生态公益林(其中包括省级、市级和县级)。
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划定,经批准公布并签有公益林保护协议的森林、林木以及宜林地,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 公益林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公益林。
利用途径
1、积极鼓励与生态公益林主导功能密切的利用方式,如科学考察、定位观察、试验研究、科普教育、种质标本采集、生态旅游、物种与遗传基因保存和自然遗产留存等。
2、有条件地允许利用林下多种资源进行非木质资源开发。
3、严格控制对公益林的采伐更新,严格禁止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采伐、抚育和改造活动。
4、对公益林的利用以及公益林区进行的工程建设,必须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同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目的
更加有效地发挥森林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不破坏原有农林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达到生态和经济双赢。
原则
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上,只对一半生态公益林区采取经营和利用措施。
经营内容
对现有林和合格的新成林进行经营管理直到森林与林木更新,主要分为管护、抚育、改造和更新等。
天然林
天然林指天然起源的森林,包括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者萌生所形成的森林。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态功能最完备、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护国土安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天然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基,保护好天然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按其退化程度可以大致分为原生林、次生林和疏林。
中国森林面积的64%是天然林,森林蓄积的83%以上来自天然林 。中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南等重点国有林区。
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正式实施。通过20年保育结合,全国天然林面积净增4.28亿亩,天然林蓄积净增37.75亿立方米,工程区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2.95亿亩;2011-2018年还在工程区开展中幼林抚育2.19亿亩以及后备资源培育1220万亩。多个省区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或接近60% 。
功能
生产功能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态功能最完备、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护国土安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天然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基,保护好天然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天然林的资源在木材产中居主体地位,支援了国家建设,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且在非木质副产品生产中也创造了可观的价值。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态服务功能
1、固体二氧化碳,调节大气组成
森林每生产1克干物质需要吸收1084克二氧化碳。单位面积的森林体储存的碳是农田的20-100倍。
2、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3、净化空气,降低污染
森林在抗性范围内通过呼吸、吸附和吸收等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灰尘、烟雾和酸雨。
4、涵养水源,减少自然灾害
天然植被通过冠、凋落物和根系三个层次对降水再分配,并影响土壤结构,使林地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水分的下渗速度显着地大于荒地。降雨部分被林冠和地被物截留,更多的降水渗入土壤。使雨后林地表径流显着小于荒地,这就是天然林蓄水的主要原理。
5、保持水土,保障农业生产
中国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源头和部分农业产区周围,对维持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珠江、钱塘江、渭河等流域的生态稳定性,保障农业持续的稳产高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6、结构复杂,保证生物多样化
天然林结构复杂,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因此成为最丰富的生物和基因资源率。
❺ 被称为我国森林宝库的是东北地区的什么和什么
兴安岭和长白山。兴安岭又包括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因为你问的是“什么和什么”,所以兴安岭就对了。
❻ 天然林的主要作用
保护天然林:重新认识林业经济
韩琳
新春又快到了,正是万木开始复苏的时候。对1998年夏天的特大洪灾,人们还记忆犹新;限伐森林、保护天然林的国家政策如何实行,对林业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也仍然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保护天然林工程全面启动
制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早就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但直到去年的特大洪灾发生后,各级政府才下定决心全面实施保护森林的措施。去年8月20日,四川省政府发布天然林禁伐布告。10月1日,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自那时以来,全国重点地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全面启动。
所谓天然林,是天然更新的森林,在形成方式上不同于人工繁育而成的人工林。天然林又分为原始林、次生林、残次林等几种类型。目前我国的天然林面积约为8726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65.3%,大部分是次生林,原始林仅占2%,主要分布在内蒙、川、藏一带。天然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荒漠化、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人工林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建国以来,国有林区计划内采伐的木材绝大部分出自天然林,致使天然林资源急剧下降。这次由国家林业局主持推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是针对归属于135个重点国有林区、集中连片分布的天然林,面积约为2900万公顷,占全国天然林面积的33%。
保护工程将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为1998-2000年,在此期间内完全停止禁伐区内的森林砍伐,调减木材产量1500万立方米,将禁伐区内的森工企业转变为营林事业管理单位。第二期是2001-2010年,要使天然林得到进一步恢复,实现木材生产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林方向的初步过渡,使人工林木材产量占木材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工程实施范围涉及云南、四川、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17个省(区、市)的重点国有森工企业,以及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地位重要的地方森工企业。
保护天然林工程还要求加快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大力加强商品林建设。工程带来100万林区职工下岗分流,国家已投入30亿元资金安排富余职工转产,并计划在3年内投资195亿元。
重新认识林业价值
保护天然林工程给林业及整个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决不只是经济意义上的影响。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的张佩昌主任说,通过保护天然林工程的实施,林业部门将推动林业体制的改革和经营思想的转变,首先就是对林业价值的重新认识。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人们对森林价值的认识局限在经济价值上,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遭到忽视;而在经济价值方面,人们的认识又局限在木材及木材加工上。因此,伐木及木材加工就成了我国林业经济的主体。
但实际上,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经济价值的6—7倍。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少污染、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据中国林科院侯元兆研究员在90年代中期主持的“中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研究报告”中的说法,我国森林的经济价值达17414.51亿元,环境资源部分的价值为75218亿元。这里还有另外一组数字,也可以说明问题:只讲木材,粗略地算,林业所创的GDP在50年代占全国整个GDP的6-7%,到70年代就降为2-3%,现在还不到1%。可见“木头经济”份量越来越轻。
即使在经济效益方面,提供木材也决不是唯一的。从广义的方面理解,林业应该是以森林为依托的庞大产业,包括木材及木材加工、林业化工产品、药材、森林旅游等等。
保护天然林工程就是要将过去以利用木材、经济效益为主的传统林业经营思想,改变为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变林区单一的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目前我国松香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天然林得到保护后,有些林业化工产品、森林食品及各类动植物将大量增加,质量也将有所提高。森林旅游也在各地方兴未艾,全国已经建设了574处以森林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3000多处各类森林公园。有关部门研究认为,林业可向社会提供1100多种林副产品,这些都将使林区的多种经营具有更多资源。
林业管理体制改革亟待加快
改革开放20年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林业管理体制仍然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特性,林业一直存在着企、事不分和政、企不分的问题。一方面,林业的管理、养护应该是政府的事,属事业性质。据悉,日本、芬兰等西方国家就将整个林业作为事业单位来管理,由国家出钱养着,卖木材的钱也上交国库。但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一直由国有林场负责。全国有生态型国有林场1459个,经营有林地872万公顷。这类林场培育的森林资源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受益的是全社会,但是对他们自身来说,并不能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伐木、加工等创造经济效益的事,才是企业行为。国有林场、森工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创造经济效益,也就是只能砍树。但是,森林资源是由国有林场管的,没有制约,有制约也制约不了。这就好比国有林场既扮警察,又当小偷,结果可想而知。
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司陈根长司长说,人们常说国有企业负担重,主要指企业要承担职工退休养老、办学等方面的责任。而对于森工企业来说,这些还只是小头,大头在于管理、养护森林,为国家创造生态、社会效益上。所以,要使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得到长期、彻底的落实,就必须进行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企业管资源向国家管资源的转变,把资源管理的行政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去,把一部分森林工人转变为管护工人,成为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部分纯采伐和加工工人作为企业完全分开。这就是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张佩昌主任说,保护天然林工程实施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从天然林保护区开始搞起,逐渐向全国推广。
林区经济出路何在
木材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原材料,而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量。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我国的林业经济是否会大幅度地缩水?陈司长说,保护天然林不等于一棵树也不砍,只不过将来要砍的树会更多地取自人工林。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已达3300多万公顷,居世界第一,有的已到成熟间伐期,仍然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木材,只不过大件木材将要有所减少。因此,禁伐措施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只是结构性的,而非全局性的。
陈司长进一步指出,林业部门应在实施天然林保护以外的地区,对现有森林实施分类经营,将其中大约占30%左右的森林作为重点保护生态林,严加保护。将其余占30-40%的作为一般保护生态林保护起来,剩下的30-40%作为商品林,生产社会需要的木材和林产品。新增森林也要实施分类经营。
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国有林业,尤其是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从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经济滑坡,企业负担重,职工生活贫困。一些林业专家指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林区经济要走出困境,除了加快营造速生丰产林及林果等商品林以外,还必须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同时发展木材精深加工,走工业化的道路。
举例来说,江苏省虞山林场过去长期搞单一的林业经济,结果年年亏损,只好伸手向国家要钱过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林场走向以林为本、以市场为导向、多种经营、多产业开发的道路,一方面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林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林业,特别是竹笋两用丰产林,使每亩林地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47.5倍,茶叶亩产增加了近1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工业加工及森林旅游。结果工业销售收入和旅游收入逐年上升,到1996年工业利润已达570多万元,占全林场总收入的2/3,旅游业也获利365万元;林场的森林覆盖率为95.8%,职工人均年收入达6719元。
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1982年在原国营张家界林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宣传,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1992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6年接待旅游人数为60万人次,经济收入达到3875万元。
据张佩昌主任介绍,从大林业的角度说,全国靠木材和林产品为生的县有400—500个,位于天然林保护区内的就有100多个,已有相当一批县,通过发展林产品的多种经营及深加工,走上了致富之路。我们相信,禁伐森林,并没有改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反而给林业部门带来了改变传统思想的契机,只要调整思路,坚持改革,尽管任务艰巨,林业经济一定能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❼ 天然林是自然资源,人工林是自然资源吗
答案是“是”
为什么?这就牵涉到自然资源的定义了。
其实没有这方面的具体定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并非是自然产生的,而是资源本省的属性决定,所以,不管是什么树林,都是资源资源,而木材,经过人为加工的则不是自然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