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精华眼霜 > 先秦典籍的精华是什么

先秦典籍的精华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31 05:47:43

① 先秦儒家典籍是什么

诗经

尚书

周礼

乐经

周易

春秋

② 什么是四部精华

《四部精华》一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它采撷了我国上起先秦,下迄清末两千多年来文化古籍之精华,编成最精练、最实用的古诗文选本。对一般读者而言,该书最大的优点是:“文白对照”,即每篇古文的后面都附有译文,故它十分便利于年轻读者的诵读。文章所选内容丰富,且趣味浓深,很值得阅读与欣赏。

③ 《吕氏春秋》作为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从中能学到什么知识

不浮夸地讲,《吕氏春秋》的参考文献和专业知识使用价值,在许多人那边被明显小看了。“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来往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司马迁把此句做为《史记.吕不韦列传》的“开场语”,并不是没有大道理。从吕不韦对联楚这一“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国,他“见而怜之,曰‘此待价而沽’”,一直到机构人撰写《吕氏春秋》,都具有着身后的“高精密去算计”。吕不韦在庄襄王,便是子楚,包含秦王政当政时,为相十三年。他真并不是“无所作为”、“空穴来风”。

《吕氏春秋》是一部团体作品,据汉朝的高诱注说,此书原是吕不韦“集儒士,使着其所闻”而成。吕不韦原是阳翟(河南省禹县)的大生意人,专以贱买贵卖,累资巨万,具备较大的经济实力。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他在燕国碰到作人质事件的秦昭襄王的小孙子子楚,对他实现了帮衬和协助,并把怀孕了的侍妾赠给子楚,生子名政,便是之后的始皇帝。

④ 关于五经和秦火,急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原为六经。《庄子》一书首先称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为六经。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之为“六艺”。
其中《乐经》散失,只留存下来《乐记》一篇,并入《礼经》中,因此在汉朝,以此五本着作作为经典,称为《五经》。
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易》又称《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定的。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易》的传,包括系辞、说卦等十个部分,旧称“十翼”,是东周时人所写的对于《易》经部分的解释。《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着作汇编。最初只泛称为《书》,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义谓上古之书。秦汉之际,《尚书》多亡,独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汉初,伏生求得其书,存28篇,教授于齐鲁之间。这部《尚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此外,汉代还有《古文尚书》,据说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诗》,又称《诗经》。汉初传授《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学官。毛公亦传,未得立。后来,三家诗亡缺,毛诗独传,因此《诗》又称《毛诗》。《诗》今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先秦社会风貌的珍贵材料。《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汉世所传有戴德本、戴圣本和刘向《别录》本。《礼记》是西汉时人所编定的儒家关于礼的阐释,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两种,戴圣所编49篇并由郑玄作注的为《小戴礼》,戴德所编85篇称为《大戴礼》。《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现存《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记242年间史事。虽然文句简短,但对当时政治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后人为其作注解,流传下来的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⑤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二、内容:
儒家思想十分丰富。就个体讲,有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思想。比照元素论,古人开出过三德、五行、六德等德目。孔孟讲的是“圣”端;董仲舒改为“信”端。
1、仁:
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陈志岁《载敬堂集》)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2、义:
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3、礼:
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智:
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5、信:
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此外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6、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7、孝: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8、悌:
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儒家对中国科技以及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发明的。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儒家也留下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学着作如《考工记》、《天工开物》等等。中国在明末之前一直能保持世界一流水平,这些都和因动漫小说而名声大噪的墨家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不要一提到中国古代第一印象就是想当然的科技落后、八国联军或是动漫中异常火爆而现实中早已秦汉绝迹的墨家,这不符合历史史实。

⑥ 怎样读先秦着作《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 、军事家、道法家。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是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如《牧民》、《形势》等篇讲霸政法术;《侈靡》、《治国》等篇论经济生产,此亦为《管子》精华,可谓齐国称霸的经济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兵法;《宙合》、《枢言》等篇谈哲学及阴阳五行等;其余如《大匡》、《小匡》、《戒》、《弟子职》、《封禅》等为杂说。《管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⑦ 先秦典籍“十三经”是周文化的结晶吗

将“十三经”看作是周文化的结晶,这种观感不准确。

要知道“十三经”的意义,就要先知道“十三经”的发展源流以及增改过程,还有这些作品中哪部分内容才是最为丰富的。

这些争论包含了作品的内涵、形式、主旨等等方面,百家争鸣,畅所欲言,对其内容的思考就汇集成了极盛极多的新思想,这是“十三经”原文不曾表露的。

所以,认为“十三经”只是周代文化的结晶,这是不准确的。

⑧ 先秦典籍包括那些

先秦典籍,狭义言之,先秦经典之书及诸子百家着作也,广义言之,有关先秦的一切历史文献也,了解先秦历史,不可不读先秦典籍,理解中国文化,更不可不读先秦典籍,国学,几乎可以说就是先秦典籍的研究之学。先秦典籍记录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基因,勾勒了中华文明滥觞的历史轨迹,故研读先秦典籍有举一反三之效。不知先秦之书,犹如欲究欧洲文化而不读古希腊名着,不明其源,焉谈其流?
先秦典籍,尤以经部之书影响最大,一部中国思想史,几乎就是一部经学史,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明确地提出了“宗经”;其他如诸子中的老庄,是了解西汉政治与魏晋玄学的必读之书,《韩非子》为中国集权政治的思想之大成;又是古代逻辑学比较系统的着作,诸子之学都或隐或显地影响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文学作品中,《诗经》和《楚辞》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不同的传统,被合称“风骚”;《国语》、《战国策》更为两汉作家和唐宋的古文运动倡导者的效仿对象;《山海经》又为最古的神话地理之书,《竹书纪年》为纠正古史错误的得力工具,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要之, 先秦典籍为历代士人与学者必读之书,其中的成语典故广为熟悉,被后人所频繁引用,对中国的哲学、史学、文学、伦理宗教等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华民族心理的构成,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作用。
章学诚曰:“六经皆史”,此论大大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视野,今天更不局限于此,而以地下考古与先秦文献相互印证,然无先秦文献,文物考古的研究也终是一头雾水,先秦典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经书也好,诸子也好,都不是神圣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昔人以经典对待,今以历史眼光审视,故可疑、可辨、可析,可评。或一孔之见,或一家之言,皆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

⑨ 先秦时的着名典籍都有哪些

典籍大致有这些:
六艺类:诗经,尚书,周易,易传,仪礼,礼记,大戴礼记,周礼,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尔雅
史书类:逸周书,国语,战国策,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世本
子书类:论语,曾子,子思子,孝经,孟子,荀子,老子,庄子,文子,列子,鹖冠子,慎子,申子,商君书,韩非子,邓析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墨子,鬼谷子,尸子,吕氏春秋,鬻子,管子,晏子春秋
兵书类:司马法,六韬,孙子,齐孙子,吴子,尉缭子
其他:山海经,黄帝内经,楚辞,考工记
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其中思想文化最辉煌的当属春秋战国期间,楼主要的诸子百家也是也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说句篇外话,我在这时期会被这些人玩死)

⑩ 钱钟书的《管锥篇》的精华是什么

《管锥编》是钱锺书(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着。同他的《谈艺录》、《七缀集》、《槐聚诗存》、《写在人生边上》等不一样,《管锥编》不能被归入任何的学术体例当中。该书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而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在本书中,钱先生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的缜密的考疏,体现了先生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代表了目前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管锥”二字,出自《庄子 秋水》。。在《韩诗外传》中有:“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阅读全文

与先秦典籍的精华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161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2014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410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335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953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73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942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316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79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718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548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707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63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533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88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603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707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1048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643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