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皮试是什么
为什么要做皮试?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
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类、头孢菌素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类、博莱霉素、二性霉素B、磺胺类、吡哌酸、苯巴比妥、甲丙氨酯、氯丙嗪、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水杨酸钠、保泰松、吗啡、哌替啶、尼可刹米、普鲁卡因、丁卡因、阿托品、氨茶碱、咳必清、复方氢氧化铝、安络血、酚磺乙胺、右旋糖酐、对氨基水杨酸、奎宁、酒石酸锑钾、可的松、促皮质素、黄体酮、缩宫素、胰岛素、链激酶、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辅酶A、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水解蛋白、维生素B1、B2、B6、B12、C、K、肝素、抗毒血清、类毒素、疫苗、硫代硫酸钠、硫酸钡、碘造影剂、鸦胆子等。
哪些药物需要做皮试?
并不是所有容易过敏的药物都需要做皮试,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按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一类是特定情况下才需要做皮试的药物。
必须做皮试的药物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常规皮试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注射和口服剂型)、链霉素、结核菌素、皮伤风抗毒素血清、盐酸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有机碘造影剂、门冬酰胺酶。无论药品说明书中是否说明要做皮试,这些药物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另一种是容易过敏的药品,而药品说明书中又要求做皮试的药品(非常规皮试药物),这类药品目前在我院临床使用的有:中诺嘉林(头孢噻酚钠;力芬也是头孢噻酚钠,但说明节没有要求做皮试)、清开灵(冻干粉针)、益替欣(头孢替唑钠)、糜蛋白酶、维生素B1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过敏体质者需做皮试)。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问题
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头孢菌素类的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得多,但静注和口服头孢菌素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还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甚至窒息死亡。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前是否需要皮试,长期以来始终存在争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目前国内医院对头孢菌素皮试问题有3种做法:1.要求使用头孢菌素注射液前用该药稀释液作皮试,或统一采用头孢噻酚钠或头孢唑啉钠配制皮试液,阳性性不再使用;2.使用头孢菌素注射前,仍以青霉素皮试为判断依据。凡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原则上不用头孢菌素,若过去仅有过敏皮疹反应而病情又确属需要应用头孢菌素类,可进一步做头孢菌素皮试;3.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青霉素类药物,所以临床上多不作皮试,对一般青霉素过敏者也可慎用。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抗生素内在的致敏原及患者自身的过敏性体质密切相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致敏原是存在于药物中的某些特定化学结构(即抗原决定簇),其中青霉素的致敏原为β-内酰胺环,头孢菌素的抗原决定簇除了β-内酰胺环外,还与其形成的以R1侧链为主的高分子致敏性聚合物有关,两者均可引起过敏反应。研究表明,青霉素类、半合成青霉类与头孢菌素类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相对较弱。一般认为青霉素过敏者只有5%~10%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而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大部分对青霉素过敏。同时,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也并非完全交叉过敏。此外,头孢菌素类引发过敏的机制除了药物本身的结构外,还与生产过程中混入的杂质蛋白及其聚合物有关。因此,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以及不同厂家生产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致敏性也不完全相同。
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原的多样性(药物分子、分解物、聚合物、杂质等)和抗体的不均一性。用青霉素做皮试并不能测出对所有的头孢菌素类有特异免疫反应的个体,对青霉素不过敏者可能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若仅据青霉素皮试阳性,就简单地停止应用所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将使许多患者失去及时治疗的机会。反之,对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亦难以保证绝对的安全。
鉴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自身特点,以及使用中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头孢菌素药物的皮试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除说明书要求外,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皮试不必列为常规,仅限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因此临床应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过敏体质,包括有无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等;2.如患者确系过敏体质者,用药前宜做头孢菌素皮试。由于不同药物其致敏原各不相同,皮试液应采用原药物,而不应采用青霉素或其他头孢菌素类代替;3.皮试液应由该头孢菌素(同批号)配制。皮试方法和结果判断可参照青霉素的判断标准;4.确实具有对某种头孢菌类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原则上不宜再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或尽量选用侧链结构差异大的其它头孢菌素,在用药前应做该药的皮试,皮试阴性者也需严密监测,做好药物过敏的抢救准备;5.对青霉素过敏者予以头孢菌素治疗时,不宜采用静脉推注,首次给药初始阶段宜缓慢滴入,观察确无严重过敏反应再继续给药;以尽可能减少过敏反应的危害;6.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皮试有时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在头孢菌素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置过敏反应。
B. 婴儿面霜什么时候开始用
婴儿面霜秋天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了,让宝宝的小脸一直软软嫩嫩的!
C. 抹防晒霜脸上过敏怎么办
我以前卖过化妆品,这种情况就是过敏,人的身体,尤其是过敏这方面,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因为身体过敏大部分是你的自身原因,休息不够,身体素质低,维生素缺乏,洁肤不及时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过敏。
已经过敏了,首先你注意洁面,不要用刺激性的,用修护的,或柔和的,然后用爽肤或柔肤水,千万别用收敛水,决不能有酒精的,在有就是面霜,用保湿的,修护,柔润的,这段时间不要用隔离类,防晒类的产品,要让皮肤很好的恢复,在晚上时,不要用太多东西,洁面后用柔水,在 用些保湿美白的精华乳,记得一定要用,避免以后红点留印,在轻搽一点保湿,这样保持一段时间,会恢复的快些
另外也可以参看一下:
过敏现今是困扰美容业和医疗业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化妆品过敏是许多女性和特殊职业者碰到的问题,包括:口红造成口唇红肿、疼痛,染发剂造成的头皮红斑、水疱,防晒霜、祛斑剂造成的瘙痒、疼痛及色素沉着。过敏人群皮肤敏感,涂抹看似简单的化妆品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口红、染发剂等,使用后即出现皮肤红、肿、热、痒、痛、起水泡等过敏症问题,非但找不到美的感觉,尴尬却时常发生。
容易引起面部皮肤过敏的源头:
1、花粉: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微小的花粉颗粒在传播过程中会散布在空气中,并随着空气的流动而四处飞扬,而其中的一部分会被人吸入同时被皮肤吸收。
2、灰尘:灰尘过敏是一种生活在灰尘中的微生物的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过敏。灰尘过敏包括棉纤、皮毛以及各种纤维,动物皮毛等等。
3、化妆品:最典型的化妆品过敏是香精过敏,而收敛水等含有酒精成分的化妆品也会对肌肤产生一定的刺激。其它如生化防腐剂、果酸等等都会对不同的肌肤造成不同的刺激。
4、食物:常见的是海鲜、芒果、果仁类食物会引起过敏。
5、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都可能引发皮肤过敏。
6、年龄:也许年龄的增长是肌肤敏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前些年的肌肤并不敏感,而这几年却变得敏感了。这是因为年轻健康的肌肤表面有一层弱酸性的皮脂膜,保持水分,以保护肌肤不受到外界侵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层皮脂膜却不如以前的健康,以至于一些敏感物质容易入侵皮肤。
7、宠物:敏感性肌肤很容易因家养宠物的皮毛等而产生过敏现象。这种因宠物而过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猫狗等身上的油脂腺所分泌出的蛋白质,当宠物们舔毛的时候,这些蛋白质就沾到了皮毛上,而后散落到空气中,又附着在人的皮肤上所引起。
8、季节变换:由于种种环境因素,空气中散布的细菌孢子和花粉等致敏物质便会大量释放出几乎遍布人体所有组织的化合物——组织胺,引起面部皮肤过敏
9、温度变化:温度忽冷忽热,使敏感人群面部发红、发烫。
10、紫外线照射导致面部皮肤过敏。
面部皮肤过敏致使某些女性,会出现全身皮肤奇痒、起疹块和鳞屑、脱皮,发干、瘙痒、起红斑等。面部红白不一、斑驳陆离等过敏症,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过敏性面部红血丝。
--------------------------------------------------------------------------------
常见皮肤过敏症状:
一、换季性皮肤敏感
有些人每到季节转换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问题:发干、瘙痒、脱皮、起红斑等。皮肤敏感与干性皮肤有关,也和环境、气候、年龄、食物、化妆品有关。易过敏的人更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摄取,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鱼虾、牛羊肉和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
出现过敏症状后,要立即停用任何化妆品,对皮肤进行观察和保养护理。在此期间,不要用太热的水洗脸,以避免刺激皮肤,同时注意防晒。
二、化妆品过敏: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会引发皮肤过敏,对皮肤细胞产生刺激,使皮肤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导致过敏。若由于化妆品使用不当引起皮肤过敏,不能随意使用治疗一般皮肤病的药膏,否则,会引起皮肤粗糙,起色斑,加重皮肤疾病。
三、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成人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如情绪激动、工作过度紧张、忧愁焦虑等,剧烈瘙痒为本病特点,多在搔抓后皮肤变厚,但界限清楚,无鳞屑。早期呈淡红色,以后局部有色素沉着,好发于颈周、肘后、臀部及小腿侧。
四、桃花癣
是一种皮肤过敏反应,脸上会冒出一些淡红色、圆形小红斑,痒痒的,还有点脱皮,由于常发生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故称之为“桃花癣”。
这种皮肤病在春季起病,夏秋后消退,主要症状是脸上有一片片发白或淡红色的圆形或卵圆形斑片,表面有细小鳞屑附着,有时会出现瘙痒。多见于面部,亦可见于上臂、颈和肩部等处。好发于过敏体质的人,还与风吹日晒过多、消化不良、维生素不足、皮肤干燥、使用劣质化妆品等因素有关。不能乱用去癣药,否则会加重病情。
自我护理:1、一旦患了“桃花癣”,不要用热水烫或蒸面等方法来解痒,可用保湿性护肤品来缓解皮肤干涩感。
2、避免风吹日晒,停用劣质护肤品。
3、禁食刺激性食物,限制多脂肪、多糖饮食,忌酒类和海鲜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
4、春季是易发病季节,要注意保持脸部皮肤的清洁卫生,外出回家后要立即洗脸,把皮肤上的灰尘和杂质清洗干净
D. 皮试是什么皮试怎么做 需要些什么药物
就是看你有没有对药物过敏用的
E. 皮试是做内侧还是外侧
做皮试的部位,一般在前臂的内侧皮下做抗生素的皮试,皮试主要是对于头孢类的抗生素以及青霉素等药物。因为头孢类抗生素或者青霉素等药物,尤其是国产的药物,里面主要致敏原是药物之中的杂质。所以对于国产的青霉素或者头孢类菌素输注的时候,必须要做皮试,根据皮试的结果,再考虑是否能应用青霉素以及头孢类抗生素。对于患者注射皮试之后,局部应注意不要用手挤压或者摩擦,避免干扰皮试的准确性。患者应在皮试后的15分钟内请护士观察,看局部有没有变红以及有没有红肿,看患者有没有超敏的情况。部分敏感的患者,少量的抗生素有可能诱发患者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平常应注意预防,尤其是对于青霉素以及头孢类颈素的药物要注意隔离,避免接触。皮试一般选择前臂内侧或者上臂外侧(同时用多种病原作试验时),把变应原注射在皮内成一个0.3-0.4cm皮丘,15分钟后观察反应。如皮丘没有变大,无红晕硬肿,即为阴性。如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者红晕周围有伪足,并且有瘙痒,即为阳性。严重时可全身出现皮疹或者过敏性休克反应。另外还要注意假阳性反应,假阳性反应是由于稀释液的刺激所致,皮丘不大,红晕直径小于1cm,此时应在另一侧手臂作生理盐水对照试验。
F. 如何选择靠谱的婴儿面霜
一、如何挑选儿童面霜
1、选中口碑好的品牌,多听听周围妈妈给宝宝使用某种面霜的效果
2、要看厂家,非专业生产儿童化妆品厂家的产品,最好不要购买。
3、接着要看产品说明,尤其要注意有无“皮肤过敏者慎用”等警示语句。这点对于过敏肤质的宝宝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4、要注意看保质期问题,尽量选择新鲜点的日期,和选择食物一样,越新鲜当然是越好的。
5、仔细看面霜的成分,成分越单纯越好,这样对宝宝的皮肤刺激才会越小。
6、新产品刚上市先别急着买,因为你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新成分让宝宝皮肤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如果上市一段时间,没有什么负面的说法再给宝宝使用也不迟。
7、选择正规大型商场超市购买,同时注意再观察细节,例如查看包装中是否有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证号,厂名厂址是否完整,包装是否完好及印刷是否清楚等。以防买到假货。这样对宝宝的皮肤伤害就更大了
二、选择什么样的面霜好
下面是我经常给宝宝使用的几款面霜,我把面霜的成分,使用的效果,都列出来,你自己选择一款适合你家宝宝的吧
1、郁美净儿童舒柔滋养保湿霜50g 市场价:11元
主要成分:牛奶,羊毛脂,澳洲坚果籽油,透明质酸钠
功效:滋养皮肤令肌肤娇嫩水润,鲜奶成分凝聚多种营养,令宝宝的皮肤倍感滋润。
使用体验:这是老牌子啦,我小的时候就用过,而且我家宝宝很小的时候脸上起湿疹擦过,还挺有效果的。但有人说能治湿疹,有激素,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没有谁出来证明过啊,保湿还是可以的,但我觉得稍稍有点厚重感
2、孩儿面牛奶营养霜 30g*3盒 市场价: 35.1元
成分: 全新营养配方,蕴含天然牛奶、椰子精华及多种维生素
适合人群: 3~12岁儿童
味道比较香,保湿效果也是可以的,价格适中。
3、嗳呵婴儿多效保湿霜女婴 30g 市场价:35元
主要成分:
金盏花花油,油橄榄果油,透明质酸钠
产果:
植物配方,不添加香精色素和矿物油,富含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温和保温
使用体验:
嗳呵的霜也分男女宝,我倒是觉得没什么必要啊,可能为了突出它的特色,更注重细节吧
价格方面稍微偏高点,但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是婴儿的,但大点孩子用感觉也是可以的。这个看包装及介绍都挺舒服,绿色的,突出纯天然,味道淡淡的清香,感觉保湿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宝宝的肤质来选择适合你家的宝宝的儿童面霜哦。
进口的推荐:加州宝宝金盏花面霜。国产的郁美净儿童舒柔滋养保湿霜
G. 皮试操作怎么做
皮试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1定义
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这些需要做皮试的药物被称为皮试药物.皮肤试验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根据反应机制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中合反应皮肤试验,可观察机体的体液免疫状态;另一类为超敏反应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的超敏反应和细胞免疫状态。锡克试验是衡量人体对白喉易感性或免疫程度的一种皮试。方法是注射一定量的白喉毒素于受试者前臂屈侧皮内。受试者如无免疫力,24~48小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直径在1~2厘米者为阳性反应。相反,受试者如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为阴性反应。此试验除用来测定机体对白喉的易感性以外,还可检测白喉预防接种后是否产生免疫力。其实质是毒素、抗毒素的体内中和反应。I型变态反应(见变态反应)皮肤试验是变应原与特异性抗体IgE(免疫球蛋白E)在皮内进行的一种反应。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经注射或划痕后,可在10~20分钟内引起红肿反应,如青霉素皮试,异种动物血清皮试等。本试验阳性者表示对该抗原过敏
2准备工作
首先应当制备试验用抗原,如有合格商品可直接购买。可以作为变应原的物质种类繁多,例如动物皮毛、家禽羽毛、鸽粪、昆虫、螨类、真菌、花粉、杂草、物理粉尘和各种食品等都可能成为变应原。不同抗原的制备方法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收集原料;②粉碎与匀浆;③脱脂与提取;④过滤与分离;⑤分装保存。分装保存之前应对提取产物进行鉴定。首先必须经过无菌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和热原检查,保证提取产物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还要测定产物的蛋白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或磷钨酸沉淀法标定出总氮单位或蛋白氮单位。变应原的范围很广,难以做得完全,所以查找变应原需依靠患者的病史和医师的经验以将可疑范围缩小,学样成功的机会就大得多。一般医院和卫生所都能做药物过敏试验,多在注射室完成;防疫部位在一些免疫接种之前有时也要做皮肤试敏;其余的均在变态反应科或检验科的专门实验室。实验室应有专人负责,除具备各种专用试验器材之外,还应备有意外抢救的药品及设施。试验部位应清洗干净,严格消毒,以免皮肤的不洁物引起非特异性反应或感染。当皮肤患湿疹、感染、皮炎或外伤时不宜进行皮肤试验。正在或近日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组胺药物者也不宜进行皮肤试验。
3类型及方法
皮肤试验的最常用部位是前臂曲侧,因此处皮肤较为光滑细腻,而且便于试验操作和结果观察。按正规作法,左右两臂一侧作试验,另一侧作对照。需要时也可选用上臂或背部皮肤。具体试验方法可分为皮内试验(intracutaneoustest)、挑刺试验(pricktest)和斑贴试验(patchtest)。
皮内试验
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各0.02~0.03ml用皮试针头分别注入皮内(不是皮下),使局部产生一个圆形小丘。当同时试验多种抗原时,相互间至少间隔4cm,以免强烈反应时互相混淆结果。皮内试验的敏感性比其他皮肤试验高,所用抗原应适当稀释,以免出现严重反应;当高可疑性抗原出现阴性结果时,应逐渐加大抗原浓度进行重复试验。皮内试验是最常用的皮肤试验,应用范围也很广,几乎各类抗原及各型反应都可用皮内试验进行测定,只是不同类型的反应观察结果的时间和判定结果的标准不所不同。
挑刺试验
也称点刺试验或刺痕试验。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滴于试验部位皮肤上,用针尖透过液滴或在皮肤上轻轻地挑刺一下,以刺破皮肤但以不出血为度;1min后拭(吸)去抗原溶液。同时试验多种抗原时,千万注意不要将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混合,以免出现假阳性。挑刺试验主要用于型变态反应,该法虽比皮内试验法敏感性稍低,但假阳性较少,与临床及其他试验的相关性较强。划痕试验(scratchtest)是挑刺试验的一个变型,用三棱针或注射器针头在皮肤划一条或多条约1cm长的创痕。因为划痕的轻重与长短难于掌握一致,故不常用。
斑贴试验
将试验抗原直接贴敷于皮肤表面的方法。试验抗原为软膏时可直接涂沫在皮肤上;如为固体物时可用蒸馏水混合或浸湿后涂敷于皮肤上;如为水溶液则浸湿纱布后敷贴于皮肤上。所用抗原浓度以不刺激皮肤为原则,涂敷范围以0.5~1cm为宜。涂敷后盖以油纸或玻璃纸,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如有明显不适感可随时打开查看,并进行适当处理。斑贴试验主要是检测Ⅳ型变态反应,敏感程度虽然不太高,但假阳性较少,结果的可信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