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素颜面霜 > 兰婕妤面霜什么颜色

兰婕妤面霜什么颜色

发布时间:2022-07-05 11:35:14

A. 武媚娘什么时候才会发现徐婕妤是坏的!

夜里徐慧一人来到承庆殿,面对镜子哭诉自己曾与武媚娘义结金兰,现在她嫉妒武媚娘受到皇上的宠爱,为了断姐妹情,徐慧举起手腕砸砸碎了武媚娘送给她的手镯。(28集的时候)
(然后开始变坏)她与李泰联手打击太子和武媚娘。利用文娘去换掉了武媚给太子传信的纸条,让太子看到魏征棺材上覆纱颜色后以为皇帝要废了自己,进而逼宫。太子阴谋败漏被俘,武媚娘也遭到皇帝猜疑。再后来她教萧蔷将流产也嫁祸给武媚娘…

B. 班婕妤的诗词

你好,希望采纳!
班婕妤(约公元前48-2年)汉代女作家。祖籍楼烦(今朔城区),后迁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郊。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这个称谓,以至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

班婕妤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急歌行》,亦称《团扇歌》。

汉成帝初年,班婕妤补选入后宫,初为少使,后成为婕妤,很受成帝的宠幸。一次成帝到后宫游玩,要班婕妤与他同坐一辆车,然而婕妤却以古之贤君臣在侧,而亡国之主才是嬖女相随的史实加以拒绝。成帝的母后听到此事,大为感慨:“古有樊姬,今有婕妤。” 鸿嘉年后,班婕妤和许皇后失宠,赵飞燕姐妹诬告许皇后、班婕妤,成帝问班婕妤,她委婉地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极力持身修已,还没有享到福,去做那些邪恶之事,还有何望吗?倘使鬼神有知,也绝不会泊信那些不臣贼子的诬告;如果鬼神天知,那诬告就更加无益了。我绝不做这愚蠢的事情。”成帝被她说的无言以对,许其入长信宫侍奉太后。

班婕妤因受赵飞燕的嫉妒,遭诬陷,受排挤。她向成帝奏请到长信宫去服侍太后,残度晚年,后死葬于延陵。

怨歌行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释】:
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着名。
鲜:一作“皎”。
团团:一作“团圆”。
飙:急风。
箧笥:箱子。

【简析】:
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并题班婕妤作。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故近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班婕妤是着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着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怨之幽深, 琴歌二首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强调要“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 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班婕妤<捣素赋>译文及赏析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
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
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测算平分的月份可知岁月的转换,
酌量北斗星的位置便知秋季来临。
眼看笼里禽鸟羽毛美丽的颜色,
耳听霜天长空传来秋雁的叫声。
迎着秋风,在凭栏处久久观看,
面对秋云飘浮沉落的瞬息变幻。
松柏梧桐的木质虽然十分坚硬,
怎么能抵御春荣秋雕的岁月摧残。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请,
桂露朝满,凉衿夕轻。
燕姜含兰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
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至于说到广阔秋夜里高高的明月,
洒下的月光清如流水,
满月上的桂树清晰可见,
夜半的凉风下只觉得衣单身寒。
燕地的歌女吟唱起美妙的歌声,
赵地的艺妓吹奏起绝妙的乐曲。
宫女们受命去化妆打扮,
退出大厅把素装快快收藏。
演出时个个拖着精美华丽的罗裙,
摇动着闪闪发光的珠光玉佩。

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
弱态含羞,妖风靡丽。
皎若明魄之生崖,焕若荷华之昭晰;
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
胜云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
红黛相媚,绮徂流光,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两靥如点,双眉如张。
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至于说到她们左顾右盼的样子,
举止仪容各显风采,
姿态柔软,面带羞色,
展尽妖娆的风韵。
皎美的象明月升上了山崖,
鲜艳的如骄阳下盛开的荷花。
不擦香粉依然貌如美玉,
不抹口红照样嘴唇鲜艳;
化妆胜过旭日旁边的五彩云霞,
又好似明媚阳光下迎春的桃李之花。
红唇和黑眉相互生媚,
丝织的腰带溢彩流光。
一串串笑声传送着美妙的声音,
一行行莲步飘洒出宜人的芳香。
两个酒窝好似精心点就,
一双蛾眉自如的上下伸展。
滑润的肌肤流下晶莹的汗珠,
音容和性情都娴雅优良。

于是投香杵,扣玟砧,
择鸾声,争凤音。
梧因虚而调远,柱由贞而响沉。
散繁轻而浮捷,节疏亮而清深。
含笙总筑,比玉兼金;
不埙不篪, 匪瑟匪琴.
或旅环而舒郁,或相参而不杂,
或将往而中还,或已离而复合.
翔鸿为之徘徊,落英为之飒沓。
调非常律,声无定本。
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飚之远近。
或连跃而更投,或暂舒而长卷。
清寡鸾之命群,哀离鹤之归晚。
苟是时也,
钟期改听,伯牙驰琴,
桑间绝响,濮上传音;
萧史编管以拟吹,周王调笙以象吟。

于是姑娘们舞起捣衣的木棒,
和谐的敲打精美的捣衣石,
恰似鸾鸟的叫声,
赛过凤凰的哀鸣。
柔软的桐木乐器曲调幽远,
坚固的支弦码子声音低沉。
捣衣的声音轻巧疾速地飘浮回荡,
节拍清亮又饱含凄冷的深情,
时而象笙的独奏、时而似筝的合弹,
还可与金玉乐器相比美;
既不是陶制的吹奏乐器,
也不是竹制的箫笛;
既不是拨弦乐器,
也不是抚弹瑶琴。
时而回转荡漾舒展郁闷,
时而相互交汇而不杂乱;
时而将要离去又中途回还,
时而已是别离又重新组合。
飞翔的鸿雁听到了徘徊不去,
盛开的鲜花闻之纷纷飘落。
它的曲调不是常见的旋律,
它的声音没有固定的本源。
任凭起落的木棒长短不齐,
伴从秋风的急缓有近有远。
时而接连不断地挥舞敲打,
时而暂且舒缓,时而长久疲倦。
象离群的孤鸾凄凉的哀叫,
象夜归的离鹤忧伤的悲鸣。
如果在这个时候亲自听到,
钟子期定会改弦不听,
俞伯牙也要弃琴不弹。
桑间的情歌无人再唱,
濮上的情诗也会音转。
箫史忙着编管摹拟吹奏,
周王匆匆调笙模仿其声。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闲贞专之性,
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
歌采绿之章,发东山之咏。
望明月而抚心,对秋风而掩镜。
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准华裁于昔时,疑异形于今日;
想娇奢之或至,许椒兰之多术,
熏陋制止之无韵,虑蛾眉之为魄。

怀百忧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泪。
侈长袖于妍袄,缀半月于兰襟。
表纤手于微缝,庶见迹而知心。
计修路之遐敻, 怨芳菲之易泄。
书既封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
渐行客而无言,还空房而掩咽。

至于说到宫女们如花似玉的年华,
既有典雅高洁用情专一的品性,
也有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的心愿。
甘愿头脚生病能为丈夫减轻痛苦,
天天唱着思念丈夫的《采绿》诗章,
抒发不尽思念家园的《东山》之情。
如今只能仰望明月,手捂郁闷的心胸。
面对秋风掩起化妆的镜子。
检验刚织好的成束丝绸时,
又忍不住挑选几匹黑黄色的美丽衣料,
想按照过去的尺寸裁减新衣,
又担心现在的模样是否合身;
每天幻想着娇奢的主人能够到来。
想尽办法用花椒和兰草布置闺房,
熏香的老办法已无法重现昔日的风韵,
看着镜中的画眉连自己也感到羞愧。
心中积满上百种忧愁顾虑,
空想远方的亲人也只能伤心落泪。
眼看着衣袖肥大、玉体消瘦下去,
在前襟上点缀半个月亮用作遮掩。
腰带上还特意留出伸手可进的小缝,
一看见众多破绽就明白她们的用心。
盘算着美好的前程还那么遥远漫长,
只怨恨豆蔻年华就这么容易流逝。
告老还乡的上书封了口又打开重写,
收拾好的行装到夜里捆了又捆。
出门后愧对过路的熟人默默无语,
回到空荡荡的闺房忍不住掩面抽泣。

简析:

这是一篇描写古代宫女命运和悲情的杰作。
捣素,是宫女生活的一个片断,即将制衣的白色生绢一类的衣料,用木棒捶打成柔软后,方可裁减缝制。

全赋可分三段。
首段写宫女的姿色之美。她们都是玉貌红颜,体态柔美,肌肤滑润,一笑生妍,行步带芳。作者用明月的皓白,荷花的艳丽,云霞的灿烂,桃李的鲜美,来比喻宫女的美貌佳丽,突出宫女红颜薄命的悲苦身世。赋文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悲凉,如霜鹤哀音,游动浮云,流水清凉,便是衬托宫女寂寞、凄冷的内心情境。

第二段用哀怨感人的捣素声传达宫女如泣如诉的心声。捣素声不是金玉乐器声,却有鸾声凤音之美;不是琴瑟笙箫,却能哀婉动人。飞鸿不前,落花缤纷,孤凤求群,离鹤思归,甚至连着名乐师听了也为之改弦弃琴、拟吹象吟,这些侧面的描写,形象地透视了宫女那动天地泣鬼神的心声。

第三段直接诉说宫女不行的遭遇。她们既有如花似玉的美貌,又有品德高洁的品性,更有用情专一、夫妻相亲相爱、共度人生百年的美好心愿。如果在宫外,她们都可望有美满的家庭,可她们一旦入选进宫,便终生禁闭,老死而终,豆蔻年华在冷宫幽居中消磨殆尽,同时与亲人生离死别,只能孤守空房,以泪洗面。

本文的形美、声悲、情哀三个层面,婉曲多致,感人至深,显示出作者抒情手法的高明。

C. 李娘十六青丝发, 婕妤传诏才人索。 伊昔红颜美少年, 颜色凋残不如昨

李白

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绝·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古·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绝·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乐府·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绝·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绝·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七绝·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

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一作灵)籁,

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

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

令人发深省。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时甫父闲为兖州司马)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岱,

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题张氏隐居二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

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

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

邀人晚兴留。

霁潭□(“檀”换鱼旁)发发,

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

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

归醉每无愁。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

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

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

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

泓下亦龙吟。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秋水通钩洫,

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

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

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

遥忆旧青毡。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东岳云峰起,

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

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

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

骑马到阶除。

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

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

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

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

难酬支遁词。

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苏轼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三月七起,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食荔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饮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苏轼

凤凰山下雨出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南乡子 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念奴骄 苏轼

凭高眺望,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魂非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乘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
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行香子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虞美人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累死了……

D. 班婕妤的《自伤赋》、《捣素赋》全文

班婕妤(约公元前48-2年)汉代女作家。祖籍楼烦(今朔城区),后迁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郊。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这个称谓,以至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

班婕妤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急歌行》,亦称《团扇歌》。

汉成帝初年,班婕妤补选入后宫,初为少使,后成为婕妤,很受成帝的宠幸。一次成帝到后宫游玩,要班婕妤与他同坐一辆车,然而婕妤却以古之贤君臣在侧,而亡国之主才是嬖女相随的史实加以拒绝。成帝的母后听到此事,大为感慨:“古有樊姬,今有婕妤。” 鸿嘉年后,班婕妤和许皇后失宠,赵飞燕姐妹诬告许皇后、班婕妤,成帝问班婕妤,她委婉地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极力持身修已,还没有享到福,去做那些邪恶之事,还有何望吗?倘使鬼神有知,也绝不会泊信那些不臣贼子的诬告;如果鬼神天知,那诬告就更加无益了。我绝不做这愚蠢的事情。”成帝被她说的无言以对,许其入长信宫侍奉太后。

班婕妤因受赵飞燕的嫉妒,遭诬陷,受排挤。她向成帝奏请到长信宫去服侍太后,残度晚年,后死葬于延陵。

怨歌行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释】:
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着名。
鲜:一作“皎”。
团团:一作“团圆”。
飙:急风。
箧笥:箱子。

【简析】:
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并题班婕妤作。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故近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班婕妤是着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着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怨之幽深, 琴歌二首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强调要“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 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班婕妤<捣素赋>译文及赏析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
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
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测算平分的月份可知岁月的转换,
酌量北斗星的位置便知秋季来临。
眼看笼里禽鸟羽毛美丽的颜色,
耳听霜天长空传来秋雁的叫声。
迎着秋风,在凭栏处久久观看,
面对秋云飘浮沉落的瞬息变幻。
松柏梧桐的木质虽然十分坚硬,
怎么能抵御春荣秋雕的岁月摧残。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请,
桂露朝满,凉衿夕轻。
燕姜含兰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
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至于说到广阔秋夜里高高的明月,
洒下的月光清如流水,
满月上的桂树清晰可见,
夜半的凉风下只觉得衣单身寒。
燕地的歌女吟唱起美妙的歌声,
赵地的艺妓吹奏起绝妙的乐曲。
宫女们受命去化妆打扮,
退出大厅把素装快快收藏。
演出时个个拖着精美华丽的罗裙,
摇动着闪闪发光的珠光玉佩。

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
弱态含羞,妖风靡丽。
皎若明魄之生崖,焕若荷华之昭晰;
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
胜云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
红黛相媚,绮徂流光,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两靥如点,双眉如张。
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至于说到她们左顾右盼的样子,
举止仪容各显风采,
姿态柔软,面带羞色,
展尽妖娆的风韵。
皎美的象明月升上了山崖,
鲜艳的如骄阳下盛开的荷花。
不擦香粉依然貌如美玉,
不抹口红照样嘴唇鲜艳;
化妆胜过旭日旁边的五彩云霞,
又好似明媚阳光下迎春的桃李之花。
红唇和黑眉相互生媚,
丝织的腰带溢彩流光。
一串串笑声传送着美妙的声音,
一行行莲步飘洒出宜人的芳香。
两个酒窝好似精心点就,
一双蛾眉自如的上下伸展。
滑润的肌肤流下晶莹的汗珠,
音容和性情都娴雅优良。

于是投香杵,扣玟砧,
择鸾声,争凤音。
梧因虚而调远,柱由贞而响沉。
散繁轻而浮捷,节疏亮而清深。
含笙总筑,比玉兼金;
不埙不篪, 匪瑟匪琴.
或旅环而舒郁,或相参而不杂,
或将往而中还,或已离而复合.
翔鸿为之徘徊,落英为之飒沓。
调非常律,声无定本。
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飚之远近。
或连跃而更投,或暂舒而长卷。
清寡鸾之命群,哀离鹤之归晚。
苟是时也,
钟期改听,伯牙驰琴,
桑间绝响,濮上传音;
萧史编管以拟吹,周王调笙以象吟。

于是姑娘们舞起捣衣的木棒,
和谐的敲打精美的捣衣石,
恰似鸾鸟的叫声,
赛过凤凰的哀鸣。
柔软的桐木乐器曲调幽远,
坚固的支弦码子声音低沉。
捣衣的声音轻巧疾速地飘浮回荡,
节拍清亮又饱含凄冷的深情,
时而象笙的独奏、时而似筝的合弹,
还可与金玉乐器相比美;
既不是陶制的吹奏乐器,
也不是竹制的箫笛;
既不是拨弦乐器,
也不是抚弹瑶琴。
时而回转荡漾舒展郁闷,
时而相互交汇而不杂乱;
时而将要离去又中途回还,
时而已是别离又重新组合。
飞翔的鸿雁听到了徘徊不去,
盛开的鲜花闻之纷纷飘落。
它的曲调不是常见的旋律,
它的声音没有固定的本源。
任凭起落的木棒长短不齐,
伴从秋风的急缓有近有远。
时而接连不断地挥舞敲打,
时而暂且舒缓,时而长久疲倦。
象离群的孤鸾凄凉的哀叫,
象夜归的离鹤忧伤的悲鸣。
如果在这个时候亲自听到,
钟子期定会改弦不听,
俞伯牙也要弃琴不弹。
桑间的情歌无人再唱,
濮上的情诗也会音转。
箫史忙着编管摹拟吹奏,
周王匆匆调笙模仿其声。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闲贞专之性,
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
歌采绿之章,发东山之咏。
望明月而抚心,对秋风而掩镜。
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准华裁于昔时,疑异形于今日;
想娇奢之或至,许椒兰之多术,
熏陋制止之无韵,虑蛾眉之为魄。

怀百忧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泪。
侈长袖于妍袄,缀半月于兰襟。
表纤手于微缝,庶见迹而知心。
计修路之遐敻, 怨芳菲之易泄。
书既封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
渐行客而无言,还空房而掩咽。

至于说到宫女们如花似玉的年华,
既有典雅高洁用情专一的品性,
也有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的心愿。
甘愿头脚生病能为丈夫减轻痛苦,
天天唱着思念丈夫的《采绿》诗章,
抒发不尽思念家园的《东山》之情。
如今只能仰望明月,手捂郁闷的心胸。
面对秋风掩起化妆的镜子。
检验刚织好的成束丝绸时,
又忍不住挑选几匹黑黄色的美丽衣料,
想按照过去的尺寸裁减新衣,
又担心现在的模样是否合身;
每天幻想着娇奢的主人能够到来。
想尽办法用花椒和兰草布置闺房,
熏香的老办法已无法重现昔日的风韵,
看着镜中的画眉连自己也感到羞愧。
心中积满上百种忧愁顾虑,
空想远方的亲人也只能伤心落泪。
眼看着衣袖肥大、玉体消瘦下去,
在前襟上点缀半个月亮用作遮掩。
腰带上还特意留出伸手可进的小缝,
一看见众多破绽就明白她们的用心。
盘算着美好的前程还那么遥远漫长,
只怨恨豆蔻年华就这么容易流逝。
告老还乡的上书封了口又打开重写,
收拾好的行装到夜里捆了又捆。
出门后愧对过路的熟人默默无语,
回到空荡荡的闺房忍不住掩面抽泣。

简析:

这是一篇描写古代宫女命运和悲情的杰作。
捣素,是宫女生活的一个片断,即将制衣的白色生绢一类的衣料,用木棒捶打成柔软后,方可裁减缝制。

全赋可分三段。
首段写宫女的姿色之美。她们都是玉貌红颜,体态柔美,肌肤滑润,一笑生妍,行步带芳。作者用明月的皓白,荷花的艳丽,云霞的灿烂,桃李的鲜美,来比喻宫女的美貌佳丽,突出宫女红颜薄命的悲苦身世。赋文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悲凉,如霜鹤哀音,游动浮云,流水清凉,便是衬托宫女寂寞、凄冷的内心情境。

第二段用哀怨感人的捣素声传达宫女如泣如诉的心声。捣素声不是金玉乐器声,却有鸾声凤音之美;不是琴瑟笙箫,却能哀婉动人。飞鸿不前,落花缤纷,孤凤求群,离鹤思归,甚至连着名乐师听了也为之改弦弃琴、拟吹象吟,这些侧面的描写,形象地透视了宫女那动天地泣鬼神的心声。

第三段直接诉说宫女不行的遭遇。她们既有如花似玉的美貌,又有品德高洁的品性,更有用情专一、夫妻相亲相爱、共度人生百年的美好心愿。如果在宫外,她们都可望有美满的家庭,可她们一旦入选进宫,便终生禁闭,老死而终,豆蔻年华在冷宫幽居中消磨殆尽,同时与亲人生离死别,只能孤守空房,以泪洗面。

本文的形美、声悲、情哀三个层面,婉曲多致,感人至深,显示出作者抒情手法的高明。

E. 求班婕妤的《长信宫怨》全文

班婕妤(约公元前48-2年)汉代女作家。祖籍楼烦(今朔城区),后迁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郊。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这个称谓,以至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

班婕妤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急歌行》,亦称《团扇歌》。

汉成帝初年,班婕妤补选入后宫,初为少使,后成为婕妤,很受成帝的宠幸。一次成帝到后宫游玩,要班婕妤与他同坐一辆车,然而婕妤却以古之贤君臣在侧,而亡国之主才是嬖女相随的史实加以拒绝。成帝的母后听到此事,大为感慨:“古有樊姬,今有婕妤。” 鸿嘉年后,班婕妤和许皇后失宠,赵飞燕姐妹诬告许皇后、班婕妤,成帝问班婕妤,她委婉地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极力持身修已,还没有享到福,去做那些邪恶之事,还有何望吗?倘使鬼神有知,也绝不会泊信那些不臣贼子的诬告;如果鬼神天知,那诬告就更加无益了。我绝不做这愚蠢的事情。”成帝被她说的无言以对,许其入长信宫侍奉太后。

班婕妤因受赵飞燕的嫉妒,遭诬陷,受排挤。她向成帝奏请到长信宫去服侍太后,残度晚年,后死葬于延陵。

怨歌行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释】:
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着名。
鲜:一作“皎”。
团团:一作“团圆”。
飙:急风。
箧笥:箱子。

【简析】:
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并题班婕妤作。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故近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班婕妤是着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着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怨之幽深, 琴歌二首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强调要“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 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班婕妤<捣素赋>译文及赏析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
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
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测算平分的月份可知岁月的转换,
酌量北斗星的位置便知秋季来临。
眼看笼里禽鸟羽毛美丽的颜色,
耳听霜天长空传来秋雁的叫声。
迎着秋风,在凭栏处久久观看,
面对秋云飘浮沉落的瞬息变幻。
松柏梧桐的木质虽然十分坚硬,
怎么能抵御春荣秋雕的岁月摧残。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请,
桂露朝满,凉衿夕轻。
燕姜含兰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
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至于说到广阔秋夜里高高的明月,
洒下的月光清如流水,
满月上的桂树清晰可见,
夜半的凉风下只觉得衣单身寒。
燕地的歌女吟唱起美妙的歌声,
赵地的艺妓吹奏起绝妙的乐曲。
宫女们受命去化妆打扮,
退出大厅把素装快快收藏。
演出时个个拖着精美华丽的罗裙,
摇动着闪闪发光的珠光玉佩。

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
弱态含羞,妖风靡丽。
皎若明魄之生崖,焕若荷华之昭晰;
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
胜云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
红黛相媚,绮徂流光,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两靥如点,双眉如张。
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至于说到她们左顾右盼的样子,
举止仪容各显风采,
姿态柔软,面带羞色,
展尽妖娆的风韵。
皎美的象明月升上了山崖,
鲜艳的如骄阳下盛开的荷花。
不擦香粉依然貌如美玉,
不抹口红照样嘴唇鲜艳;
化妆胜过旭日旁边的五彩云霞,
又好似明媚阳光下迎春的桃李之花。
红唇和黑眉相互生媚,
丝织的腰带溢彩流光。
一串串笑声传送着美妙的声音,
一行行莲步飘洒出宜人的芳香。
两个酒窝好似精心点就,
一双蛾眉自如的上下伸展。
滑润的肌肤流下晶莹的汗珠,
音容和性情都娴雅优良。

于是投香杵,扣玟砧,
择鸾声,争凤音。
梧因虚而调远,柱由贞而响沉。
散繁轻而浮捷,节疏亮而清深。
含笙总筑,比玉兼金;
不埙不篪, 匪瑟匪琴.
或旅环而舒郁,或相参而不杂,
或将往而中还,或已离而复合.
翔鸿为之徘徊,落英为之飒沓。
调非常律,声无定本。
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飚之远近。
或连跃而更投,或暂舒而长卷。
清寡鸾之命群,哀离鹤之归晚。
苟是时也,
钟期改听,伯牙驰琴,
桑间绝响,濮上传音;
萧史编管以拟吹,周王调笙以象吟。

于是姑娘们舞起捣衣的木棒,
和谐的敲打精美的捣衣石,
恰似鸾鸟的叫声,
赛过凤凰的哀鸣。
柔软的桐木乐器曲调幽远,
坚固的支弦码子声音低沉。
捣衣的声音轻巧疾速地飘浮回荡,
节拍清亮又饱含凄冷的深情,
时而象笙的独奏、时而似筝的合弹,
还可与金玉乐器相比美;
既不是陶制的吹奏乐器,
也不是竹制的箫笛;
既不是拨弦乐器,
也不是抚弹瑶琴。
时而回转荡漾舒展郁闷,
时而相互交汇而不杂乱;
时而将要离去又中途回还,
时而已是别离又重新组合。
飞翔的鸿雁听到了徘徊不去,
盛开的鲜花闻之纷纷飘落。
它的曲调不是常见的旋律,
它的声音没有固定的本源。
任凭起落的木棒长短不齐,
伴从秋风的急缓有近有远。
时而接连不断地挥舞敲打,
时而暂且舒缓,时而长久疲倦。
象离群的孤鸾凄凉的哀叫,
象夜归的离鹤忧伤的悲鸣。
如果在这个时候亲自听到,
钟子期定会改弦不听,
俞伯牙也要弃琴不弹。
桑间的情歌无人再唱,
濮上的情诗也会音转。
箫史忙着编管摹拟吹奏,
周王匆匆调笙模仿其声。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闲贞专之性,
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
歌采绿之章,发东山之咏。
望明月而抚心,对秋风而掩镜。
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准华裁于昔时,疑异形于今日;
想娇奢之或至,许椒兰之多术,
熏陋制止之无韵,虑蛾眉之为魄。

怀百忧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泪。
侈长袖于妍袄,缀半月于兰襟。
表纤手于微缝,庶见迹而知心。
计修路之遐敻, 怨芳菲之易泄。
书既封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
渐行客而无言,还空房而掩咽。

至于说到宫女们如花似玉的年华,
既有典雅高洁用情专一的品性,
也有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的心愿。
甘愿头脚生病能为丈夫减轻痛苦,
天天唱着思念丈夫的《采绿》诗章,
抒发不尽思念家园的《东山》之情。
如今只能仰望明月,手捂郁闷的心胸。
面对秋风掩起化妆的镜子。
检验刚织好的成束丝绸时,
又忍不住挑选几匹黑黄色的美丽衣料,
想按照过去的尺寸裁减新衣,
又担心现在的模样是否合身;
每天幻想着娇奢的主人能够到来。
想尽办法用花椒和兰草布置闺房,
熏香的老办法已无法重现昔日的风韵,
看着镜中的画眉连自己也感到羞愧。
心中积满上百种忧愁顾虑,
空想远方的亲人也只能伤心落泪。
眼看着衣袖肥大、玉体消瘦下去,
在前襟上点缀半个月亮用作遮掩。
腰带上还特意留出伸手可进的小缝,
一看见众多破绽就明白她们的用心。
盘算着美好的前程还那么遥远漫长,
只怨恨豆蔻年华就这么容易流逝。
告老还乡的上书封了口又打开重写,
收拾好的行装到夜里捆了又捆。
出门后愧对过路的熟人默默无语,
回到空荡荡的闺房忍不住掩面抽泣。

简析:

这是一篇描写古代宫女命运和悲情的杰作。
捣素,是宫女生活的一个片断,即将制衣的白色生绢一类的衣料,用木棒捶打成柔软后,方可裁减缝制。

全赋可分三段。
首段写宫女的姿色之美。她们都是玉貌红颜,体态柔美,肌肤滑润,一笑生妍,行步带芳。作者用明月的皓白,荷花的艳丽,云霞的灿烂,桃李的鲜美,来比喻宫女的美貌佳丽,突出宫女红颜薄命的悲苦身世。赋文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悲凉,如霜鹤哀音,游动浮云,流水清凉,便是衬托宫女寂寞、凄冷的内心情境。

第二段用哀怨感人的捣素声传达宫女如泣如诉的心声。捣素声不是金玉乐器声,却有鸾声凤音之美;不是琴瑟笙箫,却能哀婉动人。飞鸿不前,落花缤纷,孤凤求群,离鹤思归,甚至连着名乐师听了也为之改弦弃琴、拟吹象吟,这些侧面的描写,形象地透视了宫女那动天地泣鬼神的心声。

第三段直接诉说宫女不行的遭遇。她们既有如花似玉的美貌,又有品德高洁的品性,更有用情专一、夫妻相亲相爱、共度人生百年的美好心愿。如果在宫外,她们都可望有美满的家庭,可她们一旦入选进宫,便终生禁闭,老死而终,豆蔻年华在冷宫幽居中消磨殆尽,同时与亲人生离死别,只能孤守空房,以泪洗面。

本文的形美、声悲、情哀三个层面,婉曲多致,感人至深,显示出作者抒情手法的高明。

阅读全文

与兰婕妤面霜什么颜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163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2017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412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340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957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75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944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319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81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721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551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710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69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535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91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605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710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1050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646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