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胶原蛋白和钙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钙性质:一种金属元素,符号Ca,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IIA族,常温下呈银白色晶体。
2、胶原蛋白性质:生物高分子,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功能性蛋白。
二、理化特性不同
1、钙理化特性:银白色,稍软金属,有光泽。不溶于苯,微溶于醇,溶于酸和液氨。加热后直接与硫、氮、碳、氢等大多数非金属反应生成硫化钙、氮化钙、碳化钙和氢化钙。它在加热时与二氧化碳反应。
2、胶原蛋白理化特性:一般为白色透明粉末,分子细长,相对分子量约2kd~300kd。胶原蛋白具有很强的延伸性,不溶于冷水、稀酸、稀碱溶液,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乳化性。
三、应用不同
1、钙应用:用于铝、铜、铅合金的制备,用作铍还原剂、合金脱氧剂、油脱氢等。可作为合金脱氧剂、油脱水剂、冶金还原剂、脱硫剂、铁和铁合金脱碳剂、电子管吸气剂等。
2、胶原蛋白应用:以胶原蛋白为基质作真皮辅以上皮成分构成的组织工程人工皮肤药物缓释胶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给药系统应用非常广泛。
它能将胶原水溶液塑造成各种形式的传递系统,如眼科用的胶原保护剂、烧伤或创伤用的胶原海绵和蛋白质传递颗粒、胶原凝胶形式、皮肤经皮传递的调节材料和基因传递的纳米颗粒。
❷ 请问人类视网膜分为12层吗各层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大家是否知道有关的杂志,网页或论文
眼球:近似球型,由眼球壁与眼内容物所组成。婴儿出生时眼球较小,前后径为12.5~15.8mm,前后径(称为眼轴)随着年龄生长,至成人时眼球前后径(外径)平均24mm。这在眼科屈光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就是从婴幼儿到成人,是一个轻度远视正视化的过程。婴儿常有200~300度(专业论述+2.00D~+3.00D)的远视,至成年时达到正视眼(+0.50D~-0.25D)。前后径超过25mm者已经表现为近视。
(一)眼球壁:分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
1、外层(纤维膜):由角膜、巩膜组成。
角膜:纤维膜的前1/6,内无血管,完全透明。角膜略呈椭圆形,横径为11.5mm~12mm,垂直径为10.5mm~11mm.中央瞳孔区附近大约4mm直径的圆形区内近似球形,其各点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是入眼光线穿透的区域。角膜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由不透明纤维组织代替。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激光的主要切削部位选在基质层。角膜总屈光为+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角膜功能:1)保持眼球一定性状及保护眼内组织。
2)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屈光手术的重要组织。
巩膜:外膜的后5/6部分,质地坚韧,不透明,呈瓷白色,由致密交错的纤维所组成。巩膜向前与角膜相连,后部与视神经交界处分为内外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称巩膜筛板,此板很薄,视神经纤维束由此处穿出眼球。
巩膜功能:1)维持眼球外形
2)保护眼内组织以稳定视力。
2、中层(葡萄膜/血管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
葡萄膜的主要功能:营养眼球,是全身含血量最丰富的部位,供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锥、视杆细胞。
分述如下:
虹膜: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为圆盘状,中央有一小孔即瞳孔,约2.5-4mm,虹膜的肌肉分为两种,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两者相互作用,调节瞳孔大小。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
虹膜功能:1)营养眼球
2)控制瞳孔大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有利于视网膜成像并减少有害光线损伤视网膜。
睫状体:为宽约6mm的环状组织,位于虹膜与视网膜的锯齿缘之间。前1/3肥厚处为睫状冠,其上有睫状突可分泌房水,后2/3为睫状体平部,晶状体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位于睫状突和巩膜之间有睫状肌,受来自第三对脑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张力降低,晶状体依靠自身的弹性回缩而变厚,产生眼的调节作用。
睫状体功能:1)营养眼球
2)分泌的房水营养晶状体和眼前段结构,且有维持眼压的功能。
3)改变晶状体形态, 产生调节作用。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是色素丰富的血管性结构,由3个血管层组成: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外层的大血管层
脉络膜的功能:1)营养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颗粒层以外的视网膜。
2)散热、遮光和暗房作用。
3)为黄斑中心凹提供血液供应。
3、内层(神经层):视网膜
视网膜:为一透明薄膜,是大脑的延伸部分,也是视觉信息形成的第一站。视网膜外层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感觉层(是视网膜的内9层),两层之间存在一个潜在性间隙,临床上视网膜分离即由此处分离。
视网膜上两个重要的生理结构: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区,称为黄斑,其中央有一直径约0.1mm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有密度较大的视锥细胞,约占视网膜视锥细胞总数的10%,在黄斑以外视锥细胞逐渐减少,在黄斑中央0.25mm直径范围之内没有视杆细胞。在此以外视杆细胞迅速增多。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褐色决,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无色视觉,所以黄斑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杆细胞含视紫红质,如缺乏维生素A,或某些酶或微量元素锌等代谢障碍时,就会影响视紫红质再合成的过程,导致夜盲。
视盘: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约1.5mm边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的结构称为视乳头(视盘),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穿过巩膜筛板的部位,其中央有一小凹区称为视杯或生理凹陷。视乳头无视细胞,故无视觉,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
视网膜功能:接受视觉信息并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
(二)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三者均透明而又有一定屈光指数,通常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
1、房水:是眼内的透明液体,充满前房和后房,
功能:维持眼内压,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2、晶状体:富有弹性,形似双凸透镜的透明体,直径约9—10mm,厚约4—5mm前面的曲度较小,曲率半径约为9—10mm,后面的曲率半径较大,曲率半径为5.5mm。晶状体主要由水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含有氨基酸、类脂物、微量元素等非蛋白质成分。晶状体本身无血管,其营养来自房水,因此当房水成分发生改变时,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晶状体的功能:1)充当双凸透镜,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折射成像。
2)完成眼的调节功能。
3)滤过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
3、玻璃体:充满眼球后4/5空腔内的无色透明的胶样体,主要有胶原纤维丝及98.5%—99.7%的水组成的胶状物。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代谢作用很低,其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玻璃体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外伤、炎症类症、退行性变性等影响,发生分解,出现液化现象。表现为眼前有点状、线状、蜘蛛网状等各种形态的漂浮物,并随眼球运动上下浮动。
玻璃体的功能:1)是眼屈光间质之一。
2)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
(三)眼附属器:包括眼睑、泪器、结膜、眼外肌、眼眶。
1、眼睑:位于眼球前,对眼球起重要的保护作用,眼睑组织由前向后分为六层,依次为:眼睑皮肤、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肌层、肌下结缔组织、纤维层和睑结膜。以下分述前三层:
(1)眼睑皮肤:为全身皮肤中最薄者,但富于弹性,以适应眼睑运动的需要。
(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皮下组织疏松,组织液或血液易于在皮下集聚,炎症反应也容易在此扩散。
(3)肌层:包括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和muller肌
(4)眼轮匝肌:由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支配。
眼轮匝肌的功能:肌肉收缩时眼睑闭合。
(5)提上睑肌:次肌受第三对脑神经动眼神经支配。
提上睑肌的功能:收缩时提起上睑各部分,包括眼睑皮肤、睑板和睑结膜。
如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会引起上睑下垂,发生在幼儿,不及时矫治会造成弱视。
(6)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muller肌功能:使睑裂开大
2、结膜:为一薄层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内面,并翻转覆盖在眼球前部巩膜表面,其上皮与角膜上皮相延续。如以睑缘为口,角膜为底,结膜呈一囊状,故称结膜囊。
临床上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
(1)睑结膜为覆盖眼睑内面的部分;
(2)穹隆结膜位于睑结膜与球结膜之间,该处结膜较厚,多皱褶,富扩张力,使眼球与眼睑得以自如活动;
(3)球结膜介于穹隆结膜与角膜之间,覆盖眼球前1/3的巩膜表面,球结膜最薄,最透明,富移动性。
3、眼外肌
包括4条直肌与2条斜肌。
表 各眼外肌的主要及次要动作表
眼外肌 主要动作 次要动作
外直肌 外转眼球 ——
内直肌 内转眼球 ——
上直肌 上转眼球 内转、内旋
下直肌 下转眼球 内转、外旋
上斜肌 内旋眼球 下转、外转
下斜肌 外旋眼球 外转、上转
表 眼外肌检查的六个注视位置
注视位置 被检查的眼外肌
向右看 右外直肌 左内直肌
向左看 右内直肌 左外直肌
向右上看 右上直肌 左下斜肌
向右下看 右下直肌 左上斜肌
向左上看 右下斜肌 左上直肌
向左下看 右上斜肌 左下直肌
眼外肌
4、视路:是指神经纤维由视网膜到达大脑皮质中枢的传导径路。
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❸ 视网膜脱落手术后可以吃花胶吗
视网膜脱落手术后一段时间内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及眼部撞击,而且还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体位,促进视网膜更好的贴合眼球。吃花胶如果很用力的话就不要吃了。
❹ 最护眼的物质是什么
眼睛的保健 必需脂肪酸、维生素A、K、E及B族维生素的缺乏均可降低机体对辐射的耐受性在膳食中适当供给。如牛奶、蛋、肝、花菜、卷心菜、茄子、扁豆、胡萝卜、黄瓜、番茄、香蕉、苹果等。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菜萝卜可以抗辐射。油菜、青菜、芥菜、卷心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不仅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可口菜肴,而且还具有防辐射损伤的功能。 我再具体的讲一下哪些食物可以防辐射: 1、 富含胶原弹性物质的食品。这一类的代表有海带、紫菜、海参,动物的皮肤、骨髓等等,因为食物中的胶原物质有一种黏附作用,它可以把体内的辐射性物质黏附出来排出体外,而且其中动物皮肤所蕴涵的弹性物质还具有修复受损的肌肤的功能。 2、 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食品。油菜、青菜、芥菜、卷心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不仅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可口菜肴,而且还具有防辐射损伤的功能。 新鲜蔬菜是人体内的“清洁剂”,其奥妙在于蔬菜拥有“秘密武器” ——碱性成分,可使血液呈碱性,溶解沉淀于细胞内的毒素,使之随尿液排泄掉。 3、具有排毒功能的食物。比如猪血、黑木耳等等。猪血的血浆蛋白丰富,血浆蛋白经消化酶分解后,可与进入人体的粉尘、有害含辐射的金属微粒发生反应,变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沉淀下来,然后排出体外。黑木耳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帮助排出纤维素物质,使这些有害纤维在体内难以 立足。这一类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把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不给辐射物质留下丝毫立足空间。 4、明目类食物。这一类食物主要是针对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的都市白领、学生等人。计算机对视力危害很大,经常操作计算机的人应多吃些明目食品,如枸杞、菊花、决明子。常喝菊花茶也能收到清心明目的效果,枸杞清肝明目,对保护视力也有很大好处。饮茶能防止视力衰退和恢复视力。国际上普遍认为饮茶有抗辐射的作用,能减少计算机荧光屏X射线的辐射危害。茶中富含的茶多酚(50%)和脂多糖等成分可以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质并与其结合后排除体外。 5、保持体内营养的平衡。研究表明,必需脂肪酸、维生素A、K、E及B族维生素的缺乏均可降低机体对辐射的耐受性在膳食中适当供给。仅增加其中任何1种维生素,都不能得到预期的营养效果。矿物质的营养平衡问题尤为重要,体内钾、钠、钙、镁等离子浓度须合适,否则不能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轻者损害健康、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与其他营养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锌对许多营养素包括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都有重要影响。当我们受到辐射损伤时,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在内,过量或不平衡,均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一类的营养我们可以通过如牛奶、蛋、肝、花菜、卷心菜、茄子、扁豆、胡萝卜、黄瓜、番茄、香蕉、苹果等食物中得到补充.
❺ 眼睛的结构
眼球:近似球型,由眼球壁与眼内容物所组成。婴儿出生时眼球较小,前后径为12.5~15.8mm,前后径(称为眼轴)随着年龄生长,至成人时眼球前后径(外径)平均24mm。这在眼科屈光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就是从婴幼儿到成人,是一个轻度远视正视化的过程。婴儿常有200~300度(专业论述+2.00D~+3.00D)的远视,至成年时达到正视眼(+0.50D~-0.25D)。前后径超过25mm者已经表现为近视。
(一)眼球壁:分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
1、外层(纤维膜):由角膜、巩膜组成。
角膜:纤维膜的前1/6,内无血管,完全透明。角膜略呈椭圆形,横径为11.5mm~12mm,垂直径为10.5mm~11mm.中央瞳孔区附近大约4mm直径的圆形区内近似球形,其各点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是入眼光线穿透的区域。角膜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由不透明纤维组织代替。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激光的主要切削部位选在基质层。角膜总屈光为+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角膜功能:1)保持眼球一定性状及保护眼内组织。
2)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屈光手术的重要组织。
巩膜:外膜的后5/6部分,质地坚韧,不透明,呈瓷白色,由致密交错的纤维所组成。巩膜向前与角膜相连,后部与视神经交界处分为内外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称巩膜筛板,此板很薄,视神经纤维束由此处穿出眼球。
巩膜功能:1)维持眼球外形
2)保护眼内组织以稳定视力。
2、中层(葡萄膜/血管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
葡萄膜的主要功能:营养眼球,是全身含血量最丰富的部位,供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锥、视杆细胞。
分述如下:
虹膜: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为圆盘状,中央有一小孔即瞳孔,约2.5-4mm,虹膜的肌肉分为两种,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两者相互作用,调节瞳孔大小。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
虹膜功能:1)营养眼球
2)控制瞳孔大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有利于视网膜成像并减少有害光线损伤视网膜。
睫状体:为宽约6mm的环状组织,位于虹膜与视网膜的锯齿缘之间。前1/3肥厚处为睫状冠,其上有睫状突可分泌房水,后2/3为睫状体平部,晶状体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位于睫状突和巩膜之间有睫状肌,受来自第三对脑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张力降低,晶状体依靠自身的弹性回缩而变厚,产生眼的调节作用。
睫状体功能:1)营养眼球
2)分泌的房水营养晶状体和眼前段结构,且有维持眼压的功能。
3)改变晶状体形态, 产生调节作用。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是色素丰富的血管性结构,由3个血管层组成: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外层的大血管层
脉络膜的功能:1)营养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颗粒层以外的视网膜。
2)散热、遮光和暗房作用。
3)为黄斑中心凹提供血液供应。
3、内层(神经层):视网膜
视网膜:为一透明薄膜,是大脑的延伸部分,也是视觉信息形成的第一站。视网膜外层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感觉层(是视网膜的内9层),两层之间存在一个潜在性间隙,临床上视网膜分离即由此处分离。
视网膜上两个重要的生理结构: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区,称为黄斑,其中央有一直径约0.1mm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有密度较大的视锥细胞,约占视网膜视锥细胞总数的10%,在黄斑以外视锥细胞逐渐减少,在黄斑中央0.25mm直径范围之内没有视杆细胞。在此以外视杆细胞迅速增多。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褐色决,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无色视觉,所以黄斑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杆细胞含视紫红质,如缺乏维生素A,或某些酶或微量元素锌等代谢障碍时,就会影响视紫红质再合成的过程,导致夜盲。
视盘: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约1.5mm边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的结构称为视乳头(视盘),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穿过巩膜筛板的部位,其中央有一小凹区称为视杯或生理凹陷。视乳头无视细胞,故无视觉,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
视网膜功能:接受视觉信息并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
(二)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三者均透明而又有一定屈光指数,通常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
1、房水:是眼内的透明液体,充满前房和后房,
功能:维持眼内压,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2、晶状体:富有弹性,形似双凸透镜的透明体,直径约9—10mm,厚约4—5mm前面的曲度较小,曲率半径约为9—10mm,后面的曲率半径较大,曲率半径为5.5mm。晶状体主要由水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含有氨基酸、类脂物、微量元素等非蛋白质成分。晶状体本身无血管,其营养来自房水,因此当房水成分发生改变时,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晶状体的功能:1)充当双凸透镜,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折射成像。
2)完成眼的调节功能。
3)滤过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
3、玻璃体:充满眼球后4/5空腔内的无色透明的胶样体,主要有胶原纤维丝及98.5%—99.7%的水组成的胶状物。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代谢作用很低,其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玻璃体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外伤、炎症类症、退行性变性等影响,发生分解,出现液化现象。表现为眼前有点状、线状、蜘蛛网状等各种形态的漂浮物,并随眼球运动上下浮动。
玻璃体的功能:1)是眼屈光间质之一。
2)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
(三)眼附属器:包括眼睑、泪器、结膜、眼外肌、眼眶。
1、眼睑:位于眼球前,对眼球起重要的保护作用,眼睑组织由前向后分为六层,依次为:眼睑皮肤、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肌层、肌下结缔组织、纤维层和睑结膜。以下分述前三层:
(1)眼睑皮肤:为全身皮肤中最薄者,但富于弹性,以适应眼睑运动的需要。
(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皮下组织疏松,组织液或血液易于在皮下集聚,炎症反应也容易在此扩散。
(3)肌层:包括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和muller肌
(4)眼轮匝肌:由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支配。
眼轮匝肌的功能:肌肉收缩时眼睑闭合。
(5)提上睑肌:次肌受第三对脑神经动眼神经支配。
提上睑肌的功能:收缩时提起上睑各部分,包括眼睑皮肤、睑板和睑结膜。
如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会引起上睑下垂,发生在幼儿,不及时矫治会造成弱视。
(6)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muller肌功能:使睑裂开大
2、结膜:为一薄层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内面,并翻转覆盖在眼球前部巩膜表面,其上皮与角膜上皮相延续。如以睑缘为口,角膜为底,结膜呈一囊状,故称结膜囊。
临床上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
(1)睑结膜为覆盖眼睑内面的部分;
(2)穹隆结膜位于睑结膜与球结膜之间,该处结膜较厚,多皱褶,富扩张力,使眼球与眼睑得以自如活动;
(3)球结膜介于穹隆结膜与角膜之间,覆盖眼球前1/3的巩膜表面,球结膜最薄,最透明,富移动性。
3、眼外肌
包括4条直肌与2条斜肌。
表 各眼外肌的主要及次要动作表
眼外肌 主要动作 次要动作
外直肌 外转眼球 ——
内直肌 内转眼球 ——
上直肌 上转眼球 内转、内旋
下直肌 下转眼球 内转、外旋
上斜肌 内旋眼球 下转、外转
下斜肌 外旋眼球 外转、上转
表 眼外肌检查的六个注视位置
注视位置 被检查的眼外肌
向右看 右外直肌 左内直肌
向左看 右内直肌 左外直肌
向右上看 右上直肌 左下斜肌
向右下看 右下直肌 左上斜肌
向左上看 右下斜肌 左上直肌
向左下看 右上斜肌 左下直肌
眼外肌
4、视路:是指神经纤维由视网膜到达大脑皮质中枢的传导径路。
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❻ 玻璃球体中含有哪种胶原蛋白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样组织,清晰而明亮,主要成分是由胶原纤维构成的网状架,其中充填着吸附分子的透明质酸,它可使玻璃体凝胶性能稳定,保证玻璃体及其周围的视网膜在眼球转动或受震动时得到缓冲。且视野中清晰无暇,保证了视力的敏锐度。如果玻璃体内出现了除正常结构以外的不透明体,则称为玻璃体混浊。
❼ 黄斑前膜的检查
1、FFA检查 FFA能清晰地显示黄斑区毛细血管拱环的形态,病变小血管的变形、扭曲现象,以及来自病变区域的异常强荧光、荧光遮蔽或点状、不规则状的荧光渗漏。
在黄斑前膜早期,眼底表现仅有玻璃纸或丝绸样反光,尚未出现视网膜被牵引造成的改变,这时荧光血管造影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有时能发现RPE损害造成的透见荧光。
随着疾病的发展,黄斑区视网膜被牵引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主要有:
(1)黄斑区的小血管受黄斑前膜的牵拉,迂曲蛇行或变直。黄斑拱环变小、变形或移位。根据血管被牵拉的程度,Maguire等将黄斑前膜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分为4级,所代表受影响血管范围分别为1个象限、2个象限、3个象限和4个象限。视网膜大血管很少有异常表现。
(2)在进行性发展的黄斑前膜中,由于膜的牵拉使血管屏障受损,出现染料渗漏,有时还可见膜染色。
(3)有黄斑囊样水肿者呈星形或花瓣状渗漏。由于黄斑区被牵引,黄斑囊样水肿多不典型,呈不规则的荧光积存。
(4)如果黄斑前膜较厚,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荧光遮蔽。极少数情况下,局部视网膜浅层伴随微小出血斑,也表现为荧光遮蔽。
2、OCT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20世纪9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非接触性、非侵入性断层成像技术。采用光反射进行测量,其轴向分辨力高达10?m,能显示眼后段的显微形态结构,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OCT检查对黄斑前膜的观察非常直观、确切,显示率达到90%以上,可以诊断菲薄的透明黄斑前膜,提供黄斑前膜及其深部的视网膜切面特征,分析黄斑前膜的位置、形态、厚度及与视网膜玻璃体的关系,确定是否存在黄斑囊样水肿、全层孔、板层孔或假性黄斑裂孔,以及是否存在黄斑区浅脱离。
通过OCT检查即可明确黄斑前膜的诊断,特别是在早期临床表现轻微,眼底检查仅出现玻璃膜样反光时,OCT即能显示出黄斑前膜。在OCT检查中其主要表现为:
(1)与黄斑部视网膜内层相连的中高增强增宽的光带,有时前膜与视网膜内表面广泛粘连而难以分辨其界限,有时可呈团块状向玻璃体腔凸起。
(2)视网膜增厚,如果伴有黄斑部水肿,可见中心凹凹陷变浅或消失。
(3)如果黄斑前膜围绕中心凹,产生向心性收缩,中心凹呈陡峭状或狭小的外形,形成假性黄斑裂孔。
(4)如果神经上皮层部分缺失,则形成板层黄斑裂孔。通过OCT检查还可以定量测量黄斑前膜的厚度。Wilkins等对169眼黄斑前膜进行测量,平均厚度为(61±28)?m。
3、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作为一种心理物理学检查方法,通过对黄斑阈值的测定,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黄斑部疾病的早期改变。利用自动视野计,可以根据黄斑病变范围进行相应的区域性光敏感度分析。早期黄斑前膜可无视野异常,晚期的视野改变多数为不同程度的光敏感度下降。利用光敏感度及光阈值的波动,可以对黄斑前膜的病程进展及手术效果进行视功能评价。
4、视觉电生理检查 测定黄斑功能常选用的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明视视网膜电图、暗视红光和明视红光视网膜电图、闪烁光视网膜电图、局部黄斑视网膜电图(local macular electroretinogram)、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视觉诱发电位等。其中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具有客观、准确、定位、定量的特点,能够更加精确、敏感、快速地测定后极部视网膜23°范围内的视功能。黄斑前膜对视网膜电活动影响不大,早期的视觉电生理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晚期局部黄斑视网膜电图和多焦视网膜电图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幅降低。被认为可能与黄斑前膜对视网膜组织的牵拉,造成视锥细胞的排列方向发生改变以及屈光间质透明度下降等有关。这两项检查作为评价视功能的客观和较敏感的指标,对分析病情进展和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5、细胞纤维性视网膜前膜的构成,主要由细胞成分及由这些细胞所产生的胶原纤维共同组成。
(1)细胞成分: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研究都证实了前膜的细胞成分是多源性的。单纯性视网膜前膜,神经胶质细胞是最主要的细胞成分。而复合性视网膜前膜的细胞成分则复杂得多,其中主要有神经胶质细胞、色素上皮细胞及成纤维样细胞,此外还有玻璃体细胞、炎症细胞及巨噬细胞等。鉴别增殖膜中的细胞,即使使用电子显微镜有时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有时需要靠免疫组化的方法来鉴定。现将主要的细胞形态学特点简述如下:
①神经胶质细胞:它不但是单纯性前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复合性前膜中最常见的细胞成分之一。神经胶质细胞包括2种,即Müller细胞及星状胶质细胞,这2种细胞体积都较大。Müller细胞具有有角的核,核染色质浓,有极性,胞质突起、微绒毛及基膜。胞质中有丰富的胞质中间丝(10nm),亦可有微丝。此外还可见到滑面内质网、糖原体、游离核糖体、线粒体及高尔基器等。星状胶质细胞则具有椭圆形核,长的胞质突起,在血管周围处可见基膜,胞质中亦可见主要的细胞器及丰富的中间丝,但滑面内质网较Müller细胞少。
②色素上皮细胞:它是复合性视网膜前膜中主要细胞成分之一,尤其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细胞成分。
(2)细胞间质:细胞纤维性视网膜前膜的细胞间质主要含有大量直径为20~25nm的胶原纤维,它比正常的玻璃体胶原纤维要粗1倍左右。故认为是由前膜中的细胞所产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均可合成胶原纤维。此外在细胞间质中还有一些蛋白质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有纤维粘连蛋白,经免疫组化染色法已被证实在前膜中大量存在。它对于促使细胞迁移,细胞互相认别、接触、蔓延及聚集均有重要作用。纤维黏连蛋白可以由视网膜前膜中的细胞产生,也可以由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而由血浆中直接渗入前膜组织中。
6、新生血管 在血管纤维性视网膜前膜中,除了与细胞纤维性视网膜前膜一样有多种细胞成分及胶原纤维之外,还有较多的新生血管存在。在细胞成分中,神经胶质细胞为最多见者,此外,还可见有较多的纺锤状细胞,它具有均质的核、胞质丰富、嗜伊红染色阳性。前膜中有新生血管散布,它可起自视盘或其他视网膜部分,新生血管穿过之视网膜内界膜及玻璃体后界膜上均可见有破口。新生血管常呈扩张状、其管壁较厚,周围之玻璃体常呈浓缩状,并常与视网膜有粘连,粘连处附近视网膜可有脱离及萎缩性改变。在细胞间质中也有较多之纤维粘连蛋白存在。视网膜组织本身还同时有原发视网膜疾病之病理改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等。
❽ 好一些的胶原蛋白有哪些听说金钻元胶原蛋白多肽能预防骨质疏松和保护眼睛视力
是的,金钻元胶原蛋白多肽是目前唯一一款含有一型和二型胶原蛋白的产品。一型胶原蛋白为市场上绝大多数胶原蛋白的应用类型,因此几乎都没有标注为一型,其作用主要在于补充皮肤、肌肉、筋腱等部位的胶原蛋白。二型胶原蛋白主要存在于软骨、骨骼、视网膜中,其中眼球的视网膜100%由二型胶原蛋白组成。因此金钻元胶原蛋白多肽能够很好的保护机体,预防骨质疏松并保护眼睛健康。
❾ 白内障和视网膜脱落怎么治疗...
你好吃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多的食物鸡皮
在冬季不提倡剧烈的运动可以选择泡澡、脊柱保养等方法来让身体放松
❿ 眼底黄斑裂孔是怎么回事
关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早期的研究报导认为黄斑裂孔的发生与外伤有关,然而随后的病例统计结果发现,仅约10%的黄斑裂孔为外伤引起。随着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研究发现玻璃体(Vitreous)与黄斑裂孔发病有密切关系。玻璃体是眼球内一种无色透明的胶状体,由99%水份及1%胶原蛋白组成,对视网膜起着支撑作用。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开始变性及脱落,倘若脱落不全,就有机会拉扯到黄斑区的视网膜,使之发生撕裂及视网膜组织损伤,即黄斑裂孔,称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另外,深近视人士由于眼球比正常人长,视网膜发生病变的风险明显增高,其黄斑组织也较脆弱而较易发生黄斑裂孔。在黄斑裂孔早期,视网膜仅发生撕裂而尚未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此时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松解牵拉因素,可以使得裂孔闭合以及视力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