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骨的化学成分分别赋予骨何种特征
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束和黏多糖蛋白等,构成骨的支架,赋予骨以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挺实。脱钙骨(去除无机质)仍具原骨形状,但柔软有弹性;煅烧骨(去除有机质)虽形状不变,但脆而易碎。两种成分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幼儿时期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各占一半,故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称青枝骨折。成年人骨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约为3:7,最为合适,因而骨具有较大的硬度和一定的弹性。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脆性增加,但因激素水平下降,影响钙、磷的吸收和沉积,骨质呈现多孔性,骨组织的总量减少,表现为骨质疏松症,此时骨的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
⑵ 请问 骨的有机质 和骨的无机质是什么
骨的无机质即骨盐,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结晶。羟基磷灰石结晶是一种不溶性的中性盐,呈柱状或细针,沿胶原纤维的长轴排列状,其表面附着有钠、钾、镁、氟、氯、碳酸根离子。
骨基质中的有机质由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产生。可分为无定形骨基质(约占10%)和胶原蛋白(即中性或弱酸性的糖胺多糖组成的凝胶,约占90%)。骨胶原中大多为I型胶原,有少量的V型胶原。
(2)成人骨中无机质骨胶原纤维占多少扩展阅读
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一般成人体内的含钙量是1000~1250g,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约1%的钙,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外液及血液中,称混溶钙。骨骼里的钙和骨骼外的混溶钙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转变的平衡状态,就是骨骼的钙不断溶解变为混溶钙。
同时,混溶钙又不断沉积成为骨骼。在这种一面溶解骨骼又一面生成骨骼的过程中,如果钙的溶解量和钙的沉积量相等,就称作平衡状态。如果在相同时间里,钙溶解得多,而沉积得少,就会产生骨质疏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