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了解一下女士的乳腺疾病的防治的具体情况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是乳腺癌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
一般乳腺病都会有乳房包块的症状,但是,并不是所有摸起来像包块的感觉都意味着患的了乳腺疾病。有的女性尤其是年轻未婚女子,乳腺的腺体和结缔组织有厚薄不均的现象,摸起来有疙疙瘩瘩或有颗粒状的感觉,这可能则伏是正常的,用不着忧心忡忡。如果是新长出的包块就需特别注意,因为青春发育期后出现乳房肿块,很可能是乳腺疾病所致。因此,学会乳房的自我检查,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1)乳房的自我检查。每次月经后7一10天是作乳房自我检查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乳腺结节和触痛最不明显,有利于明确诊断。女性在30一35岁以后应1一3个月作自我检查一次,每半年由医生检查一次。
(2)乳腺增生症。此病可称为乳腺病,在成年女性中极为常见。目前它的病因不明,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乳房疼痛和乳房包块是其常见症状。乳房疼痛常与月经周期有关。常表现为经前乳痛加重,经期过后疼痛减轻,也有疼痛不规律者。乳房包块常为多个,一般较小,形状不定,边界有时并不清楚。此症状可长时期稳定在一定阶段。女性朋友若发现有这些症状时,应先到医院检查、诊断,以排除乳腺癌。确诊为乳腺病的,尽管此病的恶变率较低,也应长期坚持到医院随访。本病西医无特殊治疗,中医中药主要是疏肝理气、软坚化结,常用中成药逍遥散、玄胡止痛汤。
(3)乳腺纤维瘤。此病发生频率最高的年龄阶段为20-50岁,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叶内的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从而使纤维细胞过度增生而成肿瘤。因此纤维腺瘤多见子女青年。本病与雌激素有关。身为女性,虽塞药和避孕药还是可以办到的孕激素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不可滥吃。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
单个或多个,肿块边界清,可活动,表面光滑,与周围无粘连,病程级:慢,可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原状,这是乳腺纤维瘤的主要症状。尽管乳房纤维腺瘤的恶变率只有0.2%,但仍应警惕。服用中药、西药对纤维瘤几乎均无效,手术切除才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常规送病理活检。
乳房的自我检查
每次月经后7一10天是作乳房自我检查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乳腺结节和触痛最不明显,有利于明确诊断。女性在30一35岁以后应1一3个月作自我检查一次,每半年由医生检查一次。
自我观察
可站在镜子前面观察双侧乳房是否等大。日常情况下,往往左侧大于右侧,右侧下垂大于左侧。但其外形和位置基本对称,如不对称,或有局限性隆起、凹陷等改变应考虑有病变的可能性。双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有无高低不一致,乳头有无凹陷、破裂、溢液,乳晕皮肤有元发红,有元橘子皮样改变。
自我触诊
触诊的内容包括乳房有元肿块,肿块的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边界是否清楚,有元触痛,同侧腋窝有无小肿块等。触诊时,可平卧在床上,一侧手指并拢,平放于乳房上,依次姿禅轻柔的触摸,沿着顺时针孙册携方向也可沿着反时针方向进,先由内侧到外侧,最后于腋窝处触摸乳腺尾部,完后再检查另一侧。触诊时注意切勿重按,更不能用手抓捏乳房,否则会把正常乳腺尤其是乳腺尾部疑诊为肿块。
乳腺疾病的家庭防治
治乳腺疾病家用简妙方:
(1)取金瓜萎、丝瓜络各一个,水煎,一次服完,并用毛巾浸热水或药渣热敷。
(2)取葱白250克捣烂取汁,用好酒分2次冲服。外用麦芽30克,煎汤频频温洗。
(3)取王不留行30克(炒),水煎服。
患乳腺疾病后应注意:
(1)经常检查自己的乳房,最好在月经过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经前或经期乳房出现的肿胀或疼痛,可能会干扰你的判断。
(2)出现乳房包块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以查清包块的性质。
(3)患乳腺良性疾病的妇女,不必过分担心,一般不会危及你的健康。如果乳房包块发生了变化,应引起警惕,需及时看医生。
(4)如果乳房包块是近期不知不觉长出的,且没有丝毫疼痛的感觉。这需要你特别小心,及早检查和治疗尤为重要。
(5)胸罩不宜过紧,以免挤压乳房。最好选用具有一定支托作用的优质胸罩。
乳腺疾病
一、乳腺结构不良
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ysplasia) 又称乳腺纤维囊性病(fibrocystic disease of breast)或乳腺病(mastopathy)等,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35~40岁为其发病年龄高峰。其病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失调使性激素不平衡,主要是黄体酮减少而雌激素分泌过多,刺激乳腺组织过多增生所致。依其增生变化的形式,可分以下3种类型:
(一)乳腺组织增生
为本病早期病变,多见于30~40岁妇女,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伴有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乳腺肿胀,单侧或双侧乳腺可触及弥散的颗粒状肿块。
病变
肉眼上一般无明显变化,乳腺组织切面有时可见散在小颗粒,偶见小囊。镜检可见乳腺小叶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末梢导管呈芽状增生,腺泡增多。管腔呈轻度扩张或有小囊腔形成,上皮细胞正常或增生为两层以上,有的可出现分泌现象。小叶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这些病变通常在1~3年内可自行消失,部分病例可复发或发展为腺病。
(二)乳腺腺病
乳腺腺病(adenosis)以小叶腺泡、末梢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小叶结构基本保存。依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组织学变化,大致可分为3型:①小叶增生型,主要表现为小叶的数目及小叶内腺泡数目略增多,因而小叶增大。上皮细胞没有明显改变或可呈双层、多层,小叶内导管可稍扩张。小叶内及其周围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增多或轻度增多。②纤维腺病型,一般由小叶增生型发展而来。主要特点是小叶内除末梢导管和腺泡增生外,间质结缔组织也有较明显增生(图13-24)。早期由于腺泡继续增生而使小叶增大;后期由于小叶内结缔组织明显增多,致使腺泡分散、变形,甚至萎缩。有的区域增生的肌上皮细胞没有基底膜,而是直接与胶原纤维接触,这可能说明肌上皮细胞有产生胶原纤维的可能,这时称之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硬化性腺病有时与乳腺硬癌不易鉴别,但前者可见小叶轮廓、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像罕见,是与乳腺癌的主要鉴别点。③小叶纤维化型,是腺病的晚期表现,一般为纤维腺病继续发展的结果。主要特点为小叶内间质纤维化和腺泡萎缩。小叶的轮廓有时存在,但也可消失,仅残存一些萎缩的导管 。有时也可看到末梢导管扩张。
图13-24 纤维腺病
末梢导管、腺泡和间质均呈明显增生,部分腺泡及导管扩张,间质内有一些淋巴细胞浸润
(三)囊肿病
乳腺囊肿病(cystic disease)以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高度扩张成囊为特征。囊腔大小不等,多少不一,往往在肉眼上即可见到多人散在分布的小囊腔,直径在500~700μm以上者,称为囊肿病。镜检,囊内衬立方或柱状上皮及肌上皮细胞,在早期尚可见两层细胞结构,以后,部分或全部呈萎缩状态;有时在上皮萎缩消失处可见溃疡或肉芽组织形成;有的囊肿上皮则可增生,上皮细胞呈柱状,体积增大,有时增生的上皮构成筛状;或呈多发性乳头状瘤样增生,当若干扩张的导管和囊肿内均有乳头状增生时,则称为乳头状瘤病。此外,往往可见上皮呈大汗腺化生,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嗜酸性,PAS反应阳性。这种大汗腺化生往往是良性的标志,不要误诊为癌。
现在一般认为腺病与癌的关系不大,囊肿病伴有增生性病变时,癌变的机会较多,属于癌前病变。
二、乳腺癌
乳腺癌很常见,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而居女性癌瘤的第二位,近年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常发生于50岁左右的妇女,20岁以前很少见。患者女性亲属中乳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常人2~3倍。其发生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可能与雌激素长期作用有关。本癌半数以上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其次为乳腺中央区和区上象限。
类型
乳腺癌形态结构十分复杂,类型很多。一般根据组织发生和形态结构而将其分为导管癌、小叶癌和特异性癌三大类型:①导管癌,较多见,来源于乳腺导管系统,特别是末梢导管,包括非浸润性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②小叶癌,较少见,又称腺泡内癌,来源尚未完全确定,有人认为系起源于肌上皮细胞,也有人认为发生于小叶内导管,包括非浸润性的小叶原位癌及浸润性小叶癌;③特殊型癌,少见,为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一类乳腺癌,如粘液癌、大汗腺样癌、腺样囊性癌、鳞状细胞癌及炎性癌等。
(一)导管内癌
多发生于乳头下乳晕周围,近半数病人在局部可扪及大小不等的肿块或境界不清的肥厚组织。肿块与皮肤无粘连。部分病人表现乳头溢液。由于癌在导管内生长并充满导管腔,致使导管扩张,因而在切面上可见导管为条索状(纵切)或小结节状(横切),灰白色或黄灰色,挤压之可从导管中挤出蠕虫样的半固体性物质。镜检,癌细胞位于扩张的导管内,基底膜完好。癌细胞大小形状不一,细胞分化程度各例不等,分化较高者,核分裂像少见;分化较低的病例,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其组织结构多样,癌细胞可在扩张的导管内排列成实心团块、乳头状、筛状、小管状,部分病例在管内实体细胞团中央可发生大片坏死,称粉刺性管内癌。
(二)浸润性导管癌
由导管内癌发展而来,为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乳腺癌的50%~80%,以40~60岁妇女为最多见。
病变
肉眼观,肿块一般较小,直径多为2~3cm,质硬,边缘不整,常可见到灰白色癌组织呈放射状侵入邻接纤维脂肪组织内。如果癌瘤位置浅,则可侵犯皮肤,与皮肤粘连并导致皮肤出现不规则浅表微小凹陷,呈橘皮样外观;如累及乳头,可出现乳头回缩、下陷现象(图13-25)。镜检,组织形态多样,癌细胞组成实体团块或腺样结构,两者常混合存在。其中多数病例主要由实体癌细胞团组成,称为实体癌。一般根据实体癌的癌实质与纤维组织间质比例的不同,又将其分为单纯癌(simple carcinoma),实质与间质量大致相等(图13-26);硬癌(scirrhous carcinoma),癌实质少而间质多;和不典型髓样癌(atypical mellary carcinoma),癌实质多而间质少,间质内常无淋巴细胞浸润(图13-27),癌细胞常呈多形性,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
图13-25 乳腺癌
切面癌组织灰白色,较大的肿块左侧形成卫星结节;乳头略下陷
图13-26 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
癌细胞和间质量大致相等
图13-27 乳腺髓样癌
癌细胞排列成片团状,间质少
(三)小叶原位癌
一般发生于绝经前妇女。临床上一般摸不到肿块,也无症状。标本肉眼观与一般小叶增生不易区别。镜检,癌变小叶体积增大,但小叶轮廓尚保存,小管高度扩张,其中充满单一松散排列的癌细胞。癌细胞呈圆形,大小形状较为一致,核圆形及卵圆形,核分裂像很少。基底膜完整。小叶原位癌经过一定时间可发展为浸润性小叶癌。
(四)浸润性小叶癌
由小叶原位癌突破小管或末梢导管基底膜向间质浸润所致。在大体上很像硬癌,肿块不规则盘状,与周围乳腺组织的边界不清。镜检的特征是癌细胞排列松散,呈条索状;有时为分散的单个癌细胞浸润于成束的纤维组织之间,这些细胞并无组成小叶的痕迹。癌细胞小或中等大小,多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细胞的大小及染色较一致。有时可见从小叶原位癌向浸润性小叶癌过渡的形态。
(五)典型髓样癌
较少见。肿块体积常较大,直径4~6cm或更大,边界较清楚,质松软,灰白色,常杂以灰黄色或暗红色坏死出血区。镜下,癌实质多,间质少。癌细胞较大,圆形、卵圆形,胞浆嗜碱性,核大,染色质丰富,核仁不明显,分裂像较多。间质纤维组织稀少,其中常有淋巴细胞浸润。
本癌一般生长较慢,腋窝淋巴结的转移较少也较晚。预后比浸润性乳腺癌为佳,根治术后5年存活率近70%。(王美清)
㈡ 皮脂腺囊肿怎么引起的
粉瘤是由什么引起的?怎么预防呢? 20分
首先明确是不是粉瘤,因为粉瘤和表皮囊肿及皮样囊肿、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很相似。
1 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发生于做做缺皮脂腺分布密集的部位,如头和背部中线区。形成原因为开口阻塞,皮脂腺分泌物无法排除,属于潴留囊肿。应手术治疗为主,个别轻微的可以开口帮助皮脂腺排除能缓解症状,伴有感染的手术后需抗炎治疗。预防:勤洗护,尤其是运动后;不挤压,避免、感染。 如多发的,比如呈群聚状分布,则需和多发性脂囊激鉴别。
2 表皮囊肿 :通常为外伤后表皮成分包埋后引发,内为角化物,囊壁为鳞状上皮,无皮脂腺胡高成分,其成分起源于外毛根鞘外口部分。四肢及外伤部位多见,治疗也是手术切除。
3 皮样囊肿:多见于身体中线部位,头部也多见,与周围组织通常粘连。手术治疗为主,复发机率大。起源于外毛根鞘开口以下部位。
4 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 较少见,女性多于男性,多可见继发肿瘤。囊壁为外毛根鞘细胞,可见基底层样结构,囊内上皮可见嗜酸性变。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复发率高。
*** 皮脂腺囊肿,是怎么引起的?
你好,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皮脂腺囊肿内是豆腐渣样的物质,会缓慢的长大,而且会引起反复的感染,但是不会影响 *** 的发育。如果囊肿没有出现感染的话,建议不要用手去挤,这样可能会导致囊肿的感染。囊肿的治疗主要依赖手术治疗,这属于门诊手术,不需要住院。
粉瘤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其次是躯干部。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鸡蛋大小。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纤维瘤等。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长大。
小粉瘤是怎样形成的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多分布于头部、躯干或生殖器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内,和附近组织有粘连,可被推动。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受到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其特点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囊内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皮脂腺囊肿突出于皮肤表面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化脓。还可能发生癌变。治疗应手术切除。
病因
发病原因为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皮脂腺排泄障碍淤积而成。多为灰尘堵塞及细菌感染所致。
治疗
1.手术切除
一经确诊后,均应手术将囊肿完整摘除。手术是皮脂腺囊肿惟一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残留囊壁,则易复发。如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再安排手术。
2.并发感染者
应予口服抗菌药(如增效联磺片、麦迪霉素等)及热敷等抗炎治疗,炎症消退后手术切除。瘢痕大者可整容治疗。
7预防
为预防皮脂腺囊肿发生,应注意以下方面:
1.保持面部皮肤清纯辩洁,使皮脂腺开口通畅,利于分泌物排泄。
2.面部皮肤瘙痒时,不能任意抓挠,以免引起面部皮肤感染,破坏皮脂腺开口,导致皮脂腺分泌物潴留,促使皮脂腺囊肿形成。
3.不挤面部皮肤疖等。
粉瘤是什么情况下才得的,怎样预防.?
粉瘤,学名皮脂腺囊肿,常见病,生长于人体的皮肤之内,不则1公斤直径左右,大亦不超过5公斤直径,良性,如不发生感染,可相伴终生而对身体无害。皮脂腺瘤,少见,亦生长于人体皮肤之内,早期各种症状均与粉瘤相似,恶性,若不能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即可造成癌细胞扩散影响诸多器官而致人死命。因为皮脂腺癌少见且早期各种症状与粉瘤相似,非肿瘤专科医生往往想不到。以致误诊成为可能,须是挂万漏一,但有可能就此要了患者的性命,不得不引起重视,笔者在几十年肿瘤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例,现介绍如下,以警世人。患者13岁女孩,左前胸部长一核桃大小的肿物,其父与医生是朋友,请医生看后,诊为粉瘤,建议手术切除,粉瘤手术不大,是医生就能做,熟人,做得仔细些,当然好。于是,这位医生应小患者父亲之邀,为小患者做了粉瘤切除术,术后切口长得非常好,小患者高兴,小患者的父母也高兴,感谢的话自然是说了一堆又一堆,拿点东西看看大夫的可能也存在。然而好景不长,术后只2个多月,切口处又长出了新的肿块,且生长速度很快,一个月就长到了核桃大小。此时原接诊医生没了主意,亲自带病人找我诊治,因我从事肿瘤专科临床多年,脑子里时候有个癌字,权易建议术除切除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果然为“皮脂腺癌”,术后便做了局部放射治疗。由于肿物切除彻底,治疗方法得当,愈后秀好,小患者现已大成人。此事于我,虽然值得庆幸,却也是深刻的教训,以此不敢小看粉瘤,每做粉瘤必送病理检查,以免重蹈他人之覆辙。(高云)最近,两位女友的皮肤不若而同长了小肉粒,不痛不痒,肥姐儿的生在颈后,瘦妞儿的则长在 *** 大腿内侧,她甚至担心男友看到,会影响性生活。大堆问题涌上脑际,一是听说这类肉粒割后仍会再长出;二是割后可能会留下凹痕,很是难看,尤其在颈后,因为女友最爱穿大领T恤;三是应找哪科医生呢?两人都想试试中医,希望中药有助去除。我的意见是,先不要考虑切除问题与疤痕的事,应找专业皮肤科医生就诊,搞清楚长出小肉粒的原因。观乎两位姐妹的情况,多是粉瘤,但以仪器去除时还是要留意的,不然,后患接踵而来。而且,最好还是经皮肤科医生诊断,排除其它问题,才决定治疗方案。一般来说,粉瘤会被一层囊壁包围,所以,服用中西药物,看来皆不可能将囊壁去除,理想方法始终是割除,但先要留意粉瘤有没有发炎,否则,很难以仪器彻底去除,复发的可能性亦较高,如在旁边再长出另一颗。至于疤痕问题,小肉粒留下的小疤,多是白色而细小的,不很觉眼,但亦有人留下凹痕。现时,大可用激光磨皮手术改善,当然,真不想姐妹们为切除一粒粉瘤的手术,搞到要激光磨皮,甚至要以胶原蛋白填平凹疤。为免由凸变凹,绝对要小心选择专业医师,不要随便到美容院了事。粉瘤并没有特别方法预防,肥瘦人士也会遇上,我觉得,与皮肤有关的问题,经常涉及激素分泌,因此,还是保持皮肤适度洁净,身心舒泰,分泌正常,相信可控制问题至少一点。
皮脂腺囊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能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㈢ 乳腺纤维腺瘤伴囊肿,部分区域间质胶原化,部分导管上皮普通型��
指导意见:
您好: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增生都是乳腺常见的良性疾病,区别就是乳腺增生有月经前周期性胸痛的症状,纤维瘤和雌性激素分泌多有关,乳腺彩超可以确诊,如果体积大于1公分的话可以考虑手术切除的,如小可以观察jkj
㈣ 皮下囊肿切除后,怎么还有硬硬的感觉
硬硬的感觉是因为皮下胶原纤维增生,这是一般手术后的正常生理改变,
而你说的摸着好像在切口的末端,这是皮肤感觉减退,因为被手术切开后,附着的神经末梢也随之被切断了,神经的生长需要时间,一般在1-2个月内恢复。
如果没有做干净,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多半你说的皮下囊肿是良性的。
其实皮下囊肿这个概念很模糊,多数是指皮脂腺囊肿,就是我们常说的粉瘤,一般长了也不会有影响,如果到了要做手术切除的地步,那多数是合并感染了(红,肿,热,痛),你母亲是这样的吗?
那如果没做干净,以后会复发的可能,当然就算做的很干净,也没人保证100%不复发的。
小手术技术是很成熟的,看情况,应该没什么问题。放心吧
手打 望采纳
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