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华人爱吃燕窝的历史源自哪里
华人爱吃燕窝的起源始自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当时郑和至马六甲海峡突遭风暴,避险荒岛。岛荒断粮,偶见峭壁燕窝,煮食充饥。脱险时,船员竟神采奕奕,声音有力。运回中原,供奉明成祖,视为珍品。
后来进口燕窝,有始于明神宗万历十七年征关税的记载,称“官燕”。传至今,燕窝被全球华人奉为食补佳品。
所以有华人吃燕窝,郑和下西洋。而华人爱燕窝饮的故事也是由此开始。
B. 谁第一个发现燕窝可以吃
中国人食用燕窝已有五百年多年的历史,那么谁是中国食用燕窝的第一人呢?
据史书记载,早在郑和下西洋时,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藏在悬崖峭壁上的燕窝。于是郑和就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个个脸色红润,中气颇足。回国时,郑和带了一些燕窝献给明成祖。从此,燕窝成了中国人割舍不掉的珍馐补品,郑和也成为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食用燕窝的人。
有文字记载可查证,燕窝输运入中国大约在十七世纪后期。据悉,那时候,每年约有12.5万磅约400只燕窝从爪哇的巴达维亚(现称雅加达)运往中国。这与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和经过的国家是吻合的。不少史学家也认定是郑和将燕窝及东南亚烹食燕窝的方法带入中原。由此可推断,当时的燕窝在中国已相当风行。
C. 燕窝是什么
燕窝,又名燕菜、燕根,为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与绒羽等筑成的巢窝。燕窝位列中国四大传统名贵食品——燕、鲍、翅、参之首,被全球华人视为食补珍品和名贵药材,历来有“稀世名药”“东方珍品”的美称。清康熙年的《调鼎集》记载的数十种“上席菜单”中,名列首位的就是燕窝。
中国人食用燕窝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据史书记载,明朝着名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是中国第一个吃燕窝的人。郑和在下西洋时,他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上了特大风暴,被迫停在来群岛一个荒岛处。由于食物紧缺,他们无意中发现藏在悬崖峭壁上的燕窝,于是命令士兵前去采摘炖煮,用以充饥。不出数日,士兵们个个脸色红润,中气颇足。回国后,郑和便将采摘来的燕窝进献给明成祖。从此,食用燕窝便成了皇帝与皇族的特权,燕窝也被视为珍馐补品。
D. 燕窝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有关于燕窝由来的故事,是众说纷纭的,但是真正有史料记载的还是郑和下西洋之时。据记载,郑和在一次下西洋时,本来晴空万里的天气在突然之间就骤变起来,正在远洋的船队突然在海上遭遇到了大风暴,船队无奈之下只能够被迫停泊在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上。但是由于荒岛上面荒无人烟,这下解决饥饿问题一下成了头等大事。
于是,郑和带上其部属,只能外出去探寻食物。可是由于荒岛过于荒凉,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还是毫无收获。就在大家要空手而归时,郑和无意间发现了藏在悬崖峭壁上有一个白乎乎的不知其名的物品,于是郑和便命令属下将其摘下。拿到这个全身是毛、脏兮兮的物品时,大家有些不知所措。因其品相实在不好看,所以基本没人愿意吃,也不敢吃。但是又过了几天,大家寻找到的食物中只有这个长相难看的物品。所以迫于长时间没有食物,大家无奈之下只好用它充饥。
过了几日,天气逐渐好转。在荒岛上面的这些日子,郑和与随行人员只能天天吃这个相貌不佳的物品,还以为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不良反应,但与之恰恰相反,每一个人的精气神都非常的足,这时郑和突然觉得,这种物品虽然长相难看,但应对于身体有好处。
于是,船队重新起航,郑和决定把这物品带回国,借此献给了明成祖。从那之后,燕窝也就成为了中国人割舍不掉的珍馐补品,而郑和也成为了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食用燕窝的人。
E. 燕窝最早出现在那个朝代呢
明朝郑和下南洋发现可食用的燕窝而带回去中国。在我们马来西亚筑有燕窝的的岩洞里发现唐朝的食用器皿。那唐朝是不是也有中国的古人把燕窝带回去呢?燕窝是马来群岛的特有土产,生长在燕窝原产地的我们都知道第一个吃燕窝的人是生活在马来群岛上的一个平民,沙多罗诺。燕窝的营养价值
燕窝含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份、磷、钙、铁、钾等微量元素及燕窝酸、氨基酸:赖氨酸、胱氨酸和精氨酸,是爱好滋补的人士所喜爱的清润极品。
燕窝的食用效果
养阴 润燥 养颜 延缓衰老 清虚热 治虚损
F. 华人爱燕窝饮是哪一年出来的为什么会提到郑和下西洋
华人爱燕窝饮是2018年亮相的一款燕窝饮料,其广告语就是“郑和下西洋、华人爱燕窝”。华人爱与郑和的联系还得从燕窝传入中国讲起。国人食用燕窝已有五百余年历史。
香港中文大学关培生、江润祥曾作《燕窝考》:
“今考郑和下西洋时,所经之处,均为出产燕窝之地区,该地区所产燕窝至今仍有来货,未尝间断。”而根据记载,17世纪后期,每年有12.5万磅的燕窝从东南亚输入中国,这和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吻合。
燕窝传入我国并成为珍贵之食品后,备受达官显贵青睐。
《本草丰源》则谓燕窝...为食品中最驯良者。然而传统燕窝熬煮繁琐,华人爱作为一款便捷燕窝饮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并凭借“郑和下西洋,华人爱燕窝”这一广告语,拥有了广泛的消费认知。
G. 燕窝是怎么来的历史
首先,燕窝就是金丝燕做的窝,丝燕有丰富的唾液,每年可以筑巢三次,金丝燕筑巢为了孵化和繁衍小燕子,等到小燕子学会了飞翔和觅食,那么旧巢就不再使用,人们就可以采摘下来,这时候就叫毛燕,毛燕被采摘之后,要经过甄选、浸泡、除杂、挑毛、烘干等复杂的加工才能制成成品燕窝。燕窝按形状分,燕窝分为燕盏、燕条、燕丝、燕碎、燕饼或燕球、燕角。燕盏,它的营养、香味、发头都是最好的,色泽带通透带微黄,有光泽,有燕窝的香味,燕盏的形状完整,相比其他如燕碎,燕条等质地好,纤维密而不疏。泡发率高,平均可以泡大3-5倍,最上级的燕盏可以泡发5-8倍。燕窝泡发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燕窝做出来的效果,泡发率是衡量燕窝品质优劣的最基本特征,因此选材最关键。譬如国内的知名品牌福临门燕窝,其泡发率往往可以达到8倍以上,这样做出来的燕窝口感和效果自然也就很好。
。。。。。
。。。。。
。。。。。
H. 燕窝是什么时候被中国人食用的呢
电视不可信
第一个吃燕窝的人:印尼中爪哇的沙多罗诺。 --《百事通》
最早发现燕窝的华人:古晋叶振华、王三叔到达马来西亚东部沙劳越美里辖内的岭坡,发现燕屋洞。当时凡发现燕屋洞者,该洞便属于此人的产业。--《沙劳越散记》
最早的燕窝贸易关税:最早由中国杰出穆斯林郑和下西洋时从印尼带回燕窝。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七(1589)年,“上等货每100斤税银1两、中等货7钱、下等货2钱。” 燕窝大批输入中国大约在17世纪后期,每年有12.5万磅约400只燕窝从爪哇的巴达维亚(现称雅加达)运往中国。
最早记录燕窝的古籍:《本经逢原》。张璐成书于清顺治十六(1659)年。记载:“燕窝甘、平。能使金水相生,肾气滋于肺,而胃气亦得以安,食品中之最驯良者。”
最早的燕窝诗:明末清初。吴伟业(1609-1671)撰《燕窝》:海燕无家苦,争衔小白鱼。却供人采食,未卜汝安居。味入金齑美,巢营玉垒虚。大官求远物,早献上林书。--《吴梅村诗集》
描写燕窝最多的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燕窝二字出现17次之多,第四十五回宝钗道:“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最早的燕屋:巢工厂苏门答腊岛前身祖屋始建于1880年即荷属东印度第54任总督J.W.van Lansberge的最后一年,相当于清朝咸丰十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最早收录燕窝的医学辞书:《中国医学大辞典》,民国十年(1921)谢观主编。记载:“燕窝功用:益气、和中、润肺、开胃、化痰、止嗽、添精、补髓、壮阳。”
金丝燕最高群居数量:100万只。-- 《不列颠网络全书》
最早的燕窝商情表: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描写燕窝最多的当代文学作家:岑凯伦。描写燕窝的文学作品有《贴身保镖》、《淘气红娘》、《金冠天使》、《再生缘》、《邻家的女孩》、《彩虹公主》、《澄庄》、《飘过云彩》、《紫色的月亮》、《双面娃娃》、《蝴蝶梦》、《夜风中》、《爱佟-炽恋》、《甜心别玩火》、《欢喜》、《冷月亮》等。
全球燕窝产量最大的出口国:印尼,占全球产量80% --1997《香港政府统计处报告》
全球燕窝最大进口地区:香港。86年145.5吨、88年148.4吨、89年138.4吨、90年137.6吨、91年124.1吨。--TRAFFIC报告
最长寿的燕窝进补人:宋美龄女士,享年106岁。“她每天都会吃一小碗冰糖燕窝。” --《三联生活周刊》
最低食用燕窝年龄:4月以上婴儿即可食用。“新加坡不少怀孕妈妈都会进食,不少胎儿在母腹中已经‘享用’燕窝营养数月了。”--《联合早报》
最热衷进补燕窝的人群:香港演艺明星,不少人开演唱会前为保持体型,将燕窝作为唯一食物
I. 燕窝是怎么形成的
燕窝是燕子做的巢,但这种燕子并不是我们常见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屋檐下的叫家燕(swallow),属燕科,它们的巢用禾草或者泥巴和唾液混合筑成,导致没办法吃,也没什么营养价值。可吃的燕窝是由另一种燕子筑成,它们属于雨燕科,称为“金丝燕”(swiftlet),具体是指雨燕目雨燕科部分雨燕和金丝燕属的几种金丝燕分泌出来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质(如:羽毛)所筑成的巢穴,而非雀形目燕科鸟类(如家燕)所筑巢。其中以金丝燕唾液的蛋白质纯度和营养价值为最高。产自中国南部沿海一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及菲律宾等地。燕窝按筑巢的地方而分为“屋燕”及“洞燕”两种。
“屋燕”的巢一般筑在人工特意精心搭建的燕屋上,目的就是要方便采集燕窝,而洞燕的巢则筑于山洞内,地势险峻,采集相当危险。燕窝中有称为“血燕”的,是因为金丝燕的食物中包含海藻等物使其唾液含杂质,呈红丝而名,并非因为人们误解,以为其未完成鸟巢,忍住不产卵,吐血而形成。燕窝被采摘之后,还要经过蒸细、浸泡、除杂、挑毛、烘干等复杂的加工才能制成成品燕窝,包括燕盏、燕条、燕饼、燕丝。其中燕盏是整只个大质优的燕窝经除杂保留原有形状而成,价格特别昂贵。
金丝燕的窝。多建在热带、亚热带海岛的悬崖绝壁上,悬崖下面是滚滚的波涛,上面是蓝天白云。金丝燕在春季开始做窝,它的口腔里能分泌出一种胶质唾液,吐出后经海风吹干,就变成半透明而略带浅黄色的物质,这是燕窝的主要成分。金丝燕用这种唾液和着纤细的海藻、身上的绒羽和柔软的植物纤维等做成巢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燕窝”。燕窝是珍贵的佳肴,又是名贵药材,有补肺养阴之功效,主治虚劳咳嗽、咳血等症。印度、马来群岛和我国海南岛及南海诸岛等均有出产。
金丝燕属鸟纲,雨燕科。是候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从西伯利亚等地飞到热带沿海的天然山洞里繁衍后代。金丝燕比我们通常所见的燕子要小些,背部羽毛呈灰褐色,带有金色光泽,翅膀尖而长,四个脚趾都朝前生长。此燕喉部有很发达的粘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可在空气中凝成固体,是它们筑巢的主要材料。金丝燕每年三四月份产卵。产卵前,它们每天飞翔于海面和高空,有时可高达数千米,穿云破雾,吸吮雨露,摄食昆虫、海藻、银鱼等物。经消化后钻进险峻、阴凉、海拔较高的峭壁裂缝、洞穴深处,吐唾筑巢。大约要20多天才能筑成。 燕屋里的燕窝
燕巢呈半月形,形状好像人的耳朵,直径6一7厘米,基底厚,廓壁薄,重约10一15克。燕巢外围整齐,内部粗糙,有如丝瓜网络。整个燕窝洁白晶莹,富有弹性,附着于岩石峭壁的地方。历来有“稀世名药”、“东方珍品”之美称。 金丝燕第一次筑的巢完全是靠它们喉部分泌出来的大量粘液逐渐凝结而成的,质地纯洁,一毛不附,这种燕窝的质量最佳,是燕窝中的上品。在封建皇朝时代,常常被选出来作为进献的贡品,因此取名“官燕”。
采燕窝的人抓住时机把燕窝采走后,金丝燕不得不第二次做巢,因临产卵期较近,金丝燕体态丰满,喉部胶状物较多,所筑之巢比较肥大,但因时间紧迫它们衔来羽毛、小草......与喉部胶状物混同一起再次筑巢,筑得比较粗糙,含有杂质较多,营养成分也差了。此时采收的燕窝称为“毛燕”。
另有一种燕窝被所附红色岩石壁渗出的红色液体渗润,通体均成暗红色,也叫“血燕”或“红燕”,含有若干矿物质,营养好,产量很少,被视为燕窝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