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肝火旺按哪个穴位
所谓肝火旺,一般是指火热炽盛后内扰于肝,则气火上逆,表现出以头痛,烦躁,耳鸣,胁痛等症状的实热表现.其多由于情志不遂后肝郁化火,或因火热之邪内侵人体,或其它脏腑火热累及,致肝经气火上逆.
一般因肝火上炎引起的以上症状可以考虑行如下推拿按摩手法:(手法操作主要在穴位上进行)
1.治法原则:疏肝解郁,通络止痛.
2.操作手法:以按,揉,点,弹拨,推,抹,一指禅推推法为主.
3.选穴:太阳,头维,角孙,风池,头临泣,率谷,鱼腰,攒竹,期门,章门,太冲,外关,阳陵泉,丘墟,支沟等
4.操作:以上穴位主要行:点,按,揉,弹等手法,在少阳胆经附近区域行一指禅推法,顺经理,(头部分常用),拍(头部不拍)法,沿眼眶行8字推法,环绕眼眶在前额及眉弓处.再拇指推头部两侧胆经,循经施法.躯体部分可以行分推,抹得手法.下肢胆经可以行拍击的手法予以操作.
5.时间:一般操作3~5次即可.
② 肝胆上火按哪个穴位
去胃火的穴位是内庭。它在人的三脚趾和二脚趾相连接的交叉处,按压时偏向二脚趾方向。一般都会很刺痛,或者再沿着两脚趾的韧带中间往上一点会找到陷谷穴,一并按去胃火效果更好,一般按几分钟就会缓解痛感。
去心火的穴位是心经上的少府和少海,少府在人的手掌智力线和小手指以及无名指缝隙延长线的交叉处,少海在肘关节内缘突后下端,也在无名指缝隙延长线上。按压5分钟就好了。
去肝火的穴位是肝经的太冲和行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的交叉处是行间,往上延伸到韧带交叉深处就是太冲。由太冲向行间方向掐压3到5分钟,立刻见效。
去肺火的穴位是鱼际穴或者尺泽,鱼际就是我们的大拇指侧的大鱼际中,贴近大拇指骨,尺泽在肺经的肘关节处,内侧肘横纹处。
以上穴位大家可以参考我以前的空间文章或者在网上直接搜索穴位名字,可找到相关图片和具体指示
③ 长痘痘按摩哪个穴位好
洗脸注重细节 ①洗脸前将手洗干净,选择痘痘专用的洁面霜,在手掌中揉搓出细腻的泡沫。 ②轻柔地从内向外打圈洗脸,力度要轻,以免刺激肌肤,留意发髻处的肌肤也要洗到并冲干净。夏日洗脸的次数可适度增加,但一天不能超过四次。 ③把紧肤水放进冰箱里,冷藏后的紧肤水具有收敛肌肤油分、收缩毛孔的效果。但要谨记在每次洁肤后才能使用,肌肤没有按摩哪个穴位能长高彻底清洁时千万不要使用哦,那样会使毛孔紧缩,将污垢穴位长高在毛囊里面。 擦化妆品注意手法 ①刚擦完紧肤水,肌肤处在最脆弱的颈椎按摩器有用吗,马上使用痘痘肌肤专用的按摩穴位长高露效果最佳。即使是炎热夏季,痘痘肌肤也需要清爽按摩哪个穴位能长高品的适度滋润,才能穴位长高水油平衡的状态。 ②分区涂抹润肤露。治痘痘的中药配方润肤露时,要绕开痘痘生长部位,最后在痘痘上按摩哪个穴位能长高调理露。 有痘不要挤 ①不要挤压、抠、挠抓或者摩擦已经形成的痘痘,清洁肌肤后在痘痘上擦调理露,有助于控制痘痘的恶化趋势。 ②假如不慎把痘痘弄破了,要使用干净棉签在伤口周围按摩哪个穴位能长高按压,吸干净脓血按摩穴位长高,立即将粉刺调理露涂抹在青春痘上,以免造成更大的治痘痘的中药配方面。 t字部位颈椎按摩器有用吗要留心 ①经常将吸油面纸带在身边,对t字部位要及时吸取多余油分。 ②使用t区专用面膜,每周一次单独护理,拔除已形成的粉刺、黑头,防止油脂积聚过多形成痘痘。 定期去角质①角质层过厚、堆积在肌肤表层造成毛孔堵塞,也是青春痘滋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周一次清理角质,也可以减少粉刺的产生,让毛孔呼吸更通畅。 ②要注意的是,痘痘处于化脓状态时则不适宜进行去角质护理,避免造成痘痘破裂。
④ 按摩什么穴位对胆肝好
1、按摩太冲穴对胆肝好
太冲穴与我们的肝脏有着特殊的关系,它肝经上最大的排毒穴位,按摩太冲穴可有有效去去肝火排肝毒、熄肝风、平肝泻热及舒肝养血的作用。
2、按摩行间穴对胆肝好
行间穴位于太冲穴之上,不少人对这两个穴位位置容易混淆,按摩该穴对于清肝泻热有很好的疗效,特别适合肝火旺盛的人。另外,还能疏肝理气,舒利胸胁,具有泄热解毒的作用。新经络公众号提示:按摩时,顺着“太冲穴”向“行间穴”的方向按摩,这里要注意的是方向可不能错,因为肝火可不需要补,减少肝的压力就算是补了。
3、按摩大敦穴对胆肝好
按摩大敦穴要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的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
4、按摩三阴交穴对胆肝好
按摩三阴交穴要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按揉此养生穴位的手法同前。
5、按摩足三里对胆肝好
自古以来,足三里穴就被医家认为是养生大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足三里穴之所以名为“三里”,是因为它有“ 理上、理中、理下” 的作用。当肚腹部位有不适时, 不同的部位按揉足三里穴的方法不同。如果是胃部不适, 可按住足三里穴向上方使劲,这就是所谓的“理上”;如果腹部正中不适,则要往内按,这是“理中”;如果小腹不适则要向下使劲,就是“理下”。
⑤ 肝火旺盛,有火去不掉,按摩哪些穴位管用
肝火太旺盛,可以多按摩内廷穴和太冲穴。
⑥ 肝火旺盛的症状有哪些怎样调理降火按摩哪些穴位辅助
问题分析:
肝火旺盛多表现为头晕头痛,性情急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结等。
意见建议:
治疗当清肝泄火,应该要服用药物治疗,如龙胆泻肝丸,效果不错,按摩穴位效果不是很好。
⑦ 脾虚,湿气重,肝郁火旺,需要注意点什么嘛如果用太空按摩球按摩哪个穴位会缓解
可以按摩涌泉穴位,补肾益精、疏肝明目、促进食欲,改善睡眠。
⑧ 肝火旺盛耳穴压豆的穴位有哪些
你好,你的情况考虑为肝火旺盛,可以压豆神门、内分泌、肝胆等反射区。
⑨ 肝胆的穴位如何按摩
肝胆按摩主要集中在肝经和胆经的诸多穴位上面,对于不同病征的肝病和胆病,按摩的方法和穴位也是大有区别,对症下药,对症按摩,这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保健肝胆按摩法:
揉肝胆:3分钟左右。手法:在肝区域用手掌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轻柔按摩,再用手掌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轻柔按摩,此为一次,反复做三十次左右。
推胸腹:2分钟左右。手法:用手掌沿腹正中线,从剑突向下,往脐部推摩,反复做二十至三十次。 推肝俞、胆俞、脾俞、肾俞:3分钟。手法:用手掌沿背正中线两侧旁开1.5寸,由第十二胸椎棘突向第六胸椎棘突往上推摩。
此法具有下列作用: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肝胆,增强肝胆功能;恢复肝胆状态正常 ;调节增强消化功能;调养消化系统。
注意事项:
揉肝胆、推胸腹取仰卧位,推俞穴取俯卧位;
手法要轻松柔和,动作要不急不缓,协调有序 ;???
肝胆区域有疼痛时,手法更需轻松柔和,并要加强交流,边轻松交流边推拿按摩; ?? ?
要将沐浴露经推拿按摩渗透于肌肤深层,使其发挥作用。
按摩肝胆理气机法:
用拇、食、中三指撮捏右季肋部皮肤,自上而下进行捻动,反复操作3分钟。 张掌,一手掌或两手掌重叠,按放在右季肋部,自右向左横擦3分钟,使局部皮肤发热。
本法能直接作用于肝脏和胆囊,而加强肝胆的疏泄功能,使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情志调畅。 注意事项:
⒈捻时要用手指腹部,对称用力,做搓转活动,边捻边移动位置。
⒉配合点按背部肝俞穴和胆俞穴,效果更好。
肝胆疏泄按摩
泄胆
后腰外侧,肾下无肋处,上连肾中,下往外侧,沿髋骨、大腿外侧直下胆经络。按摩,拇指按住后腰肋上酸软点,顺逆时针揉,沿经而下,一路揉动,直到髋骨,用拇指按揉环跳穴、大腿外侧、膝头缝隙。胆经络胀,后肋隐隐作痛,一会即有排泄之意。 本法应对肝肾不足,胆汁淤积,无力推动,借按摩引动肝肾行气,鼓舞胆经络分泌之功效。 舒肝
前肋,剑突前竖徘两指处,右手叉腰,左手沿右小腹外侧来回揉动按摩18次。完成后,换左手叉腰,右手沿左小腹外侧来回揉动按摩18次。 这样按摩,经络气沿肝经络引动到大敦穴。同时也可以体验到小腹沿肝经络一线,虚寒,隐隐不适。来回上下按摩。肝气条达,腹部一线变粗,变深。眼部反应,太阳穴气往外鼓动,从侧角清透而出。手三焦经络反应,头目清晰,一身和煦。然后内脏行气。 平衡
按摩日月穴,平衡气血。右手叉腰,左手按摩右日月穴,按照从左到右的逆时针方向按摩。18次之后,换左手叉腰,右手按摩左日月穴,顺时针揉按。内心保持温和状态,温和的情绪,平静的身心,体验各经络行气。也是内驱虚寒,外透邪热的过程。 归原
一身平和之后,用手背交替揉命门。先左手顺时针,后右手逆时针。各九次。
按摩治疗胁痛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而言,系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由于肝居胁下,胆附于肝,肝胆之经脉循行于两胁,故胁痛的发生,多与肝胆疾患有关。如《灵枢。五邪篇》上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器法时论》也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肝气郁结者
主证两胁胀痛,痛无定处,并常因情绪波动而增减,胸闷不畅,时欲太息,食减,苔薄,脉弦。分析肝喜条达,主疏泄,情志不畅,则气郁不舒,肝失条达,故见胁肋胀痛,并随情志波动而增减;气滞则胸闷不畅,时欲太息,太息则郁闷略散,而觉胸闷缓解;肝气乘刷,脾失健运,故食少。苔薄脉弦,是肝郁之征象。
选穴肝俞、胆俞、章门、期门、肩井、环跳、阳陵泉、绝骨、太冲。可重用推揉背腰利气法,搓擦痛点化瘀法,推揉胸胁疏肝法,拢揉胁下柔肝法,配用远端取穴利胆法。
瘀血停着者
主证胁肋刺痛,痛处不移,痛甚拒按,晚间尤重,或胁下可见痞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分析肝病日久,瘀血停着,络痹不通,气血不畅,故胁肋刺痛,痛处不定;瘀血积聚,故入夜痛甚。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均系瘀血停滞肝经,血气不通的表现。
选穴肝俞、胆俞、阳陵泉、太冲。此型以药物治疗为主,可选用推揉背腰理气法,推揉胸胁利肝法,远端取穴利胆法,搓擦痛点化瘀法,对症处之。
肝阴不足者
主证胁痛隐隐,绵绵不休,头晕目眩,虚烦少寐,口干唇红,舌红苔少,脉沉弦细或细数。
分析:肝病日久,肝血亏耗,精血不足,致使血不养肝,肝络失养,则见胁痛隐隐,绵绵不休;肝血虚,血不上荣,则见头晕目眩;肝阴不足,虚火扰心,则虚烦少寐;口干唇红,舌红苔少,脉弦细数,系阴虚内虚之征。
选穴肝俞、三焦俞、章门、阳陵泉、绝骨、太冲。可重用推揉背腰利气法,推揉胸胁疏肝法,推揉胁下柔肝法,配用搓擦痛点化瘀法。
若胁痛为经络阻滞型,证见疼痛较重,痛扯肩背,走窜肋下,咳嗽痛剧,可重用以下推揉背腰理气法,按颤痛点定痛法,还纳扭挫抱抖法,以疏经通络,理气止痛。胁痛其他证型的治疗,可根据兼证选用药物,参考以下基本手法对症处理。
基本手法:
· 推揉背腰理气法患者俯卧,医者立于其侧,两手多指交叉或左右分推背部,以右胁肋为主,叠掌揉膀胱经内侧线肝俞至三焦俞一段;侧掌滚以上部位;双拇指重叠分别揉右肝俞与胆俞,揉动缓慢,揉按交替,按压沉稳,反复操作。
搓擦痛点化瘀法单掌或小鱼际肌搓背部痛点,亦可用擦法和摩法,或用展形推。
· 压颤痛点定痛法令患者深吸气,医者叠掌快速轻揉背部痛点,待患者呼气时,作有节律地压颤动作。
· 推揉胸胁疏肝法患者侧卧,医者立于其后,两手自腋中线前后分推胸胁部,叠掌揉以上部位,以右侧为主。
· 推揉胁下柔肝法患者仰卧,医者立于左侧,两手交替推抚右胁肋下;然后,立于右侧,叠掌推揉以上部位。
· 远端取穴利胆法医者双拇指同拨阳陵泉、绝骨,按压双太冲。
· 还纳扭挫抱抖法若患者为肋椎关节半脱位所致的肋间神经痛,可用抱抖法整复错位,镇静止痛。令患者直立,两手交叉抱于颈部,医者立于其后,两上肢环抱其双肘,当其双足离地时,作上下抖动,多可听到上背部肋椎关节发出弹向。一般以每日作一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