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羊得羊痘病症状
羊痘俗称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所致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特异性的痘疹。由于本病不仅有很高的病死率,常导致孕羊流产,而且致使多数病羊丧失生产率。因此,本病曾使养羊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流行病学 在潜伏期中的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侵入机体。本病有绵羊痘和山羊痘两种,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感染绵羊,不能传染给山羊;山羊痘流行时,仅感染同群山羊而不感染绵羊。幼龄山羊的易感性最高。症状 绵羊痘自然感染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4-12天,人工感染则较短,一般为2-6天。本病的发病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典型的发病过程分为前驱期、发痘期、化脓期和结痂期等四个阶段。病羊突发高热,体温可高达41-42oC,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眼结膜潮红,鼻流浆性、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和脉搏增速;约经1-4天后发痘。痘疹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尾内面、阴唇、乳房、阴囊和包皮上),初为红斑,1-2天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的隆起结节,结节在几天之内变成水疱,水疱内容物初似淋巴液,后变成脓性。如无继法感染,则在几天内干燥成棕色痂块。痂块脱落遗留一个红斑,后颜色逐渐变淡,病羊也可能出现融合痘(臭痘)、出血痘(黑痘)、坏疽痘等其他非典型的恶性经过,病死率可达20-50%。 山羊痘多是购入受感染的山羊而传入羊群,接触传染性极强,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7天,病初,病羊发高热可达40-42oC,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拱背、发抖、呆立或伏卧,鼻孔闭塞,呼吸促迫,有的山羊流浆液或黏液性鼻涕,眼帘肿胀,结膜充血,有浆性分泌物;鼻孔周围、面部、耳部、背部、胸腹部、四肢等无毛处,有二分至一元钱硬币大小的块状诊,诊块破溃后,有淡黄色的液体流出,时间长后结痂,全过程约四周左右。山羊痘并发呼吸道、消化道和关节炎症,严重时可引起脓毒败血症死亡。病理变化 病死羊尸体解剖可见: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肺部呈大理石样硬块结节,瘤胃、肠管等有硬结节。诊断 羊痘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实验室诊断常用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等方法。应用凝胶沉淀反应试验和中和试验等血清学方法检查,有助于本病的确诊。预防 用抗生素治疗羊痘基本无效,对羊痘的控制应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平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做好羊只的常规驱虫、环境消毒等工作,以增强羊只机体的抵抗力。 2、加强检疫,特别是引进种羊等的检疫。一般情况下,应尽量控制引种,如确要引种,应隔离四个星期,检疫合格后才能混群。同时,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严禁公羊对外配种,大力推广人工授精。 3、疫区内的羊只用羊痘鸡化弱毒苗免疫接种0.5 ml/只/尾根部皮内注射,免疫期一年。 4、发病山羊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圈舍及被污染的地区及时严格消毒,病死羊尸体立即深埋,防止病原扩散。 追问: 有什么药物可根治呢?希望给予答案! 回答: 治疗方法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洗擦病羊患部,也可用忍冬藤、野菊花煎汤或用淡盐水洗涤病羊患部,然后用碘甘油涂擦。或用以下中药方剂治疗,效果亦很好。
病羊初期1.二花6克,升麻3克,葛根6克,连翘6克,土获警3克,生甘草3克,水煎一次灌服。2.升麻3克,葛根9克,金银花9克,桔梗6克,浙贝母6克,紫草6克,大青叶9克,连翘9克,生甘草3克,水煎分2次灌服。
痘疹破溃时连翘12克,黄柏45克,黄连3克,黄茂6克,桅子6克,水煎灌服。痘疹趋愈,形成痴皮。病羊虚弱用:1.当归6克,黄瓦6豆,亦芍15克,紫草3克,金银花3克,甘草1.5克,水煎灌服,根据病情酌加用量。2.沙参6克,寸冬6克,桑叶3克,扁豆6克,花粉3克,玉竹6克,甘草3克,水煎1次灌服
⑵ 羊身上长痘痘
羊痘:
羊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传染性病毒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绵羊痘病毒只感染绵羊,山羊痘病毒只感染山羊。但山羊痘发病比绵羊痘发病较缓慢。
一、发生原因分析
1、饲养管理不善:患病或病愈的羊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等,如果不注意隔离病羊与健羊,在一起放牧,互相接触,共同饮食,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健羊很易被传染。羊舍狭窄,羊只过多,拥挤,通风不良,不及时清除粪便,一些有害气体就会升高。另外,饲料不足,营养价值不全,以致羊只的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袭羊只机体,使其发病。
2、季节因素:我国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羊痘病的发病率不同。羊痘病对寒冷和干燥抵抗力很强,因此在寒冷的冬末春初季节多发。而本病毒对热耐受力差,夏季阳光充足,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可杀死病毒,因而少发。
3、病苗因素:生物制品贮存有一定的要求,本疫苗要求0℃以下保存,如果保存温度过高,很易失效,达不到免疫效果。在疫苗运输途中,不采取相应措施,同样降低保护力,使用时不当,也达不到免疫目的。
4、体外寄生虫传播:寄生虫也是本病毒的携带者,如果不及时驱虫和搞好灭虫工作,将使羊只发病。
5、人员素质因素:防疫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正确使用疫苗,则降低甚至达不到免疫效果。使用不消毒旧针头注射,亦能传染健羊,提高发病率。饲养员素质较低,不懂管理方法,未能及时消毒病羊舍,饲槽等接触物件,使该病迅速蔓延。
二、流行特点:
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羊不能相互传染。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发展蔓延全群。山羊痘通常侵害个别羊群,病势及损失比绵羊痘轻些。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水疱液和痂快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肌体。人、饲管用具、毛、皮、饲料、垫草等,都可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本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季节、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也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
三、症状:
潜伏期为2-12天,平均6-8天。发痘前,可见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从鼻孔流出黏性或脓性鼻漏,呼吸和脉搏增快。经1-4天后开始发痘。
发痘时,痘疹大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的周围、唇、鼻翼、颊、四肢和尾的内面、阴唇、乳房、阴囊及包皮上。山羊大多发生在乳房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水疱,内含清亮的浆液。此时病羊体温下降。由于白细胞破裂或内容物干涸,形成棕色痂后痊愈。
在羊痘流行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病羊呈现非典型病程经过,如在形成丘疹后,不再出现其他各期变化;有的病羊病程经过很严重,痘疹密集,互相融合连成一片,由于化脓菌侵入,皮肤发生坏死,全身病状严重;甚至有的病羊,在痘疹聚集的部位或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出血。这些重剧病例多死亡。一般典型病程需3-4周,冬季较春季为长。
四、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的清洁卫生,定期严格消毒,尽量减少羊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一旦发病,迅速将病羊隔离。 建筑羊舍应宽敞,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做好防暑保温工作,增强羊只机体的抵抗力。
2、加强疫苗管理:疫苗保管必须按说明书温度保存,不得随意乱放。运输途中必须防止日光曝晒,采取降温设备。使用时按说明书及瓶签上各项规定使用。
3、定期驱虫:寄生虫传播途径须予以重视,必须搞好体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切断这一传播途径。
4、应定期开办培训班:为学员切实学到饲养管理和防疫技术,提高人员素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免疫防治:每年对羊只注射接种一次羊痘疫苗。
6、药物防治:
(1)对患部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然后涂上碘甘油、紫药水;
(2)为防止继发感染,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