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祛痘妙招 > 长猪痘吃什么药好

长猪痘吃什么药好

发布时间:2022-06-24 05:10:40

㈠ 猪痘病、水疱病与口蹄疫怎么治疗

(1)病原和传染特点:猪痘又称猪天花。是一种由牛痘病毒和猪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猪的水泡、脓泡和痘痂中,有时也存在于粘膜分泌物和血液中。由猪体互相拥挤接触而传染,饲料、饮水对本病也有传染性,虱、蚊、蝇也是本病的传染媒介。 (2)症状:病初体温可上升到 41~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耳、鼻端、眼睑、唇、腹下部等被毛稀少和皮肤柔软处出现小红斑,逐渐增大如黄豆粒大小,中心硬实的圆形丘疹,约2~3天后变成水泡,以后变为脓泡,继而脓泡渐干燥而形成褐色干痂,脱痂后露出红色斑痕。有的严重病例水泡可结痂后形成溃疡,并流出红色液体。有的可在口、鼻、咽及气管的粘膜上发生水泡,破裂而形成糜烂和溃疡,并有腹泻现象发生。这种恶性猪痘,死亡的较多。 (3)防治措施: ①发现猪痘流行时,应进行隔离饲养,以免互相传染。 ②彻底清扫猪舍,用1.5%石炭酸或3%来苏儿喷洒消毒,以迅速杀灭痘毒。将猪舍的垫草及粪便堆积泥封发酵。 ③将病猪患部涂5%碘酊液。脓泡如已破溃,可用2%硼酸水洗涤,再涂龙胆紫溶液或呋喃西林粉。 ④青霉素80万单位1次肌注,用于治疗并发肺炎。 ⑤花椒、艾叶各10克,大蒜1头,煎水洗患部,洗后涂消炎软膏。

水疱病水疱病该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行快、发病率高。可导致蹄部、口、鼻端和腹部、乳头周围皮肤和黏膜发生水疱。

病原猪水疱病病毒对环境和消毒药有较强的抵抗力,60℃30分钟和80℃1分钟才可灭活,低温中可长期保存。病毒在污染的圈舍能存活8周以上。百分之三的NaOH溶液在33℃,24h能杀死水疱皮中的病毒,1%过氧乙酸60min可杀死病毒。

流行病学该病只发生于猪,而且不分年龄、品种、性别均可感染。发病原因:与猪的密集程度有关,如高密度的运输、调运频繁的单位、猪集中的空间。在这些地区该病的发生几率高。散养或饲养密度小的情况下该病很少发生。

传染源病猪、潜伏期的猪和病刚好的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在由病猪肉做成的腊肉中,病毒经110天才能灭活。

症状与口蹄疫相似,临床上无法区别。若要区别这两种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诊断生物学诊断:将病料接种1-2日龄和7-9日龄乳小鼠,如两组小鼠均死亡,该病料为感染口蹄疫病料,1-2日龄乳小鼠死亡,7-9日龄乳小鼠不死亡,该病料为感染水疱病病料。另外,结合实验、荧光抗体实验等也可作出诊断。

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为主。

病原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现已知的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每年又有新的血清型出现,每型之间临床表现没有区别,也没有交叉免疫性。同型各亚型之间交叉免疫程度变化较大,亚型内各毒株之间也有明显的抗原差异。病毒的这种特性,给本病的检疫、防疫带来困难。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不怕干燥。高温和直射阳光对病毒有杀灭作用。病毒对酸、碱敏感,酚类、酒精、乙醚、氯仿及一些去污剂对病毒作用不大。

流行病学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发病期排毒量最多。水疱皮、水疱液、奶、尿、唾液及粪便含毒量最多,毒力也最强,易于传染。猪不能长期带毒,牛、羊及野生偶蹄动物可隐性带毒。口蹄疫传播迅速,且可跳跃式传播。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冬、春季易发生大流行。

症状病猪以蹄部的水疱为主要特症。患肢不能站立,常卧地不起,鼻镜乳房也常见到烂斑,哺乳母猪尤为常见。未断奶仔猪的口蹄疫常表现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60%-80%。

病变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心脏,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或条纹,似老虎皮上的斑纹,又叫“虎斑心”。

诊断根据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良好转归(无继发感染)等作出初步诊断。为得到确定的结果还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防治每年进行疫苗接种。冬春季节要勤消毒。

㈡ 小猪全身长红点起脓疙瘩怎么回事

首先要排除是不是蚊子的问题,蚊子问题一般一晚上一个猪就都有了;一般人杀蚊子,然后注意喷洒点花露水之类的就会恢复的比较快;这里主要是解决脏水,粪便、要及时清理出去,然后做好杀蚊虫的工作,不然肯定是影响猪生长的还会导致传染一些疾病;
2、除了蚊子,最常见的就是圆环引起的皮炎了,红点慢慢变多变大,甚至中间发黑,这种多是圆环皮炎的表现,就用好的黄芪多糖加上阿莫西林加上葡萄糖,用我们的配方比例4-5天就能见效;只要方法对了,还是比较简单的;

3、环境湿度大等原因引起是湿疹,用前边的办法效果就不太好使了;主要是想办法改善环境,然后黄芪多糖改成清瘟败毒散或者黄连解毒散搭配阿莫西林+葡萄糖类就可以了,但是治疗效果比较慢;有很多顽固性的属于这一类,同时如果蹭痒还要洗澡,或者涂抹一些皮炎平之类的药物;
4、其他的类型,A、有些红点或者水泡是过敏引起的,比如太阳直接晒到了;
B、猪瘟引起的红点容易是在屁股后边集中,需要补苗;也有的是湿疹引起的,可以用穿心莲兑着大剂量青霉素打就管事;
C、猪丹毒也会造成这种情况,但是一般疹块会比较大,肥猪地米青霉素大剂量就行;
D、各种虫子引起的,要注意驱虫,这类更容易过敏的表现;‘
E、少见的一些猪痘,红点到水泡用利巴韦林兑青霉素;如果是玫瑰糠疹类不用管或者喂点阿莫西林等等;
造成皮肤病的原因是比较多的,这些都是除了体表其他都正常的疾病,有些则是严重的传染病,大家注意区分,治疗的时候就会效果来的非常快。

㈢ 怎样预防猪病的发生

多了解疫情发生情况,各阶段猪病易发,季节气候变化引起疾病。可到各种网站去搜关键字,学习。中国人养殖社区网站不错,里面各种动物疾病都有。

㈣ 猪身上长红点

1、慢性猪瘟:不难做出判断,毛孔出血,出血点如针尖大小,背部、腹部、四肢、耳朵及尾根,几乎全身都有,多伴随猪瘟的其它临床症状;

2、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两个病放在一起讲,它们都是血液原虫病,多以隐性发病,发生于母猪及育肥猪,出血点比较大,且多集中在两中间到背部;

3、链球菌病:多发生于败血症的病例,除了链球菌的临床症状外,多在发病的2-3天后发生出血点,出血点呈弥漫型,几乎遍布全身;

4、猪肺疫、仔猪副寒伤:这些细菌性疾病,都可能引起出血点,多呈针尖样毛孔出血,和猪瘟出血点相似,但是每一个疾病都有自己的临床症状,各不相同;

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临床症状,判断是哪一种病,对因对症治疗。

㈤ 我们家猪身上有红点应该用什么药

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功废绝、高热稽留等急性猪瘟病史的经过,后又体温正常,消瘦、皮肤有出血点,有的末稍部位发绀,呼吸困难,有和先便秘,后腹泻,或二者交替进行,剖检变化可以见到脾梗死,回肠、结肠溃疡,形成扣状肿,脾有梗死灶,肾有出血压点,贫血。死亡率低,现在又一特点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妊娠母猪不表现任何症状,但不停地排毒,当用SPA—ELISA检测时抗体水平很低,对猪瘟苗免疫应答能力差,有的猪不发情,有的早产流产,有的分娩时生下死胎、木乃伊、弱仔比例大,但肉眼观察正常的仔猪用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达90%。因此,当一个场同时出现上述症状时就应把猪瘟考虑在内。

㈥ 猪身上起红疙瘩是什么病 怎么治疗

猪身上起红疙瘩,初步诊断为猪圆环病毒病。
治疗办法1、降低饲养密度。
2、实行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制度,确保饲料品质,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及通风状况。
3、用黄芪多糖配合头孢类药物注射治疗。

㈦ 猪身上长红疙瘩怎么治

夏天湿热时候很容易出现红疙瘩的问题,严重的耽误猪的生长,轻的也会采食量有所下降,人看着也不舒服,都想快点治疗好,这里给大家总结下治疗经验;



4、皮肤上出现红点红斑的案例:首先检查是不是发烧、是不是拉稀了,如果都出现要首先考虑补猪瘟苗;单纯的发烧重点考虑下链球菌,用地米青霉素大剂量,然后另一侧磺胺的;如果都不发是;再根据发病数量,多的话按照圆环治疗,少的话湿疹治疗效果会更好些;

身上红点的毛病很多,比如过敏时候也比较常见,不是怀孕的打下地米就好些;然后猪丹毒是淤血斑块,比红点要大很多,一般肥猪地米青霉素大剂量治疗,母猪怀孕可以用安通定代替;

㈧ 猪病大全有哪些

传染性猪病的防治综述:
新发现而又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防治、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的传染病的防治、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防治、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综述

传染性猪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症状,并可传染给其它健康猪的疫病。传染性猪病是规模猪场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可造成大批猪发病或死亡,并产生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根据临诊症状,传染性猪病可分为以泻痢为主症的消化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的呼吸道传染病,与猪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以神经症状和运动障碍为主症的传染病,以及表现特征性体表损伤的传染病等。有的传染病会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临诊症状, 需结合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加以确诊。

1、新发现而又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防治
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猪圆环病毒病)
1、流行特点:本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猪传染病,病原是猪圆环病毒(PCV-2),潜伏期2周。根据一些国家的血清学调查,多数猪场血清阳性率在20%至80%之间,仔猪出生后血清中含有较高的抗PCV母源抗体,在出生后8-9周龄这种抗体消失,在13-15周龄时血清中这种抗体又重新出现。因此可以说明吮乳仔猪因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很少受到影响,而8周龄前后的仔猪易感,之后(PCV-2)病毒在猪群中转移。
2、症状:感染PCV-2猪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贫血、被毛粗糙、呼吸喘急、步行不稳、嗜睡、先天性颤抖、肠炎等。发病猪中约有半数2-8天内死亡,其他半数猪即在衰弱状态下残存,但几乎没有康复猪。
3、剖检可见病变:常见腹股沟、肺门、颁下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呈均匀的白色,肺坚实似橡皮、肝萎缩、肾水肿、苍白,胃和食管粘膜常形成大片溃疡,并发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时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肝周炎等。
4、防治:除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外,可用混感快克/黄芪多糖/冰蟾•抗毒素拌料预防、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
1、流行特点 :
猪附红细胞体是寄生在猪红细胞表面的一种附红细胞小体,各龄猪均可感染。本病的传播途径还不十分清楚,据认为在正常管理条件下的健康猪单纯感染附红细胞体不致于发生急性症状,临床上常因感染其他传染病而并发,一般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雨后湿度大的时候,有时秋冬季节发病率也很高。
2、症状:
本病是以高热稽留、皮肤发红、黄疸和母猪繁殖障碍为主的猪传染病,仔猪和生长猪死亡率较高,病猪厌食、嗜睡、体温升高、贫血、黄疸、皮肤红紫,指压不退色,便秘或拉稀,也有的后肢麻痹、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等,严重的眼险粘连、发绀。部分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偶见母猪乳房或外阴水肿,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3、剖检可见病变:
全身脂肪和脏器显着黄染,肝、胆、脾、淋巴结肿大,心包及胸腹腔积液,血液稀薄似水样。确诊需作血涂片染色镜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驱除蝉、虱、蚤等吸血昆虫,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治疗可选用六甲氧拌料。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蓝耳病)
1、流行特点:
本病是以母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和新生仔猪高死亡率以及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病猪或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之一。
2、症状:
病初母猪出现发热、嗜睡、食欲不振、咳嗽、呼吸急迫,后期呈现流产、早产、木乃伊胎、弱仔等,死胎率大约20-30%。大约不到12%病猪耳尖、四股末端发绀,呈蓝紫色,故称“蓝耳病”。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眼睑水肿、共济换调,有的呈“八字型”站立,后躯瘫痪。有的仔猪出现流鼻涕,打喷嚷,口鼻奇痒等症状,仔猪出生四周龄内感染死亡率可达80%以上,育肥猪仅表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
3、剖检可见病变:
内脏无显着病变,母猪可见肺水肿,仔猪皮下、头部水肿,胸腹腔积液。
4、防治:
禁止从疫区引种,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可选择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黄芪多糖/冰蟾•抗毒素等进行防治。
2、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泻痢是猪场最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规模猪场用于防治泻痢的费用约占猪场全部防治费用的一半以上。泻痢的病因比较复杂,多种传染病、环境卫生、饲料质量、天气变化、中毒、饲养管理等因素均可引起泻病。

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红痢
仔猪副伤寒
传染性肠胃炎
猪痢疾

仔猪黄痢、白痢
1、流行特点:
仔猪黄、白痢的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黄痢多发生在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以1-3日龄内最多见;仔猪白痢是1周龄后至断奶前后仔猪的多发病。仔猪黄、白痢发病率的高低与环境卫生、温湿度、饲养管理及哺乳母猪的乳汁等因素密切相关。3日龄内仔猪黄痢发病最急,死亡率最高,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大,死亡率减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症状:
初生仔猪发病突然,有的出生数小时就出现腹泻,泻便呈黄色水样且有气泡、恶臭,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日龄稍大病情较缓和、泻便常呈黄色、黄白色,2周龄以上泻便呈白色或灰白色,并有腥臭味,病猪被毛粗糙无光、体表不洁、弓背,精神沉郁,如能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治愈。
3、剖检可见病变:
小肠膨胀,肠壁弹性消失,肠粘膜充血、出血,内容物含有气泡。
4、防治:
加强对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产房的环境卫生和消毒,保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仔猪保暖,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等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有效措施。另外,在母猪产前1周选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拌料投喂对预防仔猪黄白病有一定效果,同时配合辅助治疗,收敛止泻,补液,防止脱水。

仔猪红痢
1、流行特点: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C型产气荚膜梭菌也称魏氏梭菌,自然界广泛分布,土壤中大多存在本菌,也存在于部分母猪肠道中。发病原因是仔猪出生后不久即吞入本菌引起,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2、症状:
初生仔猪突然排出红褐色血性稀粪、腥臭味,后躯沾染血样粪便,从发病到死亡很少超过3天,死前全身震颤、摇头、抽搐,死亡率不等,耐过者多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腹腔内有多量樱红色积液,空肠段肠壁为深红色,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广泛性出血,病程稍长的肠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心肌苍白,心外膜,膀脱粘膜等处有出血点。
4、防治:
做好猪舍内外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常发病猪场
有本病流行的猪场,在仔猪生下后投服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有一定预防效果。

仔猪副伤寒
1、流行特点: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病猪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多发生于1至4月龄猪群,成年猪不发病,多呈散发形式,在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污秽、潮湿、应激等条件下可导致本病流行,常和猪瘟混合感染(并发或继发)。
2、症状:
本病以急性败血症或慢性坏死性肠炎呈顽固性下痢为特征。急性败血型较少见,以发热,呼吸迫促和耳、四肢、下腹部出现紫红色出血性斑点为主要特征,有时后躯麻痹,排粘液血性痢便或便秘,经进1-4日而死亡;亚急性和慢性多见,粪便呈灰白色、黄绿色、水样、恶臭,食欲不振,被毛失去光泽,有的猪在几周内可反复发病2-3次,有的可能发生肺炎,出现咳嗽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病例脾肿大,硬似橡皮,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胃肠粘膜出血,肝肾、心外膜出血;亚急性或慢性病例盲肠、结肠、回肠呈坏死性肠炎、糜烂,盲肠表面覆一层“麸皮样”坏死及肠系膜淋巴结高度肿胀是其特征性病变。
4、防治:
预防本病应以加强饲养管理人手,消除发病诱因,对仔猪进行免疫注射。如常发病猪场,最好首免后隔3周再进行第二次免疫,用弱毒苗接种的前3天和后7天应停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选择:
定期投喂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

传染性肠胃炎
1、流行特点:
本病病原是典型的冠状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传染性肠胃炎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各年龄猪均可感染发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主要通过食入被污染的饲料或污水而感染发病。
2、症状:
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和呕吐,数日即可波及全群。哺乳仔猪发病后呈喷射状水样腹泻,且泻便中会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死亡率高。病猪严重脱水、消瘦、被毛粗乱,随着日龄的增大死亡率降低,水泻持续到3-7天,一旦停止,多不再发病,中、大猪很少死亡。
3、剖检可见病变:
胃底粘膜充血、小肠扩张,肠壁(空肠)变薄透明,肠内充满白色泡沫状液体及气泡,哺乳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
4、防治:
彻底做好疫病的综合防治定期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疫苗注射常用油佐剂灭活苗,成年猪2毫升,断奶仔猪1毫升,哺乳仔猪0.5毫升,也可在产前1周选用混感快克拌料饲喂来预防,妊娠母猪分娩前30天肌注3毫升灭活苗,可减少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猪痢疾
1、流行特点:
猪痢疾俗称血痢,病原是一种厌氧的螺旋体,本病是一种以粘液性出血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猪肠道传染病。
病猪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猪的带菌率很高,并不断排出病原菌,不同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以7-12周龄猪多发,本病的流行过程缓慢,无季节性,猪场一旦传入本病,常不易根除。
2、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可短至2天,长的达3个月,病初体温升高,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的粘液和血丝,以后含有鲜血,有的出现水样泻痢,或排出红白相间胶冻样粪便,弓背、脱水、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腹腔有多量红色液体,空肠段全部肠壁呈红色,与正常肠段界线分明,结肠、直肠肠壁、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坏死。
4、防治:
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等。引种时隔离检疫,发现病猪全部淘汰,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空圈2-3个月。

小结:
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治疗原则为:选用高敏药物抗菌消炎,治疗或防止继发感染,辅以收敛止泻的药物,同时应相应的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如果是病毒性的,配合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的药物。

3、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防治
繁殖障碍是指发情不规则或不发情,隐性发情,久配不孕、受胎率降低、流产、死胎、畸胎、木乃伊、早产等,除传染病因素外,中毒、环境因素(如高温)、维生素缺乏及生理因素等亦会造成猪的繁殖障碍。除下列猪病外,猪附红细胞体病和蓝耳病亦属于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

猪乙型脑炎
细小病毒病
伪狂犬病
猪瘟
猪弓形体病
布氏杆菌病

猪乙型脑炎
1、流行特点 :
猪乙型脑炎俗称乙脑,病原是乙型脑炎病毒,本病是一种靠蚊子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末秋初季节。
2、症状:
最明显的临诊是头胎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临近产期早产的胎儿是活的,但因极度衰弱不久死亡。有的出生不久便出现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倒地而死。母猪产前体温升高,持续数天,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嗜眠喜卧,食欲减退,流产后体温、食欲很快恢复正常。个别猪有神经兴奋症状,也有的因后肢关节疼痛而出现跛行。
3、剖检可见病变:
脑和脑膜充血、脑室积液增多;母猪子宫内膜显着充血,死胎皮下呈弥漫性水肿,全身肌肉如“熟肉样”、胸腹腔积液、实质器官水肿、小点状出血;公猪辜丸肿大。
4、防治:
每年的3-4月(即在蚊子出来活动前)给配种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的公、母猪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的是后备公、母猪,则一个月前后须加免一次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

细小病毒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猪细小病毒,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呈地方性流行可散发,在易感猪群初次感染时,可呈急性爆发。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公猪或母猪,被感染母猪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发病母猪所产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浓度病毒,所以圈舍污染也是一个重要传染途径。
2、症状:
妊娠母猪早期感染,胎儿死亡会很快被母体吸收,此时母猪往往反复发情而又屡配不孕;中前期胎儿死亡后形成木乃伊,中后期感染常发生流产;母猪怀孕70 以后感染,多数能正常生产,但有25-40%新生仔猪一周龄以内死亡。怀孕母猪表现为流产或产死胎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3、剖检可见病变:
死产胎儿皮下组织水肿,各实质性器官充血、出血、水肿或坏死,胸腹腔大量积液。猪细小病毒与乙型脑炎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症状和剖检可见病变非常相似,确诊需采集胎儿送实验室作病毒分离。
4、防治:
注射疫苗可使母猪获得主动免疫,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初产母猪。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伪狂犬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伪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是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发病,通常具有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症状。有一定的季节性,寒冷天气多发,猪场主要是感染猪排毒造成传染。
2、症状:
妊娠母猪发病主要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发病死亡率极高,往往是出生后第一天未见异常,第二天开始发病,第三天即大量死亡。哺乳仔猪发病有明显神经症状,如全身颤抖、运动失调、四股僵直等。一月龄以后发病症状显着减轻,死亡率也大为下降,呈现发热、精神沉郁或伴有呕吐、咳嗽、拉稀等症状,肥育猪感染后多不发病,但增重缓慢、饲料报酬降低。
3、剖检可见病变 :
病死猪皮下有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肺水肿淤血、脑膜充血,脑脊髓液增多,确诊可用病死猪或脊髓组织液接种兔子,如2天后兔子的接种部位奇痒,兔子从舔接种点发展到用力撕咬,持续4-6小时死亡即可确诊本病。
4、防治:
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播者,灭鼠、消毒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本病具有终身潜伏感染、长期带毒和散毒的危险性,对已发病猪场,建议进行全群免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

猪瘟
1、流行特点:
病原是猪瘟病毒,猪瘟是一种呈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危害严重的猪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健康猪因接触散布大量病毒的病猪尿、粪和各种分泌物及血、肉、内脏而发病。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老疫区免疫效果不确实的猪群,感染猪瘟病毒症状相对轻微或无临诊症状,但会不断排出病毒,使猪场内猪瘟不断出现。
2、症状:
猪瘟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高烧不退、全身痊孪、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可在一至数天内死亡;急性型高烧不退,怕冷发抖,常卧一处或钻入垫草内闭目嗜睡,眼结膜炎,眼险浮肿,分泌物增加,病后期鼻端、唇、耳、四股、腹下皮肤出血严重,呈紫黑色。病初排粪困难,不久出现腹泻,呈糊状或水样,混有血丝,一般1-3周死亡;慢性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病程长,可超过一个月,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尖及皮肤经常发生坏死。怀孕母猪感染可能不发病,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死胎、弱胎或产出弱小仔猪或断奶后出现腹泻。此外,近几年发现一种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称之为“非典型猪瘟”,临床表现大猪症状轻微,死亡率低,仅仔猪感染有较高死亡率。
3、剖检可见病变:
典型猪瘟各内脏器官普遍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严重的呈黑枣样;肾脏贫血,呈土黄色,有针尖状出血点;膀胱粘膜、喉头、会厌软骨、胆囊、粘膜等处有出血斑点;脾脏一般不肿大,边缘有紫红色梗死灶。病程较长的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回盲瓣处)有钮扣状溃殇。
4、防治:
本病需特别重视综合预防措施,首次免疫最好用单联猪瘟弱毒苗,首免时间25-30日龄。第二次免疫可用猪瘟、丹毒二联茵或三联苗,时间在二月龄(转群时)进行。在紧急预防情况下,对新生仔猪可实施超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即肌注猪瘟疫苗,预防注射后1小时才能吃上第一口初乳(如吃过初乳再注射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干扰,失去免疫效果)。实施超前免疫的仔猪达到35日龄时,必须进行再次免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方案一:做好免疫,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一般公猪、繁殖母猪和育成猪每年春秋各注射猪瘟弱毒疫苗一次,对仔猪可采用两种程序:
(1)一般情况下,于3-4周龄第一次免疫3-4头份,9-10周龄第二次免疫
(2)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在吃奶前注射2头份猪瘟弱毒苗,2小时后再自由哺乳,8-9周龄时再加免一次。
方案二:发病猪场的未发病猪用3-4倍量猪瘟弱毒苗进行紧急疫苗预防。
方案三:在猪尚未出现腹泻时,应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投喂。

猪弓形体病
1、流行特点 :
病原为动物细胞内寄生的龚地弓形虫,属人畜共患的原虫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繁殖障碍为特征。弓浆虫的终宿主是猫科动物。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脏器和分泌物,尤其是随粪便排出的卵囊为主要污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受损的皮肤都是该病的传染途径,通过胎盘传染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2、症状:
急性感染呈现出和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达40-42℃,稽留7-10天,精神沉郁、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鼻镜干燥、被毛逆立。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严重呼吸窒息死亡。急性发作耐过病猪一般二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后躯麻痹、斜颈等神经症状。怀孕母猪急性感染除高热、厌食、精神萎顿症状外,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母猪分娩后常迅速自愈。
3。剖检可见病变:
肺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气管内有大量泡沫和粘液,胸、 腹腔有大量积液,脾脏极度肿大,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苍白、水肿、成绳索样。确诊应采集胸腹腔积液或病变淋巴结抹片染色镜检。
4。防治:
保持猪场清洁卫生, 定期用消毒剂消毒,猪场内禁止养猫,经常灭鼠。流产的胎儿及排出物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治的首选药是磺胺类药。

小结:
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的治疗原则:病毒性的疾病,应以疫苗防疫为主,患病猪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缓解症状为主;细菌、寄生虫为主的疾病,以抗菌、抗寄生虫为主,同时要缓解症状。

4、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猪链球菌病
猪水肿病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破伤风
猪链球菌病
1。流行特点: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经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气候潮湿的环境和季节多发,常呈散发形式,多发于架子猪和育肥猪。
2。症状: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败血症、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败血症型体温41。5-42℃以上,高热不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病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现紫红斑,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3天内死亡,急性死亡可从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脑膜脑炎型多见乳仔猪和断奶猪,以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表现关节肿胀、化脓、跛行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在咽、耳下、颈部、臀部及背部出现局灶性脓肿。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胸腔有大量黄色混浊液体,有纤维素出物,脾肿大;脑膜炎型主要是脑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渗出物,全身淋巴结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环境卫生,猪舍保持干燥和通风,并经常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链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病猪用抗菌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并可交替或联合用药。脓肿应做外科处理,并注意创口及处理场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猪水肿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通常在断奶后1-2周内发生,往往是一窝断奶仔猪中生长最快、健康活泼的猪最易发生本病。饲料突变与仔猪吞食大量饲料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繁殖,这是发生水肿病的根本原因。
2。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喜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抽搐、四肢动作呈游泳状。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仔细检查时,眼险、眼结膜甚至前额皮下水肿。本病的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却达90%以上。
3。剖检可见病变:
可见全身各组织、水肿,尤以胃大弯处、肠系膜及头顶部、股部皮下水肿为特征,水肿液呈胶冻样、清亮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成胶冻祥。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切忌饲料改变过快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预防可对适龄猪使用抗病促长宝、全能99药物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1。流行特点: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经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气候潮湿的环境和季节多发,常呈散发形式,多发于架子猪和育肥猪。
2。症状: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败血症、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败血症型体温41。5-42℃以上,高热不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病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现紫红斑,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3天内死亡,急性死亡可从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脑膜脑炎型多见乳仔猪和断奶猪,以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表现关节肿胀、化脓、跛行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在咽、耳下、颈部、臀部及背部出现局灶性脓肿。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胸腔有大量黄色混浊液体,有纤维素出物,脾肿大;脑膜炎型主要是脑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渗出物,全身淋巴结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环境卫生,猪舍保持干燥和通风,并经常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链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病猪用抗菌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并可交替或联合用药。脓肿应做外科处理,并注意创口及处理场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二)猪水肿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通常在断奶后1-2周内发生,往往是一窝断奶仔猪中生长最快、健康活泼的猪最易发生本病。饲料突变与仔猪吞食大量饲料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繁殖,这是发生水肿病的根本原因。
2。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喜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抽搐、四肢动作呈游泳状。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仔细检查时,眼险、眼结膜甚至前额皮下水肿。本病的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却达90%以上。
3。剖检可见病变:
可见全身各组织、水肿,尤以胃大弯处、肠系膜及头顶部、股部皮下水肿为特征,水肿液呈胶冻样、清亮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成胶冻祥。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切忌饲料改变过快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预防可对适龄猪使用抗病促长宝、全能99药物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方案一:精品100,或炎必治注射
方案二: 全能99拌料
(三)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1。流行特点:
本病是感染猪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性传染病,直接接触性传播,消化道是主要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播一般不快,幼龄仔猪的易感性较大,康复后有坚强的免疫力。
2。症状:
病猪以神经症状、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兴奋,前冲或转圈,不断跌倒、四肢僵直、咀嚼、磨牙,进一步发展则知觉麻痹、侧卧、四肢作游泳状划动,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病程约1-4天。慢性病猪常见于老年猪只,神经症状轻微,很少死亡。
3。剖检可见病变:
仅可见脑或脊髓严重充血、水肿或脑膜出血。
4。防治: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小结:
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对因、对症治疗,抗菌消炎、抗病毒,缓解症状(退烧止瘸),抗毒素、增强机体抵抗力。
与神经症状有关的猪病除以下传染病外,还有猪瘟、伪狂犬病等传染病,一些中毒性疾病(如霉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也会出现神经症状,应注意区别。

㈨ 猪身上长脓疱怎么办

猪痘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由猪痘病毒引起,痘苗病毒也可引起猪痘。猪痘的特征是在皮肤上有规律地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等病变。

1.病原

猪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猪痘病毒属。病毒呈砖形,对乙醚敏感。病毒不能在鸡胚中传代,在猪肾、睾丸、猪胚肺的细胞培养中盲传几代后即可适应生长。无红细胞凝集性。

2.流行病学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感染宿主。乳猪和幼猪最为敏感。病猪和康复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从皮肤、黏膜的痘疹中排至外界,污染环境。本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传染。猪虱、蚊、蝇等昆虫是本病的机械传播媒介。

3.症状

潜伏期5-7天。病初体温微升,随后在腹下部和前后肢内侧出现红斑,红斑迅速增大,变成丘疹、水疱和脓疱,最后形成痴皮。病猪眼、鼻分泌物增加。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发病率在幼猪中可达30-50%以上,但死亡率极低,一般不超过1%,若饲养管理不当或有继发感染,则常使幼龄仔猪的死亡率增高。

4.病理变化

除与临床症状相同的皮肤变化外,解剖病死猪可见口、鼻、咽、气管、支气管等部黏膜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组织学检查可见皮肤病变部上皮增生,除脑浆内包涵体外,还出现核内包涵体,核空泡化。在细胞浆内还能形成大晶体,直径达800纳米,为其他痘病毒所无。

5.诊断

(1)病原分离鉴定 取痘疹皮、痘疹液等经处理后,接种猪肾、睾丸单层细胞,观察细胞病变,电镜检查病毒。鉴定病毒可用已知阳性血清作细胞中和试验。

痘苗病毒也可引起猪痘,在病原鉴定上要注意区别。猪痘病毒只感染猪,只在猪细胞上增殖,有核内包涵体,在鸡胚绒尿膜(CAM)上不形成痘斑,动物试验仅感染兔,无红细胞凝集性,康复猪对痘苗病毒敏感。痘苗病毒宿主范围广泛,能在多种培养细胞上增殖,只有脑浆内包涵体,在CAM上形成痘斑,动物试验可感染兔、鼠、牛、羊,有红细胞凝集性,康复猪对痘苗病毒具有免疫力。上述特点为两种病毒的主要区别。

(2)血清学试验 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作血清学诊断。

6.防制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病猪康复后可获得免疫力。平时应注意清洁卫生,消灭猪虱等外寄生虫。对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痘疹,然后涂以1%龙胆紫溶液。如有继发感染,可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

阅读全文

与长猪痘吃什么药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162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2016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411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338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955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74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943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318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480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719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550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708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66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534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390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604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708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1049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644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