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醇酸樹脂漆是水性漆嗎
醇酸樹脂漆是以醇酸樹脂為主要成膜物質的漆,不並是指水性漆!
2. 什麼是塗料用樹脂的水性化
我們可以理解為塗料從溶劑型(油性)向水性體系(乳液型)轉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其是最關鍵的就是塗料樹脂的水性化技術,目前國內塗料行業的水性化進程是從政府到行業到企業都在關注的重要課題。乳膠漆是國內最為成功的水性塗料品種,但木器傢具塗料、工業塗料、防腐塗料的水性化技術還不成熟,這需要水性樹脂及其配套原料生產企業共同努力,為塗料的水性化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塗料樹脂水性化技術的開發的現狀:水性塗料所用的樹脂是由多種化工原料,採用各種聚合工藝來製成的。制備水性樹脂一般有3種方法:(1)成鹽法。通過酸鹼反應將聚合物主鏈轉變為可溶於水的陰離子或陽離子;(2)在聚合物中引入非離子基團;(3)將聚合物轉變成兩性離子中間體。其中應用最多的是成鹽法。常見的塗料用水性有機樹脂類型主要有:水性醇酸樹脂、水性聚酯樹脂、水性聚氨酯樹脂、水性丙烯酸樹脂、水性環氧樹脂和最近發展起來的水性氟碳樹脂等。
3. 醇酸樹脂的醇酸樹脂改性
經過多年的研究,對醇酸樹脂合成技術的掌握已經相對透徹。其合成原料易得,工藝簡單,漆膜綜合性能好。但醇酸樹脂也存在缺陷,比如塗膜乾燥較慢,硬度較低,耐水性不理想等,對其性能的提髙必須通過改性的方法。當前對醇酸樹脂進行改性的方法主要有丙稀酸樹脂改性、有機桂改性、苯乙稀改性、納米材料改性等。
丙稀酸改性醇酸樹脂
釆用丙稀酸樹脂改性後的醇酸樹脂,其乾性、硬度、耐候性等都有提高。丙煉酸改性醇酸樹脂主要有物理混合和化學改性兩種方法。物理混合法是在加入阻聚劑與催化劑的前提下,由多官能醇和丙稀酸合成,用苯類作為溶劑。溶劑作為帶水劑,能夠促進反應進行,製得多元醇丙稀酸酯。常用的丙稀酸酷有季戊四醇四丙稀酸酷、三輕甲基丙燒三丙稀酸酷。丙稀酸酷中的多元醇和醇酸樹脂共混後,能提高醇酸樹脂的固體份,漆膜乾燥性能和硬度都有提高。余樟清等合成了聚丙稀酸酷和醇酸樹脂的復合乳液,其採用的是乳液聚合法,研究表明,提高反應聚合的溫度和加大引發劑的用量能夠改善乳液的穩定性能,且提高醇酸樹脂的用量比例,乳液的機械穩定性能和耐水性也有提升。化學改性法有共聚法和接枝共聚法。共聚法是先合成出醇酸樹脂,然後加不飽和單體進行共聚。接枝共聚法是首先制備出有活性基團的丙稀酸預聚體,再與醇酸樹脂反應。接枝共聚常用的是單甘油酯化法,首先合成出含輕基的丙稀酸的預聚物,用單甘油酯酷化,再加入苯酐、多元醇酯化製得醇酸樹脂。趙其中等用醇解法制備出了丙稀酸醇酸樹脂,研究表明,植物油的種類和油度、兩稀酸預聚物的分子量大小、丙稀酸樹脂用量的比例和酷化反應進行的程度對丙稀酸改性醇酸樹脂的性能都有影響,改性產物綜合了丙稀酸酷與醇酸樹脂的優良性能,漆膜的乾性、硬度和耐水性等都有顯著提高。
有機娃類改性醇酸樹脂
有機桂類塗料具有優異的電絕緣性能、耐高溫和耐腐燭性能,利用有機桂改性醇酸樹脂能顯著提高醇酸樹脂的耐候性和耐熱性。通過冷拼的方法用有機桂改性後的醇酸樹脂,戶外耐候性顯著提高。制備方法是先使有機桂類發生聚合生成低聚物,與此同時樹脂的經基可以與低聚物進行反應,從而使有機桂類與醇酸樹脂間以化學鍵的作用結合。在制備過程中,改性產品的性能受到催化劑種類及醇酸樹脂的輕基含量等的影響。陳興娟等研究制備出有機桂的中間體,然後加入甘油和鄰苯二甲酸酐反應製成改性醇酸樹脂,結果表明,改性醇酸樹脂有優異的戶外耐候性和耐紫外性能。
苯乙嫌改性醇酸樹脂
苯乙稀改性醇酸樹脂的塗膜具有乾性好、硬度高、成本低等優點,可用作快乾漆,已成為醇酸樹脂中的一個重要種類。苯乙稀改性醇酸樹脂的工藝路線有:脂肪酸或油的苯乙稀化,單甘油酯的苯乙稀化法,醇酸樹脂苯乙稀化法以及酷化法。在酯化法中,後苯乙稀化法較實用,已被廣泛釆用。葉代勇等研究表明,醇酸樹脂經苯乙稀改性時,其相對分子量很大程度影響產品的性能。因此,適當改變改性醇酸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能獲得具有優良性能的改性醇酸樹脂。梁志剛等合成出桐油基醇酸樹脂,改性產品性能良好,顯著縮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研究表明,桐油基醇酸樹脂的酸價、粘度大小和共聚的的方法會影響共聚物產品的性能。陳慶宵等製得的高固體分自干型樹脂採用的是後苯乙煉法,和一般的醇酸樹脂比較,漆膜有較滿意的性能,該種醇酸樹脂在實際中已廣泛應用。由於苯乙稀含有雙鍵,在高溫下會生成均聚物,因此在與醇酸樹脂反應時,均聚物會影響苯乙稀和醇酸樹脂相容性,最終改性的樹脂塗膜的性能會受到影響,所以要控制均聚物的生成量。
納米改性醇酸樹脂
在塗料中運用納米技術對提升塗膜的性能很有益處。納米材料有特異的功能,比如納米粒子有較高的的活性,較大的比表面積,在塗料中加入納米粒子,對塗料的性能提高有很大的改善。納米二氧化鐵由於其粒徑小、比表面積大、吸收紫外線能力強、較高的表面活性等優點而成為研究的熱點。國外已有將納米粒子應用於塗料中,製成豪華轎車漆。有研究採用均勻沉澱法製得的納米粒子,以一定比例加入醇酸樹脂中,得到的納米復合醇酸樹脂塗膜綜合性能比未加入納米粒子的醇酸樹脂塗膜的耐酸鹼性有很大提高。但由於納米粒子的活性很高,粒子間有很高的界面張力,容易團聚,因此要加入特定的分散劑才能緩解納米粒子的團聚問題,即使在分散劑存在條件下,還需要高速機械攪拌預分散。利用納米粒子改性醇酸樹脂提高醇酸樹脂的綜合性能,擴大醇酸樹脂的應用范圍,是一個新興課題。
4. 水性醇酸還要用水無限稀釋為什麼呢
我認為更主要的是:無限稀釋,為了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因為水的用量多少而影響到施工或塗料的性能。若不能無限稀釋,用水來清冼後就不能使用(或者不能用水來清洗盛裝的設備),這樣也是不環保的。
5. 水性光油的調配
水溶性上光油(Water Base Varnish)/水溶性上光塗料(Water Base Coating)簡稱水性光油或水油,用於全面塗布或局部塗布(Spot Coating)。在印刷品上,能保護印刷品及加強光澤。優點是無毒,無環境污染,無溶劑揮發(低殘留氣味),可以改善生產環境,有利於操作人員的健康;並能符合歐美各地的環保進口標准。水性光油結膜快,耐磨性強,不易變黃,光澤度高,廣泛採用於各類型紙張。特別調配的水性光油能通用於非吸收性物料,例如:金銀咭、PET 、PP 、PVC 等等。
水性光油一般有80-90%水性樹脂及10-20%的其他添加劑組成。經塗布上光後,在承印物表面留下一層由聚合物組成的薄層,由於配方組合不同而賦予塗層不同的特性。如高光、啞光、耐磨擦等。
水性樹脂是水性光油中最主要的成份。它決定和影響水性光油的特性,如光澤、附著力、耐磨性、乾燥性等,所以適當地選用水性樹脂是水性光油調配成功的關鍵。
樹脂的品種很多,有水性松香改性馬來酸樹脂、水性聚氨酯樹脂、水性丙烯酸樹脂、水性醇酸樹脂、水性氨基樹脂等。對於水性光油而言,所選用的樹脂應該具備易成溶鹽、水釋放性好、成膜後光澤性好、耐熱性、耐化學性佳、乾燥速度快等特點,而水性丙烯酸共聚樹脂則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印刷上光的要求,因此在調配水性光油時,水性丙烯酸體系的共聚樹脂成為我們的最佳選擇。
水性丙烯酸共聚樹脂可以分為水性丙烯酸樹脂溶液,水性丙烯酸分散體,丙烯酸乳液。而丙烯酸乳液可分為成膜丙烯酸乳液和非成膜丙烯酸乳液。水性丙烯酸共聚樹脂的性能受單體組成。性能及合成工藝的影響而有所差異。某些單體可以提高光澤和硬度,另外的單體則可提供耐化學性、附著力。經大量的實驗證明,選擇水性丙烯酸溶液和丙烯酸乳液,通過科學復配而成的水性光油各項性能都較理想。
其他的添加劑對於水性光油性能的改善和提高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流平劑、潤濕劑、消泡劑、耐磨劑等。流平劑是改善流動性,延長流平時間,幫助塗層在乾燥後形成平整的塗膜,避免出現水紋和條紋現象。潤濕劑主要降低水性光油體系的表面張力,提高塗層對承印物表面的潤濕能力。消泡劑剛可以抑制和消除水性光油在循環系統中的泡沫產生,避免過多的泡沫影響操作。抗磨劑則可以提高水性光油的抗磨擦力,抗刮力及爽滑性。另外在配方中適當添加少量的輔助溶劑,可以使水性光油的各組成份更好地相互混溶,降低體系的內聚力,提高上光適應性。
水性光油適用於專門的連線上光單元,離線輥塗上光機,柔性版上光,凹版上光等,而且前應用較多的主要有連線上光(如高寶KBA104、KBA105),離線輥塗上光。特別是連線上光,除了少用和不用噴粉,還可以大幅度提升印刷效率(減少隔盤),減少後加工所需等待的時間。連線上光後的印刷品一般在2~6個小時後即可進行模切等後加工。
然而無論你選擇何種方式上光,如果要取得滿意的上光效果。必須掌握好水性光油的使用方法。因此,在水性光油的使用過程中,我們建議認真掌握以下三個因素:
<1>塗布量:均勻適量的塗層成膜後,光澤好,耐磨性高。如果塗布量小,水性光油不能形成完整連續的塗膜,導致光澤差,起不到應有的保護和裝飾的效果。但如果塗布量大,則塗膜厚,會增加上光成本,同時也影響乾燥速度,嚴重的會出現黏背的情況。我們一般建議,濕塗膜在4~10g /㎡,具體塗布量則需要客戶根據紙張及設備特性不同而有所差別。
<2>黏度:對於離線輥的上機黏度一般建議在18~25秒(DIN4,25℃)。連線上光的(如羅蘭705)黏度一般建議在40~70秒(DIN4,25℃)?宜。黏度過低,起不到保護和裝飾的功能;黏度高,則可能出現流平不好,乾燥慢的現象。水性光油和稀釋劑一般是水,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把異丙醇:水1:1的混和物做稀釋劑。具體黏度應根據紙張及設備特性加以調整。
<3>乾燥溫度與時間:水性光油主要靠滲透乾燥同時兼有交聯固化。常見的乾燥裝置有熱風乾燥和紅外線乾燥。一般認?紅外線乾燥效果最好。因水性光油的主要溶劑是水,而水的流化熱是比較高,所以在乾燥速度要比油性慢。同樣道理,在乾燥溫度上要比油性光油高。一般建議在80~100℃,烘道在2m 左右。如果溫度不夠,烘道過短,則會出現塗膜不幹,嚴重會出現黏背和擦花,但如果溫度過高,乾燥時間長,紙張纖維失水過大,紙張變脆,容易在後加工中出現折斷,爆裂情況。
以上只是簡述了水性光油使用時的三個關鍵事項,但水性光油的使用還根據不同的印刷方式,印刷設備,紙張類型,油墨特性及上光設備加以綜合考慮,才能讓水性光油的優異性表現出來。
水性光油由於環保,使用方便等優勢,已逐步代替溶劑型上光油和油性上光油,在將來的日子裡,勢必被愈來愈多的印刷廠商採用。
6. 水性醇酸樹脂所用原材料有哪些
水性醇酸樹脂的合成原理與溶劑型醇酸樹脂基本相同,只是在後期增加了一步水性化過程。按照水性化方法的不同,水性醇酸樹脂的合成可分為內乳化法和外乳化法兩種。
內乳化法即在醇酸樹脂的分子鏈上引入親水性基團,使其具有親水性。具體的合成過程為:以多元酸、多元醇與脂肪酸或植物油為原料通過酯化反應,生成以聚酯為主鏈、不飽和脂肪酸或不飽和油脂為側鏈的聚合物 。然後,親水性單體在其側鏈發生反應,將羧基、氨基、磺酸基、醚基等親水性官能團引入到聚合物鏈上,使油性樹脂轉變成水性樹脂 。以三羥甲基丙烷、鄰苯二甲酸酐、脂肪酸為原料,偏苯三酸酐(TMA)為親水性單體、三乙胺(NEt 3 )為中和劑合成水性醇酸樹脂。
外乳化法是通過外加乳化劑的方法使疏水性的醇酸樹脂形成水包油乳液。外乳化法(相反轉法)主要依靠表面活性劑使醇酸樹脂(AR)乳化在水中。首先,加水攪拌使之形成油包水(W/O)乳液,隨著水含量的增加,部分油相被水相包圍形成油包水包油(O/W/O)乳液。隨著水的進一步加入和攪拌剪切力的作用,O/W/O 結構的液滴破裂,發生相反轉形成水包油(O/W)型乳液。與內乳化法相比,外乳化法操作簡單,製得的醇酸樹脂乳液有機溶劑含量低。
7. 水性醇酸樹脂優缺點介紹 水性醇酸的分類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關於水性醇酸樹脂方面的信息告訴我們,和常見的塗料油漆產品不太一樣,它更加綠色環保,廣泛用於一般金屬傢具的防護,而且價格低,品種全,是一種重要的塗料用樹脂,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還包括了水性醇酸樹脂的評價以及優點缺點方面的對比,相信大家可以結合實際選擇合適靠譜的一款塗料產品,達到滿意的效果和目的。
一、水性醇酸的優缺點
水性醇酸樹脂具有耐候性好、光澤、保光性、保色性及漆膜柔韌性等優點,正逐步在水性工業漆中推廣,但是水性醇酸也存在酯鍵容易在水中與水發生水解而斷鏈。同時也導致產品性能大大下降,嚴重時可能發生樹脂分層,無法使用。另外,水性催干劑在水的環境下也容易發生失活現象,使得水性醇酸漆膜的乾燥速度明顯下降。
二、水性醇酸的分類
按照水性醇酸的外觀,水性醇酸可以分為水乳化型及水溶型兩類,雖然外觀差別較大,但是兩者的分子結構基本相近。
水乳化型醇酸樹脂的制備是先合成無溶劑醇酸樹脂(與溶劑型醇酸合成步驟一樣),然後再乳化劑及保護膠存在下,邊加水邊高速剪切分散進行乳化得到水乳化醇酸樹脂。油度高的樹脂粘度小,乳化後的粒徑往往比較低,乳液的穩定性較好。當油度降低時,樹脂粘度往往比較大,乳化後水性醇酸乳液粒徑較大。一般用於乳化醇酸樹脂的乳化劑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保護膠一般採用聚乙烯醇或聚甲基丙烯酸鈉等等,採用乳化劑進行乳化得到的水性醇酸乳液的儲存性能往往較差,同時由於小分子乳化劑的存在,產品成膜後的性能也不是很理想。
水溶型的醇酸樹脂漆膜光澤高,成膜過程不需要成膜助劑,其制備原理首先是制備一定酸價的醇酸樹脂,用親水溶劑開稀至一定固含,然後用有機胺中和成鹽,然後就具備水分散能力,邊加水邊攪拌得到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黃色液體,透明程度與水性醇酸樹脂保留的酸價高低有關,酸價越高水分散得到的液體越透明。
水性醇酸樹脂有些是靠引入三官或者四官的羧基單體,如偏苯三酸酐來引入羧基,有些是靠順丁烯二酸酐與共軛酸反應引入羧基。與偏苯三酸酐法引入羧基相比,利用馬來酸酐與不飽和羧酸進行michael加成反應引入親水的羧基得到的水性醇酸樹脂的耐水解性好很多。
丙烯酸改性醇酸:丙烯酸改性醇酸主要通過(1)丙烯酸及酯類單體在醇酸上接枝;(2)丙烯酸及酯類單體在引發劑存在下引發聚合得到含羧基丙烯酸低聚物,然後該低聚物代替部分多元酸與多元醇、多元酸羧聚合得到丙改醇酸樹脂。丙烯酸改性水性醇酸樹脂不僅能夠改善樹脂的水解穩定性還能提高水性醇酸樹脂的乾性。
採用親水多元醇代替部分多元醇與多元酸進行縮聚反應,得到自乳化水性醇酸樹脂,避免小分子乳化劑的使用,有利於提高樹脂的乾性及綜合性能。該類型乳液的粒徑與親水多元醇及剩餘羥基值有關,親水多元醇的用量和剩餘羥基越大,分散後的乳液的粒徑越小,乳液就越穩定。
上文為大家推薦的是一種特殊的塗料,也就是水性醇酸樹脂,一個方面作為水性塗料,它們本身綠色環保,另外一個方面,特殊的材質和成分使得這種水性醇酸樹脂生產施工比較安全,降低了爆炸和火災的危險,施工設備可以用水沖洗,節約了資源,另外一個方面,它們可能有一點缺點,那就是儲存穩定性不佳,大家不妨綜合兩個方面情況進行了解,選擇市面上知名的塗料油漆產品生產製造企業。
8. 醇酸樹脂變性水溶性醇酸樹脂用精餾塔嗎
水性醇酸樹脂由於它的主鏈中酯鍵易水解,貯存穩定性不好,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塗料產品失干、黏度下降、耐水性差以致綜合性能變差。
並且,水性醇酸樹脂塗料耐水性本身就沒有油性的好,油性清漆一般為耐三級水,24小時無異常或2小時後恢復;磁漆則是耐三級水,8小時,不起泡/開裂/剝落,允許輕微發白,保光率小於80%。
為了改善水性醇酸樹脂塗料耐水性的問題,有必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要提高塗膜的前期耐水性,顯然短的乾燥時間是保證前期耐水性的重要條件;對於長期耐水性則需要降低塗膜對水的親和能力或提高塗膜對水的隔離能力。
前期耐水性與長期耐水性的概念:水性塗料乾燥慢,實干之後的很長時間里,依然會有一定量的水殘留在塗抹中,這些水分子在完全乾燥之前存在劣化塗膜性能的傾向,需要塗膜在次階段有能力抵抗殘留水的破壞作用,在此定義為「前期耐水性」,顯然前期耐水性與施工工藝也緊密有關。
塗膜在完全乾燥後(塗膜中水含量極低),的長期使用過程中,由於「親水結構」的存在,存在吸水回潮的傾向,所以還要保證塗膜的「長期耐水性」。
提高塗膜耐性水的途徑
1.選擇耐水性好的樹脂和固化劑;
(1)耐水性好的樹脂分散液有以下指標:
?較高的羥值;
?盡量低的酸值;
?較高的玻璃化溫度(少含柔性鏈的醇)
?較高的分子量、較窄的分子量分布;
?盡量少的極性單體;
?帶脲環胺類等能增強濕附著力的單體;
?合適的成鹽助劑;
對於成鹽劑原則上是揮發速度盡量快一些,當然收到水的揮發速度的限制,如在**環境中,水揮發慢,導致沸點較高的成鹽劑長時間殘留在塗抹中,會形成較大的滲透壓,發生很強的吸水作用。
ps.當然由於樹脂各項參數之間會有矛盾或者影響她其它的如粒徑、穩定性等性質,所以上述左右參數都有一個最佳的平衡范圍。
(2)對於固化劑,使用異氰酸酯固化劑:
HDI 脂肪族異氰酸酯三聚體最為常用,以前一般用聚醚鏈端改性,但是成膜後依然殘留在塗膜中的聚醚鏈段對使得塗膜的耐水性**降低;可以選擇磺酸鹽改性的HDI,用氨水做成鹽劑,塗膜乾燥後,氨水揮發,少量的磺酸基團對耐水性的降低遠遠小於聚醚改性的HDI。
2.盡量降低顏填量或選擇疏水性好的粉料;
有明顯親水溶脹的硅酸鹽填料要慎用,如蒙脫土、高嶺土;另外蒙脫土中的金屬離子對分散液的穩定性有破壞作用,非要用的話最好可以用可揮發胺改性。
對於滑石粉、沉澱硫酸鋇類的填料,選擇進行疏水處理的較好;
對於有機色漿一定要注意其化學結構,帶電性以及使用的表面活性劑;
塗膜疏水性還可以通過添迦納米材料獲得,特別是納米硅氧化合物。
3.減少配方中「親水結構」(親水基團)的含量;
水性塗料中常見的親水物質見前面所述;在此強調一下助溶劑(或者大家所叫的成膜助劑),沸點太高,揮發太慢的醇醚類物質在塗膜水完全乾燥後,還會長時間殘留在塗膜中,降低塗膜的耐水性。
4、增加塗膜交聯密度和固化反應完全程度
選擇羥值高的樹脂分散體、適當的催化劑、保證塗膜固化後具有較高的交聯密度;有研究表明:適當增加固化劑的量能增強塗膜的耐水性(NCO/-OH比例為1.5-2.0耐水性最好),當然過多的固化劑會過剩,反而使得耐水性降低。
高的交聯密度首先得要保證交聯程度的反應完全,不然過高的羥基意味著沒有來得及反應的羥基也會增多;另外過高的交聯密度會劣化沖擊,彎曲等性能。所以樹脂最好的交聯狀態是適當的交聯密度,盡可能完全的反應程度。
5、降低塗膜的表面張力
利用F取代烷基或硅氧烷類流平劑降低塗膜表面張力,使得塗膜具有一定的疏水性。
ps.前三項是固本,後兩項為防守
9. 什麼是醇酸樹脂,什麼是乾性油,用乾性改性的目的是什麼
一、乾性油( drying oil,dry oil,siccative oil )
是指含有二個、三個或多個雙鍵的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桐油酸等) 所組成的油脂,如蘇子油(荏油)﹑亞麻油﹑桐油、梓油、大麻油(線麻油)、脫水蓖麻油等,一般為黃色液體,碘值在130以上,主要成分是亞麻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在空氣中能吸收氧氣而乾燥固結成連續均勻、富有彈性的乾爽薄膜。是製造油墨﹑塗料、油畫顏料、密封劑、防銹劑、脫模劑、潤滑劑、肥皂等精細化工產品的重要原料。有些可以食用,有些不能食用。
醇酸樹脂的制備方法是將多官能醇、多元酸以及植物油或植物油酸縮聚酷化而成,不同種類的植物油或脂肪酸分子中雙鍵的數量不同,由此可劃分為乾性、不幹和半乾性醇酸樹脂。乾性醇酸樹脂在空氣中可自干,其乾燥是大分子在空中經氧氣交聯固化的過程。按照所用植物油或植物油酸的含量來劃分,有短油度、中油度、長油度、超長油度和超短油度醇酸樹脂醇酸樹脂的製造方法有熔融法和溶劑法。熔融法是採用多元醇、多元酸、植物油或植物油酸在惰性氣體保護下加熱,高溫酷化,待酸值達到要求,再加入溶劑稀釋。溶劑法是反應原料在溶劑二甲苯中反應,二甲苯作為溶劑,能夠與水產生共沸,加快反應速度。相比溶融法,溶劑法所需的反應溫度較低,反應條件易控制,合成的醇酸樹脂顏色較淺。醇酸樹脂的性能與油的種類有關,隨分子量的大小及結構不同,性能也有差異,在油漆、塗料、船舶等方面有很廣的應用。
三、乾性油醇酸樹脂
乾性油醇酸樹脂是指由不飽和脂肪酸或碘值125-135 或更高的乾性油、半乾性油為主改性製成的醇酸樹脂,可以直接塗成薄層。主要用於各種自乾性和低溫烘乾的醇酸清漆和瓷器產品。可用來塗裝大型汽車、玩具、機械部件等。
1特點
酸樹脂的一種,是用業麻油、蘇子油、梓油、大麻油等卜性油或豆油、葵花油等半十性油改性的醇酸樹脂:塗膜在室;}i與氧存在下能直接轉化成連續的固化薄膜.用於制備自干或烘乾塗料。根據含油量的不同,塗膜具有不同的彈性和耐久性,光澤、耐油性、附著力、硬度、耐磨性、耐水性、電絕緣性等均較好。
通過氧化交聯的方法,乾性醇酸樹脂在空氣中可自干,從某種原則上來說,乾性醇酸樹脂是乾性油的改性產物。此種漆膜的乾燥原理是醇酸樹脂分子經過一連串的反應交聯成大分子。乾性油的分子量較低,形成大分子要經過多步交聯,所以需要較長的時間漆膜才能實干。由乾性油合成出醇酸樹脂後,相當於增加了乾性油的分子量,只需要較少的交聯點便可固化成膜,同時醇酸樹脂的漆膜性能明顯優於乾性油漆膜。
2乾性油醇酸樹脂的類型
a.乾性短油度醇酸樹脂
乾性短油度醇酸樹脂含油或脂肪酸量在30%?40%。主要由亞麻油、部分桐油、豆油、蓖麻油、梓油和其他的乾性油及其脂肪酸為主要原料製成。醇酸樹脂粘度髙,須用芳烴類溶劑才能溶解。該醇酸樹脂製成漆採用噴塗或浸塗,最好不用刷塗。室溫下能自動氧化乾燥,自乾性能良好,柔朝性一般,具有良好的光澤性、保光保色性、耐候性,乾燥速度較快。短油度醇酸樹脂的硬度大,光澤性、耐磨性均較好,適用於汽車、機器零部件等金屬用品,能作為面漆和底漆使用。短油度醇酸樹脂能單獨作烘乾漆使用,也可和氛基樹脂、脲醛樹脂等混合使用。
b.乾性中油度醇酸樹脂
中油度醇酸樹脂含油或脂肪酸量40%~60%,在醇酸樹脂中最常用,其製成的漆能夠噴塗、刷塗、輯塗,漆膜實干較快,光澤性和耐候性很好,能自行烘乾,也可混合氧基樹脂烘乾。烘乾時間較短油度醇酸樹脂漆長,保光保色性略差些。乾性中油度醇酸樹脂用作自干清漆、底漆等,也可作裝飾漆、建築用漆、傢具漆、金屬底漆等,能夠施工於金屬、木材及其他材質上。
c.長油度醇酸樹脂
長油度醇酸樹脂含油或脂肪酸量在60%~70%。乾性長油度醇酸樹脂具有良好的乾燥性能,漆膜彈性好,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和耐候性,但漆膜硬度、耐磨性等比中油度醇酸樹脂差。長油度醇酸樹脂溶於脂肪烴類溶劑,粘度低,易於刷塗施工,流平性能好,可用於戶內戶外建築用塗料和船舶塗料,能與油基樹脂漆相容,可用來增強油基樹脂漆和乳膠漆。
d.極長油度醇酸樹脂
極長油度醇酸樹脂含油或脂肪酸量大於70%,溶於脂肪烴類溶劑,能與油基樹脂漆相容。這種醇酸樹脂乾燥慢,但其刷塗性和耐候性優良。可用於油墨、調色基料、戶外房屋用漆。
10. 水性樹脂的合成工藝是什麼啊
水性樹脂是相對於油溶性的樹脂而言的有機高分子材料。通常有水性丙烯酸樹脂、水性醇酸樹脂、水性環氧樹脂、水性有機硅樹脂、水性聚氨酯樹脂、水性氟碳樹脂等。近年來,隨著高分子材料的發展,配套工藝的提高,高分子互穿網路理論的成熟,各種改性的水性樹脂層出不窮,如有機硅改性聚氨酯樹脂,丙烯酸、環氧改性聚氨酯樹脂等,這使水性塗料、水性樹脂產品越來越豐富,性能越來越完善,應用面越來越廣,已成為我國塗料工業發展的高亮點之一。
水性PU樹脂分散狀態可分為水溶型、水乳型和膠體分散型,僅離子類別又可分為陽離子型、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目前所研究的主要是陰離子型水乳液。
水性PU樹脂的制備方法有兩種。一是用乳化劑強制乳化的外乳化法;二是不用乳化劑,在分子內部引入親水基因的內乳化法。外乳化對設備要求更高,且工藝復雜。目前選用的是內乳化法,即在聚氨酯大分子鏈中引入親OK基因,將樹脂分子鏈上的羧基中和成鹽,使之具有親水性,然後在高速狀態下加水乳化成穩定的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