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蛋黃酥做的太硬,不怎麼掉酥皮是什麼原因
其實蛋黃酥層層起酥的原理跟千層酥、千層餅等是一樣的,都需要用到油酥,刷上油酥之後,再反復折疊,層次就分明了,油酥則起到間隔的作用。所以,如果烤出來的蛋黃酥是硬的,沒有層層酥皮,原因可能是:(1)跑酥:水油皮需要經過反復折疊、擀開,這時如果水油皮的筋性不好,油酥就可能跑出來,油酥跑出來了,層與層
之間就沒了阻隔,會粘連在一起,烤好的蛋黃酥就不會形成層次分明的酥皮。
如果烤出來的蛋黃酥是硬的,沒有層層酥皮,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造成水油皮筋性不好的主要原因:①:水油皮揉得時間不夠,沒有揉至擴展階段,想要蛋黃酥不跑酥,水油皮一定要多揉,最好能揉出粗膜,這樣即使水油皮經過反復折疊,油酥也不容易跑出來。②:水油皮在折疊的過程中,每折疊一次,都需要醒發一段時間,讓水油皮的筋性更好,也更方便下一次擀開,如果沒有醒發,就容易出
問題。③:擀的時候太用力,擀酥皮時,不要太用力,以免水油皮破皮。
如果烤出來的蛋黃酥是硬的,沒有層層酥皮,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2)溫度或者時間不夠:除了跑酥造成的酥皮不明顯,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烘烤的溫度或者時間不夠,蛋黃酥內部還沒有熟,酥皮中的水分沒有經過加熱而蒸發,導致酥皮依然粘連、沒有分開。以上就是我分析的蛋黃酥不
⑵ 做蛋黃酥時油酥太硬了
要先找到原因再行解決,可能的原因和方法有:
1.
加入的水過多。製作油酥面團時,對水和麵粉的比例要精準控制,如果水放多了了就會導致油酥太黏而不成團。
解決辦法:少量多次將麵粉添加到面團里直到油酥面團軟硬適中不粘手。
2.
面團揉的時間過短。麵糊到面團時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反復揉面,如果揉的時間和次數不夠就有可能不成面團影響後續製作。
解決方法:繼續揉面團即可,面團會越來越成型。
3.
揉面的手法不正確。攪拌麵糊要按照一個方向。
解決方法:沒有什麼很好的方法,可以重新製作。
油酥面團製作方法:
所需原料
細砂糖150公克,豬油110公克,瑪琪琳55公克,泡打粉5公克,小蘇打5公克,低筋麵粉300公克,雞蛋2個,奶水30㏄
製作流程
1.將麵粉中間撥開築成粉牆,將細砂糖、小蘇打、泡打粉、豬油、瑪琪琳加入麵粉中間。
2.將雞蛋分次加入中間,並與豬油、瑪琪琳拌勻。
3.再將麵粉從兩側撥入,輕輕壓按壓至均勻成團即可(可加入少許奶水調節面團軟硬度)。
⑶ 怎麼製作油酥
我是在一個美食APP上搜了很多種蛋黃酥的方法,因為不想吃太多油但又想做出起酥的效果,就酌情增減了油和粉的比例。
一般起酥有三大部分,油酥,油皮,還有省面。最後一步尤為關鍵。
方子你可以在網上找,總之油酥一定要比油皮放的油多一些,麵粉活的類似於麵粉團和面團之間那種狀態,就是一抓能抓起來,但是酥酥的,是麵粉顆粒德感覺,能團成團,但絕不是揉起來面團的那種感覺。(不知道你能明白我糾結的表述不哈哈)
油皮的話就跟平時和面一樣,油略多一些。
做好油酥油皮放著醒一會兒,一定要記著保持濕度,天氣熱的話用模具扣著加蓋濕抹布,因為上次做的時候油酥油皮硬的捏不住,包不到一起。
醒十分鍾左右,就用一個油酥一個油皮,參照蛋黃酥的方法,做出花型。反復揉再擀開,網上也有方法,想要好看點,一開始和面給油皮裡面加抹茶粉或者紫薯泥,做出來起酥更明顯更好看。切記做抹茶等有顏色的油皮的時候,包餡兒一定要把油酥油皮混合後有花型得那一面朝外,別包進去啦~上次我就包進去了,不過還好是蛋黃酥看不出來沒大影響。
牛角包我還沒做過,不過我想起酥的原理是類似的。就是油皮油酥層層疊再擀平再糅合擀平。
⑷ 酥皮月餅的皮為什麼會變硬,無法收口,怎麼回事
做出的月餅皮很硬無法收口,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可能是水少了。
可能麵粉沒有用紗網過濾。
可能油加少了。
可能在空氣中放的時間太久了。
可能烤的時候火候沒有控制好。
可能沒有適當放一些發酵粉。
怎樣能做出酥軟的月餅:
50克麵粉倒入鍋中小火炒5分鍾即為熟麵粉,過篩兩次備用
生核桃和杏仁放烤盤中150度烤約2分鍾,至表面金黃
將內陷1的所有材料混合,用融化的黃油調節軟硬度
將內陷1和內陷2分割成約30克/個一份備用
油皮材料混合揉至表面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鬆弛20分鍾
油酥材料混合用刮板切拌/壓拌
揉成面團後用保鮮膜包裹好也鬆弛20分鍾
將鬆弛好的油皮/油酥分成12等份,油皮約18克/個,油酥約12克/個
取一份油皮擀開
放上一份油酥
用手慢慢將來其包裹成圓形
收緊口,收口朝上,依次將其他的油酥皮都包裹好
取一份包好的油酥皮擀開,成牛舌狀,自上而下捲起
依次將所有油酥皮整形好,蓋上保鮮膜靜止鬆弛5分鍾
再將鬆弛好的小卷擀長,翻面自上而下捲起
依次將所有的整形好,收口朝下蓋上保鮮膜靜止鬆弛15分鍾
取一份鬆弛好的油酥皮,收口朝上,大拇指從中間折下
四邊向中間收緊成圓形
壓扁擀成圓形的外皮
包入所有的內陷1收緊口
內陷2也包入收緊口
收口朝下稍壓扁、壓薄
放入鋪好錫紙的烤盤中
烤箱預熱180度,中下層烤10分鍾後翻面再烤10-15分鍾即可
⑸ 為什麼做出來的蛋黃酥又干又硬,吃起來很容易碎,掉渣
做出來的蛋黃酥又干又硬,容易碎掉渣是因為沒有在入烤箱前刷上一層蛋黃液,下面是具體做法:
油皮:高筋麵粉100克,豬油70克,低筋麵粉100克,水80克,細砂糖40克
油酥:低筋麵粉140克,豬油70克
餡料:鹹蛋黃20個,紅豆沙450克,蛋黃液適量,黑芝麻適量
1、鹹蛋黃用玉米油浸泡1小時後取出備用。
⑹ 冬天做蛋黃酥,用的自己熬的豬油,和低粉混合後做酥皮,油酥很硬,之
1.油皮原料中,豬油加入過篩的中粉和細砂糖搓成成屑狀,加入水揉至表面光滑,用保鮮袋套好,靜置30分鍾;
2.油酥原料的豬油加入過篩的低粉揉勻;將鬆弛好的油皮分割成18克/個,油酥分割成12克/個;
⑺ 我做了兩次白皮酥,剛出烤箱還可以。放置一夜就變硬了。聽別人講油皮和面時要加溫水。求解
油皮不需要加溫水,放置一夜變硬了是因為和面和的太硬,也就是水或者牛奶這樣的液體材料少了,另外在擀制的時候要反復捲起和擀開,這樣才會更蓬鬆。下面介紹做法:
准備材料:油皮:高筋麵粉170克、豬油50克、糖35克、水或牛奶88克、油酥:低粉145克、豬油75克、餡料400克
製作步驟:
1、製作水油皮,把高筋麵粉170克、豬油50克、糖35克、水或牛奶88克放入麵包機揉至出膜,出薄膜即可,面團不要太硬。
⑻ 為什麼自己做的蛋黃酥皮不酥
蛋黃酥皮不酥有可能油酥的油脂比例不對或者是烘烤時間不夠長裡面的水分未完全烤乾。
蛋黃酥的油皮使用中筋麵粉、無水奶油、砂糖、水等而揉合而成面團,製作油皮時添加的水分,能使麵粉中的蛋白質因為水分與揉制過程結合而產生筋性、延展性;而油酥則為中筋麵粉與無水奶油製作而成,油酥中不含水分,因此無法產生筋性,在餅皮中以提供酥度為主。
油皮、油酥的比例會影響層次感,必須按比例增減。油皮、油酥比例一般油皮為100%時,油酥比例經常用66%、60%。豬油則可以用無水奶油代替。而油皮平會收縮或裂開,鬆弛不足,筋性太強,水分太少。製作油酥的粉油的比例一般建議為粉2:油 1。
⑼ 做蛋黃酥的油酥硬的怎麼辦
放點水重新和一下。
蛋黃酥的做法,准備材料:低筋麵粉:100克、雞蛋:1個、豬油:5克、紅豆沙:3克、蛋黃:1個、黑芝麻:1克、綿白糖:5克、鹽:3克。
1、准備一個干凈無水的容器,然後倒入雞蛋、綿白糖、鹽、低筋麵粉,攪拌成糊狀
⑽ 油酥燒餅怎麼做不發硬
油酥燒餅是非常好的的點心,香軟可口,營養豐富。那麼油酥燒餅怎麼和面起酥?油酥燒餅怎麼做不硬?接下來和小編了解下油酥燒餅的做法!
燒餅用發面還是死面
燒餅是油酥加發面。
製作步驟
1.低筋粉加入豬油。比例為5:2。
2.攪成成雪花狀。
3.揉成油酥,待用。
4.中粉加食用油,酵母,鹽。比例為5:2。
5.揉成油皮,發酵半小時。
6.油皮,油酥各成劑子,油皮要稍大些。
7.慢慢擀成長形。
8.捲起,再擀成長形,如此反復三次。
9.抹上蛋液,撒上芝麻,椒鹽(也可以不撒椒鹽)。
10.烤箱預熱5分鍾,烤15分鍾即可。
燒餅做法小貼士
開始我是把蔥花撒餅上的,後來發現把蔥花包麵皮里味道更好,更香。
油酥燒餅怎麼和面起酥
酥皮的做法:
⒈酥皮色拉油60克、麵粉150克、水45克、細糖15克(開始以為糖太少了,其實是夠
了,皮子還是不要很甜的好)全部材料混合,揉成面團,揉到面光手光盆光,用保鮮膜
包好,醒半個小時
⒉酥油麵粉100克、色拉油50克。混合材料,能團成團就可以(做的時候以為油太多了,其
實酥油就是那麼軟的)保鮮膜包好醒半小時
⒊把酥皮擀成面片包好酥油,壓扁擀平,再折疊幾次,擀薄,想要層數多一點就多折幾次
擀平。
這樣酥皮就做好了,要用的時候就擀成薄片包上各種餡料就是各種小酥餅了,刷上蛋液,撒芝麻,用190度烤20分鍾的樣子就好了,這個皮可以用來做榨菜鮮肉月餅和蛋撻。一次用不完就用保鮮膜包好,可以冷藏起來以後用。
油酥燒餅:
製作方法:用上等麵粉和素油攪拌作皮,選嫩乾菜和肥膘肉為餡,芝麻撒面,然後放入特製的大爐中,貼入爐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爐餅」。因餅形小巧飽滿,呈黃色,似蟹殼,故俗稱「小燒餅」和「蟹殼黃」。
不同吃法:燒餅剛出爐,不待入口,便覺奇香濃烈,咬一塊,既酥又脆,層層剝落,滿口留香。
要想燒餅隔夜不硬只有加入1%麵包改良劑(食品添加劑商店有售)。
油酥燒餅怎麼做不硬
涼了不發硬的油酥燒餅(火燒)
做法:麵粉1斤加入加熱的豬油(或起酥油)3-5斤,再加入用熱水溶解好的食用鹽50克,和成油酥。
另外,再取麵粉2斤加入泡多源10克、酵母20克(提前用少許溫水溶解)、溫水1斤、鹽20克、白糖200-300克,和成面團,放入醒箱35~40℃醒發30-50分鍾,揪成小面團,軋成水麵皮,抹上一層油酥,撒上五香粉,捲起來,切開,兩遍收口,壓成餅,刷點蛋黃與花生油混合液,再撒點芝麻,入爐上火200℃、下火230度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