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和田玉的油性是什麼意思
和田玉最大特點是溫潤而澤,其表面泛油潤光澤而不是那種很強的玻璃光澤,也就是說其表面對光線的反射不是很強。其實這是光學上的一種「漫反射」現象,平行的光線射到和田玉器的細微又凹凸不平的表面,導致反射光彌漫地射向四面八方。優質和田玉的單個結晶體半徑較大,結晶體與結晶體之間結合部分作用力遠沒有結晶體內部作用力大。通俗一點就是顆粒度大,韌性強。所以切割拋光等過程後,就造成凹凸不平的表面。而恰恰是這種顆粒度,對光的漫反射造成一種高雅而特殊的油脂光澤的感覺。結晶體半徑再小一點,就會泛玻璃光澤,再大一點,則會顯蠟狀光澤。而其他像硬玉翡翠、單結晶體如水晶等,或結晶體小,或韌性差,在加工後,表面對光線會形成鏡面反射,就會泛玻璃光澤。
② 和田玉的料子有生,熟之分,你是不是已經入手錯了
玩玉的人可能經常聽說「老坑料」,和翡翠一樣,和田玉也有老坑料,老坑料的最大特點是料子「熟得透」,料子油潤利索,料性純正,所以在行家眼裡和田玉是否老熟.不僅是判斷料子好壞的特別重要的標准,也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其實老熟度與我們平常所說的渾厚感差不多是一個概念,包含了細度、糯性、脂感等指標。
油性跟料子本身的好壞是有關系的,老熟度高的料子,不用盤都是油乎乎的。料子細膩到一定程度,皮殼會有粘在肉上的感覺……
很老熟的料。渾厚、細膩,玉質感極強,背後的皮殼不用盤就有一種油潤的感覺。一般閃青的料子,很多都有非常好的老熟度。
相對老熟來說的概念就是嫩、生,比如青海料。有的籽料細度到了,但也偏生,欠渾厚。
注意事項
生:肉質通透度差,參考石頭的感覺
嫩:肉質通透度太高,參考玻璃的感覺
熟:肉質通透度合適,似透非透,參考果凍的感覺
油性來自於外部,肉質細膩的玉油性就好
③ 籽料盤玩了很長時間為什麼一直不出油
經常有網友或者來店的朋友問到侯曉鋒玉雕藝術小編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的料子盤了這么久都沒有變化?一點油性都沒有呢?大家都知道,和田玉的油潤度和它的玉質是緊密相連的,不同玉質的玉料所呈現出來的油潤度也是大不相同的。下面侯曉鋒玉雕藝術小編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你的籽料為什麼不出油:
玉石質地太差
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玉質太差吧?影響料子油性的原因有很多,如:雜質多、料子差、石性高、細度不夠、糯性不好等等。其實,玉質跟油性並沒有絕對的關系,有的料子細度不是很高,但油潤性很好;有的料子白度很高,但油性很低,如雞骨白,基本上沒有油性;青玉籽料的油性反而很好!
沁料
沁料因為沁色較深,所以油性難以表現,看起來較干,如果是那種老熟的沁料,油潤度會很好。沁料長時間不盤表面會出現一層白色的鹼,這都是正常現象,多盤盤就消失了。侯曉鋒玉雕藝術小編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沁料把玩時間長了後的變化,比有皮色的和田玉籽料明顯太多,讓人更有成就感,所以沁料一定要多把玩哦!
僵料
僵料因為石性很重,所以很乾,就算你經過很長時間的盤玩,也只能盤出一點點的油性,勞心費力。
產自干河道的籽料
廣大玉友們都知道,和田玉籽料出自玉龍河,但是玉龍河也分為干河道和新河道。何為干河道、新河道呢?侯曉鋒玉雕藝術小編在這里講一下:干河道是以前的老河床,早已乾枯,已變成沙漠一樣的地方,從這里挖出來的籽料長時間沒有經過河水的沖刷,所以看起來較干,盤玩出油性需要的時間很長很長。新河道的籽料則不一樣了,即使新河道的料子稍干,經過你短時間的盤玩也會很油潤。
假冒籽料
現在能夠仿冒和田玉籽料的有很多,如:染色的俄料、青海料等。當你盤玩了很久之後還是盤不出籽料的那種油性,那你就該檢查一下你的「籽料」的皮色跟「毛孔」是否對了。很多玉友不喜歡俄料,因為大多俄料很乾,摸起來也比較生硬,盤玩多久都盤不出油。其實有些好的俄料和青海料有幸還是很好的,具體要看料子的。
④ 怎樣讓和田玉變的油潤
辨別和田玉材質主要看四個方面:
1、油潤度
行內有句話叫:翡翠看種,和田玉挑潤。這里所謂的潤,說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所謂的油糯性,表現出來的,其實就是和田玉質地的細膩與滋潤。
2、密度
這點很難掌握,也很難用文字描述。一般用側弱光看結構,只有假料不見結構。另外室外自然光下看不到內部的結構,越細膩越好。
3、色澤
顏色盡量要正,白的最好能不發悶,假如還能不閃青就完美了。把玉放在潔白的紙上,不是一定要跟白紙去比,至少感覺到它真實的顏色了。碧的青的最好讓人感覺鮮艷。
4、純度
干凈是選擇產品的第二因素,盡量不要有雜質,棉,侵染,石性。實在沒法避免的,力爭正面或者要部位沒有受到影響。
挑選完之後,好的和田玉給人一種油潤的感受,但也不乏一些質地發乾的和田玉,該如何處理呢?
上乘的和田玉色澤均勻,質地細膩,如凝脂一般油潤,摸上去如摸油脂一樣,這樣的和田玉也更有收藏價值,而青海料、俄羅斯料較為發干,或者是一些造假的、用韓料冒充的,也有情況是和田玉因長期處於過於乾燥的環境下,沒有得到滋潤而發干。
青海料和田玉的透明度比新疆和田玉好,有一種瓷感,但顯得粗、澀、粳,很難達到和田玉的油潤感;
俄羅斯料的白度很高,加上較為粗糙的質地,就顯得死白,玉質看上去較嫩,水頭好,但油頭不足。
方法:
對於和田玉發乾的情況,可以定期用水浸泡兩到三小時,大約一季度至半年浸泡一次,同時也要避免和田玉在陽光下暴曬,或是處於過於乾燥的環境下。當然適當的盤玩,和田玉吸收了人體的油脂和汗液後,時間久了會顯得潤澤通透些。
和田玉講究的油潤,所以在選擇時要考慮這些因素,平時也要注意保養,多盤玩,使其得到滋潤。
注意:
在盤玩的過程中,不要特意把和田玉手把件特意放在流汗最多的部位去揩油。要想自己的玉把件變得油潤,不是用這種辦法,而是應該勤盤玩,這樣它自然會變得越來越油。用汗去滋潤會將和田玉的毛孔堵塞,還會使得玉把件變黃,得不償失。
⑤ 和田玉青花籽料油性不夠怎麼回事
細度不到位油性自然不夠 青花細度好的不多
⑥ 和田玉籽料開始摸油潤後來沒有
放到一個地方常時間不戴會有你說的這種情況,因為和田玉本身就含一定的水分,常時間沒有水的滋潤你會發干,不佩戴也要常噴噴水,小的可以一直放在水裡。
⑦ 和田玉牌沒有油性怎麼回事是什麼玉料
非常欣賞你很重視和田玉的油性,油性是和田玉區別其他玉石最重要的特性。
但是,並不是所有和田玉都有油性,絕大部分的青海料、韓料和俄料都沒有油性,60%甚至更多的新疆料也缺乏油性,甚至和田玉籽料中,總量看,50%的也缺乏油性。
⑧ 和田玉為什麼會油油的
和田玉質潤澤細膩,若有「油性泛出」則很可能是人為泡油導致。
和田玉的光澤屬於油脂光澤,它與礦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數和反射率有關。反射率越大,和田玉的光澤就越強。
通常情況下,光線照射到玉石表面時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由於和田玉是由很多微小的礦物顆粒組成的集合體,礦物顆粒間的縫隙及顆粒大小不同致使進入玉石的光發生漫反射、散射等光學效應,從而使反射回人眼的光相比入射光更柔和。
柔和的反射光加上和田玉本身的玉質便形成了特殊的光澤:弱於玻璃光澤、強於蠟狀光澤的油脂光澤,即視覺上的「油脂感」。
和田玉上手看的時候,用餐巾紙擦拭玉體,確認無油膩方可細看;一般在自然光下轉動和田玉仔細觀察玉面反射光澤,就可以看出是強油脂光澤還是一般油脂光澤,也可以分辨是否玻璃光澤。
所謂和田玉的「脂粉」指的就是和田玉的凝脂度。和田白玉一般都會不同程度地泛青,羊脂玉則泛黃、泛粉。像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看著就像塊羊油,密度高、色純,羊脂表現的不僅僅是白度,還有脂粉,沒有脂粉的白度,只是羊脂白,不能稱為羊脂玉。而像青海和俄料都比不上和田,子料的脂粉度都比山料或者山流水料高。脂粉有很多表現形式,如(肉)凍狀脂、凝脂、像魚凍、荔枝肉,還有像牛奶、乳酪、奶油等,往往是粉狀脂的表現。
和田玉的特徵之一就是油性。有的看上去乾的,玩久了會出油,有的看上去油的,玩久了會干。決定油性首先是看料子的結構。很多好子料,並不一定用皮和毛孔來證明他的身份。就像一團麵粉,山料是加了一杯水,揉了半小時的麵粉的話,山流水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2小時的麵粉,那麼子料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6小時的麵粉,這樣的料子,看起來溫潤柔和,密度肯定是比流水料和山料上一個檔次的。
若擔心人為浸泡油脂造假,建議去鑒定!
手感上的油性包括兩方面,一是視覺上的油潤光澤,二是手感上油潤的感覺。上面講的是視覺上的油性,好的料還須具備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覺,就象手裡握著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種油要化開的感覺,上手後如同在盛夏你身上穿的綢緞滑溜,如同你洗手時摸打肥皂的油滑。
隨著把玩時間的累積,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漸形成包漿,「出油」的感覺越發的明顯。這也是和田玉油潤的原因。
⑨ 籽料為什麼不戴不油,一戴就油
古人常言:「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而溫潤的感覺其實就是和田玉籽料油性的一種表現。
那麼就下來,我們就來聊聊和田玉油性的那些事兒。
而真正的油性是一種玉質本身所散發出來的,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所以,當一塊和田玉,你放在那裡,過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它依然散發著精光內斂的油性感,那麼它無論是山料還是籽料,都是一塊非常值得收藏的和田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