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油性皮膚 > 銅香爐油性大是什麼表現

銅香爐油性大是什麼表現

發布時間:2022-05-02 13:07:50

『壹』 清代銅香爐有哪些鑒定特徵

清代銅香爐鑒定特徵:

1、先看銅香爐的器型:銅香爐是焚香用具,以端正庄嚴為上,切不可以大小論之。上品的銅香爐欣賞時有種肅穆、古樸的感覺。盡量避免買器型怪異,僅作工藝品 之用,不足取。古人制爐時必定恭恭敬敬,才能制出端正庄嚴重器。買爐時先從幾米外對香爐看一眼,看看香爐是否端正庄嚴,肅穆古樸。

2、看銅香爐的銅質:銅香爐乃重器,所用銅質必精良。要注意的是銅質精良不等於銅香爐胎質粗大,厚重。還是要求整體比例協調的。所以有人開始用古銅錢融化後仿爐,就是為追求這種效果。

3、看款:好的銅香爐,款沒有不精良的,爐好款差的銅香爐盡可放棄。款好的第一標準是清晰。一筆一劃必須清晰。筆劃中聯著銅質導致不清晰,致使筆劃不清、缺少、多餘的皆不可取。好的爐款不僅端正莊重,還透出飄逸、清秀的感覺,一般多為清中早期前的銅香爐。

(1)銅香爐油性大是什麼表現擴展閱讀:

銅香爐作為清代重要的「日用品」,其銅質種類較為復雜。造型仿商周酒食器的香爐大多為青銅即純銅與錫的合金,呈色多泛青綠或黑色。這類香爐多為官制,形制較大,數量不多,價格稍高一些。

黃銅是清代銅香爐中用料時代特色的品種,上至皇宮御用器具,下至民間案頭擺設都一一涉及,種類繁多,器型各異。當然,黃銅的質量也參差不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根據其重量來判斷優劣。

『貳』 如何區分新老銅香爐

銅器現在很多仿冒古董的,辨別方法用一句話說就是看看有沒有焊接的痕跡,具體表現為銅器某一處的銹蝕痕跡明顯不同,或者有明顯分界線等,再銅器的腳部、耳部等最明顯

『叄』 如何鑒定銅香爐

1、先看銅香爐的器型:銅香爐是焚香用具,以端正庄嚴為上,切不可以大小論之。上品的銅香爐欣賞時有種肅穆、古樸的感覺。盡量避免買器型怪異,僅作工藝品 之用,不足取。古人制爐時必定恭恭敬敬,才能制出端正庄嚴重器。買爐時先從幾米外對香爐看一眼,看看香爐是否端正庄嚴,肅穆古樸。
2、看銅香爐的銅質:銅香爐乃重器,所用銅質必精良。要注意的是銅質精良不等於銅香爐胎質粗大,厚重。還是要求整體比例協調的。所以有人開始用古銅錢融化後仿爐,就是為追求這種效果。
3、看款:好的銅香爐,款沒有不精良的,爐好款差的銅香爐盡可放棄。款好的第一標準是清晰。一筆一劃必須清晰。筆劃中聯著銅質導致不清晰,致使筆劃不清、缺少、多餘的皆不可取。好的爐款不僅端正莊重,還透出飄逸、清秀的感覺,一般多為清中早期前的銅香爐。

『肆』 請各位專家和古玩朋友幫鑒定一下這個「大明宣德年制」香爐的真偽,謝謝!

大明宣德爐清末民國仿品極多,普品價格在800-6000元左右,正宗的普品宣德款香爐拍賣價格在8萬元以上。

參考:

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簡稱「宣爐」。作為當今存世量最稀少的藏品種類之一,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一直備受天下藏家的追捧,但是隨著贗品頻出及真品的大隱隱於市,近年來已經鮮有真品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進入市場流通交易,大多數的宣德爐都在民間收藏中流通。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制香爐。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實在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三千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就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鑒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鑒別真假宣德爐已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宣德爐,不僅是指宣德三年鑄造的爐,而是所有帶宣德款銅爐的統稱。而且它也可泛指和宣款爐形制相近的不帶款或帶有其它款的銅爐,真正宣德三年的爐已成了一個謎。一般說,風格設計有明中葉特徵而包漿和銅質特佳者就能作為是宣德的候選人。但宣德爐絕大部分都不是宣德的,這些爐帶宣款,與其說其目的是偽仿,還不如說是對歷史黃金時代的尊敬和緬懷。

正是由於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的高價值,使得越來越多的仿爐進入市場流通,注意這邊的仿爐指的是近代仿品而非清仿或民國仿品,下面介紹幾種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的鑒別方法。

辨別宣德爐的真偽主要看三個方面:

1、看包漿。真品包漿溫潤,寶氣內蘊,長時間不變。偽品包漿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難看。

2、看鑄工。真品鑄工質量平均,精品鑄工相當精。偽品鑄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鑄工粗糙。

3、看磨損。真品有自然均勻的磨損,特別是在足底。偽品無磨損或人為打磨。

當然,真品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並不是人人可見的,對於普通的收藏朋友們來說,經常見到的通常都是清仿大明宣德年款的銅香爐,雖然這類銅爐沒有大明宣德年制銅香爐收藏價值高,但其中也不乏藝術精品,加上其較為合理的價格,可以用作收藏研究把玩是銅爐收藏朋友們的一大選擇!

希望答案對你有幫助。

『伍』 如何清除銅香爐上的污垢

清楚香爐油污時要分清香爐的材質,對不同材質的香爐要有不同清理油污的辦法。

1、如果是室外銅制香爐,在清理時盡可能的採用干清理方法,可以藉助工具鋼鋸條、刷子、掃把、干抹布進行清理。


2、室外香爐具體清理方法,先用掃把或刷子將外表面的灰塵打掃干凈後,再用鋼鋸條將香爐中的油污刮一刮,然後再用干抹布和香灰粉將其油污擦乾凈。如果實在擦不幹凈也可以用用抹布蘸洗滌劑或洗衣粉溶液擦拭,不過擦拭速度要快,快速清洗干凈,然後快速擦乾或吹乾,盡量減少氧化反應。

3、如果室外香爐是用金銀鍍層做的,就好用洗滌劑或洗衣粉之類的去污能力強的溶液刷洗,具體方法用抹布蘸洗滌劑擦洗或用抹布包碎肥皂進行擦洗,然後再用干香灰和干抹布擦乾凈即可。

4、如果室內濕使用的陶瓷香爐有油污,洗滌方法就相對簡單很多,用洗滌液或小蘇打溶液擦洗都成,用洗滌劑清晰後,再用清水清洗干凈即可。與家中的其它陶瓷花瓶、碗碟清洗的方法一樣。

5、如果家用陶瓷香爐不喜歡用化學之類的洗滌劑清洗,也可以用抹布蘸酒精或黃酒擦拭油污漬,或用淘米水、菜樹葉擦洗,最後再清洗干凈即可。

『陸』 請問這個銅香爐收藏價值如何

這個銅香爐的底款是大明宣德年制,但從圖片上面不好辨別真假,真品是很值錢的,最少一百萬。

擴展:

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宣德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
為了製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煉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其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後方准開鑄。

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為製作精品的銅爐,明朝宣德皇帝曾親自督促,這在歷史上實屬少見。宣德爐以色澤為亮點,其色內融。此件宣德爐以黃銅製成,底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帶底座。其爐身形制規整,敦厚之中不失靈巧精緻,作為書房陳設頗為雅緻。焚香其內,數百年歷史的厚重感隨香外溢。它通體光素,盡顯銅爐精純美質,銅質精良,入手沉甸。

明宣德爐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上置橋形耳或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於爐外底,與宣德瓷器款近似。
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爐料要經四煉,而宣德爐要經十二煉,因此爐質會更加純細,如嬰兒膚。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爐金光閃閃,能夠給人—種不同凡器的感覺。
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史料記載有四十多種色澤,為世人鍾愛,其色的名稱很多。例如,紫帶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黃像藏經紙的,叫藏經色;黑白帶紅淡黃色的,叫褐色;如舊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黃帶紅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還有黃紅色的地、套上五彩斑點的,叫仿宋燒斑色;比硃砂還鮮紅的斑,叫朱紅斑;輕及豬肝色、棗紅色、琥珀色、茶葉末、蟹殼青等等。

『柒』 請教香道文化

所謂香道,就是通過眼觀、手觸、鼻嗅等品香形式對名貴香料進行全身心的鑒賞和感悟,並在略帶表演性的程序中,堅守令人愉悅和規矩的秩序,使我們在那種久違的儀式感中追慕前賢,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愛生命,與大自然融於美妙無比的清靜之中。香,不僅芳香養鼻、頤養身心,還可祛穢療疾、養神養生。

香,不僅芳香養鼻,還可頤養身心、祛穢療疾、養神養生。
人類對香的喜好,乃是與生俱來的天性。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於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妙用無窮。
獨特的「香文化」
早在先秦時期,香料就被廣泛應用於生活。從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隨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習慣。在香道發展鼎盛時期的宋代,用香成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隨處可見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鋪」、「香人」,還有專門製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樓里也有隨時向顧客供香的「香婆」。人們在香煙縈繞中凈化心靈、感悟生活、寄託情思,大大開發了香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
香之妙:養神養生
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沉靜、靈動的境界,於心曠神怡之中達於鎮定。在防病養生方面,早在漢代,名醫華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葯物製成香囊,懸掛在居室內,用來預防肺結核病。現代流行的葯枕之類的保健用品,都是這種傳統香味療法的現代版。明代醫家李時珍用線香「熏諸瘡癬」。在清宮醫葯檔案中,慈禧、光緒御用的香發方、香皂方、香浴方等更是內容豐富。從中醫葯學的角度來說,香療當屬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各種木本或草本類的芳香葯物,通過燃燒所產生的氣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殺菌消毒、醒神益智、潤肺寧心等作用。
選香用香上好的香料主要有沉香、檀香、龍涎香、麝香等。品味香氣是最直接也是較為可靠的鑒別方法。由於不同的香味風格各異,沒有統一的鑒別方法,但品質較好的香,其香氣一般都具有以下特點:清新,爽神,久用也不會有頭暈的感覺;醒腦提神,有愉悅之感,但並不使人心浮氣躁;香味醇和,濃淡適中,深呼吸也不覺得刺鼻;香味即使濃郁,也不會感覺氣膩,即使恬淡,其香也清晰可辨;天然香料做的香,常能感覺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輕微的澀味和葯材味。
古代用途
1、葯用
香做為葯用的起源極早,在經典中,就有以牛頭旃檀作為葯用的記載。當初提婆達多唆阿闍世王謀殺佛陀,從靈鷲山推下巨石要壓死佛陀。他們的計謀雖然未得逞,佛陀的腳卻被碎石擊中而流血。當時的醫王侍縛迦為佛陀診察之後,認為只有以牛頭檀栴為醫方才能醫治。但是此香極為珍貴稀有,一般擁有的人也只有國王求索時才敢獻出。當時有一個賣香的商人,聽說此香能治佛傷,於是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歡喜奉上此香,以此因緣故,而被佛陀授記於未來世當證辟支佛等,名為「栴檀」。
在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九,曾記載蘇合香丸可用來治病:「此葯本出禁中,祥符中嘗賜近臣。」北宋真宗曾經把蘇合香丸炮製而成的蘇合香酒,賜給王文正太尉,因為此酒「極能調五臟,卻腹中諸疾。每冒寒夙興,則飲一杯。」宋真宗將蘇合香丸數篚賜給近臣,使得蘇合香丸在當時非常盛行。此外,在中國的金創葯及去瘀化膿等方劑中,乳香、麝香及沒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成份。而現今極為流行的「芳香療法」,可以說是起源於埃及。
埃及人極為注重衛生,他們發明了能夠恢復健康、美容的沐浴法,就是在沐浴之後以香油按摩,來減輕肌肉酸痛,鬆弛神經。這原來是用來為木乃伊防腐的技術。
現代許多科學研究也指出,香味有助於人體健康,如耶魯大學精神物理學中心的學者,指出香薰蘋果的氣味可以使焦慮的人降低血壓,並避驚慌;薰衣草則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人提高警覺。辛辛那提大學相關測驗則顯示,空氣中所加入香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這些都使精油等芳香療法變成極為流行的健身法。在宋代,也有將香葯調入飲食而作成香葯果子、香葯糖水,並調龍腦、麝香入「龍凰茶園」中。而製作名貴的墨錠,也常調入龍腦、麝香。在《武林舊事》卷六中,也有以沈香水飲用的記載。
2、祭祀慶典
開始大量豐富使用香的埃及人,最初就是將香運用在繁復的禮拜儀式中,在祭祀的過程中,有時甚至必須燃燒數以噸計的香,乃至死亡時復雜的埋葬和防腐方式也需要用到大量香料和香膏。在古代的巴比爾塔寶塔形的建築頂上,祭司經常點燃成堆的馨香來祭祀天神,他們認為在高塔上焚香,能更接近諸神。在中國,有很多用香來祭祀及舉行典禮用香的記載,例如祭天地、祖先、親耕禮等。北宋仁宗慶歷年間,由於河南開封地區發生早災,仁宗就在西太乙宮焚香祝禱求雨,儀式中曾焚燒龍腦香十七斤。此外如南宋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皇太後聖誕,從十天以前,皇後、皇太子、太子妃以下至各級官員,及宮內人吏都要依序進香賀壽。
3、薰衣
早在西漢就記載著以焚香來薰衣的風俗,衣冠芳馥更是東晉南朝士大夫所盛行的。在唐代時,由於外來的香輸入量大,薰衣的風氣更是盛行。
在《宋史》中記載,宋代有一個叫梅詢的人,在晨起時必定焚香兩爐來薰香衣服,穿上之後再刻意擺型袖子,使滿室濃香,當時人稱之為「梅香」。北宋徽宗時蔡京招待訪客,也曾焚香數十兩,香雲從別室飄出,蒙蒙滿座,來訪的賓客衣冠都沾上芳馥的氣習,數日不散。
4、宴會
古代在宴會及慶典中,香也是不可缺乏的場景。在埃及,上流人士參加宴會時,大都會在頭頂上戴一個蠟制的香膏圓錐體,讓它慢慢融化,使臉和肩上都滴上芳香的糖漿。而古羅馬人,則常在公開的典禮和宴會上,遍灑芬芳的玫瑰。在酒神祭等狂歡節目中,沒有大量的玫瑰,是非常不禮貌的。古羅馬人甚至設了「玫瑰日」這樣的節目。有時在酒宴中,他們會從天花板上灑下布滿香水和花瓣的香雨。
在中國南宋官府的宴會中,香更是不可缺少的。如春宴、鄉會、文武官考試及第後的「同年宴」,以及祝壽等宴會,細節繁瑣,因此官府特別差撥「四司六局」的人員專司。在《夢梁錄》卷十九中說,「六局」之中就有所謂的「香葯局」,掌管「龍涎、沈腦、清和、清福異香、香疊、香爐、香球」及「裝香簇細灰」等事務,專司香的使用。
5、考場焚香案
在中國多樣的用香的文化中,還有一個特殊的場合會焚香,就是在考場設香案。在唐代及宋代,於禮部貢院試進士日,都要設香案於階前,先由主司與舉人對拜,再開始考試。
宋朝歐陽修就曾作一首七言律詩「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來描寫這種情景:「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春曉席群英,無曄戰士御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鄉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歐陽修在另外一首詩中又寫道:「焚香禮進士,徹幕待經生。」也說明了考進士時以焚香待之的禮遇。
6、用香木建築
除了生活中常見的燃香、薰香之外,香木也被運用於建築上。例如: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以弗西斯的黛安娜神殿,就是用高達六十英尺的西洋杉來製成圓柱,因此當此殿於西元前三五六年焚毀時,傳說現場溢滿了濃郁的香氣。
古代皇室外建築也經常使用西洋杉建造整座宮殿,一方面是由於其杉脂香甜的氣味,另外則是因為杉木是天然的驅蟲材質。
如西元前八世紀,亞述王薩爾貢二世的宮殿之門,恆常散發出強烈的香氣,每當訪客出入的時候,都會飄香而過。埃及法老王的駁船和棺柩,也是由西洋杉所製成。
而中國滿清皇室在承德的夏宮中,其樑柱與牆壁都是西洋杉所製造,而且刻意不上漆,讓木材的芳香能夠直接滲入空氣中。
回教清真寺的建築也常用玫瑰露和麝香混合在灰泥中,當中午太陽一照射;溫度升高時,香氣就會發散出來。
人類對香的喜愛及運用之廣泛,由此可見一斑。
香是自然造化之美,人類之好香為天性使然。從早期的簡單用香,到後來的富有文化氣息的品香、詠香,體現了人類熱愛自然的積極情趣,表明了人類安逸從容的生活態度。香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單純是品香、斗香的概念,而是一種以天然芳香原料作為載體,融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為一體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創造人的外在美與心靈美的和諧統一的香的文化。
香道的含義遠遠超越了香製品本身,而是通過香這個載體達到修養身心,培養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文化。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而又凈化心靈;於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香,既能悠然於書齋琴房,開發心智;又可縹緲於廟宇神壇,安神定志; 既能在靜室閉觀默照,又能於席間怡情助興。正是香的種種無窮妙用,使其完全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從香料的熏點、塗抹、噴灑所產生的香氣、煙形,令人愉快、舒適、安詳、興奮、感傷……等等的氣氛之中,配合富於藝術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環境的布置、香道知識的充實,再加上典雅清麗的點香、聞香手法,經由以上種種引發回憶或聯想,創造出相關的文學、哲學、藝術的作品,使人們的生活更豐富、更有情趣。
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不同的精神狀態,人們用香、品香的方式有所不同,效果亦大相徑庭。香雖細微,卻能集宗教、藝術、醫療、休閑、生活日用諸功能於一體。依據香品的來源、用途、用法、以及不同人群、不同場合的需求等,演繹出了五彩繽紛的香文化—香道。現簡單歸類如下:
香品門類
1.根據所用香料的性質劃分香品:天然香料(及中葯材)類、合成香料類
天然香料類香品:以天然香料(動植物香料或其萃取物)或中葯材製作的香品。此類香品原汁原味,淡淡乎似有似無,幽幽乎回味悠長。除氣味芳香之外,更有安神、養生、祛病等功效。古代的香,所用都是天然香料。事實上,品香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奢侈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上嬗變,香品逐漸更趨於實用性,本已融入了書齋琴房和日常起居生活的香文化也倍受青睞,超越了安神養生、美化生活、陶冶性靈的內涵。
天然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使用單一香料的「單品香」(或是基本保持香料的原態,如塊狀、條狀或粉末狀;或是製成線香、盤香等形狀)。其質量雖優於化學香,但直接使用單一香料,共味道與養生之功能都得不到最好的發揮,而且許多香料,如檀香,其實工不適於單獨使用,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講到「檀香單焚,裸燒易氣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這種單一香品只是漢代之前原始的用香方法。第二類是調和多種香料製成的合香,形狀上多為線香、盤香等。而傳統合香的製造,不僅要有天然香料作原料,更要有合理的配方,嚴格的炮製方法和製作工藝。市場上能見到的天然香料的合香已為數不多,大都是僅以天然香料為原料而已,只追求實用性,華而不實,而真正依古法製作的正宗合香,種類極少。
合成香料類香品:以化學合成香料製作的香品,著重於香味的優美,香型的豐富,和成本的相對降低。在19世紀後半期,歐洲就已出現了人工合成香料(即化學香精)。這些化學香精不僅能大致地模擬出絕大多數香料的味道,而且原料(如石油、煤焦油等)易得,成本價格極其低廉,並能輕易的產生非常濃郁的香味。所以它很快就取代了天然香料,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中的主要添香劑,在制香行業中同樣如此。
化學香精與天然香料相比,雖然香味相似,甚至香氣更濃,但就香味品質及安神養生、啟迪性靈的功能而言,兩者卻不可同日而語。很多天然香料被列為上品葯材,而作為化學產品的合成香料雖初聞也芳香四溢,但多用卻有害於健康。而且,即使單就氣味而言,化學香精也只是接近而遠遠不能與天然香料相媲美。
化學香精類香品之所以能暢行開來,也是由於大多數香客只是把燒香作為祭祀的儀式。既然不聞香,不品香,只是燒香、看香,也就自然忽視香的用料、配方與品質,而只關注香品外形的美觀或香味的濃艷了。化學香精和化學加工技術的廣泛使用也在實質上改變了現代的制香工藝。雖有一些傳統的方法和技術仍然得到了採用,但那隻是一些外圍的,形式上的保留,而香料的選擇、炮製、配伍、火候等最核心的內容被部分丟棄。其後果之一就是制香工藝的中斷與香譜配方的散失,以至真正精通傳統制香技術的人少之又少,對香道發展造成一定障礙。
2.根據所用的配方劃分香品
有些香品是按照特定的香方,彩多種香料製成,所以多有自己獨特的名稱。而且單從其名稱上,大都看不出所用原料升香味的特徵。不同香方製成的香品,其特點、功效也不相同。所以,香方也是牙分香品的一個重要根據。一些通用的固定的配方都有相應的名稱,據此製作的香品往往沿用之;若根據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配方,通常用其歷史上的名稱。
3.根據香品外形特徵劃分香品:原態香材、線香、盤香、塔香、香丸、香粉、香篆、香膏、塗香、香湯、香囊、香枕等。原態香材:香料經過清洗、乾燥、分割等簡單的加工製作而成,能保留香料的部分原始外觀特徵,如檀香木片、沉香木塊等。線香:常見的直線形的熏香,還可細分為豎直燃燒的「立香」,橫倒燃燒的「卧香」,帶竹木芯的「竹簽香」等等,盤香:又稱「環香」,螺旋形盤繞的熏香,可掛起,或用支架托起熏燃,有些小型的盤香也可以直接平放在香爐里使用。塔香:又稱「香塔」,圓錐形的香,可放在香爐中直接熏燒。
香丸:豆粒大小的丸狀的香。香粉:又稱「末香」,粉末狀的香。香篆:又稱「香篆」、「印香」、「百刻香」,用模具將香粉壓製成特定的(「連筆」的)圖案或文字,點燃之後可順序燃盡。膏香:又稱「香膏」,研磨成膏狀的香。塗香:又稱「塗敷香」,塗在身上或衣服上的香粉、香膏等。香湯:又稱「香水」,以香料浸泡或煎煮的水。香囊:又稱「香包」,裝填香料的絲袋,有絲線可掛於頸下的稱為「佩香」。香枕:裝填香料的枕頭,可安神養生。
4.根據香味特徵(或所用的主體香料)劃分香品:檀香、麝香、等,「根據香味特徵」與「根據所用的主體香料」的劃分總體上相似,但也有差別:使用天然香料的香品,其香味的名稱與所用原料一致,「麝香」既是其香味,也是所用原料;而採用人工香料製作的香品,強調的主要是「香味特徵」,如「麝香」,強調的是「麝香的香味」,百並非以天然麝香為原料。
5.根據使用方法劃分香品:自然散發香氣、熏燒散發香氣、浸煮散發香氣、浴用等。自然散發香氣的香品:只須塗抹或佩戴,香料的香味就可以直接散發出來。如香精油、塗香(又名塗敷香,塗敷在身上或衣服上的香粉、香膏等)、香囊、佩香(掛在頸下的香包)、衣香(放入衣服、衣袋)、香枕、帷香等等。熏燒散發香氣的香品:直接點燃使用的香,古稱「燒香」、「焚香」;或不直接點燃,而是藉助炭火熏烤散發香氣的香(古稱「熏香」)。浸煮散發香氣的香品:放入水中加熱浸煮以散發香氣(古人以蘭膏熏衣即是用此方法)。
6.根據煙氣特徵劃分香品:聚煙香:香的煙氣可以匯聚不散;微煙氣:煙氣很淡;無煙香:看不到煙氣。
7.根據所用香料的數量:單品香:使用單一香料製成(最典型的是原態香材,如檀木片、沉香粉等)。合香:使用兩種以上香料調和搭配製成。
用具
1.香爐
香爐是最常見的香道用具,其外形各式各樣,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等。材質多為陶瓷、石料或銅等金屬。明清以來流行銅香爐,銅爐不懼熱,而且造型變化多端。其他材質的香爐,多在爐底放置石英等隔熱砂,以免爐壁過熱而炸裂。
2.手爐
手爐是可握在手中或隨身提帶(帶有提梁)的小熏爐,類似暖爐。多為圓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鏤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圖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紋樣;材質多為黃銅或白銅。
3.香斗
又稱長柄手爐,是帶有長長的握柄的小香爐,多用於供佛。柄頭常雕飾蓮花或瑞獸。香斗在唐代已經很流行。香斗所燒的多為顆粒狀或丸狀的香品。
4.香筒
香筒是豎直熏燒線香的香道用具,又稱「香籠」(以區別於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為長而直的圓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鏤空成各種花樣,筒內設有小插管,以便於安插線香。其質材多為竹木、玉石或象牙。
5.卧爐
卧爐用於橫向點燃線香,也稱橫式香熏。類似於香筒,但橫豎方向不同。
6.熏球
熏球又稱香球,呈圓球狀,帶有長鏈,球體鏤空並分成上下兩半,兩半球之間以卡榫連接。球體內設有小杯,以承軸掛於中央,無論熏球如何轉動,小杯始終能保持水平,杯內的香品也不會傾倒出來。由於這種精巧的設計,即使把熏球放到被子里也不會傾覆熄滅,所以也稱「被中香爐」,其原理與現代的陀螺儀相同。
7.香插
香插是用於插放線香的帶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數量有各種款式,以適用於長短粗細不同規格的線香。
8.香盤
香盤又稱香台,是焚香用的扁平的承盤,多以木料或金屬製成。
9.香盒
香盒是放置香品的容器,又稱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形狀多為扁平的圓形或方型,材質多為木製,體積大小不等。香盒既用作容器,也是裝飾香案、居室的物品。
10.香夾
香夾用於夾取香品。
11.香箸
香箸即「香筷」,多為銅制。
12.香鏟
香鏟常用來處置香灰,多為銅制。
13.香匙
香匙用於盛取粉末狀或丸狀香品。
14.香囊
香囊用於盛放香粉、乾花等香品,以便於隨身攜帶或掛佩,多為刺綉絲袋,也常把綉袋再放入石、玉、金、銀等材質的鏤空小盒裡。系有絲線,能掛在頸下的也稱為「佩香」。
15.香帚:清理香具上的粉塵,以示敬重;
16.香篆:壓香末為篆紋,循序燃點,篆紋吉祥,香雲繚繞,有祝願祈福之意。古人也用作計時,南宋時杭州城曾盛行香篆;
17.香押:用來整理香灰,使香灰平整或者平滑,常用於隔火熏香中為香灰整理造型使用。一般材質銅質較多,也有銀質。
18.香刀:用來切去香木,便於熏燃。
19.切香盤:用來切香或者鑒賞香品。
20.打火機:熏香打火機由於受各種香爐造型限制,一般多用頭部可彎曲打火機;在隔火熏香中,燃碳用打火機多用噴火式打火機,方便初速燃碳。
養生操作
香道養生的方法根據具體的需要而定,其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於「養生」方面,只要不妨礙這個主要目的,不影響熏香的效果,具體的操作形式可以因人而異。當然,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採用傳統的品香方式相對會比較有文化意味一點,如果你嫌麻煩那也可以選擇線香、盤香來用,比較方便快捷。
這里主要介紹一種傳統的熏香方法——隔火熏香的步驟:
1、將無味香灰放進聞香爐中。對於經常熏香、品香的朋友來說,香灰通常都是一直保留在香爐中的,這也就是所謂的以灰養爐。
2、將聞香爐內的香灰搗松,然後在中央挖出一個碳孔。其大小就按照香碳的尺寸來定,剛剛能夠完全掩埋住香碳為准。
3、將香碳點燃,讓香碳保持完全紅色但是無明火狀態最佳。然後把燃燒的香碳放進碳孔中,用香灰掩蓋住。
4、將周圍的香灰堆積到香碳上方,並拍打嚴實形成火山狀,頂部要平。
5、在香灰頂部做一個通氣的孔以防香碳熄滅,同時還能以此來控制燃燒速度。
6、將香盤放置在頂部平面上。
7、將小片狀的香材或者香粉放到香盤上。保持香材沒有煙霧的狀態,若冒煙,則是溫度太高所致,繼續加厚香碳上方的香灰。
8、在香盤加熱完畢後,香材的香氣則會散發出來。這時可以將香爐托起至胸前來品香。
四大香葯

沉香:在世界所有香料當中,[1] 沉香最為神奇,為眾香之首,集天地氣味一體,散食色慾為一方;被稱為植物中的鑽石;從質量來說都是從古至今的第一位。沉香是一種混合了樹膠、樹脂、揮發油、木材等多種成分的固體凝聚物,體積不同,形狀各異。沉香是瑞香科植物所包含的樹種為基礎,在特定的條件下(受傷害)經多年累積結出的一種香料。主要分布於中國海南、廣東、雲南、廣西,及越南、柬埔寨、寮國、印尼、緬甸、馬來西亞、汶萊、巴布亞等地。天然沉香已極為稀少、珍貴,屬香道文化中香之上品。
檀香:(學名:Santalum album L. )為檀香科植物的心材。常綠小喬木,高6~9米,具寄生根。分布印度、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及印度尼西亞等地。中國台灣亦有栽培。全年可采。採得後切成小段,除去邊材(製造檀香器具時,剩下的碎材,亦可利用)。葯材分黃檀香和白檀香兩種。多呈圓柱形或微扁;挺直,少數微有彎曲,常鋸成長短不等之段,一般長50~100厘米,直徑10~20厘米。表面淡黃棕色,放置日久則顏色較深,外表光滑細致,可見細長的縱裂隙。兩端平截而整齊,截斷面圓形或微扁圓形,具細長裂隙,呈放射狀排列,並可見鋸斷痕跡。質緻密而堅實,極難折斷,碎塊折斷後呈刺狀。具異香,燃燒時更為濃烈,味微若。黃檀香色深,味較濃,白檀香質堅,色稍淡。製造器具後剩餘的碎材,稱為檀香塊,大小形狀,極不規則,表面光滑或稍粗糙,色較深,有時可見年輪,呈波紋狀。縱劈後,斷面紋理整齊,縱直而具細溝,以色黃,質堅而緻密、油性大、香味濃厚者為佳。主產於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用水浸泡,鎊片或劈碎,晾乾。
龍涎香:在西方又稱灰琥珀,是一種外貌陰灰或黑色的固態臘狀可燃物質,鯨消化系統的腸梗阻所產生。龍涎香有其獨特的甘甜土質香味(類似異丙醇的氣味);雖然現在它已經大部分為化學合成物取代,龍涎香和3-甲基吲哚歷史上主要用來當做香水的定香劑,價值很高。2012年8月,英國男孩撿到罕見龍涎香,價值高達4萬英鎊。
麝(shè)香:為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乾燥後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有苦味,可以製成香料,也可以入葯。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外用能鎮痛、消腫。簡稱「麝」。

香道中對香木按照產地和味道做分類。
"六國"是指香木的原產地,分別是伽羅(越南)、羅國(泰國、寮國)、真那賀(馬六甲)、真南蠻(馬來西亞西部)、寸門多羅(印度尼西亞)、佐曾羅(印度東部、緬甸)。五味指的是香木的五種氣味,分別指甘、酸、辛、苦、咸。
伽羅是沉香里的最高等級,產地只在越南。與白檀不同,沉香並不是一種木材。沉香原木生長在密不透風的原始森林中,受外傷後形成樹脂,累積後原木枯萎倒地,埋在土裡經過幾百年的熟成才形成了香氣。沉香的產量極少,貴比黃金。現在連原產地越南也已經絕跡,而日本因為歷史原因積累留存得最多。

『捌』 大明時代的青銅香爐有什麼特點

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真品有自然均勻的磨損,特別是在足底。偽品無磨損或人為打磨。發展到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銅爐依然渾厚,但不及早先的雅緻。時至18世紀,風格開始趨向纖弱,在造型和裝飾上力求變化,有的也雅緻,但總體上渾厚不足。下兩圖是筆者藏品,原倫敦佳士得拍品,31.8厘米高,乾隆款和乾隆時期,紋飾較繁復,珊瑚鑲嵌完整無缺漏。
宣德爐的特色:一是原料多,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二是煉次繁,一般爐料要經四煉,而宣德爐要經十二煉,因此爐質會更加純細,如嬰兒膚。三是閃金光,鎏金或嵌金宣德爐金光閃閃,給人—種不同凡器的感覺。
傳世的宣德爐很少很少,且價格為天文數字,非常昂貴。因此,各朝歷代都紛紛仿製,如今很多仿品充斥市場,無論到哪個舊貨市場或古玩店,均可見到「大明宣德年制」款的宣德爐,然而如果想從這里找到真宣德爐簡直是大海撈針,但事物不是絕對的,河裡總會有魚,也許我們會在某個古董攤上遇到真品,那麼你如何斷定它的真偽?這就需要你掌握一些鑒定知識。其實古玩中最容易鑒別的就是宣德爐,因為真偽之間相差太懸殊了,通常認為不易鑒別的,是因為沒有見過真的宣德爐,一旦見過真的宣德爐,真假優良一目瞭然。
鑒別時,首先要知道真宣德爐選用的是一種風磨銅。反復提煉,同時銅中加入金、銀等貴金屬,這樣,愈燒愈純,金銀等貴金屬便浮於表面,輕輕擦拭,便泛出光澤,所以說銅質非常精細,而作假者不知其內加入金銀等貴金屬,不了解其比例,因此從銅質上能鑒別真偽,須看宣德爐底、足,露銅精者為真,粗劣者為假。

『玖』 清代銅香爐表面黑色是什麼

銅一般有「黑漆古」

它是一種它是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澤,

或者土埋水浸,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射線的穿越,層層積淀,逐漸形成的表面黑皮殼。

『拾』 這個銅香爐是什麼款什麼年代的

這個銅香爐是有很多歷史了估計有上百年或上上千年的歷史估值價在15萬至18萬左右吧恭喜你收藏真品有很大的收藏價值

閱讀全文

與銅香爐油性大是什麼表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61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14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09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35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53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73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42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16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79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18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48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07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63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32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88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03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07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48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43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