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回族的能吃含植物油的東西嗎
伊斯蘭教倡導食用牛羊雞鴨魚等肉,禁戒豬驢騾及凶禽猛獸之肉。飲食方面,以牛、羊為主,禁食豬、馬騾、驢、狗、猛獸肉和自死之物及宿食,以及各類生物之血,禁止喝酒和抽煙(特別是草煙);所以植物油均不受影響,動物油只能選擇牛羊雞鴨魚的油。
『貳』 新疆回族的油香是如何做的
油香有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種,有的地方把油香叫香氣、香香鍋。 各地回族製作油香的方法和用料大同小異,以麵粉、鹽、鹼、植物油為主要原料,具備這幾種原料就可以做出味道鮮美的油香了。也可根據不同的口味或需要而選擇輔料的種類,輔料主要有紅糖、雞蛋、蜂蜜、香豆粉、薄荷葉粉、肉餡等。製作油香時首先要和面、醒面。 回族人和油香面講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也就是說,面和好後,面團要筋道光亮;手上不能沾很多麵粉;面盆里外也要乾乾凈凈。和好的面揪或切成小面團,每個小面團擀成直徑約10厘米,厚約1厘米的餅坯,在擀的過程中一般不需要翻過來擀,變換麵杖的滾動位置擀一面即可。 將油上鍋燒熱,放入擀好的餅坯,待鍋中油香略有變黃後,翻一個個兒,當兩面鼓起焦黃後,即可撈出。炸制過程中的火候不宜過大,油溫太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兩面都發亮」、「爆油炸油香,里生皮焦不發亮」的說法。 回族在炸油香時,一般都要請年長的、有經驗的人來掌鍋。吃油香的時候也有講究,如一些地方的回族在吃油香時,拿在手中面兒要向上,一塊塊兒掰著吃,而不能用口直接咬(據說是聖行)。大部分只需用手撕成兩半兒即可咬著吃。 以麵粉加酵母,用溫開水和好。發酵後的面 用鹼水中和後摻進雞蛋等輔料,在案板上揉好後攤成碗口大小 的圓餅,表面劃二三條刀紋,然後放在鍋內用香油炸熟,色紅松軟,味美醇香。
『叄』 回族油香是啥,為什麼回族人都特別偏愛油香
油香是回族的傳統食品之一,其常見的製作方法是:「先將麵粉加酵母,用溫開水拌和,發酵後再用鹼水中和,再摻進適量的乾麵粉、清油和雞蛋,反復揉壓均勻,切作若干圓形塊面餅,表面壓二三刀紋,放入油鍋內炸熟,待色紅松軟,味美醇香時撈出,即可食用」。分布各地的回族在油香製作的原料上因地而異,其種類便有了南北之別。如「西北回族中有發酵面淡味油香、甜味油香、燙面油香,發酵面油漩子等;泉州、揚州等地的南方回族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然而異中有同,各地的回族史志一再告訴我們,不論是北方回族,還是南方回族,都有吃油香的習俗。一般情況下,「具有共同文化的人,享有共同的飲食行為。」油香習俗既為各地回族共享,那麼其中究竟含有何種文化意蘊?對這些意蘊的揭示,使我們對回族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有何裨益?帶著這些問題使我們對回族油香習俗的具體考察便有了特殊的意義。
『肆』 回民吃什麼油
一般家裡做菜是吃植物油如豆油、菜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欖油
在以前生活不好時也吃羊油和牛油,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後很少有人願意再用這些油炒菜了,因為太膩
『伍』 回族油果子的做法是什麼
回族油果子的做法
1、800克麵粉里加8克酵母,加牛奶,和成光滑的面團,蓋上醒2小時以上;
2、把發酵好的面團再次多揉揉排出空氣,分成2個面團一大一小;
3、把最小的一份面團加1個雞蛋、加白糖60克、紅糖600克,加200克麵粉拌均勻和成光滑的面團;
4、、把大面團再揉揉,再加2個雞蛋、30克菜籽油、食用鹼3克、麵粉500克、加水合成光滑的面團;
6、把醒好的紅糖面團,也擀成那兩份大小一樣的面團;
7、把紅糖面團(就是做餡在中間),放在一個大圓片上面,再加另外一個大圓片;
8、用刀切長條(大約3厘米寬),再切成小斜條大約7厘米長);
9、用手拿起一個斜條,兩頭捏住,擰兩下,成一個糖果子坯;
10、熱鍋涼油,油熱5成成下糖果子坯,小火慢炸;
11、翻面來回炸,炸金黃色撈起瀝油即可。
『陸』 回族吃什麼油
一般家裡做菜是吃植物油如豆油、菜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欖油
在以前生活不好時也吃羊油和牛油,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後很少有人願意再用這些油炒菜了,因為太膩
『柒』 備受很多回族人喜愛的油香,究竟是何物
翻一個個兒,當兩面鼓起焦黃後,即可撈出。炸制過程中的火候不宜過大,油溫太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兩面都發亮」、「爆油炸油香,里生皮焦不發亮」的說法。吃油香的時候也有講究,不能用口直接咬,要用手撕成兩半兒。等面餅浮起後,最好再翻一下面再炸5秒鍾,一塊松軟酥脆的油香就做好了。這種油香的中間是空心的,吃的時候我會把它從中間撕開,把醬牛肉,牛蹄筋,黃瓜絲,胡蘿卜絲等放進去,讓我大快朵頤。
炸時要經常翻面,是我國少數民族人民的傳統食品,土家族苗族稱為油粑粑,逢年過節是家家都要煎炸油香,有的家裡過節紀念亡人,有了紅白喜事,也要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繼俗,除了自己食用以外,還要相互贈送,炸好的油香外皮鬆脆內里松軟密實,面發而不虛泡。做好的油香要先分發給左鄰右舍分享。吃油香要先掰開,大家一起分食,充分體現了回民的分享意識,油香的最佳搭檔是粉湯,滾燙的粉湯配上松軟咸香的油香,在西北寒冷的冬季就是溫暖的家的味道。
『捌』 油香和油性是回民的同一種食品嗎
油香是回族傳統美食之一!尤其是在過眾多節日活喪葬禮儀的時候都會烹制!回族的油香同時又具備信仰的神聖性。一般炸油香都要具備大凈和小凈。
『玖』 邵陽回民香油是什麼油
邵陽市一帶一般都是把油菜籽油稱為香油
『拾』 回民油香意義
油香是回族的傳統的美食,每年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這種比較重要的節日,人們都會做這種油香煎餅。那麼關於回族油香的來歷,回族油香有哪些的特色,這些你都知道嗎?一起和小編來往下看看吧!
油香是地處西北的回族、東鄉、撒拉、保安等民族的傳統食品之一,有些地方稱為「香香鍋」。回族語言中忌稱「油餅」,特別在宗教節日和宗教活動中更加禁忌「油餅」的稱謂。「油香」之於「油餅」,其語言動機並不在於意義的區別,而是選擇民族內部情感溝通的語言方式,出於別同的民族心理。同時,由於宗教與民族飲食往往有不解之緣,故油香習俗是宗教在民族飲食習俗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現。
民族文化
油香的分類與製作
分布各地的回族在油香製作的原料上分為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種。口味上有如「西北回族中有發酵面鹹味油香、淡味油香、甜味油香、燙面油香,發酵面油漩子等;泉州、揚州等地的南方回族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大部分回族聚集區的油香是圓形的,但個別地區有的也不一樣,如四川閬中回族的油香不是圓餅狀,而是圓柱形的,很象杯狀的蛋糕。
油香習俗的特點
(一)不請阿訇不動油鍋。有的地區回族中傳有「不請阿訇不動油鍋」之語。這是由於在回族的命名、割禮、婚姻、喪葬、節日等習俗中,阿訇往往以主持者的身份參與各種儀式。所以,如果哪家准備做油香,必先將阿訇邀請回家念經,然後再動油鍋。
(二)製作時務必清真潔凈。回族人製作油香十分講究,掌鍋人「炸前要洗大、小凈,以保持清真;一般都要年長的,有的人掌鍋,鍋旁要點香,道過『太思米』才下鍋。炸時,忌諱未洗過大凈的人接近鍋頭,為防止未洗大凈的人闖入屋,要在鍋旁放一碗清水,意在清凈」且「油香炸好後,要把面子放在上面」。
(三)食用時掰著吃。炸好的油香,拿在手中,「也要面子向上,順著刀口掰著吃,忌諱一口一口咬著吃」,有的地方可以用手撕成兩半後咬著吃,但忌諱完整的油香直接咬著吃,這也是各地回族吃油香共有的特點。另外寧夏南部山區的回民忌諱邊炸邊吃,要等炸完再吃。
(四)食用時的共食制。據前文所引內容,多處可見回族人以油香分送或饋贈親戚、朋友、鄰合,是較為明顯的共食現象。這在節日習俗中,尤為典型。湖南隆回縣的回族在開齋節時「要做油香送清真寺,給禮拜的人吃」。海南三亞的回族在聖紀節時,「預備大米、麵粉、花生油等做油香。同時宰殺牲畜,招待來清真寺舉行紀念活動的人」。西北回族過法圖麥節時,大家「湊錢湊糧、一起做吃,請人、送人吃,大家盡情吃,直到把肚皮脹圓」。
我們知道,文化在傳播與適應的過程中,某一民族文化成份可能是同步進行的。油香習俗是因回族信奉的伊斯蘭教之傳人而傳人,是因伊斯蘭教被中華文化的接納而融人中華飲食文化之體系的,這同時也說明——只要這些外來因素最後不是反功能的或破壞生態環節的,就有可能被接納。
小結:回族家家戶戶都有油餅,平時的時候自己和家人食用。如果出現一些特殊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家庭有紅白喜事都會選擇贈送炸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