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買的腐竹上面感覺有油,那是什麼油,煮之前要洗掉嗎
最好吃之前進行清洗一下,因為腐竹的生產過程也是很多個步驟的,那些油說不定是生產過程其他東西返橘坦弄上去的。
無論怎漏桐樣最好清洗一下再吃,這是安全的伍槐做法呀!
Ⅱ 解析腐竹油皮生產工藝 油皮和腐竹一樣嗎
解析酒店腐竹油皮生產工藝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健康無公害的食品,安全衛生的食品工藝也成了消費者關心、關注的話題,她們更希望看到食品的加工工序耐渣,流程,看著原料變成食品的全過程,一睹尊容,吃的也更加放心!那接下來,我就帶領著大家,探討一下腐竹油皮的生產工藝是怎麼樣的呢?
腐竹是中國人很喜愛的一種傳統食品,具有濃郁的豆香味,同時還有著其他豆製品所不具備的獨特口感。腐竹色澤黃白,油光透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成分,可葷、素、燒、炒、涼拌、湯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葷、素食者畝空別有風味。
腐竹源自唐代,由於其形狀像竹筍,所以叫腐竹。此外,腐竹還有別名稱圓枝竹、枝竹、豆腐衣、豆筍的。按形狀可分為三種:扁竹(又叫三角形腐竹) ;空心圓支腐竹(分粗細兩種) ;片狀腐竹(分方形單邊腐竹、方形三邊腐竹和圓形單邊腐竹) 。
酒店專用腐竹機的工藝流程:
選豆→浸泡豆→磨漿→煮漿→成型→提取腐竹
酒店腐竹機性能特點:
1. 快速方便:煤氣加熱,不用添加燃料,省人工
2. 傳熱均勻:蒸汽加熱,腐竹起皮快而且起皮均勻。
3. 產量高:1公斤黃豆可產0.5—0.7公斤腐竹。
4. 干凈衛生:煤氣加熱沒有煙味,更不會有飛灰。
酒店專用腐竹油皮機:
① 酒店專用腐竹機專為超市、酒店、食堂等小規模加工量身打造; ② 酒店專用腐竹機可用煤, 柴, 花生殼, 木糠, 谷殼等;
③ 內膽蒸汽式加熱, 腐竹首瞎起皮快而且起皮均勻;
④ 燃燒間可以與生產車間完全分離, 符合QS 標准;
⑤ 腐竹油皮機即可以生產腐竹, 油皮, 還可以加工豆漿, 豆腦;
⑥ 仿手工生產,保持傳統優質豆腐皮的口感和風味。
新研製的酒店專用腐竹機。具有干凈衛生、傳熱均勻、起皮快等優點。酒店專用腐竹機是可當著客戶面動手做的腐竹機,或者提供給客戶自己做。酒店腐竹機是酒店、商用以及創業者的理想機械。
Ⅲ 腐竹跟豆油皮有甚區別啊
腐竹和豆油皮的區別:
一、定義不同
1、腐竹:腐竹又稱腐皮,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客家傳統食品,也是華人地區常見的食物原料,具有濃郁的豆香味。
二、製作方法不同
1、腐竹:工藝流程:選豆、去皮、泡豆、磨漿、甩漿、煮漿、濾漿、提取腐竹、烘乾、包裝。
2、豆油皮:將大豆磨成豆漿,再用細繩往豆漿上層的薄薄一層豆油中一刮,即能獲得一張豆腐皮。再將所得豆腐皮曬干即可。
三、起源不同
1、腐竹:始於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歷史考證,唐代有一位豆腐師傅,來自江西撫州到達高安八景鎮禮巷落腳謀生。從此,就在禮巷製作豆腐,在長年的加工實踐中逐漸發現豆漿上面的油皮,並取之做出了原始的雛形腐竹。
後傳到建城縣,李建成(原系唐太宗長兄,唐高祖李淵長子)封地,後改名為米州,又改名為筠州、瑞州,即高安市,從此以後,錦河兩岸家庭式豆製品作坊生產十分發達。
2、豆油皮:由明代商販江志亮研製而成,距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與蜜橘、泥爐齊名,被譽為「南豐三寶」之一。
豆油皮是貴州省,河南省農村家庭發現生產的一種食材,豆油皮是傳統工藝生產,原料只有優質大豆和水,故其是一類天然美味的綠色食品。
Ⅳ 什麼是腐竹皮
腐竹,即豆腐皮 腐竹是中國人很喜愛的一種傳統食品,具有濃郁的豆香味,同時還有著其他豆製品所不具備的獨特口感。從營養的角度來說,腐竹也有著別的豆製品無法取代的特殊優點。能量配比均衡和一般的豆製品相比,腐竹的營養素密度更高,每100克腐竹含有14克脂肪、25.2克蛋白質、48.5克糖類及其他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腐竹中這三種能量物質的比例非常均衡,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的能量攝入比值較為接近,是一種營養豐富又可以為人體提供均衡能量的優質豆製品。這種食品在運動前後吃,可以迅速補充能量,並提供肌肉生長所需要的蛋白質。 腐竹色澤黃白,油光透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成分,用清水浸泡(夏涼冬溫)3~5小時即可發開。可葷、素、燒、炒、涼拌、湯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葷、素食別有風味。腐竹適於久放,但應放在乾燥通風之處。過伏天的腐竹,要經陽光曬、涼風吹數次即可。 工藝流程 選豆→去皮→泡豆→磨漿→甩漿→煮漿→濾漿→提取腐竹→烘乾→包裝 製作方法 1.選豆去皮。選擇顆粒飽滿的黃豆為宜,篩去灰塵雜質。將選好的黃豆,用脫皮機粉碎去皮,外皮吹凈。去皮是為了保證色澤黃白,提高蛋白利用率和出品率。 2.泡豆。將去皮的黃豆用清水浸泡,根據季節,氣溫決定泡豆時間:春秋泡4~5小時,冬季7~8小時為宜。水和豆的比例為1∶2.5,手捏泡豆鼓漲發硬,不松軟為合適。羨碰 3.磨漿甩漿。用石磨或鋼磨友改磨漿均可,從磨漿到過濾用水為1∶10(1公斤豆子,10公斤水),磨成的漿汁。採用甩干機過濾3次,以手捏豆渣鬆散,無漿水為標准。 4.煮漿濾漿。漿甩干後,由管道流入容器內,用蒸汽吹漿,加熱到100~110℃即可。漿汁煮熟後由管道流入篩床,再進行1次兄告談熟漿過濾,除去雜質,提高質量。 5.提取腐竹。熟漿過濾後流入腐竹鍋內,加熱到60~70℃左右,約10~15分鍾就可起一層油質薄膜(油皮),利用特製小刀將薄膜從中間輕輕劃開,分成兩片,分別提取。提取時用手旋轉成柱形,掛在竹竿上即成腐竹。 6.烘乾包裝。把掛在竹竿上的腐竹送到烘乾房,順序排列起來。烘乾房溫度達50~60℃,經過4~7小時,待腐竹表面呈黃白色、明亮透光即成
Ⅳ 我們常吃的腐竹實際上是什麼做的
腐竹是豆漿的表面那層皮,腐竹是表面凝結的第一層薄皮類似於奶皮子挑出去。然後繼續煮,豆漿表面還會凝結並挑出多層的薄皮甚至絮狀物。這些東西掛起來晾乾就是腐竹。
腐竹有濃郁豆香味,和其他豆製品相比,能散滲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E最高。運動前後吃,可迅速補充能量,並提供肌肉生長所需的蛋白質。
腐竹中含有豐頃禪富蛋白質,營養價值較高;其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含有多種礦物質,補充鈣質,防止因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促進骨骼發育,對小兒、老人的骨骼生長極為有利;還含有豐富的鐵,而且易被人體吸收,對缺鐵性貧血有一定療效。
腐竹又叫油皮、腐衣、油豆腐皮,是將大豆磨漿經過燒煮後,凝結干制而成的一種漢族傳統的豆製品,在我國多處地方都比較常見。
腐竹的製作工藝並不算復雜,就是將鍋內燒煮的豆漿凝結成的皮挑出、捋直,然後從中間黏起,成為雙層的半圓形,經過烘乾而成的。沖乎脊成品豆腐皮皮薄透明,半圓而不破,黃色中略帶有光澤,是一種風味獨特的豆製品。
Ⅵ 腐竹和豆皮有何不同,都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大豆,最早起源於咱們國家,距今已有5000餘年的栽培歷史。在古代的時候,大豆還不叫「大豆」,而是被稱為「菽」,大豆的英文「soybean」就是由此而來。當時的人們把大豆作為主要糧食,並且在其基礎上,研究出了很多大豆製品。如今,大豆製品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無論是用來炒菜,還是當零食,都頗受歡迎。像我們經常吃的豆腐、豆漿、腐竹、豆皮、豆乾、素雞等等,都屬於大豆製品。那今天,懶喵就准備跟大家聊聊其中最常見的兩種豆製品,一起來看看:腐竹和豆皮都有啥區別?
04烹飪做法不同
豆皮常用來炒菜、涮火鍋吃,烹飪時可以先用水泡軟,也可以不用水泡,直接在鍋里加熱即可。腐竹常用來涼拌、炒菜,也可以做甜湯吃,烹飪時必須提前用水泡軟後,才能下鍋烹制。從烹飪做法上看,豆皮烹飪之前可以不用浸泡,常用來炒菜或涮火鍋,腐竹烹飪之前需先泡軟,常用來涼拌或做甜湯等。由上可知,腐竹和豆皮的區別,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分別是製作方法不同、外觀形態不同、口感味道不同、烹飪做法不同。雖說看上去有幾分相似,但豆皮和腐竹可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食物。大家下次在遇到這兩種豆製品時,可別再混淆不清了。
Ⅶ 油皮、腐竹、豆腐皮的區別
一、「挑」成的豆腐皮,也叫「油皮」、「腐竹」、「豆腐衣」;
二、壓製成的豆腐皮,與豆腐近似,但較薄(比油皮則明顯較厚)、稍干,有時還要加鹽,口味與豆腐有區別。
二者雖都叫「豆腐皮」,但形狀、成分、口味、菜餚做法均有較大差別。
Ⅷ 豆油皮、腐竹、豆棍有什麼區別
別的都一樣,就外觀不同。
黃豆打磨成漿燒開後在漿表面上結的一層膜:
1、豆油皮是用2根竹子挑起那層膜來曬干,平鋪晾曬;
2、腐竹就是用一根竹子把那層膜挑起來薅成棍子狀;
3、豆棍是現在東北人新出的產品,是將多張豆油皮疊加在一起晾曬而成。
Ⅸ 油皮、腐竹、豆腐皮的區別
豆腐皮也叫「油皮」、「腐竹」、「豆腐衣」,是漢族傳統豆製品,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有多種名菜。中醫理論認為,豆腐皮性平味甘,有清熱潤肺、止咳消痰、養胃、解毒、止汗等功效。豆腐皮營養豐富,蛋白質、氨基酸含量高,據現代科學測定,還有鐵、鈣、鉬等人體所必需的18種微量元素。兒童食用能提高免疫能力,促進身體和智力的發展。老年人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特別對孕婦產後期間食用既能快速恢復身體健康,又能增加奶水。豆腐皮還有易消化、吸收快的優點。是一種婦、幼、老、弱皆宜的食用佳品。
腐竹又稱腐皮,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客家傳統食品,也是華人地區常見的食物原料,具有濃郁的豆香味,同時還有著其他豆製品所不具備的獨特口感。腐竹色澤黃白,油光透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成分,用清水浸泡(夏涼冬溫)3~5小時即可發開。可葷、素、燒、炒、涼拌、湯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葷、素食別有風味。但是患有腎炎、腎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風患者是不適宜食用腐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