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油皮、腐竹、豆腐皮的區別
豆腐皮也叫「油皮」、「腐竹」、「豆腐衣」,是漢族傳統豆製品,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有多種名菜。中醫理論認為,豆腐皮性平味甘,有清熱潤肺、止咳消痰、養胃、解毒、止汗等功效。豆腐皮營養豐富,蛋白質、氨基酸含量高,據現代科學測定,還有鐵、鈣、鉬等人體所必需的18種微量元素。兒童食用能提高免疫能力,促進身體和智力的發展。老年人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特別對孕婦產後期間食用既能快速恢復身體健康,又能增加奶水。豆腐皮還有易消化、吸收快的優點。是一種婦、幼、老、弱皆宜的食用佳品。
腐竹又稱腐皮,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客家傳統食品,也是華人地區常見的食物原料,具有濃郁的豆香味,同時還有著其他豆製品所不具備的獨特口感。腐竹色澤黃白,油光透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成分,用清水浸泡(夏涼冬溫)3~5小時即可發開。可葷、素、燒、炒、涼拌、湯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葷、素食別有風味。但是患有腎炎、腎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風患者是不適宜食用腐竹的。
② 腐竹.豆腐皮.豆油皮是同樣的東西么
雖然都是皮製品,但多少有些不一樣
一是口感,二是製作方法
腐竹是大豆磨漿燒煮後,凝結干制而成的豆製品。腐竹是從鍋中挑皮、捋直,捲成桿狀,經過烘乾而製成的。腐竹以顏色淺麥黃,有光澤,蜂窩均勻,折之易斷,外形整齊的質佳。腐竹是豆製品的高檔食品,該產品營養價值之高,被人們廣稱為「素中之葷」,備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腐竹由黃豆製成,具有與黃豆相似的營養價值,如黃豆蛋白、膳食纖維及碳水化台物等,對人體非常有益。腐竹的保健功能同豆漿相差無幾,幾乎適合一切人食用。
豆腐皮製作技術
一、豆腐皮製作技術
1.選當年黃豆,揀篩干凈。用粉碎機破碎至脫去豆皮或成2-4瓣。
2.把破碎好的豆子洗兩遍,撈去豆皮,放在25℃水中泡4小時。
3.把豆放人磨漿機或石磨內,邊磨邊加水,0.5公斤黃豆加4公斤水,磨兩遍,不能磨得太細,可用手指捻成小顆粒為宜。
4.用分離機把豆渣和漿分開。分離機內的濾籮為80—90目。在農村,可用磨水豆腐用的豆腐濾布,濾好後煮漿,溫度控制在93t左右。
5.用小木條把2米長、1.5米寬、15厘米高的平底鍋分成6個方格。下裝暖氣道,使鍋底溫度保持在70~90~C,把煮好的豆漿倒人鍋內,3-5分鍾後,格內即可結皮,待皮出現小皺紋時,即可揭皮。依次把每個小方格內的皮揭完。一鍋豆漿可揭10多次,能出4公斤-5公斤豆腐皮。
6.把濕皮掛在烘乾室內,迅速烘乾
豆油皮是看上去亮亮透明的那種
③ 腐竹跟豆油皮有甚區別啊
腐竹和豆油皮的區別:
一、定義不同
1、腐竹:腐竹又稱腐皮,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客家傳統食品,也是華人地區常見的食物原料,具有濃郁的豆香味。
二、製作方法不同
1、腐竹:工藝流程:選豆、去皮、泡豆、磨漿、甩漿、煮漿、濾漿、提取腐竹、烘乾、包裝。
2、豆油皮:將大豆磨成豆漿,再用細繩往豆漿上層的薄薄一層豆油中一刮,即能獲得一張豆腐皮。再將所得豆腐皮曬干即可。
三、起源不同
1、腐竹:始於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歷史考證,唐代有一位豆腐師傅,來自江西撫州到達高安八景鎮禮巷落腳謀生。從此,就在禮巷製作豆腐,在長年的加工實踐中逐漸發現豆漿上面的油皮,並取之做出了原始的雛形腐竹。
後傳到建城縣,李建成(原系唐太宗長兄,唐高祖李淵長子)封地,後改名為米州,又改名為筠州、瑞州,即高安市,從此以後,錦河兩岸家庭式豆製品作坊生產十分發達。
2、豆油皮:由明代商販江志亮研製而成,距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與蜜橘、泥爐齊名,被譽為「南豐三寶」之一。
豆油皮是貴州省,河南省農村家庭發現生產的一種食材,豆油皮是傳統工藝生產,原料只有優質大豆和水,故其是一類天然美味的綠色食品。
④ 豆製品人造肉怎麼吃
豆製品人造肉即大豆蛋白素肉。
素肉做法:
步驟:
1.素肉泡開;
2.捲心菜和素肉切絲;
3.放油炒捲心菜;
4.放入素肉絲一起炒;
5.加入一勺剁椒醬;
6.加適量醬油;
7.加入番茄沙司調味翻勻即可
⑤ 豆腐皮跟腐竹能一起吃嗎
是可以的,因為它們兩個成分還是比較相似的,它們兩個都是豆製品,而且對於我們的身體都是會有很多好處,它們都是可以在一起吃的,而且整體的口感也是不錯的,也可以單獨去結合其他的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