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油性皮膚 > 做半吸收性油性底料用什麼油

做半吸收性油性底料用什麼油

發布時間:2023-05-22 17:26:19

『壹』 關於油畫底子

一,底子性質的區別:
膠粉底子(吸收性底子)由動物膠或合成膠及白色粉料及水製成。
半油性底子(半吸收性底子)也叫乳液底子,由膠粉底子和油混合製成,或用油、膠、水混合成的天然或人工乳液與粉料混合製成。
油性底子(不吸收性底子)是用油調和色粉在膠粉底子或膠底子上塗刷而成。
三種底子吸收性逐級遞減,所謂吸收性,就是對顏料中油的吸收性,這關繫到施彩後色層的厚度,乾燥速度和乾燥後的光澤度。吸收性底子顏料乾燥快,色層厚,乾燥後光澤度差,呈亞光或吸油效果,油性底子上顏料乾燥慢,色層薄,乾燥後光澤度稍好,呈半亞光效果。乳液底子介於二者之間。底子本身從製作程序上來說,麻煩程度逐級增加,製作周期逐級變長。
以上是底子性質差異的原理。
二, 從使用上來看,油性底子適合色層極薄,表面平整的間接畫法作品,適合罩染等技法,風格接近年代比較古早的作品。膠粉底子適合色層厚,表面肌理豐富的直接畫法作品,即興成分強,適合室外寫生,風格貼近印象派前後的作品。乳液底子介於二者之間。
這已經是最簡單明了的解釋了,如果學油畫,還是要對作品的風格和技法的對應關系做到心知肚明的,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技法,不能盲目亂做試驗。
最後,挑一些你的具體問題回答:
①乳膠和明膠的區別,乳膠是人工合成膠,是聚乙烯醇,水溶,乾燥後遇水仍可溶解。明膠屬於天然動物膠,是從牛奶或動物皮中提煉出來的,是一種膠體,和乳膠性質完全不同,它遇冷水只膨脹不溶解,要加熱到60℃左右才融化成膠液,冷卻後會凝凍,乾燥後結膜,乾燥後不溶於冷水,只溶於熱水。而且明膠粘性和柔韌性遠強過乳膠,在膠層比乳膠薄得多的情況下可以達到乳膠的效果,而且結膜性強,做油畫底膠可以更好地彌補紡織物間隙,防止漏底料。用它刷底,開裂危險系數低於乳膠。兔皮膠好於明膠,魚鰾膠又好於兔皮膠,但是這兩種都很貴,後者尤其是天價,在國外也多用於博物館古畫修復,用來畫習作有點太浪費。
②,膠底子也吸油,如果你覺得不吸油,是因為你膠塗太厚了,那是錯誤操作方法,會剝落的。任何底子都要控制有度,千萬不能太厚。膠底子多半用於畫小稿或者小風景寫生之類,不是主流做法。
③,膠粉底子中粉的含量會影響吸油,粉太多吸油會很嚴重,這也是因為粉太多的情況下底料層必然過厚,不僅會吸油,還容易開裂剝落,所以千萬不能讓粉過多,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系技法工作室提供的一個標准配方是鋅白一份加大白粉一份加乳膠半份加水酌情(根據塗刷技法決定),但這個配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因為各地乳膠濃度是不同的,我國院校習慣用立德粉做底,和鋅白化學性質也不同,要自己慢慢掌握,每次做的時候要有心記錄。
④油底子的作用,提供一個中間色做底色,這樣繪畫過程是亮部逐漸提亮,暗部逐漸壓暗,完成後色層效果豐富渾厚,自然柔和,而且提供一個不吸收性底子,可以使色層盡量薄和透明,突出油畫顏料透光的特性,是最能突出油畫特點的技法。油畫的特性就在於油媒介乾燥後結膜呈透明狀態保持厚度,色粉懸浮於媒介中,光線透過色層再反射出來,呈現出豐富的光學效果,而且油媒介可以保持色粉的色彩純度,看起來比水性顏料鮮艷。印象派及之後的一些作品作於膠粉底子上,多呈現亞光不透明的色層效果,色層也很厚,覆蓋取代了透疊,其實更接近水粉的效果,我國美術教學長期習慣以水粉畫作為色彩入門訓練,這就導致了我國學生學習油畫時比較容易接納印象派及之後的技法,而很難理解和學會正宗的傳統西方油畫技法。
⑤前頭說過了。
⑥色層亮度,油畫的特性是透明度,而不是亮度,表面光澤不是主要應該考慮的因素,吸油效果之所以令人不快,是因為它會使顏色明度降低,純度下降,看起來污濁。真正的油畫色層本身從來不是亮的,乾燥後都是亞光效果或半亞光效果(亞光不是吸油,不是無光和污濁,訓練你的眼睛去分辨吧),即便是透明畫法畫完,表面也不是鋥亮的,如果鋥亮,就是油大了,會出現一層肥膩的賊光,一樣顯得很低俗。國外博物館里的古畫表面常常看起來很光亮,那是上光油保護層的作用,油畫完成半年後,用達瑪光油等保護層薄薄罩在畫面上,可以起到隔絕空氣中的水分和灰塵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色層,也能提供統一的光澤度,這種亮和色層本身發亮是有本質區別的,好的油畫作品色層一定要避免油過多造成的賊光。間接畫法一定要做層間銜接,否則筆感會粘澀,繪畫者此時會不自覺地在顏料中多加油以潤滑筆感,這樣就容易造成賊光。
另外,油畫顏料干後不會變色(相對於水粉顏料干後變粉而言)這是一個在我國學生中非常流行的誤區,油畫顏料當然會變色,時間久了會變化變暗,就算是剛畫完,第二天來看都會變暗變灰,亞麻油不是玻璃,當然會變色,所以畫的時候必須有意識將顏色明度和純度提高一點,這個度是需要長期訓練眼力培養出來的,看見什麼顏色調什麼顏色,畫出來必然會灰暗,想當然地亂用鮮艷顏色,又會使顏色顯得簡單粗魯,所以需要長期修煉色彩修養。
銜接劑不是為了發粘,唉,國內的顏料商都賣了些什麼東西給你們?銜接劑的作用是恢復已乾燥色層的表面濕潤,以潤滑筆感並更好的結合下一層顏料,防止色層間留下微小的孔隙增加日後剝落風險。最常用的銜接劑應該含有少量日曬稠油,少量酒精和大量松節油,用前需要搖勻混合成乳狀,酒精和松節油可微微溶解下層顏料的表面,提供一個新鮮的顏料表層,使得接著畫上去的色層和它完美銜接,但是一定要控制用量,過多噴塗會過分溶解舊色層,毀掉畫作。
會發粘的銜接劑是含有達瑪樹脂的,這種銜接劑並不常用,一種常用的做法是畫海景,為了表現水面波光粼粼的效果,在沒有提高光的海面色層上噴塗粘性的銜接劑,然後用軟筆蘸少量亮色再銜接層表面拖動,因為粘澀而自然出現筆頭的跳動,形成薄厚自然變化的色層,模擬水波效果。

『貳』 怎麼做油畫底子,為什麼畫油畫要做底子

油畫中的有色底是怎樣製作的

首先,要弄清楚有色底子的性質和來由。油畫底子從性質上分為吸收性底子,半吸收性底子,不吸收性底子。前者多為膠粉底子,比較吸油,多用於現當代油畫,不吸收性底子為油性底子,顏料塗上去不會出現吸油的情況,多見於古代油畫。有色底子是屬於油性不吸收底子的。

有色底子的顏色:從應用來看,有色底子主要分為暖灰底子(主流)、冷灰底子和土紅底子(這種底子用的人其實很少)。
暖灰的顏色特有所指,油畫裝飾畫,是一種介於水泥和瓦楞紙之間的顏色,是偏黃的灰,暖灰的製作在古代包含鉛白、黑、生褐、生赭這幾種顏料,現代則由鈦白代替了鉛白,這以上幾種顏色中鉛白、鈦白、生褐、生赭都屬於乾燥速度較快的顏料,適於做底子,但中國國產顏料符合這個技術標準的一樣也沒有,含油量都嚴重超標,還摻入過多慢干劑,做出來的底子質量會差。
冷灰底子:黑加白得到的灰色,古代也是用鉛白,現代用鈦白代替,但說實話鉛白有著不可替代的厚重感和反光性質,鈦白還是弱一些,當然別的白就更差了。
土紅底子:就是土紅顏色。

有色底子的製作方法:用以上配方中的油畫顏料調和出適量的需要的顏色,之後摻入適量松節油,適當減少顏料粘稠度,用刮刀或寬刷子覆蓋在已經加工好的膠粉底子上,底子一定要盡量薄,以不露底色為宜,也要平整均勻,是一項需要實踐經驗的工作。另外,關於顏料里的油,即便是國外的好顏料,很多畫家在用之前都會用吸油紙,先把顏料擠在上邊,放置一兩天,盡量將顏料里多餘的油吸收出來再調制有色底子,國產顏料則更是必須加以處理。

有色底子的作用:有色底子在古代油畫技法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並非僅僅為了提供不吸收性而存在,它的顏色的作用更為突出。在作畫時,油畫無框畫,畫家會從中間調子開始設色,古典油畫,這部分顏色一般是物體表面純度較高,較接近固有色的部分,明度與有色底子比較接近,畫上去不會有任何刺眼生硬或明度反差強烈的感覺,非常柔和舒適,之後才會逐漸分析並將暗部明度降低,亮部提亮,因為有灰色的底子,所以提亮過程中會用比較多的層次和飽滿的顏色來覆蓋它,同樣,暗部則可以用薄而透明的顏色罩上去,自然形成古畫亮部厚暗部薄的效果,不會像畫在白底子上那麼刺目或寡氣,暗部也不會發死。
當然,暖色底子和冷色底子及土紅底子的色彩傾向不同,畫出來的畫也完全不同,畢竟油畫顏料是有透明度的顏色,要充分體現它這一特性才是油畫,才具有油畫的審美價值。
國內很多人畫油畫都和做蛋糕一樣盲目追求厚,也完全體會不出油畫和水粉的真正差別,畫出來都是死顏色,如果是那種技法的話,根本就用不著有色底子,也最好別用油性底子,會剝落的。www.89yh.com

油質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油質底子的歷史最為悠久,也最為普及,它主要用於畫布,但也適用於木板等。油質底子基本上由膠底和油料層兩部分組成。傳統的底料為動物皮膠(多為兔皮),底塗料為油性塗料(亞麻仁油15克+松節油15克+鉛白25克)。製作方法是:將皮膠兌水加熱熔化,趁膠液溫熱時塗於畫布,涼干後再塗上白色油質底塗料。底塗料中的油要盡可能少才能保證隨後的著色層牢固。塗一層底塗料,畫布就能使用,但若需要較平滑的表面,畫布就要抹平,所以底塗料要塗二至三遍。作好油質底子的畫布需放置數月才能使用,且時間越長越好,最理想的時間為半年。

油質底子屬於弱吸收性底子,表面細膩,彈性強,耐撞擊,耐潮濕。缺點是缺乏滲透性,沒有膠質底子著色力強,年久會失去彈性,色層因脆化而龜裂,甚至脫落。另外油質底子易變黃。

自合成膠產生之後,現代畫家多用白乳膠作底膠。作法是:將乳膠加水稀釋後在畫布上塗二至三遍,再用乳膠加少量的水,加立德粉(還可以在裡面加上調色油),攪拌均勻後塗或刮於畫布上。待干後,用油畫顏料(通常用白,也可以加少許群青、土紅等調成灰色)薄薄地刷上一層即可。

半油底

半油性底子的最後一層底料是半油半膠的塗層。油和膠的調和其實就是一種乳狀調和劑!
(蛋黃 純牛奶 白乳膠 甲基纖維素。。。。)所謂的乳狀調和劑也是一個泛指,但在這里是不含達瑪脂的乳劑。可以是水包油也可以是油包水。這種底子的最大特點就是從基底上避免了吸油現象的發生!

一 畫布選擇 什麼樣的畫布畫什麼樣的畫。
1 帆布 ----- 因為棉的縮水率較亞麻大但是較為厚實,適合做小型張的畫。處理起來簡單,易用!(對於市場來說小幅畫用帆布比亞麻布更讓人接受)。
2 細紋 中粗紋亞麻布 使用范圍較廣,畫印象或中長期的油畫均可!
3 粗紋亞麻布 適合畫那些大筆觸大面積,顏料堆積較厚的長期的畫!

二 優點 特徵
1 油畫吸油時顏料變的象「土」一樣臟,晦暗。如果使用的是灰色系列色更是雪上加霜--象幅破爛一樣!嘻嘻!半油性性底子製作得當基本上可以杜絕吸油的發生!
2 製作簡單 材料簡單 使用范圍廣 安全性高
3 底子柔軟----- 存儲 拆卷 顏料堆積等不會因為底子脆而產生裂痕。
4 施色容易 比較適合一次性畫法。(個人認為一次性畫法還是使用有色底子較好,因為顏料無論堆積再厚,若干年皂化以後仍然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會透出底層色而顯示出立體色!)

三 製作 刮好前兩遍底料以後可以准備乳劑底料。
1 粉狀底料(鈦白粉) + 油性乳劑 。
2 油彩(白色或者其他顏料 也可以是調和色)+乳劑----- 建議使用。
A 油包水乳劑 ----- 找一個乾燥的廣口容器,要帶蓋子。 油 + 乳劑 搖勻以後備用。
B 水包油乳劑。 水 + 油 搖 + 乳劑。備用!特點是容易沉澱,其稀薄的特徵適合那些需要精緻紋路的畫布,且隨用隨調。

a 有色底子 可以是純色也可以是各種調和灰色,(曾經見到一位首師大的同行用水粉做底色----- 讓我目瞪口呆)。 A油包水乳劑 + 適當油彩 + 松節油(稀釋顏料用)使勁搖勻然後加水再搖。靜置半天以後呈濃乳狀,用刮刀在畫布上刮一遍。其特點是底子含油較多!最後加水越多搖了以後越稠! B水包油乳劑 + 油彩搖勻 + 水搖勻。然後刮塗畫布。水越加的多越稀薄,易沉澱!

b 如果不想用純色或者稍嫌調配色過灰,可以刮一遍純色以後在刮一遍白色,形成的灰調子也相當誘人。掌握種做法需要考慮到底層色和表層色的關系。

『叄』 求油畫的油質底畫布製作過程

看看吧,下面是油性底子和半油性底子的做法,應該對你有幫助。

油質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油質底子的歷史最為悠久,也最為普及,它主要用於畫布,但也適用於木板等。油質底子基本上由膠底和油料層兩部分組成。傳統的底料為動物皮膠(多為兔皮),底塗料為油性塗料(亞麻仁油15克+松節油15克+鉛白25克)。製作方法是:將皮膠兌水加熱熔化,趁膠液溫熱時塗於畫布,涼干後再塗上白色油質底塗料。底塗料中的油要盡可能少才能保證隨後的著色層牢固。塗一層底塗料,畫布就能使用,但若需要較平滑的表面,畫布就要抹平,所以底塗料要塗二至三遍。作亂鬧好油質底子的畫布需放置數月才能使用,且時間越長越好,最理想的時間為半年。

油質底子屬於弱吸收性底子,表面細膩,彈性強,耐撞擊,耐潮濕。缺點是缺乏滲透性,沒有膠質底子著色力強,年久會失去彈性,色層因脆化而龜裂,甚至脫落。另外油質底子易變黃。

自猜尺合成膠產生之後,現代畫家多用白乳膠作底膠。作法是:將乳膠加水稀釋後在畫布上塗二至三遍,再用乳膠加少量的水,加立德粉(還可以在裡面加上調色油),攪拌均勻後塗或刮於畫布上。待干後,用油畫顏料(通常用白,也可以加少許群青、土紅等調成灰色)薄薄地刷上一層即可。

半油底

半油性底子的最後一層底料是半油半膠的塗層。油和膠的調和其實就是一種乳狀調和劑!
(蛋黃 純牛奶 白乳膠 甲基纖維素。。。。)所謂的乳狀調和劑也是一個泛指,但在這里是不含達瑪脂的乳劑。可以是水包油也可以是油包水。這種底子的最大特點就是從基底上避免了吸油現象的發生!

一 畫布選擇 什麼樣的畫布畫什麼樣的畫。
1 帆布 ----- 因為棉的縮水率較亞麻大但是較為厚實,適合做小型張的畫。處理起來簡單,易用!(對於市場來說小幅畫用帆布比亞麻布更讓人接受)。
2 細紋 中粗紋亞麻布 使用范圍較廣,畫印象或中長期的油畫均可!
3 粗紋亞麻布 適合畫那些大筆觸大面積,顏料堆積較厚的長期的畫!

二 優點 特徵
1 油畫吸油時顏料變的象「土」一樣臟,晦暗。如果使用的是灰色系列色更是雪上加霜--象幅破爛一樣!嘻嘻!半油性性底子製作得當基本上可以杜絕吸油的發生!
2 製作簡單 材料簡單 使用范圍廣 安全性高
3 底子柔軟----- 存儲 拆卷 顏料堆積等不會因為底子脆而產生裂痕。
4 施色容易 比較適合一次性畫法。(個人認為一次性畫法還是使用有色底子較好,因為顏料無論堆積再厚,若干年皂化以後仍然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會透出底層色而顯示出立體色!)

三 製作 刮好前兩遍底料以後可以准備乳劑底料。
1 粉狀底料(鈦白粉) + 油性乳劑 。
2 油彩(白色或者其他顏料 也可以是調和色)+乳劑----- 建議使用。
A 油包水乳劑 ----- 找一個乾燥的廣口容器,要帶蓋子。 油 + 乳劑 搖勻以後備用。
B 水包油乳劑。 水 + 油 搖 + 乳劑。備用!特點是容易沉澱,其稀薄的特徵適合那些需要精緻紋路的畫布,且隨用隨調。

a 有色底子 可以是純色也可以是各種調和灰色,(曾經見到一位首師大的同行用水粉做底色----- 讓我目瞪口呆)。 A油包水乳劑 + 適當油彩 + 松節油(稀釋顏料用)嘩兆罩使勁搖勻然後加水再搖。靜置半天以後呈濃乳狀,用刮刀在畫布上刮一遍。其特點是底子含油較多!最後加水越多搖了以後越稠! B水包油乳劑 + 油彩搖勻 + 水搖勻。然後刮塗畫布。水越加的多越稀薄,易沉澱!

b 如果不想用純色或者稍嫌調配色過灰,可以刮一遍純色以後在刮一遍白色,形成的灰調子也相當誘人。掌握種做法需要考慮到底層色和表層色的關系。

c 畫布最初用膠不同對半油底子的影響主要區別在骨膠和白乳膠!骨膠很少有人用這里不談。

四 使用注意 因為是含油的底子,所以從開始就要注意肥蓋瘦的原則。

五 例: 1 份油 + 2 份白乳膠搖勻備用。然後擠進所需油彩勻。再加1 份水搖勻以後靜置半天以後使用!

最後建議你使用長刮刀刮,因為刷子會沾上很多顏料,一是浪費二是難以清洗!

『肆』 油性生料帶使用的是什麼油

硅油。油性生料鍵升帶使用的是禪亮高硅油。油性生料其所生產的油性生料帶產品,密閉性更好,更耐高低溫,絕緣賀尺性強,對所纏繞關鍵有較好的防銹功能。

『伍』 關於油畫底子的製作想請教幾個問題

1、油底在接觸傳統透明畫法,也就是「間接畫法「時遇到過,它是做在膠底上的,我們使用的替代方法是棕色油畫底料摻某種核桃油,我試過,做出信者消來比較糟糕。作用我理解為使畫布不透光。關於吸油不吸油,光憑經驗來講,我覺得是不吸油的,因為底料的油已經飽和。我認為這么做底,自己一定要心裡有數,常常默念」肥蓋瘦「,且注意耐心等干。麻煩。我覺得,現在畫畫中心不應該放在這個上面了。

2、半吸油?我的理解是不同油性的使用。有些事情還是自己在製作中體會吧。。

3、膠底!膠底的作用是填平畫布的,現在就用乳膠加立德粉加水吧,通常是一比一比一的比例,多點,少點,效果不同。以前使用兔皮滑知膠,哎呦,嫌歷既然你都問啥是膠底了,還是以後吧。

4、底料很坑爹,多少我這么認為。但省事兒啊,你可以把這種底料理解為一種」水「底。用這個一定要等干啊,否則急於求成的畫,畫會開裂,所以建議薄層多塗。當然習作就另當別論。開心就好。

5、膠底。。。膠底等於水底。

做底大概就這么幾個規則,個人總結:肥蓋瘦,油蓋水,薄塗多層,耐心等干,注意觀察,積累經驗,自己的才是好的。。

最後自己做底的話,請內襯買結實的,否則收干之後變形會很厲害。

『陸』 求助,做油畫底子的復粉是什麼粉用白乳膠,鈦白粉,立德粉,水做油畫底子,比例是多少

古典油畫的底子類型

古典油畫無論在木板或畫布上作畫,都需要進行塗刷底子,底子使用的材料有粘結材料和填充材料兩類。根據不同的材料,古典油畫有八種制拿碰底方法。
(1)膠底。古代大師常使用動物膠,如骨膠、兔膠等。最好的是羊皮紙膠,可用清水浸泡、加熱熔化。
(2)白堊底子。白堊(碳酸鈣)粉、鋅白粉、膠溶液各一份混合而成。
(3)半白堊底子。白堊粉、膠溶液各一份混合。再加入半份熟亞麻籽油,使用這種底料之前,先用7%的水膠塗底層。
(4)酪素底子。自古代有美術記載起,畫家就使用酪素。酪素是一種易碎而柔軟的物質,作底子時需要用水稀釋,並溶入少量碳酸銨。
(5)雞蛋底子。雞蛋黃能增加底子的柔軟性。蛋黃底作為最後塗層使用時,可以產生最好的結果。蛋清蛋黃都可以作白堊底子的添加劑。
(6)石膏底子。石膏(硫酸鈣)也稱輕晶石。通常在木板上作底子使用。具有異常的明度,製法與白堊底子方法相同。
(7)油性底子。跟製作半白堊底子一樣,只是增加了油的含量(兩份熟亞麻籽油)。
(8)有色底子。在已完成的白堊、半白堊和油底子上,根據畫家的需要,薄塗各種透明色來製作色底子。魯本斯曾把木炭、白顏料、結合劑混合後塗在石膏底子上做成銀灰底子。

做油畫底子的材料有哪些?
(1)膠類
用於製作畫布底子的膠類有:動物膠(骨膠、皮膠等)、植物性樹脂乳膠、白乳膠等合成膠。
(2)油類
用於製作油質畫布底子的油類有:松節油、亞麻仁油、上光油等媒介劑。
(3)支承材料
軟支承材料:純亞麻布、半亞麻布、棉布帆布等。
硬支承材料:木板、膠合板、纖維板、紙板、金屬板等。
(4)填充材料
大白粉,又稱白堊粉、西班牙白、巴黎白、白土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市場上出售的大白粉為60%碳酸鈣與40%碳酸鎂的混合物。做底料時只能與膠結合,若與油結合會變成油膩子。可用大理石粉替代大白粉。
鉛白粉(碳酸鉛):中國古稱官粉、胡粉。古代歐洲畫家多用它製作底子或白顏料。因有毒,現代畫家已很少使用。
石膏粉(硫酸鈣):做底子多用天然的水合地石膏或熟石膏。比白堊密實、明亮,但柔韌性差。在木板等硬質支承材料上做石膏底子效果更佳。
鈦白粉(二氧化鈦):有較強的覆蓋性,常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立德粉(硫化鋅與碳酸鋇):學名為鋅鋇白。有的材料專家不主張單獨使用立德粉,可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5)GESSO成品底塗料
「GESSO」義大利語意是灰泥或熟石膏,是成品底塗料,可直接塗於綳好的畫布上。傳統的GESSO由兔皮膠、大白粉與白顏料(鈦白或鋅白)混合而成。現代合成膠(丙烯類)與填充材料合成的丙烯GESSO,既可以用於丙烯畫,也可以用於油畫。它幹得快、不開裂,操作簡便。市場上出售的成品底塗料有白色、土紅色和銀灰色。
(6)輔助材料
甘油式蜂蜜:添加少許能增加粘合劑的彈性。
明礬:一公斤膠液中加入10克明礬,能防潮。
甲醛:用4%的甲醛溶液噴塗畫布的兩面,能防腐、防蟲、抗濕。

纖唯有色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製作有色繪畫底子大概在哥特時代就有了。用紅玄武岩土製作紅色畫布,從16世紀一直流行到19世紀庫爾貝時代。有的在膠質底子上加塗含油與樹脂的顏色隔離層,有的油質底子在塗最後一層時加入吸收性強的紅土顏料。這樣做不僅能減弱油質底子的油膩感,有利於色層速干,更主要的是有利於畫家對畫面整體色調的把握。
魯本斯曾把硬木炭、白顏料和結合劑(可能是膠)混合在一起用海綿迅速塗於白石膏底子上,產生一種帶紋理的銀灰色層,使隨後的著色層呈現輕松、愉快而又充滿活力的效果。

下面介紹兩種有色底子的製作方法:
(1)在白堊底子上,用丙烯顏料加松節油和少量調色油塗於白色底層上,所用丙烯顏料根據畫家需要自己配製,常用的有白、褐、赭、土色等。
(2)在油質或半油質底子上,用調色油加速干劑加少許鐵紅粉(氧化鐵)毀敏培薄塗一層或隨意塗一遍,保留刷痕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有素描稿的底子上用松節油調油畫顏料薄薄塗一層與最後色調相反的色層。比如天空是藍色的,可先薄塗一層土紅色。

有色底子必須是在白色底層上用薄塗罩染的方法製作。目的是為了保證畫面色彩的透明性。無論隨後的著色層有多厚,底色都會對畫面產生影響。
(1)白色底子能夠最大限度地表現顏色的豐富性,在白色底子上,色彩顯得明確而肯定。各種顏色在白色底子上很難恰當地有機結合,只能靠彼此相調和產生的灰色來調節,所以在白色底子上作畫需要豐富的灰色。在用色上,冷暖對比要恰如其分,也要避免著色過於濃艷。白色底子適合透明畫法和半透明畫法,運用這種技法可以產生多種「視覺灰色」,這種視覺灰色曾被古代大師倫勃朗、凡·代克等畫家採用。這種灰色比調出來的灰色具有更加誘人的魅力。
(2)灰色底子有泥土氣息,常被許多畫家採用,它對人體膚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灰色底能使各種色彩產生和諧、統一的效果。銀灰色底子介於白色與灰色之間,具有兩種底色的共有特性。灰綠色底能減弱暖色,土紅、赭石色底能使藍綠色調減弱而使色彩趨於和諧。用色與底色形成的冷暖對比可獲得極其微妙的效果。現在許多畫家利用亞麻布原色——淺棕、褐色作底色,減少了做底色的麻煩,方便實用,但僅適用於細亞麻布和中密度亞麻布。粗紋理亞麻布需要填充材料(立德粉、大白粉等)填充布紋孔。
(3)在深色底子上作畫會使畫面產生暗淡的效果。一切淺顏色都會變暗,所以使用深色底子時要考慮到這一變化。深色底多為暖色,比如褐色、鐵紅色等。畫家一般不用黑色底子,但象牙黑加白色的底子常被採用。

膠質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膠質底子的製作,用料與程序都較簡單造價底,所需時間短,著色牢固,柔韌性強,最適於表現性較強的厚塗畫法。膠底畫布是現代畫家寫生與創作的理想材料,它不僅適於油畫,也適合坦培拉、蠟畫、丙烯以及其它混合媒介繪畫。曾風行於古典透明油畫技法時代,後來又被印象派畫家所採用。
膠質底子的缺點是不抗潮,在潮濕的環境下,畫布易鬆弛;不具備石膏底子那鮮明、耐久的白色;不及純油底子有彈性。
古代歐洲畫家採用動物皮膠(兔皮、羊皮、鹿皮等)。皮膠須用冷水浸泡,然後加熱溶解。動物膠液的濃度可根據加水的多少來調整,用於作底的膠液一般採用45~80克動物膠加一升水。

乳膠底子的做法
乳膠有植物樹脂乳膠和合成樹脂乳膠兩類。以水作溶劑,干後膠膜有彈性且透明,是製作畫布底子的合格材料。目前商店出售的白乳膠屬合成樹脂乳膠——乙烯膠。最適宜作繪畫材料的白乳膠為聚醋酸乙烯乳液,這種膠濃度高,干後膠膜光亮,透明度高,有韌性,不開裂。
乳膠的質量對於畫布底子至關重要。膠底干後,用手在畫布背面按一下,若有開裂聲,說明乳膠質量不好。購買乳膠時,應打開盒蓋察看其濃度,濃度越高越好,兌水的乳膠不易保存。若盒蓋的邊緣有干透的乳膠皮,檢查其透明度和柔韌性,堅硬易斷者不能使用。

使用乳膠做底子的常見方法有:
(1)若畫幅較小,用刮刀將未兌水的乳膠在畫布上刮兩遍即可使用。或者先用兌水的膠液刷一遍,略干後再刮一遍純乳膠。
(2)先用兌水較多的稀薄膠液塗第一遍,干後多加膠少兌水(以能在畫布上拖動刷子為准)塗第二遍。塗第三遍之前用細砂紙將布面打磨一遍,清除掉凸起的線頭。這樣塗刷四五遍即可。反復塗刷膠液是為了減少畫布的鬆弛度。但用膠不能過多,只要確認布孔全都填充為准。用膠過多會影響畫布著色。
(3)粗紋理畫布不能單純刮膠,必須在塗刷第二遍膠液時加入大白粉或立德粉,水、膠、粉的比例約等量。用同等比例的膠粉液刷第三遍。其間用砂紙對表面稍作修整。最後用稀釋過的膠再塗一至二遍。無論粗紋理畫布、中密度畫布還是細紋理畫布,都可以用上述方法來做白色底子。在做白色底子時,專業畫家習慣於將大白粉與鈦白粉按等量混合使用。因為大白粉易於畫布吸收(填孔),鈦白粉能提高明度。

塗膠液的工具一般為寬板刷,上下或左右刷到邊,不要用力過大。除板刷外,畫家常使用刮板(裝修工具)來刮膠。刮板有塑料和金屬二種,在塗膠粉混合底料時,使用不同的工具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刮出來的底子較平滑,而刷更能體現畫布的紋理特質。

為了長久保存,一般認為綳裝在內框上的畫布四周應塗上膠液。但膠干後,四周的畫布會粘在木框上,不利於拆卸,因此不主張在四周刷膠。

克勞德·依維爾教授曾來我國傳授古典繪畫技法,他採用古典繪畫大師的制底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刮膠底。先用砂紙或浮石將綳緊的畫布稍作修整,然後塗上兔皮膠(膠和水的比例為7~10∶100)。將膠片敲碎,然後在涼水裡浸泡5~6個小時,使其發漲,再用隔水燉的方法使其熔解。或者先用少許涼水浸泡,待其發漲變軟再注入熱水攪拌至完全溶解,在膠液尚溫時(約17℃左右)便可往畫布上塗刮,刮膠時畫布要平放,先倒上膠液,用一把大刮刀將膠液刮到畫布上。在整張畫布都刮到膠液後,趁其未乾透時將線頭和小結除去或壓平。

第二步:塗紅底色。用黃色氧化鉛(一氧化鉛)煮過的核桃油研磨赭紅色粉(氧化鐵紅)至適當的稠厚度,在塗過膠的畫布上,用刮刀將顏料刮上去,涼干後再用浮石打磨一遍,使畫布表面平滑均勻。

第三步:塗灰色底。用一份核桃油加一份亞麻油,研磨鉛白粉和炭黑色粉。用硬毛刷把研成的淡灰色薄塗於畫布上。黑白色粉比例隨意。灰底塗得要盡量薄,那樣畫布底子不易裂。不能只塗刷一次,以免紅色底浮現出來,也不能蓋住麻布的布紋。可先用刮刀刮一層灰底色,干透後再用硬豬鬃毛筆塗第二層,然後用獾毛筆將筆痕抹掉。可稍添些土紅顏料而成為淡灰紅色。

半油性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半油性底子又稱半吸收性底子,這種底子通常是用乳劑塗料刷制,故又稱乳劑底子或坦培拉底子。有用動物膠、乳膠、乾酪素膠或蛋黃為乳化劑的多種做法。

(1)使用動物膠的傳統做法:用7∶100膠和水混合溶液刷一層膠底,乾燥後用一份大白粉或石膏粉,加上等量的鋅白,再加上等量的膠水溶液充分攪拌,然後加入熟亞麻仁油,其加入量是大白粉量的1/2至1/3。這樣調成的底塗料流動且又粘稠,在塗過膠的畫布上塗刷一至三遍即可使用。

(2)使用乳膠的做法:用刮刀將現成的乳膠均勻地刮到綳緊的畫布上,如果是兌水的乳液要多刷幾遍。待干後用砂紙輕輕打磨,再用丙烯顏料(多用白色)加松節油和少量調色油塗於畫布。或者在乳膠底層上用白油畫色、立德粉、乳膠混合而成的底塗料塗或刮於畫布上。

(3)乾酪素膠底子:
①乾酪素膠液的調制:乾酪素50克+溫水125毫升+15克碳酸銨。注意:先用溫水攪拌乾酪素,同時用極少量的水溶解碳酸銨,並把溶解的碳酸銨倒入攪拌中的乾酪素液中。待乾酪素充分溶解之後再加入125毫升溫水攪拌成漿糊狀,然後,加入3克氯化鈉(防腐),同樣先用水溶解,再倒入膠液里攪勻。
②取合成乾酪素膠液1份+水1~3份刷第一層膠底。
③待第一層干後,再刷塗料劑即成。
塗料劑的配製:1份大白粉+1份鈦白或鋅白粉+1份水+1份乾酪素膠液,再取熟亞麻仁油半份滴入數滴氨水後震盪成乳狀,然後使二者攪拌混合在一起即可使用。

(4)雞蛋底子:在膠液中打入蛋黃或全蛋,然後慢慢滴入一些亞麻仁油,用攪拌法或震盪法形成「水包油」的粘稠乳液。白粉與水預先調成漿狀,再與含油乳液攪合一起(可加一些蜂蜜),在塗過稀膠的畫底上塗二至三層即可。膠液從前多用精製的骨膠或鰾膠,今天可以用乳膠、纖維素膠和107膠等。

目前國內美術商店出售的油畫布,其性質多屬於半吸油性畫布。半吸油性畫布的特性介於膠底與油質底子之間。

『柒』 油畫底子的結構原理

底料必須刷, 底料起到彌補畫布縫隙與增加顏料附著力的作用 。沒有底料的畫布 ,油畫顏料不能很好的附著在畫布上 。容易出現開裂剝落的現象。還有「吸油」現象 ,底子適當的吸油是正常現象 ,不是壞事 相反是好事不吸油不就就等於沒有刷底料 在膠底上直接畫了嗎,所以適當的吸油會增加顏料的附著力。還有,一般油畫吸油的現象不單是底子造成的,絕大部分的吸油現象來源於顏料層。尤其在未乾透的顏料層上覆蓋新的顏料,這樣就會出現嚴重的吸油問題。解決的方法有兩種 1是等顏料干透再畫2就是分層次作畫,等每一層干透後給畫中間上光,(用1:3的達瑪樹脂光油潤飾)

『捌』 火鍋底料是用什麼油做的,

火鍋底料的炒制(以5份鍋底料計)
原料:菜油2500克 牛油1500克 郫縣豆瓣1500克 干辣椒250克 生薑100克 大蒜200克 大蔥300克 冰糖150克 醪糟汁500克 八角100克 三奈50克 桂皮50克 小茴50克 草果25克 紫草25克 香葉10克 香草10克 公丁香5克
製法:
1�菜油先煉熟;牛油切成小塊;郫縣豆瓣剁細;干辣椒入沸水鍋中煮約2分鍾後,撈出絞成茸,即成糍粑辣椒;生薑拍破;大蒜去皮剝成瓣;大蔥挽結;冰糖敲碎;八角、三奈、桂皮掰成小塊;草果拍破。
2�炒鍋置中火上,炙鍋後倒入菜油燒熱,放入牛油熬化,投入生薑、蒜瓣、蔥結爆香,接著下入郫縣豆瓣和糍粑辣椒,轉用小火慢慢炒約1~1�5小時,至豆瓣水氣炒干、香氣四溢且辣椒微微發白時,揀出鍋中蔥結不用。
3�隨即下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草果、紫草、香葉、香草、公丁香等,繼續用小火炒約15~20分鍾,至鍋中香料色澤變深時,下入冰糖、醪糟汁,用小火慢慢熬至醪糟汁中的水分完全蒸發,這時將鍋端離火口,加蓋焐至鍋中原料冷卻,即成火鍋底

二、火鍋湯料的調制
原料:豬棒子骨1500克 牛棒子骨1500克 雞爪骨500克 生薑50克 大蔥150克 料酒100克 雞精150克 味精75克 炒好的火鍋底料�全部 干辣椒750克 花椒75克 菜油適量
製法:
1�豬棒子骨、牛棒子骨洗凈後敲破;雞爪骨洗凈;生薑拍破;大汪配蔥挽結。
2�先將豬棒子骨、牛棒子骨、雞爪骨入沸水鍋中焯一水,撈出放入清水鍋中,加入生薑、大蔥、料酒,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熬至湯色乳白,打去料渣不用,即得鮮湯。
3�將火鍋底料平均分為5份,分別裝入5口火鍋中,再往鍋中分別摻入鮮湯�每口火鍋摻湯約2500克,接著調入雞精、味精,另將干辣椒、花椒投入炒鍋內加菜油炒香,隨後分別撒入5口火鍋中�每口火鍋撒干辣椒150克、花椒25克,這時就可將火鍋端上桌,待燒沸數分鍾後,即可動手涮燙各種原料了。
三、操作時的一些相關問題
1�告陵做在火鍋底料的炒制過程中一定要用小火,這樣一是可避免將原料炒煳,二是可使原料內部的香味和色素等充分滲出。
2�炒制過程中還要用手勺或鍋鏟不停地翻動,以使原料受熱均勻並避免粘鍋。
3�火鍋底料中加入的郫縣豆瓣主要用於提味,而糍粑辣椒則主要用於提色,不過兩者均要慢慢炒干水氣,這樣才能使其味道和色素充分地溶於油中。
4�火鍋底料中加入冰糖可以起到「亮」湯汁的作用。而加入醪糟汁,則為的是促使豆瓣和辣椒中的辣味、香料中的香味充分滲出並溶入油中。此外,加入醪糟汁還可起到調和諸味並除去某些香料中苦澀味的作用。
5�火鍋底料中加入香料無疑是為了增香�其中加入的紫草是襪衡為了增加紅色,但香料的用量不可過大,否則會產生苦澀味。同時,所加香料的種類也不宜過多,以加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等常用香料為主,再加入少量其它香料輔助即可。注意,通常火鍋底料中所加入的香料要比調制鹵水時所加入的香料為少。
6�在調制火鍋湯料時,如果口味要求不是太辣,那麼其中的干辣椒便不用直接入炒鍋用油炒香,而是先入沸水鍋中焯一水後�以減其辣味,再撈出撒入火鍋中。
7�火鍋底料大批量的炒制方法和小批量的炒制方法有一定差異。小批量的炒制一般要將其中的香料打成粉末,並減少其用量,同時還要適當地縮短香料的炒制時間。
8�火鍋底料炒制好以後,面上都浮有一層油。我們可將這層油打出一部分作為老油,以備下次炒制時作「母油」使用,因為這樣做可使火鍋底料的香味更加濃郁醇厚答案補充 樓主很特別哦,底料都自己做,買也能買到好的哩答案補充 當然了,我家的都這么吃也很好吃的呢答案補充 有那種鮮香型的哦,還有海鮮味的,我家裡也都不吃辣的的,再買點川崎的醬配著更好吃哦`~

『玖』 油畫油性底子怎麼做啊

油畫布有幾種處理情況
1:生坯亞麻布:這種布只是從織機拿出的布,硬緊,毛糙。市面上較多。但遇水遇濕則收縮10%以如卜上。干後有鬆弛。給畫家帶來不少麻煩,只好憑經驗綳布。有的畫家過水/有的畫家噴水。所謂干綳/濕綳.

2:處理後的專業畫布:尺寸穩定了,大力綳緊,麻布不會鬆弛。毛頭粒節缺旦少,布面干凈光潔.

3:塗底膠(透明清膠)的油畫布:畫家只需打百底/有色底即可。好處是綳布渣扮穗等操作方便,更美觀.

4:塗白底(鈦白/立德粉顏料)油畫布:畫家可直接做畫。最好可先用砂紙拉一遍,再用筆刷去除表面吸附沾染的灰塵雜物,使表面渙然一新,黏附力更好。


成品框一般使用綿麻畫布甚至更差的稀薄棉網布做的。
最好要學會認識畫布的材質,品質

『拾』 弱吸收油畫底料怎麼用,可以做出凹凸感

做這中肌理效果,方法有幾種,1。常用的是用石膏粉或立德粉加明膠或白乳膠調和好後,先在布上按預定的需要做好層次肌理的底子,等幹了後就可以畫了。
2。凹凸肌理可以 直接用油畫顏料 厚塗法做出肌理效果
3。再就是用塑形膏了 可以打在塗了幾遍膠的畫布上 也可以打在底料上 幹了之後在上面覆蓋顏色 工具的話 很靈活的 比如畫刀但是我覺得不用拘泥在固定的工具上 哪怕是用牙簽打 只要能達到你要的畫面效果就是好的。
油畫底子從性質上分為吸收性底子,半吸收性底子,不吸收性底子。前者多為膠粉底子,比較吸油,多用於現當代油畫,不吸收性底子為油性底子,顏料塗上去不會出現吸油的情況,多見於古代油畫。有色底子是屬於油性不吸收底子的。

閱讀全文

與做半吸收性油性底料用什麼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83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909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40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72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79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00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71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239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17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56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80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41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688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69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23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39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42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75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82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