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炒菜要什麼油
1、花生油——最適合炒菜的油
壓榨生產的花生油香氣濃郁,其中維生素E和胡蘿卜素等營養成分保存較多。含鋅量是色拉油、菜籽油、豆油的許多倍,所以食用花生油特別適宜於大眾補鋅。
食用建議:適合一般炒菜,如烘烤、久煮、煸炒。盡量還是避免高溫油煎和油炸。
注意事項:花生油分為壓榨產品和溶劑浸提產品,前者更香,購買時,最好挑選大品牌、等級高的產品,這是因為,花生容易被黃麴黴毒素污染,且這種毒素容易溶於油脂,劣質花生油存在這方面風險。
2、葵花籽油——不飽和脂肪酸最高
葵花籽油富含一種我們人體的必須脂肪酸——亞油酸,經過機體復雜的加工轉化為花生四希酸,是調節生理機能,促進生長發育的前列腺素的必要組成成分。葵花籽油不添加抗氧化劑,所以適合烹炒煎炸各種烹飪方式。
3、大豆油——燉煮菜較合適 不適合炒菜
大豆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油酸51.7%、油酸22.4%、亞麻酸6.7%和棕櫚酸11.1%,由於亞油酸含量豐富,屬於高亞油酸型植物油,並富含維生素E。
注意事項:有實驗對常見的4種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產生的油煙濃度和組成進行了研究。產生油煙濃度排名為: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
研究結果表明,在相同的烹調條件下,大豆油產生油煙的濃度及有害物種類和總濃度都明顯高於其他3種食用油,因此建議家庭在高溫烹調時盡量避免選擇大豆油。
4、玉米油——富含維生素E
玉米油的優勢是其中維生素E的含量高於普通植物油,還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質,對皮膚和抗衰老比較有益。
食用建議:可以用於炒菜,也適合用於涼拌菜。
5、菜籽油——可以日常炒菜
菜籽油就是我們俗稱的菜油,又叫香菜油。菜籽油中膽固醇含量極少,一般含有一定的種子磷脂,對血管、神經、大腦的發育十分重要。人體對菜籽油的吸收率高達99%,可調節血壓、血糖、血脂,增強免疫力。
注意事項:
1. 部分菜籽油中含有相對較高的芥酸,影響其營養價值。因此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菜籽油,並多燒一段時間,讓部分芥酸揮發掉。
2. 菜籽油開瓶後要盡快食用,放置過久,其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破壞,產生對人體不利的物質。
好在菜籽油中還有豐富的維生素E,能增強抗氧化作用,使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免受氧化變質。但還是建議盡量買小瓶裝,買後盡快吃完。
㈡ 炒菜用什麼油比較好
花生油、豆油和菜籽油。
炒菜時如果想少產生油煙,可以使用一級油。因為,炒菜時溫度驟然升高,如果用精煉程度低的油炒菜,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油煙。
一級油經過幾度壓榨,冒煙點高,不容易出油煙。在一級油中,又以花生油、豆油和菜籽油等比較適宜炒菜。需要提醒那些慣於使用豆油炒菜的人,如果不喜歡豆油的豆腥味,就去買一級豆油,因為它精煉程度高,在加工過程中就能完全脫掉豆腥。
(2)菜油性什麼擴展閱讀
在涼拌菜時,橄欖油和芝麻油是不錯的選擇。橄欖油中微量物質屬多酚類,在高溫環境下容易被破壞,會降低其營養特性。
此外,橄欖油還富含油酸等單不飽和脂肪酸,加熱到冒煙後容易變成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因此,用橄欖油涼拌菜更能保持其營養。而芝麻油也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而不適於加熱。同時,芝麻油用於涼拌能為人體提供芝麻木酚素,它具有抗氧化功能,可清除體內自由基。
熱鍋涼油主要適用於滑制菜餚,為防止干燒鍋的危險,可先將鍋內倒入少許油一起燒至八九成熱時,將油倒出。然後再放入適量涼油,燒至三四成熱時,先進行滑油,再進行滑炒或煸炒,如滑炒裡脊絲,清炒蝦仁等。
做奶湯的時候也適用,如奶湯三鮮等。「熱鍋涼油」法烹制的菜餚鬆散爽脆,質嫩不綿,還能起到不粘鍋、防止菜餚破碎的作用。
㈢ 菜籽油是由哪種植物的籽壓榨出來的食用油
菜籽油是由油菜的種子榨制而成。菜籽油就是我們俗稱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芸苔油、香油、芥花油,是用油菜籽榨出來的一種食用油。是我國主要食用油之一, 主產於長江流域及西南、西北等地,產量居世界首位。
中國經過近10年努力,使傳統的劣質高芥酸菜籽油變革成了在大宗植物油中營養品質最好的低芥酸菜籽油,到2010年我國油菜雙低率達到了90%以上。
菜籽油食用指南
1、油脂有一定的保質期,放置時間太久的油不要食用。
2、因為有一些「青氣味」,所以不適合直接用於涼拌菜。
3、高溫加熱後的油應避免反復使用。
4、優質菜籽油不飽和脂肪酸中的油酸含量僅次於橄欖油,平均含量在61%左右。專家認為,由於國外糧商強力推薦,城鄉居民食用油消費存在不少誤區。因此,應讓老百姓更多地了解菜籽油的營養特點,並積極倡導菜籽油消費。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菜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