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耳朵會有很多耳屎
耳洞裡面的耳屎是由於耳內分泌的耵聆引起的,一些人的耳屎多而且發硬這都是正常的。自己不要用東西去挖,包括手指.這樣很容易損傷耳道皮膚,引起外耳道炎症,甚至弄破鼓膜,引起中耳炎。
建議:以用濕布將外耳道擦拭乾凈.用乾的棉棒插入耳朵不超過1厘米處,輕輕稍作旋轉,即可吸干水分和清除穢物,必要時可以去醫院耳鼻喉科由醫生幫助取出比較好。
/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3947fd2201f3d7ca7bcbd556"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3947fd2201f3d7ca7bcbd55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wowtcgdb.com/pic_21a4462309f790523947fd2201f3d7ca7bcbd556"/>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耵聹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時藉助咀嚼、張口等運動,耵聹多自行排出。若耵聹逐漸凝聚成團,阻塞於外耳道內,即稱耵聹栓塞。
⑵ 什麼是油耳
油耳一般指耵聹。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耵聹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
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時藉助咀嚼、張口等運動,耵聹多自行排出。若耵聹逐漸凝聚成團,阻塞於外耳道內,即稱耵聹栓塞。
油耳那是基因決定的,所分泌的耵聹液(耳屎)是人體耵聹腺產生的一種油脂分泌物,其味苦,呈黃褐色,存在於耳內。耵聹在耳道起著屏障的作用,如果缺乏耵聹,一旦猛烈的聲波迎面而來,直沖耳道,鼓膜就會受到損害,甚至破裂,使人的聽力減退,甚至喪失。
此外,耵聹常駐耳道,是耳朵的忠誠衛士,它的油質能捕獲入侵的灰塵、細菌或小飛蟲。所以無需要治療,形成栓塞影響聽力的時候才要找醫生處理,平時可以用棉簽蘸白醋擦拭耳道清理。
/iknow-pic.cdn.bcebos.com/03087bf40ad162d99be6f91d1fdfa9ec8a13cda3"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3087bf40ad162d99be6f91d1fdfa9ec8a13cda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wowtcgdb.com/pic_03087bf40ad162d99be6f91d1fdfa9ec8a13cda3"/>
(2)為什麼有油性比較粘稠的耳屎擴展閱讀:
耳道分泌物多數人是乾燥成鱗屑狀,略呈淡黃色的痂塊,叫干型耵聹。少數人分泌物始終呈油狀或糊狀粘稠的、顏色為深褐色的物質。
「油耳」的發生與人種和民族有關,有人統計,蝦夷族佔100%,白人和高加索人佔90%,蒙古人為20%,日本人在20%以下,而我國漢族的發生率最低,在5~7%。
「油耳」無自覺症狀,但常有腋臭。這油耳和腋臭雖然發生在不同的部位,可是,它們的關系卻如同一對「胞兄弟」,是由遺傳規律所引起的。
「油耳」不傳染別人,但是油脂樣物質若堆積過多,堵塞外耳道,影響聲波傳入,則可引起聽力減退、耳鳴和耳部不適感,稱為耵聹栓塞,此時需要治療。
可以用棉簽蘸3%雙氧水、7%酒精、4%硼酸酒精(任選一種),輕輕卷擦外耳道分泌物。卷擦過程不可將棉簽探入耳道過深,以0.5~1公分為宜,當心擦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如已形成耵聹栓塞,應及時請醫務人員取出。
⑶ 為什麼有的人的耳垢是油的,而有的人卻是乾的呢
耳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事沒事,我們總喜歡去掏一掏。今天我們來討論的就是這個常見的「人體垃圾」耳屎。耳屎,是一種由耳道分泌的淡黃色或者橙色的分泌物,其中還可能混有灰塵和皮屑組織,在醫學上被稱為「耵聹」。
還有一些朋友會採用耳道清潔液來除去耳屎,但其中可能含有甘油、過氧化氫,會造成耳痛以及聽力困難等症狀。在你使用耳道清潔液的時候,用注射器先輕輕噴到耳道中,傾斜頭部,讓液體慢慢流出,這樣循環幾次,可以保證清潔的效果。
⑷ 戴耳機總是有耳屎
首先入耳式耳機的確是很容易傷害耳朵的,有人專門做過這方面的研究,結果發現同一音量下,入耳式耳機比其他傳統的耳機要高5.5分貝左右,這意味著在相同的時間內佩戴入耳式耳機,耳朵受到的刺激更大,不注意音量和佩戴時間的話,很容易給聽力造成損傷,並出現耳鳴,聽力下降,頭暈等症狀,其次入耳式耳機更容易滋生細菌,佩戴入耳式耳機需要插入耳道內,耳機都在耳朵里不通風,而內溫度升高很容易滋生細菌。有實驗表明,在佩戴了一個小時後,入耳式耳機內的細菌,繁殖了將近五倍,耳塞式耳機只繁殖了三倍,而且大多數人很少會去清潔耳機,雖然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如果身體抵抗力下降,這些細菌就會趁虛而入,通過耳道進入人體,危害我們的健康,當然,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個度,入耳式耳機能夠流行,也有它的優勢,只要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歌的時間控制在一個小時內,並且定期給耳機消毒,基本上是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的。但是長期戴耳機還是會引起耳朵內的細菌滋生,引起耳朵不舒服,我們就會去掏耳朵,那麼耳朵到地能不能隨便掏呢?當然可以,但是不可以經常掏,或者讓別人來掏,因為你在掏,咱們也不是孫悟空,也掏不出什麼金箍棒來,而且掏耳朵也並不能讓你耳根清凈,一不小心還會導致鼓膜損傷,讓你進入安靜的世界,所以小棉簽掏耳朵,是超級不正確的做法!用棉簽掏耳朵,有時候呢,會把耳屎推到深處,會影響鼓膜,如果外耳道在進水,發炎最終導致,損傷聽力,從此你的世界就只有靜靜了,所以掏耳朵,這種極端享受的行為要不得!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而是這種物質的存在,是有其價值的,不要因為其叫做耳屎,而認為是人體的廢棄物,其實呢,它還有一個學名,叫耵聹,小的碎片可以通過咀嚼活動,而自行排出耳道,另外,還可以通過外耳道皮膚,從里往外生長的生長方式,而帶出體外。而有的人耳屎會很油,其實這是正常情況,正常的耳屎分為兩種,一種是乾性的,一種是油性的,油性的耳屎是由於耳屎裡面油脂成分比較多,通常這個人皮膚比較白,跟遺傳有關系,那麼我們的乾性和油性耳屎,當然也和遺傳有必不可少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