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油耳
油耳一般指耵聹。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耵聹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
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時藉助咀嚼、張口等運動,耵聹多自行排出。若耵聹逐漸凝聚成團,阻塞於外耳道內,即稱耵聹栓塞。
油耳那是基因決定的,所分泌的耵聹液(耳屎)是人體耵聹腺產生的一種油脂分泌物,其味苦,呈黃褐色,存在於耳內。耵聹在耳道起著屏障的作用,如果缺乏耵聹,一旦猛烈的聲波迎面而來,直沖耳道,鼓膜就會受到損害,甚至破裂,使人的聽力減退,甚至喪失。
此外,耵聹常駐耳道,是耳朵的忠誠衛士,它的油質能捕獲入侵的灰塵、細菌或小飛蟲。所以無需要治療,形成栓塞影響聽力的時候才要找醫生處理,平時可以用棉簽蘸白醋擦拭耳道清理。
/iknow-pic.cdn.bcebos.com/03087bf40ad162d99be6f91d1fdfa9ec8a13cda3"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3087bf40ad162d99be6f91d1fdfa9ec8a13cda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3087bf40ad162d99be6f91d1fdfa9ec8a13cda3"/>
(1)什麼叫油性耳擴展閱讀:
耳道分泌物多數人是乾燥成鱗屑狀,略呈淡黃色的痂塊,叫干型耵聹。少數人分泌物始終呈油狀或糊狀粘稠的、顏色為深褐色的物質。
「油耳」的發生與人種和民族有關,有人統計,蝦夷族佔100%,白人和高加索人佔90%,蒙古人為20%,日本人在20%以下,而我國漢族的發生率最低,在5~7%。
「油耳」無自覺症狀,但常有腋臭。這油耳和腋臭雖然發生在不同的部位,可是,它們的關系卻如同一對「胞兄弟」,是由遺傳規律所引起的。
「油耳」不傳染別人,但是油脂樣物質若堆積過多,堵塞外耳道,影響聲波傳入,則可引起聽力減退、耳鳴和耳部不適感,稱為耵聹栓塞,此時需要治療。
可以用棉簽蘸3%雙氧水、7%酒精、4%硼酸酒精(任選一種),輕輕卷擦外耳道分泌物。卷擦過程不可將棉簽探入耳道過深,以0.5~1公分為宜,當心擦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如已形成耵聹栓塞,應及時請醫務人員取出。
㈡ 油性的耳垢適合佩戴助聽器嗎
油耳朵」又名濕耵聹、濕耳朵、軟耵聹、油狀耵聹等。只是有的人耵聹腺和皮脂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黃色、油性粘稠物質,在尚未乾燥後就已積滿在外道眼裡,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團,這些統稱為軟耳屎,俗稱「油耳」,醫學上叫油性 愛可聲耵聹。
注意防止出聲口堵塞,只要你清潔耳道、助聽器,及時更換耵聹擋板,「油耳朵」完全不影響助聽器的使用效果
㈢ 怎麼判斷油耳朵跟干耳朵
根據耳屎來分辨,干耳的耳屎是片狀的,油耳是糊狀的。
㈣ 耳朵里感覺油油的是怎麼回事
一般說來,人耳朵中的耵聹腺體會分泌出屑體,即耳屎。如果一個人在分泌這些物質時,也會排出一些呈棕黃色的油性的粘稠物質,而這些粘稠物質通常未乾燥前就堆積在耳道中,有些甚至會流出耳朵外,那麼,就說這個人是油耳,醫學上也叫油性耵聹。
㈤ 油耳是什麼
就是耳朵屬於油性的,耳朵有沙耳 油耳之分。 油的當然就是油油的 沙的就是比較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