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油耳朵
油耳朵指油性耵聹。耵聹是耳道里上皮脫屑,加上皮膚下面分泌的油脂樣的東西和進去的灰塵、臟東西,結成耳屎。皮膚有乾性皮膚、油性皮膚,對油性皮膚的人,出的耳屎容易是油性的。有的是稀耳屎,還有些油脂多和臟東西容易結成硬塊,容易導致耵聹栓塞。
所以,對於油耳朵不嚴重的病人,可以用棉簽擦拭,不建議深到耳道清理,容易把耳道皮膚損傷或者損傷到鼓膜。如果難清理最好到耳鼻喉門診,讓醫生藉助一定器械,負壓吸出。嚴重、結成硬塊、堵的時間較長的耵聹,還需要滴葯水,比如碳酸氫鈉葯水軟化之後再清理。
B. 有的人耳屎很乾,有些人耳屎很濕這是什麼原因
如果我們耳朵裡面有耳屎的話會讓耳朵癢癢的,於是就會用挖耳朵的工具來去摳它。摳出來之後的耳屎就是我們耳朵裡面產生出來的分泌物,而這種分泌物和耳朵裡面的皮屑混在一起就會成為耳屎。耳屎對耳朵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同時我們的體質也有乾性和油性之分,因此耳屎也分為乾性和油性。
耳屎對於耳朵起到了保護的作用。而因為人類的體質不同所以耳垢會分為乾性和油性兩種。乾性的耳垢會通過我們日常張口的動作會自行的排出;但是油性耳垢則不可以,所以需要我們定時的清理,讓耳朵保持干凈的狀態,以免時間長了感染內耳引發炎症。在我們挖耳朵的時間要小心輕柔,不要過度的用力,以免傷害耳朵的皮膚和鼓膜。
C. 耳朵里老是感覺油油的是怎麼回事
耳朵裡面油油的考慮是油性的耵聹引起。這和每個人的體質有關系,耳朵裡面進水尤其明顯。如果外耳道完全堵了,有悶塞感的話,影響聽力下降,可以去醫院耳鼻咽喉科在視頻耳內鏡用吸引器吸出來。也可以用生理海鹽水外耳道沖洗。平時洗頭洗澡,盡量不要進水,自己盡量不要去掏。如果有明顯疼痛的話,可以用消炎的滴耳液,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
杏林普康
提示:本內容不能代替面診,如有不適請盡快就醫
耳朵總是油油的是怎麼回事
朱麗明副主任醫師耳鼻喉科
錦州市中心醫院
三甲
00:00
01:08
耳朵總是油油的,可能與下列的因素有關系:
1.皮脂腺的分泌情況。耳朵的耳廓表面的皮膚,或者是耳道內的皮膚黏膜上的皮脂腺,如果存在分泌旺盛的情況,就會導致大量的油脂析出。
2.如果日常生活中長時間待在溫度過高,或者是過於潮濕的環境內,也可能加速耳道內的油脂分泌。
3.患者如果患有化膿性的中耳炎、化膿性乳突炎等疾病。因為炎症感染而導致耳道內出現了膿性的分泌物,也可能會讓患者感覺到耳朵內有油性的感覺。
D. 耳朵里有黃色的黏黏東西是什麼
是中耳炎,我得過的。這種病很煩人,經常反復發作。耳朵是否發堵,聽不見聲音?到醫院讓大夫用一特製的小勾將耳朵里的膿掏出來,再上葯、吃消炎葯就能好。但會反復發作。我去了多次多個醫院都沒徹底治好。我先生看我實在是難受,就跑到市場看一個游醫治病,觀察多日覺得還可以,就叫我去。我也是半信半疑,但因久病不治而大...膽一次。那個游醫先在我耳朵里上了幾滴類似香油的葯,幾分鍾後耳朵開始有響聲,5分鍾後他用一個小勾從我耳朵里掏出了一個棗核大小的贓物,都化膿了。掏出後效果奇佳,那叫一個舒服。隨後我又吃了點消炎葯,現在已近4年了,一直沒犯病。總之,要將耳朵里的臟東西掏出去才能除根。希望有幫助!
E. 耳垢(耳屎)乾性濕性中性怎麼區別
有以下區別:
形態不同: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耵聹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
平時藉助咀嚼、張口等運動,耵聹多自行排出。若耵聹逐漸凝聚成團,阻塞於外耳道內,即稱耵聹栓塞。
(5)油性耳屎和膿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耳垢揭示出來的健康信息:
1、耳垢含水且呈綠色。通常情況下,汗液會進入耳朵,與耳垢混合在一起。如果不是汗液,綠色潮濕耳垢可能表明發炎了。
2、氣味強烈。慢性中耳炎的一個症狀就是耳朵中流出帶有強烈臭味的分泌物。它還會影響到平衡感,產生耳鳴,此時要立即去看耳鼻喉科醫生。
3、有滲出物。可能是外耳道膽脂瘤,它是梗塞於外耳道骨段含有膽固酵結晶的脫落上皮團塊。這種黏性物質會以稀稀拉拉的凝塊方式排出耳道。耳朵疼痛或感到有壓力也是膽脂瘤的不適症狀。
4、片狀耳垢。有這種耳垢的人並不是生病了,而是年歲變老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耳垢會變成薄片狀,而不是像花生醬那樣黏厚。不要為此驚慌,在老齡化進程中,腺體通常會變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耵聹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耳垢中隱藏的疾病信息
F. 油耳是怎麼回事
「油耳」又名濕型耵聹、濕耳朵、軟耵聹、油狀耵聹等。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又分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約長3公分,在其外1/3的耳道皮膚上長著細毛,並含有皮脂腺。皮脂腺是正常的分泌腺。它排泄油狀皮脂,有潤滑皮膚和對外來異物,如昆蟲等有粘著作用。耳道分泌物多數人是乾燥成鱗屑狀,略呈淡黃色的痂塊,叫干型耵聹。少數人分泌物始終呈油狀或糊狀粘稠的、顏色為深褐色的物質。「油耳」的發生與人種和民族有關,有人統計,蝦夷族佔100%,白人和高加索人佔90%,蒙古人為20%,日本人在20%以下,而我國漢族的發生率最低,在5~7%。
「油耳」無自覺症狀,但常有腋臭。這油耳和腋臭雖然發生在不同的部位,可是,它們的關系卻如同一對「胞兄弟」,是由遺傳規律所引起的。「油耳」不傳染別人,但是油脂樣物質若堆積過多,堵塞外耳道,影響聲波傳入,則可引起聽力減退、耳鳴和耳部不適感,稱為耵聹栓塞,此時需要治療。
有「油耳」怎麼辦?可以用棉簽蘸3%雙氧水、7%酒精、4%硼酸酒精(任選一種),輕輕卷擦外耳道分泌物。卷擦過程不可將棉簽探入耳道過深,以0.5~1公分為宜,當心擦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如已形成耵聹栓塞,應及時請醫務人員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