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油製作工藝
香油製作工藝如下:
一、選料炒籽。
選成熟飽滿、干濕適中的新芝麻,先用簸箕清除各種雜質,也可用清水漂洗除去漂浮的雜質和沉底的泥沙,然後堆悶起來,使其均勻吃水。炒芝麻時,先用急火加熱,當快熟時,漸減火勢,並加快攪動,促進煙和水氣的放出。芝麻呈黃褐色時,迅速取出,攤開降溫,並簸去炒焦的碎末渣滓。
二、細磨芝麻。
將炒酥揀凈的芝麻趁熱放在石碾上反復碾磙或小磨上細磨。當把芝麻碾磨至稠糊料漿時檢查細度,用拇指、食指捻開料漿,不留殘渣,越細越好。然後把料漿攬在盆子里,放進盛有開水的鍋里用文火加熱。
三、對漿攪拌。
經過磨料操作
,加入開水攪拌,就能把料漿中的油代替出來。必須用90度以上的開水,加水量一般是芝麻重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分三四次加入,逐次減少加水量,每次加水後均要攪拌。油漿底部漸呈蜂窩狀,大部分油即浮出。最後酌量加水定漿,攪速放慢,半小時後將油撇出。
四、震動分油
。料漿加水攪拌後,大部分油從油漿中分離出來,可用麵杖或葫蘆類物體在油渣漿中上下震盪,促進渣漿中的小油滴結團浮出。連續震動撇油三次。震動分油時應保持溫度在八九十度,以減少油的粘度。撇出的香油,若不帶漿渣就不要過濾,即為清香透明的小磨香油。
⑵ 如何加工香油
小磨香油水代法生產工藝流程
一、水代法生產原理 水代法在油脂製取中是較為特殊的一種方法,其原理與壓榨法、浸出法均不相同。 此法是利用油料中非油成分對水和油的親和力的不同,以及油水之間的密度差,經過一系列工藝過程,將油脂和親水性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分開。芝麻種子的細胞中除含有油分外,還含有蛋白質、磷脂等,它們相互結合成膠狀物,經過炒籽,使可溶性蛋白質變性,成為不可溶性蛋白質。當加水於炒熟磨細的芝麻醬中時,經過適當的攪動,水逐步滲入到芝麻醬之中,油脂就被代替出來。
(4)揚煙 出鍋的芝麻要立即散熱,降低溫度,揚去煙塵、焦末和碎皮。焦末和碎皮在後續工藝中會影 響油和渣的分離,降低出油率。出鍋芝麻如不及時揚煙降溫,可能產生焦味,影響香油的氣味和色澤。
(5)磨醬 1、將炒酥吹凈的芝麻用石磨或金剛砂輪磨漿機磨成芝麻醬。 芝麻醬磨得愈細愈好。把芝麻醬點在拇指指甲上,用嘴把它輕輕吹開,以指甲上不留明顯的小顆粒為合格。磨醬時添料要勻,嚴禁空磨,隨炒
2、隨磨,熟芝麻的溫度應保持在65-75℃,溫度過低易回潮,磨不細。
3、石磨轉速以每分鍾30轉為宜,石磨的磨紋很細,磨幾批芝麻後就需要鑿磨1次。 磨醬的作用:炒籽後,內部油脂聚集,處於容易提取的狀態(油脂粘度也降低了),經磨細後形成漿狀。由於芝麻含油量較高,出油較多,此漿狀物是固體粒子和油組成的懸浮液,比較穩定,固體物和油很難通過靜置而自行分離。因此,必須藉助於水,使固體粒子吸收水分,增加密度而自行分離。 磨醬要求愈細愈好,這有兩個目的:一是使油料細胞充分破裂,以便盡量取出油脂;二是在對漿攪油時使水分均勻地滲入芝麻醬內部,油脂被完全取代。
(6)兌漿攪油 用人力或離心泵將芝麻醬泵入攪油鍋中,芝麻醬溫度不能低於40℃,分4次加入相當於芝麻醬重80%-100%的沸水。
1、第一次加總用水量的60%,攪拌40-50分鍾,轉速30轉/分。 攪拌開始時芝麻醬很快變稠,難以翻動,除機械攪拌外,需用人力幫助攪拌,否則容易結塊,吃水不勻。攪拌時溫度不低於70℃。到後來,稠度逐漸變小,油、水、渣三者混合均勻,40分鍾後有微小顆粒出現,外麵包有極微量的油。
2、第二次加總用水量的20%,攪拌40-50分鍾,仍需人力助拌,溫度約為60℃。此時顆粒逐漸變大,外部的油增多,部分油開始浮出。
3、第三次約加總水量的15%,,仍需人力助拌約15分鍾。 這時油大部分浮到表面,底部漿成蜂窩狀,流動困難,溫度保持在50℃左右。
4、最後一次加水(俗稱「定漿」)需憑經驗調節到適宜的程度,降低攪拌速度到10轉/分,不需人力助
⑶ 自己怎麼做香油
自己在家怎麼做香油:
材料:黑芝麻4斤、鐵鍋、油盒、榨油機。
1.炒鍋加熱,一次放入1斤黑芝麻,中小火翻炒6分鍾左右。
榨油剩下的芝麻渣,可以做打米糊的原料,也可以煮粥。4斤黑芝麻榨了800克左右芝麻油。
小磨香油傳統製作:
1.篩選。先用細篩篩去芝麻里的塵土雜物,再用簸箕揚去灰塵和未成熟的種子。
2.漂洗。用盤或缸裝足清水,將芝麻倒入,攪拌10~15分鍾,除去浮在水面上的雜物後將芝麻撈出,放在密眼篩子上瀝去水分並浸泣至少半小時。
3.炒芝麻。將洗凈的芝麻放在鐵鍋內烘炒。待鍋內大量蒸汽消失後,改為小火,翻攪更要勤而勻,不可使芝麻焦糊。一直炒到芝麻用手捻碎後心仁呈棗紅色。
4.揚煙吹凈。剛出鍋的芝麻溫度很高,需要降溫冷卻,否則容易使芝麻燒焦,影響香油的質量。可將出鍋的芝麻放在簸箕內,從高處將芝麻楊落到笸籮內,同時從側面吹以涼風,以吹散煙塵,降低溫度,吹凈芝麻糠,得到較為純凈的熟芝麻。
⑷ 香油怎麼熬制
一、原輔用料:
主料:菜籽油2700克,色拉油、郫縣豆瓣各300克,酵母鮮老鹵膏200克,雞油700克,豬油300克,牛油500克,干辣椒1000克,青花椒10克,大蒜、姜塊各40克,紫草4 克,大蔥60克,酵母鮮牛肉增厚膏(TB01)50克
香料:草果5克,山奈、桂皮、 小茴香各10克,草豆寇、甘草各4克,羅漢果4個,香草、香葉各2克,公丁香1克,孜然、八角、生薑各20克
調料:醪糟汁200克,冰糖60克,回香粉40克。
二、製作流程:
1、菜籽油放入鍋內,小火加熱至生成的浮沫全部消失,下紫草,離火放置冷卻;色拉油、雞油分別煉熟;牛油切成小塊;郫縣豆瓣剁細;干辣椒入沸水鍋中煮約15分鍾後,撈出絞成蓉即成糍粑辣椒;生薑拍破;大蒜去皮剝成瓣;大蔥挽結;冰糖敲碎;八角、山奈、桂皮成小塊;草果拍破。
2.炒鍋置中火上,倒入菜子油、色拉油、雞油、豬油燒熱,放入牛油熬化,投入姜、蒜瓣、蔥爆香,接著下入郫縣豆瓣、糍粑辣椒、老鹵膏、青花椒,轉微火慢慢炒約1.5小時,至豆瓣水氣炒干、香氣四溢且辣椒微微發白時,揀出鍋中蔥段不用,加入酵母鮮牛肉增厚膏。
3.隨即下入香料,繼續用小火炒約30分鍾,至鍋中香料色澤變深時,下入冰糖、醪糟汁,用小火漫慢熬至醪糟汁中的水分完全蒸發(即沒有水蒸汽時),這時將鍋端離火口,加蓋焐至鍋中原料冷卻,再加回香粉攪拌均勻,即成特製香油。
⑸ 涼皮麻油的製作方法
原料:花椒半碗,食用油1碗半,開水1半碗,蔥姜蒜各適量
做法:
1. 將開水倒入花椒內,水與花椒的比例為1:1,水能浸濕花椒就行,浸泡時間大約1分鍾。經過開水的泡製,可將花椒中的麻味發揮的淋漓盡致。
2. 將浸泡花椒的水過濾掉,留花椒備用。
3. 香蔥切段姜切片蒜切塊,方便炸制完撈出。
4. 鍋燒熱,放入植物油,植物油與花椒的比例為3:1,這個比例做出來的麻油又香又麻,最適合做涼拌菜。
5. 放入蔥薑末,小火慢慢炸。
6. 炸制的過程,稍微翻動一下,使蔥姜蒜的香氣更充分的融入到油內,可使麻油吃起來又麻又香。
7. 炸至蔥姜蒜微黃。
8. 倒入用水泡好的花椒。
9. 油中炸制5秒鍾。
10. 關火,利用油的余溫將花椒中的麻味燜出來,這樣做出來的花椒不會糊,而且麻味十足。
11. 燜至油變涼,將麻油過濾出來。過濾好的麻油盛到乾燥密封的瓶子內,放冰箱,可食用一個夏季。
12. 過濾完麻油,剩下的花椒,不要扔掉,壓碎做花椒面或者燉肉炒菜的時候放幾顆。
⑹ 香油的製作方法
1.篩選:用篩子篩去芝麻里的雜物,揚凈塵土,清水漂洗,可用盆或缸加足清水,倒入芝麻,攪拌15分鍾,漂洗凈秕粒及其他雜質,撈出芝麻,放在密眼篩子上瀝去水分,待30分鍾後,即可烘炒。
2.烘炒:將洗凈的芝麻放在鐵鍋內加水烘炒。開始時火可猛些,但要攪拌均勻。當芝麻水分大量蒸發後改用慢火,翻攪要勤而勻,炒至芝麻用手捏碎後其心仁呈棗紅色,立即潑入占芝麻重量的2~2.5% 的冷水,一面迅速攪拌,一面取出芝麻。為進一步冷卻,要將剛出鍋的芝麻放在簸箕內迅即扇撒於竹籮里,達到降溫吹凈的目的。
3.研磨:將烘好的芝麻,放在石磨中研磨細,即得漿狀芝麻坯,坯子磨得越細越好,因此,要反復多磨幾遍。
4.兌漿礅油:將芝麻坯放進鐵鍋中,加入開水不斷攪拌,加水量要靠經驗掌握適量,分2~3次加入,第一次加全部水量的87%左右,翻攪均勻後再加第二次,直至用木棍挑出稀釋的漿料呈現細蜂窩狀,周圍有較多油分時即停止加水,再放慢速度攪拌一段時間,直到表層大量浮出油分時為止。需要注意的是,芝麻坯子剛加入水分時比較粘稠,要快速用力地攪拌,除用木棍或木扒攪拌外,還可用鐵鏟翻攪,以免坯子粘附鍋底,影響均勻程度,減少出油量。當大部分香油浮於表面時,即可用勺子把油撇出來,但不應一次把油撇凈。一般夏季氣溫高,可留少許,冬天需要保溫,鍋內油層需保留一指厚。然後用油葫蘆進行震盪,將剩餘的油分聚攏上移浮於表面,最後將撇出的香油放進缸或罐內,靜置沉澱10~15天,撇出上層清油即可
⑺ 油豆皮怎麼製作出來的
大家在生活中應該都聽說過油豆皮吧,但是你了解油豆皮嗎?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究竟什麼是油豆皮呢,以及油豆皮是怎麼做呢?如果你也想知道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什麼是油豆皮呢
油豆皮又稱油皮,是豆漿上面的冷凝物質,捲起晾乾就是腐竹。豆腐皮是豆腐腦壓制較薄的一種形態,就是豆腐的孿生兄弟,只是質地更緊密,含水量低。
油豆皮是怎麼做呢
1.一張干豆皮,泡水一小時家常菜-涼拌油豆皮的做法,
2.泡發好後切絲家常菜-涼拌油豆皮的做法,
3.鍋里燒水燒開放入,煮2分鍾盛出控水,放入盤子里家常菜-涼拌油豆皮的做法,
4.蔥香蒜香菜切好備用家常菜-涼拌油豆皮的做法,
5.蔥姜蒜放在豆皮上,放一勺干辣椒面家常菜-涼拌油豆皮的做法,
6.鍋里燒油,放十來個花椒把油燒熱,花椒撈出,油潑在豆皮上家常菜-涼拌油豆皮的做法,
7.醬汁,一勺生抽,一勺味極鮮,香油,2勺醋,一勺鹽一勺糖,家常菜-涼拌油豆皮的做法 ,
8.放上香菜攪拌下,可以開吃了。
油豆皮有什麼營養價值呢
1.豆腐皮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營養價值較高。
2.豆腐皮含有的大量卵磷脂,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
3.並含有多種礦物質,補充鈣質,防止因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促進骨骼發育,對小兒、老人的骨骼生長極為有利。
吃油豆皮有什麼好處呢
1、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豆腐皮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夠有效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的作用。
2、促進骨骼生長:豆腐皮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尤其是鈣質含量比較多,可以有效防止因為缺鈣所引起的骨質疏鬆等症狀,能夠促進骨骼的發育,對於兒童以及老人的骨骼生長非常有利。
3、降低乳腺癌的幾率:製作豆腐皮的原材料豆腐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可以調節乳腺對於雌激素的反應,起到降低患上乳腺癌的幾率。另外,還可以有效預防白血病、直腸癌、肺癌、胃癌等疾病的發生。
⑻ 自製麻油月餅的麵皮 趕快學做起來吧
1、所有材料揉勻成光滑面團,減了油量,面團較硬,很好操作,揉好醒發一小時
2、醒面時間把餡料搓成圓球備用.做了三種餡,抹茶燕麥和棗泥餡,還有蓮蓉花生餡,搓八個保鮮膜蓋住備用,以防干皮,餡料發干就不好吃啦
3、醒好的面團分成八份揉圓
4、用手按成圓餅,薄厚均勻
5、中間放上餡料
6、上推法把餡料完全包裹收口揉圓
7、收口朝下整圓稍按壓一下成扁圓形,烤的時候還會膨脹鼓起
8、用瓶蓋沾紅曲粉水在面餅表面按個紅圈圈,放入六連模具中或烤盤里
9、烤箱預熱200度,熱好放烤箱最底層烤10分鍾,再放中層繼續烤16分鍾
10、烤好出爐,香味也隨之而來
⑼ 香油月餅皮怎麼做可以更柔軟
乾脆告訴你月餅怎麼做吧。
使用器具:[/b]
月餅模、打蛋器、網篩、量杯、量勺、刮刀、乾麵棍、細毛刷、烤箱。
[b]材料及份量:[/b]
花生油(3/5杯)、轉化糖漿(4/5杯)、糖(1小勺)、鹽(1/2中勺)、蘇打(1/4小勺)、低筋麵粉、焦糖(1小勺)、水(1大勺)、豆沙、雞蛋。
[b]步驟:[/b]
1),將水、鹽、糖、蘇打、攪拌均勻備用。
2),轉化糖漿加花生油,用打蛋器攪拌均勻,再加入1)的備料,繼續攪拌,並加入適量的焦糖以增加顏色的濃度。最後成粘稠狀備用。
3),麵粉用網篩篩過後倒入2)中,攪拌均勻成為麵皮。
4),撒一把麵粉在桌上,將麵皮揉成長條、切成小塊備用。
5),將豆沙平均切成小塊,餡兒與皮的比例是10:3。
6),手上沾一層麵粉,將豆沙包入麵皮中,包時雙手反方向旋轉,務必使外皮均勻包住豆沙餡兒。
7),月餅模撒入薄薄一層麵粉,將6)壓入模子中,左右敲打一次,便可將成形的月餅打出。
8),雞蛋只留蛋黃打散,用軟毛刷在月餅上刷一層蛋黃汁。
9),將8)放入烤箱,以375度烤25分鍾即可。
廣式月餅糖漿餅餡的製作方法及要點
從餅皮上劃分,廣式月餅可分為糖漿皮、嗱酥皮和冰皮三大類。其中以糖漿皮月餅為主體,因為糖漿皮月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廣為傳播。加上皮質柔軟、滋潤,皮色金紅,可塑性大,能製作風味各異的月餅,如蓉口類的甜餅和果仁類的咸甜兼備的月餅,且保鮮期長,這是糖漿皮月餅的一大特色。本文將從技術層面,試過相關的製作關鍵,用多年的製作心得與同行交流。
一、製作糖漿與關鍵:
配方:A. 白砂糖50公斤;清水25公斤; B. 檸檬酸50克;蘋果酸10克;
製作:先將清水放進清潔的銅鑊里,用猛火煮沸,加入白砂糖搞動均勻至煮沸後改用中火煮,待糖漿煮至115℃,把檸檬酸、蘋果酸分次加入至糖漿煮至116℃時即可收火。將煮好的糖漿用漏斗過濾,放進干凈的容器內,靜置(候凍)三天至一周即可。
關鍵:
1.煮糖漿要選用粗白砂糖,因為粗白砂糖是用甘蔗提取煉制的一種雙糖,色白,晶體粒均勻,鬆散,清甜味,無雜味,易容於水,是一種有機物質在酸或酶與水的加溫下,可變為等重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所以又稱為轉化糖。
2.煮糖時有人會將糖煮焦,其原因有:溶糖時先落糖後落水,或剛放糖落水中時少鏟動,糖沉澱在鑊底中。還有的原因是火候過猛,煮制時間過長都會引致糖煮焦。
3.煮糖漿時加入檸檬酸、蘋果酸是製作廣式月餅的一大特色。它能使月餅餅皮回油快,且色澤金黃,柔軟閃亮。但多放了口感不好,味太酸。放少了,則餅皮回油後生硬而且色澤黯然無光。
4.鑒別和分析糖漿的濃度標准:
A. 從觀感上看。用鑊鏟把糖漿提起時從鏟角邊流下的糖漿成棱形,流到最後一滴糖漿有回縮力。
B. 從觸角上分析。用手指粘上糖漿做分開合上動作時感覺有粘糊狀,凍後的糖漿用手攪動時有一定阻力。
符合上述兩個條件的任何一條,煮制出來的糖漿濃度則符合要求。此系按製作經驗判斷,現改用儀器測量更做到萬無一失了。
5.糖漿濃度過稀,則麵粉的受糖相對減少,和面時水份大,筋度增加,使用粉焙多,月餅容易離皮,且不易上色,餅邊白,光澤度不夠。若糖漿濃過稠,使麵粉的受糖量相對增大,則導致餅胚烘熟後離殼和焦黑。
6.煮糖漿要先猛火後中火,這樣可使糖漿中的水份不易過快揮發。如水份急劇快速揮發,鑊邊的糖漿便會起焦,從而出現結晶體,導致糖漿冷卻後會回生。如果從開始到最後都用慢火煮,會浪費時間,糖漿的稀稠度難以控制。所以,煮糖漿時一定要先猛火後中火。並根據天氣乾燥情況控製糖漿濃度。
7.煮製糖漿中的糖泥雜質如不清除或清除不幹凈,製成月餅後,餅皮會出現麻點和影響光澤,使月餅外觀大為遜色,嚴重的還清現沙粒狀。
8.在煮糖漿時,若糖漿噴濺,可往糖漿中加入一些清水,使其下墜,並要將火減慢,使糖漿中的水份揮發得到緩和溫純。
二、糖漿皮的配方、製作和關鍵
配方:低筋麵粉5000克;糖漿4000克;生油1250克;梘水80~100克。
製法:A.麵粉預先篩過備用。
B.先把糖漿放進和面機內,加進梘水開機攪拌,待糖漿和梘水後勻後,分次加入生油,待充分混合後,把麵粉加入,攪拌均勻即可。將已和好的面團放進干凈的容器內,靜置約二小時便可使用。、
質量要求:皮質柔軟,軟硬適度。
關鍵:
(1). 製作糖漿皮最適宜用低筋麵粉或月餅專用麵粉。其濕麵筋含量在22%~24%為佳。中筋麵粉可適量使用,高筋麵粉則不宜使用,因麵粉筋力過高面團的韌性和彈性大,這樣就容易出現面團變硬,可塑性差,加工時易收縮變弄,操作困難,烘烤後餅皮不夠松軟和細膩,易發皺,產生裂紋,圖案花紋不清晰,回油慢,光澤差。
(2). 製作糖漿皮,一定要選用優質生油,最好選用近年一些企業生產的月餅專用油。其原因是:生油脂肪低,製成的月餅滋潤,回油快,色澤鮮明,口感有清香味。而月餅專用油還有延長月餅保質期,其原因是油脂本身不會產生異味,同時增加月餅風味和色澤金黃亮麗。
(3). 和面時要加入適量的梘水,其作用主要有幾點:①. 中和轉化糖漿中的酸,防止月餅產生酸味和影響口味。②. 控制回油的速度,調節餅皮軟硬度。③. 使月餅的鹼度(PH值)達到易於上色的程度。④. 梘水和酸中和時產生C0氣體可使月餅適度膨脹,口感疏鬆。但如果梘水放得過多,會使成品色澤顯得暗瘀,易焦黑,烘熟後餅皮霉爛,影響回油。而梘水放得過少,烘烤時餅胚難上色,熟後餅邊出現乳白點或皺紋,外觀欠佳。
(4). 餅皮和面過軟,則容易粘餅模,如果使之容易脫模,必須使用過多的粉焙,粉焙過多,容易引起餅面有白點或離殼,光潤度差。若餅皮過硬,包餡時容易爆烈、露餡,烘熟後成品有皮現象,回油差,冷卻後餅皮整塊脫落,餅形呆板,脹潤度差。
三、餅餡的製作與關鍵
1. 伍仁餡的配方、製法與關鍵
配方:杏仁5公斤;欖仁6公斤;合桃仁4公斤;瓜仁6公斤;白麻仁4公斤;生糖肉10公斤;糖冬瓜4公斤;生油3公斤;曲酒1公斤;玫瑰糖1公斤;桔餅2公斤;砂糖8公斤;糕粉9公斤;水8公斤。
製法:A. 先將水用器具盛載,加入白砂糖攪拌至溶解。
B. 桔餅、糖冬瓜用刀切成幼粒備用。
C. 將果仁料、生糖肉、玫瑰糖和已切好的桔餅、糖冬瓜拌勻,再加入曲酒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