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葯:丁香是用來幹嘛的
丁香(附:母丁香)
丁香形狀略似釘,萼部圓柱蕾球形,
入水垂直油性足,胃寒嘔呃用之靈。
[來源] 為桃金娘科常綠喬木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gllata Thunb.的乾燥花蕾;
[產地] 主產於坦尚尼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我國廣東亦有栽培
[採收] 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間.花蕾由青轉為鮮紅時採收。除去花梗,曬干,
[葯材形狀] 稍似丁字狀,長1-2cm,上端近球形,直徑約0.5cm,下端部類圓柱形而略扁,向下漸狹,呈紅棕色或暗棕色,表面有顆粒狀突起,用指甲刻劃時有油滲出。萼四片,三角形,肥厚,十字狀分開。膜質,覆瓦狀抱合成球形,花瓣內有多數向內彎曲的雄蕊:質堅而重,入水則管垂直下沉(與已去油的丁香區別)、香氣濃郁,味辣,後微麻舌感。
以個大、完整、鮮紫棕色、香氣濃裂、油多、入水下沉者為佳。故臨床有大花丁香,紫丁香之名,以強調優質飲片入葯。
[炮製] 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成分] 花蕾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丁香油酚,另為B一丁香烯,乙醯基丁香油酚等。並含鞣持、齊墩果酸、脂肪油等。
[性味、歸經] 辛,溫。入脾、胃、腎經。
[功用] 溫中降逆,溫腎助陽。用於胃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腎虛陽萎,子宮虛冷等症。煎湯外洗,可治多種癬病。丁香油滴入齲齒洞腔,治齲齒疼痛。
[處方名] 丁香 公丁香
[用法、用量] 煎服1-6克;外用適量-
[保貯] 放缸甏內蓋緊,密藏,宜在30℃以下保存,不使氣味散失。
[注意] 不能用水洗,以免揮發油損失。畏鬱金。
附葯:
母丁香:又名雞舌香、雌丁香。為丁香的成熟乾燥果實。葯材呈長倒卵形至長圓形.長2-2.5cm,直徑0.6-1cm;頂端有宿萼4枚,基部具果柄殘痕;表面棕褐色或帶土紅色粉末,粗糙,多細皺紋;質堅脆,破之常縱裂為2瓣,內藏少數種子;氣微香,味辛辣。功能與丁香相似,唯力稍弱,效較差。
按: 中葯名丁香者,尚有白丁香與苦丁香。白丁香為文鳥科動物麻雀的糞便,功能化積消翳;苦丁香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柄,又名瓜蒂,功能催吐熱痰宿食。二者形性及功用與正文丁香辣,後微麻舌感。
以個大、完整、鮮紫棕色、香氣濃裂、油多、入水下沉者為佳。故臨床有大花丁香,紫丁香之名,以強調優質飲片入葯。
[炮製] 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成分] 花蕾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丁香油酚,另為B一丁香烯,乙醯基丁香油酚等。並含鞣持、齊墩果酸、脂肪油等。
[性味、歸經] 辛,溫。入脾、胃、腎經。
[功用] 溫中降逆,溫腎助陽。用於胃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腎虛陽萎,子宮虛冷等症。煎湯外洗,可治多種癬病。丁香油滴入齲齒洞腔,治齲齒疼痛。
[處方名] 丁香 公丁香
[用法、用量] 煎服1-6克;外用適量。
[保貯] 放缸甏內蓋緊,密藏,宜在30℃以下保存,不使氣味散失。
[注意] 不能用水洗,以免揮發油損失。畏鬱金。
附葯:
母丁香:又名雞舌香、雌丁香。為丁香的成熟乾燥果實。葯材呈長倒卵形至長圓形.長2-2.5cm,直徑0.6-1cm;頂端有宿萼4枚,基部具果柄殘痕;表面棕褐色或帶土紅色粉末,粗糙,多細皺紋;質堅脆,破之常縱裂為2瓣,內藏少數種子;氣微香,味辛辣。功能與丁香相似,唯力稍弱,效較差。
按: 中葯名丁香者,尚有白丁香與苦丁香。白丁香為文鳥科動物麻雀的糞便,功能化積消翳;苦丁香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柄,又名瓜蒂,功能催吐熱痰宿食。二者形性及功用與正文丁香皆迥異,但三者因名同而常易相混,值得注意。
❷ 中葯鴨蛋子功效是什麼
鴉膽子 【拼音名】Ya dan zi 【別名】老鴉膽(《生草葯性備要》)、鴉膽、苦榛子(《吉雲旅鈔》)、苦參子(《綱目拾遺》)、鴉蛋子(《植物名實圖考》)、鴨蛋子(《醫學衷中參西錄》)、鴨膽子(《中葯志》)、解苦楝(《廣西中葯志》)、小苦楝(《廣西中草葯》) 【英文名】Java Brucea Fruit 【拉丁名】葯材Fructus Bruceae原植物 Brucea javanica(L.)Merr. 【處方名】鴉膽子、鴨蛋子、雅旦子、鴉旦子、鴨旦子 【商品名】鴉膽子、苦參子,以粒大飽滿、種仁色白、油性足者為佳。 【中葯配伍] 1、配龍眼肉:鴉膽子腐蝕作用較強,內服易於刺激胃腸,引起惡心嘔吐,胸悶腹痛等症,故用龍眼肉之甘緩補中,以減少胃腸刺激症狀。二葯常用於治療阿米巴痢疾,熱性赤痢。 2、配木香,一寒一溫,一入血分,一入氣分,氣血並治,治痢疾,除後重效佳。
❸ 熬完中葯表面有一層油
許多中葯含油脂,芳香性的揮發油在煎熬時會丟失一些,但質重的不會,這些油沒有副作用,更多的是葯的有效成分,還有象果仁類的種籽類的也富含油質,
❹ 中葯里的鴨春子是干什麼的
應該是鴉膽子。
葯名: 鴉膽子
別名: 老鴉膽、鴉膽、苦榛子、苦參子、鴉蛋子、鴨蛋子、鴨膽子、解苦楝、小苦楝。
性味: 味苦;性寒;小毒
歸經: 大腸;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殺蟲;截瘧;
主治: 熱毒血痢;冷痢;休息痢;瘧疾;痔瘡;癰腫;陰癢;白帶;瘊疣;雞眼
用法用量: 內服:多去殼取仁,用膠囊或龍眼肉包裹吞服,治瘧疾第次10-15粒,治痢疾第次10-30粒。外用:適量,搗敷;或製成鴉膽子油局部塗敷;或煎水洗。
用葯禁忌: 脾胃虛弱,嘔吐者忌服。《廣西中草葯》:孕婦和小兒慎用。
功效分類: 清熱燥濕葯;驅蟲葯
臨床運用: 1.治療阿米巴痢疾:據50例和65例的觀察,近期治癒率分別為72%和94%。其中50例組的復發率為6%。治癒病例大都在2-7天內症狀消失,大便鏡檢多數在3-5天轉為陰性。從大便轉陰時間的長短看,鴉膽子對滋養體作用似較包囊為佳。或認為鴉膽子對急、慢性病例均有效果。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頭暈、腹痛、腹瀉等,其中以腹瀉較多見,但不影響治療。用法:大多採取口服法與灌腸法並用,7-10天為一療程。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用鴉膽子仁10-20粒,也有少至4粒的;小兒每歲l-2粒。裝膠囊吞服。灌腸用鴉膽子仁15-20粒,打碎後浸於1%碳酸氫鈉溶液200ml中2小時,然後行保留灌腸每日1次,或隔日1次。 與口服法同時進行,或在口服4天後再單獨使用。
2.治療瘧疾:對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均有效果,多數病例服葯後可控制發作。用法:成人每次用鴉膽子仁10粒裝入膠囊吞服,每日3-4次,連服至第4、5天劑量減半,全治程為5天。小兒10歲以下每次6粒,14歲以下每次8粒。副作用較大,主要為消化道反應,如上腹部不適,飽脹,食慾減退,大便次數增加,少數病人發生嘔吐。
3.治療滴蟲性及阿米巴原蟲性陰道炎:用鴉膽子仁20粒加水100ml,煎成20ml,以注射器套導尿管注入陰道內,每日1次。治療6例滴蟲性陰道炎,經2-3次用葯即獲痊癒,隨訪年余未見復發。另一報告用鴉膽子仁40粒打碎後加水400ml,煎成40ml,行陰道灌洗,每日1次, 治療l例阿米巴原蟲性陰道炎,經7天後亦獲痊癒。
4.治療贅瘤:用鴉膽子油塗搽患部,對於外耳道乳頭狀瘤、喉乳頭狀瘤,及尋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治療效果。外耳道乳頭狀瘤用鴉膽子油滴入,每日l-2次,3-7天即可脫落。單發性的喉乳頭狀瘤,可先將瘤體摘除,然後用鴉膽子油在基底部擦拭;多發性的先將易摘除的瘤體摘除,再用鴉膽子油在瘤體表面塗拭。小兒在直接喉鏡下塗拭,成人在間接喉鏡下塗拭,每周l-3次。一般施用5-6次後腫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30次的。鴉膽子油對喉部無不良副作用,塗後局部無紅腫或潰瘍發現,乳頭狀瘤處形成瘢痕,對正常粘膜無破壞作用。經鴉膽子油治療的病例未見復發。對於尋常疣、扁平疣等,可先用小刀將疣體表皮輕輕刮破(不宜颳得過深及損傷周圍皮膚),將鴉膽子劈開直接在患部摩擦,或蘸少量鴉膽子油滴於疣上,每4-7天1次,10次為一療程。塗油後5-6小時內切勿用水或毛巾洗擦,以免拭去葯油或波及周圍皮膚;面部用葯須防止進入眼內;再次用葯如遇皮損結有痂膜時,須先將痂膜輕輕刮除再塗葯油。用上法治療扁平疣47例,治癒39例,大多在5次以內治癒。多數病人用葯後皮損及健康皮膚出現紅腫、瘙癢及灼熱感等炎症現象,但對治療無效病例則此現象很少出現。炎症反應出現後,繼續塗擦,原來發炎之處逐漸變為棕黑色,數日後痂膜脫落而疣即消失。用鴉膽子油較鴉膽子仁效果迅速,但局部發炎也較劇烈。也可將鴉膽子搗成細末,加水調成糊狀,塗於疣上,每日早晚各1次,塗至結痂為止。一般2周左右即可結痂而愈。鴉膽子油對於軟而作線狀之乳頭狀瘤較尋常疣、扁平疣作用迅速,其治療作用可能是由於它的毒性作用使細胞發生退行性變,細胞核固縮,最後壞死而脫落。
5.治腳雞跟:鴉膽子二十個,砸開取仁,用針尖戳住,放燈頭以上少烤,烤至黃色,再放一小塊膠布上,用刀將該葯按成片,粘於患處(在粘前用開水將患處洗凈,用刀將厚皮割去),每日換一次,二十天左右即痊癒。
6.用鴉膽子仁內服,對於肛門裂和內痔等引起的出血。血吸蟲病合並乙狀結腸肉芽腫,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此外,鴉膽子外敷曾引致過敏l例。患者於右足中趾上皮角化處敷葯後20分鍾突發呼吸困難,旋即進入半昏迷狀態,經搶救後始恢復。恢復後以鴉膽子仁浸液作皮膚劃痕試驗,結果塗葯後20秒鍾局部發生紅潤,1分鍾時出現直徑1.2cm大的丘疹,並覺呼吸有緊迫感,持續12小時之久;同時以健康人用同法作對照,結果陰性。在此以前患者曾兩次用鴉膽子仁外敷,亦均在用葯後l-2小時左右發生不同程度的過敏症狀,如蕁麻疹、呼吸迫促、惡心嘔吐等。
各家論述: 1.《醫學衷中參西錄》:鴉膽子,性善涼血止血,兼能化瘀生新。凡痢之偏於熱者用之皆有捷效,而以治下鮮血之痢,瀉血水之痢,則尤效。又善清胃腑之熱,胃脘有實熱充塞,噤口不食者,服之即可進食。審斯,則鴉膽子不但善利下焦,即上焦有虛熱者,用之亦妙,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
2.《生草葯性備要》:涼血,去脾家瘡,理跌打。
3.《綱目拾遣》:治痢,痔。
4.《嶺南采葯錄》:治冷痢,久瀉。又能殺蟲。
5.《醫學衷中參西錄》:涼血解毒,善治熱性赤痢,二便因熱下血。治梅毒及花柳毒淋。搗爛醋調敷疔毒。善治疣。
6.《科學的民間葯草》:截瘧和治阿米巴痢疾。製成油質,可治外耳道乳狀瘤,乳頭瘤,以及尖銳性濕疣。
7.《廣西中葯志》:治疳NI。外用(油亦可)治皮膚瘤。
選方: ①治里急後重:鴉膽去殼留肉,包龍眼肉,每歲一粒,白滾水下。(《吉雲旅鈔》)②治熱性赤痢,及二便因熱下血:鴉膽子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極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此物囫圇吞服,去皮時仁有破者,去之勿服,服之恐作嘔吐。(《醫學衷中參西錄》)③治瘧疾:鴉膽子果仁十粒,入桂圓肉內吞服,日三次,第三日後減半量,連服五日。(《廣西中草葯》)④治早期血吸蟲病:鴉膽子果仁十粒,日二次,連服四、五天。(《廣西中草葯》)⑤治痔:鴉膽子七粒,包圓眼肉,吞下。(《綱目拾遺》)⑥治疣:鴉膽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實者,杵為末,以燒酒和塗少許,小作瘡即愈。(《醫學衷中參西錄》)⑦治滴蟲性陰道炎:鴉膽子二十個,去皮,水一茶杯半,用砂壺煎至半茶杯,倒入消毒碗內,用消過毒的大注射器將葯注入陰道,每次注二十至四十毫升。輕者一次,重者二至三次。(《河北中醫葯集錦》)
考證: 1.《本草綱目拾遺》:鴉膽子,出閩、廣,葯肆中皆有之。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葯佳。
2.《嶺南采葯錄》:鴉膽子,治牛患疔毒,搗汁飼之。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鴉膽子,有毒部位:果殼和種子。中毒症狀: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險。症狀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全身無力,呼吸慢或困難,昏睡,最後四肢麻痹。解救方法:洗胃;內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內服或注射維生素B1;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及維生素丙。腹劇痛時給止痛劑;昏睡時給興奮劑等對症治療。廣州草葯醫師介紹:先用甘草三錢煎水服或嚼爛吞下原汁,後吃紅糖和凍白粥。
葯理作用: 1.抗寄生蟲作用:
1.1.鴉膽子的抗變形蟲活性和細胞毒作用: 體外測定了鴉膽子丁醇粗提物和鴉膽丁、鴉膽子苦素C對痢疾變形蟲(Entamoebahistolitica)的活性以及對豚鼠耳角質化細胞(GPK)的細胞毒作用。
1.2.去油鴉膽子水浸液和乙醚浸膏加入阿米巴感染糞便,均能殺滅阿米巴。鴉膽子甙(Yadanoside)在阿米巴培養基中殺阿米巴的效力相當於吐根素的1/5-1/10。
1.3.抗瘧作用:
1.3.1.鴉膽子粗提物及有效成分對惡性瘧原蟲耐葯株的體外抗瘧作用: 採用形態學方法測定鴉膽子四種溶劑粗提物對惡性瘧原蟲的體外抗瘧活性,結果顯示氯仿提取物的活性最強。從鴉膽子氯仿提取物中分離純化得到3個化合物:鴉膽子苦素A、鴉膽子苦素B水合物和鴉膽子苦素C。測定了這3個化學成分對自然分離的惡性瘧原蟲株的體外抗瘧活性,結果鴉膽子苦素A和鴉膽子苦素B水合物的抗瘧活性相似(ID50為 8.66和8.15ng/ml),而鴉膽子苦素C的抗瘧活性較高(ID50為1.95ng/ml),與新抗瘧葯甲氟喹(ID50為 6.26ng/ml)相比有顯著差異(P<0.041)。
1.3.2.鴉膽子苦木素類成分對惡性瘧原蟲抗氯喹株的作用: 測定了一系列鴉膽子苦木素類成分在體外對耐氯喹惡性瘧原蟲株的活性,其中9個成分IC50<0.05μg /ml,兩個苦木素類糖甙:YadanziosideF和I和體外抗瘧活性大大地小於其配糖基鴉膽子苦素B。又測定了鴉膽子不同溶劑粗提物和某些苦木素類成分對小鼠感染瘧原蟲的寄生蟲血症的抑製作用。結果表明,小鼠口服給葯後,氯仿和正丁醇提取物有較高的活性和毒性,鴉膽子苦素A、C、D和鴉膽子苦醇小鼠口服後對瘧原蟲感染有抗瘧活性,但上述4個苦木素類成分和鴉膽子苦素B在小鼠在體試驗中均顯示一定毒性。
1.3.3.測定Buceoside-A和鴉膽子苦醇及Bruceolide對惡性瘧原蟲耐氯喹株的體外抗瘧活性結果顯示鴉膽子苦醇有較高的抗瘧活性(半數有效量=7.58ng/ml),Bruceoside A 沒有活性(半數有效量=581.14ng/ml),Bruceoliole活性極小(半數有效量=75.20ng/ml)。
1.3.4.抗其它寄生蟲作用: 鴉膽子粗提物能驅除犬腸道線蟲和條蟲。對鉤蟲有極強的驅殺作用。從鴉膽子仁提得的一種苦味配糖體,在體外1:10000 濃度時,能在24小時內殺死肺吸蟲成蟲。對滴蟲、草履蟲和尿路原蟲都有殺滅作用。5-10%冷浸液與蚊幼蟲和卵接觸18-48小時,可全部殺死之。
2.抗腫瘤作用:
2.1.10%鴉膽子油靜脈乳抗腫瘤作用:
2.1.1.小鼠體內抗癌作用:
2.1.1.1.對艾氏腹水癌的作用: 小鼠體重20±0.5g,每組10隻,接種艾氏腹水癌後次日給葯。兩個給葯組分別腹腔注射鴉膽子靜脈乳2.5g/(kg.天)×7天、5.0g/(kg.天)×7天,並設對照組,停葯後觀察動物45天內生存天數,計算生命延長率。結果表明,兩個劑量給葯組平均生存天數均顯著長於對照組(P均< 0.001)。
2.1.1.2.對實體瘤S37、S180的作用:小白鼠體重20±0.5g,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種癌細胞懸液,每組10隻,接種次日起每天於腫瘤局部給葯2.5g/(kg.天)×7天,給葯後15天處死動物,記錄體重,腫瘤重量,計算腫瘤抑制率。結果表明鴉膽子油靜脈乳對小鼠實體瘤S37、S180均有一走的抗癌作用。
2.1.2.體外抗癌作用: 用1.25%的鴉膽子靜脈乳與艾氏腹水癌細胞體外培養1、3小時,伊紅染色法的赤染率都為100%。形態法實驗結果鴉膽子靜脈乳對癌細胞的損傷為膜變性、膜破裂和核固縮等,表明鴉膽子油靜脈乳對艾氏腹水癌細胞肝癌腹水型癌細胞有直接損害作用。經小鼠精原細胞法證明鴉膽子油靜脈乳尚有抑制小鼠精原細胞有絲分裂的作用。
2.2.鴉膽子油乳劑對艾氏腹水癌細胞的殺傷動力學效應:
採用放射自顯影方法觀察中10%鴉膽子油乳劑對接種7天的艾氏腹水癌小鼠S期、G2期和Go期細胞的影響。S期殺傷結果表明,給葯後8小時,S期及非S期細胞損傷均呈高峰,但S期細胞的損傷百分率較非S期高。標記指數(LI)在2小時後明顯下降,24小時時LI下降為5.2%,表明給葯時處於S期的細胞大部分被葯物破壞。經3H一TdR標記後,再用秋水仙醯胺阻斷的實驗表明,給葯組標記分裂指數(PLM)上升幅度與對照組比較明顯下降。由於葯物處理時幾乎未見損傷的M期細胞,並可見有絲分裂各期的細胞,所以經葯物處理後MI無明顯上升並非葯物直接損傷M期細胞所致,說明鴉膽子油乳劑可以抑制或損傷G2期細胞,從而減少及延長G2期細胞進入M期。用連續標記方法確定Go期細胞為47.8%,給葯後5小時,Go期細胞損傷率為17%,說明鴉膽子油乳劑對Go期細胞亦有一定殺傷作用。經放射自顯影證實,鴉膽子油乳劑對3H一TdR參入DNA生物合成有明顯的抑製作用,給葯後0.5小時, LI為11%,24小時LI為33%,表明葯物對艾氏腹水癌細胞呈可逆性抑制。
3.抗白血病作用:
鴉膽子含苦木素類糖甙BrnceosideA、B、YadanziosidesA-H、Yadanziosides F、I、J、L、P顯示有抗白血病活性。鴉膽子苦醇對P-388白血病顯示有效的抗白血病作用(小鼠腹腔注射0.125mg/kg/天,T/C=158),CleomiscosinA在體外對P-388淋巴性白血病有活性(半數有效量=0.4μg/ml)。
4.抗其它腫瘤作用:
甲基膽蒽醋酮誘發的小鼠皮膚癌和乳頭狀瘤進行試驗,證明鴉膽子仁糊劑和水劑局部應用,能使瘤細胞發生退行性變和壞死。但對正常組織亦有類似作用。鴉膽子苦醇在0.5mg/kg時,對小鼠S180瘤株有邊緣活性。
中葯化學成分: 鴉膽子含30餘種結構上類似苦木素(quassin)的具抗癌活性的苦味成分:鴉膽子苦素(bruceine)A、B、C、D、E、F、G、H、I,鴉膽子苦醇(brusatol),去氫鴉膽子苦醇(dehydrobrusatol),去氫鴉膽亭醇(dehydrobruceantinol),去氫鴉膽子苦素(dehydrobruceine)A、B,二氫鴉膽子苦素(dihydrobruceine),鴉膽亭(bruceantin),鴉膽亭醇(bruceantinol),鴉膽子酮酸(bruceaketolic acid),鴉膽子苦素E-2-葡萄糖甙(bru-ceine E-2-β-D-gluranoside,yadanzigan),鴉膽子苦烯(bruceene),鴉膽子苦內酯(yadanziolide)A、B、C、D,鴉膽子甙
(yadanzioside)A、B、C、D、E、F、G、H、I、J、K、L、M、N、O、p,鴉膽子苦甙(bruceoside)A、B,鴉膽子雙內酯(javanicin)等。還含黃花菜木脂素A(cleomiseosin A),4-乙氧甲酸基喹諾-2-
酮(4-ethoxycarbonyl-2-quinolone),香草酸(vanillic acid),金絲桃成(hyperin),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luteolin 7-O-β-D-glu-coside),胡蘿卜甙(daucosterol)。又含油(鴉膽子油),內有具抑癌活性的油酸(oleic acid)和非活性成分:三油酸甘油酯(TCMLIBiolein)等。
科屬分類: 苦木科
採收和儲藏: 秋、冬果實成熟,待果皮變黑色時,分批採收,揚凈,曬干。
資源分布: 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 鴉膽子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3(-8)m,金株均被黃黃色柔毛。小枝具有黃白色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20-40cm;小葉5-11,通常7,對生,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4.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偏斜,邊緣具三角形粗鋸齒,上面疏被、下面密彼伏柔毛,脈上尤密。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狹長,可達50cm;雄花序長過於葉,萼片4,卵形,長不及1mm,外面流被淡黃色硬伏毛,邊緣疏生腺體,花瓣4,長圓狀披針形,外面有硬毛,邊緣有腺體,雄蕊4,花盤發達,半球形;雌花序短於葉,萼片、花瓣同雄花,但稍大,雄蕊具不發育的花葯,花盤杯狀,4淺裂,心皮通常4,卵圓形,無毛,花柱反折,緊貼子房。核果橢圓形,紫紅色轉黑色,長約8mm,寬5-6mm,干時具凸起的網狀皺紋,略偏斜。花期4-6月,果期8-10月。
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耐乾旱、瘠薄。以選向陽、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宜。幼樹可與蔬菜、黃豆、花生、甘薯等作物間作,亦可與檳榔間作,作檳榔幼樹的遮蔭樹。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為主。育苗移栽法:8-9月採收黑色成熟果實,洗去果肉,陰干後及時播種,或用濕沙貯藏,於9-10月播種,行距20-30cm開溝,將種子均勻播人溝內,覆土、蓋草、澆水,經常保持濕潤,出苗後揭去蓋草。平均溫度26-29℃
左右,約至15d左右出苗。苗高30cm時定植,按行株距1m×1.5開穴,穴徑25-30cm,穴深25-30cm,每穴栽2-3株,填上壓實,澆足水。
田間管理 栽種1-2年,每年中耕除草2次,追肥2次。
春、夏季施氮肥,秋季施堆肥、過磷酸鈣等。幼苗成活後,每穴留雌株1株,田塊內適當留雄株,以供授粉用,需要適當摘心,促進分枝,早春或冬季進行修剪。
炮製方法: 簸凈雜質,洗凈,曬干,剝去外殼,取整仁。
生葯材鑒定: 性狀鑒別 核果卵形或橢圓形,略扁,長0.6-1cm,直徑4-7mm,表面黑色,有隆起網狀皺紋,頂端有鳥嘴狀短尖的花柱殘基,腹背兩側有較明顯的棱線,基部鈍圓,有凹點狀果柄痕,果肉易剝落;果核堅硬,破開後內麵灰棕色平滑,內含種子1顆。種子卵形,長4-7mm,直徑3-5mm,表面乳白色或黃白色,有稍隆起的網紋,頂端短尖呈鳥嘴狀,其下有長圓形種臍,近基部有
棕色圓形合點,種臍與合點間有稍隆起的種脊;種皮薄,胚乳和胚富油性。氣微特異,味極苦。以粒大、飽滿、種仁白色、油性足者為佳。
顯微鑒別 果實橫切面:外果皮最外1列表皮細胞較小,有氣孔;其內為2-3列類方形薄壁細胞,內含紅棕色物。中果皮為6-20餘列類圓形薄壁細胞,中部有維管束環列,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2-50μm。內果皮由2條石細胞環帶及1條
厚壁細胞環帶構成,向外形成多個角狀突起;外側環帶為-5列大形石細胞,類圓形或方圓形,直徑25-75μm,壁較厚,木化,壁孔和孔溝明顯;中部環帶為1-6列厚壁細胞,壁稍木化,通常壁孔及孔溝不明顯,胞腔內含棕黃色物,近內側的胞腔內有草酸鈣方晶,直徑8-20(-30)μm;內側環帶最寬,為多列縱橫交織的石細胞團,細胞界限多不明顯,壁甚厚,有孔溝,木化較強。種皮表皮細胞1列;其內為1至數列營養層薄壁細胞;再內為狹窄的粘液層;胚乳及子葉薄壁細胞充滿糊粉粒和脂肪油。
中葯化學鑒定: 理化鑒別 (1)取樣品粉末0.5g,用乙醇20ml迴流提取10min,濾過。濾液數滴置瓷蒸發皿中,於水浴上蒸干,殘渣滴加
濃硫酸3-5滴,溶液由黃色變為紫紅色。(檢查苦味素)
(2)薄層色譜脫脂樣品粉末4g,於水浴上用水提取2次,合並水提取液並濃縮至10ml,用氯仿萃取2次(10ml,5ml),合
並氯仿液,濃縮至1ml供點樣用。以鴉膽子苦醇為對照品,點樣於同一硅膠-G板上,用氯仿-甲醇(9:1)展開,干後噴5%三氯化鐵乙醇液顯色,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
同的藍紫色斑點。
葯材基源: 為苦木科植物鴉膽子的果實。
葯(毒)理學: 鴉膽子揮發油有刺激性。其有毒成分為溶於水、具苦味的部分。鴉膽子仁或有效成分的大劑量,使動物內臟血管顯著擴張,甚至出血;對中樞神經系統呈普遍的抑制現象;白細胞增多,多核細胞比率增加。治療量在臨床上常遇到的症狀是惡心、嘔吐,有時發生血壓降低。去油鴉膽子對貓灌胃的最小致死量為0.1g/kg。鴉膽子中酚性成分的毒性最強,甙甲、甙乙次之,它們對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數致死量分別為:0.65、10、74mg/kg。死亡前呈全身抑制及四肢麻痹。
毒性:鴉膽子甙給小鼠玻下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7-10mg/kg,貓及狗為0.5-1mg/kg,達此劑量可使動物的白細胞增多,心跳加快,呼吸減慢,腸胃等內臟充血,昏迷、驚厥,最後因呼吸衰竭致死;所含酚性化合物毒性最大,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0.65mg/kg。鴉膽子仁的毒性強於鴉膽子油及殼,口服可致嘔吐、腹痛、腹瀉及尿閉,貓灌胃的最小致死量約為0.1g/kg。鴉膽子靜脈乳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6250mg/kg。
鴉膽子煎劑對雛雞肌肉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0.25g/kg,口服為0.4g/kg。鴉膽子粗提物注射給葯時,除惡心、嘔吐、腹瀉、便血等消化道症狀外,還呈現呼吸促迫、體溫下降、肌肉無力、昏迷和死亡。
鴉膽子油靜脈乳毒性 小鼠50隻(體重20-21g,雌雄兼用),尾靜脈注射l0%鴉膽子油靜脈乳,採用機率單位法測得半數致死量為6250mg/kg。亞急性毒性實驗表明家兔給予鴉膽子油靜脈乳10g/kg,其體重、肝功能、腎功能、血象均無明顯變化。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950-1000m的石灰山疏林中。
葯物應用鑒別: 白頭翁,敗醬草與鴉膽子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而常用於熱毒或濕熱痢。所不同之處為:白頭翁長於用治濕熱痢,清熱涼血除濕力較強。敗醬草用於痢疾而不爽之里急後重之症。鴉膽子解毒除濕殺蟲作用較為突出。除治冷痢久瀉外,尚治療瘧疾。
葯代動力學: 鴉膽子局部應用時,對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口服時常引起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墜脹和頭昏無力,其發生率可達78.3%。鴉膽子外敷偶有過敏反應,有外敷引起過敏性休克,全身過敏。鴉膽子油有效成分油酸3H標記物的動物葯代動力學小鼠或家兔靜脈注射H-油酸靜脈乳後的血葯動力學變化符合二室開放模型。動力學參數見表6。臟器分布有一定指向性,小鼠脾臟濃度最高,其次為肝、肺、心、、腎、大腸、小腸、胃。葯物24小時經糞尿排出總量為46.46%,其中經糞排出21.25%,經尿排出25.21%。
❺ 海南黃花梨糠梨和紫油梨有什麼區別,誰能給我普及一下
1、油性不同:
油梨油性足、密度高的海黃料子,糠梨油性密度稍差一些。
2、顏色不同:
油梨顏色偏深褐色、深棕色或者紫黑色,糠梨顏色偏黃。
3、手感不同:
油梨手感較沉,有的甚至可以沉水,棕眼細小,不容易開裂,打磨之後的成品更加細膩光滑。
糠梨手感較輕,層次分明,對比強烈,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4、紋理表現不同:
油梨紋理的體現效果一般。糠梨紋理絢麗突出,層次分明,對比強烈,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5)中葯的油性足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海南黃花梨的辨別:
1、黃花梨木本身是中葯,有一種中葯的「降香」味道。
2、質地堅硬,紋理清晰美觀,手感如嬰兒面,有麥穗紋、蟹爪紋,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
3、有「鬼臉」,「鬼臉」是由生長過程中的結疤所致,它的結疤跟普通樹的不同,沒規則,所以人們才叫 它「鬼臉」,但不能說是個花梨木都有鬼臉。
4 強光下有紫紅色螢光,黃底中透著熒光是從內到外發出是海黃獨有神韻。
❻ 中葯鐵蛋子的功效與作用
鐵蛋山葯你們見過嗎?它是一種類似於土豆食材,不過外表在細毛存在,人們習慣上把它叫做鐵蛋山葯,現在我對鐵蛋山葯的營養價值做一個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鐵蛋山葯的營養價值 鐵蛋山葯的功效與作用
1、鐵蛋山葯能治潰瘍
鐵蛋山葯中有一些天然的愕囊素存在,這種物質進入人體以後能讓潰瘍面快速的癒合,對人們的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都有不錯的修復功效,平時多吃一些鐵蛋山葯還能預防胃腸疾病的發生。
2、鐵蛋山葯能預防感冒
鐵蛋山葯是一種可以健脾益氣的特色食材,有不錯的補氣功效,對人們因氣虛引起的多汁和反復感冒有很好的預防作用,那些身體虛弱在秋冬季節經常感冒的人群,可以適當多吃一些山葯,就能起到不錯的預防功效。
3、鐵蛋山葯能促進消化
鐵蛋山葯中有多種酶類物質存在,特別是澱粉酶的含量特別高,這種物質被胃腸吸收以後,能加快胃腸對體內食物的分解、消化和吸收,能起到補脾健胃的作用,對人類的消化不良和食少腹脹都有不錯的調理功效。
另外,鐵蛋山葯中還有一些粗纖維存在,這些物質可以軟化大便,加快腸道運動,能起到排毒和預防便秘的作
❼ 中葯泛油是什麼
一般說來,中葯泛油是指中葯材所含的油分在一些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溢出表面,呈油潤狀態或質地發生變化,或色澤加深,或有哈喇味等現象。在倉儲工作中,對泛油中葯材的認定,一般還是以傳統經驗認定為主。常用的方法有:
眼看:主要是觀察葯材內外色澤的變化,表面是否有油質物溢出,有無乾枯、粘連等情況。
手摸:主要用於感覺葯材的松軟程度,有無油膩感等。如蛤蚧,如果其尾部松軟,色澤變黃,即可確定已經泛油;肉桂質地變糠也是泛油的徵兆等等。
鼻聞:如嗅到葯材有哈喇味或其它不正常的刺激性氣味時,也可斷定中葯材已經泛油。
對於表面有殼的葯材如使君子、巴豆,或直接觀察有困難的葯材如胡黃連、木香等,可採用折斷、剖開、去殼等機械手段暴露葯材的內視面,採用一看、二摸、三聞的方法,均可判斷葯材是否已經泛油。
對於泛油的葯材應根據其泛油程度和葯材自身的性質採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常用的方法有:
1.晾曬。常用於植物類葯材,如柏子仁,泛油不甚嚴重,可曝曬幾小時,待涼後再裝包儲藏;如較嚴重則採用冷藏處理。
2.烘烤。此法根據葯材自身性質,分別採用。對含揮發油較多的葯材則應將溫度控制在50℃以下;對於昆蟲類葯材更要注意火力不能過猛,操作仔細小心,以防蟲體殘損、焦碎等;對於含脂肪油多的葯材如刺蝟皮等則不宜用此方法。
3.酒噴。適用於不能沾水而色澤、質地變化的葯材,如麝香存放過久,無油潤呈乾枯狀,噴點白酒即可回潤。
4.硫磺熏。此為傳統方法,其適用范圍和作用均較廣泛。可用於當歸、獨活、羌活等葯材。但需要保持顏色的葯材不宜用此法。
中葯材泛油是葯材內部發生質變的現象,它使葯材的療效降低或消失。因此我們在倉儲工作中要高度重視,經常檢查,採取有效措施防患於未然。
❽ 紫金鼠反油是什麼意思
紫金鼠返油是說油性足。紫金鼠本身就是含油量高的文玩,反油是正常的,洗干凈手多盤玩即可,沒事也可以用刷子刷一下。紫金鼠菩提子別稱紫金鼠,招財鼠發財鼠,金錢籽,三眼菩提籽等。
其果皮堅硬色棕紅圓潤而飽滿,背後的紫須多而明顯,極像傳說中的招財鼠,籽前三眼,籽後生蒂屁股也長得非常可愛,栩栩如生地小老鼠,故命名為招財鼠。
招財鼠是非常名貴的菩提子,每一顆種子都酷似一隻可愛的小老鼠,經過盤玩後容易變色包漿呈現顏色紫中泛紅,紅中帶金又曰紫金鼠。佩戴招財鼠不僅保平安,還能招財進寶。
簡介
是一種稀有的菩提,皇後葵金山葵的果實種子,我國的福建,兩廣海南均有產,此樹為外來品種,熱帶風景樹。作行道樹或園景樹,其成熟果實的果核可用於製作菩提子。
其成熟果實外果皮紙質,中果皮纖維質,經打磨後露出堅硬的木質內果皮。內果皮呈褐色至紅褐色,其中夾雜有中果皮遺留的金黃色纖維痕跡。由於果核較小,一端具有三個萌發孔,形態頗似老鼠口鼻,因此稱為招財鼠。若內果皮為紅褐色則又稱為紫金招財鼠,所以紫金招財鼠較珍貴。則又稱為紫金招財鼠,所以紫金招財鼠較珍貴。
❾ 中葯油的作用
中葯油的功效也就是葯油與精油的結合。具有舒筋活絡、運行氣血、調理十二經絡,補充十二經絡能量,調節陰陽及各種代謝活動同時還能舒緩精神及身體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小,療效持久穩定。
現在的中葯油又有了新的意義,是指通過葯物的某些性質和歸經結合現在的精油製作工藝,同時還使用中成葯的完美技術使重要的治療作用和精油功效發揮療效從而達到養生美容的目的。
葯油的作用
葯油在傳統意義上多為芳香類葯物通過各種工藝對皮膚或經脈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項功效:
1、舒筋活絡、祛風散瘀。
肌肉酸痛、關節腫痛、骨刺、頸椎痛、腰酸膝痛、風濕舊患、肩周炎痛、新傷及運動前後
2、刺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令到肌肉組織內的血管擴張
通常用於挫傷、扭傷、神經痛、腰痛、肌肉痛及止痕。
3、有消腫、消炎和鎮痛的作用,
4、同時有止痕癢的功效。
5、止痛退燒,抗菌,驅蟲,亦可減輕風濕病帶來的疼痛,亦會產生清涼的作用,從而有消炎,治療灼傷的功效。
❿ 什麼是中葯油
愛老虎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