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油性耳朵用棉簽掏耳朵還是用什麼清理耳朵
用棉簽,半年到五官科清理一次
㈡ 油性耳屎怎樣清理
懷疑你這已經形成耵聹栓塞了,建議去醫院找耳鼻喉科或者五官科醫生看一下,有耵聹栓塞的話他們給你掏是專業的。耳屎一般不需要清理,有保護殺菌的作用,但你這耵聹分泌的比較旺盛,還是油性的,我的辦法是買點消毒棉簽和生理鹽水,用棉簽蘸著生理鹽水把外耳道外面的一圈清理一下,不要掏太深了,把鼓膜弄穿孔了就不好了,這個方法也不行的話再滴點5%碳酸氫鈉或者用雙氧水,沒有疼痛感的話不要用抗生素滴耳液,用了就破壞了外耳的正常菌群了。還是去醫院看一下最好,不要耽誤了。
最後再科普一下:
耵聹:俗稱「耳屎」,為外耳道軟骨部皮膚的耵聹腺所分泌的淡黃色粘稠液體,耵聹腺是一種特殊的汗腺,位於長有耳毛的外耳道皮膚處。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成薄片狀,但有的耵聹狀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如塵埃、小蟲子等)的作用。
危害:1.聽力下降:耵聹完全阻塞外耳道,可使聽力減退。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傳導性聽力下降。若遇水膨脹,可致聽力驟降,應與特發性突聾鑒別。2.耳悶及耳痛:耵聹栓塞後可誘發外耳道皮膚糜爛、腫脹、肉芽形成等,表現為耳部疼痛或悶脹感。3.其他:若耵聹壓迫鼓膜時可引起耳鳴、眩暈及聽力減退,若耵聹壓迫外耳道後壁皮膚,可因刺激迷走神經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溫馨提示:盯聆阻塞要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因為此症狀很難輕易發現,所以患者平時要保護外耳道清潔,有症狀時因及時到醫院就診,防止嚴重化引起炎症。
㈢ 有油耳與「糠耳」的人,該如何正確的掏耳朵呢
耳朵作為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它的作用可以說是無可替代。我沒有耳朵我們的生世界會變得一片寂然沒有聲音。沒有耳朵也會讓人們無法交流,所以我們平時要保護好自己的耳朵。大家都知道耳朵里會產生一種叫「耳屎」的物質,許多人覺得他非常的惡心就會經常對耳朵裡面的耳屎進行清理。那是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就會產生兩種不同的耳屎一種叫油耳,另一種就叫做」糠耳「,面對這兩種不同狀態的兒時,我們要選擇不同的清理方式。那麼下面我就來跟大家講一講,如何正確的掏耳朵。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㈣ 油性耳朵,棉簽掏耳朵不小心堵了怎麼辦
建議到五官科去處理。
㈤ 油耳朵怎麼清理
俺的耳朵也很油,洗澡的時候也是耳朵經常進水,有時長時間不清洗又用水去摳,結果把耳朵弄成了中耳炎,並且伴有耳鳴現象。這里建議lz先去醫院的五官科做一次徹底的清理,那裡有專業的設備和醫師,俺去的時候就是往耳朵里滴了一些不曉得名字的葯水,結果過了一會,醫師就扒出了很多臟東西,因為耳朵油便會和灰塵凝成一團,日積月累,數量驚人,扒出來的時候像座小山,根本不會相信耳朵里會有那麼多的臟東西,怎一個惡心了得!同時,醫生還囑咐俺,耳朵油是生理現象,沒有辦法根本預防,但是可以做好耳朵護理衛生,平時洗完澡可以用棉簽(超市裡賣的那種就可以了)蘸干耳朵里的水,如果偶爾發生炎症,滴一兩滴氯黴素眼葯水就完全可以了,俺就是這么做的,很久都沒有那種不爽的感覺了,lz試一試吧。
㈥ 耳朵進水都快堵了一個禮拜了,用棉簽掏還有點疼,因為是油性耳屎,掏出來的耳屎有那種暗紅色的,怎麼辦
出現耳朵疼痛,考慮是得了中耳炎,不宜過度使勁掏耳朵的,要注意休息,不熬夜,多喝溫開水,飲食宜清淡的,不吃辛辣刺激及生冷的食物的,洗頭時要避免水流進耳朵的,不要過度勞累的,不宜喝酒的,可以用雙氧水清洗下耳朵的,再吃點消炎葯的。
㈦ 我是油性耳朵以前經常用棉簽掏耳朵,怎麼辦
油耳朵是屬於正常現象,與干耳屎相同,也被稱為濕型耵聹、濕耳朵、軟耵聹、油狀耵聹等。有部分人群,特別是西方人,往往由於腺體分泌比較旺盛,耳屎乾燥比較慢,水分比較多,導致耳屎稀薄,看起來如油一般,因此被稱為油耳,這種現象不屬於病態,也不會引起其它的疾病。故而臨床無需處理,正常對待即可。
㈧ 發現自己是油耳朵,應該如何處理
引言:油耳是外耳道分泌的淡黃色油性粘性物質堆積在外耳道中,俗稱「油耳」。 油耳朵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那麼,發現自己是油耳朵,應該如何處理?
最後,總的來說,油耳的發生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大家要放鬆心情,不要緊張不安。平時,也可以多吃一些排毒的食物,如金銀花、綠豆湯等。
㈨ 」油耳「與「糠耳」有哪些正確的掏耳朵方法經常用棉簽好嗎
所謂的「油耳」和「糠耳」,其實就是耳朵內的分泌物狀態不太一樣。「油耳」大概就是比較濕潤的狀態,有時還會粘在一起,「糠耳」相對乾燥,呈片狀、塊狀或是比較細小的乾燥粉末狀。耳朵總是不清理就容易感覺癢,那麼,怎樣清理耳朵的方法才是正確的呢?
無論是「油耳」還是「糠耳」,都是需要進行定期清理的,否則,就存在堵塞耳道、影響聽力的隱患。不建議經常使用棉簽清理耳朵。很多棉簽的直徑和耳道差不多,使用棉簽清理耳朵不但不能將耳屎掏出,反而將耳屎推向耳道內側。耳屎靠近耳鼓膜,容易引發聽力下降。耳朵清理不能過於頻繁,一般一個月左右清理一次即可。清理過於頻繁,反而容易引發耳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