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分辨羊脂玉的真假
羊脂玉的鑒別要點必須滿足五個方面,即質地純、結構細、水頭足、顏色羊脂白、油性重。
1、質地純
羊脂玉中透閃石礦物含量達到99%。羊脂玉存在於圍岩蝕變最完美的地段。圍岩蝕變形成了白雲石大理岩-透閃石化白雲石大理岩-透閃石岩三種岩相,羊脂玉就賦存於透閃石岩岩相中。羊脂白玉硬度為6~6.5,僅次於翡翠,韌性和耐磨性確是玉石中最強的,質地緻密,化學性質極其穩定。
2、結構細
羊脂玉中透閃石呈顯微纖狀變晶結晶及成集合體,在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下可對透閃石結晶粒度進行測定,羊脂玉中透閃石纖維狀長度(縱向)0.033-0.01mm,寬度(橫向)0.0006-0.001mm,這些顯微纖狀、絨毛狀、氈狀透閃石晶體互相交織在一起,組成絨毛狀結構、氈狀結構、交織結構。
3、水頭足
水頭、靈地都是玉石透明度的稱謂,在透閃石玉中常從厚度2mm為標准,白玉在這准則中呈現半透明—不透明,羊脂玉的水頭足說明呈現半透明狀。
4、羊脂白
羊脂白不是純白,不是瓷白,而是帶有油脂光澤的白,最好的羊脂玉在白色中微微透一點點粉色調的白,其次是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黃色調的白,質地弱的是在白色中微微透一點點青色調的白,質地最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淺灰色調的白。
5、油性重
羊脂玉在人們手掌中不斷的觸摸過程中,自而然之,在玉石表面產生一種「油性」感,在一些和田細白玉中也有此現象,當羊脂玉墜於水中,提起玉體,可滴水不粘,因此油性重的羊脂玉綿性也特好,所謂綿性,也就是韌性。
(1)玉石包裝袋內的油性東西是什麼擴展閱讀:
羊脂玉的保養
1、避免與硬物撞碰。玉器受碰撞後很容易破裂,有時肉眼雖看不出裂紋,但玉表層內的分子結構已受損壞,產生了暗裂紋,天長日久就會顯露出來,大大損害其完美性和收藏價值。
2、盡可能避免沾染灰塵、油污。玉器表面若有灰塵,宜用軟毛刷清潔;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著於玉面,可用溫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凈。切忌使用化學除油劑。對於嚴重污染的舊玉可到生產、清潔玉器的專業公司用專業的超聲波清洗保養。
3、玉器佩掛件不用時要放妥,最好放進首飾袋或首飾盒內,以免碰傷。
4、避免與香水、化學葯劑、肥皂或人體汗液接觸。因為玉器接觸太多的汗液後,即會受到侵蝕,使外層受損,影響本來的鮮艷度。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佩帶之後要用柔弱的布擦凈。
5、避免陽光長期直射。玉器陽光暴曬遇熱膨脹,分子體積增大,會影響玉質。尤其是水晶、瑪瑙等受到高熱會發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熱源。
6、過於乾燥的環境容易使水分蒸發,從而損害玉的品質。
㈡ 請各位看看這個是新疆和田玉嗎因為是快遞來的,為什麼鐲子還用塑料袋包了,鐲子上面一層油
你這個沒有附帶圖片。要是像你說的快遞過來的,用塑料袋包著很正常,但是鐲子上面有油就是不正常了。因為這個真正的玉石需要人佩戴。用人體的油養玉,所以這個我覺得你說的就不是新疆和田玉
㈢ 玉石油性是什麼
玉石在佩戴過程中會吸收人體皮膚上的油脂,使玉石看起來更加潤澤
㈣ 和田玉的油性是什麼意思
和田玉最大特點是溫潤而澤,其表面泛油潤光澤而不是那種很強的玻璃光澤,也就是說其表面對光線的反射不是很強。其實這是光學上的一種「漫反射」現象,平行的光線射到和田玉器的細微又凹凸不平的表面,導致反射光彌漫地射向四面八方。優質和田玉的單個結晶體半徑較大,結晶體與結晶體之間結合部分作用力遠沒有結晶體內部作用力大。通俗一點就是顆粒度大,韌性強。所以切割拋光等過程後,就造成凹凸不平的表面。而恰恰是這種顆粒度,對光的漫反射造成一種高雅而特殊的油脂光澤的感覺。結晶體半徑再小一點,就會泛玻璃光澤,再大一點,則會顯蠟狀光澤。而其他像硬玉翡翠、單結晶體如水晶等,或結晶體小,或韌性差,在加工後,表面對光線會形成鏡面反射,就會泛玻璃光澤。
㈤ 和田玉為什麼會油油的
和田玉質潤澤細膩,若有「油性泛出」則很可能是人為泡油導致。
和田玉的光澤屬於油脂光澤,它與礦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數和反射率有關。反射率越大,和田玉的光澤就越強。
通常情況下,光線照射到玉石表面時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由於和田玉是由很多微小的礦物顆粒組成的集合體,礦物顆粒間的縫隙及顆粒大小不同致使進入玉石的光發生漫反射、散射等光學效應,從而使反射回人眼的光相比入射光更柔和。
柔和的反射光加上和田玉本身的玉質便形成了特殊的光澤:弱於玻璃光澤、強於蠟狀光澤的油脂光澤,即視覺上的「油脂感」。
和田玉上手看的時候,用餐巾紙擦拭玉體,確認無油膩方可細看;一般在自然光下轉動和田玉仔細觀察玉面反射光澤,就可以看出是強油脂光澤還是一般油脂光澤,也可以分辨是否玻璃光澤。
所謂和田玉的「脂粉」指的就是和田玉的凝脂度。和田白玉一般都會不同程度地泛青,羊脂玉則泛黃、泛粉。像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看著就像塊羊油,密度高、色純,羊脂表現的不僅僅是白度,還有脂粉,沒有脂粉的白度,只是羊脂白,不能稱為羊脂玉。而像青海和俄料都比不上和田,子料的脂粉度都比山料或者山流水料高。脂粉有很多表現形式,如(肉)凍狀脂、凝脂、像魚凍、荔枝肉,還有像牛奶、乳酪、奶油等,往往是粉狀脂的表現。
和田玉的特徵之一就是油性。有的看上去乾的,玩久了會出油,有的看上去油的,玩久了會干。決定油性首先是看料子的結構。很多好子料,並不一定用皮和毛孔來證明他的身份。就像一團麵粉,山料是加了一杯水,揉了半小時的麵粉的話,山流水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2小時的麵粉,那麼子料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6小時的麵粉,這樣的料子,看起來溫潤柔和,密度肯定是比流水料和山料上一個檔次的。
若擔心人為浸泡油脂造假,建議去鑒定!
手感上的油性包括兩方面,一是視覺上的油潤光澤,二是手感上油潤的感覺。上面講的是視覺上的油性,好的料還須具備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覺,就象手裡握著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種油要化開的感覺,上手後如同在盛夏你身上穿的綢緞滑溜,如同你洗手時摸打肥皂的油滑。
隨著把玩時間的累積,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漸形成包漿,「出油」的感覺越發的明顯。這也是和田玉油潤的原因。
㈥ 和田玉的油性怎麼來的
和田玉本身不出油,油性只是通過把玩或者佩戴沾染人體的油脂。
有的和田玉密度高,把玩後感覺油性好。有些和田玉密度低把玩油脂滲透進去了感覺干就是就是這個道理。
㈦ 買的玉鐲包裝袋子里有很多水是什麼原因
那應該不是水,而是保養油一類的東西,出於保護玉器表面並使玉器看起來更油亮,一部分商人會這樣做
㈧ 買的玉鐲包裝袋子里有很多水是什麼原因
有的裝的是油有的裝的是水,玉石在加工後表面會有點干澀,如果加水或者油的話會讓鐲子顯得更加水潤,有些玉石會隨著水分的蒸發變得干澀甚至起棉,所以需要用水或者油保濕
㈨ 文玩中的「油性」到底是什麼 為何所有文玩里都能聽到
文玩的種類那可真的是海了去了,菩提類的、檀木類的、葫蘆類的、玉石把件也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哪一種的都能聽到「油性」這個詞,連玉石都有油性的說法,那麼這個萬金油的文玩詞彙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油性好並不一定就是一個很好的手串,但是很好的手串油性一定不會太差的。
㈩ 玉石切開裡面有很多岩石顆粒一樣的東西是什麼
還是玉石,只不過可能是玉石內部顆粒比較粗,或者因為裂紋多造成的內部皸裂紋看起來像顆粒構造而已。具體上圖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