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銅公章用什麼印泥比較好
銅公章建議您使用油性印泥。
印泥主要由硃砂、艾草、印油組成,硃砂質量較油為重,放置一段時間不用就容易出油,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攪拌,以維持最佳品質。?
好的印泥不僅要具有好的質量,同時也需要用好的方法使用予以配合,才能獲得最佳印文效果。
要經常翻調印泥
一般印泥顏料分輕質的有機顏料和重質的有機顏料。而同一有機顏料或同一無機顏料的材質,輕重有時候也有所不同。而顏料與油脂的比重更不一樣。
油脂,顏料和纖維的調和僅僅是一種物理反應,所以擱置日久會發生分層現象。輕的顏料會隨著油脂緩緩上浮,重質的顏料就會緩緩下沉。隨著時間的延長,分層現象會越來越嚴重,久而久之印泥表層會出現油狀的色漿,該色漿會發生酸敗,變得又粘又稠。下沉的重質色漿逐漸結塊變硬。這種變化不同程度的挫傷著纖維,最後造成纖維腐爛,而印泥變成硬塊或者是十分粘稠的有色漿,無法使用。為使印泥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必須經常正確翻調之。至少半年翻調一次。
所謂正確的翻調,即指翻調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翻調工具:光滑的牛角片,光滑的竹片或者光滑的塑條。
翻調手勢:順著一個方向上下翻動,不宜切割、打轉式的翻調。
冬天翻調印泥可將印泥(連缸)放在蒸氣上或者直接用熱風加熱後再進行。
翻調的作用:
視不同比重的顏料,油脂和纖維充分混合,且交織成一體。
在使用過程中進行翻調可改善色漿表層被佔用而導致的比例失調的狀況。冬天翻調可改善印泥的軟硬度,使印泥上章易,落紙易,且均勻。
蘸印泥手勢
用印面蘸印泥,宜輕勿重,不允許擠壓,敲打。因為纖維吸足漿後呈交織狀態分布在印泥色漿中,把三者融為一體。如果擠壓,敲列印泥就會在粘上大量色漿的同時將纖維從交織狀態中提拉出來,纖維容易被折斷,受損,起毛,甚至打爛。所以,蘸印泥不宜用擠壓,敲打的手勢。
我們有時候會遇上一種難以理解的現象,即新購得的印泥,調成團初用時也會有起毛的現象,待使用一段時間後,其毛現象逐漸消失,隨後使用規范得當效果極佳。這是因為印泥表面會與外界物質或者容器接觸過度,纖維受損,致使出現起毛現象。後期因為其一直保持規范使用,表面受損的纖維被蘸而離去,內層呈交織狀的纖維不再受損,使用效果也就進入最佳狀態。
如何按印
1.紙下宜墊平整的薄卡紙一張,或硬性的橡膠塊一片。墊物之厚薄,軟硬度要根據印面的平整程度。如果印面呈球面或者弧形,墊物宜略厚略軟些。反之,如印面平整,則可直接放在玻璃台板上蓋印。總之,必須努力使印文清晰的表示在紙上。
2.蘸泥上章的程度
章面蘸泥以遍而勻為最佳。
視章料結構的緊、疏、軟、硬不同
緊硬章料蘸泥時宜略重,多蘸幾次,落紙時要輕,慢,防止硬壓。
視紙質
書畫紙類,略帶毛性,較粗,甚至較後,吸印泥量較大,所以要用濕潤度大一些的印泥。上漿略厚一些,該印時宜輕,慢,時間長一點。
連書紙類,略為細潔,光滑,紙質較薄,吸印泥量較少,所以要用干一些的印泥。上漿不宜太厚,該印時宜輕,慢,時間不宜長,見色透底即起印。
3.持章要正、直,可借用印規。不宜搖晃,移動印章。
4.蓋章下印時,用力要盡量均勻,如紙的密度過緊,油的滲透力差,則用力不宜太大,時間適當延長,待色漿緩緩滲透紙面。總之,如能使印文效果達到白文紅色塊均勻不露白點,細朱文線條不斷;朱、白文皆不變形,且能真實反映作者的構思,刀功,印文清晰有神,這樣的效果使用就是最佳狀態。
5.附加註意點
若遇紙張面積不大,而且印文紅底面積較大(例如細白文類),可在該印後將紙面翻轉,用指甲輕輕磨,直至漿色透紙為止。
圖章用畢後即用軟性紙或者布擦乾凈,免得積垢影響印泥和印文的色澤,質量。如積垢日久,可用小刷加肥皂水輕輕洗刷。
㈡ 如何選擇印泥
印泥一般只有黑色紅色的吧。。。文具店有賣
印台的話顏色多種類也多
一般有分水性、油性
紙用、布用、包裝殼用
要買好的當然是進口的
有月貓、 VersaFine、artnic都不錯,不過似乎只有在網上買得到
㈢ 按手印使用什麼印泥
按手印目的是你的個人指紋信息,所以印泥要能記錄下你的指紋。
按手印的印泥去文化用品商店購買就行。當然也有高檔的在畫圖用品專賣店購買。
印泥質量有保證的地方,一般是城市裡面的文化局開設的名人字畫一類的專營店,這些店面的印泥都是屬於深加工的精品。
印泥(也稱印肉)是我國特有的文房之寶,無論是文件簽署,還是歷史文物以及金石書畫之鈐記,都需要使用印泥。它是書畫家創作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作品,是傳達印章藝術的媒介物。
根據史書上記載,印泥的發展起於魏晉南北朝。隋唐以後,有了絲帛和紙張,於是,人們採用水調蜂蜜、硃砂等方法,將印章印在紙上。這就是印泥的雛型。由於水干後硃砂易脫落,到了明代,特別是永樂初年,人們開始使用油調硃砂,之後便漸發展成我們現今到印泥了。
(3)油性紙用什麼印泥擴展閱讀;
存放方法;
1,印泥存放一定時間,印油就會浮上來,故要經常攪拌,以使印印油和印色均勻。
2,印泥畏寒,冬天要置放在較暖之處。
3,印泥使用日久,油分漸枯,可適量加存放日久的白蓖麻油調勻。但切忌使用新油,以防印油外滲。生產商通常都支持加工的,自己不會加油可以聯系廠商。
4,印泥最好在瓷缸內存放。因瓷缸既不滲油,又可長期保持印泥質量。
㈣ 印泥的印泥選擇
如何選擇印泥?
印泥是鈐蓋印章的材料。一般情況下,篆刻中國印用的印泥與用於公文的印油不同,前者主要是以艾葉纖維、硃砂和蓖麻油為基本原料,經過精細的加工才製成。好的印泥鈐出的印文,色澤鮮明沉著,具有立體感,不會滲油,文字醒目清晰。一般印泥除了紅色外,還有各種特殊的印泥,如綠色、黑色、褐色、藍色等。選擇印泥除了色澤外,還要注重質量和產地,上海、杭州、漳州、蘇州都產有質量很好的印泥。上海和杭州產的西泠印泥及福建產的漳州印泥是中國印泥的兩大主要門類。
對顏料的選擇主要看其是否會褪色,滲不滲油。對油脂的選擇主要是對其乾性度,粘性度和滲透性的考量。對纖維的選擇是彈拉力的強度和吸取色漿能力的大小。所以好的印泥應該是容易上章,容易上紙,不滲色,基本不褪色。
印泥分為書畫印泥,辦公印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精品印泥,普通印泥。用於書畫印泥的應該稱為精品。書畫印泥的印文必須清晰,不褪色,不滲色;更優者篆文不僅清晰,而且有神,能如實反映作者的刀功藝術。同時,書畫印泥實體表面細膩,拌和時能成團且具有彈拉力。上章,上紙容易,而且均勻。用於書畫的印泥宜略濕潤,用於篆刻的印泥宜略干。用於辦公的印泥一般稱之為普通印泥,對它只要求表達的印文清楚,蓋章落紙輕松即可。
㈤ 在黑宣紙上蓋篆刻印需要什麼樣的印泥
可以用橘紅色的印泥,與黑色疊加後,視覺上接近紅色。
㈥ 印泥是由什麼材料做的
高檔印泥主要由硃砂(主要成分硫化汞HgS)、植物油、植物纖維構成。
辨別印泥是否是硃砂印泥,可用一個簡易的方法:鈐印於紙張上,然後紙張背面置於電爐上方烘烤加熱,觀察印記的顏色--隨著溫度的升高,印記顏色逐步變暗褐、趨黑;紙張離開熱源後,印記馬上恢復原來的顏色。有以上現象的即是硃砂印泥,反之(加熱後顏色不變化)則非硃砂印泥。
我們現在見到一些古畫,其畫面上的很多顏色已消褪殆盡,但上面的印章仍然鮮紅奪目,這就是硃砂印泥。 硃砂為紅色黃光六方晶體天然辰砂族礦石,是水銀的硫化物,其分子結構較為對稱、穩定,具有高度的著色力和遮蓋力、良好的耐化學性及對光的穩定性、不溶於水等優點。可以說硃砂是「寶石級」的優質顏料,這就是古今人們選用它製作印泥的原因。 其他顏料也可以製作印泥,但其色相韻味、遮蓋力、厚重感和耐久性能均不如硃砂。 至於你提到的非紅色印泥,是用於特殊用途的。硃砂只能製作紅色印泥。
好的印泥應該做到不須保養,只要使用之後蓋密防塵,置於室內常溫下即可。久置不用如有稍微滲油,在使用前用印筋(配送的小棍)略加翻拌(順著一個方向)即可以鈐用。質次的印泥先天不足,費心呵護也難以保證其的質量。高檔印泥主要由硃砂(主要成分硫化汞HgS)、植物油、植物纖維構成。硃砂富含汞離子,具有很強的殺菌防腐能力,可以保障印泥不變質。
㈦ 印泥幹了加什麼油-印泥能加食用油嗎
印泥和印章是配套使用的,不管是蓋公章還是私人章,都需要印泥才行。傳統的印泥是用硃砂、艾草以及其他顏料製成的,屬於油性的,但是如果保存不當的話,印泥就會變干。很多人都會會試著去加油來讓它變軟變硬。那麼印泥幹了可以加什麼油呢?㈧ 印指紋啥樣的印泥好
最好用專用指紋印油,是黑色的,不滲透不洇散不褪色;其次用紅色印油,蓋印完後用餐巾紙輕輕覆蓋吸去印油,不能擦哦,印泥也可以,不過最好在紙張上先試蓋一下,覺得濃淡正好再正式蓋印,復印機的碳粉蓋印效果也很好,用報廢的就可以。
㈨ 廣告銅版紙上要蓋章,用什麼印泥不會花,不會被擦掉 要象油性筆那樣的,寫上去就幹了,用手擦不掉!
告訴你一個簡單省錢的辦法:買一個未加油的印台,再買上你需要顏色的「光敏印油」或者「原子印油」倒進去,都能蓋上並能快乾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