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油性皮膚 > 油性底料怎麼塗

油性底料怎麼塗

發布時間:2022-08-04 06:25:41

Ⅰ 油畫底料干什麼用的畫畫前一定要刷這么一層么我之前直接畫在畫布上感覺很難上色,和這有關系嗎

油畫底料的特點及畫布的製作方法 為什麼要做底子?
以亞麻布等紡織品作畫布,必須經過預先處理方能使用。所謂「處理」就是「做底子」。理由是: (1)填充紡織物紋理之間的孔隙,創造一個既節省顏料又適宜繪畫的紋理表面。紡織物孔隙多,對於較精緻的繪畫作品來說,直接在上面作畫,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材料。只有在做好底子的畫布上作畫,才能有效地控制油畫顏料的使用。

(2)使支承材料與顏料色層隔離開,以免顏料中的油侵蝕纖維,同時防止色層受到從畫布後面滲透潮氣的損害。油畫顏料中的酸性物質能使畫布變臟,而潮氣又會氧化色層中的油分子,使之老化。所以畫布底子的處理與作品的壽命長短有直接關系。
(3)良好的畫布底子,能保證著色層的明亮度與鮮艷度。不合格的底子或沒有做底子的畫布,著色後會使畫麵灰暗。
(4)亮底子能夠提高畫面顏色的鮮明度。
(5)做過底子的油畫或坦培拉繪畫一旦支承材料遭到腐蝕,可以通過「換背術」,將色層從舊支承材料上移植到新的支承材料上去。
古典油畫的底子類型:
古典油畫無論在木板或畫布上作畫,都需要進行塗刷底子,底子使用的材料有粘結材料和填充材料兩類。根據不同的材料,古典油畫有八種制底方法。

(1)膠底。古代大師常使用動物膠,如骨膠、兔膠等。最好的是羊皮紙膠,可用清水浸泡、加熱熔化。
(2)白堊底子。白堊(碳酸鈣)粉、鋅白粉、膠溶液各一份混合而成。
(3)半白堊底子。白堊粉、膠溶液各一份混合。再加入半份熟亞麻籽油,使用這種底料之前,先用7%的水膠塗底層。
(4)酪素底子。自古代有美術記載起,畫家就使用酪素。酪素是一種易碎而柔軟的物質,作底子時需要用水稀釋,並溶入少量碳酸銨。
(5)雞蛋底子。雞蛋黃能增加底子的柔軟性。蛋黃底作為最後塗層使用時,可以產生最好的結果。蛋清蛋黃都可以作白堊底子的添加劑。
(6)石膏底子。石膏(硫酸鈣)也稱輕晶石。通常在木板上作底子使用。具有異常的明度,製法與白堊底子方法相同。
(7)油性底子。跟製作半白堊底子一樣,只是增加了油的含量(兩份熟亞麻籽油)。
(8)有色底子。在已完成的白堊、半白堊和油底子上,根據畫家的需要,薄塗各種透明色來製作色底子。魯本斯曾把木炭、白顏料、結合劑混合後塗在石膏底子上做成銀灰底子。

做油畫底子的材料有哪些?
(1)膠類
用於製作畫布底子的膠類有:動物膠(骨膠、皮膠等)、植物性樹脂乳膠、白乳膠等合成膠。
(2)油類
用於製作油質畫布底子的油類有:松節油、亞麻仁油、上光油等媒介劑。
(3)支承材料
軟支承材料:純亞麻布、半亞麻布、棉布帆布等。
硬支承材料:木板、膠合板、纖維板、紙板、金屬板等。
(4)填充材料
大白粉,又稱白堊粉、西班牙白、巴黎白、白土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市場上出售的大白粉為60%碳酸鈣與40%碳酸鎂的混合物。做底料時只能與膠結合,若與油結合會變成油膩子。可用大理石粉替代大白粉。
鉛白粉(碳酸鉛):中國古稱官粉、胡粉。古代歐洲畫家多用它製作底子或白顏料。因有毒,現代畫家已很少使用。
石膏粉(硫酸鈣):做底子多用天然的水合地石膏或熟石膏。比白堊密實、明亮,但柔韌性差。在木板等硬質支承材料上做石膏底子效果更佳。
鈦白粉(二氧化鈦):有較強的覆蓋性,常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立德粉(硫化鋅與碳酸鋇):學名為鋅鋇白。有的材料專家不主張單獨使用立德粉,可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5)GESSO成品底塗料
「GESSO」義大利語意是灰泥或熟石膏,是成品底塗料,可直接塗於綳好的畫布上。傳統的GESSO由兔皮膠、大白粉與白顏料(鈦白或鋅白)混合而成。現代合成膠(丙烯類)與填充材料合成的丙烯GESSO,既可以用於丙烯畫,也可以用於油畫。它幹得快、不開裂,操作簡便。市場上出售的成品底塗料有白色、土紅色和銀灰色。
(6)輔助材料
甘油式蜂蜜:添加少許能增加粘合劑的彈性。
明礬:一公斤膠液中加入10克明礬,能防潮。
甲醛:用4%的甲醛溶液噴塗畫布的兩面,能防腐、防蟲、抗濕。
有色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製作有色繪畫底子大概在哥特時代就有了。用紅玄武岩土製作紅色畫布,從16世紀一直流行到19世紀庫爾貝時代。有的在膠質底子上加塗含油與樹脂的顏色隔離層,有的油質底子在塗最後一層時加入吸收性強的紅土顏料。這樣做不僅能減弱油質底子的油膩感,有利於色層速干,更主要的是有利於畫家對畫面整體色調的把握。

Ⅱ 畫油畫,油畫底料和塑型膏,白乳膠有什麼區別,操作步驟是什麼

畫油畫用的油畫底料、塑型膏和白乳膠有如下的區別和操作方法。
一、白乳膠即聚醋酸乙烯酯簡稱PVA,醋酸乙烯酯經聚合生成的聚合物。是無定形聚合物,外觀透明、溶於苯、丙酮和三氯甲烷等溶劑。白乳膠主要用於製作油畫底料之用。

二、油畫底料
1、用於製作畫布底子的膠類有:動物膠(骨膠、皮膠等)、植物性樹脂乳膠、白乳膠等合成膠。把膠和立德粉(大白粉)加水攪拌而成,再塗上畫布作油畫底料。
2、用於製作油質畫布底子的油類有:松節油、亞麻仁油、上光油等媒介劑。把油劑和立德粉(大白粉)加水攪拌而成,再塗上畫布作油畫底料。
3、GESSO成品底塗料,「GESSO」義大利語意是灰泥或熟石膏,是成品底塗料,可直接塗於綳好的畫布上。傳統的GESSO由兔皮膠、大白粉與白顏料(鈦白或鋅白)混合而成。

三、油畫塑形膏,主要作用是定型,也可以根據作品的需要做出肌理,表現手法很多,可以用油畫刀刮在畫布上面,形成需要的肌理形式,展現不同的表現手法,也可以附著後,再用油畫刀沾取,塑造形成一些小尖,這樣可以增加油畫的厚重感,也可以表現粗糙的質感,但不適合用得太多太密集,也不能太厚。另外用了這樣肌理的的地方,顏料不能很好畫上去了。

Ⅲ 建築塗料常見的施工工藝有哪些啊

塗料裝飾又叫塗飾工程,是指藉助特定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具將塗料塗刷在建築物表面,能很好地粘結並形成完整的具有裝飾和保護作用的膜層。塗飾工程包括油漆和塗料的塗飾施工。過去大多數採用以油料為原料的油漆施工,如今較多採用了以合成樹脂和乳液為原料的有機塗料,以及以無機硅酸鹽、硅溶膠為基料的無機塗料施工。它與其它飾面材料比較具有重量輕、色彩鮮明、附著力強、施工方便、省工省料、造價低、維修更新方便等優點,是一類重要的建築裝飾材料。
建築塗料裝飾施工過程一般是:基層處理一塗刷底層塗料一塗刷中層塗料一塗刷罩面塗料。 無論是外牆、內牆、吊頂、地面或其它施塗的基層,一般都是砼和抹灰基層、木料基層和金屬基層。施塗的方法不同,整個施工工藝就有差異,而材料選用和工藝質量將直接影響塗料飾面的裝飾效果。因此,從基層的處理工藝、塗料品種的選擇到整個塗飾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作為裝飾施工人員都應該重視。(一)裝飾塗層的基本構造: 塗料類飾面的構造大致劃分為底層、中間層、面層三個部:
1.底層(底塗) 底層的作用有:
①增加塗層與基層之間的粘結力;
②清理基層表面的灰塵,使一部分懸浮的灰塵顆粒固定在基層上;
③具有封閉基層,防止木脂和水泥砂漿抹灰層中的可溶性鹽類物質滲出的作用。
2.中間層(中塗、主層、成型層) 通過形成勻實飽滿的中間層,達到:
①保護基層,起到補強作用;
②形成多種質感(如立體花紋質感和圖案)的裝飾效果作用;
③提高膜層的耐久性、耐水性和強度的作用。
3.面層(面塗、罩面層) 面層的作用是:
①體現膜層的色彩和光感;
②保護中間層,提高整個塗料面的耐久性、耐污染性。
(二)裝飾塗層的施塗方法:塗料的施塗方法一般有:刷塗法、滾塗法、噴塗法、抹塗法、刮塗法等五種。
1.刷塗法: 刷塗法是用刷子(油漆刷、羊毛排筆等)蘸上塗料塗刷在基層表面的施工方法。塗刷時的要領是:
(1)蘸油時要蘸次多、少醮油。若刷毛含油太多,會造成上下刷端尾銜接處塗料過厚,而且易刷後流淌;若刷毛含油過少,塗刷時,刷路明顯,施工困難。 正確的做法是用刷子蘸過塗料後,為了控制刷毛含油量,刷子在容器邊緣輕輕順幾下。這樣做既可使刷子上多餘的塗料流回容器里,又達到理順刷毛的目的。
(2)塗刷時,先上後下,先難後易,先左後右,先里後外,這樣做便於操作,先刷的部位不會被後面的工序所污染。
(3)塗刷時一般遵循「橫刷豎順」的操作原則,特別是油性塗料。
(4)要注意塗料的粘度,特別是油性塗料。一般情況下,生產廠家已將產品稠度調配好,使用者倒出來即可施工。但是如果貯存時間過長,或施工溫度過低和基層過於乾燥等情況使施工不便時,可加入適量的稀釋劑調節稠度。
(5)用排筆塗刷透明漆時,要注意塗刷的方向。如在同一平面內,順著木紋方向,一筆接一筆塗刷,最後一刷到底,中途不停頓,不宜反復塗刷次數太多。
(6)掌握塗層的乾燥時間。前道塗料乾燥後才能塗刷後道塗料,乾燥時間按產品說明書確定,一般油性塗料為1 d,水溶性塗料約2h。
(7)塗層間打磨塗面。每次塗刷前用0號砂紙打磨表面後再施工。
2.滾塗法:滾塗法是用毛輥蘸漆塗刷在基層表面的施工方法. 毛輥適用於大面積的牆面。對於塗不到的部位要用刷子補刷。
3.噴塗法 噴塗法是利用壓力或壓縮空氣將塗料塗布於基層表面的機械化施工方法。噴塗操作要點有:
(1)控制壓縮空氣壓力在0.4~0.8MPa范圍內,或按產品說明書確定壓力大小。
(2)操作時,手握噴槍要穩。塗料出口與塗面垂直,噴槍噴斗移動時要與噴塗面保持平行,噴槍噴斗移動速度要保持一致(一般為40—60cm/min)。
(3)噴塗時,噴咀與被塗面距離在40—60cm左右。
4.抹塗法:抹塗法是將纖維塗料抹塗成薄層塗料飾面,而形成硬度很高,類似漢白玉、大理石等天然石料飾面的施工方法。由於抹塗的厚度薄,工藝要求比較嚴格,因此要求操作工人必須具有熟練的抹灰技術基礎,才能保證施工質量。
5.刮塗法:刮塗就是利用各種刮刀把塗料刮到牆體表面,使之平整光滑的一種手工塗裝方法。刮塗工具主要有嵌刀、鏟刀、牛角刮刀、橡皮刮刀和鋼板刮刀等
---------------------------------------------------------溫馨提示:如果您對我的回答表示滿意,請記得選擇「採納為答案」。</p>

Ⅳ 油畫底料有哪些做法

油畫底料的特點及畫布的製作方法 為什麼要做底子?
以亞麻布等紡織品作畫布,必須經過預先處理方能使用。所謂「處理」就是「做底子」。理由是: (1)填充紡織物紋理之間的孔隙,創造一個既節省顏料又適宜繪畫的紋理表面。紡織物孔隙多,對於較精緻的繪畫作品來說,直接在上面作畫,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材料。只有在做好底子的畫布上作畫,才能有效地控制油畫顏料的使用。

(2)使支承材料與顏料色層隔離開,以免顏料中的油侵蝕纖維,同時防止色層受到從畫布後面滲透潮氣的損害。油畫顏料中的酸性物質能使畫布變臟,而潮氣又會氧化色層中的油分子,使之老化。所以畫布底子的處理與作品的壽命長短有直接關系。
(3)良好的畫布底子,能保證著色層的明亮度與鮮艷度。不合格的底子或沒有做底子的畫布,著色後會使畫麵灰暗。
(4)亮底子能夠提高畫面顏色的鮮明度。
(5)做過底子的油畫或坦培拉繪畫一旦支承材料遭到腐蝕,可以通過「換背術」,將色層從舊支承材料上移植到新的支承材料上去。
古典油畫的底子類型:
古典油畫無論在木板或畫布上作畫,都需要進行塗刷底子,底子使用的材料有粘結材料和填充材料兩類。根據不同的材料,古典油畫有八種制底方法。

(1)膠底。古代大師常使用動物膠,如骨膠、兔膠等。最好的是羊皮紙膠,可用清水浸泡、加熱熔化。
(2)白堊底子。白堊(碳酸鈣)粉、鋅白粉、膠溶液各一份混合而成。
(3)半白堊底子。白堊粉、膠溶液各一份混合。再加入半份熟亞麻籽油,使用這種底料之前,先用7%的水膠塗底層。
(4)酪素底子。自古代有美術記載起,畫家就使用酪素。酪素是一種易碎而柔軟的物質,作底子時需要用水稀釋,並溶入少量碳酸銨。
(5)雞蛋底子。雞蛋黃能增加底子的柔軟性。蛋黃底作為最後塗層使用時,可以產生最好的結果。蛋清蛋黃都可以作白堊底子的添加劑。
(6)石膏底子。石膏(硫酸鈣)也稱輕晶石。通常在木板上作底子使用。具有異常的明度,製法與白堊底子方法相同。
(7)油性底子。跟製作半白堊底子一樣,只是增加了油的含量(兩份熟亞麻籽油)。
(8)有色底子。在已完成的白堊、半白堊和油底子上,根據畫家的需要,薄塗各種透明色來製作色底子。魯本斯曾把木炭、白顏料、結合劑混合後塗在石膏底子上做成銀灰底子。

做油畫底子的材料有哪些?
(1)膠類
用於製作畫布底子的膠類有:動物膠(骨膠、皮膠等)、植物性樹脂乳膠、白乳膠等合成膠。
(2)油類
用於製作油質畫布底子的油類有:松節油、亞麻仁油、上光油等媒介劑。
(3)支承材料
軟支承材料:純亞麻布、半亞麻布、棉布帆布等。
硬支承材料:木板、膠合板、纖維板、紙板、金屬板等。
(4)填充材料
大白粉,又稱白堊粉、西班牙白、巴黎白、白土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市場上出售的大白粉為60%碳酸鈣與40%碳酸鎂的混合物。做底料時只能與膠結合,若與油結合會變成油膩子。可用大理石粉替代大白粉。
鉛白粉(碳酸鉛):中國古稱官粉、胡粉。古代歐洲畫家多用它製作底子或白顏料。因有毒,現代畫家已很少使用。
石膏粉(硫酸鈣):做底子多用天然的水合地石膏或熟石膏。比白堊密實、明亮,但柔韌性差。在木板等硬質支承材料上做石膏底子效果更佳。
鈦白粉(二氧化鈦):有較強的覆蓋性,常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立德粉(硫化鋅與碳酸鋇):學名為鋅鋇白。有的材料專家不主張單獨使用立德粉,可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5)GESSO成品底塗料
「GESSO」義大利語意是灰泥或熟石膏,是成品底塗料,可直接塗於綳好的畫布上。傳統的GESSO由兔皮膠、大白粉與白顏料(鈦白或鋅白)混合而成。現代合成膠(丙烯類)與填充材料合成的丙烯GESSO,既可以用於丙烯畫,也可以用於油畫。它幹得快、不開裂,操作簡便。市場上出售的成品底塗料有白色、土紅色和銀灰色。
(6)輔助材料
甘油式蜂蜜:添加少許能增加粘合劑的彈性。
明礬:一公斤膠液中加入10克明礬,能防潮。
甲醛:用4%的甲醛溶液噴塗畫布的兩面,能防腐、防蟲、抗濕。
有色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製作有色繪畫底子大概在哥特時代就有了。用紅玄武岩土製作紅色畫布,從16世紀一直流行到19世紀庫爾貝時代。有的在膠質底子上加塗含油與樹脂的顏色隔離層,有的油質底子在塗最後一層時加入吸收性強的紅土顏料。這樣做不僅能減弱油質底子的油膩感,有利於色層速干,更主要的是有利於畫家對畫面整體色調的把握。
魯本斯曾把硬木炭、白顏料和結合劑(可能是膠)混合在一起用海綿迅速塗於白石膏底子上,產生一種帶紋理的銀灰色層,使隨後的著色層呈現輕松、愉快而又充滿活力的效果。
下面介紹兩種有色底子的製作方法:
(1)在白堊底子上,用丙烯顏料加松節油和少量調色油塗於白色底層上,所用丙烯顏料根據畫家需要自己配製,常用的有白、褐、赭、土色等。
(2)在油質或半油質底子上,用調色油加速干劑加少許鐵紅粉(氧化鐵)薄塗一層或隨意塗一遍,保留刷痕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有素描稿的底子上用松節油調油畫顏料薄薄塗一層與最後色調相反的色層。比如天空是藍色的,可先薄塗一層土紅色。
有色底子必須是在白色底層上用薄塗罩染的方法製作。目的是為了保證畫面色彩的透明性。無論隨後的著色層有多厚,底色都會對畫面產生影響。
(1)白色底子能夠最大限度地表現顏色的豐富性,在白色底子上,色彩顯得明確而肯定。各種顏色在白色底子上很難恰當地有機結合,只能*彼此相調和產生的灰色來調節,所以在白色底子上作畫需要豐富的灰色。在用色上,冷暖對比要恰如其分,也要避免著色過於濃艷。白色底子適合透明畫法和半透明畫法,運用這種技法可以產生多種「視覺灰色」,這種視覺灰色曾被古代大師倫勃朗、凡·代克等畫家採用。這種灰色比調出來的灰色具有更加誘人的魅力。

(2)灰色底子有泥土氣息,常被許多畫家採用,它對人體膚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灰色底能使各種色彩產生和諧、統一的效果。銀灰色底子介於白色與灰色之間,具有兩種底色的共有特性。灰綠色底能減弱暖色,土紅、赭石色底能使藍綠色調減弱而使色彩趨於和諧。用色與底色形成的冷暖對比可獲得極其微妙的效果。現在許多畫家利用亞麻布原色——淺棕、褐色作底色,減少了做底色的麻煩,方便實用,但僅適用於細亞麻布和中密度亞麻布。粗紋理亞麻布需要填充材料(立德粉、大白粉等)填充布紋孔。

(3)在深色底子上作畫會使畫面產生暗淡的效果。一切淺顏色都會變暗,所以使用深色底子時要考慮到這一變化。深色底多為暖色,比如褐色、鐵紅色等。畫家一般不用黑色底子,但象牙黑加白色的底子常被採用。

膠質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膠質底子的製作,用料與程序都較簡單造價底,所需時間短,著色牢固,柔韌性強,最適於表現性較強的厚塗畫法。膠底畫布是現代畫家寫生與創作的理想材料,它不僅適於油畫,也適合坦培拉、蠟畫、丙烯以及其它混合媒介繪畫。曾風行於古典透明油畫技法時代,後來又被印象派畫家所採用。

膠質底子的缺點是不抗潮,在潮濕的環境下,畫布易鬆弛;不具備石膏底子那鮮明、耐久的白色;不及純油底子有彈性。

古代歐洲畫家採用動物皮膠(兔皮、羊皮、鹿皮等)。皮膠須用冷水浸泡,然後加熱溶解。動物膠液的濃度可根據加水的多少來調整,用於作底的膠液一般採用45~80克動物膠加一升水。

乳膠底子的做法:
乳膠有植物樹脂乳膠和合成樹脂乳膠兩類。以水作溶劑,干後膠膜有彈性且透明,是製作畫布底子的合格材料。目前商店出售的白乳膠屬合成樹脂乳膠——乙烯膠。最適宜作繪畫材料的白乳膠為聚醋酸乙烯乳液,這種膠濃度高,干後膠膜光亮,透明度高,有韌性,不開裂。
乳膠的質量對於畫布底子至關重要。膠底干後,用手在畫布背面按一下,若有開裂聲,說明乳膠質量不好。購買乳膠時,應打開盒蓋察看其濃度,濃度越高越好,兌水的乳膠不易保存。若盒蓋的邊緣有干透的乳膠皮,檢查其透明度和柔韌性,堅硬易斷者不能使用。

Ⅳ 製作模型 筆塗選油性漆 的話應怎樣具體使用 如何調配稀釋塗裝

油性漆你買的是那種就用那種的溶劑,反正看情況,差不多能塗了就好了(筆沾沾沾得起來,塗上去是液體,不是固體~~~~~~)
我在淘寶網上買的,是一套的,3支面相筆,4支平筆,我覺得小號手的比田宮的耐用一點~~~~
好了,前面是我寫的,後面就是我復制的了~~~~~

打磨好後就要噴上一層水補土,它是液狀的,主要能檢查修補打磨的情況。同時它是淺灰色的,可以用來作模型的底色。當發現要再修補時就要放上一天,等水補土干後再修補打磨。

打磨好後就可以上色了。大家可以用手塗也可以用噴筆。手塗優點是可以塗一些較細的地方,不過塗較大面積時就容易出現筆痕。噴筆噴大面積時十分均勻,油層比較薄,效果比較好,但細小的地方就要用分色紙,比較麻煩。先介紹手塗漆的方法。

常用的模型油漆一般有水性油漆和油性油漆。我個人覺得油性比較快乾,手塗時較均勻,而水性就比較適合用於噴筆。要注意的是水性和油性兩種油漆是不能混合的。而且使用前必須稀釋。

上色前先攪拌油漆使之均勻。用筆毛較軟的畫筆沾一些塗料,並在瓶口輕刮一下,調節筆上的含漆量。下筆時由左至右,以穩定均勻的力道移動。塗完第一筆後,下一筆也是由左至右塗,並且和第一筆的邊緣重疊一點點。下筆時力道要輕,要有讓筆上的油漆輕輕流在表面的感覺,動作越輕,筆痕越不明顯。塗的時候要注意何時要再沾上油漆,不要等到筆上沒油漆才沾上,要盡量保持畫筆在濕潤狀態。

等第一層油漆差不多干時(七八成吧),可以上第二層油漆,方向和第一層垂直。這叫「十字上色法」。上第二層色力道和方向要更小心。因為第一層還未乾透,太大力會刷起第一層。當第一層油漆未乾透再加上第二層新漆,這樣就比較容易處理好筆痕,使之不明顯。

另外,如果模型的底色比較鮮艷,而塗上的顏色遮蓋力又弱,這樣顏色看起來就不均勻了。所以最好先上一層白色或淺灰作底色。這樣效果才比較理想。

Ⅵ 買來的油畫布需要上底嗎

買來的油畫布需要上底。
手工上底的要點:
1:畫布的固定
要拉平直拉緊,四周用密集的釘子固定於板上或框上;
可先用膠將布四周刷好,干後變硬減少彎斜變形;
2:底膠的刮塗
底膠不兌水或極少量的水,採用多次薄刮方法,每層要刮薄勻。封堵紋路孔隙,光下無明亮透光點。有時產生毛粒刺起,要修理打磨。
用力要輕巧快快捷均勻,局部用力過大或刮膠不勻,或加水過多會透到背面形成厚硬斑跡,膠干後會起泡鼓包,用力太大會將布拉松,要再拉緊固定。
3:底料的塗刷
畫布經底封堵穩定平整後,可刷底料,多次輕刷均勻,白亮即可。
4:底子厚度與平滑度,手感
厚度由刮塗膠量控制,打磨做平滑底面。畫家喜歡雞蛋皮般滑而不膩乾爽的感覺。
5:吸收性控制
專業油畫布廠有不同吸收性的底料。自製底子因所用材料本身吸油,只好先在底料中加適量亞麻油控制吸收性。所謂油性,半油性底子。徹底乾燥後可以阻隔亞麻油的進一步滲透。但要花時間等待底子自然乾燥。
6:耐久性
選用耐久的底膠,底料,含膠量要足。顏料層必須黏附於一個足夠強的底子上才能更加長久地完好保存。

Ⅶ 油畫底料怎麼用

(1)膠類
用於製作畫布底子的膠類有:動物膠(骨膠、皮膠等)、植物性樹脂乳膠、白乳膠等合成膠。
(2)油類
用於製作油質畫布底子的油類有:松節油、亞麻仁油、上光油等媒介劑。
(3)支承材料
軟支承材料:純亞麻布、半亞麻布、棉布帆布等。
硬支承材料:木板、膠合板、纖維板、紙板、金屬板等。
(4)填充材料
大白粉,又稱白堊粉、西班牙白、巴黎白、白土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市場上出售的大白粉為60%碳酸鈣與40%碳酸鎂的混合物。做底料時只能與膠結合,若與油結合會變成油膩子。可用大理石粉替代大白粉。
鉛白粉(碳酸鉛):中國古稱官粉、胡粉。古代歐洲畫家多用它製作底子或白顏料。因有毒,現代畫家已很少使用。
石膏粉(硫酸鈣):做底子多用天然的水合地石膏或熟石膏。比白堊密實、明亮,但柔韌性差。在木板等硬質支承材料上做石膏底子效果更佳。
鈦白粉(二氧化鈦):有較強的覆蓋性,常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立德粉(硫化鋅與碳酸鋇):學名為鋅鋇白。有的材料專家不主張單獨使用立德粉,可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5)GESSO成品底塗料
「GESSO」義大利語意是灰泥或熟石膏,是成品底塗料,可直接塗於綳好的畫布上。傳統的GESSO由兔皮膠、大白粉與白顏料(鈦白或鋅白)混合而成。現代合成膠(丙烯類)與填充材料合成的丙烯GESSO,既可以用於丙烯畫,也可以用於油畫。它幹得快、不開裂,操作簡便。市場上出售的成品底塗料有白色、土紅色和銀灰色。
(6)輔助材料
甘油式蜂蜜:添加少許能增加粘合劑的彈性。
明礬:一公斤膠液中加入10克明礬,能防潮。
甲醛:用4%的甲醛溶液噴塗畫布的兩面,能防腐、防蟲、抗濕。

Ⅷ 古典堪培拉油畫技法是用什麼材料做底的

材料:

畫古典油畫之前,首先要將材料准備全,

顏料最好選用荷蘭泰倫斯或者倫勃朗的,馬利和溫莎的顏料價格比較便宜,但是在細膩程度,顏色渲染性和透光性上都不如前兩種顏料,

通常不需要准備太多顏料,預備幾只常用的顏料進行調色即可,

必備的顏料有鈦白,檸檬鉻黃,土黃,土紅,永固中紅,熟褐,翠綠,深群青這幾種顏色:

畫筆需要准備狼毫平頭畫筆(單號或雙號半套)扇形筆(大中小號各只),還有一隻長手柄的尼龍油畫刷:大小各一隻油畫刮刀(推薦029號華虹的小型油畫刮刀,

另外再准備:只普通的大號油畫刮刀即可);關於媒介劑,古典油畫用油要求比較精細,需要准備馬利或溫莎的白精油75ml,核桃油400ml(這里的核桃油需要進行熟制》,

還有一瓶大瓶的500ml的松節油:其他還需要准備洗筆筒、油壺、白瓷盤、保鮮膜、羊毛刷、丙烯、白乳膠、砂紙、圖釘等等。

准備107膠和青漆,按3:1的比例倒進一個礦泉水瓶子里。用力搖晃(就好象調酒師那樣)直到瓶子里的液體變成乳白色。然後和油性立德粉混合攪拌就是堪培拉白了。

(8)油性底料怎麼塗擴展閱讀:

古典堪培拉油畫技法之如何做底:

古典油畫的上底方法大概可以分為水性底和油性底兩種方法,

1、水性底:

水性底要先將綳好的布框用砂紙打磨光滑,要打磨至摸上去就像嬰兒皮膚一樣的感覺,然後將一-定分 量的乳膠與水以1: 1的比例混合,

用羊毛刷均勻塗抹於布面,晾乾後再打磨一遍,這個過程要重復三次,並且每遍都要記得打磨,然後再將准備好的油畫底料刷上6遍,

同樣每遍都需要打磨,待底料也徹底干透後,用土紅或赭石色的丙烯顏料加水薄塗一遍做有色底。

2、油性底:

油性底比起水性底來說效果更好,但是操作起來也更為繁瑣,首先要將之前准備的生核桃油進行熟制,准備400ml的核桃油2瓶加入40克研磨好的氧化鉛,

先用加熱儀器加熱至70度,然後加入研磨好的氧化鉛粉末,將溫度設定設置在120攝氏度,再加熱- -小時四十五分鍾,等冷卻後用濾紙漏斗過濾(注意生油和熟油不能放在一個容器里),放在一邊待用。

Ⅸ 請問畫油畫的時候是把松節油和亞麻仁油混合之後塗在畫布上然後再作畫

有賣各種刷好底料的畫布,差不多十幾塊一米
如果自己刷底料可以直接用乳膠,一定要畫店買。
如果你是初學只需要買
一套豬鬃的油畫筆
2把油畫刀,一個長的大概17厘米左右(在油畫紙上刮乳膠用),一把菱形前端弧形的(繪畫的時候刮顏料或者清理畫板的時候用)
一套24色油畫顏料外加一管大號鈦白(以後發現自己什麼顏色用得多再去買大管的,很多顏色平時並不多用)
一罐松節油
一罐調色油,入葯幹得快就再買一罐快乾油(正常油畫乾燥很慢,淺色相對乾的慢,尤其白色需要至少3天以上能勉強形成一層油膜,加快乾經過8個小時可形成油膜)
一個刷過清漆的調色板
油畫紙(如果買油畫紙還要買乳膠),或者刷好塗料的油畫布
畫板,圖釘
這些經濟實用足夠初學者使用

如果想用油畫布,就需要買釘槍,油畫框,底料,乳膠,板刷,如果是要花=畫大畫,還要買綳畫布專用的夾子,類似鴨嘴鉗子,很結實,可用來拔釘子,砂紙
油畫底料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畫布為什麼要做底子?
以亞麻布等紡織品作畫布,必須經過預先處理方能使用。所謂「處理」就是「做底子」。理由是:
(1)填充紡織物紋理之間的孔隙,創造一個既節省顏料又適宜繪畫的紋理表面。紡織物孔隙多,對於較精緻的繪畫作品來說,直接在上面作畫,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材料。只有在做好底子的畫布上作畫,才能有效地控制油畫顏料的使用。
(2)使支承材料與顏料色層隔離開,以免顏料中的油侵蝕纖維,同時防止色層受到從畫布後面滲透潮氣的損害。油畫顏料中的酸性物質能使畫布變臟,而潮氣又會氧化色層中的油分子,使之老化。所以畫布底子的處理與作品的壽命長短有直接關系。
(3)良好的畫布底子,能保證著色層的明亮度與鮮艷度。不合格的底子或沒有做底子的畫布,著色後會使畫麵灰暗。
(4)亮底子能夠提高畫面顏色的鮮明度。
(5)做過底子的油畫或坦培拉繪畫一旦支承材料遭到腐蝕,可以通過「換背術」,將色層從舊支承材料上移植到新的支承材料上去。
古典油畫的底子類型
古典油畫無論在木板或畫布上作畫,都需要進行塗刷底子,底子使用的材料有粘結材料和填充材料兩類。根據不同的材料,古典油畫有八種制底方法。
(1)膠底。古代大師常使用動物膠,如骨膠、兔膠等。最好的是羊皮紙膠,可用清水浸泡、加熱熔化。
(2)白堊底子。白堊(碳酸鈣)粉、鋅白粉、膠溶液各一份混合而成。
(3)半白堊底子。白堊粉、膠溶液各一份混合。再加入半份熟亞麻籽油,使用這種底料之前,先用7%的水膠塗底層。
(4)酪素底子。自古代有美術記載起,畫家就使用酪素。酪素是一種易碎而柔軟的物質,作底子時需要用水稀釋,並溶入少量碳酸銨。
(5)雞蛋底子。雞蛋黃能增加底子的柔軟性。蛋黃底作為最後塗層使用時,可以產生最好的結果。蛋清蛋黃都可以作白堊底子的添加劑。
(6)石膏底子。石膏(硫酸鈣)也稱輕晶石。通常在木板上作底子使用。具有異常的明度,製法與白堊底子方法相同。
(7)油性底子。跟製作半白堊底子一樣,只是增加了油的含量(兩份熟亞麻籽油)。
(8)有色底子。在已完成的白堊、半白堊和油底子上,根據畫家的需要,薄塗各種透明色來製作色底子。魯本斯曾把木炭、白顏料、結合劑混合後塗在石膏底子上做成銀灰底子。
做油畫底子的材料有哪些?
(1)膠類
用於製作畫布底子的膠類有:動物膠(骨膠、皮膠等)、植物性樹脂乳膠、白乳膠等合成膠。
(2)油類
用於製作油質畫布底子的油類有:松節油、亞麻仁油、上光油等媒介劑。
(3)支承材料
軟支承材料:純亞麻布、半亞麻布、棉布帆布等。
硬支承材料:木板、膠合板、纖維板、紙板、金屬板等。
(4)填充材料
大白粉,又稱白堊粉、西班牙白、巴黎白、白土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市場上出售的大白粉為60%碳酸鈣與40%碳酸鎂的混合物。做底料時只能與膠結合,若與油結合會變成油膩子。可用大理石粉替代大白粉。
鉛白粉(碳酸鉛):中國古稱官粉、胡粉。古代歐洲畫家多用它製作底子或白顏料。因有毒,現代畫家已很少使用。
石膏粉(硫酸鈣):做底子多用天然的水合地石膏或熟石膏。比白堊密實、明亮,但柔韌性差。在木板等硬質支承材料上做石膏底子效果更佳。
鈦白粉(二氧化鈦):有較強的覆蓋性,常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立德粉(硫化鋅與碳酸鋇):學名為鋅鋇白。有的材料專家不主張單獨使用立德粉,可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5)GESSO成品底塗料
「GESSO」義大利語意是灰泥或熟石膏,是成品底塗料,可直接塗於綳好的畫布上。傳統的GESSO由兔皮膠、大白粉與白顏料(鈦白或鋅白)混合而成。現代合成膠(丙烯類)與填充材料合成的丙烯GESSO,既可以用於丙烯畫,也可以用於油畫。它幹得快、不開裂,操作簡便。市場上出售的成品底塗料有白色、土紅色和銀灰色。
(6)輔助材料
甘油式蜂蜜:添加少許能增加粘合劑的彈性。
明礬:一公斤膠液中加入10克明礬,能防潮。
甲醛:用4%的甲醛溶液噴塗畫布的兩面,能防腐、防蟲、抗濕。
有色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製作有色繪畫底子大概在哥特時代就有了。用紅玄武岩土製作紅色畫布,從16世紀一直流行到19世紀庫爾貝時代。有的在膠質底子上加塗含油與樹脂的顏色隔離層,有的油質底子在塗最後一層時加入吸收性強的紅土顏料。這樣做不僅能減弱油質底子的油膩感,有利於色層速干,更主要的是有利於畫家對畫面整體色調的把握。
魯本斯曾把硬木炭、白顏料和結合劑(可能是膠)混合在一起用海綿迅速塗於白石膏底子上,產生一種帶紋理的銀灰色層,使隨後的著色層呈現輕松、愉快而又充滿活力的效果。
下面介紹兩種有色底子的製作方法:
(1)在白堊底子上,用丙烯顏料加松節油和少量調色油塗於白色底層上,所用丙烯顏料根據畫家需要自己配製,常用的有白、褐、赭、土色等。
(2)在油質或半油質底子上,用調色油加速干劑加少許鐵紅粉(氧化鐵)薄塗一層或隨意塗一遍,保留刷痕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有素描稿的底子上用松節油調油畫顏料薄薄塗一層與最後色調相反的色層。比如天空是藍色的,可先薄塗一層土紅色。
有色底子必須是在白色底層上用薄塗罩染的方法製作。目的是為了保證畫面色彩的透明性。無論隨後的著色層有多厚,底色都會對畫面產生影響。
(1)白色底子能夠最大限度地表現顏色的豐富性,在白色底子上,色彩顯得明確而肯定。各種顏色在白色底子上很難恰當地有機結合,只能靠彼此相調和產生的灰色來調節,所以在白色底子上作畫需要豐富的灰色。在用色上,冷暖對比要恰如其分,也要避免著色過於濃艷。白色底子適合透明畫法和半透明畫法,運用這種技法可以產生多種「視覺灰色」,這種視覺灰色曾被古代大師倫勃朗、凡·代克等畫家採用。這種灰色比調出來的灰色具有更加誘人的魅力。
(2)灰色底子有泥土氣息,常被許多畫家採用,它對人體膚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灰色底能使各種色彩產生和諧、統一的效果。銀灰色底子介於白色與灰色之間,具有兩種底色的共有特性。灰綠色底能減弱暖色,土紅、赭石色底能使藍綠色調減弱而使色彩趨於和諧。用色與底色形成的冷暖對比可獲得極其微妙的效果。現在許多畫家利用亞麻布原色——淺棕、褐色作底色,減少了做底色的麻煩,方便實用,但僅適用於細亞麻布和中密度亞麻布。粗紋理亞麻布需要填充材料(立德粉、大白粉等)填充布紋孔。
(3)在深色底子上作畫會使畫面產生暗淡的效果。一切淺顏色都會變暗,所以使用深色底子時要考慮到這一變化。深色底多為暖色,比如褐色、鐵紅色等。畫家一般不用黑色底子,但象牙黑加白色的底子常被採用。
膠質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膠質底子的製作,用料與程序都較簡單造價底,所需時間短,著色牢固,柔韌性強,最適於表現性較強的厚塗畫法。膠底畫布是現代畫家寫生與創作的理想材料,它不僅適於油畫,也適合坦培拉、蠟畫、丙烯以及其它混合媒介繪畫。曾風行於古典透明油畫技法時代,後來又被印象派畫家所採用。
膠質底子的缺點是不抗潮,在潮濕的環境下,畫布易鬆弛;不具備石膏底子那鮮明、耐久的白色;不及純油底子有彈性。
古代歐洲畫家採用動物皮膠(兔皮、羊皮、鹿皮等)。皮膠須用冷水浸泡,然後加熱溶解。動物膠液的濃度可根據加水的多少來調整,用於作底的膠液一般採用45~80克動物膠加一升水。
乳膠底子的做法
乳膠有植物樹脂乳膠和合成樹脂乳膠兩類。以水作溶劑,干後膠膜有彈性且透明,是製作畫布底子的合格材料。目前商店出售的白乳膠屬合成樹脂乳膠——乙烯膠。最適宜作繪畫材料的白乳膠為聚醋酸乙烯乳液,這種膠濃度高,干後膠膜光亮,透明度高,有韌性,不開裂。
乳膠的質量對於畫布底子至關重要。膠底干後,用手在畫布背面按一下,若有開裂聲,說明乳膠質量不好。購買乳膠時,應打開盒蓋察看其濃度,濃度越高越好,兌水的乳膠不易保存。若盒蓋的邊緣有干透的乳膠皮,檢查其透明度和柔韌性,堅硬易斷者不能使用。
使用乳膠做底子的常見方法有:
(1)若畫幅較小,用刮刀將未兌水的乳膠在畫布上刮兩遍即可使用。或者先用兌水的膠液刷一遍,略干後再刮一遍純乳膠。
(2)先用兌水較多的稀薄膠液塗第一遍,干後多加膠少兌水(以能在畫布上拖動刷子為准)塗第二遍。塗第三遍之前用細砂紙將布面打磨一遍,清除掉凸起的線頭。這樣塗刷四五遍即可。反復塗刷膠液是為了減少畫布的鬆弛度。但用膠不能過多,只要確認布孔全都填充為准。用膠過多會影響畫布著色。
(3)粗紋理畫布不能單純刮膠,必須在塗刷第二遍膠液時加入大白粉或立德粉,水、膠、粉的比例約等量。用同等比例的膠粉液刷第三遍。其間用砂紙對表面稍作修整。最後用稀釋過的膠再塗一至二遍。無論粗紋理畫布、中密度畫布還是細紋理畫布,都可以用上述方法來做白色底子。在做白色底子時,專業畫家習慣於將大白粉與鈦白粉按等量混合使用。因為大白粉易於畫布吸收(填孔),鈦白粉能提高明度。
塗膠液的工具一般為寬板刷,上下或左右刷到邊,不要用力過大。除板刷外,畫家常使用刮板(裝修工具)來刮膠。刮板有塑料和金屬二種,在塗膠粉混合底料時,使用不同的工具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刮出來的底子較平滑,而刷更能體現畫布的紋理特質。
為了長久保存,一般認為綳裝在內框上的畫布四周應塗上膠液。但膠干後,四周的畫布會粘在木框上,不利於拆卸,因此不主張在四周刷膠。
油性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油質底子的歷史最為悠久,也最為普及,它主要用於畫布,但也適用於木板等。油質底子基本上由膠底和油料層兩部分組成。傳統的底料為動物皮膠(多為兔皮),底塗料為油性塗料(亞麻仁油15克+松節油15克+鉛白25克)。製作方法是:將皮膠兌水加熱熔化,趁膠液溫熱時塗於畫布,涼干後再塗上白色油質底塗料。底塗料中的油要盡可能少才能保證隨後的著色層牢固。塗一層底塗料,畫布就能使用,但若需要較平滑的表面,畫布就要抹平,所以底塗料要塗二至三遍。作好油質底子的畫布需放置數月才能使用,且時間越長越好,最理想的時間為半年。
油質底子屬於弱吸收性底子,表面細膩,彈性強,耐撞擊,耐潮濕。缺點是缺乏滲透性,沒有膠質底子著色力強,年久會失去彈性,色層因脆化而龜裂,甚至脫落。另外油質底子易變黃。
自合成膠產生之後,現代畫家多用白乳膠作底膠。作法是:將乳膠加水稀釋後在畫布上塗二至三遍,再用乳膠加少量的水,加立德粉(還可以在裡面加上調色油),攪拌均勻後塗或刮於畫布上。待干後,用油畫顏料(通常用白,也可以加少許群青、土紅等調成灰色)薄薄地刷上一層即可。
克勞德·依維爾教授曾來我國傳授古典繪畫技法,他採用古典繪畫大師的制底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刮膠底。先用砂紙或浮石將綳緊的畫布稍作修整,然後塗上兔皮膠(膠和水的比例為7~10∶100)。將膠片敲碎,然後在涼水裡浸泡5~6個小時,使其發漲,再用隔水燉的方法使其熔解。或者先用少許涼水浸泡,待其發漲變軟再注入熱水攪拌至完全溶解,在膠液尚溫時(約17℃左右)便可往畫布上塗刮,刮膠時畫布要平放,先倒上膠液,用一把大刮刀將膠液刮到畫布上。在整張畫布都刮到膠液後,趁其未乾透時將線頭和小結除去或壓平。
第二步:塗紅底色。用黃色氧化鉛(一氧化鉛)煮過的核桃油研磨赭紅色粉(氧化鐵紅)至適當的稠厚度,在塗過膠的畫布上,用刮刀將顏料刮上去,涼干後再用浮石打磨一遍,使畫布表面平滑均勻。
第三步:塗灰色底。用一份核桃油加一份亞麻油,研磨鉛白粉和炭黑色粉。用硬毛刷把研成的淡灰色薄塗於畫布上。黑白色粉比例隨意。灰底塗得要盡量薄,那樣畫布底子不易裂。不能只塗刷一次,以免紅色底浮現出來,也不能蓋住麻布的布紋。可先用刮刀刮一層灰底色,干透後再用硬豬鬃毛筆塗第二層,然後用獾毛筆將筆痕抹掉。可稍添些土紅顏料而成為淡灰紅色。
半油性底子的特點及製作方法
半油性底子又稱半吸收性底子,這種底子通常是用乳劑塗料刷制,故又稱乳劑底子或坦培拉底子。有用動物膠、乳膠、乾酪素膠或蛋黃為乳化劑的多種做法。
(1)使用動物膠的傳統做法:用7∶100膠和水混合溶液刷一層膠底,乾燥後用一份大白粉或石膏粉,加上等量的鋅白,再加上等量的膠水溶液充分攪拌,然後加入熟亞麻仁油,其加入量是大白粉量的1/2至1/3。這樣調成的底塗料流動且又粘稠,在塗過膠的畫布上塗刷一至三遍即可使用。
(2)使用乳膠的做法:用刮刀將現成的乳膠均勻地刮到綳緊的畫布上,如果是兌水的乳液要多刷幾遍。待干後用砂紙輕輕打磨,再用丙烯顏料(多用白色)加松節油和少量調色油塗於畫布。或者在乳膠底層上用白油畫色、立德粉、乳膠混合而成的底塗料塗或刮於畫布上。
(3)乾酪素膠底子:
①乾酪素膠液的調制:乾酪素50克+溫水125毫升+15克碳酸銨。注意:先用溫水攪拌乾酪素,同時用極少量的水溶解碳酸銨,並把溶解的碳酸銨倒入攪拌中的乾酪素液中。待乾酪素充分溶解之後再加入125毫升溫水攪拌成漿糊狀,然後,加入3克氯化鈉(防腐),同樣先用水溶解,再倒入膠液里攪勻。
②取合成乾酪素膠液1份+水1~3份刷第一層膠底。
③待第一層干後,再刷塗料劑即成。
塗料劑的配製:1份大白粉+1份鈦白或鋅白粉+1份水+1份乾酪素膠液,再取熟亞麻仁油半份滴入數滴氨水後震盪成乳狀,然後使二者攪拌混合在一起即可使用。
(4)雞蛋底子:在膠液中打入蛋黃或全蛋,然後慢慢滴入一些亞麻仁油,用攪拌法或震盪法形成「水包油」的粘稠乳液。白粉與水預先調成漿狀,再與含油乳液攪合一起(可加一些蜂蜜),在塗過稀膠的畫底上塗二至三層即可。膠液從前多用精製的骨膠或鰾膠,今天可以用乳膠、纖維素膠和107膠等。
目前國內美術商店出售的油畫布,其性質多屬於半吸油性畫布。半吸油性畫布的特性介於膠底與油質底子之間。

閱讀全文

與油性底料怎麼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61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14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10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35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53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73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42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16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79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18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48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07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64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33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89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03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07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48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43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