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黃的鑒別
黃花梨,在海南當地則被稱為「降壓木」,據傳黃花黎木泡水飲用,可治療高血壓,它還可作為中葯的引葯使用。一般鑒定海南黃花梨,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紋理:海南黃花梨的紋理為斜紋或交錯,紋路變化多端,如行雲流水般,給人柔和文靜之感。或有變化多端的「鬼臉」,鬼臉是由生長過程中的結疤所致,跟普通樹不同,它的結疤沒規則,所以人們叫它「鬼臉」,也可優雅地稱為「鳳眼」,但不能說是黃花梨木都有鬼臉。
2.顏色:海南黃花梨的顏色初始偏黃,久之則慢慢加深,呈紫紅、褐紅之色,卻始終難掩那一抹金黃,在歲月的年輪中淡淡透出。
3.重量及手感:用手掂,質地堅實,頗有分量。因為油性重,入水即沉。觸手則如玉般溫潤。
4.氣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刮下一小片黃花梨,會聞到一股微香。
5.煙色及灰燼的顏色:仍然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鋸一小塊黃花梨出來,用火燒,會發現黑煙直上,但是燃燒後的灰燼卻是白色的,這也是因為黃花梨油性重的緣故。燃燒時,黃花梨的香味非常濃郁,卻沒有一般木的酸味。這種香氣一旦聞過便記憶深刻
黃花梨為製做紅木傢具的上好木材,市場上現存的少之又少。平常我們能夠見到的,大多是產自越南的黃花梨。由於越南與海南地理位置相近,又基本是在同一個緯度上,所以越南黃花梨與海南黃花梨非常相近,尤其是產自越南東部,與海南隔海相望地方的木材。如何對兩種木材進行識別,可參考以下四點:
一、相對而言,海南黃花梨紋理(棕眼)細,越南黃花梨紋理粗一些。
二、海南黃花梨味道大一些,即所說的降香,而越南黃花梨香味略小。
三、海南黃花梨紋理好,鬼臉多,即所謂的虎皮紋,越南黃花梨相對差一些。
四、顏色上二者也有區別,海南黃花梨顏色深一些,越南黃花梨淺一些。
希望能夠解決您的問題。
② 海南黃花梨怎麼鑒別
1.聞一聞,海南黃花梨木本身是中葯聞起來辛辣味撲鼻,久置香氣微弱,但是稍經刮削變香氣撲鼻,香是濃郁型的。
2.摸一摸,海南黃花梨木質堅硬,硬度高,摸起來手感好,靠乎感去摸。表而細膩,光滑如嬰兒皮膚,粗而不刺,並能感覺到油性,甚至摸後手上余香縈繞。
3.看一看,海南黃花梨紋理清晰美觀,視感極好,有麥穗紋、蟹爪紋,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
4.嘗一嘗,海南黃花梨用舌頭品嘗味道微苦。
5.泡一泡,用小刀削一些碎末,放在一個杯子裡面,用滾燙的開水潑上去,上面會有像機油一樣的一層,閃閃發著幽藍的光,還有木屑經浸泡後,水是綠的。
6.海南黃花梨的顏色差別很大,從黑、紅褐、黃、白、紅不等,但極其珍貴的黑紅色的黃花梨已經極其難覓。另外其芯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芯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
③ 如何辨識海黃與越黃的區別如何辨別海黃與越黃
海黃,海南黃花梨之謂;越黃,越南黃花梨之稱。由於兩者長在氣候相同、地理相近的同緯度地區,材質、紋理、香氣很接近。但大部分好辨識,有些則到了比孫悟空與六耳猴還難辨識,愣是觀世音菩薩也被難倒的地步。海黃,現在學術界比較認同的,學名稱「降香黃檀」,因為它有一種中醫里稱為「降香」的味道,連泰斗王世襄也認為,這個稱呼最合適。越黃,有的人則歸之為紫檀類,叫「越柬紫檀」。但這個歸類總感覺未必妥當,因為越黃未必發「紫」色,它與海黃顏色、香氣、紋理,真是「何其相似乃耳」。
海黃與越黃都有哪些異同?
相同:都很「香」,即鋸解後,都芳香四溢,甚是迷人;都很「花」,即打磨完花紋絢麗多彩;都很「黃」,即顏色大致都是金黃色;都很「密」,即毛孔都很小;都很「滑」,即手感極順溜;都很「瑩」,即打磨後光潔如鏡,局部瑩光閃爍;都很「鬼」,即有很多結節,鬼臉紋都不缺。
這里主要講區別。
1、香氣
海黃氣味辛香、清幽、自然,吸入鼻孔感覺舒暢不已,很想一直吸。越黃香氣中夾有酸味、臭味,談不上迷人以至想多吸,個別人甚至感覺不適。當然,如果是越黃老料,紋理美麗與海黃難辨,其香味也幾乎與海黃亂真。假如是一種被水長期浸泡過的海黃,也有酸香味,很多人以為那是越黃。比如埋在陰濕地下的房屋木樑,或水庫底下的樹頭樹根,鋸開後則辛香中帶酸。近來海南昌江等地大興土木,從江河、水庫中就撈出了一些這種料。
2、紋理
如以中國畫來比喻二者,可大致說,海黃紋理、線條是工筆的,但整體是寫意的,圖案變幻莫測,「不按常規出牌」。越黃紋理、線條略為寫意,但整體是寫實的。越黃紋理散開度大(巴西花梨紋理散開度更大,它似乎是把海黃的局部紋理放大了幾十倍),紋理像墨汁在宣紙上漫開了一些。海黃紋理線條流暢、生動,恣意揮灑;越黃紋理線條相對生硬、呆板,總體圖案缺乏意象,很多地方呈麻絲狀(這是其典型特徵)。
3、色澤
海黃色彩多樣,除主色調為金黃色外,還有黃白、紫、褐、紅、黑,以及它們之間的任意組合甚至多種組合於一塊木料中;越黃大部分僅是黃色,而且偏淺,中間有時夾紫葯水顏色(這是其典型特徵)。海黃畫面總體潔凈,尤如明心見性的清純山水畫;越黃畫面則感覺臟,不時夾有點點霉斑,就像初學畫者,筆墨老是不注意「滴灑漏」在畫面上。
4、密度(毛孔)
海黃比重總體不如大葉紫檀、小葉紫檀,可與酸枝接近,但比越黃密實,比重大。因此,海黃橫切面毛孔細小於越黃,縱切牛毛紋細小於越黃。但包括許多行家、經營者,都把密度給絕對化了。實際上,有時候海黃毛孔要粗大於越黃,比如長在地底下的根部,由於吸收水份之需,毛孔則粗;長在石灰岩、少泥土的石縫間,由於體內油性被石質反抽,毛孔也大;長在水土豐茂、陽光充足的沃野上,因生長快,毛孔也大些。
5、手感
海黃經高標號砂紙打磨、拋光後,其手感在所有材質中都堪稱天下第一。蓋因其毛孔細、油質多、柔韌性好,材質可不按走向隨意裁切而不起茬之故。觸之綿綿的、滑滑的,象撫嬰兒肌膚,直至手起癢,這也是海黃深受喜愛的主因之一。而越黃在以上諸點均明顯遜色,因此撫摸時,略為發澀,會掛手,甚至可以感覺有顆粒、有凹凸。
因為比重較大,海黃掂在手中有沉甸感;而越黃則顯得輕飄些。但若是越黃老樹根,可能沉甸感還大於海黃東部料。
6、瑩光
海黃體內含豐富油質。因此,打磨後光潔度高,有玻璃面之感。拿在手上搖晃,或隨著視野挪移,面上瑩光會騰挪閃躍。因此,其外表常如綢緞面,瑩光閃爍明顯;越黃油性要低於海黃30%左右,由於油性達不到瑩光閃爍的「臨界點」,所以很少能有如此的瑩光閃爍(小葉紫檀甚至酸枝,有的也有局部呈綢緞面,也有瑩光)。還有,海黃由於生長環境惡劣或受強台風搖曳或受石頭擠壓,枝幹歪來拐去,在這樣地方都會有褶皺紋;越黃則較少見,即使有,也不生動。
7、鬼臉
我們所能在專家寫的書上看到,大部分都把海黃的特徵歸之為有「鬼臉」。事實上,所謂「鬼臉」,就是結節、疙瘩。所有木材,其實都有,只不過它們生長快速,比如杉木,結節很大,就不起眼,不好看(如果把巴西花梨的切面縮小一百倍,其紋理就似海黃了)。鬼臉不僅是越黃的明顯特徵,紫檀、酸枝等其他硬木也有之(為什麼許多專家學者和傳統都認為「鬼臉才是海黃的唯一」,以至以訛傳訛,筆者會在另篇專述)。但海黃的鬼臉更多、更鬼,面上布得更密集、鬼臉更豐富而多姿。除了傳統上大家說的「狸貓」、「鳳眼」外,最精彩的應是寫實的真鬼臉。筆者手頭有一個梅瓶,上有鍾馗頭像,怒目圓睜、須髯倒豎,顴骨高聳、頭上長角。假如臨摹下來,就是典型的人物工筆畫。此外,海黃的鬼臉還應包括其他的飛禽走獸、自然物象,比如筆者手上就有飛兔、中國地圖、裸女、蝴蝶等圖案。而越黃的鬼臉形象則單調,塑造不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如何鑒別海黃和越黃?
海黃和越黃屬同一樹種,都是香枝木,俗稱黃花梨,卻因為產地的不同造就了海黃與越黃的區別。對於海黃與越黃的區別,市面上眾說紛紜,外行人聽完就有雲里霧里的感覺。然集各家之所說,細細分辨就會發現海黃與越黃的區別其實也就五點。
海南黃花梨材質器件,俗稱海黃;而相對的越南黃花梨木材質器件,俗稱越黃。由於海南和越南的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土壤等條件不同,香枝木在海南和越南就像「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一樣造就了海黃與越黃在木材本身的顏色、紋理和氣味上細微的區別:
1、顏色。海黃顏色較深,偏暗紅色;而越黃則相對較淺,偏於亮橙色。所以在美感上,海黃就會較越黃顯得沉穩,慎重。
2、紋理。海黃紋理較越黃要好看,細致,花紋雖無規則卻不亂,如行雲流水般充滿一種自然的美。鬼臉——老虎紋也多。
3、質地。大部分越黃的木質粗軟,只要各種極品才能與海黃媲美。另外越黃的棕眼很粗,遠比不上海黃的細致。
4、熒光。熒光感是由木材中的單寧含量決定的。據統計發現,海黃的熒光感要比越南的熒光感強些。
5、香味。香味是很多行家首推的區分海黃與越黃的條件。上等的海黃與越黃兩者味道相當的相近,需要極其靈敏的嗅覺分辨。海黃的香味是幽幽的降香,比較柔和;而越黃味道是很沖的降香,聞時感覺是它自己往你鼻子里鑽,涼涼的。但是有時海黃的降香也有點沖。
以上有關海黃與越黃的區別都是針對他們的普遍特徵得出的。一旦涉及到個別的海黃與越黃,可比性就會差很多,因為海黃和越黃都是良莠不齊的。所以要想准確的辨別市面上出現的香枝木是海黃還是越黃還是需要多看、多聞、多上手,積累豐富的經驗。
黃花梨中的海黃和越黃的具體卻別,如何才能辨別。
1:底色要發紅的。雖然後期海南黃檀也一直被人們認可為降香黃檀「海南黃花梨」,這種木材底色基本為黃,但根據海南當地老農的描述與林科院楊家駒老師的探討再結合多年接觸的經驗,我認可海南黃花梨的底色應該為紅色,但不像楊家駒老師那樣絕對,我認可的是多數海南黃花梨的底色應該是紅色,而多數越南黃花梨的底色為黃,根跟料為紫,很少呈紅色。也就是說,如果買家通過這種辨別方法來分辨黃花梨,雖然不是絕對,但會大大降低買到越黃的風險。
2:看鬼臉。新喜歡黃花梨的朋友容易對「鬼臉」產生誤解,把一些妖艷復雜的甚至是簡單的大「X」紋認定為鬼臉。這是一個誤區,其實鬼臉是樹癤子,而且是跟一般越南黃花梨有區別的樹癤,這種樹癤的形成是由於樹木生長枝杈而留下的,海南黃花梨在長樹杈之前會發很多個芽,競爭之後,營養最好的生出樹杈。這樣就形成了大癤子之中還包含了幾個小癤子的「鬼臉」;而越南黃花梨在生長樹杈的時候一般只發一芽,所以很少有鬼臉,只有「鬼眼」。所以在購買黃花梨時注意有沒有樹癤,有的話注意分辨鬼臉還是鬼眼,雖不絕對,但同樣會降低你買到越黃的風險。
3:看紋理。越南黃花梨紋理比較規矩、平行。而海黃的紋理特點是通常讓你猜不到它要往哪裡去,好像有點兒雙子座的性格。
4:看料質。海黃油性較高,越黃的油性通常是海黃的三分之一,所以表面讓你感覺乾枯無油性,如果是根料油性較好,但黑斑較寬,也很規矩,而且顏色發紫,而不是像海黃根料是發紅的。
綜合以上分辨方法之後,還要注意現在兩個經常遇到的上色和人造花紋的問題。一般是商家針對一些顏色較淺的料通過上色或塗抹棕色鞋油的方法使黃花梨顏色變深。再有是將一些粉補或帶有白皮的地方人工畫上花紋使之與周邊的紋理相近,以此掩蓋瑕疵。木乃自然生成,其中很多瑕疵,例如空洞、裂紋、腐爛、夾皮等現象,這些問題都可以被理解,應客觀引導告知,可按客戶要求修復處理,不應隱瞞欺騙,否則不利於個人長期經營與市場規范。
④ 海黃的鑒別
海黃與越黃區分主要記住七個字:紋香油手密色。鬼。。一、紋理:相同點:打磨後花紋絢麗多彩。。海黃的紋理花紋像是抽象的,整體是寫意的,圖案變幻莫測,「不按常規出牌」,線條流暢、生動,恣意揮灑。越黃的紋理花紋像是工筆的,整體是寫實的,線條相對生硬、呆板,總體圖案缺乏意象,很多地方呈麻絲狀(這是其典型特徵)。越黃紋理散開度大(巴西花梨紋理散開度更大,它似乎是把海黃的局部紋理放大了幾十倍),紋理像墨汁在宣紙上漫開了一些。。二、香氣:相同點:鋸解後,都芳香四溢,甚是迷人。。海黃氣味辛香、清幽、自然,吸入鼻孔感覺舒暢不已,很想一直吸。假如是一種被水長期浸泡過的海黃,也有酸香味,很多人以為那是越黃。比如埋在陰濕地下的房屋木樑,或水庫底下的樹頭樹根,鋸開後則辛香中帶酸。近來海南昌江等地大興土木,從江河、水庫中就撈出了一些這種料。。越黃香氣中夾有酸味、臭味,談不上迷人以至想多吸,個別人甚至感覺不適。當然,如果是越黃老料,紋理美麗與海黃難辨,其香味也幾乎與海黃亂真。。三、油性:相同點:打磨後光潔如鏡,局部瑩光閃爍。。海黃體內含豐富油質。因此,打磨後光潔度高,有玻璃面之感。拿在手上搖晃,或隨著視野挪移,面上瑩光會騰挪閃躍。因此,其外表常如綢緞面,瑩光閃爍明顯;還有,海黃由於生長環境惡劣或受強台風搖曳或受石頭擠壓,枝幹歪來拐去,在這樣地方都會有褶皺紋。越黃油性要低於海黃0%左右,由於油性達不到瑩光閃爍的「臨界點」,所以很少能有如此的瑩光閃爍(小葉紫檀甚至酸枝,有的也有局部呈綢緞面,也有瑩光)。越黃較少見褶皺紋,即使有,也不生動。。四、手感:相同點:手感順滑。。海黃經高標號砂紙打磨、拋光後,其手感在所有材質中都堪稱天下第一。蓋因其毛孔細、油質多、柔韌性好,材質可不按走向隨意裁切而不起茬。觸之綿綿的、滑滑的,象撫嬰兒肌膚,直至手起癢,這也是海黃深受喜愛的主因之一。因為比重較大,海黃掂在手中有沉甸感。。越黃在以上諸點均明顯遜色,因此撫摸時,略為發澀,會掛手,甚至可以感覺有顆粒、有凹凸。越黃比重相對較小,則顯得輕飄些。但若是越黃老樹根,可能沉甸感還大於海黃東部糠料。。五、密度(鬃眼、毛孔):相同點:毛孔都很小。。海黃比重總體不如大葉紫檀、小葉紫檀,可與酸枝接近,但比越黃密實,比重大。因此,海黃橫切面鬃眼細小於越黃,縱切牛毛紋細小於越黃。越黃的鬃眼大於海黃。。但也不時絕對的,有時候海黃鬃眼要粗大於越黃,比如長在地底下的根部,由於吸收水份之需,鬃眼則粗;長在石灰岩、少泥土的石縫間,由於體內油性被石質反抽,鬃眼也大;長在水土豐茂、陽光充足的沃野上,因生長快,鬃眼也大些。。六、色澤:相同點:顏色大致都是金黃色。。海黃色彩多樣,除主色調為金黃色外,還有黃白、紫、褐、紅、黑,以及它們之間的任意組合甚至多種組合於一塊木料中。總體潔凈,尤如明心見性的清純山水畫;。。越黃大部分僅是黃色,而且偏淺,中間有時夾紫葯水顏色(這是其典型特徵)。海黃畫面越黃畫面則感覺臟,不時夾有點點霉斑,就像初學畫者,筆墨老是不注意「滴灑漏」在畫面上。。七、鬼臉:相同點:有很多結節,鬼臉紋都不缺。。我們所能在專家寫的書上看到,大部分都把海黃的特徵歸之為有「鬼臉」。事實上,所謂「鬼臉」,就是結節、疙瘩。所有木材,其實都有,只不過它們生長快速,比如杉木,結節很大,就不起眼,不好看(如果把巴西花梨的切面縮小一百倍,其紋理就似海黃了)。鬼臉不僅是越黃的明顯特徵,紫檀、酸枝等其他硬木也有,但海黃的鬼臉更多、更鬼,分布得更密集,鬼臉更豐富而多姿。除了傳統上大家說的「狸貓」、「鳳眼」外,最精彩的應是寫實的真鬼臉。此外,海黃的鬼臉還應包括其他的飛禽走獸、自然物象等圖案。而越黃的鬼臉形象則單調,塑造不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⑤ 怎麼區別海黃和越黃
1,氣味
在氣味上來說,海南黃花梨的味道相對來說大一些,但是味道屬於那種清香的,如果是新伐的材料味道稍微有點辛辣味刺鼻的感覺,切面上辛辣香氣比較濃郁,加工之後香氣開始變得微弱,甚至都難以聞到,不過只要稍微刮削一下,香氣馬上就撲鼻而來。
越南黃花梨的味道稍微呈現出酸香味而且還是比較濃烈一點的。
2,手感
在手感上來說,海南黃花梨紋理比較細,木質非常的堅硬,所以在摸起來的時候手感非常的好,粗糙但是不刺手,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而且海黃的油性較大,光澤度強,所以在用手掂一下的時候,不會發飄,手感溫潤如玉,成品也是如此。
但是越黃則不同了,撫摸的時候稍微有點發澀甚至是掛手的感覺,有時候還能摸出顆粒和凹凸。
3,瑩光
海南黃花梨體內含豐富油質。因此,打磨後光潔度高,有玻璃面之感。
拿在手上搖晃,或隨著視野挪移,面上瑩光會騰挪閃躍。因此,其外表常如綢緞面,瑩光閃爍明顯;越南黃花梨油性要低於海南黃花梨30%左右,由於油性達不到瑩光閃爍的「臨界點」,所以很少能有如此的瑩光閃爍(小葉紫檀甚至酸枝,有的也有局部呈綢緞面,也有瑩光)。
還有,海南黃花梨由於生長環境惡劣或受強台風搖曳或受石頭擠壓,枝幹歪來拐去,在這樣地方都會有褶皺紋;越南黃花梨則較少見,即使有,也不生動。
4,紋理
如以中國畫來比喻二者,可大致說,海南黃花梨紋理、線條是工筆的,但整體是寫意的,圖案變幻莫測,「不按常規出牌」。越南黃花梨紋理、線條略為寫意,但整體是寫實的。
越南黃花梨紋理散開度大(巴西花梨紋理散開度更大,它似乎是把海南黃花梨的局部紋理放大了幾十倍),紋理像墨汁在宣紙上漫開了一些。海南黃花梨紋理線條流暢、生動,恣意揮灑;越南黃花梨紋理線條相對生硬、呆板,總體圖案缺乏意象,很多地方呈麻絲狀(這是其典型特徵)。
5,色澤
海南黃花梨色彩多樣,除主色調為金黃色外,還有黃白、紫、褐、紅、黑,以及它們之間的任意組合甚至多種組合於一塊木料中;越南黃花梨大部分僅是黃色,而且偏淺,中間有時夾紫葯水顏色(這是其典型特徵)。
海南黃花梨畫面總體潔凈,尤如明心見性的清純山水畫;越南黃花梨畫面則感覺臟,不時夾有點點霉斑,就像初學畫者,筆墨老是不注意「滴灑漏」在畫面上。
⑥ 海南黃花梨 怎麼分好壞啊
現在大多數人玩黃花梨都是玩其」紋理「」油性包漿「,所謂分好壞,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區分。
紋理:海南黃花梨的紋理形象生動,形狀各異,其他木材的紋理是無法比擬的。
油性:由於海黃的特性,其本身自有一種分泌油性,不同地方的黃花梨其產出的油性不同,在海南產的可分為」糠梨「」,」油梨「,顧名思義油梨比糠梨油性多。越南產的黃花梨,其油性不如海南,其中的原因的話我就不說了,因為知識性的東西太多,建議你去「這兒紅博客」去學習吧,我也是從那裡認識的。
⑦ 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怎麼鑒別
海越黃花梨之辨,千禧年《紅木》標准頒布後才有且只對紅木市場的新制黃花梨傢具及黃花梨新料才具意義。
黃花梨的海越之辨,主要靠愛好者長期的實地考察、實物接觸下形成的氣感來判斷的,非一日之功就能掌握的。書籍、網站、雜志上的紅木知識,只能作為入門的一個基礎知識的了解,不能作為收藏黃花梨的判斷依據。理論指導實踐,家居觀止一直認為,若要對紅木系列知識有一個框架認知,拜訪名師、實地考察、甚至參加知名的紅木傢具拍賣會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論知識,無論你怎麼看紅木及紅木傢具都是千木千面,完全沒有自己的氣感可尋,只有經過長期的實踐積累,才能少遇套路,別無捷徑可走。
⑧ 如何鑒別海黃和越黃,具體一點
海黃和越黃的區別如下:
1、色澤
海黃會在黃色的底色中,帶一些紫、棕色;而越黃絕大多數都是比較單調的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