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豬感染了葡萄球菌怎麼治療。
首先介紹一下葡萄球菌病,豬的葡萄球菌病感染主要是由豬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前者,豬葡萄球菌主要是引起豬的滲出性皮炎,俗稱「油皮病」,後者,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後可造成豬的乳腺炎、壞死性皮炎和豬乳房的膿皰病。
葡萄球菌可以感染新生2日齡至8周齡左右的仔豬,典型病例表現為全身性皮炎(不癢),皮膚病變很快,從發現一小片後,在24小時至48小時內就蔓延到全身。
發病豬食慾不振和脫水,發病初期在眼睛周圍、耳廓、面頰及鼻背部皮膚,以及肛門周圍和下腹部等無毛處出現紅斑,成為3至4毫米大小的微黃色水泡並迅速破裂,滲出清朗透明的黏液。這些黏液經常與灰塵、泥土、糞便等等混合,乾燥後形成黑褐色堅硬厚痂皮,並呈現橫紋、龜裂,並且有臭味,用手一摸,像是接觸棉油一樣,故稱為「豬油皮病」。嚴重的病豬體溫迅速減輕並會在24小時內死亡,大多數是在發病10天左右死亡。
此病,不只是產房仔豬和保育豬發病、死亡,其實大的到50公斤以上的病豬也有!甚至母豬也有出現!只是日齡較大的豬多表現為局限性病變,病變多出現在豬的耳尖、頭部、肷部和四肢末端。
近期我們的平台就遇到的一個特殊案例,一個1000頭的育肥豬場,有三分之一的豬死亡竟是因為這病!並且都是體重在30公斤-40公斤的豬!經過到相關實驗室做細菌分離試驗,我們確診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這種病同時也是人獸共患病,人在感染後同樣會出現皮膚潰爛,化膿等炎症。
豬葡萄球菌其實是豬場常在菌,是成年豬皮膚上的正常菌群。病豬的感染多是因為由於外界因素等造成表皮的創傷、裂口而導致。所以,我們的執業獸醫師建議豬場產房飼養人員要加強對仔豬的護理,避免仔豬間因為爭搶奶頭等而爭斗!同時,剪牙、斷尾、斷臍等要嚴格按照標准規程去做。其他階段的豬,要經常巡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採取措施!
建議:豬舍用碘制劑消毒劑消毒。對早期發病的豬可以用碘酊塗抹清洗或者用凡士林+青鏈黴素塗抹出現炎症的地方。配合恩諾沙星+頭孢肌注,一般3-5天可以控制病情發展。
另外推薦一個小偏方,供參考!用一斤75%的酒精泡兩包煙,泡一天。第二天噴豬身上,一次見效,四五天後自然康復。嚴重感染後期的豬,不建議治療,應及早淘汰處理。一般情況是,仔豬往往發病較多,整窩仔豬感染,且死亡率高。經常發病的豬場,可以用商品苗(葡萄球菌滅活疫苗)分別於產前第4周和第2周對母豬進行免疫。
總而言之,本病重在預防,養豬場在做好基礎性疫苗(如豬瘟、圓環病等)之外,環境控制是首要任務!豬舍環境依舊臟亂差,再好的治療方案也是白搭。
2. 如何改善油性皮膚
1、注意膳食:
每日攝入體內的食物不僅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更影響我們的肌膚狀況。因此為了改善油性肌膚,要盡量做到不暴飲暴食,並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辛辣的食物、海鮮等。
2、補充皮膚水分、勿用油質面霜:
油性皮膚應選擇水乳狀或啫喱狀的潤膚露,只補充水分已足夠,霜狀的護膚品多含油質,如果塗臉後覺得「黏乎乎」的,就不要再繼續使用了。
3、選擇正確的潔面乳:
對於油性皮膚者來說,洗面奶是最好的選擇。一般來說,泡沫較少、較為溫和的洗面奶,比較適合油性肌膚。
4、用保濕爽膚水代替收縮水:
含酒精成分的收縮水無疑可以控制油脂分泌及收縮毛孔,但冬天用可能會讓皮膚更為乾燥。若油分分泌正常,可以用有清涼感覺的爽膚水,或者用冰凍的蒸餾水代替也可以。
(2)豬油皮怎麼治療最好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化妝不宜過濃:
油性皮膚化妝不宜過濃,以免「妝粉」滲入皮膚,留下瘢痕。要使用不含油脂的化妝品,上妝前應先塗上隔離霜,並使用控油粉底,如果皮膚油性很大,可以用吸油紙,並且要注意及時補妝。
2、注意飲食:
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應以清淡為宜,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暢,改變皮膚的油膩粗糙感。不喝濃咖啡或過量的酒,以減輕皮膚油脂的分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油性皮膚怎麼改善?
3. 豬病上的油皮怎樣治
豬場油皮病是比較常見的豬病之一,也稱為仔豬滲出性皮炎,主要是葡萄球菌通過損傷的皮膚粘膜進入體內的一種疾病,患上油皮病的仔豬死亡率達60%以上,影響到仔豬的成活率,需有針對性的選擇相應的獸葯產品對症下葯方可起到對症下葯的效果。
一、症狀
小豬通常在感染後4-6天發病。開始時,皮膚排除物多,呈紅色或銅色。首先在腋部和肋部出現薄的、灰棕色片狀滲出物,富含脂質,3-5天擴展到全身。患豬被毛粗亂,可出現口腔潰瘍,蹄球部角質脫落。食慾不振和脫水是本病主要特徵。發病嚴重的豬體重迅速減輕,並在24小時內死亡,通常在3-1天內死亡。病豬不出現瘙癢,發熱也不常見。同窩仔豬發病表現和嚴重程度不同。耐過豬生長明顯變慢。
二、預防
修齊初生仔豬的牙齒,保證圍欄表面光滑,採用乾燥、柔軟的豬床等能降低發病率。母豬進入產房前先清洗、消毒,然後放進清潔、消過毒的圈舍。對母豬和仔豬的局部損傷及時進行治療,有助於預防本病發生。
三、治療
及早治療效果好,嚴重感染則可能不見效。葡萄球菌對新型的青黴素類葯物耐葯性低,應作為首選葯物,其他如慶大黴素也可考慮聯用或單用,同時可配合使用維生素B1及維生素C,效果更佳。對仔豬用葡萄糖鹽水輸液進行全身性治療,可降低皮膚病變的程度,使之僅發生淺層病變,並促進癒合進程。用發病豬場分離的菌株製成自體菌苗來免疫產前母豬,對仔豬可能有保護作用。
4. 豬板油油皮怎麼去掉
用刀背在那誇誇干凈就可以了,一個人的脾氣那還可以熬凍的,這個很好使。
5. 仔豬油皮病的防治
仔豬油皮病多見於5~6日齡哺乳仔豬、育成豬和母豬乳房上。
仔豬油皮病即仔豬滲出性皮炎,病原是葡萄球菌。
本病可通過各種途徑傳染,損傷的皮膚黏膜是主要的入侵門戶。嚴重病例死亡率可達60%以上。本病在一些豬群的仔豬中可呈低發病率的散發性發生,也可引起一些豬群仔豬流行性發作。
症狀:小豬通常在感染後4~6天發病。開始時,皮膚排出物多,呈紅色或銅色。首先在腋部和肋部出現薄的、灰棕色片狀滲出物,富含脂質,3~5天擴展到全身。患豬背毛粗亂,可出現口腔潰瘍,蹄球部角質脫落。食慾不振和脫水是本病主要特徵。發病嚴重的豬體重迅速減輕,並在24小時內死亡,通常在3~10天內死亡。病豬不出現瘙癢,發熱也不常見。同窩仔豬發病表現和嚴重程度不同。耐過豬生長明顯變慢。
預防:修齊初生仔豬的牙齒,保證圍欄表面光滑,採用乾燥、柔軟的豬床等能降低發病率。母豬進入產房前先清洗、消毒,然後放進清潔、消過毒的圈舍。對母豬和仔豬的局部損傷及時進行治療,有助於預防本病發生。
豬病治療:及早治療效果較好,嚴重感染則可能不見效。葡萄球菌對新型的青黴素類葯物耐葯性低,應作為首選葯物,其它如慶大黴素也可考慮聯用或單用,同時可配合使用維生素B1及維生素C,效果更佳。對仔豬用葡萄糖鹽水輸液進行全身性治療,可降低皮膚病變的程度,使之僅發生淺層病變,並促進癒合過程。用發病豬場分離的菌株製成自體菌苗來免疫產前母豬,對仔豬可能有保護作用。
6. 油性皮膚怎麼調理
鼻尖額頭經常泛著油光,頭發洗過沒多久就油光光的發亮。相信很多人有上面的煩惱,歸結起原因來,就是身體的油脂太多。馬上就到夏季了,夏季是油性皮膚的多發季節,今天我們就給大家科普下,如何改善油性皮膚?如何減少體內過多的油脂?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油性皮膚?
臨床上根據皮膚表面脂質量的多少,將皮膚大致分為:油性皮膚、乾性皮膚、中性皮膚和混合皮膚等多種類型。
而油性皮膚者,皮脂腺的分泌功能比較旺盛,面部油膩,不易清潔,有影響美觀的油光。看上去就時鼻尖和額頭經常泛著油光,給人一種很油膩的感覺。
油性皮膚有什麼危害?
油性的皮膚容易,出現面部相應的皮膚疾病,如痤瘡、脂溢性皮炎等。
如何改善油性皮膚?
1.補水保濕
補水保濕對油性皮膚的護理是至關重要的。皮膚之所以會出油,是因為當身體的水分不夠時,身體就會透支皮膚的水分,皮膚會自動分泌出油脂來保護身體的水分,所以補水保濕才是控油的關鍵。因此油性皮膚在控油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及時補水,並做好保濕工作。
2.徹底清潔
皮膚油性皮膚保養還要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油性皮膚的人一天洗臉至少二次。洗臉時,先清潔額部頭和鼻翼,然後是下巴和兩頰,按照從下向上,由外向里的順序,就能徹底清潔皮膚。
3.洗面奶的選擇
油性皮膚的人最好選用性質比較溫和的洗面乳洗臉。水溫最好在20℃左右,過熱會令皮脂水分流失,過冷又無法清潔徹底。
4.收縮水的選擇
使用含微量酒精的收縮水,不僅可以補充水分、調節皮膚酸鹼平衡,還可以收縮毛孔,抑制油脂分泌。但如果皮膚比較敏感,最好不要使用含有酒精的化妝水,可以用有清涼感覺的爽膚水,或者用冰凍的蒸餾水代替。
如何避免油性皮膚的發作?
1.化妝不宜過濃
油性皮膚化妝不宜過濃,以免「妝粉」滲入皮膚,留下瘢痕。要使用不含油質的化妝品,上妝前應先塗上隔離霜,並使用控油粉底,如果皮膚油性很大,可以用吸油紙,並且要注意及時補妝。
2.注意皮膚問題
當面部出現感染、痤瘡等問題時,要及早治療,以免病情加重,損害擴大,以致愈後留下瘢痕及色素沉著。
3.注意飲食
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應以清淡為宜,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暢,改變皮膚的油膩粗糙感。少吃油膩食物甜食和刺激性食品,不喝濃咖啡或過量的酒,以減輕皮膚油脂的分泌。
4.注意休息
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勞、熬夜、憂慮等。
7. 仔豬滲出性皮炎怎麼治
豬滲出性皮炎是由豬葡萄球菌引起,主要發生於哺乳仔豬和剛斷奶仔豬的一種急性和超急性感染。豬葡萄球菌為革蘭氏陽性、條件致病菌,常寄居於豬的皮膚、黏膜上,當機體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膚、黏膜破損時,病菌便乘虛而入,導致發病。
一般多發生於仔豬,豬只突然發病,先是仔豬吻突及眼瞼出現點狀紅斑,後轉為黑色,接著全身出現油性黏性滑液滲出,氣味惡臭,然後黏液與皮屑、污物一起乾燥結塊貼於皮膚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觀像全身塗上一層煤煙,手觸之黏手如接觸油脂樣感覺,故稱之為「油皮病」。之後病情更加嚴重,有的仔豬不會吮乳,有的出現四肢關節腫大,不能站立,全身震顫,有的出現皮膚增厚、乾燥、龜裂、呼吸困難、衰弱、脫水、敗血死亡。患豬常出現全身性皮炎,並可導致脫水和死亡。
剖檢病豬全身黏膠樣滲出,惡臭,全身皮膚形成黑色痂皮,肥厚乾裂,痂皮剝離後露出桃紅色的真皮組織,體表淋巴結腫大,輸尿管擴張,腎盂及輸尿管積聚黏液樣尿液。
【防治措施】
(1)本病的預防應注意搞好圈舍衛生,母豬進入產房前應先清洗、消毒,然後進入清潔、消毒過或熏蒸過的圈舍。母豬產仔後10日齡內應進行帶豬消毒1~2次。
(2)接生時修整好初生仔豬的牙齒,斷臍、剪尾都要嚴格消毒,保證圍欄表面不粗糙,採用乾燥、柔軟的豬床等能降低發病率。對母豬和仔豬的局部損傷立即進行治療,有助預防本病的發生。
(3)一旦發病應迅速隔離病豬,盡早治療。皮膚有痂皮的仔豬用45℃的0.1%高錳酸鉀水或1∶500的百毒殺浸泡5~10分鍾,待痂皮發軟後用毛刷擦拭乾凈,剝去痂皮,在傷口塗上復方水楊酸軟膏或新黴素軟膏。對於脫水嚴重的病豬應及早用葡萄糖生理鹽水或口服補液鹽補充體液,並保證患豬清潔飲水的供應。沒有條件進行葯敏試驗的偏遠地區豬場可嘗試應用青黴素、三甲氧節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黴素、壯觀黴素等抗生素肌內注射,連用3~5天。
8. 豬的皮膚病怎麼治療
豬常見的皮膚病的診斷與治療方式如下:
現場診斷要點:
(1)主要由血虱傳播,其它昆蟲如蚊、蠅等也有傳播作用,多發生於4-6周齡仔及斷奶仔,成年有抵抗力。由痘苗病毒引起的痘,各種年齡的均可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
(2)病體溫高,精神食慾不振,鼻、眼有分泌物。
(3)痘病先發於背部、腹部、腹股溝及大腿內側,病變開始為丘疹,然後發展成水泡,水泡破後結痂,若繼發感染會形成膿皰。大多數痂皮在感染3周後脫落。
鑒別診斷:在臨診上應與疥癬區別,無並發性皮膚病的痘不會發癢,不難做此類症鑒別。
防治: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消滅虱、蚤、蚊、蠅等,新購入的要隔離觀察1~2周,防止帶人傳染源。病隔離治病。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患部後塗上碘甘油,或試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