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一文中的「山的肌膚」是什麼意思
這里的「山的肌膚」指的就是山坡上覆蓋著的白雪。
這里用了一個比喻句。本體:山的表層;喻體:肌膚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象些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貳』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時間悠悠六十,衰老的只是肉體和容貌,但如果心中沒有了嚮往、熱愛的東西,整個靈魂都會頹廢。
這句話出自美國近代作家塞或叢顫繆爾·厄爾曼的散文《青春》。
原文為: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st.
中文譯文則為: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2)什麼是肌膚文學擴展閱讀:
文學賞析:
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青春應是一種永恆的心態。滿臉紅光,嘴唇紅潤,腿腳靈活,這些並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種堅強的意志,是一種想像力的高品位,是感情的充沛飽滿,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青春意味著勇敢戰勝怯懦,青春意味著進取戰勝安逸。年月的輪回就一定導致衰老嗎?要知道呵,老態龍鍾是因為放棄了理想的追求。
無情的歲月的流逝,留下了深鄭頃深的皺紋,而熱忱的喪失,會在靈魂深處打下烙印。焦慮、恐懼、自卑,終會使心情沮喪,意志消亡。
60歲也罷,16歲也罷,每個人的心田都應保持著不泯的童心,去探索新鮮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樂趣。我們的心中都應有座無線電台,只要不斷地接受來自人類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氣與力量,我們就會永葆青春。
倘若你收起天線,使自己的衫敗心靈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觀厭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經80高齡,臨於辭世,若豎立天線去收聽樂觀進取的電波,你仍會青春煥發。
『叄』 上古埃及文學是什麼
埃及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是人類最古老文明發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就已經開始在尼羅河兩岸的高地進入定居的農業生活,創造了發達的古埃及文化。埃及文學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埃及人在原始公社制社會末期和奴隸制社會的生活和生產斗爭。
在尼羅河兩岸,原始公社制的解體,早於其他地方。在公元前4000年前後,這里就出現了一系列小的奴隸制國家,隨後又合並成兩個大的國家,即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國經過多年的戰爭,上埃及戰勝了下埃及,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在公元前3315年,埃及第1王朝建立,國王是明納,建都於中埃及的基尼斯。一般把埃及從第1王朝建立到第26王朝復滅劃分為4個時期,即第1至第2王朝(公元前3315~公元前3000年)為早期王朝時期;第3至第8王朝(公元前3000~公元前2360年)為古王國時期;第9至第17王朝(公元前2360~公元前1584年)為中王國時期;第18至第26王朝(公元前1584~公元前525年)為新王國時期。並把第1王朝建立前的約1000年稱為前王朝時期。
埃及第1王朝建立後,大約於公元前3300年發明了象形文字和用尼羅河兩岸生長的紙草製成的紙草卷。這樣,過去依靠口頭傳述的事情,現在有了文字記載。人類社會進入了有史時期。過去在民間流傳的一些文學作品也得以保存下來。
埃及文學中,神話出現得最早,當時的人們由於對自然界的現象無法解釋,認為生活的每一個領域都由一個神或幾個神在掌管,如太陽神拉,水神努,尼羅河、土地及豐收之神奧西里斯,惡神賽特,死神內布其司,智慧與司書之神托司,愛情女神赫托爾,戰神賀爾等。相應地也產生了有關這些神的神話。首先出現的是關於開天闢地的神話,有的神話說世界是天牛創造的,也有關於赫諾姆神塑土創造世界的說法,但最普遍的說法是太陽神拉是開天闢地之神。據說在混沌初開之際,拉在水神努的體內孕育成形,以蛋形花苞狀升起於水面,顯形為一輪太陽,大地便開始得到了光和熱。拉神創造了天、地、日、月、星空和萬物。
在古代埃及神話中,關於奧西里斯的神話流傳得極廣。奧西里斯是水和植物之神,是尼羅河、土地以及豐收之神,也是耕作和文化的傳播者,死後又成為冥界之王。
古代埃及文學中,詩歌比較發達,也是最早產生的一種文學體裁。在古埃及墓地的石柱和牆壁上,在紙草卷以及宗教詩文集中,保存下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它們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世俗詩、宗教詩、宗教哲理詩、贊美詩等。
在古埃及的世俗詩中產生得最早的是勞動歌謠,大約出現於公元前3000多年前,先在口頭上傳唱,後來被記錄下來。如在埃及埃爾·開布的帕赫里墓壁上發現的《莊稼人的歌謠》、《打穀人的歌謠》和《搬穀人的歌謠》等。這類作品保存下來的不多,但卻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奴隸們的生活、生產勞動和思想情趣,是古代文學中的精華。此外,還有一些表現當時青年男女之間互相愛慕的純真感情的愛情詩,也屬於世俗詩之類。
在古代埃及,人們盛行對神靈的崇拜,他們把一切文學藝術、建築、雕刻等方面的活動都看作是神的活動,在他們的神力萬能的觀念中,包含著這樣一個真理,即文藝不是現實世界事物的簡單的和消極的反映,而是它們生命的反映,是在人們記憶中延長它們存在的一種手段,這是在遠古時期對自然崇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出現了大量的宗教性詩篇。
《亡靈書》就是一部龐大駁雜的宗教性詩歌總集,它匯編了大量的神話詩、祈禱詩、頌神詩、歌謠、咒語等。古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後,人的靈魂「庫」,必須經歷一段下界生活,經受諸般考驗,然後才能重睹光明,升入上界或得到再生。因此,古埃及人十分重視屍體的保存和死後生活的指導,把死者的屍體製成木乃伊,並在石棺中放進這類詩篇作為死者亡靈在下界旅行的指南。
《亡靈書》雖成書於新王國時期,但它卻包括古王國時期的《金字塔銘文》和中王國時期的《石棺銘文》的一些篇章在內,因此它是集古埃及宗教詩大成的作品。
在古埃及詩歌中,還有大量對太陽神、地神、水神、奧西里斯和一些國王的贊美詩,如《阿頓(太陽神)頌詩》、《尼羅河頌》等,都是古埃及詩歌中的名篇。
古埃及的宗教哲理詩最著名的是《失望者和自己靈魂的談話》,它不僅把死亡比擬為人的幸福,並且發出了反抗的呼聲,它被認為是古代埃及詩歌中成就最高的詩篇之一。
此外,在古代埃及的每個時期,都產生過傳記文學、箴言和戲劇作品。傳記文學有古王國時期的《梅騰傳》、《大臣烏尼傳》,新王國時期的《烏努·阿孟游記》、《橈夫長亞赫摩斯傳》、《圖特摩斯三世傳》等。箴言作品有古王國時期的《普塔霍台普箴言》,中王國時期的《赫提三世箴言》、《伊浦味箴言》、《涅費爾蒂箴言》,新王國時期的《阿曼莫奈普箴言》等。
古埃及戲劇作品是在宗教祭祀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如古王國時期的《金字塔銘文》中有對奧西里斯的哀悼和復活的片斷戲劇腳本,中王國時期有埃西斯和納弗齊斯在奧西里斯屍體前哀哭的詩體戲劇腳本,在伊赫列特石柱上保存下來的個別戲劇演出場面的繪畫等。
神話
神話是古埃及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文學形式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
關於拉神(太陽神)的神話。神話說:拉神居於蓮花之中,升起而顯形為太陽,從此人間有了光明。有一天拉神哭泣,他的眼淚中生出了人類。後來拉神衰老了,他的肉變成金子,骨頭變成銀子,頭發變成石頭。這個神話反映了古埃及人對天地形成、人類誕生、金銀來源等問題的解釋。
關於奧西里斯的神話。在遠古,埃及人認為水、土、植物、豐收都是一位自然神奧西里斯所掌管的。但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後,這位自然神被改造成了社會神,成了埃及的一個國王。神話說,這個國王對人民很仁慈,但卻被他的壞弟弟賽特所殺,他的屍首被裝進棺材扔入尼羅河。後來,他的愛妻藉助眾神之助使他復活,他的兒子為他復仇,殺死了賽特。他的兒子就成了埃及國王。奧西里斯死後則成了冥間的國王。
這個神話的演變,曲折地反映了埃及從氏族制到奴隸制的演變,但在演變中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宣揚了「王權神授」的思想。
故事
故事是古代埃及文學創作的主要體裁之一,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大量的故事作品流傳下來。故事起源於人民口頭創作,盡管在後來的流傳、記錄和加工過程中受到了統治階級或專業文人的影響和修改,不免帶有濃厚的統治階級意識、神秘主義和宗教迷信色彩,但它仍具有民間口頭創作的明顯特徵,具有強烈的批判力量和戰斗精神,始終受到埃及人民的喜愛。
現在保存在柏林博物館「維斯特卡紙草」上的《魔術師的故事》,是古埃及流傳下來的最早的一篇故事作品。它形成於古王國時期的第4至第6王朝(公元前2650~公元前2200年),寫定於中王國時期的第12王朝(公元前2060~公元前1783年)。
這個故事包括3個小故事,記述了克胡甫王的3個王子每人講述的一個魔術師的故事。它們雖然都是用浪漫主義的寫法,敘述了一些神奇的魔法,但從整個故事的情節和藝術形象來看,展示的都是當時統治階級中一些王公貴族和祭司實際生活中的事情。它們宣揚了埃及國王都是「拉神之子」的君權神授思想和對統治階級有利的一些道德規范,以達到鞏固奴隸主階級統治的目的。
中王國時期,是埃及古代文學繁榮的時期,史稱古典文學時期。這時,隨著社會經濟活動范圍的擴大,隨著文學事業的發展,文學作品中的故事也增多了,出現了《鄉民與僱工》、《遭難的水手》、《撒奈哈特歷險記》等這些埃及故事中的名篇。這些故事大都敘述主人公的游歷冒險,情節一般都比較曲折,表明當時埃及人的社會視野和知識領域更為開闊,也反映了埃及奴隸制國家的軍事政策、貿易政策以及和海外鄰邦的往來日益增多,統治階級鼓勵人們向海外發展、謀取財富的冒險精神。這些故事有的是歷史事件的真實反映,有的則是虛構的。
《鄉民與僱工》是古代埃及故事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它敘述一個家住鹽鄉名叫賽克赫提的農民,用驢子從家鄉馱運土特產到亥嫩賽坦的南方去出售,途中遭到王室總管、專管地方治安工作的麥盧伊坦撒大人手下的管事亥木提的有意刁難,借口說驢子吃了總管大人麥田的麥苗,不僅把賽克赫提毒打了一頓,搶去了貨物和驢子,並且還威脅他不許大聲叫嚷,不然就讓他去見無聲鬼。賽克赫提在這里呆了整整一天的工夫,好說歹說,亥木提都不理睬。最後他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只好到亥嫩賽坦去向王室總管麥盧伊坦撒大人處告狀。王室總管聽了他的2次指控亥木提罪狀的陳詞,便立刻去告訴國王說,他在農民中發現了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國王就吩咐總管千萬不要急於決斷,讓他繼續講下去。直到賽克赫提告到第9次,國王才決定懲辦搶劫者。
這個故事通過一個農民的巧妙辭令,反映了中王國初期的階級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豪門惡仆的為非作歹,發出了廣大被壓迫人民的正義呼聲,頌揚了一個普通農民反對掠奪與迫害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古代埃及發展到新王國時期,統治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加之異族入侵頻繁,統治階級內外交困,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因此,這個時期產生的故事作品,不僅數量多,情節更加離奇曲折,而且反映的社會生活面更廣,內容也更深刻。新王國時期出現的故事作品有《佔領尤巴城》、《厄運被註定的王子》、《昂普、瓦塔兩兄弟》、《賽特那和魔術書》、《真話和謊話的故事》、《身體與頭的爭論》、《威納蒙旅行記》等。
《厄運被註定的王子》產生於新王國第18王朝末葉,它的題材是全世界共通的,但它是這類故事中最早產生的。它的內容是敘述從前有個國王由於缺乏子嗣,向眾神禱告而得子。但眾神預言,王子將來要遭到厄運:「他將死於一條鱷魚,或者一條蛇,或者一隻狗。」國王為了使王子逃脫命中註定的厄運,命人在沙漠中建造了一座府第,配備了一切用品和僕人。但王子長大後,認為既然自己命中註定要遭厄運,那就聽從上天的安排好了。他在取得國王的同意後出外漫遊,在美索布達米亞地方和一個酋長的女兒結了婚。婚後,他把自己命中註定的厄運告訴了妻子,妻子加意防範,雖然先後殺死了要爬進城的鱷魚和爬進屋的蛇,但最後仍被自己從小馴養的狗咬死。
這個故事通過人的求生存的願望同神意和命運的沖突的描寫,表現了人們開始意識到要對神意和命運進行反抗,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它也間接地反映了奴隸主統治階級後繼無人,行將崩潰的危機。
《昂普、瓦塔兩兄弟》是19王朝記錄下來的故事。它敘述昂普和他的妻子把弟弟瓦塔從小撫養長大,瓦塔敬重兄長和嫂嫂如父母,一心一意地為哥嫂做好家裡和地里的一切活計的故事。一家人生活本來過得平靜和睦,但昂普的妻子後來見瓦塔年輕英俊,魁梧有力,乘一次瓦塔單獨和她在一起的時候,用言語挑逗瓦塔,遭到瓦塔的嚴詞拒絕。她惡人先告狀,晚上等丈夫從地里回來後,誣告瓦塔調戲她。昂普在氣憤之下,不辨真假,逼走瓦塔。瓦塔後來在膠樹谷單獨生活。因他是九神的公牛轉生,眾神憐他冤枉,為他造了一個美女陪伴他。後來這個美女被法老劫去。她喪心病狂地在法老面前一再陷害瓦塔。瓦塔多次變形,幾次死而復生,歷盡種種磨難,最後當上了國王,終於得以報仇雪恨。
這個故事想像豐富,情節曲折,通過對瓦塔幾次死而復生、多次變形的描寫,影射了瓦塔是自然界的死而復甦之神奧西里斯的化身,顯示了勞動人民的機智和力量,側面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希望擺脫受壓迫受奴役的奴隸地位的美好願望。
古代埃及故事,無論在思想內容或藝術技巧上,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典型地反映了埃及民間口頭文學創作的特點,它不僅是埃及文學的珍貴遺產,對後來世界文學的發展,特別是散文創作的發展,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詩歌
在古代埃及文學中,詩歌比較發達。在古埃及墓地的石柱和牆壁上,在紙草卷和宗教詩文集中,保存下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有世俗詩、宗教詩、贊美詩、宗教哲理詩等。它們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狀況、思想感情以及他們對未來的嚮往。
在古代埃及詩歌作品中,產生得較早的是勞動歌謠,它們大致產生於公元前3000年以前。這類作品大多是口頭文學創作,人們先在口頭上傳唱,後來才用象形文字記錄下來。由於歷代統治階級的偏見,這類作品流傳下來的不多,但它卻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斗爭和思想願望。
《莊稼人的歌謠》、《打穀人的歌謠》和《搬穀人的歌謠》是保存在埃及埃爾·開布地方帕赫里墓壁上的3首古埃及勞動歌謠。這3首勞動歌謠據說是公元前16世紀18王朝時期的作品。這是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最早的勞動歌謠,它們在未被記錄下來以前,可能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是村民和奴隸們伴隨著勞動在田野上、打穀場上和碼頭上歌唱出來的。它們都是用象形文字記錄下來的,歌謠旁還配有繪畫,詩畫並茂,栩栩如生。如《莊稼人的歌謠》:
趕快,領隊的人,
快驅打那群公牛!
瞧,王爺站在那兒,
正望著我們呢。
從這首詩的文字內容和配畫看,這是當時為王室勞動的村民或奴隸們在田野間放牧或耕種時所唱的歌。他們在勞動時遠遠看到王室牧主來了,感到緊張,就趕緊提醒自己領工的頭兒,趕快驅打公牛,以免受到主人的呵斥或責罰。
從這首歌謠簡朴的語言、急促的節拍、緊張的心理來分析,它表現了當時村民或奴隸們被迫勞動的情景以及他們對奴隸主的恐懼和不滿心理。再看《打穀人的歌謠》:
給自己打穀,給自己打穀,
哦,公牛,給自己打穀吧!
打下麥稈來好給自己當飼料,
穀子都要交給你們的主人家。
不要停下來啊,
要曉得,今天的天氣正風涼。
這首詩看來是村民或奴隸們在打穀場上一邊打場一邊吟唱的歌。它的特點是村民或奴隸們假借同公牛談話,用反語發泄自己滿腔的怨恨,間接反映了奴隸主對村民或奴隸們敲骨吸髓的剝削,說明奴隸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耕耘、播種和收割,但打下來的穀子卻完全交給了奴隸主,而他們自己則只能落下一些糠糠皮皮,用以充飢。還有一首《搬穀人的歌謠》:
難道我們應該整天搬運大麥和小麥嗎?
倉庫已經裝得滿滿,
一把把穀子滾出了邊沿;
大船上也已經裝得滿滿,
穀子也都滾到了外面,
但還是逼著我們搬運,
好像我們的心是用青銅鑄成!
這首詩更明顯地表現出了村民或奴隸們對自己緊張勞動和處境的不滿和反抗情緒。他們已經直接提出了「難道我們應該整天搬運大麥和小麥嗎?」這樣尖銳的問題。這首歌謠說明了那些被征調來搬谷的村民或奴隸們對沉重而又持久的強迫勞動的極度憤懣和不平。
這3首勞動歌謠和古埃及流傳下來的大量宗教詩和贊美詩不同,它們是最古老的反映階級矛盾的文學作品。它們以濃厚的生活氣息、明快有力的語言、清新雋永的藝術手法和直接抒發內心情感的對話形式,表現了古埃及勞動歌謠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民間口頭創作的鮮明特色。因此,這些勞動歌謠不僅是古埃及文學的精華,而且也是古埃及重要的文獻資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值得我們倍加珍視。
除上面所談的勞動歌謠外,還有一些表現愛情生活的情歌。古埃及的情歌,通常都是可以用笛子和豎琴伴奏進行歌唱的。在這類情歌中,情郎和女情人在對唱中互相以兄妹相稱,表達了當時青年男女互相愛慕的純真感情。下面是一首流傳至今的情歌的片斷:
她是舉世無雙的妹妹,
誰也比不上她漂亮。
看啊,她像天上的星辰,
象徵著幸福的一年的誕生。
她神采奕奕,肌膚嬌嫩,
她的明閃閃的眼睛迷人。
甜蜜啊,那兩片輕巧的嘴唇,
從來沒有說過多餘的話。
修長的頸,勻稱的頭,
純真的天青石是她的發。
她的手勝過黃金,
她的指頭宛如蓮花。
她的腳載著她的美,
地面上飄舞著她輕盈的步伐。
人們只要走過她的身邊啊,
就都扭轉脖子來看她。
在這首情歌中,情郎直截了當地把自己所愛慕的姑娘的美麗同當時完全現實而且最被珍視的物品相比較,頭發比作天青石,手比作黃金,指頭比作蓮花等,顯示出當時普通埃及人朴實的審美觀念。
在古代埃及,由於盛行對神靈的崇拜,因此,宗教對文學藝術的影響非常大,人們把一切文學藝術、建築、雕刻等方面的活動都看作某種神靈的活動。在古埃及人的神力萬能的觀念中,也包含著這樣一個真理,即文藝不是現實世界事物的簡單的和消極的反映,而是它們生命的反映,是在人們的記憶中延長它們存在的一種手段。這是在遠古時代對自然崇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古王國時期,中央法老政權強化以後,埃及興起了統一的對太陽神的崇拜,太陽神拉被奉為最高神。中王國時期,由於底比斯統一埃及,阿蒙神也成為全國的最高神。新王國時期,第18王朝的埃赫那頓對宗教進行改革時,曾一度以阿頓神為唯一的太陽神。因而在古代埃及文學中,出現了大量的宗教性詩篇,這類詩篇歷代都有記載,但以中王國時期保留下來的最多。
埃及最古老的文學作品之一是《亡靈書》(或譯《死者之書》)。《亡靈書》中的大部分詩篇具有濃厚的宗教思想,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冥國觀念,主要是表現奴隸主階級的思想傾向,但其中個別詩篇或某些詩段也反映了人民大眾的思想感情。如在《另一個世界》中寫道:
你不再在你的
選中的小徑中顛躓,
一切的邪惡與黑暗
全從你的心靈中落下。
在這里的河旁,
喝水和洗你的手腳罷,
或者撒下你的網,
它一定就充滿了魚。
古埃及的詩歌中,還有大量對太陽神、地神、水神、奧西里斯和一些國王的贊美詩。《阿頓(太陽神)頌詩》是古代頌詩中的名篇,這是在第十八王朝的法者埃赫那頓時代,宣布太陽神是國家崇拜的唯一最高之神時寫的,它熱烈地贊頌了使大地產生生命的太陽神的偉大力量:
在天涯出現了您美麗的形象,
您這活的阿頓神,生命的開始呀!
當您從東方的天邊升起時,
您將您的美麗普施於大地。
當您在西方落下時,
大地像死亡一樣地陷在黑暗之中。
對尼羅河的贊頌是歷來埃及文學的重要主題之一。古埃及人贊美尼羅河,把它看成偉大而美妙的事物,因為它用自己泛濫出來的河水灌溉他們的田地,從而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和美好的日子:
贊美你,尼羅河,你從大地中向外冒涌,
你的到來,為了使埃及欣欣向榮!……
你把拉神創造了的田地灌溉,
為了使普天下的生靈安樂康泰……
它創造了大麥和小麥,
使神殿里充滿了節日的景象。
……
人們那個樂呀,
嘴也合不上了。
它帶來了糧食和豐富的食物,
它創造了一切美好的事物……
至於古埃及的宗教哲理詩,最著名的是《失望者和自己靈魂的談話》,它被認為是古代埃及詩歌的最高成就之一。詩中說: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康復的徵兆,
像脫離了病魔的纏擾……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荷花的芳香,
像是沉醉在煙雨茫茫的岸上……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消失了的風暴,
像遊子從遠方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死神今天站在我面前,
像一個被監禁了多年的囚徒,
渴望見到家屋的牆垣。
詩中的主人公把死亡比擬為人的幸福的話語所表達出來的消極厭世情緒,顯然是屬於上層階級某些人的想法。但詩中也揭露了社會的不平,發出了叛逆的呼聲。這在古代埃及的長篇詩歌中,是十分難得的。它是中王國時期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在文學創作中的反映。
『肆』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時間悠悠六十,衰老的只是肉體和容貌,但如果心中沒有了嚮往、熱愛的東西,整個靈魂都會頹廢。
這句話出自美國近代作家塞繆爾·厄爾曼的散文《青春》。
原文為: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st.
中文譯文則為: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4)什麼是肌膚文學擴展閱讀:
塞繆爾·厄爾曼飛人散文詩《青春》寫於其古稀之後的年月,這篇文章激勵了二戰後一代日本人,從普通民眾到實業家,到政府官員,發憤重建他們的家園。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幾十年一直把《青春》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塞繆爾·厄爾曼生於德國,童年時移居美國。參加過南北戰爭,後來定居於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市。他是一位五金製品商,熱心公益六十七年如一日。在其生前的最後幾年,他在日本得到一本書及其作品的錄音盒帶稿酬,並全部捐贈給伯明翰市的一所亞拉巴馬州立大學作為獎學基金。
在古稀之年以後,詩人厄爾曼創作了散文詩《青春》。這首詩後來竟成了麥克阿瑟將軍的最愛。麥克阿瑟在日本擔任佔領軍最高盟軍司令期間,將該詩抄錄下來,掛在其東京司令部辦公室的牆壁上自詠自勵,還在演說中時常援引詩文中的華章警句。
由於麥克阿瑟在日本政要中卓越的影響力,很快就使得該詩風靡了全日本,成為日本全民上下重建國家、重塑民生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