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恐深」中的病是什麼意思
指重病或病得很重
B. 病文言文解釋
「 病」在文言文中有7種意思,詳細解釋如下:
1、病加重。
《論語·述而》:「子疾病,子路請禱。」
譯文:孔子病加重,子路向鬼神祈禱
2、泛指疾病。
《察今》:「病萬變,葯亦萬變。」
譯文:疾病不一樣,處方也不一樣。
3、重病。
《扁鵲見蔡桓公》:「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譯文: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時醫治將會更加嚴重。
4、生病。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
譯文:藺相如每逢上朝時常常托辭有病,不願跟廉頗爭位次的高下。
5、弊病;毛病;缺點。
《原毀》:「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譯文:我不如舜,不如周公,這就是我的缺點啊!
6、羞辱;傷害。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
譯文:不僅我會感到難堪,您也會受到傷害。
7、擔憂;憂慮。
《論語·衛靈公》:「君子病鬧告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譯文:有素質有修養的人為自己沒有能力而感到憂心,不為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擔憂。
名〉
1. (形聲。疒形丙聲。本義:上古時指重病)
2. 同本義 [be seriously ill] 病,疾加也。——《說文》 疾病外內皆埽。——《儀禮·既夕禮》。註:「疾甚曰病。」 坎為心病。——《易·說卦》 疾病而立之。——《左傳·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寢衽,畏懼鬼至。——王充《論衡·訂鬼》 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韓非子·孤憤》 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莊子·達生》
3. 又如:病革(病勢危急將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狀態 [illness;sickness;disease] 君之病在肌膚。——《韓非子·喻老》 性傷謂之病。——《荀子·正名》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史記·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篤(病勢沉重);病疽(毒瘡類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擾);病革(病勢危急將死);病亟(病革)
6. 缺點,毛病,瑕疵 [fault;defect]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韓愈《原毀》 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宗臣《報劉一丈書》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然今日庭詰弘,誠中弘之病。——《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砭切政病。——《新唐書·杜希全傳》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贅的字句);語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點);毛病(缺點);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hardships;painful;sufferings] 長其孤,問其病。——《國語·吳語》
〈形〉
1. 困難,不利 [difficult] 利則東收齊,病則西侵 秦。——《史記·商君列傳》
2. 枯萎 [withered]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 又如:病樹(即將枯死的樹木);病葉(枯葉;黃葉);病草(枯萎變黃的草) 〈動〉
1. 生病 [fall ill] 未果,尋病終。——晉· 陶淵液氏明明《桃花源記》 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王充《論衡·訂鬼》 彌子瑕母病。——《韓非子·說難》 見一人病咽塞。——《三國志·方伎傳》
2. 又如:孩子病了;病狀(請病假的文狀);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懨懨(久病慵懶的樣子)
3. 擔心,憂慮 [worry;be anxious] 君子病無能焉。——《論語·衛靈公》
4. 又如:病滯(猶郁滯);病俗(猶言憂民憂俗);病疚(愧悔不安)
5. 苦惱,困惱 [vex]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核野蛇者說》
6. 又如:病涉(苦於涉水渡川)
7. 損害 [harm]。如:病民(為害人民);病蠱(害人的毒蠱。猶言害人蟲)
8. 疲累,倦困 [tire] 今日病矣,余助苗長矣。——《孟子·公孫丑上》 9. 又如:病乏(睏乏;因病憊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難)
出自網路,病的解釋。 其中有3個詞性的解釋
病,bìng (1)名詞 ①重病 君之病在腸胃.(《扁鵲見蔡桓公》) ——您的病在腸胃之中.增加: ④弊病,缺點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訓儉示康》) ——人們都笑話我固執,不大方,我不認為是毛病.(2)動詞 ②使……成病態 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以把梅弄成奇形怪狀,弄成病態作為職業來求取錢財. ⑤擔心,憂慮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 ——君子只擔心自己無能,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增加: ①生病 今而後我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祭妹文》) ——今後我如果再次生病,讓我從哪裡去叫你呢? ②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訓儉示康》) ——古人把儉朴認為是美德,今人卻因為儉朴而譏笑羞辱人家.(3)形容詞 ③困苦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如果我不做這個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增加:疲勞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揠苗助長》) ——今天我太累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 「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責備,羞辱)。
漢字 病
釋義 bìng
①<;動>;病加重。《論語?述而》:「子疾~,子路請禱。」
②<;名>;泛指疾病。《察今》:「~萬變,葯亦萬變。」
③<;名>;重病。《扁鵲見蔡桓公》:「君之~在肌膚。」
④<;動>;生病。《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每朝時,常稱~。」【又】<;形>;疲勞;困苦不堪。《捕蛇者說》:「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矣。」
⑤<;名>;弊病;毛病;缺點。《原毀》:「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訓儉示康》:「人亦嗤吾固陋,吾之~也。」
⑥<;動>;羞辱;傷害。《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非獨見~,亦以~吾子。」
⑦<;動>;擔憂;憂慮。《論語?衛靈公》:「君子~無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文言實詞 病
文言翻譯
bìng
(1)<;動詞>;病加重。《論語-述而》:「子疾~,子路請禱。」
(2)<;名>;泛指疾病。《察今》:「~萬變,葯亦萬變。」
(3)<;名>;重病。《扁鵲見蔡桓公》:「君之~在肌膚。」
(4)<;動詞>;生病。《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每朝時,常稱~。」[又]<;形>;疲勞;困苦不堪。《捕蛇者說》:「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矣。」
(5)<;名>;弊病;毛病;缺點。《原毀》:「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訓儉示康》:「人亦嗤吾固陋,吾之~也。」
(6)<;動詞>;羞辱;傷害。《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非獨見~,亦以~吾子。」
(7)<;動詞>;擔憂;憂慮。《論語-衛靈公》:「君子~無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焉
文言翻譯 yān
(1)<;代>;相當於「之」,可譯作「它」、「他」等。
①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②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記》)
④使皇武子辭焉。(《餚之戰》)
(2)<;代>;表示疑問,相當於「何」,可譯作「怎麼」、「哪裡」。
①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②割雞焉用牛刀(《論語》)
③《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
④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者。(《墨子》)
⑤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3)兼詞
1.相當於"於之"、"於此"、"於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其中)。(《論語》)
②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從這里)。(《勸學》)
③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於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記》)
④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餚之戰》)
⑤微波入焉。(《石鍾山記》)
2.相當於"於何"。譯為"在哪裡""從哪裡"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齊桓晉文之事》)
(4)<;副>;多用於反問,相當於「怎麼」。
①《<;論語>;十則》:「後生可畏,~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5)<;助>;用於句末,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了」、「呢」,常可不譯。
①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②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
③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
④《毛遂自薦》:「此百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
⑤於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6)<;助>;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可譯為「呢」。
①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②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鍾山記》)
③《齊桓晉文之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
(7)<;助>;用於句中,表示語氣舒緩、停頓,相當於"也"。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師說》)
②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赤壁賦》)
③《望洋興嘆》:「於是~河伯欣然自喜。」
④《<;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記載而語~不詳。」
(8)詞綴,用於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的樣子」;在動詞前可譯作「……地」。
①《阿房宮賦》:「盤盤~,囷囷~,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②《黃生借書說》:「必慮人逼取,而惴惴~摩玩之不已。」
C. 病字初中文言文翻譯
【原文】
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將食,張,如廁,陷而卒。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遂以為殉。
【譯文】
晉景公病重,到秦國請醫生。秦桓公派醫緩給晉景公診病。醫緩還沒有到達,晉景公又夢見疾病變成兩個小兒童,一個說:「他是個好醫生,恐怕會傷害我們,往哪兒逃好?」另一個說:「我們待在肓的上邊,膏的下邊,拿我們怎麼辦?」醫生來了,說:「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邊,膏的下邊,灸不能用,針達不到,葯物的力量也達不到了,不能治了。」晉景公說:「真是好醫生啊。」於是饋送給他豐厚的禮物讓他回去。
六月初六日,晉景公想吃新麥子,讓管食物的人獻麥,廚師烹煮。景公召見桑田巫人來,把煮好的新麥給他看,然後殺了他。景公將要進食,突然肚子發脹,上廁所,跌進廁所里死去。有一個宦官早晨夢見背著晉景公登天,等到中午,他背著晉景公從廁所出來,於是就以他為景公殉葬了。
病
釋義 bìng
①<;動>;病加重。
②<;名>;泛指疾病。
③<;名>;重病。
④<;動>;生病。
⑤<;名>;弊病;毛病;缺點。
⑥<;動>;羞辱;傷害。
⑦<;動>;擔憂;憂慮。
原文: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子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中醫用布包熱葯敷患處)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中醫用針或石針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中醫湯葯名,火齊湯)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矣。」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譯文
有一天,名醫扁鵲去拜見蔡桓公。
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說:「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蔡桓公回答說:「我的身體很好,什麼病也沒有。」扁鵲退出後,桓公說:「這些做醫生的,總是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醫治沒有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過了十天,扁鵲又拜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到了皮肉之間了,要是不治,就會加深。」蔡桓公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扁鵲又退了出去。過了十天,扁鵲再次拜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進入稿肆爛腸胃,要是不治,就更加嚴重了。」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扁鵲連忙退了出來。又過了十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只看了幾眼,就掉頭跑掉了。蔡桓公很奇怪,故此特派人去問他,扁鵲說:「病在表皮,用葯熱敷治療就可以醫治好的;病在肌肉皮膚之間,用針灸就可以醫治好的;病在腸胃中,用清火湯劑就可以醫治好的;要是病在骨髓,那就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的了,我就沒有辦法治療了。現在桓公的病已發展到骨髓裡面,我因此不再過問了。」過了五天,桓公感到渾身疼痛,便派人去尋找扁鵲,這時,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不久,蔡恆公病死了。
本文描寫了古代神醫為諸侯王診斷鍵漏疾病,被君王粗暴地回絕,而最終逃亡而去的故事,主要截取二人三次對話的片斷,最後以神醫對病理的論述,和君王終於病死作為雹飢結局,故事情節起伏,線索明晰,結構完整。作者注意在層層對比、步步深入中,顯示扁鵲的精明診斷,深通病理,對病人苦苦衷告、高度負責的精神,也體現了扁鵲的醫德高尚,對如此固執的病人還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忠告;同時揭露諸侯王不納忠告,剛愎(bì)自信、諱疾忌醫、頑劣不化,最終自食其果、病發身亡。 本文的描寫隱含著作者的暗諷,如寫蔡桓公對神醫的猜忌和偏見,寫他「不應」、「不悅」的專橫,以及寫神醫扁鵲未能治病,卻不得不逃亡,都對封建統治者的專制給予了揭露。 僅就寫作的手法和目的而言,韓非的寫作水平是很高的,而且文章的寓言作用也發揮得很好.但是因為古人的知識水平有限,編出來的東西就有問題,比如這種先在表皮,然後轉移進肌肉,最後進入骨頭的疾病其實根本是不存在的。而蔡桓公所說的「醫者好治不病以為功」倒是挺客觀,因為許多疾病本來就是自愈的!現在看這篇文章應該注意的是如何揚棄,揚:不能太獨斷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棄:神醫都是杜撰出來的,自稱神醫的大部分是騙子。如果韓非活到現代是不會寫出這樣的文章的,現代人比古代的人至少在知識上水平要高得多了!
◎ 病 bìng〈名〉(1) (形聲。
疒形丙聲。本義:上古時指重病)(2) 同本義 [be seriously ill]病,疾加也。
——《說文》疾病外內皆埽。——《儀禮·既夕禮》。
註:「疾甚曰病。」坎為心病。
——《易·說卦》疾病而立之。——《左傳·襄公十九年》故得病寢衽,畏懼鬼至。
——王充《論衡·訂鬼》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韓非子·孤憤》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
——《莊子·達生》(3) 又如:病革(病勢危急將死);病亟(病革)(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狀態 [illness;sickness;disease]君之病在肌膚。——《韓非子·喻老》性傷謂之病。
——《荀子·正名》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史記·留侯世家》(5) 又如:病篤(病勢沉重);病疽(毒瘡類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擾);病革(病勢危急將死);病亟(病革)(6) 缺點,毛病,瑕疵 [fault;defect]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 唐· 韓愈《原毀》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宗臣《報劉一丈書》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然今日庭詰弘,誠中弘之病。——《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砭切政病。
——《新唐書·杜希全傳》(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贅的字句);語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點);毛病(缺點);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8) 疾苦,痛苦 [hardships;painful;sufferings]長其孤,問其病。——《國語·吳語》詞性變化◎ 病 bìng〈形〉(1) 困難,不利 [difficult]利則東收齊,病則西侵 秦。
——《史記·商君列傳》(2) 枯萎 [withered]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3) 又如:病樹(即將枯死的樹木);病葉(枯葉;黃葉);病草(枯萎變黃的草)◎ 病 bìng〈動〉(1) 生病 [fall ill]未果,尋病終。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王充《論衡·訂鬼》彌子瑕母病。
——《韓非子·說難》見一人病咽塞。——《三國志·方伎傳》(2) 又如:孩子病了;病狀(請病假的文狀);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懨懨(久病慵懶的樣子)(3) 擔心,憂慮 [worry;be anxious]君子病無能焉。
——《論語·衛靈公》(4) 又如:病滯(猶郁滯);病俗(猶言憂民憂俗);病疚(愧悔不安)(5) 苦惱,困惱 [vex]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6) 又如:病涉(苦於涉水渡川)(7) 損害 [harm]。
如:病民(為害人民);病蠱(害人的毒蠱。猶言害人蟲)(8) 疲累,倦困 [tire]今日病矣,余助苗長矣。
——《孟子·公孫丑上》(9) 又如:病乏(睏乏;因病憊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難)。
1.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駕車的人)之妻從門間而窺。
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妻觀其出,志念(志向)深矣,常有自以為下者。
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是,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
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譯: 晏子做齊相的時候,有一次出門,他的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窺視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抱著大傘蓋的柄,揚鞭驅馬,意氣揚揚,很是自我滿足。回家後,他的妻子請求離開他。
丈夫問是什麼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長不滿六尺,卻做了齊國的相,名聲顯赫於諸侯。今天我看他出門,見他思慮非常深遠,總是態度謙和。
現在你身長八尺,卻做了人家僕從和車夫,但是你的意氣自感滿足了。我因為這才要求離開你。」
後來,丈夫便自覺地控制自己。晏子感到奇怪,便問車夫,車夫如實地回答,晏子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2.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
中濟,船破,皆游。 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
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
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
遂溺死。譯: 永州的百姓都善於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橫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船上的人紛紛游水逃生。
其中一個人盡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遠。他的同伴們說:「你最會游泳,現在為什麼落在後面?」他說:「我腰上纏著一千文錢,很重,所以落後了。」
同伴們說:「為什麼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搖他的頭。一會兒,他更加疲睏了。
已經游過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極點,糊塗到了極點,自己快淹死了,還要錢財干什麼呢?」他又搖搖他的頭。於是淹死了。
3. 饒州自元豐末,朱天錫以神童得官,俚俗爭慕之。小兒不問如何,粗能念書,自五、六歲,即以次教之五經,以竹籃坐之木杪,絕其視聽。
教者預為價,終一經,償錢若干,晝夜苦之。中間此科久廢,政和後稍復,於是亦有偶中者。
流俗因言饒州出神童,然兒非其質,苦之以至死者,蓋多於中也。譯: 北宋元豐年間,饒州朱天錫因為(有)神童(的美譽)而得到了(一個)官職,民間的百姓都很羨慕他。
小孩無論怎麼樣,大概能念書時,從五、六歲,就分次教他們讀《五經》。把竹籃吊在樹梢上讓他們坐在裡面,斷絕他們與外界的交流(為了讓他們專心讀書)。
在這期間童科一度被廢除,可是宋朝政治恢復後又逐漸恢復了,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間便流傳饒州出神童。然而許多小孩都不是讀書的料,苦讀直到死去的孩子,比起考中(通過)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4. 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
願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譯: 有個要出賣駿馬的人,接連三天待在集市上,沒有人理睬。這人就去見相馬的專家伯樂,說:「我有匹好馬要賣掉它,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希望你給幫幫忙,去看看我的馬,繞著我的馬轉幾個圈兒,臨走時再回過頭去看它一眼,我願意奉送給你一天的花費。」
伯樂接受了這個請求,就去繞著馬兒轉幾圈,看了一看,臨走時又回過頭去再看了一眼,這匹馬的價錢立刻暴漲了十倍。5. 邴原舊能飲酒,自行之後,八九年間,酒不向口,單步負笈,苦身持力,至陳留則師韓子助,潁川則宗陳仲弓,汝南則交范孟博,涿郡則親盧子干。
臨別,師友以原不飲酒,會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飲酒,但以荒思廢業,故斷之耳。
今當遠別,因見貺餞,可一飲宴。」乃共坐飲酒,終日不醉。
譯: 邴原從前很能喝酒,自從出門游學之後,八九年裡,酒不沾口,徒步背負著書箱,面對艱苦一直堅持下來,到了陳留向韓子助學習,到潁川 便師從陳仲弓,在汝南則結交了范孟博,在涿郡則親近盧子干。分別的時候,師長朋友以為他不會飲酒,拿了米肉來為邴原送行。
邴原說道:「我本是會飲酒的,但怕耽誤了學習,就戒掉了。今天就要遠別了,又是餞行,可以喝上一次。」
於是和大家一起飲酒,喝了一天都沒醉。6. 李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
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
單於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間,絡而盛卧廣。
行十餘里,廣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胡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里,復得其餘軍,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
譯: 李廣派遣衛尉做將軍,出雁門關抗擊匈奴,匈奴軍隊龐大,把李廣的軍隊打敗了。活捉了李廣。
匈奴單於一直聽說李廣賢德,有命令說若捉到李光一定要帶來。匈奴騎兵捉到李廣的時候李廣正生病,於是匈奴騎兵就把李廣用網裝起來,讓他卧在網中,並將網栓在兩馬之間。
行進了十幾里之後,李廣裝死,偷瞄到旁邊有個匈奴男子騎。
東施效顰① 西施病心而顰其里②,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③,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其里 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④;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⑤。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注釋】 ①選自《莊子·天運》。②西施: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
顰:讀pín貧。皺眉。
里:鄉里 。③美之:意動用法,即「以之為美」。
④堅:緊緊地。挈:讀qiè鍥,帶領。
⑤去:離開。走:跑。
【譯文】 西施經常心口疼痛,皺著眉頭從街上走過,同村一個丑婦人看見西施的樣子,覺得很美,便 仿效著,皺眉蹙額,走到街上。村裡富人看見她的這副怪樣,都緊閉大門不願出來;窮人見了,帶著妻子兒女,遠遠避開。
這個丑婦看到西拖捧心皺眉的樣子很美,但卻不知道為什麼美啊。
1.先生10歲的時候跟隨老師讀書,看一遍就能背下來,每天背幾千字不肯停下來,老師教《大學章句》至《右經一章》以後。(戴震)問老師:「這憑什麼知道是孔子的話,而由曾子記述?又怎麼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學生記下來的呢?」老師回答他說:「這是朱文公說的。」(他)馬上問:「朱文公是什麼時候的人。」(老師)回答他說:「宋朝人。」(戴震問老師):「曾子,孔子是什麼時候的人。」(老師)說:「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師)說:「差不多兩千年了。」(戴震問老師):「既然這樣,那麼朱文公怎麼知道?」老師沒有什麼可以拿來回答,說:「這不是一個平常的孩子。」
2.他最怕人罵,您罵他一頓,也可警告他以後不可再偷。」 結果,老人笑著說:「誰有閑氣去罵那些惡人呢?」這個人感到更加難堪,只好把實情告訴鄰居老人。於是,老人才痛罵了他一頓,而這個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3.范元琰,字伯珪,一字長玉,南朝時吳郡錢塘人。元琰年輕時非常好學,博通經史,精研佛學,但是其為人很謙遜,從沒有以自己的所長而看不起別人。他待人非常恭敬,與人說話唯恐傷害了別人。即使一人在家,也象有賓客在場一樣莊敬自持,嚴謹循禮,看到的人沒有不尊敬他的。他生性善良,即使對偷盜自己財物的人,他也都以善心對待,並處處為對方著想。
元琰家中很貧困,僅靠種菜維持生活。有一次,元琰從家中出來,發現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親問他原因,元琰把剛才看到的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問偷菜的人是誰,元琰說:「我之所以退回來,就是怕偷菜的那個人感到羞恥,我告訴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給他人啊!」母子兩人從此嚴守這個秘密。
元琰家的菜園外有一條水溝,有人從水溝中渡水過來偷他家的竹筍。元琰於是特意伐木,在水溝上架了座橋,讓偷竹筍的人不必渡水而過。偷竹筍的人為此非常慚愧,從此這一帶居然都沒有了偷盜之人。
很多官員欽慕元琰的德行,多次舉薦其為官,但元琰頗為淡泊名利,都一一拒絕了。
文言文虛詞用法 之 一、代詞 1、人稱代詞,譯作「他」、「她」、「他們」 ①公與人乘,戰於長勺。
(《曹劌論戰》) ②陳勝佐之,並殺兩尉。(《陳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十則》) ④醒侯故使之問之。
(《扁鵲見蔡醒公》) 2、指示代詞,指代事物,譯作「它」、「它們」或直譯事物名稱。 ①學而時之,不亦說乎?(《十則》) ②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
(《狼》) ③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十則》) ④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
(《宋定伯捉鬼》) ⑤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詞: 1、結構助詞,譯作「的」 ①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扁鵲見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岳陽樓記》)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讀孟嘗君傳》) ⑤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結構語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①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扁鵲見蔡桓公》) ③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海》) 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愛蓮說》) 3、語氣助詞,湊足音節。 ①公將鼓之。
(《曹劌論戰》)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悵恨久之。
(《陳涉世家》) ④頃之,賊二十餘騎四面集,步行負弓矢從者百許人。(《大鐵椎傳》) 4、結構助詞,提前賓語的標志。
①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愛蓮說》) ②何陋之有?(《陋室銘》)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 而 一、連詞 1、表示並列關系的連詞,可譯為「又」「而且」「也」等,有時也可不譯。
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十則》)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捕蛇者說》)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譯作「然後」「就」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十則》) ②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③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涉世家》) 3、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譯作「但是」「然而」「卻」「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十則》)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愛蓮說》) ③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4、表示遞進關系的連詞。
譯作「而且」「並且」或不譯。 ①以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
(《馮婉貞》) ②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③敏而好學。
(《十則》) 5、表示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視其缶。(《捕蛇者說》) ③睨之,久而不去。
(《賣油翁》) 6、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譯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記》) ②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他。(《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③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黃生借書說》) 以 一、介詞 1、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可譯為「在」「從」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
(《登泰山記》) 2、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陽樓記》) ②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土,士以故歸之。(《讀孟嘗君傳》) ③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陳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 3、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用、按照」等。
①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馬說》)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二、連詞 1、表目的相當於現代漢語里的「來」。 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狼》) ②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出師表》) ③故為之說,以俟夫人觀人風者得焉。
(《捕蛇者說》) ④誠直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出師表》) 2、表結果,可譯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3、表並列或承接,因果關系。
①屬予作文以記之。 三、動詞:譯為「認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 文言文實詞用法 1、人不知而不慍(怨恨)《論語十則》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導)(同上) 4、擇其善者而從之(長處;優點)(同上) 5、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漸漸地)《扁鵲見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問之(特意)(同上) 7、使人索扁鵲(尋找)(同上) 8、桓侯遂死(於是就)(同上) 9、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脅迫,攻擊)《狼》 10、顧野有麥場(回頭看,看見)《同上》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放鬆,這里指卸下)(同。
D. 病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漢字 病
釋義 bìng
①<動>病加重。《論語?述而》:「子疾~,子路請禱。」
②<名>泛指疾病。《察今》:「~萬變,葯亦萬變。」
③<名>重病。《扁鵲見蔡桓公》:「君之~在肌膚。」
④<動>生病。《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每朝時,常稱~。」【又】<形>疲勞;困苦不堪。《捕蛇者說》:「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矣。」
⑤<名>弊病;毛病;缺點。《原毀》:「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訓儉示康》:「人亦嗤吾固陋,吾之~也。」
⑥<動>羞辱;傷害。《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非獨見~,亦以~吾子。」
⑦<動>擔憂;憂慮。《論語?衛靈公》:「君子~無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