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前列腺癌有那些症狀表現
前列腺癌的症狀:
有些前列腺癌可以迅速生長和擴散,但大多數生長緩慢,有些男性(尤其是那些年紀較大或有其他嚴重健康問題的人)可能永遠也不需要治療前列腺癌。事實上,屍體解剖研究表明,許多死於其他原因的老年男性(甚至一些年輕男性)也患有前列腺癌,但前列腺癌在他們的一生中從未影響過他們的生活。在許多情況下,這些人和他們的醫生都不知道他們有這種病。
前列腺癌的症狀包括小便弱流或尿頻。
這些和其他症狀和體征可能是由前列腺癌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如果你有下列情況,請就診看醫生:
微弱的或中斷的尿液流動。
尿急。
尿頻(尤其是夜間)。
排尿困難。
完全排空膀胱困難。
小便時疼痛或燒灼。
尿或精液中帶血。
背部、臀部或骨盆的不消失的疼痛。
氣短,感覺非常疲倦,心跳加快,頭暈,或貧血引起的皮膚蒼白。
其他情況也可能引起同樣的症狀。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前列腺可能變得更大,阻塞尿道或膀胱。這可能會導致排尿或性方面的問題。這種情況被稱為良性前列腺增生,這雖然不是癌症,但可能需要手術。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其他問題的症狀可能和前列腺癌的症狀相似。
❷ 浸潤性尿路上皮癌
你好,像你這樣的情況的話,建議就不要再做電切的手術了,因為如果是浸潤性的話,那麼最好選擇膀胱全切以及輸尿管皮外移植的手術吧,這樣雖然生活質量會差一點,但是能根本的解決你的復發的問題,以及以後向其他地方傳播的可能性的,能夠保證你以後不會有轉移的,我覺得這樣比較安全的
❸ 前列腺癌的MRI表現有哪些
早期前列腺癌MRI表現與前列腺增生較難區別,T1加權像癌結節信號與前列腺組織信號無明顯差異,T2加權像癌結節呈中、高混雜信號,等於或低於前列腺周圍帶信號。前列腺癌侵及包膜外時表現為前列腺周圍高信號脂肪帶的斷裂、提肛肌恥骨尾骨部移位與斷裂,精囊和膀胱受累以及盆腔和遠隔淋巴結轉移等。前列腺癌可分為四期:①I期為隱性癌灶,無臨床症狀及體征,無局部浸潤及轉移,前列腺組織活檢時可發現癌灶;②Ⅱ期癌腫局限於前列腺,可見癌結節灶,前列腺包膜完整;③Ⅲ期癌腫向前列腺外擴散,病變突破前列腺包膜,侵及鄰近組織結構;④Ⅳ期癌腫有遠處轉移。MRI對I期、Ⅱ期前列腺癌診斷有一定困難,而對Ⅲ期、Ⅳ期前列腺癌易於診斷。
❹ 前列腺癌的症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由於腫瘤局限大多數前列腺癌病人無明顯症狀,常在體檢時偶然發現,也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手術標本中發現。
隨著腫瘤不斷發展,前列腺癌將會出現多種不同症狀,主要有3方面的表現:
1.阻塞症狀可以有排尿困難、尿瀦留、疼痛、血尿或尿失禁。
2.局部浸潤性症狀膀胱直腸間隙常被最先累及,這個間隙內包括前列腺、精囊、輸精管、輸尿管下端等臟器結構,如腫瘤侵犯並壓迫輸精管會引起患者腰痛以及患者側睾丸疼痛,部分患者還訴說射精疼。
3.其他轉移症狀前列腺癌容易發生骨轉移,開始可無病狀,也有因骨轉移引起神經壓迫或病理骨折就醫時始發現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98%為腺癌,2%左右為鱗癌。75%起源於外周帶,20%起源於移行帶,5%起源於中央帶。前列腺癌分期如下:
T1:T1a臨床陰性,TUR標本癌占總體積5%以下;T1b臨床陰性,TUR標本癌占總體積5%以上;T1c臨床陰性,PSA>4μg/L,活檢證實癌。
T2:T2a局限於2葉;T2b局限於2葉。
T3:T3a穿破包腔;T3b侵犯精囊。
T4:侵犯周圍組織。
N:N0淋巴結無轉移;N1盆淋巴結轉移;N2遠處淋巴結轉移。
M:M0遠處未見轉移;M1遠處器官轉移。
前列腺癌根據腺體分化、多形性、核異常分級,現常用Gleason分級,將癌細胞分化分為主要和次要兩個級,每個級分1~5分。兩個級的分數相加,總分2~4分屬分化良好癌、5~7分屬中等分化癌、8~10為分化不良癌。
前列腺癌大多數為雄激素依賴型,其發生和發展與雄激素關系密切,非激素依賴型僅佔少數。前列腺癌可經局部、淋巴和血行擴散、血行轉移以脊柱、骨盆最為多見。
診斷
1.早期無症狀,體檢時可發現前列腺硬結,質硬如石,表面不平。
2.晚期出現前列腺肥大的症狀,如尿頻、尿痛、尿流變細、排尿困難等,可能與同時伴有前列腺肥大有關。但此時行直腸指檢可發現腺體質硬而與周圍組織固定,活動性差,對臨床診斷非常重要。也可出現轉移症狀如腰背部疼痛、血尿、伴消瘦、乏力、食慾不振等。
3.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血清測定患者血清PSA水平可增高,游離PSA與總PSA的比值降低;有轉移時血清酸性磷酸酶可能增高。二者合並檢查診斷符合率較高。
4.B超檢查前列腺內低回聲結節,但須與炎症或結石相鑒別。
5.核素骨掃描較X線拍片常能早期顯示轉移病灶。
6.CT或MRI檢查可顯示前列腺形態改變、腫瘤及轉移。
7.前列腺穿刺活檢,可作為確診前列腺癌的方法。未能穿刺取出腫瘤組織不能否定診斷。
❺ 前列腺異常超聲圖像表現有哪些
本書主要介紹幾種常見前列腺疾病的聲像圖表現。
(一)良性前列腺增生聲像圖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聲像圖有以下表現:①形態增大;②形態改變,變為飽滿,整個前列腺接近圓球形;③向膀胱腔凸出:中葉或兩側葉向膀胱腔凸出;④內外腺比例失常,內腺與外腺厚度的比例達到或超過25:1;⑤前列腺結石在內外腺間排列成弧形;⑥出現邊界清楚的增生結節;⑦彩色血流圖顯示內腺部位血流增多;⑧膀胱壁小梁小房形成甚至出現憩室;⑨殘余尿和尿瀦留的出現;⑩其他並發症的出現,如膀胱結石、輸尿管反流;前列腺包膜完整。良性前列腺增生聲像圖陽性改變有上述11項,並非全部出現才能做出診斷,也不是出現其中任何1~2項就可下診斷,因為11項中有許多是非特異性的。在11項中以內腺出現增生結節和內外腺厚度比例異常兩項是主要依據,出現其中一項即可做出診斷。其次前列腺形態飽滿,各徑線明顯增大和向膀胱腔凸出三項也屬重要,但還應與其他前列腺疾病作鑒別。出現弧形排列的前列腺結石,可作為重要的間接診斷依據。至於包膜完整,是與前列腺癌鑒別的必要條件。
超聲對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診斷,目前已不限於根據徑線測量值的大小。對早期患者更注重於腺體內部增生結節的出現和前列腺形態的飽滿。對病情嚴重程度的估計,除測定殘余尿、腎積水外,還注意前列腺向膀胱凸出程度和尿道內口向前抬起移位程度,作為手術指征的參考。前列腺的術後復查,可了解殘存前列腺厚度、排尿通暢程度和殘余尿量。
(二)前列腺癌的聲像圖表現前列腺癌約70%發生在周緣區近邊緣3mm內,10%發生在中央區,20%發生在移行區。在組織學上,前列腺癌有兩種類型: ①結節型或結節-浸潤型; ②浸潤型。前者約佔70%,後者佔30%。
1聲像圖表現早期前列腺癌聲像圖往往僅顯示某處(多半在外腺)的低回聲結節(結節型)但形態不圓,與前列腺增生結節不同。有的病例低回聲結節邊界不清,形態不整齊(結節-浸潤型)。還有一些病例血清PSA明顯增高,而前列腺聲像圖不能發現明確的病灶(浸潤型),這就增加了診斷的困難。晚期前列腺癌的聲像圖容易識別,表現為前列腺邊界不整齊,高低不平,甚至包膜不完整,左右不對稱。前列腺內部出現邊界不清的低回聲,多半見於外腺,致該處向外隆起,或出現斑狀強回聲與不規則低回聲區並存。端射式探頭可以觸知前列腺硬度增加,活動度消失。因此對懷疑前列腺癌的病例,超聲引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是惟一有效的確診方法。彩色血流圖見前列腺內血流增多,部分病例在癌灶內血流更為豐富。
2前列腺癌的轉移表現(1)鄰近組織浸潤:前列腺癌向鄰近組織的浸潤有3個方向:①由中央區向上沿射精管侵入精囊;②向膀胱頸部方向浸潤,並延伸到膀胱三角區和累及輸尿管出口;③向兩側血管神經束通入處浸潤。前列腺包膜在上述三處容易向外轉移,向直腸方向因有堅固前列腺包膜存在,轉移較少。上述轉移,在經直腸腔內超聲檢查時,均能顯示。
(2)淋巴轉移:前列腺癌的淋巴轉移,先見於髂內血管旁淋巴結,再向上到髂總血管旁淋巴結,並同時向下到髂外血管旁淋巴結。隨病情發展,向上到腹主動脈旁淋巴結,直到鎖骨上淋巴結的轉移。盆腔和腹主動脈旁的淋巴結轉移,可用經腹超聲查出,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可用高頻超聲探測到。
(3)遠處轉移:前列腺癌遠處轉移到骨盆、脊柱、肋骨和肺等處,超聲則不能探測到。
3臨床意義前列腺癌原本好發於歐美各國,而今在我國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對本病的普查方法有直腸指檢(DRE)、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和經直腸超聲(TRUS)3種。這3種方法有陽性發現時,其預期陽性值如下:DRE15%~30%,PSA10%~30%,TRUS25%,DRE和PSA均陽性者45%,DRE,PSA,TRUS三者均陽性者60%。可見TRUS方法對本病診斷的重要性。
(三)慢性前列腺炎聲像圖表現前列腺大小無改變或變化不大,包膜完整,左右對稱。前列腺內部常有斑狀強回聲或有較多的前列腺結石。另一部分慢性前列腺炎聲像圖與正常無異。
超聲檢查除少數典型病例外,對本病的診斷並無價值。慢性前列腺炎的診斷應結合年齡、症狀、直腸指診、前列腺液化驗和聲像圖全面考慮。
目前三維超聲已經問世,有表面三維、透視三維、血管三維和三維容積成像等多種,但至今尚未達到真正的實用。
❻ 前列腺癌根治術病理報告,前列腺腺癌,Gleason4+5.浸潤性生長,累及左側精囊腺,能否再做放療
可以選擇內分泌你治療聯合放療治療。我特需門診時間是周一上午,專家門診時間是周三上午。周一上午的特需門診可以電話預約:預約時間周一~周五7:30~17:00。預約電話:021-64438005,021-64432854,021-64173012。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葉定偉主任醫師 查看原帖>>
❼ 惡性腫瘤的浸潤和轉移機制是怎樣的
(l)局部浸潤:浸潤能力強的瘤細胞亞克隆的出現和腫瘤內血管形成對腫瘤的局部浸潤都起重要作用局部浸潤的步驟:1)由細胞黏附分子介導的腫瘤細胞之間的黏附力減少;2)瘤細胞與基底膜緊密附著;3)細胞外基質降解:在癌細胞和基底膜緊密接觸4~8小時後,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如LNFN蛋白多糖和膠原纖維可被癌細胞分泌的蛋白溶解酶溶解,使基底膜產生局部的缺損
4)癌細胞以阿米巴運動通過溶解的基底膜缺損處:癌細胞穿過基底膜後重復上述步驟溶解間質性的結締組織,在間質中移動到達血管壁時,再以同樣的方式穿過血管的基底膜進入血管
(2)血行播散:單個癌細胞進入血管後,一般絕大多數被機體的免疫細胞所消滅,但被血小板凝集成團的瘤細胞團則不易被消滅,可以通過上述途徑穿過血管內皮和基底膜,形成新的轉移灶
轉移的發生並不是隨機的,而是具有明顯的器官傾向性血行轉移的位置和器官分布,在某些腫瘤具有特殊的親和性,如肺癌易轉移到腎上腺和腦,甲狀腺癌腎癌和前列腺癌易轉移到骨,乳腺癌常轉移到肝肺骨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還不清楚,可能是這些器官的血管內皮上有能與進入血循環的癌細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特異性結合的配體,或由於這些器官能夠釋放吸引癌細胞的化學物質
❽ 前列腺腫瘤的病理學診斷結果有哪些
(一)前列腺腫瘤的組織學分類按WHO於1980年提出的分類如下:
1上皮性腫瘤(1)良性。
(2)惡性:①腺癌:小腺泡、大腺泡、篩狀、實性/梁狀及其他;②移行細胞癌;③鱗狀細胞癌;④未分化癌。
2非上皮性腫瘤(1)良性。
(2)惡性:①橫紋肌肉瘤;②平滑肌肉瘤;③其他。
3雜類腫瘤(1)神經內分泌腫瘤。
(2)癌肉瘤。
4繼發性腫瘤。
5未分類腫瘤。
絕大多數的前列腺惡性腫瘤來自前列腺的腺泡,是腺泡分泌上皮的腫瘤,因此是腺癌,一般簡稱為前列腺癌。
(二)前列腺癌的病理學變化1肉眼觀察約70%的前列腺腺癌位於前列腺的外周區,約25%的癌發生於移行區。癌組織一般比前列腺固有組織硬韌,這是癌組織促纖維形成性間質反應所致。小的腫瘤,瘤體不明確,應對那些與周圍組織色調不一、質地偏硬的組織,做組織學檢查。但較大的瘤灶,多呈結節狀,境界不清,切面呈顆粒狀、色淺黃。前列腺癌也見於5%~20%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標本中,此時的瘤灶不同於前列腺增生的結節狀改變,缺乏後者特有的海綿狀或網狀結構。晚期腫瘤明顯浸潤周圍組織,如膀胱頸和精囊。
2鏡下觀察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差異很大,高分化者多見,低分化者少見。分化低的前列腺癌,其組織像遠遠偏離了正常前列腺的組織結構,異型性明顯,診斷並不困難;但分化好的前列腺癌,其鏡下所見非常接近前列腺的正常組織學,常引起診斷困難。前列腺癌的異型性主要表現為:腺泡結構紊亂;瘤細胞的核間變;以及浸潤現象。
(三)前列腺癌病理分級1WHO分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使用Mostofi分級,從核的異型性和腺體的分化兩方面對腫瘤的分化程度作出判斷。核的異型性是指核的大小、形狀、染色質分布和核仁的變化而言,分輕度(核分級l級)、中度(核分級2級)和重度(核分級3級)。腺體的分化程度分4級:高分化指由單純的小腺體或單純的大腺體組成;中分化指由復雜的腺體、融合的腺體或篩狀腺體組成;低分化是指腫瘤主要由散在的或成片的細胞構成,有很少的腺體形成;未分化指腫瘤主要由柱狀和條索狀或實性成片的細胞構成。描寫時要兩者兼顧,如中分化腺癌(核分級1級)。此分級方法較簡單易於使用,但患者的預後與分級的相關性並不很好。
2Gleason分級現在在西方一些前列腺癌發病率較高的國家,以Gleason分級應用最為普遍,因通過對291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跟蹤隨訪,發現Gleason分級與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呈非常好的線性關系,說明Gleason分級能很好地預測患者的預後狀況。Gleason分級創建於1966年,後經過1974年、1977年兩次修訂。此分級從腺體的分化程度和腫瘤在前列腺間質中的生長類型兩方面來評價腫瘤的惡性程度,採用五級10分制的分法即將腫瘤分成主要類型和次要類型,每個類型分五級計5分,最後分級的評分為兩者之和。如主要類型為三級計3分,次要類型為四級計4分,則此例前列腺癌的分級為七級計7分,表示為:Gleason評分3/4(總計7分)。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Gleason分級不管主要類型與次要類型的分級是多少,只要兩者的和相同,其預後即相類似。如Gleason評分2/5與Gleason評分3/4或Gleason評分為5/2等,其最後的評分均為7分。
1級:腫瘤由排列緊密、大小相同的腺體構成,腺上皮為單層四角形上皮細胞。這些腺體形成的腫瘤結節常為圓形,對周邊的組織有擠壓,易和BPH的腫瘤性結節及非典型增生的結節相混淆。故強調診斷1級前列腺癌必須找到幾個含有明顯的核仁(直徑應大於1μm)的細胞。1級癌的多數病例腺體背靠背地密集排列,但少數腺體排列很疏鬆。癌灶多數很小,少數也有很彌漫的。一些病理學家稱1級癌為腺病。
2級:與1級癌相比,2級癌腺體的大小和形狀不一,腫瘤結節邊緣腺體浸潤間質的現象較明顯。少數病理學家也稱2級癌為腺病。
3級:又分為3A,3B,3C,惡性度以3C最惡,3B次之。3級癌較2級癌腺體的形狀和大小變化更大,部分腺體呈多角形、梭形或扭曲形,細胞較1、2級的嗜鹼性強。腫瘤結節的邊緣不整齊,腺體對間質的浸潤更明顯。3A與3B的不同點只在腫瘤腺體的大小上,3A腺體中等偏大,3B的腺體小且有些是由成簇的細胞組成,有較小的腺腔或沒有腺腔。3C為乳頭狀或篩狀腫瘤且邊緣整齊,一些作者習慣上稱此類型為導管癌或子宮內膜樣癌。3A、3B和3C之所以分為一組是因為它們常一同出現且有相似的預後。
4級:又分成4A,4B兩級。腫瘤可為小腺泡狀、篩狀或乳頭狀,但邊緣參差不齊且較3C有明顯的浸潤現象。4A由暗細胞組成,4B由透明細胞組成,兩者常同存且惡性度相似。4級易誤診為3級或2級。4級腺體的結構可以相似且細胞分化可以很好,但腺管卻呈融合狀。部分區域可以看到4級與3B及5B的移行關系,診斷時需仔細辨別。
5級:又分為5A和5B兩亞型。5A很像粉刺樣癌,呈乳頭狀或篩狀結構,邊緣整齊,但中心區域灶狀壞死,5A很像3C但後者沒有壞死。5B為彌漫性小細胞癌,邊緣不清,浸潤明顯,只少數分散的腺腔形成提示是腺癌。
少數腫瘤分化程度可有3種、4種乃至5種,按Gleason分級都歸結為2種,方法為:
(1)若分級最低(分化最好)的腫瘤所佔的體積小於整個腫瘤的5%,則將該分級忽略不計。
(2)若高、中、低分級的腫瘤共存且每一種都占腫瘤體積的5%以上,則刪去中分級,記錄高、低分級。
(3)若分級最高的腫瘤的體積小於總體積的5%,而其他兩級腫瘤所佔的比例較大,則刪去分級最高的。
(4)若分級最高的腫瘤所佔體積多於5%,而其他分級中的其中之一所佔比例較大,則將比例最大的腫瘤的分級記為主要類型,而將分級最高的記為次要類型。
(5)若三種分級並不連續,如1、2、4,則記錄分級最高的兩種。
Gleason分級的缺點是只根據腫瘤的組織結構分級,不考慮細胞學類型,而後者可能也是與預後有關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個不足是可重復性會因病理學家掌握的尺度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Gleason分級和WHO的分級可以統一起來應用,一般將Gleason2、3、4級劃為WHO的高分化腺癌,Gleason5、6、7級劃為中分化腺癌,Gleason8、9、10級為低分化腺癌。
(四)前列腺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包括兩類病變:前列腺上皮內瘤和非典型腺瘤樣增生。
前列腺上皮內瘤(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IN):過去曾有許多別名,後經國際會議統一命名為PIN,棄用了異型增生(dysplasia)的名稱,分為兩級,即低級和高級,將原來的2級和3級合並為高級別PIN。PIN是一種腺泡內層分泌上皮的病變,表現為原先存在的一群導管腺泡的細胞成分比其鄰近腺泡更緊密,細胞常增大。上皮的增生可呈平坦狀、簇狀、矮乳頭狀及篩狀。增生的細胞,其核增大,形狀不一,空泡化,有大核仁。其核的形態與2~3級的前列腺癌不能區別。在穿刺活檢中,篩狀型PIN尤需與Gleason3級癌的篩狀結構相鑒別,其鑒別要點是前者仍存在著不完整的基底細胞層。PIN常與前列腺癌伴發,發生率為87%,其平均發生年齡比癌早5歲。目前認為PIN是前列腺癌最可能的癌前病變,若在穿刺或TUR標本中見到高級別的PIN,病理醫師應詳細檢查所有檢材,以尋找前列腺癌,泌尿科醫師亦要警惕癌的發生,定期復查至關重要。
非典型腺瘤樣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有人認為AAH是癌前病變的依據還不充分。它是一組新形成的腺體病變,表現為一群密集的小腺泡,被覆單層分泌上皮,核仁不大,但仍存在斷續的基底細胞層,常伴發於BPH,最需與小腺泡型癌鑒別。若密集的腺泡無浸潤現象,其分泌上皮也無間變,則應診斷為小腺泡性增生。
❾ 前列腺癌是什麼症狀
前列腺癌在歐美國家常見,近年來,我國明顯增多。常見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癌早期可以無任何症狀,僅在體檢時發現,前列腺超聲檢查有結節。中晚期前列腺癌可以出現前列腺增生的症狀,如尿頻,尿痛,尿流變細,尿無力,等待排尿,排尿困難,尿瀦留等,與同時伴有前列腺增生有關。可以出現轉移症狀,如腰背部疼痛,血尿,伴有消瘦乏力,食慾不振等。肛門指檢非常重要,可以發現前列腺結節,質硬。
最好的方法仍然是每年定期的體檢,特別是前列腺彩超和血PSA的檢查。每年做一次這樣的檢查既可以清楚的觀察前列腺的大小,也可以提前預判病情。而且建議如果出現了不明原因的血尿以及小便排泄進行加重,也可以提前進行檢查。
❿ 誰知道請問前列腺癌都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一、超聲波檢查 藉助插入直腸的特製超聲探頭,可描出前列腺的切畫面,反映照出病變的范圍。近年來B型超聲直腸探頭已發展成三維雙聚焦的圖像,診斷價值得以提高。前列腺癌在超聲檢查中內部呈不均勻反射,出現光團、低回聲區域或群狀光點。晚期前列腺癌,包膜反射不連續,腫瘤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提示有局部浸潤,並可根據被膜外浸潤程度作分級診斷。這就可以客觀地顯示前列腺的增大程度和研態。因本檢查為無痛、無創傷性檢查,故可用於早期診斷。 二、CT和MRI檢查 由於分辨力因素及斷層的原因,對早期較小的前列腺癌症往往診斷意義不大,但對確定局部腫瘤浸潤及晚期局部淋巴擴散有幫助。可對前列腺癌進行分期,幫助選反合理的治療方案和估計預後。 三、直腸指診 因前列腺癌好發於前列腺的後側葉包膜下腺體,故直腸指診在前列腺癌診斷中占極重要的地位,對前列腺癌診斷和分期重要意義。檢查時應該注意前列腺的大小、形態、有無不規則結節,前列腺體積擴大程度,中央溝情況,腺體活動度、硬度及精囊等情況。若指檢時,在前列腺癌的可能。患者多在50歲以上。一般來說,前列腺癌硬結區堅硬如石頭,高低不平,中央溝消失,腺體固定,甚至侵犯直腸壁。但差異很大,浸潤面積大,間變的病灶可能相對較軟。檢查時需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