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 病」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
1. (形聲。疒形丙聲。本義:上古時指重病)
2. 同本義 [be seriously ill]
病,疾加也。——《說文》
疾病外內皆埽。——《儀禮·既夕禮》。注:「疾甚曰病。」
坎為心病。——《易·說卦》
疾病而立之。——《左傳·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寢衽,畏懼鬼至。——王充《論衡·訂鬼》
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韓非子·孤憤》
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莊子·達生》
3. 又如:病革(病勢危急將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狀態 [illness;sickness;disease]
君之病在肌膚。——《韓非子·喻老》
性傷謂之病。——《荀子·正名》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史記·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篤(病勢沉重);病疽(毒瘡類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擾);病革(病勢危急將死);病亟(病革)
6. 缺點,毛病,瑕疵 [fault;defect]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韓愈《原毀》
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宗臣《報劉一丈書》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然今日庭詰弘,誠中弘之病。——《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砭切政病。——《新唐書·杜希全傳》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贅的字句);語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點);毛病(缺點);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hardships;painful;sufferings]
長其孤,問其病。——《國語·吳語》
❷ 扁鵲治病,部分詞語的意思知道,請告訴我
原文: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讀音còu,皮膚表面的紋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còu)理,湯熨(中醫用布包熱葯敷患處)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中醫用針或石針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中醫湯葯名,火齊湯)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此皆爭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聖人早從事焉。」(節選自《韓非子·喻老》)
譯文: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公。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公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膚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公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桓公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公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的紋理間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膚是針石可以治療的;在腸胃是火劑可以治癒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沒有辦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請求了。
五天以後,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逃到秦國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醫治病,病在表皮時就及時醫治。這是為了在剛顯露苗頭時及時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開端,所以聖人總是盡可能早地予以處理
❸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中的益 什麼意思
翻譯: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膚,不治療的話將更加嚴重。益指更加。
❹ 病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漢字 病
釋義 bìng
①<動>病加重。《論語?述而》:「子疾~,子路請禱。」
②<名>泛指疾病。《察今》:「~萬變,葯亦萬變。」
③<名>重病。《扁鵲見蔡桓公》:「君之~在肌膚。」
④<動>生病。《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每朝時,常稱~。」【又】<形>疲勞;困苦不堪。《捕蛇者說》:「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矣。」
⑤<名>弊病;毛病;缺點。《原毀》:「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訓儉示康》:「人亦嗤吾固陋,吾之~也。」
⑥<動>羞辱;傷害。《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非獨見~,亦以~吾子。」
⑦<動>擔憂;憂慮。《論語?衛靈公》:「君子~無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❺ 語文文言文翻譯
一詞多義: 比:比至陳(等到)比吾鄉鄰之死(比起)
鄙: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淺)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
病:君之病在肌膚(小病)則久已病(困頓不堪)醫治好治不病以為功(得病)
薄:薄暮冥冥(稀薄)薄如錢唇(與厚相對)
出:殫其地而出(出產的東西)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在國外)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露出) 不敢出一言以復(發出)
可以出而士(?)出則方叔,召虎(在外面/在邊疆打仗)
此: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此皆良實(這些)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這)美與臣論此事(這件)
❻ 病的意思
病有以下幾種意思。
1、生理上或心理上發生的不正常的狀態:疾。心臟。他的已經好了。
2、生理上或心理上發生不正常狀態:他著了涼三天。
3、害處;私弊:弊。
4.缺點;錯誤:語。通。
5、禍害;損害:禍國禍民。
6、責備;不滿:詬。為世所。
〈名〉形聲。疒形丙聲。本義:上古時指重病同本義病,疾加也。《說文》疾病外內皆埽。《儀禮·既夕禮》。註:疾甚曰病。坎為心病。《易·說卦》疾病而立之。《左傳·襄公十九年》故得病寢衽,畏懼鬼至。王充《論衡·訂鬼》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韓非子·孤憤》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莊子·達生》又如:病革病勢危急將死;病亟病革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狀態君之病在肌膚。《韓非子·喻老》性傷謂之病。《荀子·正名》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
❼ 文言文病的解釋是什麼
要看你的句子,結合整句來看才不會錯,比如水滸里的病大蟲,病關索,病的意思是比什麼什麼還厲害,比老虎厲害=病大蟲,比關索厲害=病關索。
❽ 扁鵲見蔡桓公為什麼要說:「君之病在肌膚
醫生愛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的「病」做為自己的功勞!
原文: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白話譯文:
扁鵲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了一會兒,扁鵲說:「您在肌膚紋理間有些小病,不醫治恐怕會加重。」蔡桓公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後,蔡桓公說:「醫生喜歡習慣給沒病的人治『病』,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本領。」 過了十天,扁鵲再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時醫治將會更加嚴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又不高興。
此文出自戰國時期·韓非《扁鵲見蔡桓公》
寫作背景:
《扁鵲見蔡桓公》是戰國時期思想家韓非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講述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後病入骨髓、體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誡世人特別是為政者,應該勇於正視現實,直面個人災難、社會危機,及早採取救治措施。作者在闡釋道理、敘寫過程中,贊頌了扁鵲之神智而鞭撻了蔡桓公的固執、愚頑,簡單的語言傳達,無繁復累贅,無咬文嚼字,實為佳作。
戰國時代是群雄並立,戰亂頻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輩出學術思想空前活躍的年代。諸子百家為了宣揚自己的主張紛紛著書立說、聚眾講學。「時代造英雄」,這樣的時代要求當時的作家的著作邏輯嚴謹,精心選材,說理透徹,令人信服。《韓非子》即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在《韓非子》中,《解老》、《喻老》兩篇是道家經典《老子》的重要註解與闡釋著作。
此文以桓侯病情發展為主線,結構流暢緊湊、跌宕有致,逐步將說理推進。作者採用三迭式手法,通過描寫扁鵲的多次諫勸深化了主題。另外,扁鵲的反復勸說與桓公不以為意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不費矯飾之功便刻畫出人物的不同特點:扁鵲盡心負責、醫術高明,而桓公驕橫自大、不知變通作者旨在提醒人們要善於聽取他人意見,要懂得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不要諱疾忌醫,這深刻的道理以簡單的語言傳達出來,無繁復累贅,無咬文嚼字,實為佳作。
❾ 扁鵲見蔡桓公全文及翻譯
作品原文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
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作品譯文
扁鵲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會兒,扁鵲說:「您在肌膚紋理間有些小病,不醫治恐怕會加重。
蔡桓公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後,蔡桓公說:「醫生喜歡
/ 習慣給沒病的人治『病』,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本領。
過了十天,扁鵲再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時醫治將會更加嚴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一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腸胃裡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加嚴重。」蔡桓公又沒有理睬。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遠遠地)看見桓侯,掉頭就跑。蔡桓公於是/特意派人問他。扁鵲說:「小病在皮膚紋理(之間),湯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
病在肌肉和皮膚裡面,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在腸胃裡,用火劑湯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轄的事情了,(醫生)是沒有辦法(醫治)的。現在(病)在骨髓(裡面),我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
過了五天,蔡桓公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蔡桓公於是病死了。
(9)君之病在肌膚的病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時代背景
戰國時代是群雄並立,戰亂頻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輩出學術思想空前活躍的年代。諸子百家為了宣揚自己的主張紛紛著書立說、聚眾講學。
「時代造英雄」,這樣的時代要求當時的作家的著作邏輯嚴謹,精心選材,說理透徹,令人信服。
本文僅以199字的篇幅包容了這樣豐富的內容,在運用比喻說理,敘述事件,塑造人物等方面都不失為先秦散文中的佳作,這也體現了時代對作家的要求是如此嚴格。
作者簡介
韓非,戰國晚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新鄭是鄭韓故城),韓王室諸公子之一,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
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
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認為是陰謀學家,韓非的著作一大部分關於陰謀。
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
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余言。
韓非的書流傳到秦國,為秦王政所賞識,秦王以派兵攻打韓國相威脅,迫使韓王讓韓非到秦國為其效力。
韓非在秦國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姚賈在秦王面前誣陷韓非,終因他是韓國宗室,未得信任,將其投入監獄,最後逼其自殺。
韓非自殺於雲陽(今陝西淳化縣西北)。
參考資料:網路---扁鵲見蔡桓公
❿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恐深」中的病是什麼意思
指重病或病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