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中醫中所說的濕熱是什麼,什麼症狀,應該怎麼治療,我臉油多,有痘痘和這有關系么
何謂濕熱及症狀
一年中,除春夏秋冬四季外,中醫還有「長夏」一說,即夏末初秋、眼下高溫酷暑季節這段時間。
高溫酷熱後,接連陰雨綿綿,人體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出現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惡心等,中醫稱此為「夏日傷寒」或濕熱病。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溫病的一種,表面發熱、頭痛、尿黃而短、身重而痛、苔黃膩。易引發黃疸、膀胱炎、痢疾等病症。
濕熱是濕邪化熱內蘊會煩熱,口苦,胸痞,黃疸,小便短赤,濕疹,要清熱燥濕,利水,利膽,可多吃細米,白蘿卜,馬蹄,白菜這些清熱利水的食物。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❷ 濕熱皮膚病有什麼葯可治
濕熱皮膚病的原因以內因為主,不外「濕」「熱」「風」三者。
1、濕:脾主濕,脾失健運,飲食失宜,濕從內生。如多飲茶酒而生茶濕、酒濕,多餐魚腥、海味、五辛發物而生濕熱。多吃生冷水果,損傷脾陽而水濕內生。
2、熱:心主火,心主血脈,凡心緒煩擾,神志不寧,心經有火,血熱內生。青年人血氣方盛,嬰兒胎中遺熱,都是血熱的由來。脾濕血熱,濕熱相結,浸淫肌膚而成瘡。
3、風:或因流水日久,傷陰耗血:或因濕熱內蘊,復受外風;或因過食辛辣香燥之物,而使血燥生風。
臨床上有內治外治二方南,常見的可分下述幾型:
(一)濕熱型:由於血熱脾濕,浸淫肌膚。多見於急性濕疹,脂溢性濕疹以及慢性濕疹急性發作期,具有下術各證者。皮膚起紅斑水皰,瘙癢極甚,黃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結黃痂、糜爛、蛻皮。大便干,小便黃赤,舌紅苔黃或膩,脈濡滑。治宜利濕清熱,以龍膽瀉肝湯加減。方用:生地30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 龍膽草9克 黃芩9克 黑山梔9克 茯苓皮9克 澤瀉9克 木通6克 車前子9克(包) 六一散9克(包)。如因搔抓起膿皰時,加薄公英12克,銀花9克,連翹9克。如發於下肢的濕疹,亦可用萆蘚滲濕湯(31)。
(二)脾濕型:由於脾運失健,濕從內生,浸淫成瘡。多見於亞急性濕疹或泛性濕疹,具有下述各證者。 證見:皮膚起水窠,色黯淡不紅,搔癢出水。或有胃脘羨,飲食不多,面色萎黃,腿腳浮腫,大便溏,尿微黃等。 舌淡,苔白或膩,脈緩。 治宜:健脾除濕。以除濕胃苓湯加減, 方用:蒼術9克 陳皮9克 川朴9克 豬茯苓9克(各) 澤瀉9克 六一散9克(包) 白蘚皮9克 地膚子9克 如胃納不馨加藿香9克 佩蘭9克,芳香化濕。
(三)血熱型:由於內蘊濕熱,外受於風,熱重於濕。相當於生疹性濕疹,具有下述症狀者。遍身起紅丘疹,瘙癢極甚,搔破出血。中醫稱粟瘡或血風瘡。 脈弦滑,舌質紅苔薄白。 治宜:涼血清熱,祛風除濕。以涼血除濕湯加減。 方用;生地30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 豨薟草9克 海桐皮9克 苦參9克 白蘚皮9克 地膚子9克 六一散9克(包)。
(四)陰傷型:由於滲水日久,傷陰耗血,血燥生風。多見於亞急性、泛發性濕疹具有下述症狀者:皮膚浸潤,乾燥脫屑,瘙癢 劇烈,略見出水。舌紅苔光,脈細弦滑。 治宜:滋陰養血,除顯止癢。以滋陰除濕湯。 方用:生地30克 元參9克 當歸9克 丹參12克 茯苓9克 澤瀉9克 白蘚皮6克 蛇床子9克。病情減輕後,改服除濕丸(64)。朱仁康老醫生指出:滋陰除濕之法,看來似有矛盾,一般以為滋陰可能助濕,利濕可能傷陰,本方用於滲水日久傷陰耗血之證,生地、元參、當歸、丹參滋陰養血不致助濕,茯苓、澤瀉除濕而不傷陰。用於反復不愈的濕疹,及慢性陰囊濕疹,療效較好。
外治法:
1、溻漬法(相當於濕敷):適用於急性滲水多者。用黃柏或馬齒莧或生地榆,選用一種。每用30克煎水取汁,稍擰,然後濕敷於皮損上,每五分鍾重復一次,每次共20~30分鍾,每日約3~5次。可達到收斂、清熱、解毒作用。
2、葯膏(包括軟膏或糊劑):急性、亞急性期,滲水不多可用葯膏
3、粉劑:適用於急性或亞急性期,一般用葯粉加植物油(芝麻油或菜子油等)調成厚湖狀,比葯膏較薄,塗於皮損上,此劑型比葯膏較易於滲透。
[防治](1)忌用熱水、肥皂洗澡。(2)忌食魚腥發物。(3)防止搔抓。
重要提示:本答只是提供一般治療思路,不代表本人贊成患者可以照方抓葯。具體治療請咨詢當地醫生。
❸ 小孩濕熱皮膚癢吃什麼葯
病情分析:根據你的描述,估計為過敏引起丘疹性尋麻疹 意見建議: 建議口服抗過敏葯如鹽酸曲普利定膠囊 或者是氯雷他定片,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外用激素葯膏如尤卓爾。靈寶王等。 長期使用經過治療,會逐漸恢復,不用擔心。日常生活盡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吃酸、辣菜餚或其他刺激性食物。發作期,忌食黃魚、海蝦、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❹ 濕熱要吃什麼葯
濕熱可以使用清熱燥濕的葯物治療,但該類葯物葯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故有清熱燥濕的功效,並能清熱瀉火.主要用於濕熱證及火熱證.如濕溫或暑溫夾濕,因濕熱蘊結,氣機不暢,而見身熱不揚,胸膈痞悶,小便短赤,舌苔黃膩;濕熱蘊結脾胃,升降失常,而致痞滿吐利;濕熱壅滯大腸,傳導失職,則見泄瀉,痢疾,痔漏腫痛;濕熱蘊蒸肝膽,可見黃疽尿赤,耳腫流膿;濕熱下注,則帶下色黃,或熱淋灼痛;濕熱流注關節,則見關節紅腫熱痛;溫熱浸淫肌膚,則成濕疹,濕瘡;及諸臟腑火熱證.上述病症,均屬本類葯物應用范圍.苦寒多能伐胃,性燥多能傷陰,故一般用量不宜過大.凡脾胃虛寒,津傷陰虧者當慎用.如需用時,可與健胃及養陰葯同用.此外,本類葯物多兼瀉火,解毒作用,可用治熱證火證及癰腫瘡毒,可與請熱瀉火,清熱解毒葯參酌使用 !住祝你早日康復!
❺ 皮膚濕診(嚴重)怎麼治療
盡量避免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使用皮質激素類葯物,因為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激素制劑,還會成癮導致葯物依賴性皮炎。其副作用表現約有20多種:最常見的是用葯後病情迅速好轉,持續外用一段時間,一旦停葯後,在一兩天內用葯部位(特別是面部)可發生赤紅、觸痛、瘙癢、裂口、脫屑,以致發生膿皰,原發病變加重,又稱之為反跳性皮炎。當重新塗用激素後,上述病情很快好轉或消失;如再停葯,反跳性皮炎再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患者為了避免停葯後的痛苦,完全依賴於塗用激素。幾個月或幾年之後,皮膚明顯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有時出現紫癜等,特別是在面部可出現更深的持續性紅斑。塗用時間越長、產生反跳性皮炎也就越重。可使皮膚變薄、脆弱、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真菌感染、痤瘡樣皮炎等。變得易受損傷;還可出現輕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傷口癒合困難等。 尤其是下面一些皮膚病更不適宜使用以上所述激素類制劑。 如果長期或短時間大劑量注射或內服地塞米松、康寧克通、強的松等皮質類激素葯物治療,還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瘡、血糖升高、高血壓、鈉瀦留、水腫、血鉀降低、月經紊亂、骨質疏鬆、無菌性骨質壞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並發症。對腎臟也可造成一定損害,如加重腎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腎小球硬化、易致腎鈣化或結石,誘發或加重腎臟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鉀性腎病等。還會引起機體糖、蛋白質、脂肪及水電解質等一系列物質代謝紊亂,破壞機體的防衛系統和抑制免疫反應能力。病人還必須牢記過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觸,而至病情加重。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因使用皮質激素類葯物,並對激素產生了的依賴性,停葯後原發病變反跳加重與繼發的副作用,可使患者產生很大的痛苦,醫生與患者家屬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對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認識,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並在正確選擇治療葯物和逐漸減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質激素的情況下,選用對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的方法與中葯。達到安全徹底治癒疾病的目的。病人還必須牢記過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觸,而至病情加重。 治療濕疹效方九則 1.青黛、滑石粉、賞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糊狀,外塗患處,1日 3次。治療急性濕疹有良效。 2.枯礬10克,爐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參15克,共研細末備用,外敷患處,1日2次,治療陰囊濕疹有良效。 3.蒲黃研末,將粉直接撒在濕疹處,外用紗布包紮,1日1次。 4.吳茱萸100克,研細末,加膚輕松軟膏調糊狀,外敷濕疹處,1日3次,一般用1次癢止,用6-15天可愈。 5.滑石、爐甘石各50克。冰片lO克,艾葉15克。共研末,裝入廣口瓶內備用,撒在濕疹上,外用消毒紗布包紮。 6.苦參研末,紫皮大蒜掐爛成泥外敷患處,1日3次。冶慢性濕疹效佳。 7.茄子1個,雄黃、枯礬各15克,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將上葯灌入孔內後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將茄子烤軟,枯礬、雄黃滲透到茄肉內,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t0分鍾。一般邊擦邊止癢,治急性濕疹有良效。 8.黃丹15克,冰片6克,氧化鋅20克。共研末,調香油外塗患處。1日3次。 9.蛇床子、大黃、苦參30克,楓球15克,黃柏12克,水煎外洗患處,1日3次,每次外洗30分鍾即可。一般用1次急性濕疹即消。 濕疹的診斷要點 1.急性濕疹 (1)發病呈急性。 (2)皮疹好發於四肢屈側(肘窩、腘窩)、小腿、手足背、頭面部(前額、眼皮、頰部、耳部、口周圍等)、外陰部(陰囊、女陰)、臍窩、乳房、肛門周圍等處。多對稱分布,也有不對稱者。 (3)皮疹表現為多形性(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結痂、鱗屑等),邊界不清楚。皮疹的發展過程,一般開始時局部出現邊界不清楚的片狀水腫性紅斑,紅斑繼續向四周擴展,同時在紅斑上或周圍皮膚出現數量較多的紅色小丘疹,以後可演變為丘皰疹或水皰,如繼發感染可演變為膿皰。水皰或膿皰破損後,則出現紅色糜爛面,並有漿液或膿液滲出,以後則結痂及可見鱗屑。在發病過程中,常可見有2~3種以上的皮疹同時存在。 (4)自覺劇癢。一般全身症狀不明顯。泛發者可伴有發熱,疲乏倦怠,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 (5)病程:一般經2—3周可治癒;泛發者則需4—6周。愈後容易復發。 2.亞急性濕疹多由急性濕疹演變而來,症狀較為緩和,有炎症消退的傾向。表現為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出現鱗屑、結痂,仍可見小丘疹、丘皰疹、小水皰及糜爛,自覺瘙癢。 3.慢性濕疹多由急性、亞急性濕疹未能及時治癒,多次反復發作演變而成;也有少數患者一開始即表現為慢性濕疹。表現為患部皮膚增厚,觸之較硬,呈暗紅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皮疹邊界清楚,伴有少量糠秕樣鱗屑、抓痕、結痂和色素沉著;外圍也可有丘疹、丘皰疹散在,間有糜爛、滲液。自覺陣發性瘙癢。 4.急性濕疹應與接觸性皮炎相鑒別。後者一般有明確的接觸史,皮疹發生於接觸部位,邊界清楚,皮疹形態較單一,較重者可發生大皰,一般病程較短,去除病因(不再接觸致敏物質)後很快可痊癒。 5.慢性濕疹應與牛皮癬相鑒別。後者皮疹以典型的苔癬樣變為主,無多形性皮疹,無滲出表現,且皮疹80%~90%發生於頸項部,其次為肘部、尾骶部等。 濕疹的辨證分析 濕疹因稟賦不耐,風、濕、熱客於肌膚而成。若反復發作,日久耗血傷陰,膚失濡養則生風化燥,而為血虛風燥。急性濕疹一般以濕熱為主,亞急性濕疹多為風熱,而慢性濕疹則多屬血虛風燥。總的治療方法是祛風清熱利濕。根據辨證而有所偏重,血虛風燥者則宜養血祛風。本病宜結合外治法。 濕疹的外治法 1.急性濕疹 (1)早期見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而未見糜爛、滲液者,可用石珍散或二妙散、六一散等外撲,或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外塗。 (2)紅腫、糜爛、滲液多者,宜用下述中葯或中草葯煎水待冷濕敷。常用中葯、中草葯:黃柏、地榆、野菊花、蒲公英、金銀花葉、側柏葉、苦參、九里明、三椏苦、黑面神、火炭母等。選5—6味各30克,或用皮膚外洗二方,煎水冷濕敷,也可用綠茶葉水濕敷。 (3)濕敷間歇期,或經濕敷滲液已明顯減少者,可外塗青黛散油或二妙散油,也可外塗爐甘石洗劑。 2.亞急性濕疹常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必要時(滲液較多者)也可濕敷。並可選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外搽,或用石珍散水調外搽。 3.慢性濕疹可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並選用5%~10%硫黃軟膏、5%一10%黑豆餾油軟膏或青黛膏外搽。
❻ 濕毒蘊結肌膚症怎麼治療
你可以吃點濕毒清膠囊試試,中醫說的濕毒蘊結肌膚可能是好幾種病。
❼ 濕熱重怎麼辦才好
2020年為庚子年,從大暑開始至秋分之前,主氣和客氣都是太陰濕土。濕土當令,濕濁大盛。兼有暑熱,成濕熱交蒸之勢。
(一)濕熱的症狀
天地濕熱偏盛,人居其間,人亦受天地濕熱氣機的影響。直接的表現是,人會感受濕熱邪氣,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和體征,比如:發熱,周身不清爽,容易睏倦,精神不振,臉上及頭發容易油膩,長痘痘,肢體倦怠,脘腹部痞滿不適,惡心,厭食,脅痛,口苦,口臭,口中粘膩不舒服,口渴喝水不多,大便不調,小便短赤或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如果濕熱蘊結於皮膚還可以見到眼睛發黃,肌膚發黃,周身皮膚瘙癢等;濕熱阻滯於大腸還可以見到痢疾,腹瀉等。
即使是偶爾睡的晚,也要盡量早起。早起可以跟上太陽的節奏,讓人的陽氣隨著太陽而生發,這樣人就有精神。若上午感覺睏倦,可以再睡個回籠覺,這樣也比睡懶覺強。
五則,服祛濕茶。
我們選擇中醫工作室推出祛濕茶,針對的就是暑濕環境造成的濕熱內滯的狀態。
祛濕茶由陳皮、金銀花、羅漢果、佛手、茯苓、石斛、藤茶等中葯組成。味道平淡,幾乎沒有葯味,適合於祛濕清火。即使是對口味比較挑剔的人也會喜歡祛濕茶的味道。
祛濕茶的功效:其一,祛濕,消除或厚或黃或膩的舌苔,讓人感覺輕松;其二,解表,服後往往出汗,這是濕邪自表而解。所以祛濕茶亦適合於久坐空調室,感覺周身拘急,或無汗,或頸椎不適的人群,這些症狀多屬現代的“空調病”的范疇;其三,通暢小便,服祛濕茶後往往小便變多,小便黃的也會變清,這都是清熱自小便利出的表現;其四,安眠,最適合於因為濕熱內滯,心神被蒙所導致的失眠。祛濕茶可以睡前服,完全不會導致失眠;其五,開胃口,濕熱一去,脾胃升清降濁,胃口自開;其六,利咽喉。祛濕茶飲完,咽喉處還留有回甘,能利咽喉,緩解咽喉的不適,特別是緩解咽喉熱痛或干痛。
一包祛濕茶可以反復煎煮,一般三五個人可以連續喝一天。濃些祛濕效果更強,淡些亦覺味道甚美。我夏天在家裡招待客人,亦用祛濕茶,客人們都非常喜歡。
祛濕茶的幾種飲法:
其一,加水直接煎煮,趁熱溫服。這是最普通,也是最方便的一種飲用方法。建議溫服,服後微汗出,非常舒服。
其二,削幾片西瓜翠衣與祛濕茶一起煎煮。西瓜翠衣就是西瓜青綠色的皮,去掉紅的瓤,再削掉暗綠色的外皮,留下來的,就是西瓜翠衣,其味甘,其性涼,煎飲代茶,可治暑熱煩渴、水腫、口舌生瘡、中暑、咽喉熱痛、煩咳不止等疾病。祛濕茶加西瓜翠衣後,其味略有西瓜味,飲之別有一番享受。
其三,加點白糖。喜歡甜味的人,或者,素體脾虛的人,可以在祛濕茶里加點白糖,因為白糖能溫中養中,有助於健脾。加了白糖後,既可養中,又兼祛濕,還能改善味道,可謂一舉三得。
六則,針灸或湯葯。
針灸方面,可取中脘、陰陵泉、足三里、太白諸穴,通運脾化濕。湯葯方面,可根據體質選擇,我常用三仁湯,此方葯力平和,清熱利濕效果明顯,值得臨床重視。
現全國進入雨季,各地都偏於濕盛。特別是南方,入夏以來,又濕又熱。我們完全可以學習中華祖先的智慧,用中醫理念來祛除濕熱,幫助我們恢復健康。健康,永遠是我們不懈的追求。(董洪濤)
❽ 濕熱體質怎樣調理
濕熱體質怎樣調理
濕熱體質怎樣調理,日常的生活當中,看似濕熱體質是很小的疾病,可是卻往往被人忽略了很多,很多人其實是濕熱體質。那麼,濕熱體質怎樣調理好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女性濕熱體質怎樣調理
1、注意祛濕去熱。濕熱體質的人一定要注意肝膽的疏通。日常的飲食就要多吃清熱祛濕的食物。蔬菜類可以多吃香菜、荊芥、黃豆芽、冬瓜等,有利濕作用。
2、減少熬夜,保證睡眠質量。熬夜、心情不暢、喝酒等都會導致長痘痘、口乾口苦等症狀,因為平時一定要保持好睡眠。
3、加強運動。有空練練氣功、瑜伽、太極這些舒展筋骨和身體的運動,非常適合濕熱體質的人。同時,注意盡量避免在潮濕、炎熱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衣著盡量保持以寬松為好。
4、少吃油膩、甜品,預防濕熱。濕熱體質,除通過飲食調理外,不宜暴飲暴食、酗酒,適度飲水,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
造成女性濕熱體質的原因有哪些
夏秋高溫高熱易致濕熱
入伏後氣溫不斷升高,當人們生活無規律,經常熬夜加班,飲食不定時,或過食辛辣油膩之時,就會產生內熱。此時,外熱、內熱一起來,人體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出現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惡心等,中醫稱此為「夏日傷寒」或濕熱病。這時,應該特別注意飲食調養,以清淡為主,常吃具有清熱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蓮子、山葯等。忌食海腥魚類、羊狗肉、冷飲等。
天氣悶熱也是濕熱誘因
近來受悶熱天氣影響而夏季濕熱的病人明顯增多,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其中,胸悶、呼吸不通暢,渾身乏力、疲倦、頭暈、腹脹、胃口不好,燥熱、出汗很多或有汗出不出等三類情況尤為多見。夏秋天氣悶熱,對人們生活和身體產生很多不良影響,在悶熱環境下,人體代謝旺盛時能量消耗較大,加上如果人體排汗不暢,造成濕氣積聚,若疏於調理則容易導致濕熱體質。
潮濕多雨也是誘因之一
在夏天特別是夏至後,很多地區都進入了雨季,如果身體素質不夠好,濕熱邪氣就會乘虛而入。要是脾虛再來湊湊熱鬧,就容易在身體內積累濕濁之氣,特別是堆積在臟腑和經絡里。這時,身體里的熱就會不斷炙烤這些濕濁之氣,就像大熱天用被子捂著東西一樣,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定的熱量,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化熱」,從而形成濕熱。因此,生活中,不要淋雨,盡量避開潮濕的環境,避免外感濕邪。這樣還可以避免腳氣、濕疹、下肢潰瘍等病症的發生。
濕熱或是吹空調惹得禍
室外溫度升高時,人們都習慣躲到室內『嘆』冷氣,有的還越『嘆』越冷,雖然免受酷暑之苦少出汗,卻引來了一系列的病症。夏天人體的汗毛孔本來是張開的,人們每天都要在室內外進進出出,如果在烈日下出汗後突然回到空調場所中,驟降的溫度會讓張開的汗毛孔突然關閉甚至堵塞,侵入體內的寒氣更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另外,在空調環境中,人不出汗了,還會把本來應通過發汗外泄的濕濁留在體內,因而引發濕熱病症。在夏天合理使用空調風扇很重要,空調溫度不宜開得太低,白天應控制在24攝氏度以上,晚上控制在28攝氏度並伴有除濕狀態,尤其晚上睡覺時不要直接吹風扇及空調風。
體質濕熱會有什麼表現
1、夜間煩躁不能入睡;
2、四肢睏倦,時常感到頭重腳輕;
3、臉上冒火,兩頰潮紅或偏紅,尤其是面部和鼻尖油光發亮,容易生粉刺;
4、常感到眼睛干澀,口乾咽燥,喝水後仍不解渴;
5、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裡有異味,尤其在清晨口腔黏膩的感覺特別明顯;
6、性情急躁,沖動易怒;
7、排便不爽或尿色發黃;
8、皮膚容易瘙癢;
9、女性常帶下色黃,男性陰囊總是潮濕多汗;
10、舌質偏紅,苔厚膩,舌邊有齒痕。
體質濕熱的女性吃什麼好
1、女性濕熱體質吃生薏米: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濕。適用於脾虛泄瀉、水腫及風濕人士。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
2、女性濕熱體質吃黑豆:黑豆性味甘平,能補腎益陰,健脾祛濕。適合脾虛、浮腫人士。濕熱體質的人群建議可用黑豆煲湯或煲水代茶,黑豆也可加入菜中食用,效果不減。
3、女性濕熱體質吃冬瓜:冬瓜性味甘、淡、涼,能利水消腫,消熱解毒。適用於口乾、水腫、小便不利等人士。食用時以連皮冬瓜加具有補脾健胃及利水消腫的鯉魚同煮。
4、女性濕熱體質吃赤小豆: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腫。適用於有肥胖性水腫、腳氣、腹脹腹瀉等症人士。可用赤小豆、桑白皮,水煎煮約20分鍾,飲湯食豆或煲湯時加入赤小豆。
5、女性濕熱體質吃黑芝麻:黑芝麻性味甘平,能補肝腎、潤五臟、潤燥滑腸。適合肝腎不足、頭發早白、病後體虛等人士,亦治津液不足、腸道燥結等症。用作煲湯或煮成芝麻糊,煮時宜少下糖。
如何預防濕熱
體質是先天之本,但後天也可調。一般十人中可能有一人是先天濕熱體質,體內濕熱大多容易產生口臭、睡眠不好,消瘦或虛胖等症狀。脾胃運化功能、腸胃消化能力等都不很好,是濕熱體質的重要表現。而且濕熱體質者容易出現面色發暗發黃等症狀。
濕熱體質者一定要注意改善起居環境和飲食調理,不宜酗酒、暴飲暴食,少吃肥膩食品、甜味食品,以保持好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人,這也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要多吃有水分的水果,多吃青菜,不要吃太辛辣的東西,否則就容易上火。
要早起早睡,早起出來活動以出汗為止,以幫助排濕,而大汗淋漓會損傷氣。
室內經常通風換氣,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衣著宜寬松,不宜緊身束口,注意衛生清潔,保持面部、頭部、身體等肌膚乾燥清潔。
濕熱體質的表現症狀
總體特徵: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中等或偏瘦。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口苦口中異味,身重睏倦,大便黏滯不暢,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發黃,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心理特徵:性格多變,易煩惱。
發病傾向:易患皮膚濕疹、瘡癤、口瘡、黃疸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濕熱體質的人調理方法:濕熱是直接和肝膽相關的體質,所以首先要疏肝利膽,祛除濕熱。
濕熱體質的飲食調理
很多時候飲食方面的因素也是導致濕熱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對於這部分患者而言,除了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位置,在平時還應該多吃些用具有清熱利濕功效的食物。常見的有薏苡仁、蓮子、茯苓、紫菜、紅小豆、綠豆、扁豆、鴨肉、鯽魚等,這些食物都可以將體內的濕氣排出,從而保證人體健康。
日常飲食中還要特別注意,那就是盡量遠離各種辛辣、刺激性食物,還有就是大熱大補的食物和飲品,以免導致體內濕熱情況更加嚴重。
適合濕熱體質食譜
(1)疏肝利膽湯方一
【處方】柴胡10克,黃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錢草15克,雞內金10克,川鬱金8克,炒金鈴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實10克,赤茯苓15克,車前子10克。
【功能主治】疏肝利膽,清熱除濕,理氣和營,止痛散結。主肝膽濕熱蘊結。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2)疏肝利膽湯方二
【處方】柴胡12克,白芍20克,枳殼10克,木香10克,元胡12克,川楝子15克,茵陳30克,大黃6克(後下),金錢草30克,麥芽3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疏肝利膽,理氣除濕。主肝膽氣滯,濕熱蘊結。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劑,日服2次。
(3)疏肝利膽湯食療方三
薏米綠豆粥
做法:薏米50克,綠豆20克,薄荷5克,白糖適量。薄荷輕煎取汁,再煮薏米、綠豆,粥成後加入薄荷汁再煮兩沸,加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利濕,疏肝利膽。
(4)疏肝利膽湯食療方四
白菜豬肝湯
做法:豬肝200克,大白菜葉150克,枸杞8顆,濕澱粉、精鹽、姜蔥汁、黃酒、花生油各適量。大白菜葉洗凈,切成小片。豬肝洗凈,擠去血水,切成薄片,加鹽、姜蔥汁、黃酒、濕澱粉抓勻上漿。油鍋中加花生油燒至七成熱,加入白菜葉、鹽快速炒拌,加入枸杞稍炒,加適量開水燒至沸騰,放入豬肝煮熟,加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白菜豬肝湯能補肝利膽,通腸益胃,對肝病患者有輔助療效。
(5)疏肝利膽湯食療方五
針菌豬肝湯
做法:豬肝300克,金針菇100克。豬肝切片,用薯粉拌勻,與金針菇一同倒入鍋中煮,加入少許精鹽、麻油,豬肝熟即可起鍋食用。
功效:此湯具有補肝利膽,益氣明目的功效。
濕熱體質的原因
1、濕熱氣候
我們都知道南方地區濕熱體質的人要比北方地區的多一些,因為南方地區是處於亞熱地區,氣候具有多雨水濕特點,人體與自然相對應,自然而然身上的'濕熱也就會多一些。另外,不但濕熱氣會造成溫熱體質、陰暗、潮濕、悶熱的屋子或是地下室也會生成溫熱體質,如果常年累月生活在那些地方也會容易生成濕熱體質。
2、不良的生活習慣
濕熱氣候是很容易濕熱體質,但這不是根本原因所在,有很多時候日常生活的各種不良習慣才是濕熱的主要原因。現在很多人在夏季的時候,特別依賴開空調,那麼這樣就少有了「汗流浹背」的現象,現在的生活是給我們帶來優質的生活品質,但也讓會我們的造成各種濕熱郁結於體內。
3、不合理的飲食
飲食方面的不合理、不科學也造成了我們濕熱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都知道,「濕」的形成是因為脾虛,所以說辛辣、煎炸、油膩等難以消化食物一般要少吃,而有很多濕熱體質的人最喜歡吃這些食品,讓濕熱的體質加重。所以說這些食物要少吃,以免濕熱體質加重病情。
4、其他因素
如果長期心情壓抑、情緒低落、就會讓人體氣機淤帶、影響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從而形成濕熱體質。除此之外,長期抽煙、喝酒、熬夜,這些不良生活習慣不但傷脾、傷胃、傷肝膽也會造成濕熱體質的元兇。總而言之,為了減少濕熱體質的形成,盡量不要住低窪潮濕的地方居住,對於濕氣比較重的季節,不要外出活動,另外,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熬夜、不酗酒、保持充足睡眠,參加有氧運動等。
濕熱體質適合什麼運動
1、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 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及武術等。這樣可以通過排汗達到清熱利濕的目的。運動鍛煉注意舒展筋骨關節,增加身體的柔韌度,如果筋骨關節僵硬、澀滯,則不利於肝膽的疏泄,會加重煩躁、緊張和焦慮。
2、夏天由於氣溫高、濕度大,最好選擇涼爽的鍛煉 。冬季運動以舒適微汗為度,注意運動前後的保暖,不要著涼。應經常練習深呼吸,氣息深吸至小腹,以靜養心神。
濕熱體質吃什麼好
1、薏仁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 ,為常用的利水祛濕葯。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將薏仁用開水煮爛後,適個人口味添加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
2、綠豆具清熱解毒、除濕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 多喝綠豆湯有利於排毒、消腫。不過煮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機酸、維生素受到破壞而降低作用。
濕熱體質適合劇烈運動,因為劇烈的運動能讓體內的濕氣排出,大量的出汗也是可以減少體內多餘的水分的。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有利於除濕利尿的水果,比如梨就很好,清熱利尿,還有綠豆湯也是不錯的,是人們夏季必避暑吸熱的涼湯。
❾ 濕熱蘊結體質應該怎麼治療
濕熱體質是一種內環境不清潔,又濕又熱,濕熱蘊結,排泄不暢的體質。多與先天稟賦、嗜煙酒、嗜食肥甘厚膩和辛辣刺激性油膩食物、常熬夜、滋補不當、肝鬱氣滯、濕熱環境等因素有關。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調理濕熱體質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濕熱體質的簡單調理方法。
工具/原料
工具/原料:濕熱體質調理方法
方法/步驟
1/7 分步閱讀
飲食調節: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油膩食物,可多食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綠豆、芹菜、黃瓜、藕、冬瓜等甘寒的食物。
2/7
葯膳保健:宜服食健脾祛濕粥,如荷葉+薏米+綠豆+茯苓+冬瓜+白扁豆+蓮子+山葯等,或直接食用紅豆薏仁粉等。
3/7
中成葯調理:甘露消毒丸等,不建議長期服用。
4/7
生活起居調攝: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早睡早起。不要長期熬夜,或者過度疲勞。要保持二便通暢,防止濕熱郁聚。注意個人衛生,預防皮膚病變。居室環境宜通風情節,清爽舒服。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煙限制酒。
5/7
體育鍛煉:加強體育鍛煉,適當進行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
6/7
情志調控:調整心態,放鬆心情,控制情緒,調暢情志,保持心情愉快。
7/7
經絡調理:進行適當的刮痧、拔罐和針灸等。
注意事項
1、清淡飲食;
2、起居有度;
3、調暢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