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蒜油是從哪裡來的呢
大蒜素油為淡黃色液體,具有濃烈的大蒜氣味,不溶於水,部分溶於乙醇,雖然大蒜油中的主要成分屬硫醚類化合物,但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在非強酸環境中可耐120℃以上高溫而不易分解,但若長期暴露於紫外線下,可誘發分解。由百合科植物大蒜(Allium sativum L.)的鱗莖經水蒸氣蒸餾得到。為澄清蒼黃色至橘紅色液體。且強烈刺激氣味,似硫醇。1.050~1.0951.550~1.580。主成分為烯丙基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大蒜素等。主產於埃及、中國等。主要用於制備辛香調味料,也用於消毒劑等葯品。大蒜鱗莖經有機溶劑可提取大蒜油樹脂,用於食品工業。大蒜油也可化工合成(主要成分為: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主要原料為氯丙烯、硫化鹼等,主要用於飼料工業
大蒜油是大蒜中的特殊物質,呈現明亮透明琥珀色的液體,它是大蒜中抽取而得最重要的物質,此精油含很重要的活性硫化物,它對一般健康及心臟血管的健康很有幫助。
B. 請問;大蒜精油溶於食用油嗎如果可以,有變質的可能嗎。謝謝
你想用來做什麼?精油都是植物油提煉出來的,溶於不溶於需要實踐去檢驗,理論上是能溶於的。但是貌似精油都是不能食用的,切忌。
C. 大蒜油的提取工藝
大蒜油的提取工藝主要有:水蒸氣蒸餾法、溶劑萃取法、超臨界萃取法及超聲、微波輔助提取等。 其原理是將水蒸氣通入不溶於水或難溶於水但具有一定揮發性的有機物質中( 大蒜油具有一定揮發性),使該有機物在低於100 ℃的溫度下隨水蒸氣一起蒸餾出來,再經進一步分離獲得較純物質。本法的一般工藝流程為:大蒜去皮→洗凈→加水搗碎→酶解→水蒸氣蒸餾→油水分離→大蒜油。
水蒸氣蒸餾法具有設備簡單,成本低、穩定性好等特點,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因發酵和蒸餾溫度相對較高,蒜氨酸酶的活性下降,大蒜素有損失,使出油率較低。而且所得的蒜油有一股熟味,不夠清新。 微波是一種頻率范圍在300 MHz~300 000 MHz 的電磁波,極性分子在微波電場的作用下,以每秒24.5億次的速率不斷改變其正負方向,使分子高速的碰撞和摩擦而產生高熱。為加快大蒜素的浸出速度並提高浸出效率,不少研究者採用微波輔助提取的手段,結果表明效果顯著。
D. 大蒜油得製作方法
目前國內外大蒜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氣蒸餾法、有機溶劑提取法和超臨界CO2萃取法。
水蒸氣蒸餾法:原理是將水蒸氣通入不溶於水或難溶於水但具有一定揮發性的有機物質中(大蒜油具有一定揮發性),使該有機物質在低於100℃的溫度下隨水蒸氣一起蒸餾出來,再經進一步分離獲得較純物質。該方法以水為提取溶劑,加熱提取天然產物可溶性有效成分,其操作簡單,對一般較易提取的有效成分適用,對熱敏性的有效成分提取損失較大,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不易分離出來。此法具有設備簡單、成本低、穩定性好等特點,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工藝流程為:大蒜→脫皮清洗→pH緩沖液浸泡→打漿→常壓浸泡→保溫熱浸→真空蒸餾→餾液萃取分離→真空濃縮→粗油→精煉→大蒜油
操作要點:優質大蒜用大蒜脫皮機或化學方法脫去大蒜的皮,然後分選並清洗干凈,再用脫臭劑浸泡脫臭,即保留大蒜一切有效成分。
經脫臭後的大蒜用膠體磨粉碎後,加入2倍大蒜重的水,注入發酵罐中,在55℃條件下浸泡3小時。
浸泡後的蒜漿打入蒸餾鍋中蒸餾,蒸餾量以120千克/小時為宜,餾出物經油水分離器分離,得到粗油,蒸餾時間控制在20小時之內為宜,蒸餾時冷卻器的冷卻水出口溫度控制在40℃以下。
將粗油進行精製,出油率可達0.4%~0.5%,且可達到出口質量標准。
目前國內大蒜油提取主要採取該方法。陳雄等用該方法提取的大蒜油,出油率為0.295%。孟憲鋒等用水蒸氣蒸餾法得到大蒜油出油率為0.212%,減壓水蒸氣蒸餾法得到出油率為0.210%。孫麗芹等通過研究酶解時間、酶解pH、料液比等條件,最終在酶解時間60分鍾、酶解pH6.5、料液比1∶3條件下得到大蒜油提取率為0.325%。
溶劑提取法:有機溶劑提取法一般採用的溶劑有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等,這些溶劑或溶劑的混合液作浸提劑,在70~80℃或60℃左右條件下,經過一定的浸提時間來提取天然產物中的有效成分。大蒜油是呈淺黃色油狀液體,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苯、乙醚等有機溶劑,利用這一性質可以用有機溶劑將大蒜油浸提出來。有機溶劑的選擇非常關鍵,要求該溶劑的溶解度充足,而且浸提結束後易於分離(沸點差異顯著),不含其他的不良氣味和溶劑殘留。
陳雄等人用正己烷為溶劑,在溫度86℃、料液比為1∶5、時間2.5小時下得到最高產率為0.282%。鄭志等用乙醇為溶劑,在pH為6.4,30℃下放置40分鍾,提取率僅為0.1%。孫麗芹等用正己烷提取得到的大蒜油提取率為0.249%。張申為等用乙醇提取得到大蒜油,其出油率為0.261%。
超臨界CO2萃取法:該法是建立在流體在臨界點處溫度和壓力的微小變化,引起流體的溶解能力有很大變化的基礎上,利用流體在高壓低溫時對大部分物質具有較大溶解能力的性質,提取原料中的有效成分,然後在較低的壓力下進行分離,實現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因為CO2無毒,價格便宜,常被作為萃取劑。
該法萃取大蒜油的操作過程為:原料大蒜首先進行挑選,除去有斑痕、霉爛、病害的大蒜及雜質,然後清洗、脫皮、切片,切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大與超臨界提取溶劑的接觸面積,縮短提取時間。然後將蒜片裝入超臨界提取釜內,再將超臨界狀態下CO2溶劑與提取的大蒜油一同進入分離釜在常壓下分離,分離的大蒜油進入貯藏容器,冷卻備用。分離的CO2溶劑經壓縮機壓縮進入CO2貯罐,再經加壓泵加壓進入提取釜,循環使用。這樣既可減少提取溶劑的浪費,又可降低大蒜油的提取成本。
溶劑法和超臨界CO2萃取法生產工藝流程:
大蒜去皮切片→乙醇浸泡→乙醇蒜液→超臨界CO2萃取釜→蒜油
操作要點:大蒜頭去皮、切片,按100克大蒜加70毫升乙醇(70%)浸泡,浸泡6小時分離出乙醇蒜液(含1.2~2.2毫克蒜辣素/毫升)。將乙醇蒜液泵入超臨界CO2萃取釜,保持萃取溫度35℃、萃取壓力16兆帕左右,萃取時間2~3小時,可直接獲得純凈、高品質、高得率的蒜油。
E. 大蒜精油的簡介
近代醫學家、生物學家、醫葯學家,通過大量的科學試驗及臨床醫學試驗證實大蒜精油有六大功效:
1、抑菌、殺菌、殺病毒作用。大蒜對多種致病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腦膜炎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百日咳桿菌等細菌及感冒病毒有抑制和殺滅作用。
2、降血脂、抗凝、預防動脈硬化、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大蒜中的烷基二硫化物、蒜氨酸和蒜辣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從而使血脂趨於正常。
3、降血糖,降低糖尿病的發作。此作用是通過增強葡萄糖代謝中酶的活性,改善糖代謝並影響脂肪的代謝。
4、保護肝臟,抑制腫瘤作用。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物對細胞膜結構的損傷而達到保護肝臟的作用。蒜精油有阻斷或抑制化學致癌物誘發腫瘤的作用,抑制動物移植性腫瘤細胞。
5、清除自由基,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衰老、增強體力。蒜精油能增強吞噬細胞的能力,抗氧化,增強SOD的作用,可清除自由基,增強免疫力。
6、降脂減肥功能,通過溶解脂肪顆粒,促進脂肪的分解,達到降脂減肥的作用。
7、治療陽痿,有研究顯示大蒜確實有治療陽痿的作用。大蒜有利於血液循環,這對勃起功能很重要。大蒜能刺激機體產生一氧化氮合酶,而這個酶又是男性勃起所必需的酶。
此外,有科研人員通過兔子及小白鼠的實驗發現,大蒜能刺激雄性激素分泌,並能增加精子數量。現代醫學認為,血液健康是影響勃起功能的重要因素。而現代人常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導致高血脂等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勃起功能障礙患者不斷增加的原因。而吃大蒜卻能促進血液健康,改善血液循環,從而也有利於改善勃起功能。
8、改善糖代謝,研究證實,生食大蒜有提高正常人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同時還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及增加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程度,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補身良葯,強化身體結構。能延緩老化的過程,因為它可以調節執掌人體細胞的甲狀腺。活化淋巴系統,促進排毒。
對循環系統十分有益,藉由擴張微血管降低血壓。另外,大蒜藉由影響脂肪的代謝,還能降低高膽固醇。整體而言,對循環有調節、平衡的作用,有助於澄清血液,控制動脈的硬化現象。
和呼吸道本身的功能相似,所以可有效對抗流行性感冒、喉炎、胸部不適及支氣管黏膜發炎。曾被用以改善肺結核、白喉、慢性支氣管炎和百日咳。
有益於消化道,能刺激腸胃蠕動,並發揮像輕瀉劑的作用,也可以控制胃中的發酵和腐化作用。並可驅除蠕蟲,刺激膽囊,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
可調節體內的胰島素,對糖尿病也頗具價值。它利尿的功能可預防腎結石的形成,減輕扭傷、肌肉與風濕疼痛,以及神經炎的情況。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對大蒜及其揮發油的研究非常活躍,目前大蒜精油在國際上已經成為引入注目、倍受青眯的醫葯保健品;如,國際有關組織和西方發達國家與她區多次組織國際性大蒜功能研討會;在2002年世界盃期間,日本多家媒體報道說,韓國足球運動員體力之所以如此充沛,與他們注射和服用大蒜精油有密切聯系(秦偉程,2003)。
大蒜精油是一種抗菌殺菌的葯物,對多種球菌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百日咳菌及黴菌、病毒、阿米巴蟲、燒蟲等都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的作用。此外,還有降低血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脂蛋白的功能,可以製成片劑、口服液或葡萄糖滴注液臨床使用,蒜精口服液日常食用也可增加人體的抗病能力。抗腫瘤細胞增生:大蒜的多種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均具有一定抗腫瘤細胞增生的效應。脂溶性成分主要包括蒜烯,DAS,DADS,DATS等;水溶性成分主要為SAC,SAMC等。DAS,DADS和DATS在100 μmoL.L-1濃度時能明顯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並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對正常細胞則無此作用。而SAMC 200 μmoL.L-1才能起到DADS 100 μmoL.L-1相同的效應,而SAC 500 μmoL.L-1作用仍然不明顯。其作用機制可能是抑制P34cdc2激酶的活性,阻滯細胞G2/M期進程而產生抗腫瘤作用。Bose等證明,大蒜中的含硫有機化合物抗增生作用於烯丙基和硫基團,硫原子數目增加,其抗腫瘤增生作用增強。
抗氮化、清除自由基:體外試驗表明,大蒜中含硫有機化合物抗氧化應激的作用方式各不相同,DADS,DAS,AM均能捕獲三氯甲基自由基和三氯甲基過氧化自由基,而DADS還可抑制CCL4誘發的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貼S能與由紫外線激活而產生的氧自由基發生反應,AM能阻滯脂質的過氧化進程。SAC能抑制在脂多糖(LPS)和干擾素Y(IFNγ)刺激的RAw264.7細胞中的核因子kappa B和誘生型No合酶(iNOS)啟動子的活性,從而抑制iNOS mRNA的轉錄和蛋白質的表達而阻滯No的產生,與此相反,SAC卻能顯著增加GMP產量,起著選擇性調節作用。其最終結果是阻止經自由基的產生而發揮抗氧化的作用,進而產生抗炎和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應。抗病原微生物:大蒜精油及其中的含硫活性成分對人體,動物和植物許多病原細菌有拮抗活性。大蒜精油對3種革蘭氏陽性球菌,7種革蘭氏陰性桿菌或弧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UnaL R等用瓊脂擴散法測定新鮮大蒜液的拮抗活性,發現兩種革蘭氏陽性菌和5種革蘭氏陰性菌的生長受大蒜液的抑制。鮮蒜精油和大蒜粉可以抑制沙門氏菌(Salmonella),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0157)和李氏桿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生長和繁殖。大蒜精油對番茄細菌性瘡痂病病原菌黃單胞桿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pv.vesicatoria)有殺滅活性。此外,大蒜還具有較強的抗病毒活性。在體外,蒜烯、蒜辣素對胞疹單純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具有滅活作用;大蒜提取物對人巨細胞病毒表現出強大的抗病毒活性。此外,大蒜在葯理學中還有誘導細胞凋亡,降低膽固醇,抗LDL的氧化,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大蒜中含有豐富的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微量元素,這些元素缺乏會導致相應的疾病,因此,這對於研究大蒜的葯用價值,將其應用於臨床具有重要意義。 大蒜浸提液應用於作物栽培方面,不僅可防治病蟲害,而且還有利於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應用於植物組織培養方面,則可有效地防止組培物受污染:應用於農產品防腐保鮮、既可靠,又安全;現將其應用方法及效果介紹如下。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大蒜精油中的活性成分對許多植物病原真菌和食物雜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從秋葵,番茄和小麥根圍土壤中分離到的18種真菌其生長不同程度地受到大蒜精油的抑制。
大蒜精油明顯抑制番茄早疫病病原菌(Alter aria Solana)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對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和Rhizoctonia bataticola)和小核菌的菌絲生長有抑製作用,並對這兩種病原菌侵染造成的作物病害有良好的治療和保護作用。豌豆白粉病病原菌(Erysiphe pisi conidia)在離體葉片上的孢子萌發完全受大蒜精油中的阿霍烯抑制。大蒜精油對豌豆莖枯病病害後期也有防治作用。大蒜制劑Bioczos BR對草莓上三種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Cladosporium sp.和 Blotrytis cinenea)和兩種寄生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和T.pseudokoningii)都有抑製作用,可用於防治草莓腐爛病。青黴,麴黴,根霉,木霉常見4種食用菌競爭性雜菌,大蒜精油可抑制其生長。大蒜精油對麴黴屬的某些食用病原雜菌(Aspergilluniger,A.flavus,A.fumigatus,A.parasiticus)有良好的拮抗活性。大蒜精油中的活性成分還對一些病毒,原生生物有抑制或殺滅活性的作用。
促進作物生長發:據研究,採用2%大蒜液,進行黃瓜種子浸種處理,能顯著地促進種子胚根伸長生長,其胚根長度比對照高出23.7%-43.1%;處理花生(浸種或噴施)後,用蒜液中含有硫,並能促進花生對「三要素」的吸收利用,從而不僅可減輕病害發生,還能獲得增產(平均達9.4%)。防止組培物受污染:據對百合組織培養的試驗證明,在其培養基中添加0.2%大蒜液,能抑殺培養物上的有害雜菌(真菌及細菌),從而可有效地避免組培物受污染,提高組培成功率。
農產品的防腐保鮮:大蒜浸提液是一種無化學污染的天然防腐劑,其所含的大蒜素,對多種腐敗細菌或真菌,均具有強抑殺力。如採用5%大蒜液浸漬鮮肉,可在26℃左右的溫度條件下,保鮮3 d;10%大蒜液處理山檀果5 s,可在常溫條件下貯存290 d,其好果率達96.2%;處理蜜柑,貯存103 d,好果率達90%以上,是很好的農業飼料添加劑。
F. 大蒜素和大蒜油區別
大蒜油主要由有效成分大蒜辣素(C6H10OS2)、大蒜新素(C6H10S3)及多種烯丙基和甲基組成的硫醚化合物組成,還含有檸檬醛、芳樟醇、α-水芹、丙醛、戊醛等。而通常所說的大蒜素,包括大蒜辣素(Allicin)和大蒜新素(即二烯丙基硫代磺酸酯),可見大蒜素是大蒜油的重要組成成分。
G. 大蒜素是什麼大蒜素怎麼產生
大蒜素是存在於洋蔥和其他蔥科植物中,學名為二烯丙基硫代亞磺酸酯,化學式為C6H10OS2。是從蔥科蔥屬植物大蒜的鱗莖中提取的一種有機硫化合物。生物化學分析證明,新鮮大蒜中並不含有大蒜素,而含有它的前體-蒜氨酸。蒜氨酸以不穩定無臭的形式存在於大蒜中。鮮大蒜中存在的蒜氨酸受沖擊(切片或破碎)後蒜酶活化,催化蒜氨酸形成大蒜素,大蒜素進一步分解後形成具有強烈臭味的硫化物。
大蒜素合成方法
加入規定量的水和硫代硫酸鈉,升溫至40℃,攪拌30min,使溶解,然後滴加氯丙烯,控制反應溫度在40~50℃,約1h滴完,再維持內液在50~60℃,保溫5h,保溫結束,冷卻至室溫。然後滴加硫化鈉溶液,維持反應溫度24~30℃約1h滴完,繼續攪拌30min。反應結束後,石油醚萃取上層淡黃色油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