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精油按摩 > 什麼是血熱蘊阻肌膚

什麼是血熱蘊阻肌膚

發布時間:2022-08-25 04:13:21

❶ 肺熱會引起長痘痘嗎

中醫認為引起痘痘的原因是:面鼻及胸背部屬肺,本病常由肺經風熱阻於肌膚所致;或因過食肥甘、油膩、辛辣食物,脾胃蘊熱,濕熱內生,熏蒸於面而成;或因青春之體,血氣方剛,陽熱上升,與風寒相搏,郁阻肌膚所致。 痘痘表面上看是面部、背部和上胸部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實質上是內分泌失調所致,正所謂「痘在臉上,根在內分泌」。調節內分泌的治療措施可以使眾多難治性痤瘡得以痊癒. 所以去除痘痘不是口服哪一種葯物或者塗抹化妝品便能治癒的,一定要接受正規的皮膚病專科醫院或者皮膚科的治療,進行內分泌的調理與體內雄性激素的平衡,只要堅持治療一般都是可以根治的. 中醫幾千年的臨床實踐,對痘痘的形成有了明確的理論。《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決肺風粉刺》說:「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多由肺熱熏蒸,血熱蘊阻肌膚所致;或因過食辛辣 油膩之品,生濕生熱,阻於肌膚而成;也可因脾氣不健,運化失調,濕郁化熱,濕熱夾痰,凝滯肌膚所致。」並且在治療上形成了獨特有效、方便易行的體系。如根據身體的生理周期分別采 用滋陰清火、潤肺瀉肝、健脾化濕的方葯調節偏高的雄激素水平。還可根據痤瘡發作的不同程度,分別採用清熱解毒、活血化淤的方葯,消除痤瘡炎症和淤積。 鄭州市廣安中醫院中醫痤瘡科在著名老中醫燕主任的帶領下,經過多年研究和探索,針對久治不愈、反復發作的頑固性痤瘡患者,獨辟蹊徑,從中醫角度入手,獨創一套「排、調、修」療法,採用內服中葯調節內分泌(一人一方、辨證施治),無需任何外用葯物,調理臟腑功能,使機體達到陰陽平衡,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散滯化瘀,平衡內分泌、減少皮脂腺的分泌,真正從病因上根治痤瘡,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具有見效快、不留疤痕、不復發、標本兼治的特點,經過短期治療,青春痘、粉刺、暗瘡患者明顯感覺面部光滑平整,色素逐漸減退直至消失,粗大的毛孔變細,有光澤,使眾多患者恢復了自信。一般患者用葯7天就可以見到明顯效果,連續治療15---30天即可康復。由於我院治療方法獨特,治療效果明顯,為了使更多的痤瘡患者不再走彎路,不花冤枉錢,我院向患者承諾:凡在我院治療7-10天無效,我院全額退款 。

❷ 血熱是怎麼回事應該吃些什麼

血熱最好的辦法:涼血滋陰,要吃些能涼血滋陰潤肺潤腸道的食物:蓮藕,龍眼,黑木耳,甘蔗,菠菜,雪梨,紅薯,香蕉。可以用生地16克熟地16克玉竹煲肉湯喝 血熱亦稱血分熱。即血分有熱。症見吐衄、咳咯、溺血,午後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弦而數,法當涼血。小兒發熱證型之一。《幼科全書》:「血熱者,每日以午間發熱,遇夜則涼,此心熱也。輕則導赤散,重則四順飲治之。」 血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本證由於機體蘊熱偏盛,時值青壯年,血氣方剛之際,或因性情急燥,心緒煩擾(精神因素,心火內生;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郁而化熱;或復感風熱邪氣,均可致使血熱內盛,熱盛生風化燥,外發肌膚,出現紅斑,丘疹為主症的證候。相當於西醫銀屑病的進行期。 臨床表現: 初發或復發病不久。皮疹發展迅速,呈點滴狀、錢幣狀或混合狀。常見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潮紅、鮮紅或深紅色。散布於體表各處或幾處,以軀干、四肢多見,亦可先從頭面開始,逐漸發展至全身。新皮疹不斷出現,表面覆有銀白色鱗屑,乾燥易脫落,剝刮後有點狀出血。可有同形反應;伴瘙癢、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赤,苔薄黃或根部黃厚,脈弦滑或滑數。 血熱治疔法則:涼血化斑、清熱解毒。 方劑舉例:克銀一方、涼血瀉火消風湯、白疤一號方、消銀一湯、牛角地黃湯、生地涼血方等。常用葯物:生地、赤芍、丹皮、丹參、紫草、白茅根、黃芩·黃連、生石膏、知母、板藍根、大青葉、忍冬藤、北豆根、苦參、草河車、白鮮皮等。 ▲張志禮治法:清熱涼血活血,方葯涼血活血湯,白瘧一號加減: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雞血藤各50g,紫草根、赤芍、丹參各25g,水煎服,每日1劑,重者每日可服一劑半,方中生槐花、白茅根、生地清熱涼血;赤芍、紫草根、丹參、雞血藤涼血活血養血;風盛癢甚者,可加白鮮皮50g、刺吉力50g、防風15g、秦艽25g、烏梢蛇10g等;若夾雜濕邪,舌苔白膩,皮損浸潤較深者,可選加苡仁米50g、茵陳50g、土茯苓50g、防己25g、澤瀉20g,大便燥結者可加大黃15g、梔子15g,因咽炎、扁桃體炎誘發者加板藍根、大青葉、連翹元參。舌質較暗或舌有紫斑、皮疹深紅者,可加紅花15g(芷紅花5g)熱過盛者可加用清血散5-10g沖服(清血散方:生石膏100g、木香、元參、滑石、升麻各100g,製法:上葯煎汁,取皮硝1斤,合拌後陰干,研成細面,備用,服法:每次服5-10g每日2-3次)。 外用方劑:初期多用無刺激性的清熱潤膚葯膏外敷,後期則與血燥型相同。 常用有:①香蠟膏:香油200g、黃蠟50g,調勻外用。 ②普連膏:大黃粉10g、黃芩粉1·0g,凡士林80g,調勻外用,每日塗擦1-2次。 ③清涼膏:主要成份有當歸、紫草、大黃。 ④洗療:取楮桃葉半斤,側柏葉半斤,加水10斤,煮沸20分鍾後,涼溫至30-35°C洗疔,亦可放入澡盆浸浴,但水溫不可太高,每周2-3次。但對於急性進行期患者或皮膚潮紅面積大、有趨向紅皮症之可能者,不可進行浸浴。功能:楮桃葉甘涼無毒,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殺蟲、潤膚止癢,泡浴後一般感到輕松,瘙癢減輕,皮屑脫落,泡浴後外用葯膏·更能發揮其外用葯效能。 ▲張佩芳 治療治法:涼血瀉火,祛風潤燥,方用自擬涼血瀉火消風湯加減:生地309,赤芍、丹皮、元參各12g,生石(先煎)30g,知母、板藍根各9g,凈蟬衣、生大黃各5g,白蒺藜15g,天花粉12g。 ▲張曼華 治療治宜清熱涼血活血,選用涼血活血湯、化斑湯、犀角地黃湯或白疤一號加減。加減:①風盛瘙癢加白鮮皮、刺蒺藜、防風;②夾濕加生苡仁、茵陳、車前子或用除濕胃苓湯;③便結加大黃、梔子;④咽喉扁桃體炎加大青葉、板藍根、元參、連召等。 ▲陳榕治療①槐花湯加味:生槐花、生地、土茯苓、生石膏各30g,紫草、升麻各99,癢甚,加蒼耳子15g, 地膚子9g。②土茯苓、茵陳各30g,生槐米、生地、白鮮皮、蒼術各15g,苦參、黃柏、生山梔、生甘草各9g。③細生地、蒼耳子各15g,桑葉、苦參、蛇床子、烏梢蛇各9g,菊花、丹皮各6g,赤芍、白鮮皮各10g。 ▲張國山 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葯用:生地、銀花、草河車、白鮮皮、土茯苓、威靈仙、生石膏各30g,赤芍189,黃苓、連翹丹皮、防風、羌活各15g, 北豆根10g,甘草6g。 ▲陳桂芝施治宜涼血清熱熄風解毒,葯用,白茅根、生槐花、生地各30g,紫草、生地榆、雞血藤、白蒺藜、板藍根各15g,當歸、雙花、連召各12g,赤芍、陳皮各9g,甘草6g。加減:大便乾燥加生軍,遍身瘙癢無度加海桐皮、蜈蚣、蛇蛻以熄風止癢,久服苦寒之劑引起脾虛者加白術、佛 手。外用解毒膏(處方:青黛15g,黃柏30g,煅石膏3009g,黃凡士 林1500g調成膏)。 ▲ 金起風施治:宜涼血消斑,清熱解毒,用消銀一湯:水牛角粉15~3g生地、板藍根、蠶休、公英、土茯苓各30g,赤芍、丹皮各15g,白鮮皮25g,苦參10g,生甘草6g。 ▲曲志申治療治宜清熱涼血,活血治癬湯主之(菊花、當歸、生地、白芍、苦參、蟬蛻、丹皮、白鮮皮水煎服,若熱盛者加生槐花、膽草、紫草、梔子、黃苓、黃連,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元明粉,血瘀者加桃仁、紅花,口渴者加花粉、麥冬)。 ▲ 邵康蔚治以涼血消風。葯用:土茯苓30g,白鮮皮、威靈仙、銀花、丹皮、白蒺藜、紫草、生槐花、生側柏葉、灸甘草各10g。 ▲侯文廉涼血活血湯加減,葯用:生地、赤芍、丹皮、白茅根、紫草、蚤休、苦參、白鮮皮、山豆根、板藍根十天青葉等。 ▲王根基治以清熱涼血為主,佐以活血祛風之品,方用牛角地黃湯,葯用:牛角50g,生地黃50g,大青葉25g,烏梢蛇15g,丹參20g,防風15g。加減:①風盛加威靈仙、白蒺藜、蟬衣、秦艽、獨活;②濕盛加地膚子、苦參、木通、土茯苓;③熱盛加梔子、山豆根、虎杖、槐花、紫草根;④睡眠欠佳加夜交藤、生龍牡;⑤癢甚加海桐皮、白鮮皮、皂刺。 ▲劉升翔 治以清熱涼血、祛風解毒,方用槐花湯加減,葯用龍骨、牡蠣各30g(先煎)、槐花、紫草各15g,生地、土茯苓、金銀花各20g,生石膏30g丹皮、甘草各10g。

❸ 什麼是血熱體質血熱體質應該怎麼調理

什麼是血熱?血熱很多人都不了解是怎麼一回事,血熱體質的人群往往特別的怕熱,難以忍受酷暑,下面我們就來解釋下血熱。

什麼是血熱

血熱,是指熱入血中,血行加速而異常的病理狀態。血熱多由邪熱入血所致,也可由於情志郁結,五志過極化火而導致血熱。 亦稱血分熱。即血分有熱。症見吐衄、咳咯、溺血,午後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弦而數,法當涼血。小兒發熱證型之一。《幼科全書》:「血熱者,每日以午間發熱,遇夜則涼,此心熱也。輕則導赤散,重則四順飲治之。」

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本證由於機體蘊熱偏盛,時值青壯年,血氣方剛之際,或因性情急燥,心緒煩擾(精神因素,心火內生;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郁而化熱;或復感風熱邪氣,均可致使血熱內盛,熱盛生風化燥,外發肌膚,出現紅斑,丘疹為主症的證候。相當於西醫銀屑病的進行期。

血熱的症狀

在正常情況下,血液行於脈中。如果臟腑火熱熾盛,導致絡脈受傷,血液外溢,則會出現各種出血證,如肺絡受傷引發咳血,胃絡受傷引發嘔血,膀胱絡受傷導致尿血,大腸絡受傷導致便血,體表出血則以鼻出血、牙齦出血、舌體出血、皮下出血點或瘀斑等為表現。此外,婦女月經提前、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血熱多屬「陽盛則熱」的實證,故常表現出熱象,如心煩、臉紅、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嚴重的熱擾心神會出現躁狂等症狀。

血熱如何調理?

首先,血熱體質患者不宜劇烈運動。運動方面,血熱的人不適宜做劇烈運動,應做溫和運動,例如瑜伽,靜態運動有利於調節體內血運,撫平情緒波動。

再者,應少曬太陽。血熱者不宜做日光浴,平時太陽也要適當少曬,因為這些人本來就陽氣盛,如果在陽光下暴曬,吸收陽氣,等於火上澆油。少曬太陽是不錯的涼血方法呦!

血熱吃什麼水果好

香蕉:敗火以食香蕉為最好,中醫認為香蕉性味甘寒微澀、無毒,具有清熱止渴、清胃涼血、潤腸通便、降壓利尿等作用。對於口渴、便秘等陰虛腸燥或血熱氣滯者尤佳。若脾胃素虛、陽氣不足的人食香蕉就會適得其反,反會使虛火更旺。

雪梨:據《本草綱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它葯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梨又有降低血壓和養陰清熱的效果,所以高血壓、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處。味甘性寒,具生津潤燥、清熱化痰、養血生肌之功效。

西瓜:西瓜是敗火的利器,素有「吃上兩塊瓜,葯物不用抓」的說法,其除煩止渴、養心安神作用頗大,但對脾胃虛寒、寒積冷痛、便溏尿清的人卻不宜食用。血熱的人要多吃有涼血功效的食物,涼血的食物有:鴨肉、赤豆、荸薺、冬瓜、鮮藕、薺菜、蓮子、茄子、大棗、薏米、生地黃、茯苓、山葯、鮮魚、鮮茅根等。飲食方面,應多吃清涼滋潤的食物,如蓮藕有清熱涼血的作用,最 適合血熱的人食用,無論涼拌、榨汁、清炒都可以。

推薦三款食譜

枸杞燒海參:海參300g,枸杞子15g,桑椹10g。先將海參切條,熱油加調料翻炒,湯沸後小火煨烤,至熱時加入蒸熟的枸杞子,桑椹,澱粉勾汁即可。

豬腎核桃湯:豬腎1對,杜仲30g,沙苑蒺藜15g,核桃肉30g,將以上三葯和豬腎加適量水,在旺火上煮30分鍾後,改文火燉至豬腎熟爛,食豬腎及核桃肉,飲湯。每日1劑,連服7~10日,治療腎陰虛所致的白發,出現頭昏健忘,腰膝酸軟,耳鳴耳聾,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苔少,脈細數者。

絲瓜肉片湯:500克絲瓜,200克豬肉,適量食用鹽、料酒、澱粉。絲瓜洗凈後去皮、切片,同時將肉也切成片。用少許的食用鹽和料酒以及澱粉給豬肉上漿。鍋中加入少許的食用油,然後將肉下過進行翻炒,在豬肉翻炒變色之後加入絲瓜,再次進行煸炒,然後加入少許的開水,開鍋調味就可以了。

❹ 解釋,中醫中的「血寒於阻「與」血熱於阻」

血寒而流通不暢產生凝滯而致瘀。以得溫痛減,舌苔薄白,脈沉弦或細遲為要點。瘀血內阻,常從熱化,化熱化火,致成血熱。血分之熱,傷津耗液,煎熬血分,液虧血涸,艱澀難行;或熱灼傷血絡,迫血妄行,導致出血,血滯為瘀。血熱致瘀,如《傷寒論》所述之下焦蓄血證,少腹硬滿而痛,其人發狂;溫病熱入營血之肌膚發斑;雜病肝膽蘊熱、肝火肝陽生風上擾而致血菀於上等皆是。

❺ 血熱的原因及治療血熱的辦法

血熱泛指人體中津血、營血之血分之熱。引起血熱的原因是很什麼呢?怎麼治療血熱呢?吃什麼葯好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引起血熱的原因,歡迎閱讀。

引起血熱的原因

1.跟遺傳有關系。

2.身體一向強健,體內陽氣旺盛,又偏愛吃辛辣刺激助長陽氣的食物。

3.情緒激動或抑鬱,在體內化為火氣,加熱血液。

4.長時間在非常熱的環境中工作,或是在炎熱的季節,曝曬過度,或者是出汗過度,沒有補充水分,久渴,失水。

血熱的最好 方法 就是“涼血”

食療方法:中醫認為,蓮藕有清熱涼血的作用,無論涼拌、榨汁、清炒都可以,此外雪梨、苦瓜、苦菜、絲瓜、鮮蘆筍、螃蟹、鴨肉也是涼血之物。

中葯滋補:一般多喝點菊花水就可以了,必要時可加點丹皮一起泡水,西瓜皮、綠豆湯,也可用涼血葯物,如生地10克、丹皮6克、白茅根6克、芍葯6克,煎水喝。

日常調養:不宜做日光浴,血熱的人本來就陽氣盛,如果在陽光下曝曬,吸收陽氣,等於雪上加霜。要做溫和運動,例如 瑜伽 ,靜態運動有利於調節體內血運,撫平情緒波動。保證在黃金睡眠時間(晚11點~早6點)的睡眠,給皮膚一個修復、調整的時間,它才能在白天展現最好的狀態。

皮膚護理:血熱者主要的美容問題是皮膚油膩潮紅、易生痤瘡,最好用清爽型的清潔護膚品

血熱的症狀有哪些

血熱,是指熱入血中,血行加速而異常的病理狀態。血熱多由邪熱入血所致,也可由於情志郁結,五志過極化火而導致血熱。亦稱血分熱。即血分有熱。證見吐衄、咳咯、溺血,午後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弦而數,法當涼血。小兒發熱證型之一。

血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由於機體蘊熱偏盛,時值青壯年,血氣方剛之際,或因性情急躁,心緒煩擾,心火內生;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郁而化熱;或復感風熱邪氣,均可致使血熱內盛,熱盛生風化燥,外發肌膚,出現紅斑,丘疹為主症的證候。可見於現代醫學銀屑病的進行期。

治療血熱的小辦法

一、血熱引起痤瘡,宜用涼血清熱法

血熱痤瘡,多由情志內傷,氣分郁滯,日久化熱,熱伏營血所致。其症顏面丘疹以口鼻及兩眉間為多,面部潮熱明顯,婦女尚有月經前後丘疹增多,舌紅,脈細數等。當用上法。用涼血五花湯(紅花、玫瑰花、雞冠花、野菊花、凌霄花)合桃紅四物湯(桃仁、紅花、當歸、生地、赤芍、川芎)加減治之,其效頗佳。

二、胃熱引起痤瘡,宜用清瀉胃腸法

胃熱痤瘡,多由飲食不節,過食肥甘之物,使腸胃燥結,中焦積熱,郁於面部皮膚而致。其症面部丘疹,狀如粟米,能擠出白粉樣油狀物,間有黑頭粉刺,以口周為多,亦可見於背部與前胸,且常伴有口乾口臭,飲食較多,舌燥,喜冷飲,大便秘結,脈沉實有力等。最宜上法。用清胃散(黃連、升麻、當歸、生地、丹皮、石膏)加減治之,甚驗。

三、肺熱引起痤瘡,宜用清泄肺熱法

肺熱痤瘡,多由肺有宿熱,復感風邪,遂使肺熱不得外泄引起。其症面長丘疹,狀如粟米,可擠出白粉色油狀物,皮疹以鼻周圍為多,亦可見於前額,間或有黑頭粉刺,且伴口鼻乾燥,大便干結,苔黃,舌紅,脈數。當用上法。宜用瀉白散(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合枇杷清肺飲(人參、枇杷葉、黃連、黃柏、桑皮、甘草)化裁治之。

血熱並不是指血液溫度高,而是內生火熱,血行加快或血行力量過大,易使體內毒素上升的現象。中醫認為,如果體內陽氣過盛,火氣很大,血液過熱則血行加速,脈搏跳動變疾,甚至會傷害脈絡、耗損陰氣。

治療血熱的葯

1.清熱涼血丸

主要功效:滋陰,清熱,涼血。也可用於孕婦上焦火盛,頭暈目眩,口舌生瘡,耳鳴牙痛,孕婦血熱子煩。口服,一次6g,一日1~2次。

2.大補陰丸

主要功效:為滋陰降火。

本品為深棕黑色的水蜜丸;或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苦、微甜帶澀。方中熟地黃、龜板補腎滋陰,陰復則火自降;黃柏、知母苦寒瀉火,火降則陰可保;豬脊髓與蜂蜜均屬血肉之品,能填精益髓,保陰生津。諸葯合用,共收滋陰降火之效。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一日2~3次。

禁忌人群:糖尿病患者禁服。

3.丹梔逍遙丸

主要功效:舒肝解郁,清熱調經。用於肝鬱化火,胸脅脹痛,煩悶急躁,頰赤口乾,食慾不振或有潮熱,以及婦女月經先期,經行不暢,乳房與少腹脹痛。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❻ 肺熱和胃熱會導致臉部長小粉刺嗎

中醫認為引起痘痘的原因是:面鼻及胸背部屬肺,本病常由肺經風熱阻於肌膚所致;或因過食肥甘、油膩、辛辣食物,脾胃蘊熱,濕熱內生,熏蒸於面而成;或因青春之體,血氣方剛,陽熱上升,與風寒相搏,郁阻肌膚所致。
痘痘表面上看是面部、背部和上胸部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實質上是內分泌失調所致,正所謂「痘在臉上,根在內分泌」。調節內分泌的治療措施可以使眾多難治性痤瘡得以痊癒.
所以去除痘痘不是口服哪一種葯物或者塗抹化妝品便能治癒的,一定要接受正規的皮膚病專科醫院或者皮膚科的治療,進行內分泌的調理與體內雄性激素的平衡,只要堅持治療一般都是可以根治的.
中醫幾千年的臨床實踐,對痘痘的形成有了明確的理論。《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決肺風粉刺》說:「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多由肺熱熏蒸,血熱蘊阻肌膚所致;或因過食辛辣 油膩之品,生濕生熱,阻於肌膚而成;也可因脾氣不健,運化失調,濕郁化熱,濕熱夾痰,凝滯肌膚所致。」並且在治療上形成了獨特有效、方便易行的體系。如根據身體的生理周期分別采 用滋陰清火、潤肺瀉肝、健脾化濕的方葯調節偏高的雄激素水平。還可根據痤瘡發作的不同程度,分別採用清熱解毒、活血化淤的方葯,消除痤瘡炎症和淤積。

❼ 素體陽熱偏盛,營血日漸偏熱,血熱外壅,氣血郁滯,蘊阻肌膚是什麼意思

這是中醫術語。是指你的身體為火熱體質,如平時怕熱,不懼冷,吃辛辣食物易上火。血液也因此偏熱,熱久則血液水分不足,氣血因而郁阻,進而蘊阻肌肉,皮膚。而出現皮膚生瘡,發熱,痛癢等症狀。

❽ 血雍的意思

我學過這個,我來說吧。
1、血雍是「血熱外雍」的簡稱。
2、血熱外雍語出「素體陽熱偏盛,營血日漸偏熱,血熱外壅,氣血郁滯,蘊阻肌膚」。
3、這是中醫術語。實質是血熱內蘊所致。
4、所謂血熱內蘊是指青春期正值新陳代謝快速、內分泌興旺,陽熱偏盛,血熱外雍,郁於體表而發。
5、英文版本: The so-called intrinsic heat in the blood is adolescence a time when rapid metabolism, endocrine prosperity, Yang Piansheng heat, blood heat outside Yong, Yu on the body surface and hair.

❾ 臉上有很多青春豆,是什麼緣故呢

一、概述
肺風粉刺是一種毛囊(hair follicle)、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的慢性炎症。好發於顏面、胸背部,可形成黑頭粉刺(comedo)、丘疹(papule)、膿皰(pustule)、結節(noles)、囊腫(cyst)等損害。多發生於青年期男女,常伴皮脂溢出,青春期過後,大多自然痊癒或減輕。本病多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肺胃濕熱,復感風邪而發病。
本病是臨床常見病證,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尋常痤瘡,又名青年痤瘡。本病是一種多因素性疾病,內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內微生物是痤瘡發病的主要因素。此外,遺傳、飲食、胃腸功能、環境因素、化妝品及精神因素亦與發病有關。
1.命名
痤瘡又稱青年痤瘡,俗名青春豆、壯疙瘩。這是人們根據皮疹好發於年輕期男女而得名。中醫有「粉刺」「面皰」、「面渣」、「酒刺」、「肺風粉刺」之稱,是根據發病病因、好發部位、皮疹形態而命名的。
中醫對痤瘡的論述很多。中醫理論巨著《內經》中,對痤瘡的形成就有詳細的論述,稱之為「痤」。隋代稱之為「面皰」,清代《醫宗金鑒》稱之為「肺風粉刺」,指出粉刺的形成與肺經血熱有關。
2.病因
中醫認為青年人生機旺盛,血氣方剛,陽熱偏盛,肺經蘊熱,油脂分泌旺盛,加之灰塵附面、或冷水洗臉及濫用化妝品等,致使毛孔阻塞,發於本病。
或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致使脾胃積濕生熱而發病。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
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認為它是一種多因素性疾病,其中內分泌因素、皮脂腺作用、毛囊內微生物是發病的主要因素。
另外,遺傳、飲食(多糖、多脂肪及刺激性飲食)、胃腸功能紊亂、環境因素、化妝品及精神因素亦與發病有關。
三、臨床表現
本病常見於17~18歲青年,亦有早至10~13歲,遲到青春期以後發病的,男性多於女性。女性發病年齡常較男性早,可在月經初潮前半年至一年就開始發病。
損害主要發生面部,尤其是前額、雙頰、頦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
白頭粉刺也稱封閉性closed粉刺,為與皮膚同色的丘疹,如針頭大小,毛囊開口不明顯,不易擠出脂栓。
黑頭粉刺又稱開放性open粉刺,丘疹中央為明顯擴大的毛孔,脂栓阻塞於毛囊口,表面呈黑色,較易擠出黃白色脂栓(lipid pegs)。
粉刺可發展為炎性丘疹、膿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一般為米粒至綠豆大小,有的因炎症較重或人為地摳剝,繼發化膿感染,中心有膿頭成為膿丘疹或膿皰。呈紫紅色或暗紅色,可高出皮面呈半球形,也可較深而僅能觸及,以後逐漸吸收。呈正常皮色或暗紅色,呈半球形高出皮面,觸之有動感。
結節性痤瘡及囊腫性痤瘡多見於男性,不易消退。當繼發感染時,皮損紅腫著明,有明顯壓痛,愈後遺留萎縮性或增生性瘢痕,臨床上常數損害同時存在,其中一、二種表現為主。
四、診斷要點
多發生於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分泌過多症,如頭發、皮膚多脂發亮,頭皮油膩,頭屑較多的人。
好發於顏面、胸背部,可形成白頭粉刺、黑頭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損害。
青春期過後,大多數自然痊癒或減輕。
分類:Ⅰ度(輕度mild)黑頭粉刺:散在至多發;炎症性丘疹:散發。
Ⅱ度(中度moderate)Ⅰ度+淺在性膿皰;炎症性皮疹數目增加,限局於顏面。
Ⅲ度(重度serious) Ⅱ度+深在性膿皰,分布於顏面、頸部、胸背部。
Ⅳ度(集簇性acne conglobata) Ⅲ度+結節、囊腫,伴瘢痕形成,發生於上半身。
五、鑒別診斷
酒渣鼻rosacea(又稱玫瑰痤瘡),俗名紅鼻子。此病多見於中年以後,尤以中年女性多見僅發生在面部,以鼻為中心,在彌漫性潮紅及毛細血管擴張的基礎上,出現丘疹、膿皰,少數患者最後可導致鼻贅形成。
職業性痤瘡:常見於與焦油、機油、石油、石蠟等經常接觸的工人,可出現痤瘡樣疹,損害較密集,除面部外,尚見於手背、前臂等接觸礦物油的部位。
皮質類固醇痤瘡:由於長期中等劑量以上應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引起的紅色炎性丘疹為主,皮疹大多數在軀干,也可在面部及上臂,結合用葯史及皮疹特點,與痤瘡不難區別。
顏面播散性粟粒狼瘡(lupus miliaris faciei)好發於成年人.
損害為棕黃色或暗紅色半球狀或略扁平的丘疹,對稱分布於眼瞼、鼻唇溝及頰部,在下眼瞼往往有數個丘疹融合呈堤狀,無黑頭粉刺,用玻片按壓丘疹時可顯出黃色或褐色小點。
六、辨證論治
1.肺胃蘊熱證
證候:臨證中最常見的一個證型,中醫認為面鼻屬肺,肺經有熱熏蒸,血熱蘊阻肌膚而成。臨床表現為顏面潮紅,皮疹焮熱疼痛,或有膿皰,黑白粉刺,苔薄舌紅,脈象細數等。
治法:清肺胃熱、涼血解毒
方以枇杷清肺飲、涼血五花湯加減.
常用葯物有:枇杷葉、桑白皮、黃芩、雙花、野菊花、黃連、苦參、赤芍等。
枇杷清肺飲《醫宗金鑒 外科心法》
枇杷葉、桑白皮、黃連、黃柏、生甘草、人參(臨床一般不用)
功用:清肺經熱
涼血五花湯《北京中醫醫院皮科》
凌霄花、玫瑰花、雞冠花、野菊花、紅花。
功用:涼血活血、清熱解毒。
2.脾虛濕盛證
證候:多因脾氣不健,運化不調,水濕內停,復感外界毒邪而致。
臨床表現為,面色萎黃,皮疹不多,可見粉刺、丘疹、結節,有皮脂溢出;或伴有腹脹、便溏。舌質淡,舌體胖,舌邊有齒痕,脈沉滑。
治法:清脾除濕解毒為主
方用清脾除濕飲加減,常用葯物:生白術、生枳殼、生薏米、茯苓、扁豆、陳皮、丹參等。
清脾除濕飲《醫宗金鑒 外科心法》
功用:清脾利濕,清熱解毒。
赤苓、白術、蒼術、黃芩、生地、麥冬、 梔子、澤瀉、生甘草、連翹、茵陳、元明粉、燈心、竹葉、枳殼。
3.濕毒凝聚證
證候:病情日久,氣血郁滯,經脈失暢,或肺胃積熱,久蘊不解,而致濕毒凝聚,生痰成瘀。
臨床表現為膿皰、結節、囊腫、瘢痕為主。或有納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脈滑。
治法:解毒除濕,軟堅散結。
方用清脾除濕飲合內消連翹丸加減,常用葯物有茯苓、生意米、茵陳、連翹、夏枯草、花粉、澤蘭、當歸,赤芍、紅花、金銀花等。
內消連翹丸《北京中醫醫院皮科》
功用:化核軟堅
組成:連翹、夏枯草、花粉、沙參、桃仁等。
大黃蟄蟲丸《金匱要略》
功用:破血化瘀、通絡散結
組成:蟄蟲、生地、水蛭、黃芩、桃仁、大黃、杏仁等。
4.陰虛肝鬱證
證候:中年女性多見
證見皮疹色淡紅,以丘疹、結節為主;煩躁易怒,月經量少;舌質嫩紅苔少,脈沉細。
治法:養陰舒肝,理氣散結
方葯一貫煎合二至丸加減:女貞子、旱蓮草、北沙參、生地、當歸、車前子、白芍、柴胡、香附、益母草等。
七、外治法
1.中醫外治
顛倒散洗劑
大黃、硫磺各等份,研細末,共合一處,再研勻。用涼白開水調和,塗於患處。每日1~2次。
功用:有較好的脫脂去油,活血化瘀作用。
化毒散軟膏
功用: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療炎性丘疹、結節等感染性皮膚病。
黑布葯膏 老黑醋、金頭蜈蚣、蜂蜜等組成。
功用:活血軟堅,解毒止疼。治療感染及增生性皮膚病
痤瘡霜:由側柏葉、紫花地丁、黃芩、丹參等組成,製成水包油型霜膏。溫水洗臉後塗於患處,每日1~2次。
痤瘡面膜:選用野菊花、蒲公英、黃芩、連翹、夏枯草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葯。將以上葯物粉碎為末,過120目篩備用。
面膜療法
一種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先局部清潔、消毒後,用粉刺擠壓器擠壓出粉刺,再塗上中葯痤瘡霜,並應用中醫手法按摩數十分鍾,再用中葯面膜或中葯石膏面膜,使理療、按摩、葯物融為一體,相互作用,達到治療和美容的作用。
中葯面膜、中葯石膏面膜
針灸療法
針刺療法:取穴曲池、合谷、血海。配穴如頰車、三陰交、肺俞、胃俞等。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刺血拔罐法 取穴大椎、肺俞、肝俞、胃俞、隔俞,每次選1~2穴,三棱鎮點刺放血,然後拔火罐,留罐10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耳穴療法 取肺、內分泌、交感、腦點、面頰、額區。每次選穴3~5個,用王不留行籽膠布壓貼。囑患者每天自行按壓3~5次,每次3分鍾,以微痛為度。每隔1~2天換1次,5次為1療程。
食療
杷葉菊花粥 枇杷葉9g、菊花6g、生石膏15g,加水煎湯,去渣,入梗米60g煮粥,每日1劑,連服10~15天。功能清肺胃,散風熱,解熱毒。治療痤瘡,利於服用又不失其療效。
桃仁山楂粥 桃仁、山楂、貝母各9g,加水煎湯,去渣,入梗米60g,荷葉半張煮粥,氣味清香宜人,每日1劑,連服30天。功能活血化瘀,散結清熱。適用於痰瘀互結所致的結節性或囊腫性痤瘡。
芹菜100g、西紅柿1個、胡蘿卜1個,洗凈,放入攪拌器中擠汁,飲用,每日1次。可減少粉刺的發生。
連翹、野菊花各15g,沸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可沖泡數次。功能清熱解毒,適用於痤瘡炎症明顯、有小膿皰者。
八、西醫治療原則
1.去脂、溶解角質。
2.殺菌、消炎。
九、預防及調護
少吃甜食,如巧克力、甜點、糖果,禁食肥、甘、厚之味,如油炸、肥膩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飲酒。應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大便秘結。
常用溫水,含硫磺或其它去脂皂類洗滌患處,每日洗臉次數最好不少於三次,不要使用含油脂的化妝品,以免阻塞毛囊引起感染加重。
不要用手摳或擠壓粉刺,清除粉刺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正規美容院進行正規治療,治療時一定要清潔消毒。
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長期精神緊張。保證每天8小時的睡眠,放鬆面部肌肉和給予皮膚自我修復的時間。
市場上針對痤瘡的化妝品很多,較為混亂。治療痤瘡最好到正規醫院,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對痤瘡要有正確的認識,堅持正規治療,注意飲食、注意衛生,就能達到較好的療效。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血熱蘊阻肌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98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926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51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83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96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13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85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257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28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66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93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55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07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81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35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52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55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89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92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