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精油按摩 > 洛可可植物精油貼是干什麼用的

洛可可植物精油貼是干什麼用的

發布時間:2022-08-25 01:12:23

Ⅰ 請問什麼是洛可可風格 簡述一下洛可可女性日常服裝和禮服的著裝順序、款式特徵及服裝上的主要裝飾是什麼

洛可可風格,起源於法國,它是在巴洛克風格的基礎上的一種升級。

巴洛克是雍容的華麗,喜歡用色彩濃重的裝飾。

而洛可可則是有層次感的華麗。喜歡用素雅色彩和簡單的蕾絲裝飾,通過不同的純色布料的對比,使服飾呈現出有層次感的華麗。

一般,女性的洛可可服飾分為有華托和沒華托的。

大致就是這樣

貼個圖,可以參考一下

Ⅱ 誰能說一個有關於精油的歷史故事啊。

玫瑰 Rose

Rosa 來自希臘文,意思為紅色,象徵熱情。希臘神話里,掌管愛情的女神阿芙黛特為了幫助她所愛的美男子亞當尼斯,不小心被花刺刺傷,所流出的鮮血就變成鮮艷的紅玫瑰,代表愛情里熊熊燃燒的熱情。

在所有品種的玫瑰精油中,保加利亞的玫瑰香脂可以說是個中極品。保加利亞的玫瑰香脂有一個美麗的故事。15世紀時,保加利亞美麗的公主即將嫁給鄰近城堡的英俊王子,在婚禮的前3個月,保加利亞國王下令全城堡的花匠將當地盛產的玫瑰花瓣遍撒在護城河上,准備在婚禮的當天營造玫瑰花香的氛圍。當時,整個歐洲正流傳著無法治癒的黑死病,許多城堡的人民紛紛因傳染而喪命,奇怪的是,保加利亞的城堡中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得病,這件事引起了當時科學家們的重視,經過研究之後,發現原來護城河上的玫瑰花瓣已被太陽照射而釋放了一層厚厚的精油,這些精油具有殺菌和預防傳染病的功能。

因此,保加利亞美麗公主結婚的那一天,每一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都得到了一瓶象徵愛情與盟約的玫瑰精油,祝福他們不僅得到幸福,也得到來自玫瑰的庇護。

廣藿香 Patchouli

普蘿緹是天神宙斯與女神黛奧妮所生的女兒,她由浮出海面的潔白貝殼托著,緩緩降生於希臘的海岸。普蘿緹的出生帶來了美,風在她面前平息,雨在她面前停止,花兒在她面前爭放,海浪也快樂的激起浪花,諸神與眾人都迷醉在她的笑容之下。

普蘿緹出生之後,黛奧妮用廣藿香香膏為她沐浴身體,當香氛四溢的普蘿緹被送到天神宙斯的宮殿時,主管愛與美的女神雅典娜看見這個可愛又美麗的小嬰兒,非常的喜歡並且賜予她愛與美的心靈內在,使普蘿緹不僅具有美麗的外表,還擁有美好的人格特質,成為希臘神祗中最美麗的女神。有一天,普蘿緹乘著白色的浪花在陽光下唱歌,戰神亞當斯正好自遠方歸來,乍見普蘿緹即被她的美麗所征服,後來,普蘿緹與戰神亞當斯熱戀,他們以廣藿香香膏作為定情之物,成為兩人金石般愛情的見證。

廣藿香精油含有異國風情的濃郁香調,是香味持久性非常高的低度精油。廣藿香精油還有一個奇特的個性,就是它愈陳愈香,年日愈久理療效果也愈好,因此,又有精油中的「女兒紅」之稱。

2005-08-26 07:15:29
---跑不死【樓主】

[2樓]:

橙花 Neroli

從苦柳橙樹上,可以萃取出3種不同的精油。從果皮中萃取出的稱為柳橙油 「Orange」;從葉片和嫩枝中萃取出是橙葉油 「Petitgrain」 ;從苦柳橙白色的花朵中所萃取出的則是橙花油「Neroli」。

橙花精油的名字來自於17世紀品味高雅的義大利女王乃蘿莉NEROLI。乃蘿莉女王喜歡在宮廷里舉辦舞會,當時正是古典、華麗、重視繁復裝飾的巴洛克文化時代,乃蘿莉女王的舞會裝飾卻一反當時的流行,她的宮廷舞會大廳清新、甜蜜而又不失細膩華麗的風格,一時之間成為歐洲貴族競相效仿的典範,並為18世紀中葉開始的洛可可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為了增加舞會的氣氛,乃蘿莉女王將香味清新、甜蜜、細膩華麗的橙花精油擦在手套、衣服和披肩上,並用來薰香房間,她還請所有的女士在舞會之前用橙花精油入浴,在翩翩起舞間香氛漫漫。因此,當時她所鍾愛的橙花精油舞會用手套,成為歐洲上流社會的最愛。

熱愛橙花精油足以和乃蘿莉女王相提並論的是18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彭派德爾夫人。在那個時代,凡爾賽宮被稱作[芳香的宮殿],凡是獲邀出席凡爾賽宮舞會的名媛淑女們,都必須以個人獨特的香味來說明自己的個性和品位,當時,彭派德爾夫人是公認品味時尚的社交名媛,她將橙花精油作為香水使用,因此,帶動了橙花精油再一次的獨領風騷。

歐薄荷 Peppermint

傳說在希臘神話中,有一位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受到許多女孩喜歡,非常有異性緣的精靈,名叫敏逖Minty, 不管是天上的神祗或凡間的女子,只要是女性看見他都會被他那無法言喻的魅力所吸引,因此,每天總有許多女孩想盡辦法與他親近。但可惜的是,Minty已經結婚,並且有一位善妒的妻子。有一天,Minty又和一群女孩在橄欖樹下有說有笑地聊天時,被妻子撞見,又怒又急的妻子一氣之下,便央求天神宙斯把他變成了一棵樹。雖然事後Minty的太太非常後悔,又跑到宙斯的面前請求寬恕,並請求他再把Minty變回來,但是宙斯為了懲罰她的善妒,並希望她一輩子活在悔恨之中,所以沒有答應她的要求。

變成了一棵樹的Minty,雖然已經沒有了英俊的外貌,但他還是以翠綠的多心形葉片和持續散發的清香,吸引了無數人的留戀與歌頌。

2005-08-26 07:15:29
---跑不死【樓主】

[3樓]:

百里香 Thyme

16世紀的一位吟唱詩人,稱百里香的香氣為[破曉的天堂],因為它聞起來清新迷人、自然舒服,有如天堂般的純潔美麗。

其實,百里香和最妖艷、最美麗,還引起歷史名戰[特洛伊戰爭]的斯巴達王妃海倫有關。 希臘神話中,百里香是海倫的眼淚。傾國傾城的海倫王妃,是斯巴達王後麗妲和天神宙斯所生的女兒,由於她非常美麗,追求她的王公貴族不計其數。海倫的養父斯巴達國王為了避免大家為了爭奪海倫而戰,就將她嫁給了新任的斯巴達國王梅尼勞斯,成為斯巴達的王後。

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一位英俊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來到斯巴達,一見到王後海倫之後,就為她深深的著迷,他想盡一切辦法接近海倫,對她吐露愛意,海倫也被他的英俊所吸引,不自覺地愛上了他,於是兩人相約逃往特洛伊。只是年輕的兩人不知道,這場私奔引來了長達十年的特洛伊戰爭。

當特洛伊終於滅亡,帕里斯戰死之際,海倫流下了晶瑩的淚珠,淚珠在臉龐輕輕滑落的神情,令許多特洛伊戰士神魂顛倒並誓死保護她。因此,百里香在希臘文中代表「勇氣」,就是指海倫嬌小的淚珠,卻增加戰士們無限的殺敵勇氣。
乳香 Frankincense
1922年,考古學家打開圖唐卡門法老王的墓穴,發現從一個密封的長頸瓶里,散發出乳香的氣味。匪夷所思的是,這香氣已在沉沉墓穴中封存了3300多年,至今卻仍隱約可聞。
我國唐宋時期,特別是宋代以後,上層社會盛行熏香,每年從海外進口的香料為數甚巨。據歷史記載,公元1077年僅廣州一地所收乳香便達174噸。當時的阿曼佐法爾地區被中國人稱為「香岸」,大量的乳香等香料從佐法爾運到廣州、泉州。這條由阿曼到中國南方的海路,被稱為「海上香料之路」或「海上絲綢之路」,因為阿曼商人返回時,滿載中國的絲綢、陶瓷、樟腦和麝香。乳香當時是一味中葯,具有活血舒筋、行氣止痛的功效。
公元前450年,著名的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傳世名作《歷史》中,曾提到過乳香:「舉國上下到處飄盪、散發著絕妙的甜香」。2000多年前的羅馬歷史學家普利尼,則將乳香描繪為「潔白得耀眼,採集於黎明,顆粒渾圓,狀似珍珠」。 乳香還有許多別名,有人稱它為「沙漠的珍珠」,有人說它是「基督的眼淚」,還有人因為乳香珍貴,而冠之以「白色黃金」的美稱。
乳香在西方是具有宗教意義的精油,在新約聖經中,當東方三位智者來到耶穌誕生的馬槽時,門徒瑪麗亞以乳香和沒葯香膏獻給耶穌基督,並為他擦洗身體和雙腳。因此,乳香和沒葯象徵了耶穌基督從死里復活,擁有再生和復甦的功能。古人相信乳香的煙霧會把他們的祈禱帶入天堂,因此不管舉行什麼宗教儀式,都少不了焚香乳香。

2005-08-26 07:15:29
---跑不死【樓主】

[4樓]:

迷迭香 Rosemary

迷迭香Rosemary這個名字是從拉丁文「Rosmarinus」而來,是「海水滴」的意思,原因是迷迭香種植在海岸沿岸,所開的花朵看起來好像是淡紫色的水滴一樣。

迷迭香精油也有貴族名女人的崇拜者。傳說,匈牙利王妃伊麗莎白女王將迷迭香精油製成化妝水當作[返老還童]的仙露,每天用它來洗臉,所以即使年事已高,看起來仍然像年輕女子一樣的美麗,使得許多歐洲貴族為她所傾倒,在國際外交上如魚得水大有斬獲,因而對匈牙利的國勢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也因此,即便到了今天,迷迭香精油仍然是有名的匈牙利香水的主要成分。日本人也稱迷迭香精油為「萬年露」,認為它擁有長生不老的功能,不僅用來當作皮膚護理品,還成為重要的日本料理的佐料之一。

此外,由於迷迭香有強烈而持續的芳香,被譽為「聖母瑪麗亞的玫瑰」,不僅代表「永恆的愛」,還象徵了「美好的回憶」,因此,從十六世紀開始,歐美人會在已逝者的墳上植下一棵迷迭香,代表永恆的生命、愛與美好的追思回憶。

Ⅲ 洛可可55度降溫杯可以嗎有用過的嗎

最近網上出現了一個55度杯子,此款杯子有「快速降溫」和「快速升溫」的功能,將100攝氏度的開水倒入杯中,搖一搖(約1分鍾),就可以快速降溫至人體可飲用的55度溫水。同樣,將冷水倒入杯中,搖一搖(約1分鍾),就可以快速升溫至人體可飲用的55度的溫水,那麼,它是怎麼做到的呢?方法/步驟那麼,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小編這里簡單的說一下,首先,杯子里肯定有某種物質【物質可以想像成冰】,這種物質可以瞬間吸收大量熱量始杯內的水設定在55度,當我們倒入100度開水的時候,杯壁開始吸收熱量(冰融化成水),直至杯內的溫度降到55度,側熱量吸收完成。如果我們不喝,放在一邊,當水的溫度慢慢低於55度的時候,杯壁開始慢慢釋放剛剛吸收的熱量,從而達到保溫的作用,並且始溫度一直保持在55度。那麼,冷水升溫到55度是怎麼做到的呢?當我們喝完熱水,之前說過,100度熱水的熱量都被杯壁吸收了,我們倒入冷水的時候,杯壁開始瞬間釋放熱量【物質水再次成冰】,從而始杯內的冷水迅速升溫至55度。以此循環,我們再次到入開水的時候,杯壁又開始重新吸收熱量【物質冰變成水】,可以再次降溫。也就是說,我們一杯開水,一杯冷水,一杯開水,一杯冷水的使用可以每次都達到55度的溫度。那如果我們倒入開水並且喝完,想繼續倒入開水能否立馬變成55度呢,答案是不能的,因為我們剛剛倒入的開水,熱量被杯壁吸收了還沒釋放出來,所以再次倒入開水的話杯壁是沒法再吸熱量的,所以要等待半小時再用,當然我們也可以用冷的自來水倒入,讓杯壁的熱量釋放後再次倒入開水。那如果我們之前沒有倒入過開水,杯壁沒有吸取熱量,而直接倒入冷水,這樣能不能加熱到55度呢?答案應該是不可能的。

Ⅳ 什麼是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為法語rococo 的音譯,此詞源於法語 ro- caille(貝殼工藝)。 意思是此風格以岩石和蚌殼裝飾為其特色。是巴洛克風格與中國裝飾趣味結合起來的、運用多個S線組合的一種華麗雕琢、纖巧繁瑣的藝術樣式。

巴羅克藝術盡管有呆板的禮儀,有形式上的驕矜和誇張,但它畢竟是一個陽剛的時期。而緊隨其後的時期,即洛可可藝術,是大約自路易十四 1715年逝世時開始的,則顯得更為講究,更為矯飾,更為呆板,因而也更為柔弱。可以認為,這個時期的一個標志是18世紀初歐洲瓷器使用的普及。原先,人們一直是用笨重的銀餐具飲食,用大塊的石頭創作巨大的雕塑,而現在則是用易碎的瓷器來作餐具,也製作小巧玲瓏的瓷塑像,從而反映了這個風流時期的精神。

君主政體和教會的絕對權威在17世紀促進了那些有活力的表現形式向前發展,而它們正是專制主義的代表人物為了自我表現以及具體解釋他們的專橫權力要求而需要的。在18世紀,這些權威人物喪失了威望,這不僅因為一些世俗和教會的貴族由於放盪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威風掃地,還因為自然科學和哲學發展了理性思維,使人們有能力認識到了舊社會制度的缺點。這種依據批判性思維得到的充滿樂觀的自信,以及與此相連的對自身能力的無限自信,最終也導致了個人感情價值的高雅化。人們喜歡牧歌式的輕松愉快的抒情,喜歡阿那克里翁式的詩篇,不願再要17世紀悲劇中那種符合道德的歌頌義務、榮譽和意志的英雄史詩,而是更喜歡喜劇的真實及其貼近現實的典型化和精彩的對話風格。

在這個時期里,造型藝術是這個在思想道德上得到解放的社會的一個忠實的僕人。盡管如此,洛可可藝術並不是一種獨特的、創造性的或者與巴羅克藝術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因為又是橢圓形的,並且,還有兩個比較小的橢圓廳介於中央大廳和西廠之間。總之,在教堂內部,橢圓廳和圓廳反復交叉滲透,這種「多聲部性」簡直可以跟巴赫創作的一首賦格曲相比。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倡導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僅參與軍事外交事務,還以文化「保護人」身份,左右著當時的藝術風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讓娜·安托瓦內特·普瓦松,出生於巴黎的一個金融投機商家庭,後成為路易十五的情婦,被封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導下,產生了洛可可藝術風格,使17世紀太陽王照耀下有盛世氣象的雕刻風格,被18世紀這位貴婦纖纖細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洛可可世俗建築藝術的特徵是輕結構的花園式府邸,它日益排擠了巴羅克那種雄偉的宮殿建築。在這里,個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宮廷社會打擾,自由發展。例如,逍遙宮或觀景樓這樣的名稱都表明了這些府邸的私人特點。尤金王子的花園宮就是一個節奏活潑的整體,由七幢對稱排列的樓閣式建築構成,其折疊式復斜屋頂從中間優美勻稱地傳至四個角樓的穹頂處(圖202)。上面有山牆的單層正廳具有幾乎是中產階級的舒適,兩個寬展的雙層側翼則顯示出主人的華貴,卻又沒有王公貴族的驕矜。兩個寬度適中的單層建築介於塔式的樓閣之間,而樓閣的雄偉使整個建築具有堅固城堡的特點——總之,極為不同的建築思想,卻又統一在一種優雅的內在聯系中。正是這種形式與風格簡直相互矛盾的建築群體漫不經心的配置,清楚地體現出了洛可可藝術的精神。

維爾茨堡大主教府的樓梯廳為巴羅克晚期建築的優雅留下了一個好印象。諾伊曼在這里大手大腳地浪費空間,設計了兩個互相對稱的樓梯廳,但只有其中一個建成。然而,僅只這一個就足以賦予這宏偉的內部空間一種壯觀的氣氛了,並且,這種氣氛又由此傳給了前廳、花園廳和朝覲廳等一系列建築(圖207)。威尼斯人堤埃坡羅在樓梯廳和朝覲廳畫的天頂畫,把建築藝術的魅力發揮到了無可比擬的程度。天花板被600平方米的巨大天頂畫化解為五顏六色的光,它們就像是從敞開的天空射進室內來的。這天空充滿了光怪陸離的形象,它們巧妙地掩蓋了建築與繪畫的界限(例如,狗就像是站在凸出的橫線飾上)。石膏花飾也擠入了畫中,而畫中的人物則利用他們手上的雕塑物品佔有建築空間。憑借著這種幻覺手法,實現了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的完全統一。

洛可可建築的外型滿足於有節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層簡單的色調,而內部裝潢則五彩繽紛,形式多樣。最大特點是明顯帶有人生的享樂主義思想,它是人生現世享樂生活的舞台,主要體現在王宮貴族為自己修建的宮殿上。

巴洛克建築和洛可可建築比較:前者講究線條的韻律感、量感、空間感和豐富而有變化的立體感,並帶有繪畫般的效果。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之上更講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復多變的曲線和裝飾性的繪畫布滿壁面,甚至利用鏡子或燭台等使室內空間變得更為豐富,喜歡用舶來品(如中國瓷器、日本漆器、東方絲綢與掛毯、非洲珠寶、義大利水晶燈等)裝飾室內。

室內裝潢通常以白色為底,利用花朵、草莖、棕櫚、海浪、泡沫或貝殼等作為裝飾的圖案,帶來一種異常纖巧、活潑的趣味,但卻破壞了建築的均衡、莊重和安定的感覺,尤其是使用金、白、淺綠、粉紅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繚亂,這種繁瑣、矯揉造作的風格,實在是裝飾藝術的極端。
代表作品: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蘇比玆宅邸》 (1736-9,例如內部的公主大廳)。德國費斯堡(Wurzburg)住宅內的《凱瑟大聽》(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築師諾曼(B.Neumann,1687~1745)領導興建,提埃波羅(G.Tiepolo,1696~1770)負責裝飾天花板上的繪畫(1753)。
洛可可建築的外型滿足於有節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層簡單的色調,而內部裝潢則五彩繽紛,形式多樣。最大特點是明顯帶有人生的享樂主義思想,它是人生現世享樂生活的舞台,主要體現在王宮貴族為自己修建的宮殿上。

巴洛克建築和洛可可建築比較:前者講究線條的韻律感、量感、空間感和豐富而有變化的立體感,並帶有繪畫般的效果。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之上更講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復多變的曲線和裝飾性的繪畫布滿壁面,甚至利用鏡子或燭台等使室內空間變得更為豐富,喜歡用舶來品(如中國瓷器、日本漆器、東方絲綢與掛毯、非洲珠寶、義大利水晶燈等)裝飾室內。

室內裝潢通常以白色為底,利用花朵、草莖、棕櫚、海浪、泡沫或貝殼等作為裝飾的圖案,帶來一種異常纖巧、活潑的趣味,但卻破壞了建築的均衡、莊重和安定的感覺,尤其是使用金、白、淺綠、粉紅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繚亂,這種繁瑣、矯揉造作的風格,實在是裝飾藝術的極端。

代表作品

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蘇比茲宅邸》 (1736-9,例如內部的公主大廳)。
德國費斯堡(Wurzburg)住宅內的《凱瑟大聽》(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築師諾曼(B.Neumann,1687~1745)領導興建,提埃波羅(G.Tiepolo,1696~1770)負責裝飾天花板上的繪畫(1753)。 丹麥皇宮也是標準的洛可可建築。

Ⅳ 洛可可風格如何解釋幫幫忙了~~~

洛可可式建築風格(Rococo Style),於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並流行於歐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它以歐洲封建貴族文化的衰敗為背景,表現了沒落貴族階層頹喪、浮華的審美理想和思想情緒。他們受不了古典主義的嚴肅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囂放肆,追求華美和閑適。洛可可一詞由法語ro-caille(貝殼工藝)演化而來,原意為建築裝飾中一種貝殼形圖案。1699年建築師、裝飾藝術家馬爾列在金氏府邸的裝飾設計中大量採用這種曲線形的貝殼紋樣,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風格最初出現於建築的室內裝飾,以後擴展到繪畫、雕刻、工藝品、音樂和文學領域。

Rococo Style Room洛可可建築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顯得非常復雜。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纖巧、精美又浮華、繁瑣,別稱為「路易十五式」,一度風靡歐洲。洛可可風格的裝飾多用自然題材作曲線,如卷渦、波狀和渾圓體;色彩嬌艷、光澤閃爍,象牙白和金黃是其流行色;經常使用玻璃鏡、水晶燈強化效果。洛可可風格裝飾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親王沙龍(1722,讓·奧貝爾設計)、巴黎蘇比斯飯店的沙龍(1732,熱爾曼·博夫朗設計)和德國波茨坦無愁宮。而這種建築風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和凡爾賽宮的王後居室。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倡導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僅參與軍事外交事務,還以文化「保護人」身份,左右著當時的藝術風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讓娜·安托瓦內特·普瓦松,出生於巴黎的一個金融投機商家庭,後被路易十五封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導下,產生了洛可可藝術風格,使17世紀太陽王照耀下有盛世氣象的雕刻風格,被18世紀這位貴婦纖纖細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洛可可世俗建築藝術的特徵是輕結構的花園式府邸,它日益排擠了巴羅克那種雄偉的宮殿建築。在這里,個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宮廷社會打擾,自由發展。例如,逍遙宮或觀景樓這樣的名稱都表明了這些府邸的私人特點。尤金王子的花園宮就是一個節奏活潑的整體,由七幢對稱排列的樓閣式建築構成,其折疊式復斜屋頂從中間優美勻稱地傳至四個角樓的穹頂處。上面有山牆的單層正廳具有幾乎是中產階級的舒適,兩個寬展的雙層側翼則顯示出主人的華貴,卻又沒有王公貴族的驕矜。兩個寬度適中的單層建築介於塔式的樓閣之間,而樓閣的雄偉使整個建築具有堅固城堡的特點——總之,極為不同的建築思想,卻又統一在一種優雅的內在聯系中。正是這種形式與風格簡直相互矛盾的建築群體漫不經心的配置,清楚地體現出了洛可可藝術的精神。

現代主義美術比起以寫實和模仿為基礎的傳統美術來,具有象徵性、表現性和抽象性的特點。現代主義多流派標榜自己是反傳統的,實際上它可能完全拋棄傳統。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紀中期以來的含有學院派特徵的寫實主義傳統。在對待歷史遺產方面,它們更重視對原始社會藝術、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美術、希臘古風時期美術、歐洲中世紀美術的研究。自印象主義之後,西方美術家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繪畫、工藝品的表現語言上,探索寫意的表現手法。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的美術家們直接受益於非洲雕塑。同時,中東的伊斯蘭教美術和大洋洲的藝術遺產,也是現代主義藝術家們研究的對象。上述人類歷史上的美術遺產均為現代主義美術家們提供了有益的養料。
總的說來,20世紀以來西方的現代主義美術,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的需要,創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類經典文化的作品,但遠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論都是無可非議的,更不用說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傾向頗值得研究。對於現代主義美術不加分析地一味贊揚是不可取的,而視現代主義為洪水猛獸、拒之於門外,不讓人們接觸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國80年代以來藝術創造和理論的繁榮、活躍,除了社會、經濟的推動這些主要因素之外,與包括西方現代主義在內的外國文藝提供的可用來參考、借鑒的豐富資料不無關系。

1966年,美國建築師文丘里在《建築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一書中 ,提出了一套與現代主義建築針鋒相對的建築理論和主張,在建築界特別是年輕的建築師和建築系學生中,引起了震動和響應。到二十世紀70年代,建築界中反對和背離現代主義的傾向更加 強烈。對於這種傾向,曾經有過不同的稱呼,如「反現代主義」、「現代主義之後」和「後現代主義」,以後者用得較廣。
對於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特徵,人們並無一致的理解。美國建築師斯特恩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
現在,一般認為真正給後現代主義提出比較完整指導思想的還是文丘里,雖然他本人不願被人看作後現代主義者,但他的言論在啟發和推動後現代主義運動方面,有極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評現代主義建築師熱衷於革新而忘了自己應是「保持傳統的專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傳統的做法是「利用傳統部件和適當引進新的部件組成獨特的總體」,「通過非傳統的方法組合傳統部件」。他主張汲取民間建築的手法,特別贊賞美國商業街道上自發形成的建築環境。文丘里概括說:「對藝術家來說,創新可能就意味著從舊的現存的東西中挑挑揀揀」。實際上,這就是後現代主義建築師的基本創作方法。
西方建築雜志在二十世紀70年代大肆宣傳後現代主義的建築作品,但實際直到80年代中期,堪稱有代表性的後現代主義建築,無論在西歐還是在美國仍然為數寥寥。比較典型的有美國奧柏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部分、美國波特蘭市政大樓、美國電話電報大樓、美國費城老年公寓等。
1976年,在美國俄亥俄州建成的奧柏林學院愛倫美術館擴建部分與舊館相連,牆面的顏色、圖案與原有建築有所呼應。在一處轉角上,孤立地安置著一根木製的 、變了形的愛奧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個綽號叫「米老鼠愛奧尼」。這一處理體現著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個片段、一種裝飾、一個象徵,也是「通過非傳統的方式組合傳統部件」的例子。
1982年落成的美國波特蘭市政大樓,是美國第一座後現代主義的大型官方建築。樓高15層,呈方塊體形。外部有大面積的抹灰牆面,開著許多小方窗。每個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裝飾物,排列整齊的小方窗之間又夾著異形的大玻璃牆面。屋頂上還有一些比例很不協調的小房子,有人贊美它是「以古典建築的隱喻去替代那種沒頭沒腦的玻璃盒子」。
美國電話電報大樓是1984年落成的,建築師為約翰遜,該建築坐落在紐約市曼哈頓區繁華的麥迪遜大道。約翰遜把這座高層大樓的外表做成石頭建築的模樣。樓的底部有高大的貼石柱廊;正中一個圓拱門高33米;樓的頂部做成有圓形凹口的山牆 ,有人形容這個屋頂從遠處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鍾。約翰遜解釋他是有意繼承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紐約老式摩天樓的樣式。
美國建築師史密斯被認為是美國後現代主義建築師中的佼佼者。他設計的塔斯坎和勞倫仙住宅包括兩幢小住宅,一幢採用西班牙式,另一幢部分地採用古典形式,即在門面上不對稱地貼附三根橘黃色的古典柱式。
1980年,威尼斯雙年藝術節建築展覽會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的世界性展覽。展覽會設在義大利威尼斯一座十六世紀遺留下來的兵工廠內,從世界各國邀請20位建築師各自設計一座臨時性的建築門面,在廠房內形成一條70米長的街道。展覽會的主題是「歷史的呈現」。
被邀請的建築師有美國的文丘里、巳穆爾,斯特恩、格雷夫斯、史密斯,日本的磯崎新,義大利的波爾托蓋西,西班牙的博菲爾等。這些後現代派或准後現代派的建築師,將歷史上的建築形式的片斷,各自按非傳統的方式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人們對後現代主義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對現代主義建築的看法相關。部分人認為現代主義只重視功能、技術和經濟的影響,忽視和切斷新建築和傳統建築的聯系,因而不能滿足一般群眾對建築的要求。他們特別指責與現代主義相聯系的國際式建築同各民族、各地區的原有建築文化不能協調,破壞了原有的建築環境。
此外,經過70年代的能源危機,許多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並不比傳統建築經濟實惠,需要改變對傳統建築的態度。也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反映產業革命和工業化時期的要求,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越過那個時期,因而現代主義不再適合新的情況了。持上述觀點的人寄希望於後現代主義。
反對後現代主義的人士則認為現代主義建築會隨時代發展,不應否定現代主義的基本原則。他們認為 :現代主義把建築設計和建築藝術創作同社會物質生產條件結合起來是正確的,主張建築師關心社會問題也是應該的。相反,後現代主義者所關心的主要是裝飾、象徵、隱喻傳統、歷史,而忽視許多實際問題。
在形式問題上,後現代主義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義和手法主義,是表面的東西。因此,反對後現代主義的人認為:現代主義是一次全面的建築思想革命,而後現代主義不過是建築中的一種流行款式,不可能長久 ,兩者的社會歷史意義不能相提並論。
也有的人認為後現代主義者指出現代主義的缺點是有道理的,但開出的葯方並不可取 。認為後現代主義者迄今拿出的實際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不能登大雅之堂。還有人認為後現代主義者並沒有提出什麼嚴肅認真的理論,但他們在建築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規,他們的作品有啟發性。

Ⅵ 洛可可和木糖醇多肉是一個品種嗎

不是
洛可可為景天科風車景天屬的的多肉植物,中小形,易群生,園藝雜交品種。
特徵:植株蓮座狀,莖直立,葉片互生於莖,呈蓮座狀,葉卵形,肥厚,葉前端鈍形,葉色白里透青、透橙到透粉,出狀態一片粉紅。
習性:喜溫暖、乾燥、光照充足的環境,耐旱性強,喜疏鬆、排水透氣性良的土壤,無明顯休眠期。低於5℃注意保溫,高於30℃需遮蔭。
洛可可是景天科風車景天屬的多肉植物,韓國進口品種。
植株蓮座狀中小型種,易群生,曬曬太陽會出粉紅色很漂亮。
出狀態主要在秋末冬初氣溫下降,曬曬太陽很容易出狀態,出狀態主要是植株在陽光合適的適宜的環境下長時間不澆水,會慢慢上色的。
木糖醇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是C5H12O5,原產於芬蘭,是從白樺樹、橡樹、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天然甜味劑。在自然界中,木糖醇的分布范圍很廣,廣泛存在於各種水果、蔬菜、谷類之中,但含量很低。對於人體來說,木糖醇也不是一種「舶來品」,它本就是人們身體正常糖類代謝的中間體。

Ⅶ 什麼是洛可可風格運用在什麼上

什麼是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是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非常復雜。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曾風靡歐洲。這種風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和凡爾賽宮的王後居室。

Ⅷ 「洛可可」是什麼東西

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Rococo)藝術風格產生於法國18世紀。「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復合詞,意思是此風格以岩石和蚌殼裝飾為其特色。是巴洛克風格與中國裝飾趣味結合起來的、運用多個S線組合的一種華麗雕琢、纖巧繁瑣的藝術樣式。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倡導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僅參與軍事外交事務,還以文化「保護人」身份,左右著當時的藝術風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讓娜·安托瓦內特·普瓦松,出生於巴黎的一個金融投機商家庭,後成為路易十五的情婦,被封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導下,產生了洛可可藝術風格,使17世紀太陽王照耀下有盛世氣象的雕刻風格,被18世紀這位貴婦纖纖細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紀法國藝術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經成為歐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國宮廷,把這種靡麗之風傳出國界,甚至傳到中國的圓明園。

洛可可風格是宮廷藝術,這種風格是由於當時一些不嚴格遵循法國古典主義法則的因素而產生的,它並不是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的必然後果。它的遵循理論是「師法自然」。人們都在談論「師法自然」,但是,我們從現代角度去看,他們所謂的對自然的模仿只是讓自然服從於社會的心血來潮,而這個社會並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並且充滿著對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備。這時的藝術家們對貴族俯首帖耳,同時貴族階級又要求他們唯命是從。法國人的這一發明使教會中心真正轉向沙龍中心,而這時的沙龍已與過去不同,各種繪畫展覽都被稱之為「沙龍」。畫家、雕塑家、木刻家、銅板畫家、珠寶商、金銀器皿商、細木傢俱商、理發師、裁縫、制靴匠,所有的人都對洛可可這種在結構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礎上綻開的美艷之極的花朵趨之若鶩。在每個角落,在高談闊論的男子和楚楚動人的女子周圍,從木器、水晶器皿、糕點、大理石、地毯到陳列櫃及裡面的餐具,從四輪馬車到轎子,從前廳到卧室,洛可可風格無所不在。這是上流社會的藝術,它濫用著並且吸幹了藝術家們的殷勤,用竊來的愛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藝術家們的注意力。這種不斷向上攀緣的結構盡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輝,但它卻被禁錮在高雅文化周圍,漸漸地疏遠了其天然的源頭。令人遺憾的現象出現了:這種蜿蜒纏繞的曲線,限制了裝飾師們在空間中實現全面發展的自由,並且總是把它導向為使人難以擺脫的社交活動服務的軌道,而這種裝飾藝術正是順應這一需要才得以問世的,它成了王公貴族的俘虜。

洛可可藝術的靈魂式人物是繪畫大師弗朗索瓦·布歇。他在天花板、屏風、車把手、門的正面、首飾盒和瓷器上,可以說在任何地方,都繪制了牧歌式和田園曲式的愛情神話故事題材。布歇和藹可親,慷慨大方,注重享樂,受到男男女女的喜愛。他和自己的時代不斷地交換看法,詢問個人和這個時代應該做些什麼來愛這些男女,並獲得他們的熱愛。他因此獲得「皇家首席畫家」的稱號。

代表洛可可雕刻最高成就的是受蓬帕杜夫人賞識的兩位藝術家:皮加爾和法爾科奈。

讓-巴蒂斯特·皮加爾(1714~1785)訪問過義大利,是爭取羅馬大獎——王家繪畫雕刻學院為優秀學生提供赴設在羅馬的法蘭西學院進修而設立的競賽獎,失敗之後自費去的,足見他對義大利藝術的嚮往。他在羅馬作的《系鞋帶的墨丘利》小稿,在他1741年回巴黎時,為他贏得進入王家繪畫雕刻學院成為院士的榮譽,而且以此稿完成的雲石像連同他的另一件作品《要墨丘利傳信的維那斯》一起,被路易十五當作禮物贈給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他為蓬帕杜夫人工作了十年,以她為原型作寓意像的《妝扮友誼之神蓬帕杜夫人像》和《愛神擁抱友誼之神》非常精彩,他把這位藝術保護人表現得既高貴又親切,既聰慧又迷人,他有別於同代雕刻家的地方是他也追求其它藝術風格,如在他去世前完成的《拔刺少女》,追隨希臘古風,為他一生的創作畫出句號。他的這一面,在其學生烏東的藝術中得到了發揚。

與皮加爾齊名且是對手的艾蒂安——莫里斯·法爾科奈(1716~1791),也和皮加爾一樣出自讓-巴蒂斯特·勒穆瓦納門下,也在羅馬大獎爭奪中敗陣。但他安心留在法國而未赴義大利「朝聖」。他終於成為洛可可雕刻最傑出、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曾受命於蓬帕杜夫人,領導了著名的賽夫里陶瓷工廠,又接受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委託作《彼得大帝騎馬像》。

法爾科奈的靈氣和秀氣,無人可及,他把法蘭西雕刻的優雅柔美風格推到了頂點。他鑿下的年輕女性,個個都是嬌小玲瓏,苗條婀娜,風流嫵媚,充分體現法蘭西的品格,而且她們不再是吉拉東的寧芙,雖然嬌美卻尚不許凡人觸動,而是以玉溫香馨的青春之體在邀人愛憐了。法爾科奈的作品不但造型生動,而且人物情態豐富細膩。蓬帕杜夫人的時代造就了他。

洛可可風格是宮廷藝術,它起源於上層社會的需要。大部分製造這種藝術品的工匠在個人生活中是與它完全無緣的。比如塞夫里皇家瓷廠的瓷器,被用於國家的社交場合,就像今天的英國皇家將它們用於歡迎來訪的外國元首的國宴上。洛可可裝飾風格本身就成為這種盛宴場合的特色。塞夫里瓷器的設計由國王親派的法爾科奈、布歇等藝術家完成,具體製作的工匠們沒有錢也不能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使用它,只有那好趕時髦、朝三暮四的貴族使用。

這種製造和消費特有循環圈,促成了貴族互相攀比的風氣和設計走向極端奢華的兩種現象。18世紀堪稱是馬車的黃金時代,達官貴族都擁有代表自己權勢和等級的馬車,相互攀比、競相爭艷。具體表現為:選用最上乘的木料做骨架,馬車的款式奇異,以曲線居多,紋樣多以植物為主,穿插一些優美神話故事為題材的裝飾畫,色調常以紅、黃為主,再以金色統一整體,以昂貴的造價獲得華麗氣氛。這充分顯示出貴族的審美情趣,同時,我們也為匠師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出如此精妙的作品而贊嘆不已。

我們從現代的角度審視18世紀的洛可可藝術,應該說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歡豪華風格者的代表人和組織者,有「眾望所歸」的特徵。所以,才有洛可可風格作品出現後在貴族引起「共鳴」的時尚。也可以說,貴族們崇尚華麗的風氣,誘發了洛可可藝術。當時上層社會的男男女女無不熱心並親自參加工藝活動,以至於這些舉動有的達到令人譏笑和荒誕不經的地步。16世紀,當衰敗的瓦盧瓦王的國王查理九世答應送給西班牙國王一支他親自製作的槍時,那位西班牙大使為之驚詫不已。18世紀,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成天抱怨他的丈夫沉湎在他的作坊中,甚至無暇顧及妻子,路易十六在他的作坊中潛心鑽研的是鍾和鎖的奧秘。在這兩例中我們似乎瞥見了那些把命運強加於他們身上的角色不相適應的悲劇性人們。這些人在體力勞動中發了一個聊以自慰的世外桃源。但這對於不理朝政的帝王來說卻是不祥之兆。

風靡一時的奇想多變的洛可可風格隨著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終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情婦杜巴利夫人倡導的新古典主義而取代。但是,洛可可風格的璀璨之處,自有它超時代藝術生命力所在,現代人都公認它是19世紀下葉新藝術運動的前奏。而那些倖存的藝術精品,至今還散發著光芒,並向人們述說著那個歲月的時尚和人們不知道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洛可可植物精油貼是干什麼用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98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926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51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83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96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13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85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257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28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66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93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55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07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81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35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52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55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89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92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