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然植物香料有哪些
天然香料中的植物香料比較常見,它多是芳香類植物的花、果實以及葉和枝還有樹皮、地下莖,這些物質中都有植物精油和大量的芳香類物質,生活中最常見的植物天然香料有茴香、八角以及花椒和桂皮還有香葉、白芷等。
不同地域產出不同種類的香料,而調味的奧秘就在於如何運用天然香料自身的特性,調配出獨特的味道,使調料口感更加出眾,那麼香料在我們平時食用中,都有哪些特殊意義呢:
1、提味增香
提味增香是天然香料的重要作用之一,平時人們製作燉菜、鹵菜或者泡菜時,都能加入適量的香料,它們能提味增鮮,能讓做好的菜品滋味更加誘人。另外很多植物香料還能祛腥解膩,它們能讓一些肉類食材的腥味消失,而且做好以後也不會有油膩的感覺。
2、防腐殺菌
天然香料中多含有一些天然的葯用成分,它們能消炎殺菌抑制細菌繁殖,平時在腌制肉類食材時加入適量的天然香料,能起到明顯的防腐作用,它能防止食材變質。除了這些功效以外它們還能入葯,花椒、八角以及茴香等天然香料,都能祛風除濕疏通經絡,它們對人類的風濕骨痛和關節炎有一定的預防和緩解作用。
比如黑胡椒,它原產於東南亞南印度,現在多產於廣西、雲南、海南等地,其果實味道辛辣強烈,祛腥提味,是目前人們了解到最先使用香料中的一種。
白芷,又稱芳香、大活、走馬芹、香大活,多生長在林下、灌叢,產於我國西南、東北、華北,聞起來氣味芳香清甜,入口嘗味辛,略帶些許苦味。白芷具有消腫排膿、除濕驅寒、祛風美白的食用功效。
草果具有奇特濃郁的辛辣香味,能祛除腥味,增添入草木之香甜,烹制魚類肉禽類的佳品,尤其是肉之類,能祛除牛羊肉膻味,還有消食健胃、去口臭的功能,還被人們譽為調料屆「五香」之一。
② 精油是什麼成份
精油由萜烯類、醛類、酯類、醇類等化學分子組成。精油是從植物的花、葉、莖、根或果實中,通過水蒸氣蒸餾法、擠壓法、冷浸法或溶劑提取法提煉萃取的揮發性芳香物質。精油又分稀釋的(復方精油)和未經稀釋的(單方精油)。精油的揮發性很強,一旦接觸空氣就會很快揮發,也基於這個原因,精油必須用可以密封的瓶子儲存,一旦開瓶使用,也要盡快蓋回蓋子。 精油(Essential oil)由萜烯類、醛類、酯類、醇類等化學分子組成。因為高流動性,所以稱為「油」,但是和我們日常見到的植物油有本質的差別。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酯和脂肪酸組成。
③ 精油的所有化學成分有哪些
精油從香葯草植物萃取而來,所以含有各種不同的天然化學物質。例如,甲酮、乙醛、苯酚、酪有些精油含有三百多種成份,例如玫瑰;有些可能只有數種。成分愈復雜的精油愈不容易被合成化學模擬出來。
常見的化學成份:
1、酸(Acid):一種有機物,大部分為水溶性,是很好的抗炎物質、也具鎮靜效果,而且精油中含有酸。如弱酸,可以拿來治療皮膚問題;如水楊酸,有除皺美膚的效果。含有酸的精油例如玫瑰、伊蘭伊、天竺葵、胡蘿卜種籽油、香蜂草
2、醇類(AIcohols):最常見的是單萜烯醇,抗菌效果不錯,也能增強免疫力。這種醇類細分可分成沉香醇,如薰衣草、橙花、伊蘭伊蘭。牻牛兒酸在回青橙、橙花、玫瑰、馬丁香、天竺葵可取得。龍腦在董衣草、松樹中也有。薰衣草中的薰衣草醇以及天竺葵、香茅以及玫瑰中的香茅酸。除此,醇類還分倍半萜烯醇以及雙萜烯醇,這兩種醇都不易見,只存在於特定的幾種精油中,前者是很好的增強免疫力、提振精神的成分;後者含有不錯的動情激素。倍半萜烯醇在玫瑰、雪松、馬丁香中可見。雙萜烯醇能在快樂鼠尾草中找到。
3、醛類(Aldehydes):安撫中樞神經、抗炎療效不錯。醛類分為:檸檬醛、香茅醛、水茴香醛、洋茴香醇以及肉桂醛。
例如檸檬、天竺葵等精油中都含有檸檬醛;含有香茅醛有尤加利、檸檬、香蜂草。
4、酯類(Esters):精油中的香氣味均由此而來,是一種香氣分子。可以抗炎、抗痙攣以及平撫神經系統。由於此種分子的溫和特質,所以較不刺激也不會傷害皮膚,是很安全的一種化學成分。薰衣草酯在花香類精油中幾乎都有,像茉莉、橙花。牻牛兒酯在薰衣草、尤加利有。柑橘類中的橘子、甜橙以及橙花中的鄰氨基苯甲酸甲酯。還有乙香沉酸酯含在快樂鼠尾草、薰衣草以及佛手柑中。
5、酮(ketone):?基(carbonyl
group)與兩個碳基結合的化合物總稱,植物中的酮多是脂肪族酮以及含有芳香基的芳香族酮,存在於油脂氧化生成物中,大部分具有特異氣味以及毒性。但黃體酮以及睾丸酮對生殖系統有不錯的作用也能平衡荷爾蒙,甚至對皮膚以及神經系統都有不錯的效果,例如菊科屬精油。低量的酮對人體甚有幫助,例如殺菌功能。有些酮的作用強烈且有毒性,所以含酮的植物通常都不做精油萃取,以免造成危險。例如鼠尾草中的側柏酮,會導致流產,穗花薰衣草、歐薄荷、牛膝草中的酮成分,也可能導致早產,因此許多精油孕婦應該避免的理由中,除了有活血調經作用之外,也是因為接觸到含高量酮成分的精油會造成危險。
④ 精油作用和功效
精油的幾大功效與作用
呼吸系統:植物精油分子通過鼻腔粘膜系統吸收刺激嗅覺神經,嗅覺神經將刺激傳至大腦中樞,大腦產生興奮。一方面,支配神經,起到調節神經活動的功能;另一方面,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肺泡,再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血液直接輸送到全身各部位。
神經系統:通過親和作用直接進入皮下,植物精油分子一方面刺激神經,最終調節神經活動及內循環;另一方面直接作用於內環境等穩定狀態,使體液活動加快,從而改善內環境,進一步達到調節整個身心的作用。
刺激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鎮靜及催眠、興奮提神、調整精神狀況、抗憂郁、緩解心理壓力、修復神經系統;
代謝系統 :通過親和作用植物精油分子迅速改善局部組織、細胞的生存環境,使其新陳代謝加快,全面解決因局部代謝障礙引起的一些問題。
促進交換 :通過親和作用植物精油分子進皮下組織,又經體液交換進入血液和淋巴,促進了血液和淋巴循環,加快了人體的新陳代謝。
嗅覺神經,氣味芬芳,自然的芳香經由進入腦部後,可刺激大腦前葉分泌出內啡肽及腦啡肽兩種荷爾蒙,使精神呈現最舒適的狀態,這是守護心靈的最佳良方。而且不同的精油可互相組合,調配出自己喜歡的香味,不會破壞精油的特質,反而使精油的功能更強大。
⑤ 萜類化合物的分類依據是什麼揮發油中主要含有哪些萜類化合物
萜類化合物根據分子中異戊二烯單位數進行分類。揮發油中主要含有單萜和倍半萜類化合物。
萜類化合物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飽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異戊二烯或異戊烷以各種方式連結而成的一類天然化合物。萜類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高等植物、真菌、微生物、昆蟲、以及海洋生物,都有萜類成分的存在。
萜類化合物是中草葯中的一類比較重要的化合物,已經發現許多化合物是中草葯中的有效成分,同時它們也是一類重要的天然香料,是化妝品和食品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料。一些化合物還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如多萜化合物橡膠是反式鏈接的異戊二烯長鏈化合物,是汽車工業和飛機工業的重要原料。
萜類化合物有許多的生理活性,如 祛痰、止咳、驅風、發汗、驅蟲、鎮痛。天然精油原料中的萜烯和萜類化合物,可用精餾法、直接蒸汽蒸餾法、凍結法和萃取法分離之。在香料生產中,廣泛使用含有萜烯及其衍生物的精油。
(5)蜜桔精油中萜烯的成分佔多少擴展閱讀
1、單萜類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兩個單位數的異戊二烯。單萜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高等植物中的分泌組織里,多數是揮發油中沸點較低部分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含氧衍生物沸點較高,多數具有較強的香氣和生理活性,是醫葯、儀器和化妝品工業的重要原料,有些成苷後則不具揮發性。
2、倍半萜類含有3分子的異戊二烯。倍半萜和單萜都是揮發油的主要組成成分,倍半萜的沸點較高,其含氧衍生物大多有較強的香氣和生物活性。
3、二萜類化合物含有4分子的異戊二烯,由於二萜類分子量較大,揮發性較差,故大多數不能隨水蒸氣蒸餾,很少在揮發油中發現,個別揮發油中發現的二萜成分,也是多在高沸點餾分中。
⑥ 植物護膚和一般的護膚品有什麼區別
我們從山野間、花園中、森林中看到的那些植物,它們看上去好像跟人體是沒有必然聯系的。我們摘一朵花、一片葉放在手心,也不會說它就能給我們人體帶來什麼功效性的作用。
常用的精油有效成分:
1.單萜酮
代表精油:樟腦迷迭香、綠薄荷
生理療效:溶解脂肪與粘液,激勵神經與皮膚再生
心理療效:開啟悟性,保持神志的清明
2.氧化物
代表精油:澳洲尤加利
生理療效:強化細胞供氧,抗感冒
心理療效:青春洋溢,帶來新生與活力
3.倍半萜烯
代表精油:德國洋甘菊、古巴香脂
生理療效:強力消炎、緩解過敏
心理療效:順其自然,找到自己的定位
4.酯
代表精油:羅馬洋甘菊、苦橙葉
生理療效:止痛消炎、鎮靜安撫
心理療效:呵護關愛,體會善意與溫柔
5.芳香酸
代表精油:安息香、香草
生理療效:促進傷口癒合、抗痙攣
心理療效:抗壓力
6.倍半萜醇
代表精油:廣藿香、岩蘭草
生理療效:接觸淋巴與靜脈堵塞、強心、護膚
心理療效:怡然自得
三、純露的有效成分
純露中的營養元素可參考精油的化學類型,不過純露中還有一部分活性成分物質是親水性,所以這些物質只能保留在純露中,而無法留存於精油中。
正因為兩者的營養元素很相似,所以專業的製造純露的生產者,是不會將植物蒸餾後拿去提取精油的。也以此保證純露的營養含量。
除了精油化學類型成分的參考,純露中還有較多具有消炎性質的有機酸等。
植物油、精油、純露這三種不同媒介所含的營養成分,都具有補充營養、補水滋潤、調理等功效,但他們各自也具備所專攻的功效。
簡化來說:
純露,相較於其他兩者,具有快速、深度、充分的補水優勢;
精油,重在營養成分的調理功效;
植物油,重點在於皮脂的潤養和保護。
⑦ 油的主要成分
1、不同類型的油主要成分也不同。一般分為:(1)植物油;(2)動物油;(3)礦物油;(4)精油(香精油);(5)硅油。
2、植物油和動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的甘油酯,所以又稱脂油(脂肪油);在通常情況下不會揮發,所以有時總稱為固定油。又根據它們是否可供食用,可分為食用油(如大豆油、芝麻油、橄欖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和非食用油(如桐油、蓖麻油等)。
3、礦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大多數有揮發性,可以蒸餾或分餾,再經加工可得汽油、煤油、潤滑油等。
4、精油的主要成分是萜烯類,有揮發性和芳香氣味,主要用於配製香料。硅油有很大部分由硅氧化合物組成。它們的優點是不易氧化,不易受溫度和其它因素影響。硅油除被用作潤滑劑外還在化妝工業被大量使用。
(7)蜜桔精油中萜烯的成分佔多少擴展閱讀:
油在烹調中有以下幾種作用:
油的傳熱作用
使菜餚呈現出鮮嫩或酥脆的特點。在烹調過程中,用油脂作為傳熱媒介的應用很廣,由於油脂的沸點高,加熱後能加快烹調速度,縮短食物的烹調時間,使原料保持鮮嫩。適當地掌握加熱時間和油的溫度,還能使菜餚酥鬆香脆,因此常用於油炸菜點。
改善菜餚色澤
油脂可以使菜餚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色澤。例如在製作掛糊上漿菜時,由於油溫不同,可使炸制或煎制出的菜餚呈現出潔白、金黃、深紅等不同顏色。油可以高於水或蒸汽1倍的溫度,迅速驅散原料表面及內部的水分,油分子滲透到原料的內部,使菜點散發出誘人的芳香氣味,從而改善了菜餚的風味。香油內鏈(麻油)更具有特殊的香味,對改善菜餚的風味,提高菜點質量有很大的作用。
⑧ 精油中萜烯類分子對人體有什麼作用
萜烯類分子主要有殺菌止痛的作用,使皮膚發紅發熱的能力。長期使用會導致皮膚過敏,黏膜過敏。如果皮膚容易過敏的人最好不要長期使用。
⑨ 柑橘和柑橘皮可以加工成哪些副食品呢都有哪些功效呢請專家指教,謝謝!!
柑橘皮是柑橘加工的主要副產物,約占整個果重的25 % ~ 40 % ,其中含有精油、色素、果膠、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可提取利用的成分,值得加以綜合利用。柑橘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三層組成,根據品種的不同,中果皮所佔分量的差異較大。就一般情況分析,外果皮約占果重的10 % ,精油和色素主要存在於該層果皮中;中果皮約占果重的10 %~30 % ,富含果膠和纖維素;內果皮約占果重的10 % ,主要由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構成。
1.柑橘精油
柑橘精油約占果皮鮮重的0.5%~3%,主要由萜烯類、倍半萜烯類等純碳氫烯烴的高級醇類、醛類、酮類、酯類等含氧化合物組成。萜烯的主要成分是D-檸檬烯,約占精油95%;含氧化合物約佔5%,但卻是精油香氣的主要來源。柑橘精油根據提取方法的不同,其質量也有所不同。通常,採用冷法的到的精油品質好於熱法得到的精油。
柑橘精油是重要的化工及醫葯原料,可作為高檔香精用於食品和日用化學品,也可用於配製天然農葯。從柑橘精油分離出來的檸檬烯可作為電腦晶元的高級清洗劑使用。此外,柑橘精油還具有祛痰、止咳、促進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鎮痛、溶解膽結石及消炎抗菌等作用。由於柑橘精 油中的檸檬烯對光和熱都不穩定,在空氣中很容易被氧化成香芹酮、香芹醇等異味雜質,導致精油質量下降,因此,在保存中應注意避光、防熱。
2 .天然色素
柑橘皮中的天然色素主要分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兩類,脂溶性色素約占果皮乾重的0.1 %~0.5 % ,主要由α-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葉黃素、玉米黃素、β-隱黃質等多種類胡蘿卜素組成,著色能力強,易溶於氯仿和乙醇等溶劑,在酸、鹼、食鹽、還原劑和自然光等條件下穩定;在強光照射以及氧化劑作用下,活潑的不飽和鍵發生加成、聚合、氧化等反應,原共扼生色體系受到破壞,使色素褪色。水溶性色素在柑橘皮中的含量高於脂溶性色素,約占乾果皮重的0.3%~0 . 8% ,主要由類黃酮組成,易溶於水、乙醇和甘油等極性溶劑,當與Na+、Ca2+、Mg 2+、Zn2+及Al3+的水溶液共存時,色澤穩定,但遇Fe3 +變色;耐氧化性較差,應避免與氧化性較強的物質共存。
從柑橘皮中提取的色素除類胡蘿卜素和類黃酮成分外,還富含維生素E 和硒元素,因此它不僅是安全可靠的食用著色劑,也是一種良好的食品強化劑。該色素中的主要成分對治療眼病、阻止超氧自由基產生、避免DNA 損傷、防止癌細胞生長、減緩心血管疾病、延遲細胞衰老和增強入體免疫力等都有積極作用。
3 .黃酮類化合物
黃酮類化合物就是以黃酮(2-苯基色原酮)為母核而衍生的一系列以C6-C3-C6為基本碳架的化合物,包括黃酮的同分異構體及其氫化的還原產物。柑橘皮中的最常見黃酮類物質有橙皮昔、袖皮昔、新橙皮昔、袖皮素芸香昔等二氫黃酮類物質,其中橙皮昔在柑橘皮中的含量約為果皮乾重的1 %~3 % ,最具提取價值。
橙皮苷是一種黃烷酮的糖苷,白色或淺黃色結晶粉末,幾乎無臭、無味,熔點為258~262 ℃ ,分子結構式見圖1-3 。
分子量為610;能溶於稀鹼和吡啶,以及70 ℃ 以上熱水,微溶於甲醇,幾乎不溶於丙酮、苯和氯仿。它是構成維生素P 的成分,OH OHO
圖1 一3 橙皮普的結構式
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流血不止、微血管脆弱等病症,是成葯「脈通」的主要原料之一。此外,橙皮苷也是健胃消食類葯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將橙皮苷加氫還原可製成二氫查爾酮天然甜味劑,甜度可達蔗糖的600 倍以上。此外,橙皮苷還可以直接用作果蔬的高效抗氧保鮮劑。
4 .果膠
果膠是一種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的多糖類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結構呈鏈狀。柑橘皮中果膠的含量約為果皮乾重的20%~30%,大部分存在於中果皮層。果膠的結合單元為D 一毗喃半乳糖醛酸以1 , 4 一鍵等連接成長鏈狀,通常以甲醋化狀態存在,在其主鏈上還包括L-阿拉伯糖、D-半乳糖、D-山梨糖、L-鼠李糖等糖類。實際上果膠是這些多糖的混合物,分子量在50000~180000 ,基本結構式如下:
果膠是典型的親水性膠狀物質,具有良好的膠凝性和乳化穩定作用。果膠作為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大量使用,如用於果醬和果凍類食品、嬰兒食品,用作冰淇淋和果汁的穩定劑等;在醫學上,果膠是鉛、汞等重金屬中毒的良好解毒劑和預防劑,果膠及其鋁鹽可抑制腸道對膽固醇和甘油三酷的吸收,可用於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輔助治療。
5 .柑橘纖維
柑橘纖維是從柑橘果皮中提取製作的一種膳食纖維,為白色或淺黃色粉末,是目前大量使用的一種功能性食品添加劑。膳食纖維是一種不被人體吸收的多糖類碳水化合物和木質素,具有獨特的生理功能,被稱為「第七營養素」,是平衡膳食結構的必需營養素之一它不能被人體消化道消化吸收,但能增加食物體積和消化道內容物體積,刺激胃腸蠕動,縮短消化道內容物的滯留時間,從而減少膽固醇的吸收率和腸道內有毒物質的積累和吸收,對防止肥胖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現代病具有積極作用。
柑橘纖維約占柑橘果皮乾重的60 % ,尤以中果皮層含量豐富且品質高。用柑橘皮提取的膳食纖維構成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其中約70 %的成分是以β-1 , 4-葡萄苷基結合的直鏈式多搪類。由於膳食纖維屬無熱量食物,且具有乳化和增稠作用,因此被大量用作低熱量食品的添加劑。
⑩ 烯類精油有哪些
萜烯類是精油中最常見到的有機分子。有些萜烯類精油會刺激皮膚,這時可能就要使用去萜烯類的精油(將精油中的萜烯類移除,以降低危險性。)萜烯類還分為單萜烯類、倍半萜烯類。
單萜烯類精油
單萜烯類分子經常以檸檬烯和松烯的形式出現,單萜烯類精油具有殺菌、止痛和紅皮的功效,但如果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皮膚和黏膜過敏。單萜烯類精油如杜松精油、苦橙葉精油、松針精油、佛手柑精油、芫荽精油、茴香精油、檸檬精油、藏茴香精油、胡蘿卜籽油、甜茴香精油、苦橙花精油、甜橙精油、絲柏精油、尤加利精油、迷迭香精油等。
倍半萜烯類精油
倍半萜烯類是種具有鎮靜與抗發炎作用的香氣分子。抗發炎功效最好的就是洋甘菊精油和部分艾屬植物精油中的天藍烴。薰衣草精油、馬郁蘭精油、快樂鼠尾草精油和大多數唇形科植物中的丁香烴是最常見的倍半萜烯類。乳香精油、廣藿香精油、檸檬精油、大西洋雪松和杜松精油等也都屬於倍半萜烯類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