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克隆羊多利長得像供細胞核的母羊,這是因為什麼
b 其細胞核中控制性狀的全部基因相同
主要分四個步驟進行:
①從一隻六歲雌性的芬蘭多塞特(Finn Dorset)白面綿羊(稱之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細胞,將其放入低濃度的培養液中,細胞逐漸停止分裂,此細胞稱之為供體細胞。
②從一頭蘇格蘭黑面母綿羊(稱之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細胞,並立即將細胞核除去,留下一個無核的卵細胞,此細胞稱之為受體細胞。
③利用電脈沖方法,使供體細胞和受體細胞融合,最後形成融合細胞。電脈沖可以產生類似於自然受精過程中的一系列反應,使融合細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樣進行細胞分裂、分化,從而形成胚胎細胞。
④將胚胎細胞轉移到另一隻蘇格蘭黑面母綿羊(稱之為C)的子宮內,胚胎細胞進一步分化和發育,最後形成小綿羊多莉。
2. 多莉羊的早夭到底是因為技術原因還是自然原因
多利羊的誕生對整個生物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多利羊的生命卻非常地短暫。
克隆動物、包括克隆人,如今成為爭議最大的科學話題。在技術上,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實驗了兩百多次才成功培育出一個多利,而且它在2001年就被發現有類似關節炎的症狀。科學家認為,這在某些方面反映了當前克隆技術的缺陷。多利的早夭,估計會進一步引發有關的爭論。
多利羊患肺病而死
據羅斯林研究所透露,在被確診之前,多利已經不停地咳嗽了一個星期。2月14日,經獸醫診斷,多利患有嚴重的進行性肺病。
所謂「進行性」疾病是指患者病情不斷發展惡化,生命危在旦夕。
鑒於這種情況,研究所決定為多利實施「安樂死」,他們實在不忍眼睜睜地看著多利鬱郁而終,希望這只曾經享受過生命的快樂、並且為全世界帶來過無數驚喜的可愛的小綿羊平靜安詳地離開人世。
早夭引發爭論
多利的死亡再次引發了關於克隆動物是否會「早衰」的爭論。
多利由羅斯林研究所的伊恩·威爾莫特教授等人通過體細胞克隆法培育問世。伊恩·威爾莫特教授說,他在大約一年前已經發現多利羊的左後腿患上了關節炎,而這種典型的「高齡病症」對當時還年輕的多利而言,很可能意味著目前的克隆技術尚不完善。
繼多利問世之後,克隆技術在近年來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各國科學家相繼克隆出牛、鼠、豬等動物,但與此同時也陸續有科學家發現一些克隆動物表現出「早衰」跡象,這被認為是克隆技術自身不完善而對克隆動物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但是,科學界對此還沒有最後的結論。
威爾莫特說,他們將對多利屍體進行仔細檢查,以進一步確定其死因。他同時表示:「重要的是,不僅僅是我們,而應該是那些所有克隆出動物的科學家們,都對克隆動物整個生命期間的健康狀況進行持續觀察。
總之,克隆技術還沒有很成熟,克隆技術一直受到了很大的爭議,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全面。
3. 如圖為多利羊的克隆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①多利羊性狀與______羊一致,因為該羊提供的是______.②產
①A羊的細胞核內含有該綿羊全套的遺傳基因,通過無性生殖產生的多利羊,其遺傳基因來自於A羊,所以克隆羊多莉的性狀與A羊相似. ②克隆指的是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然後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後,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者基因相同的動物.所以,克隆技術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即沒有經過受精過程,只需從動物身上提取一個單細胞,用人工的方法將其培養成胚胎,再將胚胎植入雌性動物體內,就可孕育出新的個體. ③利用克隆技術,可以快速培養出具有優良品質的作物和家禽品種;克隆技術在製造基因工程葯物方面也有著十分誘人的前景.轉基因動物可以用於葯物的生產;利用克隆技術可以製造一些動物的器官,用於器官的移植;利用克隆技術就可以將轉基因動物大量繁殖,從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大幅度的提高產量.另外,克隆技術還為拯救瀕危動物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故答案為:①A;細胞核; ②無性生殖;沒有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 ③a、克隆器官應用於器官移植;b、克隆瀕臨滅絕的生物(其他言之有理也行) |
4. 為什麼多利羊的克隆不是用同一隻羊的去核卵細胞和同一隻羊的體細胞核克隆,而是用的不同母羊的
我覺得你的想法本身還是很有可行性的,但是多利羊的克隆所要證明的是體細胞的遺傳物質具備全能性,如果照你說的那樣去做,可能有這樣兩個問題:
1)你如何分辨所得到的克隆羊是通過體細胞克隆產生的,通過你這種方式產生的具備發育能力的卵細胞和一個正常的卵細胞根本無從區分,因為他們所有的遺傳標記都是完全一樣的。
2)在實際操作的時候,你應該知道克隆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而一隻羊一生能夠產生的卵細胞可能都不夠完成這個實驗,總不能為了這個實驗在那乾等一隻羊發情的那幾天吧。
5. 多利克隆羊最後是不是活的短啊,和母體年齡有什麼關系
這些新的個體具備雙親的遺傳特性。但「多利」並不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而是利用生物技術無性繁殖方式誕生的小羊,它是一隻沒有爸爸的小羊,所以人們叫它「克隆羊」。 多利羊生於1996年7月5日,於1997年2月23日被介紹給公眾。 多利出世歷經曲折。在培育多莉羊的過程中,科學家採用體細胞克隆技術,主要分4個步驟進行: 步驟一:從一隻6歲芬蘭多塞特白面母綿羊(姑且稱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細胞,將其放入低濃度的營養培養液中,細胞逐漸停止分裂,此細胞稱之為「供體細胞」; 步驟二:從一頭蘇格蘭黑面母綿羊(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細胞,並立即將細胞核除去,留下一個無核的卵細胞,此細胞稱之為「受體細胞」; 步驟三:利用電脈沖方法,使供體細胞和受體細胞融合,最後形成「融合細胞」。電脈沖可以產生類似於自然受精過程中的一系列反應,使融合細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樣進行細胞分裂、分化,從而形成「胚胎細胞」; 步驟四:將胚胎細胞轉移到另一隻蘇格蘭黑面母綿羊(C)的子宮內,胚胎細胞進一步分化和發育,最後形成小綿羊--多莉。 換言之,多利有3個母親:它的「基因母親」是芬蘭多塞特白面母綿羊(A);科學家取這頭綿羊的乳腺細胞,將其細胞核移植到第二個母親(借卵母親)-- 一個剔除細胞核的蘇格蘭黑臉羊(B)的卵子中,使之融合、分裂、發育成胚胎;然後移植到第三頭羊(C)--「代孕母親」子宮內發育形成多莉。 從理論上講,多莉繼承了提供體細胞的那隻綿羊(A)的遺傳特徵,它是一隻白臉羊,而不是黑臉羊。分子生物學的測定也表明,它與提供細胞核的那頭羊,有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確切地說,是完全相同的細胞核遺傳物質。還有極少量的遺傳物質存在於細胞質的線粒體中,遺傳自提供卵母細胞的受體),它們就像是一對隔了6年的雙胞胎。 多利沒有父親,它是通過無性繁殖--或者說克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