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肉桂油是什麼
肉桂油 【英文名】 OLEUM CINNAMOMI 【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乾燥枝、葉經水蒸氣蒸鎦得到的揮發油。 【性狀】 本品為黃色或黃棕色的澄清液體;有肉桂的特異香氣,味甜、辛,露置空氣中或存放日久,色漸變深,質漸濃稠。 本品在乙醇或冰醋酸中易溶。 相對密度 應為1.055~1.070(附錄Ⅶ A)。 折光率 應為1.602~1.614(附錄Ⅶ F)。 【鑒別】取本品,冷卻至0℃,加等容的硝酸振搖後,即析出結晶性沉澱。 【含量測定】 照氣相色譜法(附錄Ⅵ B)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聚乙二醇(PEG)-20M為固定相,塗布濃度為10%;柱溫190℃。理論板數按桂皮醛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桂皮醛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4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約50mg,精密稱定,置10ml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3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桂皮醛(C9H8O)不得少於75.0%。 【功能主治】驅風健胃。
2. 肉桂精油的植物簡介
中文名稱:肉桂
英文名稱:Cinnamon
學名:cinnamomum zeylanicum
中文別名:肉桂油; 桂油;桂皮油
CAS 編號:8007-80-5
性狀:屬揮發性油,是一種黃色至紅褐色澄清液體
香味:具有中國肉桂特有的辛烈、暖甜香氣
特性:時間放置或露置於空氣中,肉桂油會逐漸氧化變成深褐色的黏稠液體。先是有甜味,然後有辛辣味。
溶解情況:溶於乙醇、冰乙酸中,不溶於甘油和礦物油。
主要成分:肉桂醛(98.2%),其次為α-水芹烯、1,8-桉葉油素、對傘花烴、樟腦、芳樟醇、β-石竹烯、α-依蘭烯、α-松油醇、香葉醇、桂酸甲酯、桂酸乙酯、丁香酚、肉桂醇等。
制備:以唇形科植物中國肉桂樹的鮮枝葉、梗和樹皮為原料,採用水蒸氣蒸餾法提油,並經熏蒸精製而得。由於內桂油的相對密度大於1,餾液油水分離時油沉於水的底部,油水較難分離,易產生乳白色的液體。因此,須採用破乳技術來提高出油率。
用途:可用於調配煙草、飲料、酒、牙膏用香精。在某些皂、薰香香精中也可使用。可從油中單離肉桂醛,並進一步合成肉桂醇和桂酸酯。
葯理作用:肉桂可以擴張末稍血管、進進血液循環,能緩和地刺激腸胃功能,幫助腸胃排氣,避免腸胃痙攣,也有促進消化的作用。此外,肉桂還可以強化胰島素的分泌,並清除血中壞的膽固醇,不但有助於降血糖、降血脂,而且還有預防癌症發生的食療效果。
3. 肉桂和桂皮用法是否相同
桂皮和肉桂同屬於一個植物科屬,可以認為是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產地的不同品種。差異性很小。
從化學成分上來看,只有微妙的差別:
① 桂皮的肉桂醛含量更高,肉桂醛是肉桂類精油最重要的價值所在,肉桂醛的特點是:雖然有著強烈的皮膚刺激性,但它強大的抗菌力很可能是精油中的「一號種子選手」。
② 肉桂中酚的含量更高,這也決定了肉桂的芳香氣味更細膩可人,較桂皮更溫和一些。酚的殺菌、抗病毒的能力也很強,僅次於肉桂醛。但酚類長期口服(4周以上),會對肝臟帶來副作用。
③ 桂皮中含有香豆素而肉桂中沒有,但含量較少。香豆素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不好的化學成分,它會讓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度增加,如果皮膚塗抹了這類精油又接受日曬,可能導致皮膚嚴重曬傷,曬黑,也被稱為光敏性。比如,生薑、柑橘類精油如檸檬、佛手柑、野橘中含有。
◇
主要用途(共通):
① 有強大的殺菌、抗真菌、抗病毒能力,具有廣譜抗菌功效。
✔︎ 可製作成清潔用品,殺菌效果可達90%。
✔︎ 腹瀉、腸炎、痢疾、寄生蟲感染。
✔︎ 皮膚嚴重的感染、潰爛、發炎可以考慮使用。
✔︎ 婦科炎症。
我們常用的保衛復方中就含有肉桂精油。
② 溫暖、驅寒、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
③ 可用於糖尿病、前列腺疾病的調養。
④ 提振男性性機能。
◇
注意事項:
▲ 無論肉桂還是桂皮,用於皮膚塗抹時具有極強的刺激性,使用時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建議稀釋比例10倍以上。
▲ 由於它的刺激性,與其單獨使用,不如和其他精油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 孕期、哺乳期、嬰幼兒不建議使用。
4. 月桂精油與肉桂精油有區別嗎
1、月桂
月桂是樟屬樟科的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原產地中海地區,在我國南方有引種栽培。月桂的樹皮為黑褐色,葉片和果實均含有芳香油。月桂的葉互生,革質,呈寬披針形,葉片邊緣為波狀。花朵為傘形花序簇生葉腋間,顏色為淡黃色。月桂的果實呈橢圓狀球形,成熟時呈紫褐色。
2、肉桂
肉桂是樟屬樟科的中等大喬木,主要栽培於兩廣、雲南、福建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南亞與東南亞地區也有栽種。肉桂的全身皆有氣味,以初結的果味最濃,其次為花梗、樹皮、葉,多用於西餐與甜點的調味外,其它的多作為葯用。
5. 精油的種類及其作用
精油從不同角度可以做不同的分類。就以日常最常見的,可以分為
單方精油:直接從植物中提煉出的精華成分。其中不含植物脂肪。
基礎油:也是從植物中提煉的營養成分,含有大量植物脂肪或植物蠟。
復方精油:若干種單方精油和基礎油按一定配方調配而成的具有特定功效的精油。
精油是提煉自植物的純天然精華成分,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美容護膚等效果外,還具有非常多的療效。
精油的品種很多,對身體、心理的療效也各不相同,所以只以絲柏為例,簡單講一講吧。
絲柏帶有甜香脂味,含有8種主管卵巢功能的激素相似成分,因此對於任何月經症狀,比如出血過少,不規則、閉經、停經等,均可以獲得幫助。另外,絲柏是循環系統的促進劑,對靜脈曲張、水腫、風濕、蜂窩組織炎等等,均有幫助。對於皮膚方面,絲柏可以幫助缺水性油性皮膚、盜汗等有幫助。
在情緒和心理方面,可以緩解膽怯、壓迫感、悲痛、疲倦、注意力分散等不良反應。
精油和芳香療法是一種輔助療法,可以對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補充,但是它還不能完全取代葯物治療。所以在服用葯物時,應咨詢葯劑師或醫師,才能做出決策。不過話說回來,「咨詢醫師」這個概念是在西方流行的,在國內就不一定了,很多葯劑師、醫師根本不知道精油、芳香療法是什麼,甚至是利益驅動下好賣葯,所以只是一味予以否定。呵呵。
由於國內精油方面的管理缺失,所以低品質精油比比皆是。所以建議選擇真正具有品質保證的國際著名品牌,例如英國的Quinessence和natural
touch,這都是國際芳香療法貿易協會成員,對品質管理非常嚴格。既可以在它們的官網購買,也可以在淘寶的「鄰家花園芳香療法工作室」店裡購買,這是這兩個品牌的國內授權代理店。
6. 桂皮油如何製作
一種由肉桂樹的鮮葉、嫩枝或樹皮經水蒸氣蒸餾製得的含肉桂醛為主的精油。又稱中國肉桂油。
公元前2700年,人類已懂得使用肉桂作香料和葯用。中國有記載始於公元前4世紀。1892年德國席梅爾公司(Schimmel Co.)報道用中國原料蒸油的結果。中國生產桂皮油始於20世紀50年代,主要利用收獲桂皮時剩下的葉和枝椏作原料進行蒸油。
肉桂樹主要分布在中國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中印半島各國、日本、墨西哥、南美各國、蘇門答臘等地也有生長。肉桂樹皮、葉、枝、果均具特有香味。桂葉因採摘時間不同分為剝葉和秋葉兩種。剝葉是在每年3~6月間剝桂皮時收集的葉,蒸出的油稱春油;8~12月間採摘的葉稱秋葉,蒸出的油稱秋油。
性質
桂皮油為黃色或紅棕色液體,具有肉桂醛的香味。油中肉桂醛佔80%以上,尚含有肉桂醛的各種衍生物、酚類、芳香類和脂肪酸類等化合物30多種。春油出油率較低(0.23~0.26%),但油質好,含肉桂醛85~90%;秋油出油率高(0.33~0.37%),產量也多,但含醛量較低(80~86%)。桂皮油在空氣中氧化後,色變暗並呈粘稠狀。
加工
桂葉採收分矮林和喬林作業兩種。前者在樹齡3~5年即可剝皮,在3~6月采剝,同時收集枝葉;後者樹齡10年以後采剝,每年3~6月或8~12月修枝采葉。冬季所採的枝葉經曬干蒸油。桂皮與枝葉蒸油採用常壓蒸汽蒸餾法,出油率約0.3%。近年採用鋼制蒸油罐及蒸餾新工藝,出油率可達0.8~1.0%。桂葉存放6天後蒸餾可以提高含醛量,若將春葉貯存到秋季蒸餾,所得精油含醛量可達90%以上。蒸餾罐最好採用鍍錫或不銹鋼材料,以免精油變色、變質。
質量
中國桂皮油以肉桂醛的含量為分級標准。甲級品含肉桂醛80%以上,乙級品含75~80%,丙級品為70~75%,出口的桂皮油均為甲級品,其他質量指標見下表。
商品桂皮油常有摻假,如摻松香、脂肪油、合成肉桂醛、苯甲醛、鄰苯二甲酸酯和純煤油等,必須採用相應檢測手段加以鑒別。鑒別摻雜合成產物可用閃點法;檢驗摻雜礦物油可用美國EOA№14標准法。若檢驗出商品油中含有氯離子,說明已摻雜合成肉桂醛。
桂皮油宜裝在玻璃、鍍錫或鋁制容器里,注意密封並存放於低溫(不超過15℃)和暗處。
用途
桂皮油可直接用作糖果、罐頭和酒類製品的調味添加劑;化妝品、肥皂等的加香劑;在香料工業中用來合成桂醇、桂酸、澳代蘇合香烯以及酯類等重要香料;醫葯工業上用作麻瘋病葯「苯丙碸」及清涼油等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