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精油可以用來刮痧嗎
精油可以用來刮痧。
刮痧的步驟:
1、頭部保健刮痧
頭部一般有百會穴、太陽穴、風池穴以及四聰穴,按照穴位順序刮痧,可以先刮百會穴以及四聰穴,然後移至風池穴,這個穴位可以多刮幾次,最後按太陽穴。頭部刮痧可以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使頭腦保持清醒,能夠更好的思考。
⑵ 精油推背和精油刮痧可以用什麼精油
薄荷精油:清涼鎮定肌膚、提神醒腦,也能有效改善頭皮屑、出油等狀況,不適用於敏感肌膚,夏季開背是首選精油。
熏衣草精油∶有效舒緩肌膚過敏、曬傷等現象,帶來寧靜的感受。還能幫助癒合疤痕、放鬆精神。
茶樹精油:本身具有收斂、抑菌效果,能提振精神,舒緩疲勞和解除肌肉壓力。
甘菊精油:甘菊精油具明顯的修護作用,能帶來平靜、放鬆的感覺,對安定肌膚也有很大的功效。
玫瑰精油:玫瑰精油有花植精油之後的美稱,具滋潤保濕效果,也能鎮靜、舒緩神經。
檀香木精油:能保濕滋潤肌膚,安定放鬆心情。
迷迭香精油:清潔皮膚、消炎殺菌,及促進血液循環,也能幫助集中精神。
佛手柑精油:有助於提振精神,復甦身體活力。
美型護理精油:幫助排毒,緊致鬆弛肌膚,深層滋潤保濕。
⑶ 拔罐前的准備工作
1).拔罐前做好准備:
(1)仔細檢查病人,以確定是否適應症,有無禁忌。根據病情,確定處方。
(2)檢查應用的葯品、器材是否齊備,然後一一擦凈,按次序排置好。
(3)對患者說明施術過程,解除其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
2).患者體位:病人的體位正確與否,關系著拔罐的效果。正確體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能夠放鬆,施術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採用的體位有以下幾種
(1)仰卧位:適於前額、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俯卧位:適於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後面。
(3)側卧位:適於側頭、面部、側胸、髖部及膝部。
(4)俯伏坐位及坐位:適於項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3).選罐:根據部位的面積大小,患者體質強弱、以及病情而選 用大小適宜的火罐或竹罐及其它罐具等。
4).擦洗消毒:在選好的治療部位上,先用毛巾浸開水洗凈患部,再以干紗布擦乾,為防止發生燙傷,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療需要,必須在有毛發的地方或毛發附近拔罐時,為防止引火燒傷皮膚或造成感染,應行剃毛。
(中華好輕松團隊整理)
⑷ 刮痧需要准備什麼
如同刮痧法一樣,刮痧的用具也十分簡單、方便,只要是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如梳子、溏瓷杯蓋子等,都可以用來刮痧。當然,如果長期使用或作為治療,還是用正規一些的刮痧板比較好。刮痧板選用天然水牛角為材料,對人體肌表無毒性刺激和化學不良反應。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種中葯,具有發散行氣,活血和潤養作用。
另外,刮痧之前,為了防止劃破皮膚,還要在皮膚表面塗一層潤滑劑,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當然,有條件的話,最好採用專門的「刮痧活血劑」。它是一種採用天然植物油加十餘種天然中葯,經傳統與現代高科技結合的方法提煉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泄毛孔、疏通經絡、排毒驅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刮痧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處理
刮痧療法和針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樣的,都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只不過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針灸一樣,有可能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
(1)暈刮出現的症狀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惡心欲吐或神昏撲倒等。
(2)預防措施:空腹、過度疲勞患者忌刮;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緊張特別怕痛的患者輕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讓患者平卧;讓患者飲用1杯溫糖開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會穴(重刮)、人中穴(稜角輕刮)、內關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湧泉穴(重刮)!!
⑸ 用精油和真空拔罐器的辦法來刮痧可行嗎
你描述的,應該叫走罐,而不應該算刮痧。
所謂刮痧,是用刮痧板,在按摩油的潤滑下,用一定力道刮身體特定位置,以起到拔除體內毒素的作用,以治療特定病症。這里說的按摩油,既可以是中葯成分,也可以是復方精油精油成分。中葯成分的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了,而精油這就需要專業的調配方法,針對特定的病症來調配,不是一種復方精油就能對付所有的病症。
出痧的情況要看個人體內積累的毒素而定。比如感染傷寒,或者肌肉酸痛,那麼刮出的痧可能就一大片,在正常的身體去刮,可能就沒有什麼痧出現。出了痧並不可怕,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只需要注意多飲水,保證體溫,都沒什麼,過段時間自然就會消除,而病症也會好轉。
所謂針對病症,在芳香療法,一般是需要定製配方的,如果能配合人體的經脈和穴位進行刮痧治療,效果自然更好些。不過,美容院的美容師是否認穴准確那可不好說,走錯了穴位,跟沒走一樣,甚至還壞。呵呵。
還有精油開背的概念,那一般是一套按摩手法,叫做精油開背手法,沒有刮痧或拔罐的環節。美容院給你的概念是不準確的。做一個臉送一個開背,似乎是反了吧,一次專業開背能至少做兩次專業臉護,倒是你說的走罐倒沒那麼貴,呵呵。
⑹ 拔罐前需要做什麼准備
1.選擇體位 拔罐體位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治療效果。正確的體位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放鬆,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採用的拔罐體位有如下幾種。 (1)仰卧位 適用於頭面、前額、胸腹、上下肢前側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卧位 適用於頭頸、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後側的穴位。 (3)側卧位 適用於頭側、面側、肩側、胸側、下肢外側等,除與床接觸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 適用於頭後部、頸項、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 適用於頭前部、面顏、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2.罐具選擇 根據病人的體質、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積、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確選擇罐具和罐型。
⑺ 刮痧操作前的三大准備
刮痧前准備
選擇空氣新鮮、溫暖的室內環境,避免吹空調或風扇。
1、飲食准備
先用10幾粒紅棗加上10幾粒的桂圓煮水(或者打成羹)喝下去,補足能量,以免泄氣。
2、選擇體位:選擇既能便於刮痧操作,又能充分暴露被刮部位,被刮者肌肉放鬆,可保持配合刮痧體位一段時間。
坐位:適宜刮頭、頸、肩、四肢、胸、背、腰等部位。被刮者面向椅背騎坐,雙臂放在椅背上,使其身體有所依靠。
側卧:適宜刮試側頭部、胸、背、腰、髖、下肢側面等部位。
仰卧:適宜刮前頭部、頭頂部、側頭部、面部、胸、腹等部位。
俯卧:適宜刮後頭部、背、腰、下肢後側等部位。卧位時腹部墊一軟枕托起腹部,避免肌肉緊張。
3、選擇需刮痧的部位,塗擦刮痧油,開始刮痧操作。
4、擦凈刮痧油漬,穿衣保暖,並喝適量溫開水,一小時內禁止外出或沾涼水。
⑻ 拔罐前要准備什麼拔罐的時候要多長
拔罐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它是在這片土地流傳千年的傳統治療疾病手段。平時生活中,我們通過拔罐的方法能夠有效的治療很多種疾病,健康的時候使用能夠令身體更加的強壯。第一: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以及檢查用具 在進行拔罐之前,我們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了解自己是否有什麼需要注意的禁忌。拔罐的方法有很多,不同體質的人群所需要的拔罐方法以及拔罐位置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注意區分。在拔罐之前也需要檢查用具是否齊全,同時消毒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專業的醫生一定要在拔罐之前告訴患者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第二:選擇正確的拔罐體位 專家告訴我們,拔罐的時候選擇的體位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了療效,正確的體位能夠令患者感覺更加的舒服,這樣肌肉就可以更好的放鬆,效果也就更好。一般情況下患者保持仰卧的姿勢放鬆的躺下,這適用於對胸腹部還有四肢前端位置進行拔罐。而俯卧位則是適合對肩背以及頭頸位置拔罐效果更好。側卧位適合對臉部以及胸肩側邊位置進行拔罐。總而言之,不同的體位適合的是不同拔罐位置,平時在拔罐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情況進行選擇。第三:拔罐前准備火罐的材質有很多,所以在拔罐之前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以及拔罐位置、身體肥瘦還有疾病等選擇合適的火罐。另外,在進行治療之前,我們需要用熱毛巾清洗需要進行拔罐的位置,然後再進行消毒。另外,火罐也必須要酒精進行消毒。如果是拔罐位置有毛發,那一定要要剃光之後才能夠進行拔罐。 如果在拔罐的時候天氣比較寒冷,特別是在秋冬季節,拔罐之前一定要將需要使用的火罐進預熱,可以用火烤,也可以用水燙,火罐的溫度稍稍高於體溫就可以了,千萬不能夠太燙,避免損害皮膚。
⑼ 中醫拔罐要注意什麼 這6點拔罐前一定要看
1.中醫拔罐的適用范圍
可以治療包括感冒、嘔吐、便秘、泄瀉等內科疾病;可以治療包括乳癰、脫肛、急性闌尾炎等外科疾病;可以治療落枕、頸椎病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骨科疾病:還可以治療痛經、白帶等婦科疾病;還可以治療小兒發熱、小兒嘔吐等兒科疾病;以及牛皮癬、纏腰火丹等皮膚科疾病。
2.中醫拔罐的器具
主要有四類,即:玻璃拔罐器、竹筒拔罐器、真空拔罐器和遠紅外拔罐器
3.中醫拔罐的事前准備
一是要仔細檢查,中醫拔罐前看看病人是否有禁忌。要檢查器材及葯品,做到齊備、干凈、整齊。還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治療說明,幫助患者克服恐懼心理。
二是幫助患者調整體位,這一步驟直接關系治療效果。一般有四種體位:仰卧位、俯卧位、側卧位、俯伏坐位及坐位。
三是選擇所用罐具。醫生要根據患者治療的部位面積、體質情況以及病情程序選擇大小適宜的罐具和尺寸。
四是擦洗消毒。用毛巾浸開水為患者清洗患部,然後用干紗布擦拭乾凈。
五是溫罐。在冷季進行中醫拔罐,將罐子放在火上烤一烤,可以有效幫助患者驅寒。溫罐時不可烤罐具的口部,以防燙傷。
六是拔罐。具體手法有密排法、疏排法。同時,還要與患者進行交流,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隨時調整位置和力度。大罐的時間大約是五到十分鍾,小罐大約是十分鍾到一刻鍾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