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煉制大蒜油的最佳方法
製取技術
1.原料選擇。選用無蟲蛀、無霉爛病變的優良大蒜。
2.預處理。將大蒜瓣去皮,用清水漂洗干凈。然後,瀝干水分,送入65--75℃的熱風爐中烘乾。
3.粉碎。將烘乾的大蒜瓣放入粉碎機中,粉碎成粉末。
4.浸取。將大蒜粉放入密封容器中,並注入預熱至65--75℃的乙醇,充分攪拌後進行浸泡。其乙醇用量,為大蒜粉重量的4--6倍。通過浸泡,濾出浸液。
5.真空濃縮。將濾得的浸液,放入真空罐中,進行低溫真空濃縮,即可得到粗蒜油。濃縮時,溫度控制在40--50℃,真空度為77300--101300Pa(帕)。濃縮過程中應注意回收乙醇溶液。
6.凈化處理。為除去粗蒜油中的膠質、蛋白質等雜質,可在粗蒜油中直接通入水蒸氣4--10分鍾,然後進行離心分離,取其表層油質,再經脫水處理,即為蒜油成品。經定量包裝並貼上商標後,就可裝箱出口。 在通常情況下,用大蒜製取蒜油的出油率為1.6%--3%。
2. 蒜頭油怎麼做才夠香
蒜頭不能剁太碎,不然會影響味道。下面介紹蒜頭油的做法供參考,首先准備材料:蒜頭:適量、食用油:適量。
1、蒜頭剝去外皮,然後用清水清洗干凈。
3. 蒜油怎麼做啊
主料:蒜200g
調料:食鹽適量、花椒適量、菜籽油適量
一、大蒜去除外皮。
4. 請教大蒜油簡易製法
大蒜油的功效: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另外,還具抗菌消炎,降膽固醇、軟化血管、防治脂肪肝、有效防治糖尿病、便秘、抗腫瘤、失眠等功效。
材料:紫皮獨頭大蒜1斤、食用酒精1斤。
做法:將蒜放入石制的罐中搗爛,再將其放入盛有酒精的玻璃瓶中,靜置15~20天後可見瓶中上層液體呈油狀,倒出這部分,即可食用,製作過程中絕不可接觸鐵器。
食用方法:每頓飯期間服用一小勺,病重可服兩小勺,無病症者可每日一次,最好晚間服用。一個月後可到醫院復查。
5. 如何加工大蒜油
目前國內外大蒜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氣蒸餾法、有機溶劑提取法和超臨界CO萃取法。
水蒸氣蒸餾法:其工藝流程為:大蒜脫皮清洗pH緩沖液浸泡打漿常壓浸泡保溫熱浸真空蒸餾餾液萃取分離真空濃縮粗油精煉大蒜油。目前國內大蒜油提取主要採取該方法。
溶劑法和超臨界CO萃取法生產工藝流程:大蒜去皮切片→乙醇浸泡→乙醇蒜液→超臨界CO萃取釜→蒜油。
6. 怎麼才能製作出大蒜油
優質大蒜用大蒜脫皮機或化學方法脫去大蒜的皮,然後分選並清洗干凈,再用脫臭劑浸泡脫臭,即保留大蒜一切有效成分。
經脫臭後的大蒜用膠體磨粉碎後,加入2倍大蒜重的水,注入發酵罐中,在55℃條件下浸泡3小時。浸泡後的蒜漿打入蒸餾鍋中蒸餾,蒸餾量以120千克/小時為宜,餾出物經油水分離器分離,得到粗油,蒸餾時間控制在20小時之內為宜,蒸餾時冷卻器的冷卻水出口溫度控制在40℃以下。
溶劑法和超臨界CO2萃取法生產工藝流程:
大蒜去皮切片→乙醇浸泡→乙醇蒜液→超臨界CO2萃取釜→蒜油
操作要點:大蒜頭去皮、切片,按100克大蒜加70毫升乙醇(70%)浸泡,浸泡6小時分離出乙醇蒜液(含1.2~2.2毫克蒜辣素/毫升)。將乙醇蒜液泵入超臨界CO2萃取釜,保持萃取溫度35℃、萃取壓力16兆帕左右,萃取時間2~3小時,可直接獲得純凈、高品質、高得率的蒜油。
7. 蒜頭油的做法是什麼
准備材料:蒜頭適量、食用油適量,清水適量
1、首先,蒜頭剝皮。
8. 大蒜油都是用什麼辦法來做出來的
大蒜油便是一種以大蒜為主要原料所製作成的一種調味料,通常在吃烤蝦或者是烤肉的過程當中都會遇到這種調料,還有一些人喜歡用大蒜油拌面吃,口感也是相當不錯的。而大蒜油的做法也是非常簡單的,就算是做飯小白也可以輕松掌握。製作大蒜油的方法:將大蒜剝好,然後剁成蒜末,可以做得稍碎一些,建議大家使用獨頭蒜,因為這種蒜不僅個頭不大,味道還比較重,對於一些喜歡吃蒜的人來說,這種蒜做出來的大蒜油味道比較正。
9. 大蒜怎麼腌制好吃又脆
腌糖蒜
配料:大蒜(整顆) 10個、鹽1/2大匙、紅糖1杯半、白醋 3杯、水1杯、鹽1小匙、醬油1大匙
做法:
1、將10個整顆大蒜外皮略微剝去一層備用。
2、將1鍋水煮沸加入少許鹽溶解後熄火,再放入大蒜浸漬20分鍾,撈起瀝干水份放涼備用。
3、將調味料所有材料置於鍋中混合加熱,煮沸後離火冷卻,即為糖醋汁。
4、將大蒜與冷卻的糖醋汁一起放入容器中腌制,糖醋汁需蓋過大蒜,加蓋後置於冰箱冷藏浸泡2周以上,約可保存1~2個月。
營養作用:
1、大蒜是天然植物含有抗菌素,它的殺菌能力是青黴素的1/10,對多種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腦膜炎、肺炎、鏈球菌及白喉、痢疾、傷寒、副傷寒、結核桿菌和霍亂弧菌,都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還能殺死更多種致病真菌和鉤蟲、蟯蟲、滴蟲。生吃大蒜是預防流感和預防腸道感染病的有效方法。
2、大蒜精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機理為改變血小板膜的理化性質,從而影響血小板的撮取和釋放功能,抑制血小板膜上纖維蛋白質原受體,抑制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原結合,影響血小板膜上的硫基,改變血小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