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找准四個穴位刮痧祛斑法見效快
找准四個穴位刮痧祛斑法見效快
找准四個穴位刮痧祛斑法見效快,美容只是一種個人選擇,不做懶女人,很多時候我們都可能會忽略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女生都不知道這些小技巧,學會找准四個穴位刮痧祛斑法見效快,技巧很重要。
一、找准四個穴位,刮痧祛斑法見效快
1、刮痧祛斑法只要刮准四個穴位,便可以達到有效祛斑的效果。刮痧選擇的穴位有:肝俞、太沖、血海、足三里。肝俞穴有疏肝利膽、養血之效,為肝臟的常用保健穴。太沖穴具有疏肝理氣、活血、通調三焦氣機等功效。人在生氣後按壓此穴,能幫助疏泄、消氣,緩解人因生氣引起的一些疾病,因此太沖穴又被稱為「消氣穴」。血海穴隸屬足太陰脾經,是全身的血脈之海,都知道「以內養外,補血養顏」,所以血海穴是我們調養氣血離不開的'穴位。足三里隸屬於足陽明胃經,可通經活絡,配以血海穴可使氣血下行。
2、肝俞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太沖穴位於大腳趾和第二個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血海穴在大腿內側之前下部,股內側肌的隆起上,距膝蓋上2寸。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脛骨邊緣。
3、刮痧祛斑法簡單易行,且療效明顯。或許有的姐妹怕疼而不敢採用,這些姐妹可以喝花草茶。這種花草茶是由玫瑰花、白菊花、紅花、炙甘草煎熬而成。玫瑰花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脾經,有行氣解郁的功效。白菊花味苦,性微寒,具有平肝之功效。紅花性溫,歸心、肝經,有活血通經散淤的功能。炙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氣之功。這些花草都可以在葯店買到。取玫瑰花3克,白菊花9克,紅花3克,炙甘草5克,將它們放入鍋內倒入2碗清水,用文火煎至1碗即可服用。每日1劑,2次水煎服,連服15日為一個療程,連服3個療程。對於疏肝理氣、調理月經、去除臉上色斑有很好的效果。
1、平時堅持按摩一些穴位,對美白皮膚很有好處,而且能幫助治療面部色斑。這幾個穴位分別是,三陰交(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10厘米,脛骨內側緣後方)、陰陵泉(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或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地機穴(陰陵泉穴下10厘米)。
2、對於出現面斑的朋友來說,還需要按摩長斑的地方。中醫上有阿是穴的說法,就是哪裡有病哪裡就有穴位,對於色斑也是這樣。產生色斑的地方往往血液循環不好,按摩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從而淡化色斑。如果配合針灸效果會更好。
3、產生色斑的原因很多,如日光照射、疾病、葯物、化妝品、情緒因素等。中醫認為,大多數面斑產生的原因都是肝鬱氣滯,即由不良情緒等引發,很多長斑者還伴有某些婦科疾病,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月經不調等,所以特別是女性長色斑時要警惕身體的疾病。
『貳』 如何能快速去掉腿上的小斑
教你7個祛斑妙計
1:桃花瓜子蜜:用桃花陰干研末,冬瓜子研末,二者等份調蜂蜜適量,敷面,每晚臨睡前敷患處。黑痣則點塗之。功效潔面去斑。適用於黑痣、黑斑、雀斑。
2:香菜湯:用香菜煎湯,每日洗面,日久有效。功效去黑斑消雀斑。
3:醋水:面部生有雀斑者,在洗臉時可在水中加入1~2匙食醋,有減輕色素沉著作用。
4:茄子汁:茄子1個,切片榨汁,磨擦局部,1日3次,十天可見效果。
5:冬瓜汁:冬瓜瓤適量,搗爛取汁,塗患處,1日數次,連續使用,治癒為止。
6:黃瓜;取黃瓜切斷面,早晚搓擦臉部,長期搓擦,既能消除雀斑,又能使臉部細嫩白凈。
7:櫻桃汁:鮮櫻桃適量,絞汁塗患處,每日2次,有消除雀斑的作用
『叄』 打穴位就可以祛斑美容,這些穴位原來藏的這么深
按摩穴位可以祛斑美容,選擇一個穴位輕拍或按摩。沒有必要每天按摩,秘方是堅持下去。只要你堅持按摩或輕叩穴位,你一定會得到美容、保健和養生的效果,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打穴位就可以祛斑美容,這些穴位原來藏這么深,至於是哪些穴位呢,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五個,感興趣的話一起來看看吧~
第五個,足三里,外膝在眼睛下方3英寸,脛骨外側有一個橫向手指。該穴位具有補中益氣、通經活絡、調理脾胃、強身健體、抗衰老、祛斑養顏的作用。 每天花幾分鍾按摩這些主要穴位,受益匪淺。
『肆』 女人刮大腿內側的好處
女人刮大腿內側的好處
女人刮大腿內側的好處,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下面看看女人刮大腿內側的好處。
大腿內側刮痧的好處,考慮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大腿內側刮痧可以預防肥胖,使人體的內分泌通暢,促進脂肪代謝,消除腿部的脂肪,可以讓腿部瘦下來。
第二種,對於氣血不通的患者,可以幫助人體促進血液循環,疏通人體的經脈,改善身體不適症狀。
第三種,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第四種,刮痧對於哮喘、糖尿病患者,也可以緩解病症。
大腿內側進行刮痧,好處很多,可以活血、散瘀、疏通經絡,可以改善亞健康的狀態,也可以輔助治療相關疾病,如頸椎病、頭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以及腰疼、腿疼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很多患者有慢性疾病,如哮喘、高血壓、糖尿病等,都可以通過刮痧的方式進行緩解,尤其是大腿內側,效果是很理想的。建議大腿內側刮痧,次數不要過於頻繁,力度不要過大,大腿內側皮膚相對比較細嫩,很容易出痧,容易出現嚴重瘀血,長時間的刮痧會誘發大腿內側出現疼痛、不適感等。
1、腿部刮痧的好處和壞處
腿部刮痧可以幫助人們活血散瘀,還可以幫助疏通人體的經絡。目前沒有發現刮痧對身體有什麼壞處,好處還是挺多多。刮痧可以幫助現在的人改善亞健康的`狀態。此外刮痧還可以幫助治療其他一些疾病,比如頸椎病,頭痛,心腦血管,還有腰腿痛等等之類的症狀。如果患有哮喘或者糖尿病的患者,也可以考慮用刮痧來緩解不舒服的症狀。刮痧可以讓你身體更加健康。
2、小腿刮痧怎麼刮
小腿刮痧,可以先用一些潤滑油塗抹在自己的小腿上面,坐好在沙發或者床上,把腿自然地進行彎曲之後,放鬆自己的小腿,然後開始從刮痧板處開始,從腳的膝蓋處一直到腳跟的位置。
可以每天刮20分鍾左右。小腿刮痧的時候不管是刷腿還是按摩都要塗上潤滑油。從大腿的根部再到膝蓋的位置,再從小腿的位置到腳踝處。主要集中在大腿的外側面還有後面的位置,也可以偶爾正面。
3、腿部刮痧方向
刮痧是延著經絡的位置開始的,現在有很多的刮痧保健還有一些經絡方面的推拿按摩。按正常是應該從上到下地來進行按摩還有刮痧。我們可以從大腿的每個側麵包括內側來進行。
整條腿都可以考慮從上到下來進行刮痧,刮痧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沿著自己的經絡,還要按著穴位這樣就可以進行刮痧了。那些經常坐著辦公的上班族,建議可以多走動,或者經常按摩一下小腿,預防下腿肥胖。
4、腿部刮痧可以瘦腿嗎
腿部刮痧是可以幫助我們瘦腿的。但是我們在使用刮痧來幫助瘦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堅持才會有效果,而且要准備一個刮痧的工具,一直往大腿的地方開始刮痧,然後再往上,直到心臟的位置來刮就可以了,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疏通自己的心血,同時還可以起到刮痧的作用,讓我們的淋巴可以得到很好的循環,同時還可以達到瘦腿的功效。
女人經常刮痧原來有這么多的好處
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1、刮腹部,能通便
長期便秘不但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還會使機體吸收毒素。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從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內臟下垂,應由下向上刮拭。
2、刮手腳,行氣通絡
女性經常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中醫認為這主要和機體陽氣不足,或氣血運行不暢有關。
建議,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發熱後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從根部到指尖,每個方向刮5至10次,能行氣通絡。同理可運用於刮拭雙腳。
3、刮眼周,能明目
相信大家都做過眼保健操,對其中的幾個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對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
先用刮痧梳點按睛明穴,然後以睛明穴為起點,外眼角為終點,分別從上眼眶和下眼眶兩個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圍的經絡氣血運行,緩解視疲勞、干澀。
4、刮頸部,活血舒筋
頸肩不適是伏案工作者的「職業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氣血淤滯的狀態。
主要選擇三條路線,即後發際中點向大椎穴,以及後發際兩個外角上緣分別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另外,感冒時刮拭這個部位還具有祛風解肌的效果。
5、刮胸骨,寬胸理氣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勞累後,會有胸悶氣短的感覺,可用刮痧梳的單角自上而下緩慢刮拭下半段胸骨。
這個位置上有八會穴中的「氣會」膻中穴,刺激這個穴位有寬胸理氣的作用。此外,愛打嗝的人也可以經常刮拭這個部位。
6、刮脅肋,疏肝解郁
焦慮、抑鬱、煩躁,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導致整個身體機能的紊亂。中醫認為,正常的情志活動依賴於氣機的調暢,而肝臟能疏通氣機,因此能調節情志。
由於人體兩側的脅肋主要有肝經分布,刮拭這個區域能疏肝解郁,其中,重點是乳頭直線和第六肋間交點的期門穴。刮拭時,動作要慢,尋找並刮拭疼痛或結節的部位。
7、刮頭部,提神醒腦
頭部是全身陽經匯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後,用刮痧梳刮拭頭部,能振奮陽氣使人神清氣爽。
方法是以頭頂的百會穴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刮拭,至頭皮有熱感。如果有疼痛點,可在此點上反復刮拭5至10次。
『伍』 刮痧大腿正確方法 什麼工具可以刮痧
先准備一枚光滑的物品,如湯匙或骨梳,再拿一個小碗放些麻油(沙拉油或茶油、清水亦可),這樣就可以開始進行刮痧了。 刮痧方法: 用湯匙在病兒身體一定的部位上反覆地刮,直至被刮痧的皮膚出?深?色的紅斑為止。刮砂時的順序一般由上而下,由中間刮向兩側,刮時應取單一方向,不宜來回刮,每次大約刮二十下左右。 刮痧的部位: 1.通常在頸部及背部的脊椎兩旁,沿著肋骨向外刮,刮成弧形。 2.在結喉的兩側和胸部進行。 3.也有沿著脊椎兩側,由上向下刮。 4.在胸前刮痧,也可沿著肋骨向外刮成弧形。 5.若病兒情緒不佳,可刮臂彎內側和腿彎內側。 一、頭部的刮法 頭部有頭發覆蓋,須在頭發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塗刮痧潤滑劑。為增強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邊緣或刮板角部刮拭。每個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發皮發熱為宜。手法採用平補平瀉法,醫者一手扶患者頭部,以保持頭部穩定。 循行路線: (1)刮拭頭部兩側,從頭部兩側太陽穴開始至風池穴,經過穴位為頭維穴、頷厭穴等。 (2)刮拭前頭部,從百會穴經囟會穴、前頂穴、通天穴、上星穴至頭臨泣穴。 (3)刮拭後頭部,從百會穴經後頂穴、腦戶穴、風府穴至啞門穴。 (4)刮拭全頭部,以百會穴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全頭發際處刮拭。經過全頭穴位和運動區、語言區、感覺區等。 適應症:有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疏通全身陽氣之作用。可預防和治療中風及中風後遺症、頭痛、脫發、失眠、感冒等病證。 二、面部 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一次。 循行路線: (1)刮拭前額部,從前額正中線分開,經魚腰穴,絲竹空穴朝兩側刮拭。 (2)刮拭兩顴部,由內側經承泣穴、四白穴、下關穴、聽宮穴、耳門穴等。 (3)刮拭下頜部,以承漿穴為中心,經地倉穴、大迎穴、頰車穴等。 適應症:有養顏祛斑美容的功效。主治顏面五官的病證。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癱、雀斑、痤瘡等。 三、頸部刮法 頸後高骨為大椎穴,用力要輕柔,用補法,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以出痧為度。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些,從風池穴一直到肩髃穴,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一般用平補平瀉手法。 循行路線: (1)刮督脈頸項部分,從啞門穴刮到大椎穴。 (2)刮拭頸部兩側到肩,從風池穴開始經肩井穴、巨骨穴至肩髃穴。 適應症:人體頸部有六條陽經通過,其中精髓直接通過督脈灌輸於腦,頸部是必經之路,所以經常刮拭頸部,具有育陰潛陽,補益人體正氣,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主治頸、項病變,如頸椎病、感冒、頭痛、近視、咽炎等證。 四、背部刮法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後背正中線的督脈,再刮兩側的膀胱經脈和夾脊穴。背部正中線刮拭時手法應輕柔,用補法,不可用力過大,以免傷及脊椎。可用刮板稜角點按棘突之間,背部兩側可視病人體質、病情選用補瀉手法,用力要均勻,中間不要停頓。 循行路線: 刮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及夾脊穴,從大椎刮至長強。足太陽膀胱經位於後正中線旁開1.5寸和3寸處。夾脊穴位於後正中線旁開0.5寸。 適應症:刮拭背部可以治療全身五臟六腑的病證。如刮拭膽俞可治療黃疸、膽囊炎、膽道蛔蟲、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腸俞可治療腸鳴、泄瀉、便秘、脫肛、痢疾、腸癰等。背部刮痧還有助於診斷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現壓痛或明顯出痧斑時,即表示心臟有病變或預示心臟即將出現問題,其他穴位類推。 五、胸部的刮拭 刮拭胸部正中線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大。宜用平補平瀉法。用刮板稜角沿脅間隙刮拭。乳頭處禁刮。 循行路線: (1)刮拭胸部正中線,從天突穴經膻中穴向下刮至鳩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 (2)刮拭胸部兩側,從正中線由內向外刮,先左後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沿脅骨走向刮拭。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 適應症: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臟。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另外可預防和治療婦女乳腺炎、乳腺癌等。 六、腹部刮痧 空腹或飽餐後禁刮,急腹症忌刮,神闕穴禁刮。 循行路線: (1)刮拭腹部正中線,從鳩尾穴經中脘穴、關元穴刮至曲骨穴。 (2)刮拭腹部兩側,從幽門穴刮至日月穴。 適應症:腹部有肝膽、脾胃、膀胱、腎、大腸、小腸等臟腑。故刮拭腹部可治療以上臟腑病變。如膽囊炎、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嘔吐、胃痛、慢性腎炎、前列腺炎、便秘、泄瀉、月經不調、不孕證等。 七、四肢的刮法 刮拭四肢時,遇關節部位不可強力重刮。對下肢靜脈曲張、水腫應從下向上刮拭。皮膚如有感染、破潰、痣瘤等,刮拭時應避開。如急性骨關節創傷、挫傷之處不宜刮痧,但在康復階段做保健刮痧可提前康復。 循行路線: (1)刮拭上肢內側部,由上向下刮,尺澤穴可重刮。 (2)刮拭上肢外側部,由上向下刮,在肘關節處可作停頓,或分段刮至外關穴。 (3)刮拭下肢內側,從上向下刮,經承扶穴至委中穴,由委中穴至跗陽穴,委中穴可重刮。 (4)刮拭下肢外側部,從上向下刮,從環跳穴至膝陽關穴,由陽陵泉穴至懸鍾穴。 適應症:四肢刮痧可主治全身病症。如手少陰心經主治心臟疾病。足陽明胃經主治消化系統症症。四肢肘膝以下五輸穴可主治全身疾病。 八、膝關節的刮法 膝關節結構復雜,刮痧時宜用刮板稜角刮拭,以便掌握刮痧正確的部位、方向,而不致損傷關節。刮拭關節動作應輕柔。膝關節內積水者,局部不宜刮,可取遠端穴位刮拭。膝關節後方及下端刮痧時易起痧皰,皰起時宜輕刮或遇曲張靜脈可改變方向,由下向上刮。 循行路線: (1)刮拭膝眼,刮拭前先用刮板的稜角點按膝眼。 (2)刮拭膝關節前部,膝關節以上部分從伏兔穴刮至梁丘穴,膝關節以下部分從犢鼻穴刮至足三里穴。 (3)刮拭膝關節內側部,從血海穴刮至陰陵泉穴。 (4)刮拭膝關節外側部,從膝陽關穴刮至陽陵泉穴。 (5)刮拭膝關節後部,委中穴可重刮。 適應症:主治膝關節的病變,如風濕性關節炎,膝關節韌帶損傷、肌腱勞損等。另外對腰背部疾病、胃腸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二、挑痧法的常用部位 1、頭頸項部:從印堂穴起,沿太陽穴、頸部兩側和項部兩側各有1個痧痕點。 2、胸腹部:從華蓋穴開始沿肋間左右各有2個痧痕點;中脘穴、肚臍兩側,關元穴左右各有1個痧痕點。 三、放痧法的常用部位 (1)上肢:曲池穴、十宣穴、少商穴、尺澤穴。 (2)頭面頸項:大椎穴、百會穴、太陽穴、人中穴、金津穴、玉液穴。 (3)下肢:委中穴。 四、刮痧的整體順序 整體刮拭的順序是自上而下,先頭部、頸、背、腰部或腹部,後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據病情決定刮拭的先後順序。每個部位一般先刮陽經,再刮陰經,先刮拭身體左側,再刮拭身體右側。
『陸』 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
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
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愛美是女性的天性,為此我們不惜花大量時間和金錢放在化妝上,熟不知我們人體本身就有天然的美容穴,常摁好氣色,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
1、三陰穴
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3寸(指同身寸,即以患者拇指指關節的橫度為1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每天晚上9點到11點,可按摩三陰穴幾分鍾,可以調節月經,保養子宮和卵巢,祛斑祛皺。
2、關元
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可培補元氣,導赤通淋,對於生理不順、神經衰弱、失眠、眩暈等均有療效,在美容上面可以淡化色斑並祛斑。
3、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1.5寸處。具有益腎助陽、強腰利水的功效,可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貧血等症,從而杜絕由此產生的色斑問題。
4、膻中穴
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此穴募集心包經氣血,主治心悸心煩、胸部疼痛、呃逆等症,常按對色斑有一定效果。
5、地機穴
位於三陰穴上3寸。常按可健脾滲濕,對於腹痛、月經不調、乳腺炎等均有療效,並可對抗以此引發的色斑。
6、足三里穴
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此穴補中益氣、通經活絡、調理脾胃,可以強身健體、抗擊衰老、祛斑美容。
7、脾俞穴
位於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1.5寸)處。按摩此穴主要用於健脾和胃、利濕升清,對於消化不良、胃炎、貧血、月經不調等都有一點效果,進而達到美白祛斑的效果。
8、氣海穴
此穴位於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要治療月經不調、大便不通、脘腹脹滿、腰痛等症,亦可以起到祛斑的功效。
美容養顏粥推薦
1、山葯枸杞蜂蜜粥
材料:山葯、粳米、枸杞、蜂蜜。
做法:山葯去皮,切成塊狀,其間可用溫水浸泡枸杞子;往鍋中倒入冷水,再加入粳米、山葯、枸杞子等材料先用大火熬煮;直至成粥狀改用小火並不斷攪拌,加入蜂蜜調味即可。
2、蓮子龍眼粥
材料:蓮子、芡實、米仁、龍眼肉。
做法:將芡實、米仁、龍眼肉、蓮子洗凈,一同放入鍋中,加水,微火煮1小時;用少許蜂蜜調味,1次服完,並將蓮子與粥同吃。
3、玫瑰花粥
材料:粳米、含苞待放的玫瑰花、冰糖。
做法:可先加適量水煎煮玫瑰花,然後用玫瑰花汁煮粳米,這樣做出來的`粥更香。
一、血海穴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陰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按摩此穴同時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緩解症狀。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點拍打(每次10秒,連續3—5次)或按摩(輕柔每側3分鍾)血海穴,晚上21—23點再艾灸此穴,對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及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肥胖、關節痛等症有效。
二、天樞穴
常按天樞穴(足陽明胃經之穴),可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促進胃經內氣血循環,幫助氣血由胃經輸向大腸經。
胃經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排泄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擾。雙手拇指下壓(力度適中)左右兩邊此養生穴位,由外向內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補血又排毒。
三、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肝、脾、腎交匯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三陰交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點,按揉左右小腿內側的此養生穴位各20分鍾,可排體內濕氣、濁氣、毒素,對濕疹、蕁麻疹、皮炎等有療效。
常按三陰交穴,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特別對血壓偏低的人補血效果顯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之穴),補益氣血,培補元氣,滋養腦髓。是保證肝血充足的首選。
對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神經衰弱及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虛的人、因用眼過度或失眠熬夜而傷肝的人經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宜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胃酸過多、空腹燒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選陽陵泉穴有良效。
五、關元穴
足三里、關元、氣海是人體三大強壯要穴。古有「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之說。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統治足三陰經及小腸、任脈疾病。
按摩關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每一輪輕輕按壓8次,每次8輪,補血、消除小楠肚。
六、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統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經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陰根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經,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七、髀關穴
髀關穴(足陽明胃經之穴)是胃經中脾土微粒沉降之處,是小腹之陰與股前之陽交匯之處,是調節下肢胃經之總穴。
此穴用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而用針。
多按此穴,健脾除濕,固化脾土。理氣和胃,治療胃痛。另外多按此養生穴位,對風濕、關節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減肥有良效。
八、下關穴
下關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膽經和胃經交會穴。
功效:通經利竅、舒經活血、促進新陳代謝。按摩此穴對腎虛缺血或胃火導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時改善腎血虛狀況;促進陰陽平衡,祛除胃火。
腎虛缺血導致的牙痛:隱隱作痛、時痛時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齦萎縮、牙浮齒動、腰膝酸軟。(按摩時配合頰車穴、腎腧。)
胃火導致的牙痛:牙痛劇烈、牙齦紅腫、腮部腫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難。(按摩時配合頰車穴、支溝、胃腧。)
『柒』 按什麼穴位可以祛斑祛痘
介紹你個神奇的穴位,雖然不知能否祛斑祛痘,可是對女性非常好。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拱起處往上3寸。大約是4個手指處,每晚6點到9點。左右腿各按15分鍾。堅持下來,一定有幫助!